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工业化对美国有着怎样的影响
工业化对美国的直接影响是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取代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因为题主没有具体问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所以我就综合两次工业革命一并做答。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第一点是工业化最明显的影响——提高了工业生产力,这是最明显的,由此带来的影响也有,对工人的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了,市面上的商品种类也越来越多,类型也比以前丰富了,然后大家就开始发展贸易,然后资产阶级也慢慢发展起来了。
第四点加快了美国城市化的进程,以前都是种地,到处都是一样的农田。而现在工业发展取代了以前的大量传统劳动力,大家当然会自谋发展,而货物聚散的中心就自然形成了一个个小的商业中心和城市。所以随着美国的工业化,也推动了美国城市化的进程。
工业化不仅仅是对美国有影响,还对世界战争影响深远,网上很多资料,有兴趣可以看看。这里不再赘述,仅仅是谈了几点对美国本身的影响,望采纳哟~
Ⅱ 美国的工业在地区分布上有着什么特点
美国东北部与五大湖工业区传统工业区
美国和世界着名的工业地带之一,又称美国“制造业带”。位于美国五大湖、密西西比河、俄亥俄河以及阿巴拉契亚山脉之间,包括俄亥俄、威斯康星等5个州。面积仅占国土的6.9%,但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18%,城市人口比重达74%。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煤、铁资源丰富、有便利的水运同西、南部联系。19世纪中叶起,大批移民至此,发展了大规模的农牧业,建立了一系列商业、城镇和农畜产品加工工业,兴建了运河、铁路网和公路网,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刨造了条件。随即出现了以芝加哥为首的一些大中城市。20世纪初,苏必利尔湖区铁矿开始大规模开发,所采矿石经过五大湖和铁路线向东运往五大湖沿岸各大港口,极大地推动了本区重工业的发展。现在,这里制造业及其就业人口比重均居全国首位,分别占全国的23%和24%。突出的工业部门有以汽车为主的运输设备制造、机床和农业机械制造、电气设备、钢铁、炼油、化学以及肉类、粮食等农畜产品加工部门。本区农业产值占全国近16%,仅次于中央西北区,居于第2位。种植业以大豆、玉米、燕麦为主,畜牧业以乳牛、肉牛业和养猪业为主。这里是世界上生产率最高的农业区。此外,在伊利湖南岸和密歇根湖东岸,也有较集中的果园区。上述丰富的农畜产品为农产加工业和食品以及轻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这里成为全国最大的肉、乳加工工业地带。大湖南岸形成大致呈东西方向伸展的工业和城市密集地带,被称为“美国经济地理枢轴”的“横轴。”其中包括全国第二大城芝加哥及底特律、克利夫兰等。南部俄亥俄谷地是本区移民最早的地方,分布许多中小工业城市,以辛辛那提为中心,工业结构较复杂,但以机床制造业最为突出,有美国的“机床首府”之誉
新兴工业区 美国“硅谷”
1.新技术革命诞生的时间、标志,主要工业部门
2.高技术工业与传统工业相比特点,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相比异同?
3.美国“硅谷”崛起的区位优势.
1.新技术革命的诞生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革新,对工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70年代以来,第三次技术革命诞生了。这场科技革命首先是在工业最发达的美国开始的。到目前,这场革命还在继续发展。
这场技术革命是以原子能的开发、利用为先导的,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和新能源、新材料的广泛研究与开发应用为主要标志,特别是以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普遍应用为主要标志。在这次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形成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遗传工程、激光工业等。特别是微电脑和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迅速增强了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加快了技术与设备的更新周期,从而大大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推动着主要工业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现在世界上已经形成了一大批高新技术工业区,如美国的“硅谷”、日本的九州岛、英国的苏格兰、德国的慕尼黑等。
2.高技术工业的特点
高技术工业,顾名思义就是代表目前科技水平最高、最先进的工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理论、工业技术基础之上的。它和意大利新兴工业区有着很大的差别。意大利的新兴工业是在原传统工业基础之上,增加新的技术、设备,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相互密切合作而形成的新兴工业区。而高技术工业是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独立开发出的新兴工业。它和传统工业相比,还有着许多特点。下面我们通过列表形式来了解高技术工业与传统工业的特点,从而加深对高技术工业的理解。见下表:
高技术工业
传统工业
科技人员比例
高
低
产品增加值
高
低
生产增长速度
快
慢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
短
长
投入中的研究开发费用
多
少
从以上,可以清楚了解到,高技术工业的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之类人才占较大比例,他们才能研制、开发新产品。高技术工业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快得多,并且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例如,我国电视机业的发展状况:以前是黑白电视,之后出现了小彩电,随即有了大彩电,现在又开发出了液晶显示彩电、精显背投彩电、数码彩电等应接不暇。此外,高技术工业研究开发费用一般较高,其产品面向市场。高技术是知识、人才、资金密集的新兴群体,这三者的投入都明显高于一般传统技术,这是高技术及其产业具有知识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的特点所决定的。高技术研究需要大量高、精、尖设备的投入。而其产品能否在有利时机适销对路占据市场,取得“捷足先登”或“后来居上”的效应,则是其关键所在。
3.“硅谷”崛起因素
美国“硅谷”,是世界上最早的、规模最大的高技术工业区,是世界高技术工业发展的先驱和典范。对分析得知:刺激“硅谷”迅速崛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硅谷”位于旧金山市东南部,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湾(如课本图5.40)环境洁净优美。圣弗朗西斯科,即旧金山,是美国西部第二大城市,也是美国华侨和华裔人口最多的城市,它位于圣弗朗西斯科湾和太平洋之间的一个小半岛上,是加利福尼亚中央谷地的天然出海口,过“硅谷”向东又有垭口可穿越高耸的内华达山通往东部地区。
(2)气候宜人
“硅谷”位于太平洋东岸的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东南50千米处,其地理纬度为北纬37°左右,属地中海气候。地理位置三面环山,北面临海。由于面临圣弗朗西斯科湾,气候受海洋因素的影响较大,表现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暖夏凉、温暖湿润的特点明显。
(3)有高等院校
这里有斯坦福大学和8000多家高技术公司,它们互相合作,为研究、开发半导体、集成电路等电子工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斯坦福大学在“硅谷”崛起的早期起了关键性作用,并提供了“硅谷”第一个科研工业区的地盘。而高技术工业的发展正需要这样的科研工业区,于是有关人才迅速向斯坦福大学集聚,高技术工业也逐渐向斯坦福大学之外扩展,“硅谷”开始形成。现在,斯坦福大学在基础研究方面,对“硅谷”的贡献仍然是重要的。
(4)便捷的交通
这里交通方便,有公路、铁路从边缘通过,邻近旧金山的航空港,并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便于电子产品的运输。
(5)军事订货
这里生产的为军事工业配套的光学仪器和对电子工业占重要地位。美国国防部一直维持着对“硅谷”半导体元件稳定的订货量,其订货额一度占“硅谷”总产值的40%。着名的洛克希德导弹与航天公司就设在森尼维尔镇。
总之,“硅谷”得益于以上条件的优势,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着名的高新技术工业中心。
4.“硅谷”的发展与扩散
“硅谷”是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集中了数千家电子工业企业,是美国以至世界电子工业的中心。微电子工业是电子工业的技术基础,因而,成为高技术中的最高技术。“硅谷”的每一项重要发明,都会影响到全世界电子工业的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电子工业更新换代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几乎都出自“硅谷”。
随着科技的发展,“硅谷”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至70年代末,由于“硅谷”的土地被占用殆尽,许多企业把新工厂建到内地的得克萨斯等州,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如上图“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状况”,美国微电子装配工业在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地的分布状况,其目的就是充分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等都很便宜的优势条件。
Ⅲ 美国现在的三大支柱产业(要能够说明)
美国的支柱产业有很多,比如:军工、汽车、高科技、电子、金融、航空、娱乐、能源等等。但与我国现阶段的四大支柱产业(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相比,美国的三大支柱产业分别是:军工、汽车和高科技。
(1)美国军工产业
据美国国会研究处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是世界头号军工产品出口国,占全球军工出口总额的近42%。这份报告说,尽管近年来全球军工销售总额有下降趋势,但美国的军工出口总额仍保持继续上升的势头。报告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国战争和冲突使得邻近国家增加了对美国的军购。
另外,该报告还显示:美国同样是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军售最多的国家。按合同金额计算,美国去年总共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销售了103亿美元的军品。
(2)美国汽车产业
美国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美国分部分别宣布,今年它们的汽车销量都出现了大幅度增长。
世界头号汽车生产商通用公司的汽车销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2.6%;世界排名第二的福特汽车公司销量比去年同期上升12.2%;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的美国分部也取得了同比增幅28.1%的成绩。
(3)美国高科技产业
20年来,美国证券市场凭借其稳定与强劲的经济增长而稳步发展,也为美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纵览美国证券市场,道琼斯工业指数从3000点腾升到11000点左右,指数上涨了3.5倍左右,特别是高科技股的迅速崛起,成为美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直接推动力量。
在市值方面,美国高科技产业中的微软公司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超越了通用电器,目前市值已达4063亿。在股价增长方面,戴尔公司的股价在上世纪90年代竟然上涨了700倍!随着美国高科技产业的上布公司规模与业绩的大幅增长,科技股成为美国证券市场大幅上升的内在动力所在。
Ⅳ 美国的工业有什么特点
美国工业以技术先进、门类齐全、资源丰富、生产实力雄厚、劳动生产率高而着称于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工业生长取得巨大进展,工业设备能力与生产规模都大大超过世界其它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目前,美国的主要工业产品,如石油、天然气、电力、铜、铝、硫酸、乙烯、汽车、飞机等的产量,以及微电子工业、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宇航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核能利用和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等方面,在世界上均居领先地位;然而,在小型轿车、家用电器、通讯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电子计算机芯片等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则在近年内落到了日本、德国等国后面。
美国工业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西起密西西比河,东至大西洋沿岸,南起俄亥俄河和波托马克河,北至密执安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岸以南,以及新英格兰的南部。这一工业密集的东西狭长地带,被称为美国的“制造业带”。其面积只约占全国的8%,但却集中了美国1/2以上的制造业,成为全国工业最集中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在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等州,一些与军事有关的新兴的工业部门,如造船、飞机、导弹、电子、汽车装配等得到巨大发展。南部得克萨斯等州的产油区,已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石油化工中心。70年代以来,经济和人口出现南移现象。被称为“阳光地带”的南部和西部工业发展较快,其速度大大超过东北部地区。
美国工业生产的特点:第一,工业生产规模大。第二,部门齐全,体系完整。第三,新兴部门和尖端技术发达。第四,工业生产分布不平衡。在东北部,所属十四个州的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8%,却集中了50%制造业,80%的刚产量和90%的汽车产量。在西部工业带,航空、造船、电子和导弹等工业部门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10%。在南部工业带,石油、化工、造船和军工等工业部门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20%。
工业分述:
电力工业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其发电装机容量、机组容量、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美国电力工业的发展速度始终超前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在全国发电量为3000亿千瓦小时时(1947),用了20年的时间翻了两番,1967年达13000亿千瓦小时以上。电力增长的超前系数(电力弹性系数)达 2左右。此后的20年,由于“石油危机”等因素,电力增长速度减慢,年平均增长率为3~4%,但仍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1989年,全美总发电量为29582亿千瓦时,装机总容量为6.85亿千瓦,居世界首位。发电用能源占一次能源总消费的比重为33%。这一比重逐年增长,反映了电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到2000年,这一比重将增至45%以上。用电构成主要是三大用电部类:工业用电占38%,生活用电占34%,商业用电占26%。随着工业电气化程度的提高,单位产值电耗上升,而单位产值能耗却不断下降,如1960年每美元产值电耗为0.9千瓦小时,能耗为1.65千克标准煤。1980年,前者增加到1.25千瓦小时,而后者却下降为1.35千克标准煤。与此同时,生活用电水平也不断提高。1980年,美国年人均生活用电为9536千瓦小时,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
美国电力工业的所有制格局由私营电力公司、联邦政府经营的电力局、市政公营电力公司和农电合作社4种形式的电力企业构成,并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形成,一直延续至今。私营电力公司几经合并,已由2000余家变为240家,其发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占全国总数的78%;联邦政府经营的6个电力局(田纳西流域管理局、邦维尔电力局、西南电力局、阿拉斯加电力局、东南电力局和西部地区电力局)和1900家市政公营电力公司,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分别占全国总数的20%和19%。农村电气化计划由1936年开始执行,由内务部的农村电气化局(REA) 向全国各农电合作社贷款,经20多年的努力,全美基本实现农村电气化。现有农电合作社1000余个,装机1850万千瓦。
美国的发电能源主要是矿物燃料,火电比重一直占70%左右,火电中又以煤电为主,特别是1973年“石油危机”以来,煤电比重不断增长,1984年煤电比重由1972年的44%增加为56%,油电和天然气发电相应地由37%下降到17%。与此同时,由于易开发的水电减少,水电比重由15.6%下降到13.3%;核电比重由3.1%增加到13.5%。
美国现有火电装机4.97亿千瓦。早在1930年,世界第一台20万千瓦机组在美国投入运行;接着在1955、1960和1965年分别投入了第一台30万千瓦、50万千瓦和 100万千瓦机组。这是单机容量迅速发展的高潮时期,大致每隔5年左右单机容量翻一番,这对加快电力建设速度、降低造价和发电成本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此后,由于发电效率和运行可靠性方面的原因,放慢了机组容量增长的速度。
Ⅳ 美国超级大国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力量的对比。自资本主义兴起以来一直处于中心地位的西欧被严重削弱,美国崛起,成为超级大国,爬上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
大战期间,美国由于有两大洋作为天然屏障,战争远离本土,生产能力没有受到破坏。不仅如此,美国经济由于受到世界范围内大量军火和粮食需求的刺激而急剧地增长。1941年3月至1945年12月,美国作为“民主阵营的兵工厂”,通过“租借法案”,向英、苏等国供应了约491亿美元的军用物资和粮食。这一方面支持了反法西斯战争,另一方面也刺激了美国的工业生产。1940—1944年,工业增长速度每年平均达16.9%。1945年同1939年相比,美国工业生产能力扩大了约40%。它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39年的886亿美元上升到1945年的1350亿美元。
战后初期,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一半以上、出口的1/3、黄金储备的3/4、谷物收获量的1/3;它的经济与政治影响大大加强。与此同时,其主要竞争对手则严重削弱,不得不仰仗于美国的援助。1947年6月,英国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感慨道:美国“今天正处在拿破仑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地位。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掌握了全世界财富的30%左右。而今天,美国则掌握了大约50%。”①
美国作为二次大战的主要参战国之一,凭借强大的经济后盾,军事实力也急剧膨胀。1939年,美国武装部队总人数只有33.5万人,国防预算不过10亿美元,到1945年战争结束时,这两个数字分别上升到1212万人②和800亿美元以上。美国拥有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1200多艘战舰和5万多艘供应、登陆船只,它的海军舰艇吨位达380万吨,大大超过英国的150万吨,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军强国。美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空军。它的15000架远程飞机几乎垄断了整个洲际空中运输。战后初期,美国在56个国家驻有军队,在国外建立了484个军事基地,还垄断了原子武器。美国已成为全球性军事强国,它的军事力量不仅在资本主义世界,而且和苏联相比也处于明显优势。
在科学技术方面,美国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二次大战期间,出于战争的需要,美国政府集中大量人力物力从事科学研究,1941—1945年间,受雇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从8.7万人增加到19.9万人。同时,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大批世界第一流科学家流亡美国,从而使美国拥有了空前的智力优势。代号为“曼哈顿计划”的原子弹研制工程就是来自各国的科学家通力合作的产物。1945年7月16日美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标志人类大规模利用原子能时代的开始。
1945年底,美国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标志着世界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开端。战争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战后美国作为世界科技中心的地位,也使美国成为世界上率先兴起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国家。
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客观上把美国推上了资本主义世界中心的位置,确立了它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它凭借比其他国家强大得多的经济、军事实力,公开追逐世界霸权。1945年12月29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咨文中说:“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Ⅵ 二战后,美国在世界上政治经济霸主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主客观原因及对我们的启示 发
政治霸主是靠原子弹的威力实现的。
经济霸主是靠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和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是构成这一货币体系的两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维持这一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它有监督国际汇率、提供国际信贷、协调国际货币关系三大职能。
简单解释的话,你说银行赚不赚钱?赚钱!银行为什么赚钱?就因为他发行和管理货币。而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就充当了银行的角色,所以大赚特赚。
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
1`苏美对立为日本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美国把日本作为遏制社会主义中国、苏联的前沿阵地,对其进行了大力的扶持。
2~日本虽然战败了,但其本国的基础牢固,人口素质高。
3~美国占领日本后,革除了日本的大量封建残余,为经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4~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由于日本距离战场较近,为美国提供各种后勤物质供给,刺激了本国的经济发展。
Ⅶ 俄罗斯和美国的什么工业和什么工业都占世界重要地位
俄罗斯和美国的核工业和宇航工业都占世界重要地位。
Ⅷ 论述题--如何理解美国在当今世界的国际地位
从国际地位来看,无论是从 军事 科技 政治 经济 文化方面,美国均算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军事方面,美国每年的军费开支和对外军售均是全球第一,其拥有航空母舰的数量也是全球最多,飞机包括 航母甲板上的大黄蜂,还有诸如F22、F35均算是全球最为先进的战机。尽管最近无人机被伊朗击落,但其无人机技术任然算是全球顶尖。美国在自身角色的定位方面,向来还以世界警察的角色自居,其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军事基地,最近更是打着重返亚洲的旗号驻军澳大利亚,在东北亚地区更是与日韩保持军事同盟的关系;科技方面,美国的电子、汽车、工业,也都处在世界前列,在电子行业,在世界500强中更是占据相当多的席位,诸如谷歌 微软 IBM 苹果 戴尔 英特尔 AMD等巨头公司实力更是不容小觑····· 政治方面 ,除了东北亚的朝鲜 南美的古巴等少数几个国家外,世界其他国家几乎都不敢明目张胆的得罪美国,想抱美国大腿的国家更是不计其数,其中尤以欧洲小国、东北亚的日韩更为突出。经济方面,美国早已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并且其地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撼动,其经济实力可以算作是世界最强的几股力量之一,并且可以算作是世界的老大哥;在文化方面,联合国的一项统计表明其占据世界文化份额的约40%,而整个欧洲加起来才约占30%,中国更是少于3%,足见其文化功底早已今非昔比。关于更多有关美国国际地位的信息,不想再一一赘述。
想补充的一点是,我是一工科生。谢谢,希望对你有帮助。
Ⅸ 美国在工业革命中哪个部门的技术革新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与电力有关的所有部门,因为那时候的美国有特斯拉,交流电之父,举两个例子,一个是他主持建造的尼加拉瓜水电站,这个是交流电发电机组第一次被应用,其后还第一次实现电力的长距离传输;第二个是他发明了无线电技术;如果是追问的LS的问题,那应该是机械制造也,因为现代工业的标准化生产标准就是从美国开始的
Ⅹ 美国第二次产业革命成为工业强国的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75年,在19世纪美国的最后25年,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迅速发展起来,其中美国的电力电气工业从一开始就走在世界前列,到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已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化强国。美国在1860年以前仍属于殖民地类型的经济:出口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工业基础相当薄弱。那么,美国是如何从欧洲工业的边缘地区和模仿者一跃而成为新工业革命领导者的?这对我国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有哪些启发呢?
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机会窗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与美国大量出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兴产业产品相反,美国在棉纺织业这个第一次工业革命主导产业的技术上虽然也有很大改进,但生产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一直是棉织品净进口国。这种历史事实说明,一国在传统产业上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情况下,在新兴产业上可以一跃超过发达国家。
演化经济学对此在理论上已经证明,落后国家利用劳动力、资源等成本要素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试图在传统产业上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追赶,将永远不会缩小与后者的经济差距。相反,在新技术革命刚刚兴起的时候,虽然新技术最初出现在发达国家,但由于其技术体系处于最原始的早期阶段,科技知识大都处于公共领域并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知识的意会性程度很低,落后国家在这时如果能够迅速进入新技术体系,就有可能把发达国家在早期新技术和科学基础的领先地位转移到本国。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初三十多年中,德国也是这样崛起的,而英国却因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领先地位,锁定在旧技术经济范式之中,导致了其工业力量的衰落。
巨大国内市场规模的关键作用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美国并不是新技术的最初发明者;即使是从一开始就走在世界前列的电力电气工业,美国在技术发展上也不具有占先优势,基础科学研究更是落后于英、法、德,那么,美国是如何抓住新技术革命机会窗口的呢?
美国巨大、丰富的市场使美国在国际比较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许多技术创新源于欧洲,但由于可以在美国市场中实现规模经济,其发展却是在美国进步最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初期,由于本国市场狭小,欧洲技术创新在原有的技术轨道上难以开发新产品并大幅度提高生产率,而一旦被引入到美国,美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就能够很快开发出生产率高于欧洲的新产品和新工艺,申请新专利,开辟新的技术轨道,摇身一变成为新技术革命的领导者,并反过来占领甚至垄断技术先发国的市场。
最近的类似例子则是:德国的高铁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在德国和欧盟却无用武之地,而在中国却可以取得快速的技术进步。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超过美国、欧盟、日本和俄罗斯的人口总和,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需市场,这种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是我国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重大历史机遇的得天独厚的绝对优势,是任何国家所不具有的,除了历史上的美国。但我们珍惜、保护并运用这种无以伦比的优势了吗?这无疑值得我们深思。
排斥外国直接投资,独享巨大国内市场为美国提供的技术创新租金
美国在19世纪许多行业上技术落后于欧洲国家,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行业中基本没有外国直接投资,而直接投资却是开发优势技术的天然渠道。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对此是不会感到惊讶的,因为他在1913年就指出,曾有人说拉丁美洲给外国资本以特许权,但从未听人说美国给外国资本以特许权,这是因为我们不给他们这种权利,原因就在于投资于某个国家的资本会占有并且统治该国。美国的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华为和三一重工最近在美国的遭遇就是明证。正是由于实行了高关税保护和排斥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一旦国外先进技术通过“反向工程”被引进,美国巨大的国内市场就会为这种技术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西欧的技术领导地位也就不得不让位于美国了。
反观我国,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是我国各产业长期以来的“老大难”问题,这与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依赖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市场重于技术,珍惜、保护并利用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导部门创造领先市场,这是我国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历史机遇最基本的条件。
高工资战略
由于具有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美国的崛起并不是通过出口导向型经济、而是通过内向型经济实现的,国内市场规模除了人口规模外,美国民众的工资增长是其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崛起时期的政治家认为,工业化不能像英国那样靠剥削工人来实现,而要靠开发大自然的技术创新租金为美国人民提供高工资来实现,所以,他们绝不允许像100多年后的跨国公司那样“把利润带走,把GDP留给中国”,因为这样的话,美国人民的高工资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与西方主流经济学把低工资看做是竞争优势相反,当时的美国工业保护主义者却把低工资看做是“祸根”,称作是“乞丐劳动力”。他们认为,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机器生产将使高工资国家在单位劳动力成本上比廉价劳动力国家更低,原因就在于机器生产率的增长超过了工资的增加,因此,“不管在何处,由高收入劳动者所组成的国家都必将战胜‘乞丐劳动力’的国家”。
在美国经济崛起过程中,美国工人的高工资刺激了用机械替代昂贵的劳动力,而机械发明导致了更高的生产率,从而使工资更高,这反过来又刺激了在更高程度上采用新的发明。因此,在技术创新与工资增长之间就形成了一种正反馈的良性循环,这是美国依靠美国人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实现经济崛起的重要基础,这也是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头四十年就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发明创造和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深植于民族文化的血脉之中
这种文化的形成与美国政治家的大力提倡是密不可分的:自本杰明·富兰克林以来,对科学技术的尊崇就成了美国文化的一个持久特征。美国卓越的政治家亨利·克莱在鸦片战争爆发前就指出,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培育实用技术和制造工艺优势的国家在力量上必将胜过依靠劳动力数量的国家;而在鸦片战争150年之后的中国,政治家们一方面在津津乐道“人口红利”,另一方面在带头购买外国品牌汽车,其命运的差别由此可略见一斑。法国着名政治学家托克维尔在访问美国后,在他1836年的经典性着作《美国的民主》中由衷地赞叹到:在美国,人们对科学中纯粹实用部分的理解令人钦佩,同时又对那些在应用中直接需要的理论部分给予认真的关注,在这方面,美国总是展现出一种自由的、原创的和富于发明的心智力量。
因此,这种文化造就了对技术新动向的高度敏感,欧洲的任何技术动向,几乎马上在美国就有反映,其反映之快,超过欧洲大陆本身,这几乎成为美国的一个传统。例如,1803年,英国开始研发蒸汽动力机车,但在英国还没试制成功的时候,1807年美国就成功地试航了蒸汽推动的轮船。欧洲人发明了电的理论,而对之理解最透彻的却是美国的爱迪生和贝尔等人。发明和创新是人的天职。摈弃目前在我国流行的消费主义和犬儒主义的颓废文化,大力弘扬创造主义新文化,开创一个全民创新的新时代,这是我国通过第三次工业革命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