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本川崎重工在世界重工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川崎重工起家于在明治维新时代,1878年川崎正藏在大藏省的帮助下建立了川崎筑底造船所,1896年更名为株式会社川崎造船所,这就是川崎重工的前身,至大正时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已有蓬勃的造船业,经历昭和时代的二战、战后的日本经济急剧增长以至日本近代史及工业史,川崎重工仍为日本企业中的老字号之一。 川崎公司成立后借助政治关系,迅速成为日本最重要的重工业企业之一,1906年向日本军队交付了第一艘国产潜艇,并于当年建造了第一台国产蒸汽机车,1939年公司更名为川崎重工株式会社。二战期间该公司为日本军队提供了“飞燕”战斗机、五式战斗机、一式运输机等空军装备,还建造了着名的“榛名”号战列舰和“加贺”号航母。二战结束后,川崎重工仍然保持重要地位,其业务涵盖航空、航天、造船、铁路、发动机、摩托车、机器人等领域,代表了日本科技先进水平。
川崎重工株式会社目前注册资本1043.28亿日元,销售额为8899.63亿日元,集团员工30653人,川崎重工集团下辖主要有车辆公司、航空宇宙公司、燃气轮机、机械公司、通用机公司、船舶公司等部门,产品涵盖海陆空各个领域,对军工订货的依赖程度低于10%,但航空航天部门主要依赖军工订货才得以维持。目前川崎重工是日本军工产业的重要成员,仅次于三菱重工,是日本自卫队飞机和潜艇的主要生产商。
本公司诞生于19世纪末期,在整个20世纪,我们从造船开始,向铁路车辆、航空机、摩托车、各种工业用成套设备以及机械领域不断推进发展。时至今日,川崎重工集团在广泛开展以新干线为首的高速铁路车辆及近郊电车、地铁车辆、波音777及T-4 “Blue Impulse(蓝天冲力)”等航空机、直升机、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型油轮等运输设备的制造业务的同时,作为奠定社会及工业基础的综合性重工业制造企业,在世界各地开展业务。此外,摩托车及“JET SKI®”(私人水上摩托艇)等娱乐产品是本公司集团唯一向大众消费者提供的产品,这些产品以享有盛誉的Kawasaki为品牌,向世界各国的忠实用户提供喜悦和欢乐。
创业以来,川崎重工集团以给顾客提供高质量产品为依托,从而服务于社会作为集团使命。但是众所周知,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地球环境问题正在成为重大课题。在这种形势下,作为生存于21世纪的企业,本公司集团认为需要进一步明确集团的使命和价值观,因此我们新制订了“川崎集团•使命宣言”,将“Global Kawasaki,为世界上人们的丰裕生活和地球环境的未来作出贡献”作为“集团使命”。
以节能及环保技术为首,川崎重工集团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资产。本公司将最大限度地运用这些技术资产,创造新的价值,不仅企业可得以持续性发展,而且还可对社会发展和地球环境保护作出贡献。我们将运用这些技术资产,通过其成果开发更新、更先进的技术,向下一代传授。目前,川崎重工集团应完成的使命就是通过这种不断的技术开发过程,在推动企业成长的同时,对社会做出贡献。
川崎重工集团将“使命宣言”作为全体成员的共识,并且通过实行的过程,创造以各位股东、客户、员工、当地社会为首的相关利益者的价值,进一步提高企业价值,谨请诸位今后予以进一步的支持和合作。
B. 日本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1、海运便利。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太平洋沿岸带状工业地带)。主要有京滨(东京---横滨),名古屋(名古屋为中心),阪神(大阪--神户),濑户内(濑户内海沿岸)和北九州五大工业区。这种工业分布被称为“临海型”工业布局,无论是原材料的进口还是工业产品的出口都极为便利,减少运输成本,且日本优良港湾众多也危害云提供了便利。
2、工业基础雄厚。日本工业虽然在二战中受到严重破坏。但是战后日本先后从美国等工业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确立了本国的技术体系,工业迅速发展。无论是轻工业和重工业,还是电子星系产业都形成完善的体系。
3、科技发达。日本重视教育和科技创新,汽车,机床,机器人,计算机,金属冶炼等高科技行业在世界有重要的地位。
4、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日本地形狭小,人口众多,是世界人口密度很高的国家之一,劳动力资源丰富使使日本成为制造业大国。
C. 为什么当年日本的重工业崛起那么快
日本的重工业快速崛起的根本原因就是经济军事化。自犬养内阁开始,对财政政策进行大转变,大幅度扩大军事支出,扩大公债发行量。从1931 年到1936 年间,岁出总额约扩大50%,即从14.77 亿增至22.82 亿日元。政府财政开支中,军费1930 年占28.4%,1931 年为30.8%,1932 年增至35.2%,以后均在38~40%。这些军事负担,都转嫁到日本人民身上。内债总额增长近一倍(从47 亿增至93 亿),货币发行额及物价指数均约上升40%左右。1936年,每个日本人平均负担内债90 多日元若连同外债则超过100 日元。当年全国国民收入约146 亿日元,军事支出约占国民收入的7.4%。
军需的扩大,使以军事为中心的重工业、化学工业得到畸形发展,工业结构亦发生重大变化。1929年重工业及化学工业只占工业生总产值的30.28%,1933 年其比重开始超过轻工业,至1938 年达到54.8%。同期,轻工业所占比重从35.1%下降到22.2%。重工业及化学工业的从业人员比重也大幅增加,从1929 年的23.7%增加到1939 年的53.6%。从20 世纪30 年代起,日本资本主义开始转入重工业阶段。
经济军事化过程中,日本政府把民间工业纳入为军需服务的轨道,扶植了一批以军事工业为母体的新财阀,主要有: “日产”康采恩, “日窒”康采恩,大型电力化学森康采恩、“日曹”康采恩、“理研”康采恩和中岛飞机康采恩等。老财阀资本雄厚,在基础工业、轻工业、国内市场和出口贸易中久居垄断。
与之相比,新财阀一般主要靠国家资本、专业银行的支持,采用新技术,发展与军事密切相关的机电、化学等新兴工业,以及“开发”殖民地等办法来追逐高额利润。他们与军部势力,与殖民扩张政策的联系更密切,形成军阀与财阀的阶级同盟。
经济军事化过程中,老财阀三井、三菱等也紧跟军事形势。在“九·一八”事变以前,加大了对造船、煤炭、制铜、飞机、钢铁、制铝等部门的投资,并从军需通货膨胀中获得巨额利润。“九·一八”事变以后,老财阀迅速地把重点转入军需工业。1937 年,三井财阀总资本17.2 亿,其中军工投资3.25 亿日元,其它老财阀资本总额中军工投资以住友最低,但也占14%,三菱最高占26%。新财阀的资本总额中,军工投资日产为50.7%、日窒为53.8%、日曹为93.4%、森为83.2%、理研为95.3%。
经过经济军事化,日本的军事力量和装备水平大大提高。至“七七”事变前,日军各种炮的数量已超过了法国而接近于英美。日本资本主义从其形成伊始,就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其最大特点,就是以军事为目的、靠战争而繁荣、从殖民地谋取利益,具有强烈的军事侵略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