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的世界工业2mod怎么通电
1、工业2电量。
有32、64、128、512至于1024、2048,是玩核电的,新手就别玩了,会炸的。
其中32是所有机器的接受电,超过32大部分机器会炸,至于64、128、512的电想连接机器就需要用到变压了。变压有两种:一种是变压器,一种是高压升级卡片。变压器是多输出,高压升级卡片是单独一个机器的升压。
2、电线:电线也分级的。
锡线:用于小型发电机器,如太阳能、水力、风力。
铜线:32以内的传输。
黄金线:128的。
钻石线:512的,其中512以下钻石线最换算,但是需要钻石,是大亨级玩家用的。
铁线:1024和2048的。
所有的线分为绝缘和不绝缘。不绝缘的玩家站旁边会被电哦。
3、机器的排列:
这点很重要!不然不是一不小心就炸了就是没有电输出。
最重要的就是存电箱和变压器。
这是存点箱,从左往有依次为小型32中型128大型512,有个圆点那面为输出,其他5面为输入。
变压器:从左往有依次为小型32中型128大型512,3个圆点为输入端!不是输出啊是输入!其他一个点的为输出,就是3个点的那一面连接上面一个点的那面存电箱。
发电类
火力发电机:放入煤炭啊木炭啊之类的进去。就发电了。发电量低。然后跟存电箱子连接就行。
地热发电机:放岩浆桶或者岩浆单元。发电一般。前期推荐。
水力发电机:附近有流动水就发电。发电很低而且占空间。不推荐。
太阳能发电机:有资源玩家的最爱。太阳能多了发电量很乐观。不怎么占空间。排列方便。
风力发电机:越高电越大。但是线路消耗大占空间。不推荐使用。
核反映堆。新人玩家不推荐。会炸的- -。要玩去看视频。
使用类机器方块,合工业机器的主要配件
铁炉:比石头炉子好点。
电炉:不烧煤炭改用电了。32的。可用高压升级提升性能。
粉碎机:把矿物打粉。在烧。可变双倍矿物。32。可用高压升级提升。
提取机:作用很多。最主要是把粘性树脂提取成橡胶。32。可用高压升级。
压缩机:字面意思。压缩矿物。方块。单元。粉末等。自己摸索吧。32。可高压升级。
装罐机:把食物装成罐头。给建筑泡末包装填等。32。
采矿机:机器内放入管道。电钻。探矿仪。旁边放个箱子。然后通电挖矿。32。
工业泵:装入空单元。放采矿机旁边能把挖矿遇见的岩浆或者水收集。32。
磁化机:通电机器上面放铁栏杆。玩家穿铁类鞋子能快速上升。可用做电梯。通电后铁栏杆上有数字。32。
电解机:把多余的电变成水存起来。类似电池。32。
回收机:把不需要的东西放进去有一定几率变成废料。废料能加速UU机的制造。32。可高压升级
高级机器方块:类似机器方快。制作机器的主要合成材料。
工业炉:一次能烧两个物品。热量越高速度越快。可用红石信号定住热量。32。
物质合成机、UU机:通电就能制造UU。没有电力上限。电越大制造速度越快。可用废料加速。
地形改造机:改变地形。通电放入地形转换模板。转换成该地形。没电量上限。
Ⅱ 我的世界工业2mod(ic2),有什么东西,可以从储电箱获得电,然后带在身上,需要时,再给储电箱充
用电力背包或者电池,想给充电箱子充电直接的办法就是接上电,用装备输入的话是这样:
他有两个格子,充电的和放电的,放电的格子里面就行了。。
Ⅲ 关于我的世界工业2MFSU储电箱以及中低变压器的使用方法
蓝波顿水晶*6+MFE+高级机械外壳+高级电路板=MFSU
内存4000万eu,接受最大电压为2048eu/p,最大输入输出速率为2048eu/t。
低压变压器的使用:
输入输出:32~128最普通的变压器,用于将发电机输出的低压电转换为高压电以提高输电效率减少损耗。还可以为普通电力设备供电。
(3)mc工业2如何用储电箱输出电扩展阅读:
我的世界工业2储电箱是工业2前期非常方便的一个蓄电物品,他的合成便宜可以为前期所有的用电器提供电能,当然不要讲输出电的那一头接一个发电机或者其他的储电盒的出电口,不然会发生爆炸。
最基础的储电箱,内存4万eu,接受最大电压为32eu,最大输入输出速率为32eu/t。拥有5个输入面,1个输出面。
所有储电箱的输出面都标有特殊的记号(红色实心圆),放置时面对玩家的一面为输出面,可以使用扳手邮件触电盒更改输出面
只会更改到玩家面对的那一面,如果在右键储电箱时按住shift,那么玩家就可以随意站在任何地方改变电箱输出面,TIP:用扳手拆除会保留电箱中80%的电。
Ⅳ 我的世界工业2里的核电站,怎么把电通道用电器上(我试过用存电盒存起来)
可以用导线直接连接到用电器上,电路干路最好用钻石导线,因为传输电量大,支路可以选用其他过电量小的,但是一定足够提供用电器的用电量,使用储电盒也是可以的,但是最好能用一个储电盒组,毕竟核电站发电量比较大,然后是各种导线的通电量(记得导线要包上绝缘层,不然会电到人):铜导线:32EU、金导线:128EU、铁导线(高压线):512EU、钻石导线(高压、电损低):512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