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代手工业&商业发展原因和影响
一、原因
1、政治方面: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经济方面:
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国家政策:
统治者相对宽松的政策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4、交通:
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5、金融:
货币、金融机构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二、影响
1、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由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商人。
2、秦汉以来商业艰难发展:
秦汉时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经商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有所发展,“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3、隋唐商业的发展:
(1)邸店在各大商业城市不断兴办,都市商业不断发展;
(2)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出现了草市;
(3)出现了柜坊和飞钱。柜坊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飞钱类似后世的汇票;③城市繁荣:长安、洛阳、益州、扬州;
(4)市场发展:城市中“市”( 商业区:长安有东市、西市)“坊”(住宅区)分开,商业受空间限制;
(5)规定“日中为市”,商业受时间限制;
(6)对外贸易: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唐设市舶使。
4、宋元商业繁荣
(1)表现:
①城市繁荣,彻底打破“市”“坊”界限(这是隋唐城市和宋元城市的最大区别),“草市”比较普遍,商业活动不受空间限制;
②出现了“早市”、“夜市”,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③商业交换品种迅速增加,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投向市场;
④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并推广;
⑤出现娱乐场所:勾栏和瓦肆;
⑥贸易发达:边境贸易和海外贸易发达。
(2)宋元时期商业空前繁荣的原因:
①宋朝结束分裂、元完成统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ZF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④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⑤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3)宋朝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
①商品经济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②坊市界限被彻底打破;城市人口激增;
③商业中心崛起;
④海外贸易兴盛;
⑤纸币——交子的出现。
(4)宋朝的“商业革命”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原因:
①传统的自然经济阻碍了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
②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的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地方缺失自主性;
③理学的保守性(存天理,灭人欲;重义轻利)使社会思想限于僵化;
④中国是大陆文明体系,缺少海洋文明的进取精神。
(1)手工业如何做大扩展阅读:
一、重农抑商
1、政策简介
在我国漫漫两千年封建历史长河中,“重农抑商”政策总是与历史相随相伴的。
它产生于封建制度产生巩固的春秋战国,发展于封建制度兴盛的秦汉,之后便被后面的朝代继承,中古时代的中国是和波斯,缅甸,印度,埃及相似的东方专制封建农业帝国,与欧美迥异。
历代封建王朝都强调“以农为本”。
中国封建社会采取这种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
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当作根本性的大事来抓,采取一系列督促、鼓励、组织农业生产的措施,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
2、产生原因
重农抑商政策与封建制度相始终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一个国家或政权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立国之本”,而把工商业当成“末业”来加以抑制。
其实,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重农抑商”的根本原因还是中国“封闭式大陆”的独特地理环境。“中华民族的主体从远古开始便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
大约在6000年前左右已逐渐摆脱狩猎和采集经济,进入以种植经济为主的原始农业经济。先民劳动、生息、繁衍的这块大陆,东临大海,西北是戈壁,西南则是极其险峻的青藏高原。
在迈入文明门槛的前夕,在交通极不方便的条件下,这里是一片与世隔绝的天地,与印度次大陆类似。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人对于外部世界还知之甚少。
在这样的环境中主要从事原始农业经济,这是认识中国由氏族社会发展成国家的基点。”(摘自王立民主编《中国法制史》)显然,这与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地中海地区”的地理环境迥异。
二、中国古代民间手工业
在封建社会中,民间手工业为社会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和基本的生产工具,它与农业一起,以众多的发明创造和精湛的手工技术,创造了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并且,它还推动着社会分工、商品货币关系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到封建社会后期,民间手工业行业中已经开始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胚胎。
但它的发展同时又受到封建经济关系的严重束缚。在民间手工业内部,也还存在着手工业者墨守成规、封锁技术、后期行会的束缚以及大型作场内的封建剥削和压迫等问题,从而窒息着技术进步,阻碍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② 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在农业增长和发展的同时,明中后期的手工业,尤其是民间手工业高度发展,无论行业种类、数量、规模、产量,还是工具、生产技术、质量经营方式等都有很大提高。
作为明代最为重要的手工行业纺织业,生产工具较前大有改进。
1 明代手工业进步最有代表性的是棉织业。
2 明代手工业进步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嘉靖万历年间民营手工业渐居于主要地位。
3 与此相应,明代官营手工业者的人身依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匠役制度出现互解现象。
在手工业方面,冶铁、铸铁和制瓷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当时全国产铁
的地区共达一百余处,在河北遵化、山西阳城、广东佛山、福建尤溪等地已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冶铁、铸铁业。铁炉用盐泥砌成,大部分已用煤炭为原料。遵化的铁炉深一丈二尺,每炉可熔矿砂两千多斤。景德镇宫窑的制瓷业,有五十八座,而民窑已超过了九百座,民窑所烧造的薄胎纯白器、青花以及各种颜色釉等都能与官窑媲美,甚至还超过官窑的水平③。突出地反映了手工业生产水平和卓越技巧的是当时最发达的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在明代,“花楼机”的构造比过去更为复杂。弘治时,福建的机匠已改用了新式的织机,叫作“改机”。万历时,嘉兴濮院镇的机匠也把原有的土机改为新式的“纱绸机”。在明末苏州的市场上,作为商品贩卖的织机就有绫、绢、纱、罗、绸、布六种之多,织出的成品更是巧变百出,花色日新④。
棉纺织业的生产工具比以前也大有改进,出现了脚踏纺车和装脚的搅
车。元朝的弹弓用竹弓绳弦,到这时已改为以木为弓,以腊丝为弦。元朝的纺车容三繀,这时已有容四繀、五繀的纺车。搅车的式样很多,专供轧花去子之用,元朝一般用两人,这时改用一人,其生产量可当三人,勺容式的搅车和大仓式的搅车一人可当四人。在明代,棉纺织业已成为普遍的家庭副业,也是当时产量最多销路最广阔的手工业。棉纺织业的发展对经济生活具有重大的影响。尽管棉纺织业的产品主要还是由农民一家一户一手一足的进行操作,但是涓滴成泉,仅在松江一地每人每天可织一匹,积聚起来,就能够“日
出万匹”。所以明朝人有“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清朝年间,广东冶铁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当时,广东的冶铁业代表是广州府南海县佛山镇(今广东佛山)。 塘(在嘉善县纱”之谣。
③ 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1.冶铸业
(1)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是商朝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商朝青铜铸造规模大;西周青铜产品趋向生活化。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创造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一大成就;青铜铸造工艺有新的创造,出现了金银错新技术。
(3)魏晋时期:北魏相州以制造军刀着称;百炼钢技术相当成熟;发明了灌钢法。
(4)唐朝时期:冶铸业已普遍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5)明朝中后期:广东佛山冶铁生产规模扩大。
跟踪思考
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在哪些方面领先世界?
2.纺织业
(1)商周时期:出现斜纹提花织物,还出现刺绣。
(2)曹魏时期:在纺织业中心襄邑、洛阳等地设有专门的织造机构;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蜀锦闻名遐迩。
(3)唐朝时期: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丝织品品种繁多,有绫、锦等十几类,每类又分为许多品种;有的丝织品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4)明朝中后期:苏州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
跟踪思考
魏晋、隋唐时期,我国纺织业的发展有哪些突出的表现?明朝丝织业中出现的新经济现象是什么?2005年,美国、欧盟等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设限能否说明我国的纺织技术仍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3.陶瓷业
(1)商周时期:出现了原始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2)魏晋时期:制瓷技术日臻成熟。南方盛产青瓷,器皿形制美观;北方创制出白瓷,为我国制瓷业开辟了广阔前景。
(3)唐朝时期:出现了唐三彩,为后代彩瓷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还出现了青瓷中着名的秘色瓷。
跟踪思考
想一想:明清时期,陶瓷业在生产方式上是否有所突破?
4.造船业
唐朝时,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有“海上霸王”之称;还能制造使用推进器的各型战舰,这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
关键提示
宋朝指南针的发明对我国造船技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明朝郑和下西洋反映出我国造船技术的高超水平。
5.手工业着作
(1)战国时期出现了有关手工业工艺的专着《考工记》,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
(2)明朝后期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朝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网络全书”。
二、古代商业的发展
1.商朝的商业
(1)商朝重视商业,商民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2)商朝以贝作为货币。
(3)商朝都城已成为繁荣的商业都市,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之称。
2.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城市
(1)春秋战国时期,商品交换发展迅速,商业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交流频繁。在中原市场上可以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
(2)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等,经济发达,都聚集着许多人口。
关键提示
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特点是以政治中心为主,主要是诸侯国的都城。
3.隋唐时期商业的繁荣
(1)隋唐时期的商业比前代更为繁荣,商人的足迹遍及全国。交通要道上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备有“驿驴”,供客商骑用;运河、长江上商船往来不绝。
(2)隋朝的货币是五铢钱;唐高祖以后,“开元通宝”成为通用的货币,唐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
(3)隋唐的市场较前代更为发达,城市里有固定的贸易场所——市,市中有邸店和柜坊,柜坊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这比欧洲地中海沿岸一带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一些繁华大城市里有了夜市,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有定期举行的草市。
(4)唐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胡商遍布各大都会。
关键提示
古代商业的发展一般从商品种类的增多、市场的扩大、商人的活跃、交通的发达、货币的种类、城市的繁荣等方面表现出来,海外贸易也是商业发展的表现。
跟踪思考
隋唐时期商业繁荣的条件是什么?有哪些具体表现?
4.明清时期的商业繁荣和对外贸易状况
(1)明清时期商业继续繁荣的表现:国内市场扩大,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全国还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着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2)对外贸易状况: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一方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来华贸易;中国的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对外贸易在整个经济中的份额极小,难以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关键提示
对外贸易既属于商业范畴,又属于对外关系范畴。
跟踪思考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哪些重要表现?
三、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1.夏、商、西周
夏、商、西周的都城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都城都有城门供居民出入,城内有整齐宽广的街道。
2.春秋战国
诸侯国的都城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等,都聚集着许多人口。
3.隋唐城市的兴旺
隋朝修建了大兴城,唐朝扩建为长安城。该城整体设计合理,建筑规模宏大,体现了城市建筑的高超技术。隋唐两朝,长安和洛阳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长江流域的商业城市,以扬州、成都为东西两个中心。唐朝后期,扬州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和洛阳,繁华的夜市是当时扬州城的一个特点。
4.明清时期
明成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了北京城。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全国共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
5.城镇化进程的加速
城镇化又称城市化,是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和趋势,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关键提示
关于城镇化进程问题,注意与地理学科的联系,注意联系近代中国城市兴起的区域,并联系我国的沿海开放城市等内容。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十分缓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1978~2000年,城镇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3个,小城镇由2173个增加到20312个,市镇总人口由1.7亿增加到4.56亿,城镇化水平由17.9%提高到36.1%。
我国城镇化的道路是多样的,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民实现向非农业领域转移的重要途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人数大增,使小城镇迅速崛起,在城镇化过程中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进入2l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02年,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跟踪思考
中国古代有哪些着名的城市?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四、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发展、夭折
1.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一些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明朝中期以后,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逐渐兴起,并在江南一些地区发展成为独立的手工工场。如苏州出现以丝织为业的机户,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进行生产。机户和机工之间的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关键提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剥削关系。
2.清朝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在清朝,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了,分工细密了,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了。
3.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从明朝中后期出现,到鸦片战争前夕,虽有壮大,却无突破,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其力量远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究其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地阻碍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因而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晶。第二,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第三,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第四,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数次禁止海外贸易。
4.鸦片战争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被摧残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遭受严重摧残。中国旧有的手工作坊多数破产,真正能从手工作坊发展成为近代企业的寥寥无几。
跟踪思考
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清朝前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为何发展缓慢?后来,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是否长成一棵近代资本主义的参天大树?
思维拓展
拓展1: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
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推广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农业生产力革新的要求又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市场;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产品商品化的趋势为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商业的繁荣又反过来刺激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商品生产。所以尽管古代统治者始终把农业看作“本”业加以重视,而把工商看作“末”业来加以限制,但由于农、工、商之间这种互动的关系特点,古代的工商业还是代代有所发展甚至出现繁荣局面。
拓展2: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它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非常精美。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在中国漫长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引自新课程标准人教版教材)
拓展3: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作用
在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商品经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起着不同的作用,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中很大一部分人就来自拥有雄厚资产的商人。一些商业繁荣的城市,成为封建政权的中心,如临淄、邯郸、大梁、郢等。②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和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隋、唐、北宋的都城洛阳、长安、开封都是当时的商业中心。商业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增大。③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在经济上瓦解着封建制度,在政治上动摇着封建统治秩序,在思想上冲击着封建制度。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导致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黄宗羲作为民主思想的代表,猛烈抨击君主专制,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拓展4:对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1)农业是我国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重农抑商政策实质上是保护封建地主经济。
(2)评价重农抑商政策,要注意它的历史阶段性。在封建社会前期,它的实行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产品的流通和交易又是必然的,而抑商政策阻碍了产品的流通,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到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明清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抑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这些做法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国家落后,也就失去了最初的积极作用。
拓展5:明清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①发达的农业。明朝中后期,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②发达的手工业生产。明中期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规模大,水平高,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③发达的商业。全国30多座大中商业城市的兴建,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广泛投入市场,对外贸易的繁荣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活跃。④充足的货币条件。大量货币流通,到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⑤传统科技的发展。
不利条件:①自然经济的顽固性和封闭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②缺乏资本积累,手工业难以扩大再生产。③封建制度的束缚。重重关卡,征收重税,抑制工商业的发展。④对外转向闭关自守,未能形成海外商品市场。⑤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自然科学和技术不能使生产力发生质变。
拓展6: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城市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内容包括: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传统的农村文明向现代化的城市文明转化。城市化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城市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现代化是在城市化的基础上,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推动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优化的过程。城市化有三个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高考链接
高考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专题的主要内容为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商业、城市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等,并链接到当前的城市化进程这一热点。
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近年来,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城市化进程相关的问题成为社会热点,在高考中也备受重视。2004年广东卷从唐都长安城和北宋东京城的比较角度出一大题;全国文综卷中“刘家功夫针铺”一题也出自这一热点;上海卷“徐家汇掠影”一题也指向城市化进程这一热点。2005年各地高考题中仍有不少相关题目出现。广东卷从扬州城市商业角度出一材料解析题。
本专题复习时应注意如下几点:①古代手工业要注意掌握冶铸、陶瓷、纺织、造纸等主要手工业部门技术进步的情况,注意联系鸦片战争后传统手工业破产情况和新中国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内容。②古代商业的发展要注意从商品、市场、货币等方面掌握每个时期发展的表现,还要注意中国重农抑商经济政策对商业发展的影响。③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要注意联系晚清时期被列强入侵所摧残的内容,并联系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关内容进行综合比较。④城市化问题要注意将古代城市、近代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以及欧美有关工业革命后城市化的内容联系起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释疑解惑
1.古代官蕾工商业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营工商业,其目的不是为了扩大再生产,而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消费需要和为封建王朝聚敛财富。在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是最奢侈的消费者,他们所需要的各种手工业品虽然可以用贡或赋税的方式直接从民间掠夺,但仍有相当大一部分要靠自己的作坊手工业生产。毫无疑问,官办手工业所生产的产品基本上是供上层统治集团消费的,因此属于非商品性质。
官办手工业的产品往往具有最高的工艺水平,其原因在于:第一,皇室、贵族、百官需要享用最高级的手工艺品;第二,官营作坊中往往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有条件生产这些产品;第三,官营手工业既然不是商品生产,统治者又具有穷奢极欲的特性。所以,在生产上就不计成本,不惜浪费。
官营手工业扼制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室和官僚集团是最富有的阶层,他们需要的各种生活用品和奢侈品的数量极其庞大,因此,也是社会上最大的消费者。然而,由于其所需要的各种名目繁多的物品绝大部分是由官营手工业直接提供的,致使民间工商业失去了这一巨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同时,由于官府凭借强大的政治特权,直接控制着盐、铁、茶、酒等人民日常生活需求量最多的几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并用严刑峻法禁止民间自由经营,这就进一步缩小了商品生产与流通的范围,限制了自由竞争,严重地影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晚清时期我国传统手工业的兴衰情况
鸦片战争后,手工业发生显着变化,一部分手工业部门衰落,另一部分手工业部门则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走向衰落的手工业主要有以下部门:①那些与进口洋货直接对抗的手工业,受到洋货的冲击而衰落。受到打击最严重的是分布最广的农家棉纺织业,其次是土法炼钢、制针、制烛、木版印刷等行业。②有一些行业,虽然没有受到洋货的冲击,但由于自然原因,在鸦片战争后也衰落了。这主要是一些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兴起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业,它们的兴衰随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如陕西的采伐业,由于老林伐尽而衰落;广东的冶铁业和云南的铜矿业,因矿藏资源枯竭而衰微。③出现衰落的还有官府手工业。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民战争,摧毁了清政府在江南的官营丝织业机构;还有军火手工业和传统制钱业,逐渐为同类的机器制造业所代替。
也有一部分手工业得到发展。①土洋长期并存、机制品无法完全取代的手工业品。如造纸业,虽然受洋纸进口的冲击,但土纸制造业并未受到严重影响而继续发展,这与印刷业不断进步、纸张市场需求量大,以及国产纸有一定特色有关。②一些较少受外国商品竞争或者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手工业继续发展。③一些依附于国际市场和适应外国资本需要的手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如茶业和丝织业,受出口贸易刺激得到发展。另一部分如铜锡制造业、煅铁业等,主要是为外商轮船和外资船厂提供零部件,从而扩大了生产规模。这些有所发展的手工业大都处于手工业集中、与国外市场联系便利的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区。
从总的情况看,鸦片战争后,少数手工业衰落了,多数手工行业向前发展着。不过,晚清手工业的部分发展是一种依附性发展,其兴衰随着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其发展极不稳定,未能在晚清时期大规模地向现代机器工业转变。
3.明朝中后期重商思想出现的原因
明朝中期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转变,重商思想普遍出现,市民和手工业者的反抗斗争不断爆发。
在对外通商问题上,明初是厉行“海禁”的。到明朝中叶,中央政府内部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斗争相当激烈。以朱纨为中心的一派反对对外通商,主张对海盗采取严厉镇压的政策,由此遭到沿海地主阶级的反对,朱纨一派最后失败。这说明随着商业资本的日益发展,商人的社会地位上升,商人和地主在明政府内有了自己的代言人,代表通商利益的官僚、地主在政治上已经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
明初,官僚不准经商,尤其是禁止四品以上的官员经商。虽然有些官僚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为官者暗中也从事商业活动,但这是不合法的,是不敢公开的。而到了明中叶,官僚经商比较普遍,不论大官、小官,还是文官、武官,就连皇帝、贵族、外戚都抢着做买卖,经营手工工场。
明中叶后,出现了一些重视商业的政治家、思想家,如徐光启、李贽、许孚远等。在徐光启的思想中,反映了许多保护商人权益的要求;李贽坚持要封建政府减税以“惠。商”;许孚远坚持反对“海禁”,要求进行海外贸易。
4.中国近代现代城市的演变情况
鸦片战争后
(1)概况:①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代,城市的发展也深受影响。《南京条约》规定在东南沿海开辟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这一时期,原有的商业中心广州和新兴的上海商业贸易最为兴盛。上海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点,是进出长江流域的门户,水陆交通便利,周围物产丰富,商品经济发达,市场广大。到19世纪50年代,贸易中心逐渐由广州移到上海。《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规定增开汉口、九江、烟台、南京、镇江、汕头、琼州、天津等多处通商口岸。与此同时,英、美、俄等国商人在香港、广州、上海、汉口、九江、福州和厦门等地开设了许多船坞和工厂。19世纪90年代,《马关条约》又规定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为商端口,列强还取得了在内地开设工厂的特权。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大量修筑铁路,建立厂矿企业。②民族工业兴起和发展时期,中国城市发展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在沿海地区、长江流域和上海、天津等地开设了许多军用和民用企业。随着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办了许多民族工业。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此时的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长江流域及平津地区。纺织中心也由长江下游的上海等地向北向西发展,天津、青岛、武汉等地成为新的纺织中心。
(2)特点:①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长江流域和平津等地。②上海成为经济发达城市。③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加,内地城市也逐渐发展。
(3)原因:①海运、水陆交通便利及铁路运输的发展。②封建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③众多通商口岸的开辟。④民族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工矿企业的兴起。
新中国建立后
(1)概况:随着工业建设和城镇、工矿区的发展,城镇人口迅速增长,1953年比1952年增加660多万人,比1949年增加2000多万人。随着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工矿业的发展,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出现了一批新兴城市,并在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地区形成了城市轴线,出现了一批新兴城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市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国家确定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4个城市为经济特区,又进一步开放了天津、上海、福建、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此后,海南岛成为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许多内地省区也设立了一些开放城市。同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小城镇有了进一步发展,一些乡镇已经向城市化迈进,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2)特点:①主要分布在东部和沿海地区,并不断向内地扩展。②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的城市发展较快。③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迅速,并逐步向城市化发展。
(3)原因:①一些城市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②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
④ 宋朝手工业和商业发达的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的绝大多数王朝都采取“抑商”的政策 ,而惟独宋朝例外,宋初,太祖赵框胤就言“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享天年”以博民富, 后,宋太宗也号为“令两制议政丰之术以闻”,神宗在位时"尤先理财"令众“政事之先,理财为急”这样的重视经济的思想一直贯穿于宋朝,这是保证经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在宋之初,官员们研究理财求富之道,宋朝调整了历代立法中重刑法,轻民法的传统做法,专门研究施行了专卖法,如盐法、酒法、茶法等法令。宋代则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而且宋的经济法令,统一了国家与经济活动者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顺应商品经济的规律,是非常科学的法律法规。这些正确的政策导向使商业大潮兴旺,商贸发展迅猛,手工业发展迅猛,使宋朝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银行这是绝无仅有的!甚至银行可以贷款,异地付款,就算是从近代来看都是非常先进的经济管理体制。以地域而言,宋时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江浙和四川等老牌地区,就连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也比唐代有较大发展,这也是另人很惊讶的。 从手工业看,坑矿、茶盐、造船、造纸、制糖、纺织、制瓷等都比唐代进步的多,宋的手工业除了产地扩大,产量增加以外,技术提高也是非常明显,比如“糖冰”(冰糖)的生产技术,“单筒井”的开凿 宋瓷的精良等,无不反应了技术的成熟和创新,而商业和手工业的兴起,解放了大量受俘于土地的农民,使他们投入于商业,手工业中。北宋时期就已经开始大量开采金、银、铜、铁、煤等矿藏,而且全国各地也出现了世界史上最早的制造工厂,加工工厂,如,造船厂、造纸厂、印刷工厂、织布厂、火器厂,还有各地的官窑等等。可见当时的手工业之兴旺是空前的! 早在北宋,中国已懂得用烧煤,炼钢,大型手工业则雇佣几百全职的产业工人,而政府的两处军工业聘用八千工人——这已经是重工业规模了!宋朝的钢铁产量平均年产达一十五万吨(有人认为宋朝华北工业基地达年产一百二十五万吨的水平,这基本上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大部分都源于孙隆基所着作的《中国千年回顾——一个全球史的鸟瞰》的数据,关于宋朝钢铁产量有多组数据,经核实,在众多数据中“15万吨”还是比较合适的)而英国于1788年亦即工业革命之始才不过年产七万六千吨。此外,矿冶、造纸业、制瓷业、丝织、航海业也高度发达。宋代无愧于世界近代之前的"高科技"之家,更是当时世界上的手工业之霸主! 从商业看,唐代的城市多趋于行政中心,而宋代市镇则趋于工商业化。唐代都市内的贸易地区由官员严格控制,宋代则更加自由,由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的发展“坊制”的突破,集镇的兴起,因此住宅区与商业区的界限逐渐消失,宋代的这一类的"新型"都市有些发展至有了很大的规模,如开封和杭州都达到一百万人口,而后者就是"马可波罗"在元初所见的“前所未有”的城市,即使是到了至元朝后期 中国以外最大的城市是"巴格达" 其人口只有三十至五十万之间,数百年后阿拉伯旅行家,伊本.贝图塔也称杭州为"世上最大的城市"!从事工商业的人口逐步增多,产量加大,投入资本大幅度扩充,因此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也已不单独只是农业了,工商业所比重已经超过了农业, 且在其商业运作中还出现了铜板印刷的广告,这比西方资本主义的广告要早三百多年,就学士苏东坡来说,他就曾给一位做油食老妇人 做过一首广告诗,使之兴隆。更有意思的是,宋朝还出现了近似现代报纸的“小报”和史上最早的商标,商标是小可意义重大,这标志着宋朝商业化体系的逐步完善。 此外,着名学者沈括所着的《货币流通速度论》也是达到了现代货币理论水平。 大宋强盛的商业浪潮,也是世界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的母体,而宋代的经济突飞猛进,则创造了空前的财富与繁荣。 南宋之后,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原因好象是 在(1)唐朝中晚期我国经济中心以经南移 (2)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稳定(3)大量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1)、南方农业有较大发展。水稻跃居宋朝粮食作物首位。棉花种植地推广到长江流域。茶树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2)、南方手工业兴旺。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在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宋朝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3)、南方手工业繁荣,有开封、杭州等商业都市,有广州、泉州等外贸商港,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业的发展 粮食作物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等
采纳哦
⑤ 康乾时期的手工业有哪些手工业经济是怎样的
众所周知,在清朝前期的时候由于民营手工业得到不断发展,使得官营手工业丧失了其在手工业中的主导地位,打破了官营垄断的局面,使得民营的比重越来越大,从而使得手工业经济得到快速提升。在康乾时期,手工业经济非常发达,当时的发展规模比较大的手工业主要有丝织业、棉织业、陶瓷业、制糖业和矿产业。
最后,康乾时期的手工也可以说是发展得非常快,拉动了当时的国民经济不断上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⑥ 三大改造中是如何对手工业进行改造的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个体手工业是以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从事商品生产的一种个体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1952年手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1%,农村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很大部分来自手工业。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决定逐步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步骤,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底参加手工业合作组织的人数已占全国手工业从业人数的91.7%,基本上完成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⑦ “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分别是什么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1953年底,以发展互助组为主,同时试办初级社。
第二阶段,从1954年到1955年下半年,大办初级社。
第三阶级,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底,是合作化运动高潮段。1955年7月,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作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总结了农业合作社的历史经验,系统阐述了农业合作化的理论、方针和原则。
同年10月召开的中共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加速了全国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使5亿多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样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在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上和形式上,采取了从手工业供销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改变手工业的生产关系。到1956年底,基本上实现了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此同时,渔业、盐业、民间运输业、小商小贩等个体劳动者也基本实现了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的基本实现,大大促进了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并为手工业逐步进行技术改造创造了条件。
⑧ 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
一、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改造步骤:
1、积极引导、典型试办。采用说服、示范、国家援助的方法,启发和帮助手工业劳动者按照自愿互利原则逐步组织起来试办合作社。
2、总结经验、普遍推广。各地手工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建立,从1951年开始到1953年先后成立的有省、市级14个,县、市级19个。手工业合作社的全国性的领导机关,1954年以前是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1954年12月后是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各级手工业联社,是各种形式的手工业合作组织自愿组成的联合经济组织,是手工业合作社的直接的组织领导和业务领导机构。
3、加快改造、迎接高潮。农业合作化运动步伐加快,对手工业产生了强烈影响。手工业者要求组织起来的情绪也十分高涨,建社速度也明显加快了。据统计,1955年6月到12月半年内,全国手工业合作组织从4.98万多个发展到6.46万多个。
二、我国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合作化道路进行的。它的指导思想是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改造小生产的原理,结合我国国情,在建国初期,及时制定了恢复和发展手工业生产和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采取从供销入手等积极措施,充分发挥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它的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做法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由上而下地发动,采用说服、示范、国家援助的方法,启发和帮助手工业劳动者按照自愿互利原则逐步组织起来;目的是帮助他们发展生产,解放生产力,发挥他们固有的生产经营灵活、产品多种多样、能够适应人民不同需要和市场千变万化的需要的优点,帮助他们克服规模细小、资金短缺、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及封建保守、行会观念、生产盲目、自发倾向等弱点,改变旧中国小生产被压迫、受剥削和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矛盾。这是由个体私有制变为集体公有制、由小生产变为大生产的主要途径。
三、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
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
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