❶ 中国化学工业现状
数字化会对化工行业里的许多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其中化工制造方向的潜力最为巨大。目前很多化学品制造商已经投资了能够产生大量数据的IT系统和基础设施,但是迄今为止,许多企业都未能充分利用这一潜在的优势。随着使用更便宜的计算能力和更好更先进的分析工具,工业和商业化学公司可以将这些数据运用到工作中,从多个来源收集信息,并利用机器学习和可视化平台发现优化工厂运营的方法。
先进的分析可以大力帮助一家化工公司加深加快去了解生产运营的情况,从而可以帮助化学公司解决先前难以解决的问题,让他们了解之前他们从来不知道的问题,例如隐藏的瓶颈和已经无利可图的生产线就可以就此暴露出来被解决掉。
产量,能源和吞吐量分析可用于确保各个生产单位在运行时尽可能高效,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吞吐量或减少其消耗的能源量。与此同时,最大化价值模型审查了影响整合供应链总利润的数千个参数和条件,这就能从原材料采购,到复杂且经常相互关联的化学品制造,再到最终销售 ,最后到提供有关如何最好地利用特定市场条件的情报等环节都提升效率、减低成本。先进的科技可以帮助这个行业把利润率提高5%-10%,除了利润率的提高,优先采用科技设备的公司也能更快速的在行业里面建立优势,淘汰那些产能过剩的公司,做到行业洗牌。科技对于这个行业来说,就是最高效的分配资源去实现创造价值。
❷ 工业企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企业退库率高,新旧动能转换不畅。
近年来经过市场优胜劣汰浪潮的洗礼,发展好的企业逐渐步入正轨,进入快速发展期,而经营不佳的单位,生存困难,企业退库率高,新旧动能转换不畅。
部分企业还是外向型企业,由于中美贸易战的原因,出口受到影响,订单持续减少,生产持续下降,直至达不到规模。
❸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如下:
经过几十年来的工业化及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具备发展智能制造的基础和条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相关的基础研究成果,掌握了长期制约产业发展的办法智能制造技术,如机器人技术、感知技术、复杂制造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
以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碧侍埋备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业数字化具备一定的基础。目谈和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方面应用数字化工具普及率已达54%,生产线上数控装备比重已达30%。
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精益先行的发展趋势:
目前,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建设进程正在加快推进,而智能工厂建设已成为制造企业的主攻方向。企业智能工厂建设应包含透明工厂、互联工厂、精益工厂、绿色工厂以及数字化工厂5个维度。
对于企业而言,精益生产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而智能制造为企业实现精益生产提供支撑,在企业推进智能制造与智能工厂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做悔蚂到精益先行。当前,已经有很多企业推行精益生产理念,以智能化提升与先进管理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智能工厂建设。
❹ 我国工业分析的现状如何
导语:我国工业生产自十八大以来保持了中高速增长,新兴产业生产增长较快,传
我国工业生产自十八大以来保持了中高速增长,新兴产业生产增长较快,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为实现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以下对中国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工业的现状
(一)我国工业在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中保持了中高速增长。2013年至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8%。分门类看,制造业年均增长9%,采矿业年均增长4.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年均增长3.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年均增长4.4%;集体企业年均增长2.4%,股份制企业年均增长9.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年均增长6.1%;私营企业年均增长10.4%。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需疲软的现象未明显改观,主要发达经济体回升不及预期,新兴经济体增速也普遍回落。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数据,2013年至2015年期间,世界制造业年度同比增速仅在2%至4%的区间徘徊,我国工业增长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位居前列。中国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指出,在国内外经济环境趋于复杂严峻的背景下,我国工业实现中高速增长尤为不易。
(二)企业效益水平整体良好,单位劳动产出明显提高。2013年至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6.3%,利润总额年均增长4.2%。其中,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7.3%,利润总额年均增长8.6%,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整体水平。从人均创造的主营业务收入看,单位劳动产出的上升体现出企业提质增效的进展。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人均主营业务收入达117.4万元,与2012年98.8万元的水平相比,三年内提高了18.6万元,提高18.9%。
中国工业的发展趋势
据中国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工业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几点:
一是工业发展呈现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的新常态。增长状态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我国工业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导致工业的潜在增长率出现趋势性下降。这种下降不仅是周期性的变化,而是具有发展阶段转换带来的趋势性减速特征。
二是工业发展的要素支撑条件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作为我国工业30多年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条件,低成本要素的保障程度不断下降,工业增长面临着全方位的高成本约束,原有的“低成本投入、低水平扩张、低价格竞争”的增长模式面临重大挑战。但另一方面,我国技术创新能力有所增强,在部分产业领域取得突破。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指引下,我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技术创新环境得到改善,技术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得到增强。
三是产能过剩普遍存在导致很多行业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在外部需求低迷、国内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影响下,我国一些行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情况。产能过剩长期持续不仅导致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而且阻碍企业技术进步,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四是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给工业集约绿色发展提出新要求。当前,我国资源对外依赖程度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资源成本越来越高;长期积累的生态环境矛盾正在集中显现。中国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指出,在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下,工业发展亟待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的传统发展模式向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精益发展模式转变,在资源利用方式上由粗放型向集约节约型转变,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