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东亚工业以什么为主
以日韩为代表的东亚工业以技术➕资本密集型为主。东亚工业特点一是现代化程度高,而是对外依赖性大,三是工业基本分布偏于沿海地区。
传统模式衰落下一步如何竞争(中国,制造业,东亚,工业化,韩国) 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中,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与影响与日俱增。尤其是,中国在制造业领域的飞跃式发展,令举世瞩目。MadeinChina,即“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市场上司空见惯的产地标签,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业已初步奠定。
‘贰’ 东亚工业发展区位优势是什么啊
东亚成为制造业国际转移的最大承接地。东亚和东南亚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500多亿美元提高到2001年886亿美元,占发展中国家引资的比重从1998年的47%提高到2001年的55%,在世界制成品出口中的份额提高了12个百分点。
跨国公司进行全球战略布局,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推动力量。20世纪90年代以前,跨国公司大都自己开展主要业务,只是转移了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装配环节。90年代后期以来,他们不但大规模转移生产制造环节,而且将转移延伸到研发、设计、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此,他们不断调整战略战术,如扩展战略联盟,世界最大的15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90%的公司参与结盟;加快本土化战略,赢得所在国政府和公众的认可与支持;加强组织集中化程度,总部的作用进一步突出;国际化程度持续提高,世界最大100家跨国公司的跨国指数已由1991年的51%上升到2000年的56%。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2002年跨国公司达6.4万家,分支机构87万个,分别是20年前的6.7倍和14.5倍,海外分支机构销售收入17.7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出口的2.7倍。
制造业的国际转移仍在持续,重心向东半球转移。目前,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产值与就业比重不断下降,跨国公司的转移加剧了下降的进程。以美国为例,由于其跨国公司将生产环节分包甚至完全退出生产,出现了“虚拟制造”现象,如耐克公司除最关键的气垫系统外全由外部提供,阿迪达斯公司已将95%的制造环节转移至其他国家,通用电器明确提出要由制造业公司转变为多元化的服务业公司。据美商务部统计,约有2500家美国公司将生产转移海外。结果,美国制造业产值不断下降,其占GDP比重由二战后的40%下降到2002年的13.9%,就业比重从最高时的35%降到目前的10%左右。东亚成为制造业国际转移的最大承接地。东亚和东南亚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500多亿美元提高到2001年886亿美元,占发展中国家引资的比重从1998年的47%提高到2001年的55%,在世界制成品出口中的份额提高了12个百分点。服务业外包蓬勃发展,出现了职业全球化现象。服务业外包和转移充实了国际产业转移的内容,成为经济全球化中新的亮点。跨国公司将非核心的服务环节,如后勤、财务、寻呼中心、研究开发、软件设计、经营管理、金融财务分析、办公支持、售后服务等,外化为一个投资项目或专业服务公司后再外包出去。服务业转移加快,体现在服务业利用外资迅速占据主导地位上。上世纪70年代初,服务业仅占世界FDI存量的1/4,而2002年已上升到60%左右,同期制造业占全球FDI存量的比重则由42%降至34%。从流量看,现在每年服务业约占全部FDI的2/3。全球项目外包市场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预计2004年达到6.3万亿美元。服务外包最多的是美国,约占2/3,欧、日约占1/3。承接最多的是亚洲,约占全球外包业务的45%。印度、墨西哥、东欧分别是亚洲、北美和欧洲的外包承接中心。服务业转移加快了职业全球化。制造业转移曾导致蓝领岗位转移,服务业外包加快了白领岗位转移。国际着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预测,今后5年内,美国白领工作岗位的离岸外包将增长30%。美国信息产业咨询公司加特纳公司预测,到2010年,发达国家中25%的传统IT工作将转向印度、中国和俄罗斯。
高技术产业国际转移加快,研发全球化和本土化趋势明显。随着研发全球化和本地化的加速,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大大提前和加快,其结果打破了传统的产品周期论,即高技术产业只有到成熟阶段、失去竞争优势时才向低成本国家转移。20世纪末以来,跨国公司纷纷在其他国家建立研发中心,争夺当地人才,利用当地资源,直接为其全球战略服务。比如,美国升阳公司(Sun)将全球研发作为重要战略,拟将50%以上的研发放在硅谷之外,在爱尔兰、印度等地建立了主要的技术中心;英特尔于2000年底设立中国实验室,开展面向全球的研发;微软在北京设立的中国研究院,是其境外最大的科研机构。
信息产业是此轮高科技产业转移的核心,信息设备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都在加快转移。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1999―2001年,信息设备制造业的FDI达660亿美元,占制造业利用外资的15.4%,居制造业各行业之首。据国外专家预测,下一轮技术革命的突破口很可能是生物或纳米技术,并将引发新一轮产业革命,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和产业转移。美国科技委员会估计,未来10―15年,全球纳米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美元。
尽管如此,美国和日本的跨国公司仍将核心技术和高端技术研发留在母国。大型跨国公司如英特尔、思科等公司的高层普遍认为,核心和高端技术的研发关系到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不宜转移或流失。比如,英特尔虽然在海外设立了不少研发中心,但芯片设计等关键技术却一直留在美国总部。
配套、连锁转移加快,企业生态环境更加重要。跨国投资更趋系统化,产业链的连锁转移显现。生产能力的转移不再是个别企业的孤立行为,而是形成了以领导企业为核心、在全球范围内相互协调的国际生产网络或体系。当一家大企业转移后,会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如物流、后勤服务、中小企业随之转移。在美国制造基地芝加哥、底特律等地,中小企业跟随大企业转移的意愿十分强烈,以便在东道国提供配套;沃尔玛的对外投资带动了与之相关的其他企业的转移;美国工业品物流企业格润吉公司因其部分客户和供应商已投资中国,正积极准备来华投资。
这种系统转移和在国外配套的现象,促使现代市场竞争由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为全球生产体系或全球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凸显产业集群的重要性。跨国公司投资时也更注重东道国的配套能力,更看重产业链、企业群和其他软环境,更注重区域的整体竞争力,这势必对企业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