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毕节采取土地流转方式 趟开现代新型工业化
工业园区就像军棋,步步为营,错落有致;工业园区又像是象棋,园区内的一家家企业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形成一条产业链。
一个典型的代表,是毕节力帆。这家企业在壮大生产规模、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聚集了新能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煤磷化工经济产业集群等产业群,促成了地区聚集式新型工业重镇的打造。从进驻到二期技改工程竣工暨新品下线,历时不过四年。一个力帆带活了一条产业链、带火了一方经济。
同样具备如此吸引力的工业园区,在贵州不只一个;发展园区,成了我省实施工业蠢颂强省战略的重要一环。
一个产业园推动三产提速
2007年9月,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兼并了毕节振兴车辆厂,组建了毕节地区力帆骏马振兴车辆有限公司,在毕节市鸭池镇营脚村选址启动一期技改项目;2009年,毕节力帆销售收入4.2亿元以上;2010年4月,力帆骏马振兴车辆有限公司一期技改项目建成投产。原来每月生产500台拖拉机,技改后实现1800台的增量,半年实现总产值超7亿元。
如此可喜的成绩,不仅鼓舞了力帆人,也让“左邻右舍”沾了光。
力帆一期项目所在地鸭池镇,3年前仍是毕节市郊通往大方县双山镇乡区道路上一座冷清、不起眼的小镇。当时,该镇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自然灾害频繁,人均年纯收入仅2000元。
而今,依托工业聚集区的发展,该镇采取土地流转方式发展特色种植,建成了2000多亩蔬菜基地和100多亩草莓、葡萄、花卉基地,形成独具特色的科技示范园区,成为毕节城区重要的“菜篮子”和“果盘子”基地,多达40户群众成为收入丰厚的种植大户,年户均收入1.8万元以上。
“一片片的荒地被铲平,一圈圈的围墙垒起来,一座座的工厂建起来,我们突然有了信心。”位于黔西县产业集群区内,岔白工业园区所在地林泉镇岔白村的村民,大半辈子都过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始”生活,周围轰隆隆的挖掘机生意突然让村民们开了窍。在园区周围开办汽车修理厂、汽配厂、餐饮店、购物小超市等等,丰富了园区周边的配套设施的同时,也成功实现以工业带动当地服务业的发展。
农民成功转型并达成增收致富的梦想,乡镇则一改落后的面貌,柏油马路铺好了,基础设施完善了,南来北往的车,将地方和外界的阻隔打通之时,也让地方经济升温。
以力帆为核心、龙头,生产车桥、电池、变速箱、灯具等产品的20多家毕节当地零配件企业的加入,形成了从生产汽车零部件到整车销售的完整的产业链。
目前,一条通往产业聚集发展,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的现代新型工业路子正在毕节地区铺开。
毕节还有望成为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和黔西北区域性中心城市、成都———贵阳——— 广州快速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以及中国西南重轻卡机械制造重要工业城市之一。
有分析人士认为,力帆骏马振兴车辆有限公司恰是毕节地区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引擎,它的启动为毕节地区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带肢郑在力帆带动下,毕节地区各地兴起了工业园区建设,并逐步向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发展,这些产业集群又推动了地方一二三产业提速发展。
作为毕节地委书记,秦如培亲眼见证了力帆从初来乍到到今天的辉煌成就,这不仅是力帆的成功,也是整个毕节的成功。“从引进云南力帆骏马到打造中国西南最大载货汽车基地,从年产3.6万辆变型农用车,到年产重卡、轻卡、微卡31万辆的汽车工业城,从单一汽车制造到促进城市化等多重效应释放,贵州力帆时骏振兴集团始终发扬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拼搏精神,打造了载货汽车制造项目建设的‘毕节速度’,演绎出从破土动工到建成下线仅用一年零九个月的‘力饥培帆时骏奇迹’。这成为了毕节试验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成功范例,标志着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食品轻工业园串起一条线
龙洞堡食品轻工业园,是依托老干妈为龙头开工打造的食品工业园。从最初规划做单一食品生产、加工到现在有意识引进下游配套企业,园区已然要形成一条有关食品的产业链。
据南明区工业园区建设开发办公室有关人士介绍,园区已和15家企业签订了入园协议,其中既包括江苏雨润集团、广州好利来、羊城西饼等市民耳熟能详的“牌牌”,也包括一些包装、印刷企业。
园区专门建立了招商选资项目储备库,发扬“盯、粘、抢”的精神,紧盯国内500强的食品企业,力争引进一批高附加值的优势项目,从而做长产业链,做强支柱产业,做大产业集群,以期促进行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园区开通了“南明区龙洞堡食品轻工业园”门户网站。等园区建成,项目全部入驻开工,形成集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印刷、质检、物流等完整的产业链,这既是规划部门的期望,也是企业的期盼。
目前,位于贵阳南明区龙洞堡片区的龙洞堡食品轻工业园区正在加班加点赶工,为全省民营企业发展“铺路”。
据了解,龙洞堡食品轻工业园拟总规划用地面积为1470公顷,建设用地1285.71公顷,其中产业用地636.09公顷。截至11月30日,该园区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782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2.022亿元,产业项目投资9.76亿元。预计明年2月入驻的15家企业可进场开工,明年年底可全面建成。
按照南明区区委书记柯德来“园区建设必须按‘一年出形象,两年见成效,三年成气候’的工作目标强力推进园区建设”的要求,自去年9月28日,南明区龙洞堡食品轻工业园区一直按照“基础先行”的思路有序推进建设中。
据了解,今年8月,省政府正式批准在龙洞堡新城设立省级南明经济开发区,龙洞堡新城无疑将成为该区推进大开发的重要区域。对此,柯德来再次提出“南明区龙洞堡食品轻工业园区要按照适应新型工业发展的要求,高标准、加速度推进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并适度超前启动‘集中供热’、‘集中控污’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设花园式、生态型现代工业园。”
同时,该区明令禁止“造污”企业的入驻。截至目前,该园区引进的雨润、好利来、面包新语等15家企业,均是经过层层筛选,符合要求的企业。
南明区在园区的服务方面也尽力体现人性化和需求化。不仅专门为企业开辟了绿色通道,积极为企业办理相关证照和做好各项工作;另一方面,该园区还拟建8万方标准化厂房,帮助有前景和潜力的企业尽快发展壮大。
目前整个园区的雏形初显。朝钢路、一号路B段已全面完工,一号路C段、横二路、纵一路正紧锣密鼓的施工中。其中,正在全力抢修的一号路C段打通后,可以连通老龙水路,又增加了一条园区和外界联系的纽带。
预计明年2月,包括江苏雨润在内的15家企业可入驻并全面开工建设投产。
一招招妙棋
推动全局
园区的打造,不仅为招商引资搭建了有力的平台,更是有效地将资源进行整合,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推动就业。
记者从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工业园区处获悉,今年1至10月,全省在建园区87个,其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初具条件、工业产值达亿元以上的园区71个;全省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605亿元,同比增长28%;入园各类企业达1053户;在建项目1094个,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381亿元,产业项目投资760亿元;直接和间接为园区服务的从业人员近30万人。
这其中,遵义仁怀名酒工业区、遵义市汇川机电制造工业园区、桐梓工业园区、贵阳麦架沙文高新技术产业园等30个省级工业园区及培育区建设进度进一步加快,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今年1至10月,30个省级工业园区及培育区已建设用地面积达11310.4公顷,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15.1亿元,占全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56.3%;在建产业项目544个,完成产业项目投资433.3亿元,占全省工业园区产业项目投资57%;入园企业643个,从业人员14.4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723.3亿元,占全省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45%。
如今,依托园区,一个个重点项目、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入驻,可以预见,未来依托这些园区,贵州的工业发展不仅将走向多元化、品质化,还将走上规模化、专业化之路。
“就像一招招妙棋,工业园区的建设所产生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必将有力推动我省社会经济的发展!”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❷ 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园区规划
国家级渭南高新区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对高新区的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并根据城市功能要求,设置了六大工业园区。大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崇业路以西的13平方公里土地,形成了“三纵三横一环”的新城市框架,建设城市中有花有水、花园中有城市的环境,让城市与环境共存,不断提升城市辐射、扩张、服务功能。
结合渭南城市西扩战略,按照“渭南中心城市的现代化新区”和“工贸技型的高新区”的定位,重新编制了渭南高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设置了六大产业园区,描绘出城市中有花有水、花园中有城市的优美环境,城市与环境共存,不断提升城市辐射、扩张、服务功能。
渭南高新区依靠其地理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市场优势,已形成了以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医药制造业、精细化工业、新材料生产、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六大产业园区。以八鱼油脂、高迪尔果汁、大农饲料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金城工业园有色金属加工为代表的新材料研发基地;以渭河煤化工集团、中众化工公司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以美国独资陕西线艺电子有限公司;海泰电子为代表的电子工业;以陕西北人印刷机器制造公司、合容电器为代表的机械加工业;以利君现代中药公司、陕西容厦药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业。
[便捷的内外交通]渭南高新区汇集着公路、铁路的便捷优势,陇海铁路、西潼高速公路、310、108国道、101省道穿境而过。距西安国际航空港98公里,空运也十分便利。区内“井”字型骨干道路框架形成,其中50-60米宽的主干道18公里,道路总长32公里。连接陇海线的14公里的渭化铁路专用线建成投运。
[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新区依据渭南市总体规划编制了面向21世纪的分区规划和产业规划。设置了工业园、高科技园、教育科技产业园、物流产业园、农副产品加工园、休闲度假区、中央商务区、行政管理区和高尚住宅小区。基本实现了“六通一平”(供水、排水、污水、道路、供电、通讯、土地平整)。
[健全的服务体系]金融、保险、劳务、信息等中介服务机构健全,国有四大银行均设有分支机构。教育体系完善,职业高等教育2所,民办职业教育学校100余所。区内住宿、餐饮、娱乐设施齐全,渭河花园酒店、华都酒店、绿景园和高新幸福城高尚主宅、渭南贸易广场等,可为您商务和生活提供良好的服务。
[高效的优质服务]渭南高新区实行党政经一体化的管理体制,行使地市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实行“开放式运作、封闭式管理”,管委会对建设项目的立项、规划定点、征地、工商、税务登记办照等手续,实行“限时送达服务制”,设立了投资服务中心,恪守 “你来投资,我办手续,限时送达” 的服务承诺。开通了“企业110”服务热线电话,“您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严格控制各类到企事业单位的行政检查,努力创造为企业服务“企业遇到困难,政府无处不在”;“企业合法经营、政府处处不在”的环境。
❸ 产业定位的定位问题
产业定位在工业园区的发展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许多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存在很多的问题,制约了工业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北京金必德经济管理研究院在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支持下,为深圳市政府、福建晋江市政府、重庆市政府、北京顺义区政府等市、区做过40多个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规划。经过长期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和大量的考察调研工作,金必德工业园区发展规划课题组发现工业园区产业定位存在很多的问题,为园区企业形成产业集聚造成了困难,妨碍了园区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也为园区产业的后续发展造成了障碍。 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新兴工业园区急于发展经济,在工业园区的发展建设中,缺乏先进的指导思想和汪迟统一的科学规划,仍没有摆脱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特别是招商引资之初,为吸引企业入驻,无论企业优劣、规模大小,来者不拒,导致园区企业良莠不齐,并致使园区产业过多,产业定位不明确。此外没有统一的布局规划,企业往往会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园区的区位特点,选择适于自己发展的区域进行布局,造成了企业布局杂乱无章,各种产业混杂,为工业园区以后的良性发展埋下了隐患。
金必德研究院在某西部地区的工业园区考察调研时发现,在仅有1.5平方公里的园区内,已有玻璃制造、机械加工、印刷包装、建材等产业,产业过多,定位不明确,没有特色。且园区内有些企业资产已过亿元,有些企业总资产不足百万元,企业规模大小不一,无法共融共生。这种工业园区急需明确产业定位,以腾笼换鸟的方式,将没有特色,规模较小的企业调整出去,重点发展规模较大,能发挥园区比较优势的产业,并引进同类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以便形成产业集聚乃至产业集群。 我国面临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各地区工业园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产业机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工作。东部地区工业园凭借其优越的投资环境、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正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意产业、服务型产业等。而原有的加工制造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将被逐步转移出去。西部地区有些工业园区没有足够的认识与东部地区的差异,忽视自身比较优势,不满足于承接东部地区转移的产业,也要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由于缺乏必要的生长环境,不但导致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没有成长起来,也影响了劳动密集型等优势产业的发展。
金必德研究院在为重庆某地区做工业园区优势产业科学发展规划时,当地有关部门希望依托本地区三家生产大型船舶发动机零部件的企业,发展船舶发动机整机产业,以提升产品附加困前李值和科技含量。但经过金必德课题组缜密的调研分析,发现当地并不适合发展大型船舶发动机整机产业。一是大型船舶发动机科技含量高,难度大,只有少数企业能够生产,且大都隶属于中国两大船舶集团,发展发动机整机产业受两家集团的宏观调控。二是大型船舶发动机体积庞大,重量可达数千吨,依赖水运,适合沿海地区发展,当地并无运输条件。三是大型船舶发动机产业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东部地区也为引进此产业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根据当地船舶产业优势和船舶产业发展趋势,金必德课题组将当地主导产业定位为船舶零部件制造产业。 矿产、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和人力、信息、资金等社会资源构成了一个地区的资源禀赋,工业园区要充分发挥本地区的资源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有效利用为前提,进行产业定位。如北京、上海、深圳等东部发达城市,社会资源优势突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海量的信息资源、雄厚的金融基础,适合发展第三产业、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都市经济和楼宇经济。与此相反,中西部地悔型区往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适合发展自然资源导向型产业。
2007年上半年,金必德研究院为侯马市侯北工业园区做产业规划,基于侯马市周边百公里内的曲沃县、襄汾县、绛县和垣曲县等拥有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年产煤炭达3000万吨、焦炭1600万吨和生铁900多万吨,故将园区的主导产业定位为冶金铸造产业,发展建设铜冶炼和深加工产业基地、生铁冶炼与铸造产业基地、焦炭焦化产业基地和水泥建材产业基地四大特色产业基地,形成相互协作与分工的循环经济。 工业园区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之后,需要调整产业机构,提档升级,以便促进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京津塘、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发达地区的工业园区正在逐渐将传统高能耗,低产值、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逐渐将创意产业、楼宇经济和都市经济作为下一阶段的产业定位。
如福建泉州清蒙开发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纺织服装、体育用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高级工艺品等六大产业,但面临着土地资源紧缺、产业急需提档升级的问题。金必德经济管理研究院正在为清蒙园区做“老园区,新发展”的产业规划,经过缜密的调研分析,金必德泉州课题组提出,清蒙园区要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发展楼宇经济和都市经济,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值,提升产业机构,促进园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要规划先行,坚持高起点科学规划、高标准科学设计和高水平配套服务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既要积极进取,制定产业规模和经济总量的宏伟目标,又要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做好产业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
工业园区发展要善于借助外脑,进行高起点、高规格的总体规划,学习东部地区工业园区发展的成功之处,并吸取其失败的教训,发挥后发优势,少走弯路,避免为经济发展而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
工业园区发展要摒弃粗放式、资源消耗型、低水平开发模式,切实发挥规划对工业园区的指导和调控作用,保证园区的各项建设工作和招商引资等工作能够按照总体规划协调、健康、有序发展。 招商引资工作和产业定位密切相关,招商引资工作要严格按照产业定位进行,以产业为依托,发挥比较优势,围绕产业的主导产品及其上下游产品进行招商,形成产业集聚,实现产业链的断层缝合、空白填补。
产业招商要有针对性,依托产业定位进行招商,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不能因为园区处于初始阶段,而忽视产业定位,更不能为增加产值,而来者不拒,否者会造成产业众多、杂乱无章,缺乏重点的局面,既不利于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后续的招商引资。比如福建晋江市确定了运动鞋服、休闲食品等五大产业规划目标后,依据这个定位,晋江的招商引资重点对象就是这五大产业的对象,而其它不符合产业定位的企业则会被忽略。 工业园区的发展不仅需要道路、厂房、水、电等硬环境的完善,更需要科技、人才、信息等软环境的完善。明确产业定位的园区,需要围绕产业定位发展建设良好的软环境,才能做强做大。
围绕产业定位,建立科技研发体系。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离不开研发的大量投入,但是研发往往会占用大量的资金,拖累企业的发展,因此建立政府、企业、高校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公共研发平台十分必要。要围绕产业定位,联合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应用技术市场转化中心、建立专利技术转化中心、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等,为园区企业研发服务,促进技术水平和产业科技含量的提高。
围绕产业定位,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工业园区企业的发展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许多企业面临人才引进的困难,因此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建立人才培训基地,为企业提供所需的各层次人才。如永川区拥有三十一所职业院校,具有培养十万专业人才的能力,但却与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相脱节,也不能满足企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因此,金必德研究院在为永川区做产业规划时,建议永川区鼓励、引导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等院校,根据园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为企业培养急需的企业管理、质量监督、工业生产、财务统计、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围绕产业定位,建立信息平台。工业园区要围绕主导产业,建立能提高企业研发水平,并能为企业提供信息交流的科技博物馆、信息化图书馆和学术交流中心;建立为企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服务的电子政务平台;建立集园区产业原辅材料和产成品为一体,包含采购、分销等多种功能的电子商务平台。为打造信息化、先进性强的科技园区而不断增强园区软实力和开展园区新服务。
❹ 辑庆镇的工业园区
2012年6月,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设立中江省级经济开发区。“中江经开区是‘一区两园’,包括中江工业集中区和辑庆·兴隆工业集中区两个工业园。
辑庆·兴隆工业园区是中江县“十二五”时期“一心、两极、促统筹”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辑庆工业园主要产业是电缆、食品、门类三大块,兴隆工业园以家居、门业、机械加工、包装等为主。我县将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全力抓好辑庆·兴隆工业园区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产业聚集、产业升级、产能扩大、产品优质、产区规范的新型工业区和中江新的经济增长极。
依托成巴高速公路和中(江)金(堂)快速通道,辑庆·兴隆工业园区总规划20平方公里,其中一期规划10平方公里,二期规划10平方公里,力争于“十二五”期间全部建成。园区建成以后,预计可承载400家生产型企业,100家商服性企业,连同辑庆、兴隆场镇,可将该区域打造成总面积26平方公里、15万人口的工业新城。
成都市于2009年底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目标后,形成新一轮产业转移潮,这对辑庆·兴隆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形成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县按照“边规划、边建设、边招商”的思路,集中区注重产业聚集,将集中区定位于家具、门业、电缆、印刷包装、小商品生产等产业。截止目前,已吸引成都等地600余家企业到集中区考察投资,已与170家企业签订了投资协议(协议总投资达90.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入61.22亿元),另有200余家企业向集中区递交了投资意向书,等待签约。
辑庆·兴隆工业园区正按照“一年全面启动、三年初具规模、五年基本建成”的计划强力推进。
❺ 安徽舒城怎么样
舒城县隶属于安徽省六安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麓、巢湖之滨,江淮之间。东邻庐江县,南界桐城市、潜山县,西接岳西县、霍山县,北毗六安市、肥西县,距省会合肥市54公里。交通便捷,四通八达。全县地理概貌西高东低,人口分布西疏东密,经济状况西困东荣,自然格局呈现为“五山一水二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是一个山、丘、圩兼备,集山区、库区、老区、贫困区为一体的县份。
2010年全县规模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0.9亿元,同比增长47.5%,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舒城县主动融入“圈带”,全面实施工业化核心战略,成效显着。其中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的投资50亿元的皖江汽车科技产业园已完成了可研报告的编制和规划选址工作;舒茶工业集中区10亿元合成革产业园已与10多家温州客商签订投资协议并已开园建设。
做大做强现有优势产业,增强工业发展后劲。重点巩固提高这个县既有的儿童用品、新型食品加工业、羽绒(毛)及制品、汽车零配件、服装加工,塑料制品加工等6大优势产业。其中,总投资60亿元兴建儿童用品产业园;以夏星食品、友勇米业、华银茶油、圣桂食品为龙头,以“一区两园”为载体,通过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树立品牌,建设基地,提高农副产品加工深度和附加值;总投资30亿元,在七星工业园、干汊河镇分别建设羽绒、羽毛加工基地;投资50亿元建成占地5平方公里,年产77万台套汽车电子配件的皖江汽车产业园。同时,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园、龙津生物科技园、生物质能发电等项目建设,逐步将高科技生物产业培育成为全县新的产业,提高新兴产业在全县工业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优化全县工业结构。坚持“抓大壮大”、“扶优壮强”,集中力量扶持和发展诚信、夏星、友勇、汇联等一批经济效益好、核心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通过加快技术创新和改造,培育企业上市,创新金融服务,着力打造品牌,促其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的发展。
打造高规格产业承接平台,推动工业聚集发展。按照“经济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特色化”的原则,加快县经济开发区和杭端口经济开发区的扩容升级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产业,推进集群化、特色化发展。县经济开发区以率先融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肥经济圈为契机,拓展面积50平方公里,设立10大产业园区:儿童用品产业园、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汽车配件产业园、电瓶车产业园、印刷包装产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等;杭端口工业园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控制面积30平方公里,打造成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建设六舒三路棠树至千人桥段、合安路桃溪至舒茶段工业长廊和城关、棠树、桃溪、干汊河、千人桥、南港、舒茶、张母桥、万佛湖等9个特色工业集中区,形成一纵一横、“星月相映”、特色鲜明的工业经济布局。同时,加强园区的管理和服务,引导区内企业树立品牌、质量和生态意识。
精心实施工业项目库建设,提高谋划项目的转段升级能力。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做好项目的规划工作,遵循经济规律,提高项目选择、设计、实施的科学性,加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精心编制、储备一批对该县产业具有支撑作用的工业项目,尤其是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加强对续建项目实施进程的指导服务、督促检查。进一步增强对工业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快项目建设。在资金投向上、政府政策引导上、财政资金安排上注意扶持重点项目。按照“建设一批、开工一批、推进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分层次推进,认真筛选入库项目,进行反复论证,力求数据准确、依据合理,提高入库项目的科学性,严把项目入库关。及时更新调整出、入库项目,加强项目库动态管理。
优化发展环境,努力营造发展工业的氛围。推行“一站式”办事、“封闭式”管理、“保姆式”服务机制,实行绿卡保护制度。对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颁发“绿卡”,让其享受“绿卡”保护。对重点项目继续落实捆绑责任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包到底”。实行客商和企业家接待日制度,现场解决所反映的问题。加大公共硬件环境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创造好的投资环境。着力营造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严肃处理向企业或项目业主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的行为。集中查处扰乱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典型案件和严重侵害客商投资权益的恶性案件,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创建最优的环境。
在发展经济中,一是始终把“工业富县”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深化企业改革,对重点企业实施扶优扶强。为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本县于2002年规划建设了舒城县经济开发区。截止2004年10月份,县工业园区的已建、在建、拟建项目31个,其中 2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5个项目已建成投产,完成投资额1.7亿元。二是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外来投资在用地、规费等方面享受的优惠政策。截止2004年10月底,全县已引进项目208个,合同利用外资23.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8%。三是坚持把加强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初步形成了圩畈区优质粮油、城郊区高效蔬菜、丘岗区棉麻木桑果、山区林茶栗药四大产业区域。四是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到2003年底,全县累计发展个体工商户2万多户,从业人员4万多人;累计发展私营企业近500家,从业人员近2万人,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的支撑地位初步确立。五是坚持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按照“政府主导、外向带动、创立品牌、旅游兴县”的发展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六是坚持把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载体。通过政府出资、以地生财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加大了老城区综合改造,目前,县城人口已达13万人,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七是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保障。本县多次开展以“解放思想、优化环境,加快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的大讨论,重点营造四个环境。即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营造优良的法制环境。
编辑本段
基础设施
近年来,该县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理念,用市场机制整合城市资源,以全新方式盘活城市资产,走出一条“政府给政策、社会投资金、综合搞开发”的城镇建设路子。[3] 在城镇规划上,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适度超前,留足发展空间,建设分步实施。所有集镇规划都已编制审批,县城总体规划已重新修编。在城镇建设资金的筹集上,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盘活土地存量,将土地开发收益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舒城五星级大酒店
近年来,本县把县城建设作为城镇建设的重点,通过政府出资、以地生财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加大了老城区综合改造,建成了2个占地各1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1个占地6.2万平方米的飞霞公园,有计划地建设了9个较大规模的居住小区,硬化了城区的主干道路,综合整治了城区16条小街小巷,新建了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目前,县城人口已达13万人,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根据新修编的县城总体规划,到202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将达到31平方公里,人口30万。县工业园区框架已经拉开,基础设施完成投入8000多万元,新建了花桥路、春秋北路、鼓楼北街三条骨干道路。[3]
飞霞公园
本县城乡道路条件不断改善,舒岳路城关段、军(端口)二(坝)路舒城段改建工程竣工通车,六舒三路舒城段、舒岳路五显至姚河段改建工程正加快建设。县乡道路建设完成投资4730万元,新改建油路82公里,其中:环湖公路东段、杭端口河阙店大桥和马鞍河大桥竣工通车。
本县信息网络建设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2000年5月完成党政信息网一期工程建设;第二步,2004年12月,完成舒城县党政信息网二期工程建设;第三步,到2006年建成覆盖全县党政机关、乡镇政府的广域网络系统,初步形成“数字舒城”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