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1、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
近代中国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也缺乏近代化的投资方式,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民族工业只能从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轻工业开始。因此早期中国民族工业基本上是轻工业。
2、地区分布不平衡。
早期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因为这些城市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封建自然经济最早解体;再者通商口岸便于出口和运输,易于取得外国原料和技术设备。
3、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
由于民族工业诞盯亮贺生之日便受到双重压迫,发展艰难,矛盾是必然的。但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又使得民族工业对它们产生依赖性。
(1)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扩展阅读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及形成原因:
1、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民族工业的萌芽。
原因:第一个阶段的原因是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产生、甲午战争后出现“实业救国”浪潮初步推动了民族工业键州的发展。
2、一战期间的民族工业“黄金时代”。
原因:第二个阶段的原因是内因是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外因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一战后至新中国建立前民族工业的凋谢、萎缩。
原因: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卷土重来、20世纪30到40年代,日本发凯派动对中国的侵略、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导致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近代民族工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民族工业
Ⅱ 现代工业建设的特点
现代工业采用现代生产技术设备的工业生产。主要包括生产工艺过程的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化学化等。一般泛指20世纪末21世纪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来对现存物质系统飞跃性认知后发展起来的的新型高技术高信息化的工业生产,不同于“新兴工业”的概念。
现代工业主要特征有:①工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即劳动手段的机械化、电气化、强速化、精密化和自动化;②工业结构现代化。主要指产业结构与规模结构的合理组成比例;③工业生产组织现代化。生产实现高度集中化、专业化、协作化和联合化,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④工业企业管理手段和方法现代化;⑤工业职工结构的现代化。要求拥有大量素质高、技术熟练的生产工人、科技人员与管理人员。
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它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阶段。工业现代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和中心环节,必须选择符合现代工业基础的工业现代化途径与目标,选择科学的跳跃追赶战略,才能保证工业现代化的顺利进行。这也是国家与地区工业发展规划与布局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工业布局必须重视和满足现代工业的各种特点与布局要求。
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1、产
生(19世纪60、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
原因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扩大了商品和劳动力市场
②洋务运动诱导和外商企业的刺激
③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特点①轻工业为主,分布于沿海地区;
②具有革命性与妥协性
2、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向帝国主义过渡)
原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
清政府政策调整(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特点:集中在轻工业,开始向内地扩展
3、短暂的发展春天(1912——1919)(一战期间)
原因:社会政治条件(辛亥革命)、客观条件(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直接推动力(群众反帝斗争)、思想条件(利润刺激和爱国心驱使)
特点:时间短暂、行业发展不平衡、地区分布不平衡、半殖半封特征。
4、日益萎缩(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原因:日、美的经济掠夺;
特点四大家族的垄断
濒临破产
5、获得新生(建国后)
原因: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特点:恢复发展、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Ⅳ 简述中国工业发展主要特征
第一,历史悠久,并且不断发展进步.
远古时期的陶艺,纺织和玉器制作等已经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如半坡人面网文盆、龙山文化中的玉器.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相当成熟.春秋战国时期,铁器铸造成为重要的生产部门.汉代的炼铁、铸铁和制钢业、丝织业及造纸业的发展,是当时经济繁荣的主要标志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灌钢法,这成为古代最先进的制钢方法,成功烧纸出的白瓷,是制瓷技术的重大突破.隋唐五代时期,出现缂丝技艺,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宋元时期,宋代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元代黄道婆发明脚踏三锭纺车,烧制出青花和釉里红.明清时期,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烧制出斗彩、五彩瓷、粉彩和珐琅彩.
第二,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其中官营手工业长期占统治地位.
在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经营,即所谓“工商食官”.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和小农经济的形成,开始出现专业的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此后,官营手工业、专业的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呈现出长期并存的格局.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分工细致、组织形式严密,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管理严格,推动了手工技艺的提高,代表中国古代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从西周到明代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第三,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与农业经济密不可分,且始终处于农业经济的从属地位.
除了受资源、交通限制较大的矿业外,历史上发达的手工业区都分布在农业上精耕细作地带.如前期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后期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精耕细作的农业地带能提供与农业息息相关的中国传统手工业大量的原料,如纺织业、制糖业、制茶业、酿酒业等,此外,手工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如金属冶炼业的发展,尤其是冶铁业和冶钢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尽管中国古代手工业很发达,但由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等原因,在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的场合,手工业服务于农业,始终处于农业经济的从属地位.
第四,手工业的区域分工和专业化水平受商品经济活跃程度的影响.
早期手工业的发展和布局受自然资源分布影响较大,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商业的发展,区域性和全国性统一市场的形成,手铅巧工业的发展突破了原料产地的限制,产品走向全国,这些都为手工业专业化生产中心的出脊激滑现提供了条件.如宋代温州“地不宜桑而织纫工,不宜漆而器用备”(《永乐大典》).明清时期,《天工开物》载:“凡倭缎制造起东夷,漳泉海滨效法之,丝质来自川蜀,商人万里贩来,以易胡椒归里.”景德镇制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可见,如果没有活跃的商品经济,统一的国内市场,各地区的手工业分工及专业性手工业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第五,手工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相互影响.
宋代在造纸业大发展的基础上,雕版印刷得到普及,民间印书业繁荣,南方出现众多私人刻书中心,过去“难得”的书籍作为商品周流天下,唾手可得,《百家姓》、《千字文》一类识字课本的流行,使民间教育有了很大普及,识字率提高,学术下移,促进了民间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发展.随着文化的发展,为了节省印刷费用,提高印刷效率,社会迫切要求改进雕版印刷技术,推动了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第六,手工业中心分布地区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呈相应变化.
大约到南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完成了从北方到南方的转移.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不少手工业部门、手工品的主要产地也从北方转移到南方.以丝织业为例,西周至唐代,中国的丝织业中心都在北方,基本以长安为中心.南宋时代,苏州、杭州、成都等地设置织锦院(官营丝织业机构),各有织机数百架,工匠数千人.民间私营作坊更多,生产大量精美丝织品,如武康与安吉的绢纱、鹅脂棉,均属上品,嘉善魏塘的宓家所织樱腊画绢,远近闻名.这些表明丝织业中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Ⅳ 工业的特点
工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一)工业生产同农业生产的生物生长过程不同,工业生产主要是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以及少量的微生物作用(如食品工业的发酵)过程。工业生产不象农业那样受生长季节和自然地带的严格限制,只要具备资金、原材料、设备、能源、技术和劳动力等条件,就可以根据需要选定适宜厂址进行生产,或是调整生产规模。工业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也小,生产比较稳定可靠。只有少数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如制糖),生产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地带性。但是,工业生产都需要占有一定的地域空间,都需要原料、动力和用水,因而土地、矿藏、水等自然资源,也是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
(二)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是促进工业发展的巨大动力。自然条件为工业生产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前提,但是对工业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乃是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其中包括生产工具的革新和应用,以及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从历史上看,科学技术上的每一次重大发明和革新,都会促进工业生产的飞跃发展,并从而引起工业地区分布的重大变化。
历史上的工业技术革命,首先是18世纪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由于蒸汽动力代替了水力,使工厂能够远离河流峡谷,在煤、铁产地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形成和发展起一批新的工业城市,使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英国最早出现的一批工业中心,如以曼彻斯特为中心的棉纺织工业区,以伯明翰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就是这样形成的。
以后,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发生了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使内燃机和电力广泛应用于现代化工业生产。煤、铁资源的开采规模迅速扩大,钢铁工业迅速发展;电力、化学、石油开采和加工、汽车与飞机制造等新工业部门出现。在工业生产上,美国、德国赶上并超过了英国,世界上形成西欧和美国两大工业地带。西欧的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的东北部工业区是当时工矿业高度发达的工业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原苏联欧洲部分逐步形成了它的工业区。
Ⅵ 各国工业的特点是什么
俄罗斯:工业以重工业为主,主要分布在俄领土的欧洲部份。 加拿大:工业发达,以轻工业为主,主要分布在东南方的五大淡水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