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柳州是如何甩掉南宁,奠定自己工业中心城市地位的
柳州现在是人尽皆知的工业城市,特别是重工业,是广西的工业中心。
柳州今日的工业地位,其实是经过三个重要阶段的沉淀夯实之后发展起来的。
清末状元张骞在民国8年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整个中国的经济在那个阶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包括广西。
但是比较明显的特点是,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大都是轻工业。这不难理解,机械工业,重工业的发展需要冶炼技术、设计水平、制造工艺等支持,短期内上一个台阶很难,而且投入巨大。
在五口通商之后,特别是允许外国人内地办工厂,对江浙一带的手工业形成了巨大冲击,手工业衰落,比如纺织行业就开始了机械规模化生产。
清末到民国时期,广西的手工业却是异常繁荣。这点跟沿海经济地区不一样。
过去,很多人只知道柳州的“棺材”,却不知柳州最早是以纺织业出名。
唐代的“筒布”,宋代的“柳布”,明、清时期的葛布、麻布、棉布等。
民国初期,柳州开始用机器织布,大大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柳州工业发展的转折点,是在“李、白”治理广西的时期。
“李、白”重新统一广西后,尽管对外用兵,但对内保持着极强的控制力,大环境比较稳定。
于是,“李、白”决心振兴经济,建设广西。
发展新式工业成了振兴经济的重要手段。当然,发展新式工业的另一个目的还是强化自己的军事力量。
蒋桂之间的龃龉,在蒋桂大战后,关系看似缓和了,其实不然。蒋是个睚眦必报的人,其中一个重要手段是,他通过堵死“李、白”与国外的军备交易,妄图削弱“李、白”的军事力量。
面对围剿,不得已,“李、白”不得不自力更生。
(广西自行设计生产的第一辆汽车)
柳州成了当时不二选择。
为什么选择柳州,而不是南宁,也不是桂林,其实是出于战略纵深考量。
彼时,如今的钦北防在当时还属于广东辖下,南宁相当于粤桂边境了。将新式工业放在南宁,无异于把自己暴露在炮火之下,一顿狂轰滥炸,瓦砾不存。
“李、白”可是没有忘记粤军是如何轻而易举地占据南宁,进而占领广西,驱逐陆荣廷的。
当时军阀混战,桂林作为北大门,也是湖南攻入广西的首冲之地,自然也是不能把家当放在那里的。
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如果是抵御外敌入侵,省会在桂林有着足够的战略纵深和地势缓冲。如果是内部周边(例如湖南)的军阀觊觎,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
新式工业放在柳州,有桂林、百色、河池、南宁等作为缓冲,短时间内不可能摧毁这些新式工业,可以抵御来着云南、贵州、湖南军阀的侵入。这很重要,要知道所谓的新式工业,很多都是军事工业,关系到对广西的绝对控制。
“李、白”对柳州寄予厚望,从广东、香港、英国高薪聘请技术精英,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举全省之力扶持柳州新式工业。
(设计者:汤仲明)
最终,柳州不负众望,造出了广西自己的汽车和战斗机,这在当时,放眼全国,绝对是了不起的成就。
柳州借此一举奠定了自己的地位,成为了广西的机械工业中心。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请来的技术精英们培养了柳州第一批技术产业工人。人才才是第一生产力。这也成了后来柳州人骨子里的工业基因。
在很多神剧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镜头:一群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留着标志性的学生头,背着满满一二十斤的书籍,穿着一双已经踏破的鞋,从各地往西南迁移,逢人就大谈书本上的主义,情绪激昂。
但工厂内迁比这来得早。
淞沪会战前,自感实力悬殊的国民政府,为保存工业实力,保存经济命脉,通过了 “工厂迁移法案”, 拟将大批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工业内迁至西南、西北地区。
广西有着诸多山峦屏障,同时有着丰富的自然和矿产资源,在如此山的地方建工厂,是再合适不过的。于是广西成了当时工厂主要的内迁目的地之一,先后共有230多家工厂迁入柳州、桂林、梧州等地。
内迁工业,弥补广西工业某些领域的空白,构建了广西门类齐全,轻、重工业并重的完整工业体系,广西工业蓬勃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内迁工业,带来的不止是先进的设备,还有数量可观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但内迁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显然还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于是这些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又通过传帮带,以及各种培训班的形式,培养和丰富了广西工业人才储备。
柳州是工业内迁受益最大的城市,机械制造、军工产业在当时已形成相当规模。待到湘桂、黔桂铁路开通,柳州成了西南交通要塞,工业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南宁因其地理位置屏障及战略纵深等原因,并没有获得像柳州、桂林、梧州等城市的“礼遇”,彼时已经没法跟柳州相提并论。
在工业发展上,南、柳就此差距拉大。
在广西历史上,1958年是个特殊的年份。
这一年,自治区成立;这一年,毛主席到访广西,历史上,仅此一次。
从某种角度看,毛主席到访广西的意义,不亚于当年邓公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下的圈和写下的诗篇。
毛主席大笔一挥,南宁江南工业区、柳州柳北工业区、桂林瓦窑工业区相继成立。
此后,广西又迎来了援边建设的东风。
关于南宁江南工业区的情况,因为史料匮乏,目前已经没法考证。但位于江南区百益上河城创意街区里的工业文化长廊,从里边集中介绍的具有代表性的南宁老工艺品里,从中可以大致窥探出当年南宁工业门类的端倪。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南宁手表厂、机械厂、自行车厂、绢麻纺织印染厂、南宁味精厂……
这就是当年南宁的工业门类情况。相比于国家在柳州实施的“ 工业建设十大项目” ,南宁的简直不值一提。
柳州的项目涉及: 柳州钢铁厂、柳州电热厂、柳州联合机械厂、柳州化工厂、柳州动力机械厂等。
是不是觉得特别熟悉?!
没错,它们就是如今柳钢、柳工、上汽通用五菱等柳州工业巨头的前身。
这些都是柳州工业大厦的地基!柳州工业大厦楼高百尺,基础则是当年打下的,离不开政策扶持,离不开几代人的拼搏。
经过三个阶段的夯实沉淀之后,柳州用了近百年的时间成就了如今广西工业中心的地位。
吃水不忘挖井人。在拼搏者中,广西,特别是柳州最应该感谢的,是当年那些技术人员培养的徒子徒孙,是当年响应国家号召,从全国各地奔赴广西、奔赴柳州,从此扎根当地打拼的建设者——他们中还有来自上海这样的工业发达城市。
上文关于柳州从纺织业小城镇,如何一步步奠定自己工业中心地位的叙述中,插进了南宁的情况作为对比介绍,大家可以有个直观的认知。
南宁工业基础薄弱的说法,其实更多指的是重工业方面。
柳钢、柳工、上汽通用五菱等,实力雄厚,容易让人记住,它们俨然已是柳州的城市名片,就像玉柴之于玉林一样。
谈到南宁,人们似乎找不出能够令人信服的名片。南南铝这几年半死不活的挣扎,南宁富士康显然没有郑州富士康那么大的规模体量和影响力。
南宁工业今日的局面,有着历史因素的影响,包括战时环境和政策扶持,当然也有交通、人才等方面的制约。
比如,在高铁建成之前,那些年我居然要坐13个小时左右从南宁去到隔壁的广州,哪怕是班车也有将近10小时。
比如,上世纪90年代,改革春风吹满地的时候,南宁却因为人才制约,没能成为那只站在风口被风吹起的笨猪。
1990年,南宁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比重仍然在10%以上,经济发展急需的中专、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跟1982年相比,每10万人反而减少了274人! 【引自:张东航《南宁市地工业发展探讨》】
资金、技术、人才、政策、交通等,这些发展重工业时都不能少的条件,南宁似乎捉襟见肘。
这就是根源之所在。
(完)
‘贰’ 南宁没有工厂靠什么带动经济
南宁主要靠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南宁2020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726.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7%。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4.36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084.32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3107.67亿元,增长2.9%。
对外贸易: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986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其中,出口总值470.82亿元,比上年增长29.2%;进口总值515.19亿元,比上年增长34.2%。
招商引资:2020年实际到位资金1162.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9%。
开发区: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年末累计入园企业37120家,比上年末增加8409家;财政收入102.14亿元,比上年下降3.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3.8%;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3%。
旅游: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 11584.60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3.8%;接待入境过夜游客4.2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93.8%。国内旅游消费1215.49亿元,比上年下降28.5%。国际旅游(外汇)消费0.1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96.4%。
人口和人民生活说明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91.38万人,比上年增加9.4万人,增长1.2%,其中市区人口409.32万人,比上年增加11.54万人,增长2.9%。全市人口出生率11.6‰,比上年提高1.1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5.4‰,比上年提高0.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6.1‰,比上年提高0.7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14元,比上年增加1185元,增长4.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542元,比上年增加867元,增长2.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30元,比上年增加1083元,增长7.2%。
以上内容参考 南宁统计局—2020年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叁’ 南宁很难生存吗为什么很多人离开南宁
一直生活在南宁是没有前途的。南宁虽然是广西的首府,虽然是广西最大的城市,虽然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虽然是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虽然是北部湾经济区的中心城市,虽然是西南地区连接出海通道的综合交通枢纽。
可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没有用,因为一直生活在南宁,是真的真的没有前途的。这已经是无数的南宁人、广西人,五年来、十年来、二十年来所证明了!南宁的工资一直以来都是只有那么的一丢丢,南宁的消费却一直以来是那么的高那么的贵,南宁的房价也是一直以来那么高企只涨不跌!
四. 有越来越多的南宁打工者逃离南宁:
其实在南宁一直有一种叫做“逃离南宁”的现象,也算是南宁的特有文化了。其实“逃离南宁”并不是有多么的惊世骇俗,也并不是有多么的骇人听闻。“逃离南宁”而是一直都存在,是一直都有的。而且笔者相信“逃离南宁”这种现象,还会越来越多的出现。
你想想,你在南宁辛辛苦苦一个月3000元不到,还只是混个温饱,想存下一分钱都很难。而如果你逃离了南宁,转而去发达的地区打工、发展,比如广东、福建、江苏、浙江、上海等发达省份。那些地方轻轻松松一个月都能搞到5000元,即使除去所有的花销,一个月存下2000元还是不难的。两厢一对比,坚持不住的南宁打工者们一般都会选择逃离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