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工业互联网如何创新体制机制

工业互联网如何创新体制机制

发布时间:2022-03-14 06:11:54

⑴ 如何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政府转型

创新政府服务机制。在前期推行“三制三零三全”、“三张清单”服务机制基础上,滨海区今年积极探索“一份清单管边界、一个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以清单的形式将政府“家底”晒出来,打造质量最优、效率最高的营商环境。特别是在全市率先推行企业“四证合一”登记模式,将过去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和刻章许可证由不同审批部门分别办理、各自发证,改为“一窗受理、一表登记,内部流转、四证联办”,有效解决了审批环节多、时间长等问题,效率提速80%以上。
创新开发建设机制。强化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弱化政府行政干预,全面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在重点片区和重点项目上,探索实行了国有公司开发、企业独立开发、政企联合开发等模式,在城海轻轨、疏港铁路等一批有收益的政府性工程上,引入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交通、基建、生态等领域,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有效推进园区和项目精细化、专业化建设管理。
创新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工作项目化管理、项目责任制落实,所有重点工作都量化分解成一个个独立、具体、可操作的项目,每个项目都组建一个工作班子、制定一套推进方案,由各重点片区负责将区内所有项目建立工作台账,落实包靠主体、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完成时限,全力加快推进。
创新开发保障机制。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为开放开发、转型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财政每年拿出3亿元,把所有农民纳入城市居民保障范围。在全区范围内实行免费公交、免费教育政策,加快建设全国首个全域免费直饮水地区。推行村民宅基地换社区住房、集体资产量化换股权、集体建设用地换社区公共设施、惠农政策换社会保障的“四换”措施,促进农民市民化、居住社区化。建立农民工利益保障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形成支持参与开放开发的浓厚氛围。
创新开放型经济发展机制。大力培育发展海洋特色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加快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依托潍坊港、综合保税区北区、中外合作产业园等,积极参与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加强与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

⑵ 以近期2021经济领域的热点事件为例,谈一谈激活市场主体活力与加强政府宏观调

摘要 您好 要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1亿多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公平竞争,让市场主体生存好、发展好,催生更多新市场主体,提升活跃度。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对就业的最大支撑作用,改革完善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灵活用工市场,创造更多公平就业机会。创新理念和体制机制,推动科技创新,顺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运用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优化升级,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在制度型开放上迈出更大步伐。

⑶ 如何创新工业园区体制机制

做好开发区工作的五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优化开发区形态和布局。坚持以产业发展为主,科学规划功能布局,继续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首要任务。国家级开发区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园区,省级开发区要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
二是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推动实现绿色发展,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三是全面深化开发区体制改革。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促进整合优化发展,鼓励区位相邻、相近的开发区建立统一的管理、实行统一管理。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将能够下放的经济管理权限下放给开发区。加强促进工作,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探索多元化的开发区运营模式,支持开发区开发运营专业化发展。
四是完善开发区土地利用机制。对发展较好、用地集约的开发区,在安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时给予适度倾斜。严格开发区土地利用管理,推动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五是完善开发区管理制度。加强开发区发展的规划指导,强化环境、资源、安全监管。完善评价考核制度、审批程序和公告制度,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开发区设立、扩区和升级要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

⑷ 为什么要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

“十一五”以来,我国的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顺利,科技实力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有力地推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距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一些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是总体上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仍然不高,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仍然较高,很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二是近年来科技投入大幅增长,组织实施了大批科技发展项目,但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国际科学论文数量世界第二,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总额世界第四,发明专利授权量世界第四,但我国的科技成果整体水平不高,投入产出效率问题比较明显;三是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依然严重,科技面向经济、经济发展依靠科技的局面尚未全面形成,众多的科研成果只有很少部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四是近年来出台了一大批激励创新的政策措施,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仍然不高,企业创新动力和综合竞争力明显不足,国家出台的各项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产业、政府采购等政策尚未真正落实到位,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制还未普遍形成,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还有较大差距。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究其原因,核心在于体制机制问题,若不加以有效解决,将制约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为此,《建议》明确要求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并提出了4个方面的主要任务。第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加强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加快构建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支持从事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研究的科研机构。要加强军民科技资源的集成融合,加快构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要加快构建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要鼓励发展科技中介服务,加快构建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提高全社会创新效率。要深化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奖励制度,科学确定评价标准和内容,形成反映真实水平、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合理机制。第二,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政府科技投入要进一步向企业倾斜,引导并支持各类企业形成产业联盟和知识产权联盟,鼓励企业设立或并购海外研发机构。要进一步完善高水平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的政策环境,支持企业形成有效激励创新人才、创新团队的奖励体系。第三,要增强科研院所和高校创新动力,进一步深化应用开发类院所、基础类和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分类改革。鼓励大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骨干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进一步强化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发挥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发挥企业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支持企业培养和引进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大幅度提高企业对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吸引力。第四,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强化支持企业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各项财税金融政策,切实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抵扣等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并实施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业投资企业的各项政策,加快落实鼓励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稳步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支出的比重,优化基础研究的布局结构。要在影响我国科技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若干可能发生重大科技创新突破的方向上,部署建设一批新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力求做到科技基础设施的开放共享,较大幅度地提高科技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要促进科技和金融的结合,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创新创业,积极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大力度鼓励投资于创新早期的天使投资。

⑸ 各省市、各个地区应该如何发展工业互联网,有哪些主要任务

自201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 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之后,各地纷纷加快工业互联网的建设与发展步伐。发展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是基础,平台体系是关键,安全体系是保障。各省市、各地区应紧紧系统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全力推进七大任务:

1.夯实网络基础

夯实工业互联网的网络基础,应围绕网络改造升级、提速降费、标识解析,推进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IPv6、工业无源光网络(PON)、工业无线、时间敏感网络(TSN)等技术,改造工业企业内网;

第二,以IPv6、软件定义网络(SDN)以及新型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即5G技术),实现工业企业外网的升级改造;

第三,推进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围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推动行业性二级接机点的建设与连接。

2.打造平台体系

第一,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以企业为主导,构建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实现多平台互联互通。

第二,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试验验证。支持产业联盟、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共建测试验证平台,开展技术验证与测试评估。

第三,推动、吸引企业上云。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产业集聚区落地,通过财税支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中小企业的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

第四,培育工业APP,支持软件企业、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培育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

3.加强产业支撑

要加强产业支撑,必须加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力度,提升产品与解决方案供给能力:

第一,关键共性技术支撑。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围绕工业互联网核心关键技术、网络技术、融合应用技术开展联合攻关,促进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技术在工业互联网应用。

第二,系统解决方案支撑。围绕智能传感器、工业软件、工业网络设备、工业安全设备、标识解析等领域,推广一批经济实用的微服务化系统解决方案。

4.促进融合应用

融合创新工作应围绕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两大主体开展:

针对大型企业,加快工业互联网在工业现场的应用;开展用于个性需求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精准对接的规模化定制;

针对中小企业,实现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开展供需对接、集成供应链、产业电商、众包众筹等创新型应用。

5.完善生态体系

第一,构建创新体系:有效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资源,围绕重大共性需求与行业需要,面向关键技术与平台需求,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

第二,构建应用生态,鼓励工业互联网服务商面向制造业企业提供咨询诊断、展示展览、行业资讯、人才培训、园企对接等增值服务。

第三,构建企业协同发展体系,以需求为导向,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中介型共享制造、众创型共享制造、服务型需求共享制造、协同型共享制造等新型生产组织方式。

第四,构建区域协同发展体系,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6.强化安全保障

安全保障是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底线,必须切实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建立数据安全保护体系,推动安全技术手段建设。此外,各地区还应大力发展信息安全产业,推动标识解析系统安全、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工业大数据安全等相关技术和产业发展,开展安全咨询、评估和认证等服务,提升整体安全保障服务能力。

7.坚持开放合作

第一,加强地区乃至国际的企业协作,形成跨领域、全产业链紧密协作的关系。

第二,建立政府、产业联盟、企业等多层次沟通对话机制。

第三,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协同与合作,参与工业互联网标准规范与国际规则的研讨与制定。

⑹ 怎样理解“互联网+”和“+互联网”有什么不同

一、互联网+ 是指基于互联网的业务,比如微信、淘宝等网站、电信和金融等业务;

二、+互联网 是指传统业务通过互联网来提升业务发展,或者叫创新

三、区别:

1、站位方面:“互联网+”更多强调“逆袭创新”;“+互联网”则更多强调“顺势创新”。

2、优势方面:互联网+”有新技术优势、体制机制优势和更广泛的社会支持,容易产生爆发性增长;“+互联网”拥有的是存量优势、行业标准优势和公信力优势。

⑺ 如何创新制度体制机制

先要人活得有新意,让自己的思想活起来,而后才可做大事。

⑻ 如何加快互联网服务体系建设 通信行业

上海市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现就本市“互联网+”行动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推进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抓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和培育“四新”经济的契机,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对接国家战略,突出上海互联网产业基础和优势。以创新、开放和包容的“互联网+”思维改革创新,打造“互联网+”产业融合新模式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宽松生态环境,服务政府职能转变和民生改善,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形成对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产业辐射带动能力,确立形成上海“互联网+”发展新优势。

(二)推进原则
1.需求主导,融合创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融合本市制造业、服务业基础优势,深化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网络众包、云制造等,贯通和共享全流程数据,创新业务模式,推动交叉融合领域多点突破、融合互动和跨界发展。
2.资源整合,普惠民生。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支撑,借助互联网实现资源开放、实时、平等、低成本对接供需方,形成全民参与的互联网生态圈,打造具有平台化支撑的民生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化。
3.开放共享,安全有序。以开放包容的思维进行产品创新、组织创新、模式创新,共享资源要素,提高资源利用率;完善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的标准规范体系,增强安全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形成安全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
4.宽松环境,创新监管。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营造“互联网+”宽松制度政策环境,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市场准入,促进创业创新;结合互联网思维,重构政务服务系统逻辑,创新市场监管和社会治理。

(三)发展目标
到2018年,实现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形成有利于互联网创新的宽松制度环境,确立上海互联网发展的优势地位。
——形成经济发展新动力。保持互联网经济高速增长态势,引进和培育并举,打造以开放创新为特征的互联网经济新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融合互联网思维,革新产品制造、生产组织和市场服务方式,带动制造业、农业、服务业转型升级,形成经济发展新动力。
——营造互联网发展新环境。有效破除互联网融合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资源集聚、开放和共享,形成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强化“互联网+”发展基础资源支撑,健全制度、资本、文化要素,形成上海“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新型生态圈。
——打造互联网城市新品牌。通过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和政府服务创新,有效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努力将上海建设成创新动力强劲、产业特色鲜明、企业规模聚集、品牌效应显着的“互联网+”产业名城和融合示范城市。

二、专项行动
“互联网+”加速经济转型升级,通过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做强实体经济,带动产业升级;“互联网+”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互联网向衣食住行等诸多民生领域加速渗透,整合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增加公共服务供给,营造普惠化的移动智慧生活,实现智慧民生、信息惠民;“互联网+”推动城市管理创新,借助互联网思维,推动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等领域科学、快速、有效的运行管理,促进互联网与政府关键要素职能的深度融合,助力建设开放、透明、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专项1:互联网+研发设计。依托互联网及时响应客户的设计需求变化,灵活开展创新研发设计,通过智能化的人机交互、协同、决策和执行,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打造相互合作的虚拟空间,开发基于互联网的结构系统协同优化设计软件,形成具有良好的容错能力、可扩展,以及分布式、开放的互联网智能设计体系结构。发展个性化产品云设计,借助云平台和互联网,将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有效传导到产品设计,以模块化、标准化的部件构建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建设“设计众包”协同平台。发展基于制造工艺的产品模块化设计,推动制造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共建设计平台,创新开发模式和运营模式。(责任单位: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

专项2:互联网+虚拟生产。通过互联网实现虚拟集成环境下的生产模式,综合运用仿真、建模和分析技术,增强虚拟生产的决策与控制。建设虚拟生产平台,包括生产计划仿真分析与优化、虚拟生产环境布局、虚拟设备集成、虚拟计划与调度等模块。发展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虚拟制造体系结构,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动态、分布、合作虚拟模型集成,制造各阶段的信息集成和关联。促进互联网与车间的数字化、3D仿真融合,在产品装配、制造工艺、生产过程等生产环节实现仿真、评估和优化,实现设计对虚拟生产的指导和虚拟生产对设计的反馈验证。(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国资委)

专项3:互联网+协同制造。以敏捷制造、柔性制造、云制造为核心,集成各类制造资源和能力,统一行业标准,共享设计、生产、经营等信息,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缩短生产周期。搭建协同云平台,支持海量资源统一管理及弹性架构,实现松耦合、紧耦合等形式的协同制造模式。推动个性制造信息服务,实现个性化、小批量制造生产,打造在线需求与营销服务平台,推动小规模定制产品的互联网制造。建设基于CRM的云制造平台,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可追溯,以统一的质量管理要求,促进企业间生产资源的集成。(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国资委)

专项4:互联网+供应链。利用互联网同步信息流与物流,提高采购效率和透明度,推动供应链管理向互联网模式转型。推动供应链的电商化,借助云平台和互联网技术,推动供应链节点网络化,优化改变供应链流程,形成全新商业模式。打造垂直电商供应链,培育个性化需求的多品种、小批量智能制造新模式,发展面向个性化市场的垂直电商。建立供应链管理平台,借助物联网的感知信息,监控智能供应链的专业工具和智能化供应链决策系统,推动供应链网络协同规划和自动制定决策。(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

专项5:互联网+智能终端。融合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提升传感器、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可穿戴式设备等终端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务能力。支持传感器智能化,面向工业控制与安全监测需求,实现多传感器和多参数综合测量、自诊断、数据处理以及自适应能力的在线控制。加大数控系统研发,提高高档数控机床运动控制、逻辑控制和全息人机交互等系统的智能化、标准化、通用化水平。大力发展互联网汽车,集成新能源、智能语音、车路协同、辅助驾驶、无人驾驶等技术,打通汽车全生命周期和互联网生活圈。提升机器人智能化水平,围绕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领域,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突破人工智能识别控制等技术。创新发展可穿戴式智能设备,通过信息互通和信息共享提升应用服务能力,联合芯片、软件等上下游企业更好地实现软硬协同。(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

专项6:互联网+能源。通过互联网促进能源系统扁平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节能减排。加强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协调匹配,加强对能源生产、调度、输送、消费的信息监测,努力实现电力供需双向通信和智能调控,实现燃气管网数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智能调度,加强对能源数据的分析挖掘与预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发展分布式能源网络,推动微型燃机、可再生能源利用、储能、智能微网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推进核心港区岸(港)基供电建设并扩大应用范围,逐步建成包含分布式能源系统、储能系统、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能源用户端等环节的开放共享能源网络。(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

专项7: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互利金融,以丰富的业务形态、创新的服务形式、多样化的参与主体,促进形成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发展新兴金融模式,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下,发展新兴金融模式,鼓励符合规定的互联网支付、股权众筹、网络借贷、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等商业模式创新,为优秀产品、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完整的金融解决方案。创新金融支付手段与渠道,完善移动支付产业链,推广便民金融服务。提升信息安全与信用保障,加强移动支付、网上交易安全研究,完善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及隐私的安全保护政策,提高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支持建设面向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信用服务体系,发挥信用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基础支撑作用。(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经济信息化委、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监局、上海证监局、上海保监局、市通信管理局)

专项8:互联网+电子商务。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构建完备的电子商务产业链体系。推进电子商务示范体系建设,推动电商园区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建设电商创业创新空间。推进电子发票试点,推广电子合同应用,完善电子商务统计体系。推动电子商务应用创新,建立电子商务产品质量追溯和售后服务质量检测机制,打击互联网侵权假冒行为。鼓励企业利用移动、社交等新兴渠道发展网络营销新模式。大力发展行业电子商务,鼓励能源、化工、钢铁、电子、轻纺、医药等行业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优化采购、分销体系;开展生鲜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试点。引导传统商贸流通企业积极向供应链协同平台转型。加强电子商务国际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服务,探索推进上海与华盛顿州“互联网+”商务发展合作机制。推进跨境电商创新,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单一窗口”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对标国际规则,参与国际贸易商品分类标准协调制度的应用和制定;推动虹桥和浦东两大机场兼具跨境电子商务进口和出口业务功能;鼓励和引导跨境电子商务以“海外仓”的模式开展出口业务。(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工商局、市质量技监局、上海海关、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

专项9:互联网+商贸。借助互联网实现传统贸易向服务贸易升级,实现产业链整合、供应链集成、价值链提升及生态链维护;重构商业模式,从租售模式演进为信息、物流、互联网金融等创新盈利模式。促进商品交易,探索建立要素交易指数,实现要素市场交易数字化和网络多元化,增强大宗商品市场和专业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积极转变零售业流通方式和经营方式;通过建设网上超市等,实现互联网技术与现代连锁业的有机结合。完善智慧购物,大力推广线上线下融合服务,通过移动支付与消费者联系互动实现消费闭环,渗透融合购物场景,推广智能导航、精准服务、移动支付等智慧商圈服务。(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发展改革委)

专项10:互联网+文化娱乐。提升基于互联网的娱乐应用规模,重塑娱乐产业链,鼓励用户娱乐消费习惯的改变。丰富内容创作,促进发展UGC、PGC等内容创作模式,支持研发原创内容、移动内容、热点内容、高清内容等创新内容产品。创新平台服务,面向数字互动娱乐、网络视听、网络文学、网络出版、数字音乐等领域,推动建设海量内容加工处理平台、内容发布流通平台、实现高清播放的内容播控平台。创新营销模式,探索互联网新媒体营销,鼓励互联网文化娱乐和文学、影视、教育等其它产业进行深度跨界合作,探索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业态模式创新。(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文广影视局、市新闻出版局、市通信管理局)

专项11:互联网+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与互联网融合,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精准智能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推进第二阶段农业物联网工程建设,构建农业物联网产业创新体系、应用服务体系和标准体系,促进农业物联网节本增效,提升区域整体应用水平。优化渔业应用指挥调度系统,维护中国海洋权益、保障渔船渔民安全,构建政府与渔民“看得见、通得上、听得见”的指挥调度系统。优化农机调度管理,实现农机精准定位、田间作业质量监控和跨区作业调度指挥。完善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现生猪从养殖到屠宰全过程监管。建立地产蔬菜电子化档案管理,实现绿叶菜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质量安全可追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支持粮经结合、种养结合、机农结合等模式的家庭农场发展;推动农业数据开放、人才培养等,集聚涉农信息资源。打造农业互联网平台,延伸拓展12316“三农”服务热线、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功能,构建农资电商、农产品交易、农村物流、农技服务及农村金融等领域一体化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探索种养环境、生产过程的远距离视频体验,大力发展点到点直销、全程冷链物流配送、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多种新型农产品营销新模式。(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商务委)

专项12: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互联网模式和业态创新,在信息技术架构、融资、信用等方面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提供系统支撑、降低社会创业门槛。引导C2B规模定制,在智能硬件、手机、服饰服装、家居产品、汽车等大宗消费品领域,开展规模定制。发展众包业务,将大规模个性化分散式需求与分散式设计生产服务零距离对接,推动创新设计领域的众包。促进线上线下O2O融合,鼓励各类社会服务与互联网融合,推动在线商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推进制造服务融合模式,支持制造企业由销售产品延伸至销售服务,转型为“产品+服务”的混合商业模式。(责任单位: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

专项13:互联网+众创空间。引导形成创新文化和创业氛围,为创新创业提供智力资源和资金扶持,构建线上交流合作,线下路演活动、导师辅导、融资对接等多层次的创业生态体系。鼓励建设众创、极客等平台,充分利用科技企业孵化器、文创园区、科技园区等,为新型业态发展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众创空间服务平台,提供自由开放的协作环境,鼓励跨界的交流,促进创意的实现以至产品化。打造垂直领域创客空间,提供包括路演中心、创客训练营、孵化中心等功能区,以及创意餐饮等生活服务区,引进专业服务机构和种子基金、产业基金,为入驻的初创企业提供包括产品设计、托管、融资、清算、交易等专业化服务。(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市商务委、市文创办)

专项14:互联网+交通。借助互联网平台,促进交通出行信息的开放与共享,改善市民的出行体验,提升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水平,形成“线上资源合理分配,线下高效优质运行”的新业态和新模式。推进智能化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推出多种客运方式整合衔接的出行服务APP,通过新媒体手段多平台及时发布路况、交通运行等信息,提供停车信息服务、车载信息服务,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完善电子收费系统,扩大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ETC)覆盖面,推进公交卡长三角区域互联互通,扩大公交车WLAN覆盖范围。探索“三网合一”智慧交通体系,以智慧照明系统为信息物理载体,在全市道路上设置大量智能交通控制端,推动智慧照明与车联网、交通网、位置网的融合,探索形成未来智慧城市的信息物理系统。(责任单位: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

专项15:互联网+健康。加强互联网和医疗、养老、健身等领域的融合,创新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推进医疗模式的变革。建立新型医疗服务体系,构建医疗机构的综合预约和转诊体系,实现就诊前、就诊中和就诊后服务的全覆盖;基于健康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建立慢性病综合健康管理体系、妇幼保健综合健康服务体系和中医健康保障管理服务体系。建立互联网配药及购药服务平台,对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患者电子处方的信息交换,探索基于执业药师的互联网购药服务模式。建立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全市统一的综合为老服务平台、为老服务门户和为老服务数据库,完善养老服务供给、行业管理等信息系统;建立养护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建设群众体育健身信息服务体系,为市民提供体育场馆查询预订、体育健身指导及体质监测等服务,促进科学健身。(责任单位:市卫生计生委、市体育局、市民政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专项16:互联网+教育。发挥互联网技术支撑作用,创新教育服务模式,提升教育服务能力,促进教育公平。通过营造互联网教育学习环境,建设大规模智慧学习平台,提供互联网教育服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鼓励研发新型教育产品,完善教学评估体系,提高学习效率,创新教育传播渠道,提升教育用户体验。丰富互联网教育内容,推动互联网教育内容提供商大力开展教育内容产品开发,支持内容创新。鼓励教育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网络教育新模式探索,鼓励学校开展“翻转课堂”等教学创新,推动高校开展网络学分认定与学分互认。(责任单位:市教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专项17:互联网+旅游。满足旅游需求感受,促进传统旅游服务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和升级。加强景区智能化管理,实现网络门票、电子门票与传统门票的组合票务,建立终端多容、语种多样、内容多选择的自助讲解数字平台,提升景区数字监测平台的预防预警、快速响应和及时处置能力。建设旅游服务在线平台,支持发展综合型、特色型旅游服务在线平台,提供游客行前、行中、行后所需的线路规划、信息查询、个性服务推送,以及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停车、门票预订购买、摄影摄像等一站或多站式服务。促进旅游生态链融合,推动在线平台和传统旅行社、酒店、航空、餐饮、景区文化、天气等各个细分市场的多元、多维度融合,全方位提升服务能力和用户体验。(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市经济信息化委)

专项18:互联网+智能家居。结合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创新家居产品和服务,构建网络化、智能化、便利化的居住环境,实现新时代家居生活智能化。打造智能家居开放平台,推动传统硬件厂商、互联网企业、系统集成商和第三方开发者围绕开放平台创造丰富的应用,培育具有资源整合能力的开放平台,挖掘和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升家居产品消费体验,围绕家居安全防护、监控以及家庭自动控制,将住宅电子集成产品的基本功能和附属服务与用户生活场景连接,实现产品到服务的智能化。构建互联网家居生态链,打造智能家居厂商、开发者、投资者、云服务平台和跨平台合作等完整的生态链,使家居产品具备互动、社交、网络等功能,从产品、社交、硬件、网络等属性方面实现变革。(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

专项19:互联网+公共安全。提高城市综合治理水平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突能力,形成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多方协作、快速处置的城市安全管理模式。加快图像监控、通信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类社会资源共享共用机制。基于物联网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实现公共场所的电梯等设备运维数据的动态监管。保障信息安全,提升网络安全检测评估、监测预警、态势感知、灾难恢复等基础支撑能力。完善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应急平台体系,涵盖城市监测预警体系、信息接报系统、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应急信息发布平台等。(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应急办、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通信管理局)

专项20:互联网+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和服务能级,着力构建泛在、融合、安全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水准,推进互联网在城市运行和管理中的应用,加强供水、供气、供热、电力等生产基础设施集约化、智能化改造,加强城市管网、排水防涝、消防、交通、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互联网化改造。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向平台化转型,推动基于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公共云平台、重点行业云平台、大数据平台建设,打造“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基础设施。构建政府开放数据资源,社会发掘资源价值的数据生态系统,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政府公开数据的开发和利用。(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通信管理局)

专项21:互联网+电子政务。将互联网与政务管理有机结合,构建统一高效、弹性扩展、安全可靠、按需服务的电子政务应用生态环境,建立和完善城市综合监管信息服务平台,营造企业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优化政府服务渠道,推动政府服务模式从“一门式”向“一口式”转变,开展网上政务大厅建设,推进政府服务热线整合归并,加速政务服务向移动端转移,为市民提供便利服务。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信用风险评价模型等技术,完善综合监管体系建设,推动综合监管平台和信用平台与金融、认证、行政执法机构联动,重点针对税务、海关、质检、食品安全、交通、人才、企业投融资等领域开展综合监管服务。打造集污染源监控与环境质量预警一体化、监控精确定位与数据及时共享一体化的先进环境监控与管理体系,完善全市环境要素监测监控网络,实现区域内大气污染综合监测数据实时共享,通过APP、网站等途径发布空气质量指数、污染地图等环保信息。(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厅、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工商局、市地税局、市环保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安全监管局)

⑼ 深圳2021改革工作路线图出炉,都有哪些新规划

2月20日召开的深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1年工作要点》。

六是深化社会领域改革。包括创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开展互联网电子处方试点、深化住房供应和保障制度改革、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改革等项目。

七是深化生态领域改革。包括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改革、探索建立海洋碳汇核算地方标准、打造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创新智慧水务建设体制机制等项目。

八是深化党建领域改革。包括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开展“知事识人、序事辨材”选人用人改革、构建模范机关创建新机制等项目。

⑽ 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布2020年工作要点

深汕特别合作区起步区不断刷新新城天际线。

1月16日上午,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下称“深汕合作区”)在首次启用的深汕西会展中心召开2020年工作会议。总结2019年工作,部署深圳第“10+1”区2020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明确深圳第“10+1”区将时刻望鹏、胸怀湾区,聚焦九大方面43项具体举措,团结和动员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只争朝夕勇追梦,不负韶华开新局,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粤东沿海经济带新中心、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确保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产耀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黄伟平主持会议。区领导吴曲波、鄞泽生、文维、蔡转弯、赵世宽、谢海生、罗力涛出席会议。

会议首先发布了《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2020年工作要点》(简称“《工作要点》”),并指出,2020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战略全面实施、纵深推进的关键一年,这一年也被深汕合作区确定为“全面履职提升年”。

深汕合作区将从9大方面43项具体举措入手,精准发力,再立新功——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的重大机遇,统筹编制规划计划;坚持改革创新,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聚焦产业项目建设,坚定做强实体经济;提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造智慧新城;加大民生工程建设,提升市民幸福指数;加强土地整备,全力保障城市建设空间;重构基层治理秩序,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推进体制机制调整,有效提升履职水平;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锻造干部队伍等。此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继2020年深圳两会提出要加快深汕合作区中心区建设后,该区此次进一步明确2020年将全面启动中心区建设,并将重点聚焦中心区望鹏、吉水门片区以及南部组团小漠片区规划建设等工作。

全年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3.5%

发展是解决所有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深汕合作区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

坚持规划引领:

推动出台《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体规划(2017—2035年)纲要》

“双区驱动”是助力深汕合作区加速崛起的重大历史机遇。

《工作要点》提出,要抓紧出台《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实施方案》,研究出台《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措施》,全力打造深汕飞地经济发展模式。

国际一流的城市离不开国际一流的规划,今年要推动《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体规划(2017—2035年)纲要》出台,深化总规成果转化,全面对接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滨海地区发展战略与详细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方案成果整合。开展一河两岸(赤石河两侧)国际城市设计咨询。启动全区组团空间规划,完成综合交通规划、高铁深汕站交通枢纽规划,完成通港大道、绿宝路和产业路南段交通规划、中心区竖向与排水防涝等专项规划,完成西部整个组团控规和东部组团深汕湾机器人小镇控规。启动全区全域村庄规划和农村居民点规划,完成保障性住房发展规划,完成洛坑村、西南村、明溪村整体搬迁规划。开展公共服务设施选址研究,开展鲘门客运港规划编制等工作。

筑牢产业新城:

全年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项目20个以上

产业兴,则城市兴。

《工作要点》提出,深汕合作区要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全年实地考察企业100家,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项目20个以上,储备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10个。加快临港产业向深圳港小漠港区集聚,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供支撑地。

城市的魅力源自文化底蕴。今年,深汕合作区推进建设更具竞争力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大力推进香山门展厅、美术馆和南君寮创意文化产业园建设,打造国际级小漠湾文旅创新小镇,有效推进邮轮游艇基地建设。

今年要狠抓产业项目落地投产,实施“产业项目投产增效攻坚行动”,推动三方无人船等34个项目竣工投产,重点推动深汕科技生态园、锐博特创新基地、工业互联网制造业创新基地开工建设。加快时尚品牌产业园、深汕湾科技城全面投入运营。

今年,该区还将研究出台《深汕特别合作区支持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深汕特别合作区科技型企业扶持政策》,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构造产业大平台,制定“总部+基地”政策,发展总部经济,吸引1~2家企业在深汕合作区设立区域性总部,争取1~2个深圳承接的国家级重大项目落户深汕合作区。

深度融入湾区:

推动时速350公里深汕高铁开工 加快推进深汕第二高速

深汕合作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最东端,要打造大湾区东部门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必不可少。

《工作要点》提出,要加快打通全区外联“大动脉”,推动时速350公里的广汕高铁深汕合作区段加快建设,协调推动时速350公里的深汕高铁和深汕站9月底前开工;积极协调铁路部门增加厦深高铁深圳北站至鲘门站停站班次。加快推进深汕第二高速建设,开工建设深汕西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推动深汕第三高速开展前期工作。积极对接省交通运输厅,协调推进河惠汕高速公路纳入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协调推进潮莞高速赤石互通规划建设。

增进民生福祉:

南山外国语深汕学校9月开学 深汕高中园寻址立项

以人为本,共享发展。

《工作要点》对深汕合作区民生领域的部署着墨最多,共涉及7项重点工作。

教育方面,该区将确保南山外国语学校深汕学校今年9月1日顺利开学。加快建设南外深汕高中部,完成百合外国语深汕学校和中外特色学校建设前期工作,协助市教育局完成深汕高中园选址立项。

医疗卫生方面,全面启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汕门诊部,开工建设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汕院区,启动中医院规划建设,推动四镇卫生院改造升级为社区医院,筹建疾病预防与卫生监督中心。

住房方面,加快推进深耕村等10549套人才住房建设,12月底前深耕村建设完工,11月底前临安里、临邦里、临富里、临泰里共约8588套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完工。加快推进上北村大型人才安居房和洛坑村、西南村、明溪村居民安置房规划建设。研究人才住房、安居商品房建设管理办法和轮候配售(租)实施办法。

体制机制调整:

推动“镇改街道”落地实施

体制一改天地宽。

《工作要点》提出,今年要建立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薪酬体系,推动设立社保、医保、婚姻登记等机构。积极协调省、市委编办增加事业单位编制数量,尽快组建事业单位,充实工作队伍。要协调有关中央驻粤垂直机构入驻深汕合作区。推动“镇改街道”落地实施,理顺区街管理体制。协调市有关部门抓紧制定适用于深汕合作区的户籍迁移政策,推进各镇居民户籍划转工作,推动已招录、选调、转任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落户深圳。

今年深汕合作区还将全力推动出台《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关于促进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定》《关于支持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印发《2020年重大制度建设计划》。

牢记使命担当:

勠力同心书写飞地治理模式新答卷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作别全面履职元年,步入全面履职提升年,深汕人迎来新的起点、更高的目标。

“推动深汕合作区高质量发展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一项长期、艰苦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部署,用忠诚品格塑造深汕,用责任担当铸造深汕,用创新思维打造深汕,用实干精神建造深汕,用温暖情怀营造深汕,更加勤勉敬业、务实担当,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更硬的作风,加快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飞地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行。”

产耀东在会上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要牢牢把握好五点要求:提高站位、锤炼党性,打造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求真务实、实干担当,提升服务基层的决策力;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下好破解难题的先手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开辟加快发展的新天地;以身作则、守住忠诚,强化党委政府的公信力。

会议指出,任务当前,机遇催人,形势逼人。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在深汕这块土地上履行深圳再造新城的新担当,探索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的新课题,书写“飞地治理”模式的新答卷,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深汕的未来,需要全区人民一起拼搏、一起奋斗,需要全区人民勠力同心、众志成城。

会议强调,新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奋力建设现代化的滨海新城、产业新城、智慧新城,为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贡献深汕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阅读全文

与工业互联网如何创新体制机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如何 浏览:930
老版奥迪a3如何收后视镜 浏览:133
奔驰的发电机哪个品牌好 浏览:116
汽车专业哪里找工作 浏览:857
宝马730保险多少钱 浏览:914
宝马百年老店有哪些 浏览:266
奔驰a200l发动机需要多少钱 浏览:531
奔驰向上开什么门 浏览:299
奥迪a4电池坏了有什么现象 浏览:465
喜欢宝马3系是什么品味 浏览:12
实验室产品如何进行工业化 浏览:718
国内奥迪车型有哪些 浏览:880
扬中到镇江汽车多久 浏览:369
汽车尾灯一般哪里搭铁 浏览:238
长城汽车哈弗h7怎么样 浏览:883
宝马属什么系列 浏览:412
06工业类用地是什么 浏览:775
奔驰s怎么全车检查 浏览:800
奥迪q8通过什么方式换挡的 浏览:532
宝马怎么换皮带轮 浏览: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