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河镇的工业重镇
马河镇成为“工业重镇”,首先就得力于煤炭工业这一优势产业:每年产量无论在东宝区,还是在全市的乡镇中,都是最大的。建镇20年来,煤炭业一直是马河的工业支柱。走过从无到有、由少到多,走过遍地开挖、效益低下,如今的马河煤炭工业,通过整合资源,形成规模,技改保安全,资源再利用,逐步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北通襄阳南漳,西邻宜昌当阳、远安。2007年,1.2万人口的“边城”马河镇,工业总产值达到5.7亿元,工业增加值1.6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1亿元,工业利税总额1792万元。构成马河这一“工业重镇”内涵的,有包括这些数字在内的一连串数字,有绝对数,还有相对数,而其中只有一个关键字----煤。
马河发现煤的时间可以追溯到清代。但煤的开采从1987年建镇前后才真正起步,当时只有两三家小煤窑。发展到1994年前后,煤矿数量一度达到120家以上。“遍地开花,到处在挖!”马河镇资产经营公司经理都启鸿这样描述当时煤乱采滥挖的“盛况”。
煤矿虽多,但效益并不明显,这120多家煤矿的产量,却远远不及今天20多家煤矿的产量。不仅如此,安全事故频发,煤矿开采只顾短期利益,回采率不到50%,煤资源浪费十分严重。
马河镇有煤矿21家,2006年煤的产量达到了42万吨,而在煤矿数量最多时,年产量也不到30万吨。更重要的是,煤的回采率提高到了90%以上。要保证煤矿的效益,安全是关键。马河镇对煤矿安全生产投入的力度逐年加大,仅2006年,马河镇21家煤矿就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技改。每一个矿井的断面都扩宽加高,从以前不到1米改到了2x2.2米,井内的采煤、掘井、机电、运输、通风、排水6大系统全部按国家标准进行限定,凡达不到要求的,一律整改。
严是爱,松是害。在安全问题上,强制整改就是服务发展,忽视安全反而欲速不达。这一点,镇里是毫不含糊的。从挑肥拣瘦到“块块有主”,废弃物变成了“香饽饽”。
采煤的地方,会伴生一种叫煤矸石的产品。开发前的马河,煤矸石是当作垃圾堆积在山上的。不仅堆积占地,而且能自燃污染空气甚至引起火灾。在离马河集镇较近的一座山上,由于年年都有煤矸石新堆上去。树越来越少,一度变成了一座黑色的渣山,煤矸石成了马河人心中的一大隐患。
据勘测,马河现有储量煤3000万吨,如果都开采出来.产生的煤矸石量将近亿吨。可喜的是,马河镇开始了煤矸石利用的尝试。马河镇的煤矸石主要是粉碎后,被用于生产水泥等建筑材料,将煤与矸石粉碎后混烧发电等。
随着煤矸石的利用越来越广泛,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