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请问一下,民族元素应该如何融入现代服装设计行业可以具体说说吗
民族服饰文化中,民族元素可谓是绚丽多彩、形式多样,不同民族,其服饰元素也各不相同,这些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服饰元素,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丰富创意。总体而言,民族元素包括造型、色彩、材料、工艺、图案等内容。如:传统旗袍、绣花长裙、苗族百褶裙等,一些刺绣、图案,以及讲究中庸的宽博造型,构成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精神传统。
(一)现代服装设计融入民族造型元素
作为相对独立的民族图案,在与现代服装设计的融合中,要结合服装自身的功能、特点与实际需要,合理把握民族图案的运用方式。如在西式服装款型设计在红,将一些民族文化元素、刺绣元素直接融入服装设计,导致作品不伦不类。从民族服饰图案形式来看,有方形纹、十字纹、回字纹、之字纹等几何纹样,也有相对抽象的与民族地域、生活环境、风俗习惯、信仰崇拜相关的其他纹样。这些图纹本身,承载着各族人民对未来、对吉祥的理想与情感寄托。因此,民族图案在与现代服装设计结合时,要注重民族文化与创意灵感的提炼,要把握现代服饰审美的创新需要,不能简单地复制或镶嵌民族图案,而是要有所创造,提升现代服饰文化价值。从民族图案与相对服装设计的融合中,现代生活节奏快,对传统民族图案的繁复性,可以通过简化和抽象处理,既融入民族文化寓意,又展现现代文化特色,删繁就简,引入现代形式美法则,来优化民族图案。
‘贰’ 如何将中国传统元素融入到现代工业设计中
在解读将中国元素融入现代工业设计中的方式之前,先要弄清楚两个问题:1.何谓中国元素;2.中国元素是如何融入古代工业设计中的。
首先,何谓中国元素?青花瓷是中国元素吧?飞檐瓦当是中国元素吧?宫廷服饰是中国元素吧?水墨工笔是中国元素吧?斗拱榫卯是中国元素吧?
是
再有,白瓷扮儿缸子是中国元素吗?铁皮热水壶是中国元素吗?军大衣是中国元素吗?铜锅涮肉是中国元素吗?屋顶的菜园子是中国元素吗?大红大绿的棉袄是中国元素吗?
也是
文化元素,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政治体系,不同宪法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孕育出的一些表面性的特征。这些特征通过不同的物品、事件、人的行为反映出来,就形成了所谓的元素。而所谓中国元素,就是事物经由中国的文化背景所展现出的特征。这个特征,是随着时间、空间和体系的变迁而改变的,唐朝的人不穿汉服,清朝的人也不坐秦车,明代的建筑匠将轻机械发扬开来就不再过分依赖于人力和手艺,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发展也使得我们不需要再让手工艺主导量产产品。所以,对于元素,要历史的看待,也要即时的看待。不然就会符号化,只看得到表面而看不到本质。
对于如何将中国元素融入工业设计的问题,我举个例子:屏风。
现在很多的中式、新中式家具品牌非常喜欢以“屏风”这种家具样式来体现所谓“中国风”、“中国元素”。屏风这一家具形式是否起源于中国我没有考证过,但是屏风在中国古代家具装置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它的确可以从一个非常稳妥的角度去诠释中国元素。但是,这种诠释是否合适?
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自汉代往后,延续千年的庶民房居、宅居、院居的形式基本确立之后,居住面积普遍在60平方米以上的通间,室内屋体靠立柱支撑,除隔窗外再没有其他分割空间的墙壁,最大的空间深至达到80平米的正方形,正常的也要30平米,所以室内是非常缺乏遮挡视线、分割空间、建立功能区域的面状物体的。
因此,中国古代的家具,每一个样式,每一件都是自成一体的,很多家具自身的结构和形态会形成独立的负空间,比如太师椅,罗汉床,百宝格等等,都可以通过自身的结构建立起一片方正的空间与大空间向隔断,让人引起空间被分割的体知觉。而屏风则是通过阻挡视线去更加直观有力的去分割空间。
但是,现代的平民家居环境,普遍情况下都是以美制或欧制的公寓形式加以改造,室内由厚度300mm左右的不透明墙壁进行空间分割,每个独立空间的面积最小可以到10平米左右,所以琐碎的空间是不需要再用家具进行整体分割的,而诸如罗汉床、太师椅的二次空间分割也不是必要的,也要视情况和个人喜好来定。
因此,可以看出,将元素融入设计这种想法本来就是有待商榷的,这是一个类似逆推的过程,因为元素是结果,设计是诱因。一个可以正确、适当的运行在中国当代社会文化环境下的设计,它本身就必然是具备中国元素的设计了,不需要去强加,去符号化,去刻意消费。
‘叁’ 请问一下,如何将中国传统元素和服装设计行业进行融合应用
为了明确中国服装设计与传统元素之间的融合关系,对可应用的融合元素进行分类分析,保证融合工作的有效性。
1.传统色彩元素与服装设计的融合应用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关色彩应用的内容较多,相应的色彩元素也较为丰富,彰显了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无论是中国传统服装还是现代化服装,色彩的应用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将中国传统元素与服装设计相融合时,可以借助传统色彩具备的元素特点进行服装设计,使现代服装更具民族风情。
在借助情感内容进行服装设计时,需要深度理解情感内容的本质,结合符合情感本质内容的服装进行传统元素的表达,才会使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得到人们的认可。情感在服装中的融合更多的是结合设计内涵和历史背景来呈现,表达的内容不仅有外在形象,还有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中山装、传统旗袍中各种文化细节的处理,都表达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情感。
‘肆’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怎样融入现代工业设计
摘要:本文从传统文化的角度阐释了现代工业设计应如何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设计之中应该充分体现文化元素,以此提升工业设计的品质与内涵。现代设计中需要融合本土文化的精髓,这样的设计才能永葆青春。
关键词:传统文化;工业设计;融合
一、文化枣雀之于设计
什么是设计?
我所理解的设计是用爱心规划我们的生活和未来。所以设计师自身就应该具备这种爱心,并且要具备一种心理素质和状态,只有好的素质和心态才可能设计出好的产品。
而如何拥有好的心理素质呢?这需要设计者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个健康和富有活力的氛围在背后支持他。而这种健康的氛围就是我所理解的文化。现代的设计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文化,世界各国种类繁多的产品设计无一不是根植于自身国家的文化上的。一件普通的产品就代表了一个国家及这个名族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以及设计者自身的审美准则和价值观念。例如我们一看到法拉利跑车和阿玛尼时装就能够感受的到意大利这个国家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热情奔放,仿佛处处充满阳光,同时富有浪漫的地中海情调。而当你看到一台Nikon相机,你会感觉到日本人做事的精致和责任感。同样还有德国人的理性,以及他们机器的品质和可靠性。这就说明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产生出各式各样的设计感官,前提是这件产品他融合了他所依附的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
如上所述,我们国家的文化有什么特点,我们该如何将本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呢?
中国在过去的几千年以来,是个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大国,人口众多,疆域辽阔。而我们的生产方式是以家庭为本的小生产。这种生产方式是以自然作为依赖的。而儒家文化是我国的主要文化,统治和影响中国直至今天。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继承和发挥中国古代社会的礼乐传统、以“仁学”作为分析和解决美和艺术的根本立场,为儒家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孔子以恢复和维护“周礼”作为自己追求的理想,把基于氏族血缘关系的亲子之爱看成“仁”的根本。孔子美学的基本点在于:一方面充分肯定满足个体心理欲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又处处强调把这种心理欲求的满足导向伦理规范。根据这一基本观点,艺凳腔早术的愉悦作用被认为是必要的,可以发挥的,但这种作用同时也被认为只有使群体和谐发展才有真正意义。美学的合理性在于能导向伦理目的,个体的心理欲求必须与社会的伦理规范达到统一。儒家美学的种种理论观点都围绕着这样一个基本点:以氏族血缘传统为根基,追求美善统一境界,体现美学与伦理学的一体化。真正的仁人君子,修养必须是全面的,只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还不够。还须有审美和文化的素养;同样,仅有文饰之美也不够,还须有仁的伦理品质。
儒家美学不仅把美善统一作为一种理论追求,而且作为一种高境界的人生目的。此外,儒家美学还有一个显着的特征,圆笑即:注重“天人合一”,在“天”(自然、自然规律)与“人”(人的意志情感)的统一中寻找美的本质。在儒家看来,只有天人合一才能达到一种“中和”的状态,使情感世界处于和谐,使人心合乎规范,使行为合乎礼义。
三、将文化融入设计之中
而中国的工业设计从引进到如今,真正从我们本土的文化中吸收并发扬光大的可谓凤毛麟角。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我们的工业设计还是在模仿和抄袭,绝大多数的企业和个人没有意识到将传统文化融入设计的意义。同时,社会的不重视又进一步造成对工业设计的忽视,我们的市场还是一个世界发达国家的加工厂,核心技术和价值在外国人手中,巨大的利润被别人赚走,我们只是得到一些由剥削劳工、破坏环境为代价所换来的利益。
所以,要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很好的结合,除了要有一个好的环境以外,还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认识并且热爱我们自己的文化。一件没有经过文化熏染的作品就像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一件产品不仅仅是要满足个体的心理欲求,同时也要满足其精神上的渴望。一味的模仿无非是在复制别人的精髓,我们要的是创造更是创新。“山寨”产品的出现就是充分的证明我们现在所处的境地。甘愿成为世界的加工厂是没有出路的,只有结合本土文化,进而从中汲取有益的方面经过提炼,这样设计出的作品才更有竞争力。
工业产品的设计是艺术的物化,是将一个突发的灵感转化成实物的再造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研究人与产品的关系和人与需求的关系。工业设计师就是文化的代言人,好的设计不仅仅一味着满足了使用功能,而且体现了精神功能,并充当着知识载体这一角色。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和风格的代表。设计与文化的结合不是仅仅凭着设计者一时的好恶,任意的想象生成的,而是将生活中的文化内涵“显像化”。工业设计必须依赖具体的文化环境,工业设计本身也是在创造一种文化,体现一种文化意识。工业设计师的工作,就在于从具体的生活行为中提炼出潜在的文化特质,使其演化为一种现代人所能理解和接受的生活方式。设计就是在引导人类的生活方式。
以下是笔者结合传统文化,为天津大沽炮台设计的“威镇海门”兵勇系列旅游纪念品。这组纪念品以传统的士兵服饰为设计素材,结合了现代工业设计的方法,将本土文化与现代设计融合为一体。纪念品包括摄像头、闹钟、音响等。
结语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设计中本土文化的重要性,设计中必须融入本土文化才有可能得到持续性的发展,特别是像我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和造物文化渊源但还没有走上设计正轨的国家,已经迫不及待,设计必须民族化。
我国的地方文化就是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我们必须认真地分析研究我们的悠久的传统文化。
设计的民族化并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肤浅理解和表面形式的简单套用和照搬,是要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神韵”融入到设计中,运用现代设计的表现元素,体现传统文化的意蕴。
‘伍’ 如何将传统建筑应用到当代建筑设计当中
将传统的建筑设计风格元素应用到现代的建筑设计当中,可以有如下方法:
传统的建筑设计风格是世界建筑设计优秀作品的经典文化,值得发扬和借鉴。传统的建筑设计风格,包括中国和世界上流行的传统的建筑设计风格。根据建筑设计原理,结合国家现行的建筑设计规范、建筑的地方特色,一般可以应用如下风格
1、中式建筑设计风格:中国传统崇尚庄重和优雅,传统木构架构筑室内天棚、屏风、隔扇等装饰,多采用对称的空间构图方式,笔彩庄重而简练,空间气氛宁静雅致而简朴,取而代之的是亲近自然,朴实,亲切,简单却内藏丰富意涵。注重细节才能突出效果,在建筑的细节装饰方面,具备现代眼光的重视装饰风格非常讲究。新中式风格在设计上继承了唐代、明清时期家居理念的精华,将其中的经典元素提炼并加以丰富,给传统建筑设计注入了新的气息。
2、现代简约建筑设计风格:简洁和实用是现代简约风格的基本特点,简约风格已经大行其道几年了,仍然保持很猛的势头,这是因为人们装修时总希望在经济、实用、舒适的同时,体现一定的文化品味,而简约风格不仅注重建筑的实用性,而且还体现出了工业化社会生活的精致与个性,符合现代人的生活品位。简洁,是一种自然规律,是文化提炼,是大家手笔。“既雕既琢,复归于朴。” “艺术创作宜简不宜繁,宜藏不宜露。”这些都是对简洁最精辟的阐述。
3、欧式建筑设计风格:典雅的古代风格、纤致的中世纪风格、富丽的文艺复兴风格、浪漫的巴洛克、洛可可风格,一直到庞贝式、帝政式的新古典风格,在各个时期都有各种精彩的体现,是欧式建筑风格不可或缺的重要表现形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产物,古典主义设计风格继承了巴洛克风格中豪华、动感、多变的视觉效果,也吸取了洛可可风格中唯美、律动的细节处理元素,受到了社会上层人士的青睐。特别是古典风格中,深沉里显露尊贵、典雅浸透豪华的设计哲学,也成为享受快乐,理念生活的一种写照。
4、后现代建筑设计风格:后现代风格的整体空间应该更突出“块”的造型而不是“线”的造型。因此,天花板和墙面的装修最好选用加减法,营造一种空间相互穿插的感觉,使空间的整体联系感更强,突出整体空间给人的想象力。大胆地运用颜色,直接用颜色表现主人的性格,比如空间就极大胆地把整个主背景墙从墙脚到墙顶都刷成红色。此外,主背景墙再没有其他的设计或装饰。这样的设计契合了人们热烈、奔放、直率的性格特征,满足建筑激情燃烧、表现个性的需求。
以上就是将传统的建筑设计风格元素应用到现代的建筑设计当中的方法和内容。
‘陆’ 如何将品牌元素融入设计中
一、明确品牌定位
大部分的企业为了后期发展得更加顺利,会选择对自身品牌进行更加准确的定位。设计师可以通过品牌定位找到细分市场和目标用户,再将定位策略作用于品牌识别系统,并且以此确保每一个品牌触点都更加符合产品的品牌定位。
二、提取表现元素
设计师对品牌进行准确定位以后,就需要围绕品牌的基本内核,进一步提取品牌中的视觉表现元素,其中包括颜色、图形、纹理、字体、文案、声音等。从而有效加深用户对于企业和品牌的印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效益。
三、融入品牌触点
品牌触点指的就是企业品牌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决定用户对产品品牌印象好坏的关键性因素。对于互联网产品而言,我们可以把品牌触点理解为用户从产生一个需求,然后通过某一个产品完成需求的过程中品牌信息得以展示的情境。
关于如何将品牌元素融入设计中,环球青藤小编今天就和您暂时分享到这里了。如果您对网站设计、页面排版、图像处理方面比较感兴趣,希望分享的这篇文章可以给您的学习或工作提供帮助。如若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平面设计的素材及技巧等内容,可以点击本站的其他文章进行学习。
‘柒’ 如何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汲取营养为现代设计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设计艺术对现代社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尤其进入二十一世纪,设计艺术的发展进入到了空前繁荣的时期。信息时代的到来使设计艺术的交流如河同水密,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我们目不暇接。尽管设计师对于设计元素的运用百卉含英,丰富多彩,但是,受思维定式的潜在影响,设计师的思路总习惯于以当代的视觉元素作为设计创意的敲门砖,进而忽略了传统元素对现代设计艺术的启示。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传承文化,祖先为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元素。每一个传统元素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都镌刻着深深的民族烙印,这些文化所构成的美的元素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博大而精深。有人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虽然,这种论调至今仍在不断争论之中,不可否认的是,世界各国对本民族文化的挖掘和重视已经达到空前未有的状态。在当今“文化快餐”“文化渗透”等文化无国界的大环境中,各国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元素愈加显示出弥足珍贵的价值。
在中国现代设计领域,由于国外各种新思潮的涌入和渗透,随之而来的新思想、新观念,动摇着我们固有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使我们丧失了自身的话语权,设计作品也越来越远离民族个性。如何认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的共生关系,使其在现代设计艺术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如何将传统的中国元素妙手天成地与现代设计艺术合理结合,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又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能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是新一代设计师们所追求和面临的重要课题。
1、 现代设计艺术的创意思维与设计元素
设计艺术中不能缺少创意,创意是一种心智的感悟历程。“设计创意的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它贯穿于整个设计活动的始终。‘创造’的意义在于突破已有事物的束缚,以独创性、新颖性的崭新观念或形式体现人类主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开拓新的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的有目的的活动。”[①]
创意的过程是一连串设计元素的重组和创新思考。设计师在接到设计任务时首先想到的是设计的目标,进而考虑如何实现确定的目标,通过创意的酝酿、顿悟来实现设计的超越和升华。设计的创意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常出现“山穷水尽”的现象,甚至到了“衣袋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的境况。[②]我们经常在设计实践中这样总结,设计师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即设计师如何超越自己,如何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式。
在2007中国·武汉艺术教育高峰论坛上,中央美术学院的许平教授指出一个社会不健康的逻辑:“设计就是工业的,工业的就是西方的,西方的就是现代的,现代的就是科学的,科学的就是进步的”。甚至有人认为:“中国设计发展水平滞后,是因为西方设计传播受阻”等等类似的论调和思维比比皆是。我们在国内的平面广告设计中,经常出现全英文的广告语和文案,一些设计师片面地认为设计作品加上中文就土气,有的作品明知面对的都是中国观众,还是堆砌一些英文单词或字母的组合,有的为了“哗众取宠”甚至凑上些汉语拼音,认为通过这样,作品就能洋气起来。其实,我们自己守着个金山还在到处找钱,很多时候国外设计师反而是从东方、从中国元素中寻找灵感。
刚刚在中央台黄金频道播出的一个古装戏电视连续剧,我特别注意到演员表的字幕中,在一个中国着名演员的名字后面加了一个括号、括号里特意注明“英国籍”,与以前许多该演员出演过的节目相比,这个小小的变动,在这个没有一个“外宾”出演的剧中,显得尤其扎眼。我们暂且不去分析该演员的是否因为某种原因真的加入了英国籍,这个“外宾”的的出现,也折射出一个社会现象——崇洋媚外。设计界更是如此,我们周围经常有人炫耀自己的设计风格出自学习日本设计,把某某日本设计师奉为祖师爷,却没有从根本上认识日本设计师的文化底蕴还是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影响。习惯于从西方的审美思想镜子中照出自己模仿格调的一脸无奈正是当下设计创意思维的困惑。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家陈之佛在《谈工艺美术设计的几个问题》中提到:“一切艺术创作或工艺设计,不能摆脱旧套的束缚,不能突破陈规,独具风格,熟而不生,这是不符合艺术创作要求的。”[③]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时代,新材料、新发明、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我们目不暇接,在这种局面下面,面对着一个如何认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的关系的问题,也是我们在现代艺术创意中如何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传统元素的问题。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跳脱理智、逻辑、直线的思考,摆脱思维惯性,把中国传统元素重新组合,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即旧元素,新组合、新创意、新突破。
2、 设计文脉中的中国传统元素
尹定邦教授在他所着的《设计学概论》的序言中提到:“自古以来,人类智慧的基点不外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方面,靠造型设计去实施;另一个是非物质方面,靠思想、制度、舆论和礼仪去实现。如果还有第三个方面那就是两方面的综合。”[④] 通过以上的三个方面,物质是基础,需要靠设计来具体实施,足以看出设计对整个世界文明及其发展的巨大影响。
最近几年,从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到建筑设计领域,中国传统元素的应用越来越多,在设计文脉中究竟有哪些东西能代表中国传统元素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元素就是符号,符号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媒介,是认识事物的一种简化手段。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传统文化元素自然也是浩如烟海。从文化层面上看,“文化是人类活动的各种方式和产品的总和,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艺术生产的范围,即包括社会的人的能动性形式的全部丰富性。”[⑤]人类学家弗郎兹·博阿兹曾从文化结构的角度,把文化分为三类:
(1) 物质文化——食物的获得、保存、加工,房屋,衣服,制造工艺的过程,物产,运输法等。
(2) 社会关系——一般性经济状态,财产权,战争,和平时的部落关系,部落内的个人地位、部落、氏族、家族组织、通讯形态、性别和年龄上的个人关系。
(3) 艺术、宗教、伦理——装饰、绘画、雕刻、歌谣、故事、舞蹈,对照自然状态、神圣存在状态的态度及行动等。[⑥]
从以上文脉中理出设计文脉中的中国传统元素,可谓是只鳞片甲。传统文化元素自然也包罗很广,我们只能如艺海拾贝似的罗列一小部分元素如:
中国画、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敦煌壁画、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
秦砖汉瓦、兵马俑;京戏脸谱、皮影、武术;
中国结、红灯笼(宫灯、纱灯);
木版水印、钟鼎文、汉代竹简、甲骨文 、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
唐装、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 、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
中国漆器、剪纸、风筝、筷子;
彩陶、紫砂壶、中国瓷器;
对联、门神、年画、 鞭炮、谜语、石狮、舞狮;
华表、牌坊、长城;
中秋月饼、饺子、粽子、糖葫芦;
金元宝、玉石、如意、八卦等等……
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难以一一例举。几千年的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宝库,在我国这么深厚的文化背景下,设计师从中获取的设计源泉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它也许经常给你一种意想不到的设计感悟。
3、 设计文脉中的中国传统元素对现代设计艺术的启示
我国当代艺术学家张道一先生曾提到:“张果老倒骑驴,骑在驴上向后看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在比较中鉴别,在现象中归纲,理出一条思路,驴儿驮着往前走,走向新的时代,不是固守于旧的迂腐不化,而是创造者新的去开拓未来。”[⑦]
作为千年流传下来中国的传统元素,我们如何使它们能够很好的被继承、被利用,成为对现代设计艺术有益的启示。这些东西是在中华民族千百年的中积淀下来的文化,带有浓厚的东方色彩,在现代设计中可以找到很多利用它的位置,通过智慧的创意思维,使其衍变成为新的设计元素,为我们现代艺术设计服务。
即将在北京举行的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为中国设计师迎来了千载难逢的设计机会,在普通民众的潜意识里,为奥运会的系列设计一定是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设计思潮接轨的设计风格。当一个个被国际奥组委认可的设计项目逐渐浮出水面时,我们蓦然发现,为奥运会的系列设计作品里骨子里流淌的还是华夏民族的血。从陈少华与韩美林合作设计的北京申奥标识“太极拳”开始,北京奥运会的系列设计成了中国元素的试验场。
北京申奥标志采用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的典型颜色,以生动的图形表现了一个人打太极拳的动感姿态,又是一幅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图案,即“同心结”或“中国结”,它以其简洁的流动线条蕴涵着优美、和谐及动感,寓意着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合作和交流。(见图1)正是该作品里的中国元素深深地打动了奥组委的每一位官员,成为申奥成功的最大的视觉功臣。也引导了中国民众对“中国结”空前热爱的一个社会潮流。
接下来,在亿万民众的期待中,诞生了北京2008奥运标识“舞动的北京”——中国印。该标志以独特的、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篆刻印章的形式,结合中国传统书法的神韵,把中国传统元素和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2008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内涵,这个设计也使“中国印”从中国舞动着走向世界各地。
北京2008奥运奖牌的设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央美术学院的设计组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探索、构思,最终确立了以中国玉配的形式,得到了奥运组委会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北京奥运会火炬创意也是中国文化符号成功地运用于现代设计的典型案例,这款火炬是由联想集团创新设计中心集体设计的,灵感来自在我国历史已经非常悠久的“祥云”图案,祥云代表着“渊源共生,和谐共融”,它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符号之一。火炬的造型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随着纸的出现人类文明才得以传播。
“众里寻它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⑧]没有“千网络”的上下求索,不会有蓦然的顿悟和理解。以上设计之所以能在设计中体现出本民族的文化内涵,把中国元素巧妙地融进设计中去,关键是设计者的知识背景和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民族文化理解后的自然的情感流露,同时反映出中国元素带给设计领域的文化灵感。
国际着名汽车设计大师乔治·亚罗说过:“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设计文脉中中国传统元素对现代设计的启示,不应该仅仅体现在设计作品的外表上,整个设计、生产、制造、消费以及使用体验的过程都应该感受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存在,这个过程需要的就是经验的积累,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主题透彻的理解和新颖独特的思维角度。
对设计文脉中的中国传统元素的借鉴和运用,并非生搬硬凑、搬用原形,而是以现代构成原理进行解构后的重新组合和搭配,传统元素、事物的再认识,再理解可以带来新的思维方式,进而提高现代设计者的设计思维和创意能力。我们深信,在中国深深的文化底蕴中成长起来的当代设计师们,只要在设计中握住了中国人的智慧与能力中的优势基因,凭借着对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设计一定会屹立于世界之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