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苏州工业园区有哪些公立中学
较好的星海
西交大苏州附中
稍微差一点的星港,园区十中,园区一中。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16467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1.6287万平方米,环境优美、设施精良,拥有高标准实验室18个和百兆光纤接入校园网。学校总建设规模
为初中12轨36个教学班,现有在籍学生近580人,各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等优秀骨干教师21名,占41.2%。学校秉承星海教育“人人成
功、人人成星”的办学理想,以“融合、致远”为校训,以“国际化视野、精品化管理、创新型人才”为办学理念,深入打造厚德载物的明德校园、智慧高效的启智
校园、近思切问的学习校园、和谐共生的乐群校园、绿色阳光的尚美校园和多元融合的国际化校园。
星海实验学校坐落在园区星都街18号,2005年9月经园区工委、管委会苏园工
[2005]121号文件批准成立,是依托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以现代化标准建设的新型初中学校。2007年6月,被江苏省教育厅苏教法
[2007]4号文件批准为符合“四独立” 要求改制学校。
学校注重中西方文化教育交流,努力创办与国际教育接轨的一流学校。已与加拿大维多利亚中学校、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
韩国华山中学校、丹麦蓝山学校等缔结了友好合作协议,广泛开展师生互派中短期修学、课题研究等教育交流活动。自2007年,每年从九年级优秀毕业生中选拔
学生赴新加坡深造。
学校以“智慧高效管理,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大胆创新教学模式,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构建短时高效课堂;大力丰富校园生活,严格执行“三项规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虽办学时间不长,却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毕业班教学质量连续三年在苏州市区(含园区、新区)保持领先;以未来工程师教育、机器人教育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教育,
以双语教育为依托的国际交流,以心理健康活动类课程为抓手的阳光教育,以“百家讲坛”、“快乐大转盘”为亮点的综合实践活动成绩斐然。“健康、阳光、快
乐、会学习、懂礼仪、能创新、有潜质,具有广阔视野、多文化沟通能力”逐渐成为星海实验学子的共同形象特质。一大批和谐发展、特长鲜明的学生脱颖而出
校学生会主席朱谢联同学获2007年苏州市中考状元。2008年屠青诚同学蝉联苏州市中考状元。凌轩哲同学获得2007年RJC机器人世界杯
中国赛区选拔赛中学组全国冠军。在08年全国化学竞赛和CCTV全国中学生希望英语大赛苏州赛区比赛中,三名同学获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四位同学获英语大
赛前三等奖,其中薛天韵同学名列初中组第一名,获奖数量都居苏州市之冠。曹敏同学蝉联两年苏州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铁饼冠军。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至
今,在市级以上学生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及学科综合竞赛中,学校共获奖224人次。
忆往昔,硕果累累,展未来,豪情满怀。全体星海实验学校的师生将不断追求品味,追求理想、追求卓越,创造更美的未来。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苏州工业园区第三中学)是园区管委会直属公办全日制高中,学校于2004年9月开始办学,2009年9月初高中分设,2010
年5月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签署合作共建协议,推动高校资源与地方基础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西安交通大学是
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为我国最早兴办的高等学府之一。其前身是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1956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
学内迁西安,1959年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是“七五
”、“八五”首批重点建设项目学校,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和
“985”工程建设,被国家确定为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学校。2000年4月,国务院将原西安医科大学、原陕西财经学院并入原西安交通大学组
建新的西安交通大学。
特色之一:小班教育
学校坚持“小班化教育”,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讲究师生互动,普遍开展学案导学研究,使优秀生拔尖、
特长生发展、薄弱生提高,让每一位学生在思想上进步,学业上发展,目标上超越,打造精致高效的教育品牌。2011年学校继续实行小班化教学。每班学生不超
过36人。小班化让每一位教师给予学生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给予学生更深层次的期待与信任,给予学生细致的关心和帮助。
特色之二:导师引领
学校依托小班化,引入导师制,实践“亲情化教育、零距离沟通”的学生成长导师制管理,努力探索“教师人人做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教育之路,学校要求每一个教师都能够成为学生学业辅导者、生活指导者、感情交流者、人生规划者,保证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特色之三:自主发展
学校努力搭建平台,让学生自主竞选学生干部、创建学生活动室、开展慈善活动、表彰优秀导师、策划主题班
会、成立学生社团、排练文艺节目、开办学生讲台、开展研究性学习、走进社区宣传等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张扬学生个性,活跃校园生活,也极大地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搭建平台。
特色之四:艺体特长
学校形成以“优化课程、激发兴趣;发掘个性、因材施教;加强投入、师资优先;强调基础、素描为本”的方
法,强调“文化专业齐头并重”的理念,实现高三美术学生参加高考,专业省统考本科通过率连续五年100%,专业加文化高校本科录取率连续五年100%的
“双百”好成绩。学校体育特长生也均每年100%录取本科学校。
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
在苏州工业园区最繁华地段,苏嘉杭高速公路与中新路交会西侧一片开阔的热土上,一所由园区政府倾力打造的、全新的现代化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园区星港学校即将诞生。今年9月,“星港”将张开怀抱,迎接首批学子的到来。
伴随着园区10年辉煌的发展,一批园区名校茁壮成长,建设中的“星港”则努力站在更新更高的起点上,凸现优势、特色,构筑更亮的服务品牌,力争成为园区教育资源的新名片。
将近一年的学校筹建过程,也是星港决策层立学校之本、塑学校之魂的运筹过程。以曲虹校长为核心的星港决策者们,面对
着这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满怀对教育的无限热忱,建设性地确立了“以人为本,以德为校,让每个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有理想、有教养、会
学习、善进取”的培养目标。
星港的决策者们深知质量为立校之本,承诺对每一位学生实施高品位、高起点的素质教育。要高质量办学,就必须拥有一支
理念先进、掌握最新学科知识、教学艺术精湛、素质一流的师资。为此,星港学校筹建伊始,就广泛发布招聘信息,并参加了园区湖东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
2005年春季人才交流大会,面向全国招聘教育精英。
信息一经发布,应聘者云集,出现了千人竞聘的盛况。这些应聘者中,有特级教师、名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和教坛新秀,
一张张脸庞充满了对投身园区教育事业的渴望和期盼,一份份应聘材料富有含金量。筹建小组的成员们认真审读每一份材料,对应聘者的人品师德、真才实学、创新
精神及必要的学历、资历等进行全方位的严格的综合考评。经再三权衡、好中选优,选拔出了一支德艺双馨、阵容坚强的师资队伍。他们经验丰富,敬业爱岗,长期
致力于基础教育,为高一级学校培养过大批优秀人才,在领悟新教材、实践新课程方面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育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学校在新组建教师中大力倡导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崇尚科学的求实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锐
意进取的开拓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学校将建立和完善高素质的师资保障体系,使“星港”的师资在思想、功底、技巧、品质、性情等诸方面都不断得到更高
层次的修炼;使“星港”的教师融学术思想与专业能力于一体、集科学精神与人文气质于一身,充分适应园区教育信息化、国际化、优质化要求;使“星港”的教师
用行引导学生,用爱关注学生,用心服务学生,用神启迪学生。
学校在全体教师中广泛树立服务意识,提倡“走进学生”、“蹲下身来看孩子”,实施个性化的教育、个别化的辅导,关注
每个学生的成长,使教育全面走向生本。心理健康课程的设置和专业心理咨询指导老师的配备,旨在从更细微处关爱学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调动他们智力
因素及非智力因素,促使他们的学业和心灵的同步茁壮成长。
学校的优质服务理念还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星港”精心创设了满足学生学习、运动、身心发展多种功能需求的育人
环境,将墙壁、花草、庭院、雕塑都提炼为育人元素,充分利用一切空间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健康成长提供最佳环境和广阔舞台。譬如,为保证学生用餐环
境的轻松、愉快,学校在餐厅设计上采用了明快、活泼的图案和色彩;餐厅的过道上还铺设了防滑垫。学校和国际资深快餐专业公司----法国埃顿公司签订了合
约,对学生饭菜的营养、卫生、质量、口味、安全乃至食品保温诸方面都提出了严格要求,还有专门的营养师为学生合理配餐,以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课桌椅
的订制中,也是以学生的舒适、便捷为原则,严格筛选供应商、精心商榷制作方案……
为确保生本、优质服务理念的全面落实,星港学校的决策者们在学校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方面也进行了更深层次的
思考和实践,制订了一整套相应的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这是一个赞赏冒尖、鼓励发展、激励创新、以人为本、深谙教育真谛、注重民主和谐的领导班子,他们将在
正确的办学方针指导下,实行有情的管理、无情的制度规范,打造星港的教育品牌。
苏州工业园区第十中学
苏州工业园区第十中学位于园区金鸡湖东岸、CBD核心区域,是园区管委会直属全日制公办初中学校。校园花木繁茂,景
色宜人,校舍充足,设施齐备。学校占地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建设规模为14轨共计42班,2009年8月投入使用。学校全力打造开放性、示
范性、先导性的现代化和谐校园。
在“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学校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服务”为办学宗旨,坚持“以学生发展
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力、教师的创造力,不断形成学校新的生命力与持续发展力。学校以“孩子的未来在于今天的创造”为核心理念,
以前瞻的眼光、开放的姿态、全方位的视角关注每位学生,为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可持续发展创设条件,培养自信心强、视野开阔、个性充分、人格健全
的现代人。
园区十中的全体教职员工身膺教育重任,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情,应和着时代前进的节拍,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学校短短一年的发展过程中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而光荣的足迹。
学校以省规划课题《创设“真实而浪漫”的学校文化的时间与研究》为引领,在环境建设、制度管理、师资培养、教育教
学、学生活动等多面进行学校“真实而浪漫”的特色文化建设,为全体师生创造一个洒满七彩阳光的校园生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位教师都
能享受教育的幸福!
学校教育管理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在一年的办学实践中,园区十中已初步形成了“和谐 卓越 ”的校训,“进取 拓新”的校风,“博学 慎思 善导”的优良教风,“诚信 合作 敏学”的优良学风。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日见成效。学校按照“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要求,狠抓师资队伍的建设,从而形成了一支教学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超、教学作风踏实的教师队伍。
学校倡导全体教师积极研究学生自主性学习,初步形成了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与创新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增强,学校的教学成绩得到显着提高。
学校不断创新拓展德育途径,整合校内校外各种资源,系统开展德育活动,逐步完善优化德育模式,渐渐凸显出鲜明的德育
特色。学校确立了“初一年级以规范养成教育为主、初二年级以创新发展教育为主、初三年级以励志理想教育为主”三个德育内容和目标系列,使学生在经历三年的
初中校园生活后,“有志向、长知识、增智慧”,成为“四学会”(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
学校立足课堂教学这个德育阵地,结合不同年段学生特点,整合初中学生德育内容,分层设计德育目标,初步形成“课堂教学渗透德育,课外活动生成德育,社团活
动融合德育,社会实践拓展德育”等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德育网络。
随着园区教育环境的改善,园区十中将进一步追求高品位、精致化的管理,在保持学校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其文化内涵。
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
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
始建于2003年9月,是一所初中,由原苏州重点中学苏大附中分离出来的。学校地处苏州古城与工业园区接壤之域。东邻朝阳金柳、优雅灵秀的金鸡湖,西傍东
环路,南接吴中区,北靠机场路,拥交通和人文环境之利。学校按省教育现代化标准建造,占地83亩,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设施完善、
环境优美。
现有34个教学班,学生1400多人,其中初一12个班,初二12个班,初三10个班。一般一年级2个振华班,4个双语班,其它为普通班。振华班和双语
班,学生成绩较好,素质较高。
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简称园区一中)位于苏州工业园东振路(东环路东侧
机场路以南),是一所规模宏大、设施完善的新生的初级中学。2003年9月正式成立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2004年8月新校舍落成。学校占地83亩,建
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建筑布局合理、校园环境幽静典雅。有建筑规模达20轨可容纳60个教学班级的教学大楼,体育馆设施先进而完备,拥有400米塑胶跑道
的标准运动场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特长,学校设有美术室、音乐室、艺术体操室、陶艺工作室等。学校建有开放的校园闭
路电视系统、广播系统、计算机网络教育系统,每间教室有彩电、投影仪和多媒体。设有网络教室、多媒体演播室、阶梯教室、多功能活动大厅、电子阅览室和一流
的校园智能网络。
学校现有110多名专任教师,教师们业务过硬,方法灵活,教学效果优良。建校三年,中考成绩不断提高,居苏州市区公办学校前列,居苏州工业园区第二。2007年再创新高,中考成绩高出省平均分40多分,江苏省排名第十。
中国——新加坡工业园区是一个中外优秀人士高度融合的“地球村”,是古典与现代完美交汇的生活空间。由于中新两园均
有丰厚的儒家文化传统,学校依据所处地域特点确立了以儒家文化为底色的“仁人合和教育”办学理念,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打造苏州市窗口学校,
实现“人文和科学同辉,特色与品牌相映”的学校愿景。
建校以来,即以不断攀升的教学质量、严谨规范的校风、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学校先后获
得“苏州市双语实验学校、安全文明学校、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工业园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苏州市依法治校先
进学校、苏州市德育示范学校、江苏省示范初中、苏州市艺术教育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