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内江海宁工业园区怎么样

内江海宁工业园区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3-07-03 21:27:35

❶ 浙江海宁主要的产业是什么

第一产业:农业

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34.56亿元,农作物总种植面积45.39千公顷,现有耕地面积33140.46公顷,花卉、苗木、蔬菜等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迅猛。全市有农业龙头企业41家,各类专业合作社、协会220家。全市有无公害农产品88个,绿色食品25个,有机食品1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8个。

第二产业:工业

海宁工业基础良好,区域特色经济优势明显。在皮革、精编、家纺三大特色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太阳能、包装、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和食品六大产业蓬勃发展,以时尚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主导的两大千亿产业也在你追我赶,奋勇直上。

第三产业:旅游

海宁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形成了以“一潮三看赏四景”的观潮旅游为特色,以人文景观和历史的仿古探幽为内涵的旅游格局。以盐官古城为核心的百里钱塘国际旅游长廊是观赏钱塘江涌潮奇观的最佳区域,长廊内生态环境优美,田园风光宜人,乡村风情浓郁。

(1)内江海宁工业园区怎么样扩展阅读:

海宁,隶属于浙江省嘉兴市,位于中国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北部,东邻海盐县,南濒钱塘江,与绍兴上虞区、杭州萧山区隔江相望,西接杭州余杭区、江干区下沙,北连桐乡市、嘉兴秀洲区。东距上海100公里,西接杭州,南濒钱塘江。1986年撤县设市 。

海宁之名,始见于南朝陈武帝永定二年(558),寓“海洪宁静”之意。 其境内名胜“钱江涌潮”,自唐宋便已盛行,闻名国内外,“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至今仍吸引八方宾客,一睹涌潮奇景。

海宁市历史绵长,各界名人辈出,是李善兰、王国维、蒋百里、徐志摩、金庸等众多文化名人的故乡。海宁市气候四季分明,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素有“江南第一灯市、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皮革之都”的美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海宁

❷ 2021年海宁市工业产值第一是哪个乡镇

袁花镇老闹。袁花镇地处海宁市东南部、钱塘江北岸,杭浦高速公路及手雀嘉绍高速公路在域内相会,525国道穿境而过,省级航道六平申线贯穿全境。行政区域面积77.49平方千米,总人口约6万。2021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10.89亿元,规模总量在海宁毕含早市名列前茅。

❸ 海宁工业区人多吗。

人多。
海宁城北皮革园区、海宁经济开发区、马桥经编园区、丁桥钱江工业园区、尖山新区、盐仓开发区因为都是工厂,员工较多,所以人区。
海宁欧美国际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海宁经编针织科技工业园、经编针织科技工业园先锋工业区东区、顺达集团工业园、中鑫创业园、凯球工业园、万业工业园、皮革品牌园区、华府工业园区。

❹ 麻烦高手给我弄篇海宁的文章,最好是介绍海宁的!给分

[编辑本段]城市概况
海宁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嘉兴市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南缘,钱塘江北岸,是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百强县,2008年位列21名。地理坐标为北纬30°15’-30°35’,东经120°18’-120°52’。东邻海盐县,南濒钱塘江,与绍兴市上虞市、杭州市萧山区隔江相望,西接杭州市余杭区,北连桐乡市、嘉兴市秀洲区。市治海州街道。东距上海125公里。沪杭铁路、01省道杭沪复线东西横贯市域,沪杭高速公路、杭浦高速公路、320国道越过北境,杭州绕城公路东线穿行西部。以“两横六纵”为主框架,市、镇、村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定级内河航道有46条,主干航道与京杭大运河相连。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海宁市全市总面积699.92平方公里,总人口64万,辖4个街道、8个镇:硖石街道、海洲街道、海昌街道、马桥街道;许村镇、长安镇、盐官镇、斜桥镇、袁花镇、丁桥镇、黄湾镇、周王庙镇。
2000年,海宁市辖14个镇、4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66608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硖石镇 166901 许村镇 36831 沈士镇 25468 长安镇 71561 盐仓镇 9187 周王庙镇 24916 钱塘江镇 23571 斜桥镇 27191 庆云镇 34656 郭店镇 31377 盐官镇 21590 马桥镇 27379 袁花镇 36162 丁桥镇 24713 许巷乡 42327 新仓乡 19735 谈桥乡 18464 黄湾乡 24051
此尽为2000年统计
[编辑本段]自然环境

市域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内陆面积699.9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占87.94%,山丘占1.81%,水域占10.25%。地形狭长,东西长 51.65公里,南北宽28.94公里。地势平坦,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面高程4米—8米(吴淞高程。下同)。古陆残屿与低丘集中分布在境东北和东南部,高阳山最高,海拔253.3米,其他在200米以下。
海宁属北亚热带海洋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较丰,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15.9° C,年均降雨量1187毫米,日照2002.9小时,无霜期233.5天。因地处中纬度,冷暖空气经常在此交会,有旱、涝、风等灾害性天气出现。耕地土质南砂北粘,结构良好,水气协调,酸碱度适中,适宜多种作物生长。
海宁属太湖流域水网地带,境内有上塘河和运河两个水系,河道总长1865.4公里,河网率为5.1%。水资源以河网径流量为主,外来水利用率高,地下水控制开采,水资源总量6.62亿立方米,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海宁地居钱塘江河口北岸,境内岸线长55.92公里,水域21730公顷;海塘长53.6公里,占北岸海塘总长的33.5%。“海宁潮”是世界着名的自然景观,黄湾镇大尖山附近江面是涌现“海宁潮”的起点。以丁桥的“碰头潮”,盐官的“一线潮”,新仓的“回头潮”闻名天下。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2003年,海宁市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全面完成。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8.13亿元,比上年增长17.4%;财政总收入18.08亿元,增长23.2%;全社会因定资产投资80.22亿元,增长49.5%;实际利用外资1.01亿美元,增长10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05亿元,增长1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13265元,增长13.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516元,增长8.6%;城镇登记失业率4%。2003在经济社会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经济发展中的要素和基础设施制约问题开始突出,电力供应严重不足,建设用地供给紧张;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度加大;部分城乡居民生活仍然困难,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还需加强;对外开放总体水平还不高,招商引资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够明显等。
农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
全市粮食种植面积2.86万公顷,比上年减少2520公顷,总产量18.16万吨,比上年减少1.67万吨。花卉、苗木、优质水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继续扩大,各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26万公顷。畜牧业发展良好,优质肉鸡和湖羊稳步增长,饲养量分别达到17963.75万羽和43.59万头。全市肉类总产量4.19万吨,比上年增长15.7%。水产品总产量2.31万吨,增长14.4%。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5.9%。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拥有农业龙头企业26家,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42家。农业招商工作稳步开展,工商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效益农业资金亿元。农业标准化工作扎实推进,新制定农业标准备5只,全市农业标准累计已达19只。土地整理暨标准农田建设有序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新的提高。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7.76亿元,比上年增长5.3%,实现农业增加值13.0亿元,增长6.4%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工业经济总理持续扩大,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90.27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实现工业总产值490.2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规模企业运行良好,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43.57亿元,增长41.9%;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9.7%,实现利税总额27.59亿元,其中实现利润17.9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2.1%和49.9%,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作用进一步显现。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加快,皮革、经编和家纺产业分别实现产值131.97亿元、121.75亿元和47.18亿元。全年完成工业生性投入突破50亿元。全年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突破50亿元。比上年增长77.2%。企业的自我积累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工业用电量达13.2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1.1%。开发区工业园区整合力度和投入力度加大,全年完成投资40.2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33.68亿元,成为市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11项工业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达236.48分,继续保持嘉兴市首位。
商贸、旅游、金融等较快增长: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05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99.99亿元,增长29.6%。成功举办中国国际钱江观潮节、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海宁中国家用纺织品博览会和海峡两岸经编产业发展研讨会等一系列“节会活动”,有力地带动了商贸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旅游业投入力度加大,“宰相府第风情街”等旅游项目建成运行。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23.0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27亿元,分别增长19.1%和33.9%。通信、网络、中介等服务业继续快速增长,消费结构升级态势明显,住房、汽车、教育等消费热点进一步形成。全年物价稳中趋升,累计居民价格消费指数为101.3%。金融总量持续扩张。年末全市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86.55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9.21亿元,增长25.7%;各项存款余额达127.75亿元,增长51.8。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22亿元,比上年增长49.5%,其中限额以上民间投资完成35.57亿元,“百亿工程”进展顺利,全年累计完成投资40.8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0.9%。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全市27项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1.35亿元,其中交通建高完成投资1.61亿元,城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4.02亿元,电力设施完成投资1.29亿元。硖斜公路、硖尖公路(袁花至尖山段)竣工通车,220千伏长安民谊输变电工程和110千伏钱江输变电工程建成运行,行政中心、文化中心(文化馆)交付使用,景云桥旧城改造和洛塘河北侧绿化工程基本完工,教育中心、市委党校等重点项目启动实施,重点镇污水处理联建项目、农桥改造、新海宁宾馆(暂定名)和经济适用房等一批重点工程加快建设。
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劳动关系转换加快,累计改制率达到92.1%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国度加大,新批股份公司2家,1家股份公司实现增资扩股。积极推行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市场经济秩序得到理一步整顿和规范,“信用海宁”建设加快,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95家,合同利用外资2.70亿美元,增长105.6%。外贸出口增势强劲,全年自营进出口8.05亿美元,增长78.1%。外贸出口队伍迅速扩大,全年新增获权企业70家,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199家。对外经济合作稳步发展,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新批境外合作项目3个。
科技和教育事业有新的发展:
全年列入国家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2项,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园区信息化启动工作进展顺利,信息化示范企业建设全面开展。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南苑小学建成投入使用,海宁一中后续工程进展顺利,海宁中学整体改造一期工程和市实验小学扩建工程相继完工。基础教育升学率保持较高水平,全年初中升高中比例达到90.11%。创新办学体制,全市第一所民办助的外来民工子弟学校——海宁市友谊学样投入使用。
就业和社保等工作积极推进:
劳动力的市场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帮助1700余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全市养老保险人数5.4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6.13万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人数45.64万人。继续坚持“两个确保”,低收入居民、困难企业职工和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抗击“非典”疫情,公共卫生应急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乡公交和供水一体化工作加快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的成绩,人中出生率保持较低水平。
海宁特色支柱产业
1、皮革产业
海宁皮革,以其浓厚的产业基础、驰名的产品质量、兴旺的皮革市场、领先的技术优势、良好的商业信誉而享誉国内外,被中国皮革协会命名为“中国皮革之都”。
经过多年的发展,海宁皮革产业从‘来样订货’发展到‘看样下单’,设计能力、工艺水平、管理流程已经和国际皮革时尚潮流基本同步。
成立于1994年的海宁中国皮革城是全国最大的皮革专业市场。在海宁中国皮革城的背后,则是全国首屈一指的皮革生产基地。据了解,多年来浙江省海宁市一直在皮革行业产值、皮衣产量、皮衣及皮革制品出口交货值等多个方面领军全国皮革产业。
2010年下半年,一座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投资4.5亿的“皮革航母”——佟二堡海宁皮革城,将在东北开门迎客,标志着海宁皮革产业逐步迈向连锁专业市场领域,建成后的佟二堡海宁皮革城,将成为佟二堡皮装市场的航空母舰,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将设900多个商铺,可产生5000多个就业岗位,可有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安置社会剩余劳动力就业,另外项目配套兴建的14层商务酒店也可产生180多个就业岗位。
2、家纺产业
海宁是全国装饰布的主要生产基地和重要集散中心,年产家纺装饰布6亿米,年销售额名列全国第一。于前年新建的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家纺装饰城,目前位居全国家纺装饰布专业市场榜首。
资料显示,“许村现有家纺企业万余家,年交易家纺装饰布10亿米,现创下了装饰布年交易量、产品市场占有率、外贸销量、市场规模档次“四项全国第一。到2010年,实现年产值200亿元,外贸出口贸易值超50亿元,成交额达100亿元,打造全国先进家纺制造业基地,把许村建设成全国家纺装饰布交易中心、展示中心和信息中心。”
对于海宁家纺产业所取得的傲人成绩,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家纺行业协会会长杨东辉在海宁家博会开幕式上给予充分肯定。杨东辉表示,从小企业到大产业,海宁家纺的成长历程,对培育区域品牌、推动家纺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经编产业
与皮革、家纺一样,经编产业被列为海宁市特色支柱产业之一,拥有全国唯一的经编特色园区——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
园区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的海宁市马桥街道,创建于1999年初,系浙江省计委批准的首批省级特色工业园区、省重点工程项目,2006年9月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成为省级开发区。
园区目前已开发面积4.5平方公里,拥有入园企业290余家。2007年实现产值102亿元,销售100亿元,利税5.5亿元。园区拥有国际上先进的经编生产设备1400多台(套),约占全国拥有量的四分之一。园区经编产业经济总量占海宁市的60%,约占全国行业总量的20%。
4、太阳能光伏产业
从皮革纺织电子跨行到太阳能光伏产业,这是海宁市传统产业转型中的最大亮点。
为扶持海宁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2007年海宁市科技局将“高效单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列为重大科技项目,并给予100万科技费用重点支持。
袁花作为全国知名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基地,近年来发展迅速。09年以来,袁花工商所以袁花镇创建太阳能品牌基地为载体,以行政指导为抓手,着力规范辖区内太阳能企业经营行为,助推袁花太阳能品牌基地的创建。
尽管眼下已进入太阳能热水器销售淡季,但海宁的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却释放出骄阳般的能量。
据统计,09年1至6月,全市规模以上热水器生产企业产值达5.7亿元,同比增长24.8%,自营出口额1080万美元,同比增长70.8%。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海宁是良渚文化发源地之一。据考古资料证明,距今6000-7000年间,在海宁土地上已有先民生息。在春秋战国时,海宁是越、吴、楚武原乡、隽李乡、御儿乡属地。秦时在海盐县、由拳县境内。东汉建安八年(203)陆逊在此任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三国吴黄武二年(223),析海盐、由拳盐官县,属吴郡,隶扬州,为海宁建县之始。
唐武德七年(624)并入钱塘县,贞观四年(630)复置盐官县。元元贞元年(1295)升盐官州,天历二年(1329)改名海宁州。明洪武二年(1369)降为海宁县,属杭州府。清干隆三十八年(1773)复升为州。民国元年(1912)改州为县,直属浙江省,民国37年(1948)属第一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解放,建海宁县,属嘉兴专区。1958年10月海盐县并入海宁县,到1961年12月复建海宁县。1986年11月,撤海宁县,设海宁市,属嘉兴市。
历史上海宁县治长期在盐官镇。抗日战争期间,曾先后迁移袁花一带乡间及县境以外,抗战胜利后设于硖石镇,后还治盐审镇。1949年6月,县人民政府移驻硖石镇 。
据散见于典籍金石部分的记载,唐以前有二市、三镇、七乡、七里、四村。宋咸淳间(1265-1274),县辖6乡。元初有10乡,后并为6乡。明时有6乡,统3镇32都。清雍正六年(1728),设6乡、4镇和市都、安都、石都、上下都。宣统二年(1910),有1城、2镇、5乡共8个自治区。
民国初沿袭清制,后推行村里制、保甲制,行政区划多次变动。民国34年(1945),全县4个区、55个乡镇;民国35年缩编为44个乡镇;民国36年又调节器整为25个乡镇。
1949年6月,县人民政府建7个区、25个乡镇。1950年改为6个区、68个乡镇。1956年撤销区建制,设22个乡、68个乡镇。1958年10月实行人民公社,海盐县并入海宁,合建13个人民公社。1959年,恢复5个镇的建制。1961年5月,调整公社规模,设7个镇、37个公社;12月,海宁、海盐分县,海宁置24个公社、5个镇。1984年撤社建乡,全县5镇。1984年撤社建乡,全县5镇、23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批乡陆续建为建制镇。
1998年全市15个镇、10个乡。1999年11月,调整为14个镇、4个乡。2001年10月,优化完善乡镇行政区划,全市调整为13个镇。2003年11月,行政区划进一步优化调节器整,全市设8个镇、4个街道。
风土人情
语言

吴语是海宁当地人民交流的主要语言,属于吴语太湖片。
太湖片的地域和人口都占吴语总体的65%以上。可再分为毗陵(常州)、苏沪嘉(苏州-上海-嘉兴)、苕溪(湖州)、杭州、临绍(临安-绍兴)、甬江(宁波)六小片。片与片之间语法,词汇,发音差异不大,仅是语调有所区别,能作基本沟通,其中以苏州为中心的苏沪嘉小片和以常州为中心的毗邻片吴语因其发音特点而常被称作“吴侬软语”。太湖片的地域和人口都占吴语总体的65%以上。可再分为毗陵(常州)、苏沪嘉(苏州-上海-嘉兴)、苕溪(湖州)、杭州、临绍(临安-绍兴)、甬江(宁波)六小片。片与片之间语法,词汇,发音差异不大,仅是语调有所区别,能作基本沟通,其中以苏州为中心的苏沪嘉小片和以常州为中 心的毗邻片吴语因其发音特点而常被称作“吴侬软语”。
苏沪嘉小片30县市,人口2330万。海宁为其中一县市。海宁话属于太湖片的苏沪嘉小片。是上海话的语言来源地。由于海宁在明清时期的重要地位--全国第一县,海宁话也极大影响了吴语。同一时期,嘉兴吴语引进了众多外来词汇(如日语,朝鲜语,淮语等)。
有浓重吴语特色的词汇
面孔=脸
汏=洗(非常接近古语)
弗=不
着衣裳=穿衣服(更接近古语)
牛勾(音)=牛角,这样不像普通话中牛角牛脚难分
[编辑本段]海宁潮
亦称浙江潮、钱江潮,以“一线横江”被誉为“天下奇观”。海宁观潮之风汉时即已蔚然,唐宋时更盛。北宋词人潘阆所唱“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便是当年“弄潮”与“观潮”的真实写照。
海宁潮的形成与月亮、太阳的引力有关。东汉哲学家王充首次提出了“涛之起也,随月盛衰”的论断。后经科学家们长期研究证明:海宁潮是在月亮、太阳的引力和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形成的。“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白居易诗),海宁潮每日有两潮,农历初一、十五子午潮,半月循环一周,尤以农历初一至初五、十五至二十潮为大,一年有120个观潮佳日。
海宁是观潮胜地,这与海宁独特的地理条件有关。钱塘江到杭州湾,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喇叭状海湾。出海口东面宽达100公里,到海宁盐官镇一带时,江面只有3公里宽。起潮时,宽深的湾口,一下子吞进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缩变浅,夺路上涌的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便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形成了陡立的水墙。
被苏东坡誉为“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海宁潮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一潮三看四景”的追潮旅游。在盐官镇东约8公里的大缺口观看“双龙相扑碰头潮”,在盐官可以看到“江横白练一线潮”,在盐官镇西约11公里的老盐仓观看“惊涛裂岸回头潮”,在夜间可观看“月中齐鸣半夜潮”,同时可以享受一下听潮之美妙。
世界一绝的海宁潮,是大自然的恩赐。千百年来无数名人游客为之倾倒。白居易、李白、苏东坡等历代名人墨客在一睹天下奇观后留下了千余首咏潮诗词。清代干隆皇帝,六下江南中曾四次到盐官观赏海宁潮,赋诗10余首。孙中山、毛泽东等一代伟人,也曾来海宁观潮,并留下了诗文。浩瀚的海宁潮,撞击了许多文人墨客的灵感,给临江而居的海宁人民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潮文化”资料,大量有关潮的学术着作、文化作品等,凝成了一部特殊的历史教材。
近年来,海宁市加快开发这一宝贵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努力改善观潮环境,修复了古迹,新建了景点,拓展了潮文化的内涵,从而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自1994年以来每年举办规模盛大的国际观潮节,进一步促进了海宁旅游事业的发展。特别是2000年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联合现场直播海宁潮,第一次全面、完整、科学、客观地向全世界展现了海宁潮的魅力,影响十分深远。轻罗万眼映出“潮文化”

❺ 斜桥的斜桥镇简介

地理位置海宁市斜桥镇由原庆云镇和原斜桥镇组建而成,现辖16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村民小组341个,总人口6.2万人,总户数17074户,区域总面积64.5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62164亩,耕地面积51163亩。至2004年底,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7亿元,工农业总产值70亿元,镇财政收入实现50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32元,城镇居民储蓄余额7.1亿元。
斜桥镇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东南部,有“观潮胜地”之称的海宁市中部北缘,与市政府所在地硖石毗邻,是海宁五大古镇和全市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之一。东距上海130公里,至“东方大港”乍浦港40公里,西离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仅30分钟车程,南距钱塘江北岸8公里。镜内水陆交通便利,沪杭铁路穿境而过,洛塘河自西向东流经中部,西去杭州、东往嘉沪,畅行无阻。斜桥至沪宁高速公路屠甸入口处仅16公里。全镇以国家交通部一级公里标准设计建设的硖斜公路为主轴、以01省道、桐九公路、丁仲公路为主干道,构成了斜桥“二横二纵”的公路交通网络,铁路、公路、水路内外连接,交通条件得天独厚。
斜桥镇作为海宁市一个工业生产重要基地之一,尤以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最为突出,近几年来已经连续被海宁市委、市政府考核为工业经济发展显着乡镇第一名。2004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68亿元,自营出口2.72亿美元,技改投入6.2亿元,实到外资3086万美元。现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47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销售产值55.47亿元,利税5.87亿元。现有卡森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长海包装有限公司2家市重点“兴海工程”企业,亭溪纸箱、达利制衣、兴得利纺织公司3家市“兴海工程”企业,金力制药、荣伟氨纶、开关厂等3家市准“兴海工程”企业。全镇形成了以皮革及相关产品、印刷包装、轻纺服装和食品加工等“亿元产业”为主的多元化经济格局,并具备较好的竞争优势和较强的竞争实力,区域特色经济相对比较明显。工业园区建设不断加快,总规划面积为4.25平方公里的海宁斜桥工业园区已经开发1500亩,入园企业19家。
斜桥镇位于海宁市治硖石镇西南偏西13公里处,沪杭铁路越境而过,境内设有斜桥站。 【一方名产——斜桥榨菜】 浙江“斜桥榨菜”和四川“涪陵榨菜”都是国内着名特产,它与欧洲的酸菜、日本的酱菜齐名,被誉为国际“三大名腌菜”。斜桥榨菜生产起源于仲乐村,30年代从四川引入试种成功,种者日益增多,面积不断扩大。开始时农民自腌自食,后来仲乐村2户农民创办榨菜加工作坊,产品远销上海等地,加工业逐渐兴起。90年代,全镇常年种植面积5000亩左右,蔬菜加工企业70多家,从块型坛装发展为丝型、片型袋装,销售国内外。1998年,全镇种植面积5014亩,加工销售收入10057万元,效益373.5万元。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渠道。
斜桥镇辖16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6.13万人,区域总面积64.5平方公里。至2007年底,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6亿元,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78.04亿元,实现外贸出口交货值34.12亿元,镇财政可支配收入实现490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605元,为浙江省百强乡镇。
全镇形成了以皮革及相关产品、印刷包装、轻纺服装和食品加工等“亿元产业”为主的多元化经济格局,并具备较好的竞争优势和较强的竞争实力。“斜桥榨菜”作为斜桥镇的传统产品,是海宁市的着名特产。以“庆云桥”千张为主导的豆制品又是斜桥传统农产品中的一大特色,深得广大消费者的厚爱。
斜桥古老的皮影戏有口皆碑,是乡间文化孕育出来的一朵奇葩,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参与国际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已入江浙两省十二大水乡古镇之一的路仲,历史悠久,众多的小桥流水、古街巷道、临河民居、幽静的农家庭院,令人流连忘返。

❻ 海宁的经济概况


截止2008年,海宁有耕地51.43万亩,农村劳动力31.8万,其中农业劳动力7.37万。长期以来,海宁农业以粮经并举、种养结合为基本特征,海宁桑苗、斜桥榨菜、小湖羊皮、瘦肉型猪等传统农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美誉度和区域影响力。
海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生态都市型现代农业。农业 “334”产业发展战略得到有效实施,花卉、苗木、优质水果三大绿色生态产业异军突起;特种水产、湖羊、肉鸡三大高效养殖业发展迅猛;粮油、蚕桑、生猪、蔬菜四大传统产业进一步优化提升。“小康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农村生态家园工程、种子种苗工程、农业基地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实施不断加快,无公害生产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6.11亿元。
海宁工业基础良好,涉及到30个大类100多个小类,区域特色经济优势明显。皮革、家纺、经编、太阳能利用、机械装备、食品、化工(医药)等区域特色产业加速扩张和提升,在国内乃至国际同行业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2008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93.2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达到722.02亿元。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6个,中国驰名商标15个,共有上市公司5家。 海宁旅游资源丰富,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盐官观潮胜地公园和沿江百里文化旅游长廊是省重点开发项目,也是国家首次公布的全国43个旅游发展优先项目之一。海宁已形成了以“一潮三看赏四景”的观潮旅游为特色,以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的访古探幽为内涵的旅游格局。2008年,全市共有星级饭店12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6家,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12万人次,海外游客4.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7.8亿元。海宁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个。
海宁商业兴旺,市场繁荣。2008年,全市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45个, 市场成交额118.56亿元,其中超亿元的专业市场11个。海宁邮电通信发达。2008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6.57亿元,固定电话用户33.9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3.12万户,互联网络用户9.44万户。海宁市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服务机构俱全,会计、审计中介机构完善,2008年,全市年末金额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85.2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存款余额215.40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69.60亿元。

阅读全文

与内江海宁工业园区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工业落地扇的铜怎么拆 浏览:931
泰州医药工业园区有哪些企业 浏览:944
山西工业废气吸收塔哪里买 浏览:750
奥迪q3跟chr哪个好 浏览:215
奔驰坐椅怎么调最好 浏览:660
奥迪灯盖怎么盖 浏览:776
梅特莱斯汽车美容怎么样 浏览:654
宝马gps多少钱 浏览:992
汽车打气筒有什么作用 浏览:36
奥迪在华发展前景如何 浏览:78
奔驰除了车标还有什么 浏览:183
晏家环松工业是什么厂 浏览:158
宝马三系四驱多少钱 浏览:279
哪个汽车跟宾利汽车像 浏览:217
奔驰故障公司配什么车代步 浏览:949
长坤汽车多少钱 浏览:365
发改委汽车充电站如何立项 浏览:351
陆风汽车口碑怎么样 浏览:331
奥迪a4l的暖风阀怎么控制的 浏览:607
其中工业用水占多少 浏览: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