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苏联为什么成第二大工业国

苏联为什么成第二大工业国

发布时间:2023-06-07 13:42:02

⑴ 苏联是属于工业大国还是属于工业强国

其实个人认为苏联不仅仅是工业大国,同时也是工业强国,苏联最后解体,不是工业本身问题,要知道苏联工业,代表性领域,比如航空航天、船舶制造、重型机械等都很强,有些确实比美国差一些,但是那也算世界第二,例如苏联已经开始量产航母。

⑵ 为什么斯大林可以在短短十几年间,将苏联建设为世界第二强国

1924年,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到苏联卫国战争前夕,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苏联已经完成了工业化,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为什么斯大林可以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让苏联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强国呢?

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

⑶ 苏联迅速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的亮点是什么

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显着优点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特别是在建设时期,社会主义体制是国家建设的一个强力助推器。
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1932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产量已从世界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开始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苏联初步建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物质基础。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第二位。

⑷ 苏联是如何“奇迹般地变成了一个工业化强国”的

已解决问题 收藏 转载到QQ空间 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有何突出特点 [ 标签:社会主义 工业化,苏联,工业化 ] _|.黑栢配≒ 回答:1 人气:1 解决时间:2008-06-29 18:00 满意答案苏联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工业,并用它去装备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使机器大工业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占优势地位的过程。1925 年12 月俄共(布)“十四大”通过了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路线,确定把苏联从一个输入机器装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装备的国家。1926—1928 年,是苏联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在此期间,一方面进行工业建设,另一方面探索工业化的道路,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在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政策问题上,党内进行了不同意见的争论,最后确立了斯大林的主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统一计划,集中管理,实行高积累、高速度,迅速消灭非社会主义经济成份。1927 年12 月,联共(布)“十五大”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的指示”的决议,指出计划应注意消除国民经济中的不平衡现象,正确处理工业与农业、重工业与轻工业、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关系,但强调高速发展重工业。根据决议精神,并考虑到某些无法预测的客观条件,国家计委起草了两个“一五”计划(1928—1932)的方案即最高方案(又称最佳方案)和最低方案(又称初步方案)。最高方案比最低方案的指标高20%。在领导机关审查讨论时,布哈林、李可夫等人赞成最低方案,主张工农业的均衡发展,但遭到斯大林的批判。1929 年4 月,党的第十六次代表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最高方案,5 月经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批准。计划规定,国民经济总投资为6469500 万卢布。经过苏联人民的艰苦努力,“一五”计划提前9 个月完成。1932 年工业总产值比1928 年增长了102%,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70.7%,但消费资料生产只完成计划的73.5%,农业产量下降到历史上最低水平。从1933 年起开始实施“二五”计划(1933—1937)。计划规定国民经济总投资为1375 亿卢布,并要完成整个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考虑到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计划把发展轻工业放在重要地位。计划规定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6.5%,其中轻工业为18.5%,重工业为14.5%。“二五”计划也提前9 个月完成。在“二五”计划期间有4500 个工业企业投入生产,工业产量比1932 年增加120%。但由于种种原因,轻工业和农业分别只完成计划的85.4%和76.9%,而重工业完成121.3%,因此农轻重比例失调情况没有解决。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苏联基本上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形成了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消灭了工业中的非社会主义成份,使苏联的工业总产值由原来的世界第五位和欧洲第四位跃居为世界第二位和欧洲第一位。

⑸ 1937年美国,苏联工业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一,第二的直接原因

苏联是因为一战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土地革命和国有化积累了初始资本,通过计划经济,由中央政府协调,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实现了工业化,再加上苏联国土面积辽阔,资源丰富,人口数量也不算少。而美国则是先天条件非常优越,国土面积,人口数量和素质都比较高,
而且加上战前的西部开拓和对外战争等等完成了资本的初始积累,又赶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一战这两个大契机

⑹ 苏联是如何崛起的仅用20年时间成为超级大国

一战末期,沙俄爆发了二月革命,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不久后又爆发了十月革命,沙俄进入苏联时代。从20世纪10年代一直到30年代末,苏联一直大力发展工业化,到了二战爆发前苏联就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工业大国。然而出现这样的情况似乎有些不合常理,因为由于自身的环境以及技术发展的限制,19世纪末的时候俄国的国力就已经大大落后欧洲各国列强,而且经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俄国基本上是油尽灯枯了,以至于引发了革命。苏联诞生初期,由于白俄之困再加上列强的封锁,苏联几乎没有实力可言。然而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苏联仅用了20年就逆袭了,那么苏联是如何做到的呢?

第一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普及。俄罗斯地处欧洲文明圈边缘,自然环境恶劣,没有较好的出海通道,依然保留着极多的农耕时代残余,因此其文明发展水平远落后于其他列强。只不过俄罗斯凭借巨大的体量,弥补了质量的不足,才维持了列强的脸面。

不过,随着19世界下半叶工业革命成果大范围的普及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欧洲文明整体跃进,英、法、德、美等国因机器大工业国力得到质的突破。而俄罗斯因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社会结构,在机器化大工业模式的转型初期远远落后于其他列强的脚步。太过落后的文明质量,已无法用规模优势进行抵消,因此,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沦为“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

不过,在布尔什维克崛起时,情况好转。苏联于1922年正式成立,距18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已过去半个世纪。

50年的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高端技术变得更为成熟,推广和普及的成本大大降低,效率和实用性大大提升。这对于俄罗斯而言是个好的局面。

俄罗斯地处苦寒之地,自然环境恶劣,导致一些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较难在俄罗斯运用——比如铁路,恶劣的环境大大增加了技术难度和建设成本。这也是俄罗斯在19世纪后半叶中衰落的一个主要因素。

但到了20世纪20年代,机器化大工业技术逐渐成熟,成本降低。使俄罗斯具备了大范围运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可能——西伯利亚铁路就是在1916年全线通车的。

俄罗斯终于等来翻身的机会。拥有两千万平方公里领土的俄罗斯,其地缘潜力是世界一流的。科技水平的提高,让俄罗斯有能力对大量冻土荒漠进行初步的规模工业开发,也让俄罗斯的地缘潜力变现,国力得到大幅提升。

当然,苏联的崛起除了客观物质层面的因素外,还离不开苏共自身。

第二点,苏共采用极端暴力的方式,颠覆旧有社会关系,建立以工业化为标准的社会结构。苏共提托社会下层民众,以暴力革命夺得政权。这样的方式虽然用最短的时间一举清除了原有社会关系和组织架构,但也存在着弊端。那就是,这样的方式过于残酷,短时间内会给社会带动极大的动荡和经济损失。因此,如果只是普通的政权更替,暴力革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苏联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取代了沙俄。沙俄因经济基础层面保留大量农耕文明残余,所以其内部的利益集团也是基于这种经济结构建立,并构成政权统治的根基。

落后的利益结构决定其必然成为俄罗斯大规模工业化的绊脚石——工业取代农业时,自然会严重损害利益集团的原有利益,而农业转型到工业新的经济结构并不能保证其利益和社会地位,所以,他们抵触经济转型。

如果不是用暴力革命,而是采用内部改良或较为温和的革命,俄罗斯的工业化革命将会受到利益集团的阻碍,那么自然就严重阻碍了俄罗斯的快速崛起。

因此,暴力革命是让俄罗斯快速崛起的一剂良药。

当然,暴力革命在短时间内,快速消耗了国家的财富,因此,一个家底殷实的国家,采用这样的方式并不划算。

但是,当时的俄罗斯家底并不丰厚。工业化转型的迟滞让俄罗斯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国力就不断颓靡,在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消耗,让俄罗斯几乎山穷水尽。因此,对于穷家破业的俄罗斯来说,暴力革命并不会让其受到太大的损失。因此,布尔什维克的暴力革命,对俄罗斯而言是利大于弊的。

第三点,苏联的政治体制助推了苏联的快速崛起。苏联要积蓄国力,就需要在全国搞工业化开发。但这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大多为冻土和荒漠,不适宜人类生存;二是,俄罗斯疆域辽阔,在地缘和人文机构上较为复杂,大量的少数民族缺乏对国家的认同感,集居在各边缘板块。

这样的情况,会让苏联在工业建设和领土开发上,面临民众因艰苦的条件和缺乏对国家的认同感,而不响应政府的号召。

那么,没有钱的苏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就只能依靠强力政治,用“强力”威慑国民,让他们必须响应政府的号召——高强度的从事劳作而不敢要求过多报酬。通过这样的方法,让苏联花费极端的时间,就实现了国家由农业向工业的转型,从而完成了财富的积累,助推了俄罗斯的快速崛起。

以上,就是云石君认为的,苏联快速崛起的三点原因。其中既有客观条件,也有苏联政权主观上积极推动的主观因素。当然,从人文角度出发,苏联的一些做法比较极端,但从现实角度来看,也真是因为这些极端的做法,才让俄罗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从深谷中爬出,跃居为与美国比肩的超级大国,在20世纪中后期,与美国一起成为世界的领导者。

⑺ 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为强大的工业国的原因

1,苏共确立了从重工业开始,即机器制造业开始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正确战略
2,实行五年计划,五年计划保证了在全国范围内调动了有限的资源支持工业
3,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保证计划实施
4,在计划中牺牲农业完成工业的原始积累,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压低农业生产要素的价格,农民成为向国家缴纳“超额贡赋”的“农奴”。
5,新生的苏联调动了工人阶级的积极性
我自己写的,可能不权威,呵呵

⑻ 为什么苏联能在建国后短短十年内,迅速成长为全球第二强国呢

苏联成立于十月革命之后,苏联成立于1924年。到1936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德国,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革命前被欧洲视为落后国家的沙俄,由于种种原因,在短短十几年里经历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首先,沙俄本身工业化水平比较高。虽然俄国在欧洲眼中一直是一个落后的国家,但即使在沙俄时代,俄国的工业化水平在全世界也是比较高的。特别是19世纪下半叶,俄国工业发展迅速。革命后,这些工业基地被接受,这是苏联迅速崛起的历史基础

第五,斯大林正确的领导也是不可或缺的。虽然后人对斯大林,有很多争议,但没有斯大林,就没有强大的苏联是无可非议的,十月革命结束后的早期经济政策是在斯大林时期,国内政局逐渐稳定,苏联成为中央集权国家,民族团结得到加强,从而能够把全国变成一盘棋,按照中央的计划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第六,苏联是在一战炮火下诞生的,革命后经历了漫长的军事斗争,才排除了外来干涉。此后,苏联调整了外交政策,没有继续一战前沙俄和英国在亚和欧全境大打出手的扩张政策,而是有选择地支持各国革命,这也起到了扩张苏联、遏制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作用,从而为苏联进行和平建设赢得了一个窗口期。

正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段短暂的和平时期,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恢复和建设,使苏联能够迅速从战后的废墟中崛起,成为一个强国,从而为下一次世界大战做准备。如果不是斯大林,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恢复和建设,如果它继续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恐怕俄国在德国强大的攻势下也挡不住,更别说把莫斯科和斯大林盖勒变成决定二战战争胜负的关键。

阅读全文

与苏联为什么成第二大工业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奔驰与宝马哪个更值得买 浏览:413
新郑汽车站到驻马店哪些地方 浏览:694
北京汽车油耗怎么样 浏览:580
汽车水箱怎么清理 浏览:983
宝马的驾驶辅助功能是哪些 浏览:535
宝马x5丢了怎么找回来 浏览:462
奥迪没有标志是什么车 浏览:824
奥迪a4修龙骨多少钱 浏览:914
夏邑东汽车站是哪个汽车站 浏览:931
常州工业喷砂设备多少钱 浏览:819
兵器工业部在哪个区 浏览:970
双阳吉通工业园都有什么公司 浏览:824
工业缝纫机一天耗多少度电 浏览:595
合肥工业喷码机多少钱 浏览:163
史萌宝马去哪里了 浏览:264
奥迪车摇控器电池能用多久 浏览:37
国内宝马车有哪些系列 浏览:692
闫营工业园有哪些厂招工 浏览:254
奥迪rs7国内订货要多久 浏览:574
为什么买不到新的宝马 浏览: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