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苏联的工业化有何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因此,苏联在资金分配上,侧重支持重工业。头两个五年计划用于重工业的投资占全部投资的84.2%和82.8%。重工业的发展速度大大高于轻工业和农业。重工业、轻工业、农业各自的年递增速度,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分别为:28.5%、11.7%、-2.9%;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分别为:19%、14.8%、4.6%。
高速度
斯大林一直强调高速度发展工业,并以此作为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的标志之一。苏联在工业化期间工业发展的年平均速度为17~20%,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几乎达到30%。
资金积累靠国内
斯大林提出,工业化的资金来源要“靠自己”,认为资本主义可以靠掠夺殖民地,收集“追加”的资本,靠战争向外国勒索赔款,靠奴役性的借外债。社会主义国家不能采取这些办法,而只能靠自己国内的积累,靠节约。苏联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了国内外资本家的剥削,扩大了资金积累的源泉。工业化的成就又增加了新的积累源泉。国家通过农产品义务交售、机器拖拉机站的实物报酬、农业税以及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等途径也为工业化积累了一部分资金。在苏联工业化时期,积累基金占国民收入的26~29%。
重视技术和人材
斯大林先后提出"技术决定一切"、“干部决定一切”两个口号,强调必须使自己成为专家。当时苏联下大力量开办各种学校培训干部,派出大批人员到国外学习先进技术,到1940年工业已拥有93万名工程技术干部。同时用重金聘请外国的专家,1932年在苏联工作的约有 2万名各国的专家和技工,其中不少是担任过总工程师等职务的第一流技术专家。这对于改变技术落后的面貌,加快工业化进程起了重要的作用。
鼓励群众的首创精神
苏联在工业化时期,开展了以掌握新技术为特点的、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的全国性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特别是1935年冬开展的斯达汉诺夫运动,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苏联以比较快的速度,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工业产值和农业产值的比例1913年为42:58,1926年为38:62,1929年工业比重第一次超过农业,比例为54.5:45.5,到1940年达到85.7:14.3。在工业中,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比例1913年为33:67,1925年为43.4:56.6,1932年为53.4:46.6,到1940年达到61.2:38.8。苏联在30年代末已成为世界上的工业强国之一。但在工业化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关系不协调,经济效益差,国家财政负担过重,人民生活特别是农民生活提高得不快,市场供应紧张,并形成了一套管理过分集中的经济体制。
② 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方式及影响
以重工业为主,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提供经济基础。影响:积极 是苏联的国防,经济地位得到提升,苏联的钢产量达到了世界第二,欧洲第一。此时正当经济大危机时,其他国家也纷纷派考察团到苏联考察甚至还有移民到此。 消极 斯大林模式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也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苏联有原先的沙皇统治下的粮食出口国变成粮食进口国,1964年苏联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
③ 苏联的社会工业化有何突出特点
政府完全主导,工业化没有市场因素。不同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市场推动作用,苏联的工业化是一次彻底的政府主导的工业化进程。为了强大国力,政府主导了所有的工业化过程,确立了计划经济的绝对地位。苏联工业化是政府强制进行的,阻挡工业化的力量不是被市场淘汰,而是被强行消灭。
工农业剪刀差极大。苏联的工业化成就是建立在对农民利益的牺牲之上。剪刀差是指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它表明工农业产品价值的不等价交换。这个问题苏联采用集体农庄的方式进行解决,农民在集体农庄强制劳动,说实话,也就是把人“机械化”,除了擦油维修,谁会给机器发工资?
目的性明显,重重工业轻轻工业。苏联工业化的原动力是军事化,所以重工业是重中之重,而轻工业则被无限淡化。所以苏联才会出现“要大炮不要黄油”的说法。苏联的重工业在工业化之后几乎能与美国抗衡,但轻工业呢?苏联解题之后中国倒爷倒到苏联去最赚钱的是毛巾牙刷这些基本生活用品,甚至几条毛巾能在苏联换一台高精度机床回来。。。
国家主导国家收益,苏联工业化对民众的生活改善几乎没有作用。
④ 分析苏联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快速工业化的原因和后果
原因: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巨大灾难,但是,它却给苏联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苏联工业化之前,还只是一个内外交困,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农业型国家。
苏联利用西方迫切需要向外国输出资本、技术和寻找摆脱危机出路的有利时机,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技术人员和资金,在各主要工业部门建立了一大批骨干企业,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后果: 工业化,特别是斯大林时期制定的重工业,虽然使得苏联在很短的时间里,成为欧洲,乃至世界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但是他所带来的负面效果,很快便显现出来,由于几十年(包括在解体前)苏联一直侧重对重工业的发展,着直接造成了苏联重工业出奇强大,而轻工业和农业则严重的发展严重滞后。一段时间,苏联不得不用他们生产的飞机大炮,向第三世界国家换取轻工业和农业产品,甚至整个苏联的解体与他们不合理的畸形的工业布局,有着不可分割的原因。
而造成这个原因的正式由于苏联在20-30年代的工业化开始阶段所奠定的。
然而如果没有苏联初期,没有选择发展重工业,那么也就不会有卫国战争的胜利,不会有一个冷战时期强大的一极苏联。
⑤ 怎样评价苏联的工业化
苏联的工业化大大加强了苏联的力量,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力量对比,但是农业损失太大、重工业和轻工业比例失调给苏联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⑥ 苏联的工业化有何特点,试作简要评价
特点:即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
苏联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是:
①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帝国煮义发动反苏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国际因素)
②俄国经济落后,而落后是要挨打的,因此必须高速发展国民经济。(国内因素)
评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在特定的时间内曾有力地推动了苏联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生活高速的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