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介绍下伦敦城市圈的概况,各城市分工
伦敦都市圈,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包括伦敦、伯明翰、谢菲尔德、曼彻斯特、利物浦等数个大城市和众多中小城镇。这一地区总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人口3650万,是产业革命后英国主要的生产基地和经济核心区。
由伦敦城和其他32个行政区共同组成的大伦敦是这个都市圈的核心。作为整个都市圈的龙头,这片约1600平方公里的土地,在雾都时代,曾经是一个工业中心、接着又慢慢演变成一个金融和贸易中心。然而,伦敦日新月异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下。在近10多年里,以创意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开始在大伦敦地区异军突起。凭借着每年210亿英镑的产出值,创意产业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伦敦第二大支柱产业,不少评论都把世界最酷城市的桂冠送给了伦敦。
一个鸡蛋可以做什么用?
这是几年前,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一场"头脑风暴"中的题目。有人说可以用来做漂亮的彩蛋,有人建议将它加工成面膜,也有人说,以后集会时,就怀揣两个鸡蛋,去丢那些"讨厌的人"。
也许很少有人把这些五花八门的答案当真,但2002年,一栋外观酷似鸡蛋的全玻璃建筑,却成了伦敦的市政厅大楼。
游客:这个是现代的伦敦,很与众不同,看上去好象快要倒的样子,但我觉得这和周围很配,形成一种非常强烈的对比,让人们感受了新旧伦敦的两种风味。
没有人知道,究竟是不是那场头脑风暴,画出了伦敦市政厅的雏形。但越来越多年轻的灵感,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给人惊喜,却是不争的事实。在伦敦泰晤士河南岸,每天都排着长队,人们等上两三个小时也不愿意错过的,就是眼前这个超级巨无霸,"伦敦眼"。
1993年,《星期日泰晤士报》举办了一场竞赛,征集最疯狂的千禧年庆祝计划。两名年轻建筑师提议,建造一个全球最大的摩天轮,让人们体验一番从高处俯瞰泰晤士河、俯瞰伦敦、俯瞰地球的美妙感觉。
如今,这座135米高的伦敦眼,就像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人气一点也不熟给泰晤士河对岸的大笨钟。本来只打算让它转上5年的伦敦政府,决定继续保留这个城市新地标。而随着伦敦眼、市政厅这些风格鲜明的现代建筑不断给人们带来惊喜,大家忽然发现,曾经工厂林立的雾都伦敦,如今变样了,它有了一张叫作"创意之都"的新名片。
根据英国文化、媒体与体育部的定义,创意产业是指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与才华的活动,而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这些活动可以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在这样的定义下,13个产业部门被划归为创意产业,它们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品与古董、手工艺、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与录像、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与计算机服务、电视与广播等。伦敦人形象地把这些工作,叫作"拍脑袋的活"。而位于伦敦市中心的SOHO,就聚集了很多像这样"靠拍脑袋吃饭"的人。安德列安,是其中的一个。
走进他所在的MPC公司,迎面就是一张刚刚热映的电影《理发师托德》的海报。这正是公司的最新成果。这部根据同名音乐剧改编的电影,讲述了理发师托德滥杀无辜顾客的恐怖故事。由于故事的背景设在19世纪的伦敦,而且不断出现谋杀情节,安德列安和同事们所负责的特效制作,便成了影片的重要一环。在布景中拍好的画面,被合成到电脑制作的背景动画上。362个相关镜头,完美接合,打造出了一座阴冷灰暗的伦敦城和一片血淋淋的场景。安德列安说:当我们刚开始在这个行业工作的时候,人们会说,你看那些特技。而如今,我们的努力方向是让特技变得真实起来,让人们意识不到这些特技的存在。而像这样藏在大导演和男女主角背后的英雄,在MPC有近600人,这个数字是他们7年前刚搬来SOHO地区时的8倍之多。
距离安德列安工作的SOHO区不远处,就是伦敦着名的莱斯特广场,这里集中了许多有名的电影院和戏院。有空的时候,安德列安总会来这里转上一圈,因为可以欣赏到他自己的劳动成果。更重要的是,这里所有的售票处门前,每天都会排起长队。这样的画面,让安德列安对自己的工作,感觉充满动力。
近年来,随着休闲时间的不断增多,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伦敦人对休闲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数据显示,伦敦家庭每周的平均消费约为500镑,比英国平均水平高出25%;而其中,看电影、欣赏戏剧、参加时装秀等活动的花费,伦敦人更是高出英国平均水平近30%。
如果说蜂拥而至的创意人才带来了满脑袋的点子,而伦敦人的消费能力算是肥沃土壤的话,那么时代大环境一定就是促使创意产业在伦敦开花结果的温暖阳光了。从18世纪的头号海军强国,到19世纪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的历史上记载着被称为"世界工厂"的辉煌昨天。然而,两个百年过后,随着环保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传统的、污染严重的产业,渐渐被列入黑名单。而像创意产业这样,不需要消耗能源和自然资源、也不会产生大量废气废渣,只要充分开发人脑就创造财富的的新兴产业,开始成为新宠。
1997年,布莱尔当选英国首相。当时被称为"政坛一股清风"的他,一心想改变老工业帝国陈旧落后的形象。于是,一个"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诞生了,布莱尔亲自担任了工作组主席。不久,英国政府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文化、媒体和体育部,来分管创意产业。由此,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创意理念,又第一个用政策来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伦敦市政府也决定把创意产业作为自己的核心产业来经营,"创意伦敦"的概念应运而生。伦敦市长办公室和伦敦发展署把握着大伦敦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前者主要负责制订方针,后者落实细节提供协助。
多年来,大伦敦政府帮助解决了许多创意产业在投融资、房地产、人才培养等方面碰到的问题,并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进行扶持。同时,他们还组建了一些更加专业化的协调机构。
伦敦市长和电影行业一起合作创立的摄影伦敦成立于2004年。它们负责提供拍摄建议,联系摄制场地,取得拍摄许可,寻找当地演员,推荐后期制作等等。而在2004年之前,所有这些手续,都需要拍摄方自己去一家一家去联系办理。成立四年来,大到好莱坞巨片、小到音乐录影带,摄影伦敦已经协助拍摄了近2000部作品。越来越多的电影人喜欢来伦敦,伦敦一跃成为世界上继纽约和好莱坞之后,第三大热门的拍摄地点。设立并理顺从上到下的工作架构,让伦敦尝到了甜头。然而,政府对于创意产业的扶持,并不止于此。他们还另有一条从下到上的道路。
为纪念纳尔逊将军而建立的特拉法加广场,是伦敦的地标性建筑之一。然而,在这个古老的广场上,我们却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广场的三个角落上,都矗立着古老的骑士雕像;然而,在第四个角落上,我们却发现了一座非常现代的、彩色的、全玻璃建筑模型。当年的建造者是打算在这里竖上第四座骑士雕像。因为资金不够,这个项目只好不了了之。于是,从1841年广场落成以来,这根立柱上一直是空的。直到2005年,伦敦政府决定启动一项叫作"第四立柱"的活动,把这个空置的平台,提供给年轻活跃的灵感做舞台。第一件亮相的作品是伦敦雕塑家马克·奎因的怀孕女子像。此后,作品每18个月轮换一次,候选作品都在临近的国家美术馆展出。从去年11月开始,第四立柱上的主角,成了它。这件充满现代感的作品,是德国艺术家托马斯·舒特设计的一个21层楼的旅馆模型。红、黄、蓝三色有机玻璃,在阳光的照射下,特别醒目。在民众中鼓励探讨俄和争论,为的是给创意产业营造的环境氛围。除了第四立柱,从2003年开始举办的伦敦设计节,则是一个灵感更加集中、创意更加活跃的大舞台。五年来,伦敦发展署负责为设计节提供近四成的资金援助,并协同博物馆、零售商、教育界、媒体等一起打造这个节日。每年,陶瓷、家具、珠宝、灯饰、摄影、布艺等各种设计作品云集,就像是一场视觉盛宴,不仅吸引着跃跃欲试的设计师们,也让普通人的生活被灵感点亮。如今,伦敦设计节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大事件之一,也成为伦敦的一张醒目标签。当然,创意之都的标签一定还不止这一张。
虽然晚于巴黎、纽约和米兰,从1993年开始的伦敦时装节很快就成为了世界时尚舞台上的新宠。再加上伦敦独特的创意氛围,这个后起之秀,如今俨然成为了业界公认的时装设计师的孵化器。去年,伦敦发展署还宣布,将分三年出资420万英镑,支持时装界,以提高伦敦时装周在国际市场的分量。设计节、时装节,再加上同样每年举行的游戏节和电影节,热闹的四大节日,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意灵感汇集伦敦。而更让人惊喜的是,大家在一番饕餮之后发现,这些节日并不只是狂欢的泡沫,而是早就为伦敦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好处。
其实,早在撒切尔夫人执政的时候,她就说过,对于工业设计的每一分投入,都可以换来1000倍的回报。那个时候,还没有创意产业这个提法。但同样以个人创造力为源泉的工业设计已经被摆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当然,现在的事实证明,回报可能远不止一千。《哈里波特》从作家笔下的人物,成为风靡全球的形象,继而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一个创意引发的经济爆炸,恐怕比哈里的魔法更耐人寻味。1990年,还是一名普通英国女教师的JK罗琳,在坐火车穿越英格兰时,突然冒出了一个关于小魔法师的点子。而正是这个闪现的灵感,成就了现在风靡全球的《哈里·波特》。十年里,系列小说在全球卖出三亿两千五百多万册,创下出版界的纪录。而JK罗琳的个人资产也直冲10亿美元,在全球娱乐界女富豪中排名第二。而从小说中衍生的电影、游戏、玩具、服装等各种相关产品也创造了上百亿美元的利润,造就了一个魔法师的奇迹。
其实,伦敦变魔术的例子,远不止这一个。
眼前这栋外貌沉稳、气质粗犷的建筑,是着名的泰特现代美术馆。就在去年,伦敦市长利文斯通为《伦敦创意产业报告》作序言的时候,还不忘把泰特作为成功的典范,写在了全文第一段。然而,谁又能料想到,这里曾经是一个废旧的火力发电厂,一度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2000年5月,泰特现代美术馆在这块其貌不扬的场地上开门迎客了。尽管空间质感很粗,灯光运用也不尽完美,但美术馆方面相信,这个独特的空间可以为艺术家们提供想象的空间。底楼的涡轮大厅,原来是发电厂的引擎室。现在正在展出的是哥伦比亚女艺术家多丽丝·塞尔萨多的作品《口令》。一道167米的裂缝在大厅地面蔓延,帮助作者表达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开馆8年,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客,已经使泰特一跃成为伦敦第二大受欢迎的景点。
泰特的成功,带动了泰晤士河南岸的重新发展。他所在的萨瑟克区,10年前居民不到3000人,是伦敦着名的废旧工业区。然而现在,这里是伦敦地产价格上涨最快的一个区,每年涌入的700多万游客,带来超过1亿英镑的经济效益。
在整个大伦敦地区,创意产业每年创收210亿英镑,占伦敦年度经济总增加值的16%。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就业。如今,大伦敦地区有50万人从事创意产业。伦敦正在靠着创意产业的兴起,完成又一次的产业升级。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伦敦以金融业和制造业支援服务取代了传统工业,此后30年,以法律服务、会计服务和商业咨询为主的商务服务业在伦敦异军突起。而在过去的10年,随着金融服务业发展趋缓,创意产业开始为伦敦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全球三大广告产业中心之一,全球三大最繁忙的电影制作中心之一,享誉全球的国际设计之都,2/3以上的国际广告公司的欧洲总部设在伦敦……一连串的数据之后,创意产业之都当之无愧。充分利用人才丰富、受众聚集的都市优势,扶持推动高附加值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类别,终于打造出一座世界最酷的城市。大伦敦,向全世界展现了一个,从工业之都到创意之都的优雅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