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苏联仅仅用了二十年就实现了工业化
提起苏联,想必人们都不陌生。苏联是上世纪世界唯二的超级大国,二战后,强大的苏联更是敢和美帝掰手腕的狠角色,和美国争霸数十年之久,是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和头号敌人。苏联之所以敢和美国叫板,最大的依仗就是其强大的工业和建立在工业基础上的军事力量。不过在苏联建国前的沙俄时代,俄国可没有那么强,当时的俄国是落后的农业国,连半工业国都算不上,农业在俄国的国民经济中仍占主导地位,俄国虽然看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和德国、法国等工业强国比差得远。但在1917年苏联建立后,苏联仅仅用了二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工业化,从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强国。众所周知,一般工业化进程都是非常漫长的,英法等西方国家都花了上百年,但苏联仅仅用了二十年就完成了工业化。那么苏联为什么能在短短的二十年内就实现了工业化的逆袭?
第一,苏联继承了俄国的衣钵,俄国可是世界上土地面积最辽阔的国家,俄国领土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人口高达上亿,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都非常丰富。此外,沙俄又有非常不错的工业基础,虽然工业算不上发达,但门类还算比较齐全,相当部分工业产品都能生产。苏联的工业化正是建立在沙俄的老底子之上,没有沙俄雄厚的底子,苏联不可能在短短二十年内完成工业化。
第二,苏联采用的集权体制和计划经济充分激发出了苏联的国家潜力,把苏联丰富的人力和自然资源有效组织起来,把国民的劳动积极性调动起来,所以苏联用了短短二十年就完成了西方需要上百年工业化的道路,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第三,苏联工业化赶上了好时机。一战后,由于德国和俄国同时遭到西方的排斥和限制,因此两国顺理成章的走到一起。德国为了突破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将很多军事工业和武器研发试验搬到了苏联,让苏联的重工业和军工技术得到飞跃式的发展。此外,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更是帮了苏联的大忙。由于空前严重的大萧条让西方经济遭到了重创,大量的欧美人员、技术和资本被迫前往苏联寻找出路,至少有十几万欧美技术人员因为失业移民去了苏联,许多陷入危机的欧美企业都是靠苏联的巨额订单活下来的。可以说,苏联的重工业大部分是西方产能过剩转移过去的滞销货。
第四,苏联采取片面的重工业路线,以牺牲农业和轻工业为代价疯狂发展重工业,因此造成了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飞速发展,所以苏联仅仅用了二十年时间就实现了工业化。不过苏联的片面工业化路线也为苏联埋下了隐患,由于过度发展重工业造成人民生活水平低甚至长期吃不上饭。可以说,苏联的解体,一定程度上,和苏联忽视农业、轻工业生产以及国民生活质量有关。
‘贰’ 苏联实行工业化是谁在统治时期
从1927年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为止,斯大林提出要在短期内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目标,于是按照每五年一计划的方式,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发展经济。1928年-1932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随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则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大规模发展重工业。在这段时间内,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以惊人的速度增长,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后,工业总产值达到1928年的446%,平均每年增速为18%。其中钢产量达1770万吨,煤为1.28亿吨,电力为362亿度。期间在乌拉尔山以东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库兹涅茨克等地建立诸多新兴工业区。1938年起第三个五年计划则集中发展军事工业,到1941年6月,苏联的坦克总数高达2.4万台,火炮约11万门,飞机1.8万架,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
‘叁’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时间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1918年11月21日—1921年3月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政府用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后来随着1924年列宁的逝世和斯大林的上台,新经济政策被慢慢废除。1929年,斯大林公开宣布停止实施新经济政策,在全国范围加速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在事实上采纳了托洛茨基的建国思想,逐步形成了代替新经济政策的斯大林模式。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1929-1937年。
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提出是在1925年12月,苏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代表苏共党中央提出了必须把国家变为经济上不依赖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国的迫切任务。他强调指出:“把我国从农业国变成能自力生产必需的装备的工业国——这就是我们总路线的实质和基础”。第十四次党的代表大会,批准了党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方针。
1929年,社会主义工业化正式取代“新经济政策”。至1937年,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以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为标志)。
农业集体化是苏联于1930年1月5日开始推行的政策,1934年苏联政府宣布农业集体化基本实现。
‘肆’ 今天的印度,俄罗斯,印尼这些国家应该怎么工业化
俄罗斯早在苏联时期就完成了工业化,并且以重工业出名,众所周知,斯大林模式就是以发展重工业为主。而且俄罗斯本身资源极其丰富,是少数不依赖外国进口资源,还出口资源的工业国家。二战时期苏联的武器生产能力令希特勒都震惊。而且中国当初就是学苏联“老大哥”的经济模式,以重工业为主,所以俄罗斯早就完成了工业化,但是由于国内种种原因比如 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不发达,经济结构畸形【轻工业十分落后】是介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国家,称之为转型期国家。而印度在1947年蒙巴顿方案之后印巴分治,随机独立,国大党的领袖尼赫鲁早先也学习苏联,大力发展国企和重工业,建成了种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但是早期印度并没有积极投身与世界市场,到了近几十年,他努力融入世界市场,是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区域性强国。而且印度的lt,软件,外包服务,制药等行业十分出众。并且是有一大批说英语的年轻劳动力和日益年轻化的人口结构都是印度的优势。但是他仍未完成工业化,工业化之路很漫长,印度一度和中国一样错失时机,而且印度的腐败,种姓制度,和不完善的民主制度【印度的民主不能够发挥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比起这点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更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我还是很赞赏的。】基础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以及环境污染,【据新闻报道德里的空气污染比北京都强】是制约其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印度应当大力发展科技,克服腐败和在人权问题上基础设施建设上和基础教育上多努力,才能实现工业化,就这样看来印度完成工业化也是令人期待的。而印尼在新航路的开辟时期就沦为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在近代又造美日争夺,在二战时期经历了大规模本土作战。所以印尼的工业并不发达,即使印尼有丰富的原料,至今工业任然是没有建立较完整地工业体系。印尼的现状正是如今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的射影。许多东南亚国家仍然以落后的农业为主,并且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以旅游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国家也不少,因此,如印尼这样的国家要发展重工业应当投入更多资金去建设种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大力发展科技,基础设施和教育,趁着仍未结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走向世界。
总结;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工业,首先要投入大量资金或者吸引外资,广大发展中国家有劳动力的优势可以利用,到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简称种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后,大力发展科技,对工业进行产业升级,才能达到工业化的目的。但是工业化之路十分漫长,政府应当多费心了。
‘伍’ 俄国工业化进程 历史
俄国(苏联)工业化进程历史:
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过程。
从1926年开始,到30年代末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是1925年12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确定的。1926年,苏联的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到或接近于战前最高水平,即1913年的水平,但还是一个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国家,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很不发达,在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巩固国防和维护国家的独立,为了以新的技术改造包括农业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要求在短时期内实现工业化,使苏联变成一个强大工业国。
苏联工业化的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因此,苏联在资金分配上,侧重支持重工业。头两个五年计划用于重工业的投资占全部投资的84.2%和82.8%。重工业的发展速度大大高于轻工业和农业。重工业、轻工业、农业各自的年递增速度,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分别为:28.5%、11.7%、-2.9%;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分别为:19%、14.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