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苏联如何以农业反哺工业

苏联如何以农业反哺工业

发布时间:2022-04-01 10:24:36

❶ 前苏联农业集体化和工业集体化之间的关系

农业集体化是为工业集体化做铺垫的,因为苏联成立后土地仍然掌握在富农手中所以要那他们开刀,斯大林是采取的暴力手段干预的。工业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农业改革成功工业自然也要实施了

❷ 苏联工业化过程出现的问题

苏联国内日常消费品的生产却被忽视,城市居民并未分享到多少工业进步的成果。和1928年相比,1937年苏联的人均食品消费和人均工业消费品量下降了3%-8%。工人需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工作量,而且不能达到生产要求的会被处分,以至进行劳改甚至被枪决。

工业如何有效反哺农业

工业反哺农业具体表现: 1.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有条件的地方将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中央财政继续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 2.中央和地方财政将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新增资金主要安排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3.国家科技投入将不断提高用于农业科研的比重,有关重大科技项目和攻关计划要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资的规模。 4.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财政收入中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 5.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增加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 6.各级财政大幅度增加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投入。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用于县以下的比例不低于70%.从今年的一号文件可以发现国家政策的总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表明中央正加大力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转变财政分配、资源配置向城市倾斜的政策,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新增的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向“三农”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简介:工业反哺农业是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要求: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产业。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农产品生产则受到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增产的困难很大。我国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进口来弥补不足,但作为一个大国,不可能过分依赖国际市场。为此,就必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不断增强国内农业生产能力。工业反哺农业是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要求:为了克服我国农业经营规模超小型的不利因素,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就必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不断加强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公益性服务,全面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工业反哺农业是提高社会公平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既是减缓乃至扭转这种城乡差距扩大趋势的要求,是按贡献取酬和提高社会公平的要求,也是稳定社会的要求。

❹ 苏联为什么会粮食匮乏以至于造成解体是否有美国人的阴谋

令人担忧的粮食产量

我们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先进的一个标准,便是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因为城市化水平越高,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工人数量越多,工业化水平也就越高,但在此消彼长之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所占比例也就越低。

而在农业反哺工业的情况下,农场工人工资待遇远不如城市里的工,这导致成为工人是每一个农村下一代的梦想,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不但拥有城市,乡村人沦为老年人的居所,农业生产率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前苏联的粮食产量也逐年递减,这正是赫鲁晓夫上台时的历史背景。

很多人无法想象,在整个20世纪前苏联的时间是粮食产量高峰是在1913年,自此以后粮食产量便一路下滑,最初的表现是,前苏联对外出口的粮食越来越少,由此换取用来补贴公寓的外汇数量也越来越少,工业发展受到了限制,咱这还不是最严重的。

粮食产量的减少,让前苏联不得不从国际上购买大批粮食,才能养活逐渐增多的城市人口,原本捉襟见肘的外汇节余和黄金储备就雪上加霜了。

治标不治本,进口粮食开启了噩梦

对此前苏联也并非毫无解决办法,其实只需要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匮乏的问题,但这无疑是承认之前的集体化经济防范是错误,进而否定苏联过去几十年的发展道路,这是赫鲁晓夫不想看到的。于是他想到了前苏联广袤的土地储备,于是另辟蹊径,开始鼓励农民进行大规模开荒。

在最初的几年,这一政策的确产生了一些作用,前苏联的粮食产量有所增加,但紧接着便停滞不前了。这是指的苏联开始尝试另一种方法,但是大规模引进现代化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牵引机等农业大型机械,所以到了上世纪70年代,苏联的粮食产量小有提高,在以快速增速的消耗量相比,就不值得一提了。

于是前苏联终于在1963年做出一个惊人决定,开始终止向东欧附属国出口粮食,正是这一次决策,让很多附属国家失去了对前苏联的信任,为后来的前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但单纯的节流已经难以挽回国家缺粮的局面,就在在同一年中,苏联动用了1/3黄金储备,从国际上购买粮食,那他主要购买的对象便是他的竞争对手美国。

到了80年代,苏联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遥想20世纪初,苏联一度是国际上粮食出口最多的国家,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当时苏联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是这个危机既非美国的航母境界,也不是遥远的核威慑,而是关乎老百姓吃饭问题的粮食。

粮食危机中的解体

由于集体经济体制的僵化,苏联生产的商品,已经全线落后于国际水平,这意味着他很难将自己本国生产的商品在国际上推销,想要购买粮食,只能依赖真金白银。不过好在俄罗斯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加上70年代的高油价,缓解了前苏联面临的粮食困境。

但当时的前苏联领导,错判了国际油价的形式,没有趁这段时间积极储备外汇,反而花费大量资金用于军备竞赛,所以当上世纪80年代油价下跌时,前苏联之前面临的粮食窘境,变本加厉的袭来,而1989年至1990年,又是全世界粮食歉收的一年,国际粮价大幅上涨,此时的前苏联已经没有钱再从国际上购买粮食了。

为了突破这一困境,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允许农场以市场价格自由销售粮食,通过利润激励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从而从整体上提高轻松人的粮食产量。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苏联解体了。

❺ 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标志是

1925年12月召开的联共(布)“十四大”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决定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这次大会,标志着有计划、大规模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的开始。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十分艰难困苦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国际上苏联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国内原有的经济文化和技术基础十分落后,资金又十分短缺,而且社会主义工业化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事业,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苏联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上勇于探索,开拓前进。
从1928年至1985年,除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第三个五年计划被迫中断外,完整地执行了10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1932年,“一五”计划完成时,苏联的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达到70%,已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建立了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同时,工业的社会主义成分占了99%以上。据苏联官方统计, “二五”计划的完成,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❻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创新举措被我国借鉴,但在我国实施的效果不好之后我国又进行了怎样的改变

1,以农补工发展工业,然后让工业反哺农业。现在进行中
2,计划经济。现在改成规划加市场,主要是市场经济。当年实施计划经济其实大体效果不错,但是从农村改革后,越来越觉得缺少灵活性,窒碍生产发展,经过漫长时期的改革和调整,终于确定搞市场经济。比起计划经济,坏处是,技术推广,尤其是农业技术和工业基础技术的推广,明显的不畅了(现行的世界知识产权制度非常妨碍我们这个穷人国家搞大面积推广),而我们的高端技术又迟迟发展不起来。。。
3,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结果惨不忍睹
4,工资级别制和高官特权,这个容易培养特殊利益阶层或阶级,但是不知道甚么制度能代替它,而且时间越久改革阻力越大。着名的三公消费问题,根由即此。

❼ 为什么苏联通过集体农庄以农业补工业成功实现了五年计划而我们使用人民公社确实已农业部工业却失败了。

国情不一样,苏联地多人少,发展农业可以获得大量粮食并减少农民数量(集体农业使农业相对从业人口变少),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苏联还有粮食出口,我们地少人多,即使现在农业这么发达,还是需要进口粮食,苏联的工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也不是你说的集体农业的功劳

❽ 俄罗斯曾是以农耕为主的穷国,它究竟是如何崛起的

俄罗斯的崛起归功于斯大林,斯大林对于俄罗斯从农业向工业的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给苏联带来了比较严重的隐患,但是在当时确实是成功卓越的。综上所述,俄罗斯的崛起归功于斯大林。

❾ 苏联农业集体化与工业集体化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工业集体化和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等首创的,又称为斯大林模式,他影响着苏联30年代到90年代的兴衰。
工业集体化和农业集体化之间有着密切联系。首先,农业集体化把农村劳动力集中起来,这样就有更多的劳动力,于是就为工业化提供劳动力。其次,农业集体化有利于余粮征集,余粮不仅保证工业化顺利进行,还可以出口换汇,为工业集体化的初期原始积累提供来源。最后,工业集体化为农业集体化提供农机,提高工业机械化水平。
农业集体化虽然对工业化有着巨大作用,同时有力地提高了农业效率(人均产量而非亩产量),但它拿走农民的太多了,以至农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除此之外,这也是苏联经济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

❿ 如何理解“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策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

工业反哺农业,是对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变化特征的一种概括。这里的工业泛指非农业部门和城市,而农业则涵盖“三农”。工业反哺农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现象,从国际上看,许多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都经历过由农业哺育工业转向工业反哺农业的过程。一般来讲,在工业化发展初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为了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提高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需要用农业积累支持工业发展;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时,要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除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国家还必须加强对农业的扶持和保护,实现由农业哺育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转变。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当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国民经济发展到工业对农业反哺期时,如果及时加强农业、反哺农业,整个国民经济就会协调健康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反之,如果继续挖农业、忽视农业,就会出现农业萎缩、贫富差距悬殊、城乡和地区差距扩大,加剧社会矛盾,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 从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过程看,新中国成立后,为迅速摆脱经济落后的局面,我国采取了重工业超前发展战略。当时,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1952年,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50多美元,农业劳动力份额达83.5%,农业净产值的比重为70%。在这样的基础上搞工业化,农业必然成为筹集工业化资金的主渠道。据测算,1979年以前的29年,农业部门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的资金约4500亿元。这种向工业倾斜的政策从全局和整体看是必要的、有效的,问题是延续时间过长,使本来就落后的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得不到应有改善。不仅如此,长期实行的城乡分割体制,还使城乡之间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实际上被排除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之外。由于实行农村农业人口与城镇非农业人口两种户籍制度,造成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权利和发展机会的不平等,加剧了城乡结构的失衡。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关系逐步改善,但农业和农村在资源配置与国民收入分配中仍处于不利地位,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在发展机会、社会地位等方面仍不平等,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未从根本上改变,因而造成工农业发展失调和城乡发展失衡的局面没有扭转,城乡差距依然悬殊。 我国是否已到了工业反哺农业阶段?回答是肯定的。从工业化发展阶段来看,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农业与非农产业的产值结构大约为15∶85,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就业结构大约为50∶50,城镇化水平为40%。这四项指标表明,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据国际经验,这时采取相应措施,以工业反哺农业,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例如,日本在战前处于以农养工阶段,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转向工业反哺农业阶段。韩国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还从农业部门抽取工业化资本,自60年代末开始转向保护农业。 实行工业反哺农业,不仅与我国工业化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而且是由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所具有的特殊性、复杂性决定的。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中承受风险最大的弱质产业。我国人口60%以上居住在农村,农民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发展水平也明显落后于城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村面临的任务更为艰巨。从历史经验来看,农民安居乐业对于国家的稳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只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广大农村形成和谐安定、健康向上的良好局面,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才有坚实的基础,国家长治久安也才有可靠的保障。我们必须从巩固工农联盟、加强国家政权基础的高度,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工业反哺农业、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实现由农业哺育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转变,其实质是要处理好对农民“取”与“予”的关系,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与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农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

与苏联如何以农业反哺工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国王搞工业革命会怎么样 浏览:473
汽车什么灯泡 浏览:899
工业扇一档不工作怎么回事 浏览:987
奥迪g5质量怎么样 浏览:98
2012款宝马520怎么激活蓝牙 浏览:669
湖南哪里有宝马车卖 浏览:353
俄罗斯人多久可以买宝马 浏览:981
美国工业为什么向西 浏览:862
日产汽车用什么型号机油 浏览:314
工业增加值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浏览:245
道琼斯工业指数的成分股有多少个 浏览:603
汽车的机舱键在哪里 浏览:916
为什么汽车都是合资 浏览:327
封建官营手工业本质上是什么经济 浏览:613
奔驰最好的s级是什么 浏览:246
工业泄漏天然气怎么办 浏览:333
奥迪a4标20t是哪个年代 浏览:474
奔驰钥匙头怎么测量 浏览:267
2017年奥迪a6二手车多少钱 浏览:575
奥迪怎么买便宜又好看 浏览: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