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浓硝酸的浓度是多少
市售浓硝酸质量分数约为68%。
硝酸是一种化合物,化学式为HNO3,分子量为63.01。纯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硝酸是混合物,市售浓硝酸的质量分数约为68%,密度约为1.4g/cm³,沸点为83℃,易挥发,可以任意比例溶于水,混溶时与硫酸相似会释放出大量的热,所以需要不断搅拌,并且只能是把浓硝酸加入水中,而不能反过来。
(1)合肥工业硝酸怎么样扩展阅读:
浓硝酸和稀硝酸的区别:
1、在冷的硝酸中加入铁或铝,若无明显现象,则是浓硝酸,若铁或铝的表面产生气泡则是稀硝酸。
2、直接看,冒白雾的是浓硝酸,没有白雾是稀硝酸,这里是利用硝酸的挥发性(浓盐酸也有挥发性)
注:由于一氧化氮氧化的很快,该方法需要做好密封。
B. 硝酸一般是用于什么用途
作为硝酸盐和硝酸酯的必需原料,硝酸被用来制取一系列硝酸盐类氮肥,如硝酸铵、硝酸钾等;也用来制取硝酸酯类或含硝基的炸要。由于硝酸同时具有氧化性和酸性,硝酸也被用来精炼金属:即先把不纯的金属氧化成硝酸盐,排除杂质后再还原。
工业制:
氮气与氢气制取氨气
→氨气与氧气制取氧化氮
→氧化氮氧气制取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水制取硝酸
1、3两步逆反应需催化剂
硝酸实验室制实验室用硝酸钠跟浓硫酸反应制取硝酸
硝酸(nitric acid)分子式HNO₃,是一种有强氧化性、强腐蚀性的无机酸,酸酐为五氧化二氮。硝酸的酸性较硫酸和盐酸小(PKa=-1.3),易溶于水,在水中完全电离,常温下其稀溶液无色透明,浓溶液显棕色。硝酸不稳定,易见光分解,应在棕色瓶中于阴暗处避光保存,严禁与还原剂接触。硝酸在工业上主要以氨氧化法生产,用以制造化肥、炸药、硝酸盐等,在有机化学中,浓硝酸与浓硫酸的混合液是重要的硝化试剂。
第三节 硝酸
一、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在颤拍初中曾经介绍过硝酸具有酸的通性,对于硝酸的氧化性只是简单提及。本节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硝酸的一些性质。教材从硝酸与金属反应主要不生成氢气引入,介绍了硝酸的两种特性——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硝酸的氧化性是全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从实验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铜跟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时的不同现象,加深学生对硝酸氧化性的认识及对反应产物的记忆。并且,还从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和电子得失,来简单分析硝酸与金属发生的反应,使学生理解反应的实质,同时也复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在介绍硝酸的不稳定性之后,教材解释了为什么浓硝酸有时呈黄色,使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见到的现象,使知识学以致用。
本节教学重点:硝酸的氧化性。
本节教学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建议如下:
1.可以与硫酸、盐酸进行比较,介绍硝酸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2.硝酸的氧化性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可以先复习浓硫酸的氧化性,然后通过硝酸的实验,并与浓硫酸的反应比塌早较,使学生认识硝酸的氧化性。
3.通过浓、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现象,指导学生归纳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析归纳出:(1)金属与硝酸反应一般不产生氢气;(2)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有强氧化性;(3)金属与硝酸反应时主要是HNO3中+5价的N被还原成低价的N;一般来说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浓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2。
4.关于硝酸与非金属的反应,教材只介绍了与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教学中不宜强化其他反应及扩展。
5?做有关硝酸的实验时,应强调安全,并结合硝酸的氧化性,让学生认识到注意安全的重要性。
三、演示实验说明和建议
〔实验1-7〕
做浓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可用“气室”法进行投影演示。方法茄衫羡是:在直径12 cm的培养皿中加一些水(水层高约0.5 cm),将其放在预热好的投影仪载物台上,把直径6 cm的培养皿放在加水的培养皿中;向直径6 cm的培养皿中加一薄层浓硝酸,然后再放入一小块铜片,立即用直径10 cm的培养皿盖在上面以形成“气室”(如图1-6)。
可以看到,铜片与浓硝酸剧烈反应,铜片周围的溶液很快变成蓝色,同时产生气泡并推动铜片较快地移动,这时逐渐看到“气室”内产生红棕色气体,最后直径6 cm培养皿中的溶液全部变成蓝色。
图 1-6硝酸与铜反应的投影实验
四、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二:1. B 2. D 3. D 4. A 5. C
习题四:14 mol/L, 2.7 mol/L
五、资料
1.硝酸的浓度和氧化能力
当硝酸跟金属反应时,硝酸被还原的程度取决于酸的浓度和还原剂的强弱。对于同一种还原剂来说,酸愈稀,被还原的程度愈大。例如,铜与浓硝酸的反应中,;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中,。
上述反应中当硝酸的浓度为8 mol/L以上时,还原的主要产物是NO2。这是因为硝酸越浓,氧化性越强,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低价氮的化合物,在强的氧化气氛中不能存在,继续被氧化成高价的氮的化合物——NO2。 当硝酸较稀时,它的氧化性也较弱,氮的低价氧化物能够存在。所以主要产物是NO。
浓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最初可能生成NO,但由于硝酸浓度很大,使平衡强烈地向左移动,主要产物为NO2;当稀硝酸与金属反应时,由于硝酸浓度小,平衡向右移动,主要产物为NO。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就浓、稀硝酸的还原产物,来解释浓、稀硝酸氧化能力的强弱。
2.硝酸跟金属反应的一般规律
硝酸与金属的反应是相当复杂的。在这类氧化还原反应中,包括许多平行反应,因此,可以得到多种还原产物,而且在还原产物之间还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某些金属(如镁、锌)与小于2 mol/L的硝酸反应时,还会产生一定量的氢气。
硝酸的还原产物,除取决于硝酸的浓度、还原剂的还原能力外,还与反应温度和反应中间产物(HNO2、NO2)的催化作用有关,反应虽复杂,但硝酸跟金属的反应是有规律的。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后面的金属如铜、汞、银等,跟浓硝酸反应时,主要得到NO2,跟稀硝酸反应时,主要得到NO。
(2)在常温下Fe、Co、Ni、Al等金属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在金属表面覆盖一层致密的金属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这些金属与稀硝酸作用主要生成N2O(有的认为是NO),这是由于它们的还原性较强,能将硝酸还原成较低价的N2O。如与更稀的硝酸反应则生成氨(钴在同样条件下则生成氮气)。
(3)镁、锌等金属跟不同浓度的硝酸作用能得到氮的不同低价态的还原产物。例如:当硝酸中HNO3的质量分数为9%~33%(密度为1.05 g/cm3~1.20 g/cm3)时,反应按下式进行:
4Zn+10HNO3=4Zn(NO3)2+5H2O+N2O↑
若硝酸更稀,反应会生成氨,氨跟过量的硝酸进一步反应生成硝酸铵。
4Zn+10HNO3=4Zn(NO3)2+NH4NO3+3H2O
(4)Au、Pt、Ir、Rh等重金属跟浓、稀硝酸都不反应,因为它们特别稳定,不易被氧化。
(5)Sn、Sb、W、V等金属跟浓硝酸作用,生成金属氧化物,而不是硝酸盐(因为这些金属氧化物不溶于硝酸,反应不再继续发生)。
3.金属的钝化
(1)钝化现象
如果在室温时试验铁片在硝酸中的反应速率以及与硝酸浓度的关系,我们将会发现铁的反应速率最初是随硝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它的反应速率迅速减小,继续增大硝酸的浓度时,它的反应速率更小,最后不再起反应,即铁变得“稳定”了,或者像一般所说的,铁发生“钝化”了。
不仅铁,其他一些金属也可以发生钝化。例如,Cr、Ni、Co、Mo、Al、Ta、Nb和W等,其中最容易钝化的金属是Cr、Mo、Al、Ni、Fe。
不仅硝酸,其他强氧化剂如浓硫酸、氯酸、碘酸、重铬酸钾、高锰酸钾等,都可以引起金属的钝化。
在个别情况下,少数金属能在非氧化剂介质中钝化。例如,镁在HF中钝化,钼和铌在HCl中钝化。
一般地说,钝化后的金属,在改变外界钝化条件后,仍能在相当程度上保持钝化状态。例如,铁在浓硝酸中钝化后,不仅在稀硝酸中保持稳定,而且在水、水蒸气及其他介质中也能保持稳定。钝化后的铁不能从硝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有许多因素能够破坏钝化状态,或者阻止金属钝态的生成。将溶液加热或加入活性离子,如Cl-、Br-、 I-等和还原性气体如氢(特别是在加热时)都能使钝态金属活性化。
使金属钝化的方法,除了把金属浸在浓酸里使它钝化外,还可以把金属作为电极(阳极),通过电流使它发生氧化。当电流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金属就能被钝化。
(2)钝化的机理
现在大都认为,金属的钝化是由于金属和介质作用,生成一层极薄的肉眼看不见的保护膜的结果。这层薄膜通常是氧和金属的化合物。例如,在有些情况下,铁氧化后生成结构较复杂的氧化物,其组成为Fe8O11。钝化后的铁跟没有钝化的铁有不同的光电发射能力。经过测定,铁在浓硝酸中的金属氧化膜的厚度是3 nm~4 nm。这种薄膜将金属表面和介质完全隔绝,从而使金属变得稳定。
(3)钝化的实际应用
钝化能使金属变得稳定。从本质上讲,这是由于金属表面上覆盖了一层氧化膜,因而提高了金属的抗蚀性能。
为了提高金属的防护性能,可采用化学方法或电化学方法,使金属表面覆盖一层人工氧化膜。这种方法就是通常说的氧化处理或发蓝。它在机械制造、仪器制造、武器、飞机及各种金属日用品中,作为一种防护装饰性覆盖层而广泛地被采用。
4.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四大发明”之一——火药
我国的“四大发明”对我国和世界的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我国隋末唐初有个医学家孙思邈,在他所着的《丹经内伏硫磺法》一书中,写了使硫磺伏火的方法:取用硝石、硫磺各二两研细,再加上三个炭化皂角子,这样就能烧起焰火。这大概就是我国最早配制火药的方子了。许多事实都证明,在唐朝(公元618—907年),我们的祖先已发明火药了。
火药常用于采矿、水利工程、修筑铁路、公路,也用于农田基本建设及军事工业,还用来制造我们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焰火和鞭炮。
火药在军事上的应用最初是在宋初。冯义升、岳义方等人用火药制成了火药箭,并加上引线,点燃引线后,用弓射向敌阵,以燃烧攻击敌方,这属小型的火药武器。大型的火药武器当时叫火炮,是将火药包做成便于发射的形状,点燃引线后,由抛射机抛向敌方,其威力比火药箭强。
火药用做武器,最早的确实记载见于宋初曾公亮等编写的一本军事书《武经总要》(公元1044年),不仅写了火药箭的制法,还记下了当时的三种火药配方。
北宋末年,人们创造了“霹雳炮”。公元1126年,金兵进攻开封时,李刚就下令用霹雳炮击退金兵。随后又出现铁火炮。到元代已出现用铜和铁铸的筒式大炮,当时是威力最大的火药武器,被尊称为“铜将军”。现保存在历史博物馆的最早的“铜将军”是公元1332年造的,它是已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铜炮。
早在唐朝,我国与阿拉伯、波斯等国家通过海上贸易,往来频繁,硝石随同医药及炼丹术由我国传到外国。当时,埃及人把硝石叫做“中国雪”,波斯人把硝石称为“中国盐”,但他们仅知道用硝石来炼丹、治病和做玻璃。直至公元1225—1248年,我国的火药才由商人传入阿拉伯国家。欧洲人在13世纪后期通过翻译阿拉伯人的书籍才知道了火药。随后,火药武器也经阿拉伯国家而传入欧洲。
5.硝酸工业制法的发展
硝酸的工业制法有三种。
第一种是早在17世纪就使用的硝石法。它是利用钠硝石跟浓硫酸共热而得硝酸。
NaNO3+H2SO4(浓)NaHSO4+HNO3↑
由于硝酸较易挥发,所以,反应产生的是硝酸蒸气,经冷凝后即为液体。反应生成的酸式硫酸盐,在高温条件下可进一步与钠硝石反应,生成硫酸正盐和硝酸。但硝酸在高温时会分解,所以硝石法一般控制在第一步反应。此法产量低,消耗硫酸多,又受到硝石产量的限制,已逐步被淘汰。
第二种是电弧法。它是利用电弧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直接化合而成NO。
N2(g)+O2(g)2NO(g)
这是可逆反应,而且这两种单质互相化合时是吸热的,因此高温对于NO的生成有利。不过,即使在3 000 ℃,平衡混合物中也仅含有5%的一氧化氮。
工业上用强大的电源产生的电弧做加热器,温度可达4 000 ℃左右。当空气流迅速通过电弧时,空气受到强热,于是就生成少量的一氧化氮。立刻将混合气体冷却到1 200 ℃以下,以后再进一步冷却,混合气体中的NO与O2化合而成NO2,最后用水吸收而成硝酸。因为电弧法耗费大量的电能,同时NO的产率低,当氨氧化法问世后,它也逐渐被淘汰了。
第三种是氨的催化氧化法。按生产流程和操作条件不同,可分为常压法、加压法和综合法。这种方法成本低,产率高,消耗电能少。
常压法是在常压下进行的,加压法是在加压(600 kPa~900 kPa)下进行的。综合法是既有常压过程,又有加压过程,氨的氧化在常压下进行,一氧化氮的氧化和二氧化氮的吸收在加压(600 kPa~900 kPa)下进行。
常压法生产的硝酸中HNO3的质量分数较小,一般为47%~50%。它的生产设备所需的不锈钢数量较多,但操作方便,铂催化剂损失小,消耗电能较小。加压法生产的硝酸中HNO3的质量分数较大,一般为58%~60%,可以节省吸收塔数目,因而所需不锈钢数量较少,但操作复杂,消耗电能较大,铂催化剂损失也较大。综合法则兼有二者的优点。
6.合成硝酸
(1)氨和氧的反应与O2作用时,NH3被氧化成N2、N2O、NO,都是极完全的反应。由于催化剂(Pt-Rh)的选择性,使主要产物为NO。NH3和O2在Pt-Rh网上停留时间为10-4 s,有98%~99%的NH3转化为NO。若用Fe2O3或CoO或CoO(85%)和Al2O5(15%)作催化剂,NO的产率依次为89.9%、95.0%、96.0%。
4NH3+5O2=4NO+6H2O(g)
4NH3+3O2=2N2+6H2O(g)
氧化反应中NH3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5,实际原料气中含NH3量为10%~11%(体积分数),其中NH3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7~1.9)。(NH3和O2反应生成HNO3所需NH3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所缺的O2,在NO2和H2O反应时加入)
7.硝酸盐热分解
温度不很高时,硝酸盐热分解的产物主要有三种类型:按电极电位顺序,镁以前金属硝酸盐分解为亚硝酸盐和氧,镁和铜之间金属硝酸盐分解为氧化物、二氧化氮和氧,铜以后金属硝酸盐分解为金属、二氧化氮和氧。
1.硝酸锂(锂比镁活泼)热分解生成氧化锂
2LiNO3=Li2O+2NO2+O2
钠、钾硝酸盐在高温(1 100 ℃)下分解为氧化物
2MNO3=M2O+N2+O2(M=Na、K)
NaNO3、KNO3分解温度分别为>255 ℃、>340 ℃,NaNO2、KNO2分解温度分别为>320 ℃、>350 ℃。
2.硝酸亚铁热分解生成氧化铁
2Fe(NO3)2=Fe2O3+4NO2+O2
与此类似的是Mn(NO3)2、Sn(NO3)2、Pb(NO3)2,热分解生成的氧化物依次为:Mn3O4、SnO2、Pb3O4。
(资料6、7由北京大学化学系严宣申教授提供)
用途 :
用于制化学药品、橡胶凝固剂及纺织、印染、电镀等。
甲酸是有机化工基础原料之一,广泛用于农药、皮革、医药、橡胶、印染及化工原料等行业。酸是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之一,广泛用于农药、皮革、染料、医药和橡胶等工业。 (1)医药工业:咖啡因、安乃近、氨基比林、氨茶碱、可可碱冰片、维生素B1、甲硝唑、甲苯咪唑。 (2) 农药工业:粉锈宁、三唑酮、三环唑、三氨唑、三唑磷、多效唑、烯效唑、杀虫醚、三氯杀螨醇、写嘌呤等。 (3) 化学工业:甲酸钙、甲酸钠、甲酸铵、甲酸钾、甲酸乙酯、甲酸钡、二甲基甲酰胺、甲酰胺、橡胶防老剂、季戊四醇、新戊二醇、环氧大豆油、环氧大豆油酸辛酯、特戊酰氯、脱漆剂、酚醛树脂、酸洗钢板等。 (4) 皮革工业:皮革的鞣制集、脱灰剂和中和剂。 (5) 橡胶工业:天然橡胶凝聚剂。 (6) 其它:还可以制造印染煤染剂,纤维和纸张的染色剂、处理剂、增塑剂、食品保鲜和动物饲料添加剂等。
实验室 制取CO: 化学式: HCOOH(浓H2SO4催化)加热=CO+H2O
强光手电是户外必带的装备!
一是可以照明,二是在意外情况下发出求救信号
工业硝酸的用途及浓度如下:
1.作为硝酸盐和硝酸酯的必需原料,硝酸被用来制取一系列硝酸盐类氮肥,如硝酸铵、硝酸钾等;也用来制取硝酸酯类或含硝基的炸药。
2.由于硝酸同时具有氧化性和酸性,硝酸也被用来精炼金属:即先把不纯的金属氧化成硝酸盐,排除杂质后再还原。
3.将甘油放和浓硝酸、浓硫酸中,会生成硝化甘油。
4.硝化炸药军事上用得比较多的是2,4,6-三硝基甲苯(TNT)。它是由甲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反应制得的,是一种黄色片状物,具有爆炸威力大、药性稳定、吸湿性小等优点,常用做炮弹、手榴弹、地雷和鱼雷等的炸药,也可用于采矿等爆破作业。
对于稀硝酸, 一般我们认为浓稀之间的界线是6mol/L,市售普通试剂级硝酸浓度约为68%左右,而工业级浓硝酸浓度则为98%,通常发烟硝酸浓度约为98%。
这种环桥形,工厂里一般叫坡口,是起扰流作用的,一般在翅片式换热器中常见,船用空调中当然也有。
硝酸的用途非常广泛,在有机合成中进行硝化反应,制备硝酸铵(既是化肥,又是炸药),硝酸在医药化工,化纤行业应用非常广泛。是化工重要基础原料三酸两碱之一(硝酸,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火碱),碳酸钠(纯碱))。
利用氧化性可以取火
C. 一般工业品硝酸浓度是多少
硝酸的品种、生产和用途
工业硝酸浓度在50%-70%之间的为稀硝酸,在96%-98%之间的为浓硝酸。稀硝酸的生产是以氨为原料,分两步完成。首先对氨进行接触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再进一步氧化成二氧化氮,最后被氧吸收生成稀硝酸。硝酸与水混合,在浓度为68.4%时形成共沸混合物(共沸酸),故浓硝酸不能用简单蒸馏制得。生产浓硝酸的方法有:
1、利用脱水剂萃取蒸馏稀硝酸。
2、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先将二氧化氮制成液态四氧化二氮,再和氧、水直接反应。
3、蒸馏超共沸酸。硝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产量仅次于硫酸。稀硝酸大部份用于制备硝酸铵、硝酸磷肥,浓硝酸主要用于制造火药和硝化纤维。
D. 硝酸有什么性质
主要有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1、纯硝酸为无色透明液体,浓硝酸为淡黄色液体(溶有二氧化氮),正常情况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有窒息性刺激气味。
2、浓硝酸含量为68%左右,易挥发,在空气中产生白雾(与浓盐酸相同),露光能产生二氧化氮,二氧化氮重新溶解在硝酸中,从而变成棕色。
3、有强酸性。对于稀硝酸, 一般我们认为浓稀之间的界线是6mol/L。
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浓硝酸不稳定,遇光或热会分解而放出二氧化氮。
2、酯化反应(强酸性 )
硝酸可以与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对应的硝酸酯。
3、硝化反应
浓硝酸或发烟硝酸与脱水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混合可作为硝化试剂对一些化合物引发硝化反应。
4、氧化还原反应
硝酸分子中氮元素为最高价态(+5)因此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其还原产物因硝酸浓度的不同而有变化。
(4)合肥工业硝酸怎么样扩展阅读
自然界中的硝酸主要由雷雨天生成的一氧化氮或微生物生命活动放出二氧化氮形成。
人类活动也产生氮氧化物,全世界人为污染源每年排出的氮氧化物大约为5300万吨,这些氮氧化物也会形成硝酸。硝酸性质不稳定,因而无法在自然界长期存在,但硝酸的形成是氮循环的一环。
硝酸工业已经逐渐发展起来,这个工业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合理地利用了资源,使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