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加工业发展如何

加工业发展如何

发布时间:2023-06-06 12:37:18

Ⅰ 服装加工业现在怎么样

说到这个,我就想到《丑女无敌》电影里,那个女的其实长的不错啊,但为什么开始会被认为是丑女呢?不就是因为那着装吗?如果她一开始就穿适合自己的衣服,我想,就不会说是丑女了。世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只要穿适合自己的衣服,就算长得不怎么样,也不会让人觉得难看,没有美貌,还可走气质型的啊。
为此,为了满足爱美女性的美丽追求,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设计出各种美丽无比的衣服,再通过服装加工厂加工出来。女人喜欢逛街,就是喜欢买各种美丽的衣服,或许不需要完全将那些美丽的衣服全部买下,但是她们享受的就是穿着美丽衣服的那种感觉。
服装加工业发展到了现在,可以说是发展很迅速,服装加工业的得失与未来很多人已经谈及,前景也是很美好的,就算别的行业都会没落,就只有服装代加工不会过时,因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衣服。或许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服装的销售量会降低,但是相信,只要经济一旦好转,这个行业就会重新具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如一只从不认输的蚂蚁,不到终点,就算前面有阻碍,也不会放弃。
服装加工业到了现在,技术进步了很多,但同时也失去一些东西。如:现在,只有一些高级制衣师才会刺绣,这本是我们中国的一项传统工艺,可是如今,一切都让机器代替,只有一些高级礼服是需要人工刺绣。很少有学校在教学生刺绣,也很少有学生去耐心学习这门我们的传统工艺。我曾在报纸上看到过,有一学校开办的刺绣女红小班的学生一毕业,就受到企事业单位的好评。毕竟,如果一件衣服中有一些人工刺绣,那么这档次也会提高很多,那么,拥有这样的衣服,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衣服不仅是用来穿的,也是用来评比的,尤其是在现代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制作优秀的衣服,是我们大家共同的锲而不舍追求的梦想。

Ⅱ 如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规划

当前农产品供给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农产品市场已由对数量的要求转变为对品种和质量的更高要求。近年来,我县谋求工业结构转型,先后扶持电子信息、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但收效甚微,至今仍未能寻找到承接锰、硅等传统产业的第二支点。作为谋求农业、工业齐头并进的秀山,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会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一、基础夯实,产业已具雏形
我县农产品资源丰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条件得天独厚。目前,全县金银花基地已达30.1万亩,种植面积全国第一;年出栏土鸡1000万只以上,规模西部地区最大;茶叶基地7万亩,高端猕猴桃基地2.7万亩,油茶基地10万亩,均居全市第一。形成了以金银花、土鸡举旗,茶叶、猕猴桃、油茶为骨干的“一朵花、一只鸡、一杯茶、一盘果、一桶油”产业发展格局。加上近年来全县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农作物良种普及率提高,名、特、优农产品逐年增加。这些都为我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食品加工奠定了坚实的原材料基础。
与周边区县相比,我县农产品加工业起步较早,较早就形成茶叶、腐乳等初级加工。近几年来,我县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农产品加工业初具规模,形成了以金银花、茶叶、土鸡为支柱,豆腐乳、皮蛋、魔芋精粉、优质粮油加工等为辅助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初步形成凉茶饮料、金银花饮片、绿原酸提取等加工体系。截至2013年底,我县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127家,红星中药材、钟灵茶业、鲁渝立强等35家企业发展成长为市县级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加工产值5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加快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助推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二、正视问题,前路任重道远
(一)精深加工层次较低。虽然我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势头很好,但总体上还存在“小、散、初”局面。目前农产品加工企业分布很散,很多还是作坊式生产或单台机器加工,全县只有1户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条件进入规上企业。大部分是初级产品加工,产业链延伸不够,多停留在简单分级、简单包装等粗加工状态,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对经济效益提高及竞争力的提升产生很大的阻碍。如土鸡产业,全县从事精深加工的企业仅1家,加工量不足100万只。
(二)载体建设特色不明。近年来,武陵山区各种园区遍地开花,为的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形成集群发展的孵化器。但无论是我县,还是周边区县,园区建设都缺乏特色,且速度较慢,形成了“园区是个筐,是个企业都往里面装”的发展格局,真正形成集群发展的很少。我县虽然在梅江镇规划了工业园区C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但扶持政策不足,许多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都直接入驻A区综合园,集聚和集散效应未得到有效发挥。
(三)要素制约依然存在。2011年,我县出台三大产业三年振兴规划,其中提到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业,但产业发展依然按部就班,进展不大,特别是离2015年农产品加工业实现50亿元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其次,市场供求信息不灵通不及时,产品生产极易陷入盲目性,相互挤压、过度竞争现象依然存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也不够健全,只能为农户提供一个简单的交易场所,健全的信息网络体系还没有形成。此外,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属于中小企业,银行贷款门槛高,对企业不愿授信,加之农产品加工业季节性特点,导致融资十分困难。
(四)流通壁垒难以打破。虽然我县物流发展较快,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流通主体素质低、规模小,运销能力低下,抗御风险能力差。中介流通组织稀缺,产品吞吐能力有待加强。冷链物流发展起步较晚,没有规模化冷链物流库,农产品加工园和一些中心集镇批发市场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加上我县农产品加工业仍处于粗放式、小规模的生产方式,冷链物流发展面临多重制约,影响了农产品的快速流通。
三、切准要害,破除发展瓶颈
(一)着力抓好规划,打造加工基地。一是要合理布局。我县特色农业分布较广,对形成加工集群有一定影响。要形成加工集群布局必须要坚持“三靠近”原则,即靠近原料基地、靠近市场、靠近交通网络。建议在工业园区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中划出部分挂牌农产品加工园,集中要素资源,作为园区主要支撑点打造,谋求做大加工集群,充分发挥标准厂房效益,帮助园区聚集人气;或者比照工业园区运行模式和政策优惠,积极打造兴隆坳农产品加工园,着力打造一个产业集群。同时,要积极鼓励县内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园梯度转移,可采取厂区置换等方式解决用地问题。二是要合理分工。即不同层次的加工项目、企业之间合理分工。一般说来,小企业搞粗加工,大中型企业搞精加工。三是要形成特色。建议依靠武陵山区特色农产品,打造武陵山区特色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同时,杜绝出现盲目发展、遍地开花、重复建设的现象。
(二)突出地方特色,打造转型支撑。依托特色农产品加工打造经济转型的新支撑点。其重点应该是食品加工及有区域特点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一是食品加工主要包括主食、副食加工。主食加工要在搞好传统菜油、桐油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成品熟食加工,比如清溪场镇的豆腐乳,如能比照老干妈模式从生产规模、营销模式上着手打造出1个属于秀山的熟食品牌,加工中心的集聚效应将自然形成。副食品加工包括果、菜、肉、蛋、奶、鱼等“菜篮子”产品的加工。另外,近年来,各种功能食品、天然野生食品等市场旺销,前景看好,这些都是武陵山区的优势资源。二是以金银花为主的特色农业加工。由于受北方金银花排挤,南方金银花入药前景堪忧。银花行业转向饮料、食品等深加工将可以适当解决产业困局,我县可以依托现有的凉茶加工生产线率先打造一批加工品牌,扶持1-2家行业老大,使秀山成为南方金银花的深加工和集散中心。其次,我县茶叶有着久远的历史,但目前只有钟灵茶厂等几家企业拥有小型生产线,做大茶叶加工产业要依托本土茶厂,继续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做大做强。此外,土鸡、油茶等特色产业近年来都得到长足发展,但其相对应的深加工产业都还未形成气候。
(三)集中要素资源,打造产业龙头。一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要因势利导地鼓励农村能人、大户独资或联户合资兴办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项目,拉长农业产业链;要积极引进外资兴办加工龙头企业,把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新建、改造和嫁接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和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鼓励和争取更多的大企业在我县投资兴办加工项目。二是努力扶持加工企业。建议出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意见,着力扶持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深加工重点新项目落地秀山,每年拿出部分财政资金,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拔等形式扶持重点扶持有市场前景、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三是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提高竞争力。此外,要积极利用校地合作优势,研究新技术、新产品,采用现代食品工程工艺技术,并在各大高校建立后备人才资源库,加强人才的储备力度。加强农产品加工的科学化管理,努力走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道路。
(四)突破流通壁垒,打造集散中心。武陵山区是典型的农业地区,拥有众多的特色农产品,受地理条件影响,如果没有完善的流通体系,要把它们推向市场,是非常困难的。一要扩展流通渠道。构建良好的特色农产品市场流通平台,可以极大地节约流通成本,减少流通时间,对于武陵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我县物流销售网络已初步形成规模,以物流园区为中心抢占武陵山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有利于强化农产品加工的行业集聚和集散效应。可以建立权威性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为农产品的流通搭建信息平台,及时、准确地向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提供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提供中长期市场预测分析。二要发展冷链物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形成政府、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联动体系,依托物流园区,以加工企业为核心,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以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发展区域内农产品短途冷链物流体系;利用第三方物流,发展跨区域的农产品长途冷链物流体系。三要鼓励我县农业龙头企业跨区县对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兼并与收购,对兼并收购成功的企业给予一定物质奖励,使得因地区分割而导致的恶性竞争内部化。
(本文来自六楼微论坛第3期 指导:向东木,组长:赵小波,执笔:肖邓)

Ⅲ 五金加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怎么样

2007 年开始,国际铜价涨幅达 66%; 伦敦期货生意业务所铜的启动价格从本轮最初的 1800 美元 / 吨上升到 7300 美元 / 吨,累计上涨超越 300%; 生产不锈钢所需要的五金加工镍等金属质料的价格均大幅度上涨; 2008 年 5 月份儿开始,陶瓷企业纷纷提价,瓷片平均涨幅为 8.6%, 海内市场五金加工方面。电脑锣加工|东莞塑胶模具厂|精密模具制造|东莞注塑加工厂|东莞压铸模具厂局部出现缺货;宝钢与世界上主要铁矿石生产商之一的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就 2008 年度铁矿石基准价格告竣了一致,力拓的 PB 粉矿、杨迪粉矿、 PB 块矿将在 2007 年度价格基础上分别上涨 79.88% 79.88% 和 96.5%, 这一结果无疑把海内的钢铁企业推向了紧急重要关头… 这些数字可以说是触目惊心,五金加工行业原质料的价格在不时增长,五金加工产品的高价运行也就不足为奇了东莞五金加工一直拥有制造工具五金加工的原质料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多年以来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近几年出口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使患上我国已成为世界工具五金加工制品的主要进口国之一。可是跟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去年以来主要原质料钢材价格的大幅上升,国家降低进口退税率,以及受国际情况的影响,人平易近币不时升值,再加之 2008 年《劳动合同法》实施带来的劳动力利息增加,使患上海内制造业的情况逐步恶化,对劳动力密布的五金加工行业的影响尤为显着。海内五金行业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甚至可以说是比较严峻。

二、五金加工浅析近七年五金工业市场运行状态

国金属制品工业销售收益逐年增长,增长率坚持在 14% 以上,市场规模不时扩大。 2006 年该行业销售收益到达 8123.52 亿元,增长率达 29.39%, 近七年。比拟 2000 年市场规模扩大了 2.62 倍。海内经济与工业突飞大进之下,大量五金零件需求旺盛,市场规模扩大。国金属制品行业产销率均保持在工业标准值 96% 以上,近七年。市场产销配比合理。

三、 2006 年五金工业细分行业对比分析状态

金属制品业主要包括 9 大细分行业。 2006 年,国金属制品业的企业数量到达 14828 家。此中,结构性金属制品行业企业数量到达 4199 家,占领整个金属制品工业的 28.31%, 按《国平易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位列各细分行业之首;紧随其后的建筑、平安用金属制品制造业,占整个金属制品工业的 13.33%, 不锈钢及类似日用金属制品制造业和金属工具制造业仅相差 32 家,分别占整个金属制品工业的 12.44% 和 12.22%. 搪瓷制品制造业的企业数量最少,为 198 家,仅占整个行业的 1.34%.国金属制品工业的市场规模到达 8123.52 亿元,此中结构性金属制品占市场份额的 29%, 2006 年。电脑锣加工|东莞塑胶模具厂|精密模具制造|东莞注塑加工厂|东莞压铸模具厂略高于企业数量占比,搪瓷制品制造业仅占整个金属制品工业的 1.09%.

四、五金加工浅析海内竞争国际化将是未来几年我国 五金加工行业发展的趋势。

1、神州作为全世界五金加工制造中间的地位将进一步安定

神州已成为全世界最有活力的经济地区。神州经济举措措施比较完美,跟着神州融入全世界经济情况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实力的快速崛起。财产发展比较幼稚且劳动力成本较低,具备为全世界五金加工制造中间的比较优势,五金加工制造业外向型发展特征较着。更高于海内市场销量的增长率;主要五金电器产品全面开花,中间地位的加强首先表示在近几年五金产品的进口全面增长:主要五金产品的进口增长率均高于产量的增长率。不只电动工具、手工具、建筑五金产品这些保守的进口大类产品增幅很高,而且以前进口比重半大的厨电产品和卫浴产品 2004 年的进口增速亦十分较着。伟大的市场和中间地位引力将进一步吸引五金跨国公司制造中间向神州的转移。

2、企业间的合作会较着加强

为了患上到有帮助的竞争地位和提高竞争力,全世界竞争的情况下。财产资本是行业运行的另一个主题。 2004 年苏泊尔、华帝先后上市,宏宝也在为上市积极努力,万和的资本市场运作也不会因与粤美雅重组掉败而停止。从资本角度讲,当前的主要特点是资本的扩张在加剧。从竞争行为上看,企业间资源共享的合作在增加。

3、企业南北极分解将进一步加剧

这类高速震荡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五金加工厨卫品牌阵营中南北极分解的趋势扩大。

4、东莞五金加工浅析销售渠道间的竞争也一天比一天激烈

质量压力增大,由于海内五金加工厨卫产品供过于求。销售渠道成为关键的竞争因素之一,各方对渠道的争取一天一天地走向激烈。一方面,厨电生产厂家加强了对零售终端的控制,力争减少销售环节,节省销售费用,使销售渠道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企业销售模式朝着能同时适应多样市场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销售业发展的趋势使大型家电连锁店的地位不时上升,对行业的控制能力增强,参与并引发了以前主要由制造商主导的价格竞争。大型零售商依附其广阔的市场覆盖面、推销规模和成本优势,产品定价、货款交割等方面对生产企业的控制能力将一天比一天增强。

5、五金加工浅析市场竞争将转向高品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上

五金加工财产链各阶段的利润空间均在压缩,降价的空间一天一天地走向减少。电脑锣加工|东莞塑胶模具厂|精密模具制造|东莞注塑加工厂|东莞压铸模具厂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单靠价格竞争不能建立核心竞争力,不是久远发展的方向,从而努力探索新的发展道路。许多五金企业加大了技术投入,研发新的具备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将产品的差异化作为企业发展的经久之计,寻求新的市场需求,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进入如小家电和其他相近行业) , 跟着竞争的深入。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Ⅳ 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措施

促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五大政策措施:
(1)确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指导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上,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为着力点,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逐步实现由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高新技术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转变,实现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化,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优质化,产加销经营一体化;还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2)坚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原则
①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政府和企业都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认真研究农产品加工业市场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不断满足优质、安全、方便、营养的市场需求。
②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原则。依托优势农产品自然分布形成的专业化生产区域,发挥传统特色加工优势,实现加工与原料基地结合和上下游产品的衔接。
③适度经营规模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原则。与原料基地的规模和销售市场辐射半径相适应确定加工规模,实行“大中小”企业结合。保护和发扬具有特色风味的传统工艺,选用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有条件的要积极引进和开发高新技术,实行“高中低”技术结合。
④发展和保护并重的原则。注重环境保护和食品卫生,既要注意防止周边环境对产品的污染,又要防止加工企业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⑤加强宏观指导的原则。通过制定政策、规划和质量标准等,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合理布局,防止盲目铺新摊子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市场秩序。对生产过剩、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安全没有保障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予以关停并转。
(3)紧紧抓住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点 大力发展粮、棉、油、肉等精深加工,其中粮食加工以小麦、玉米、薯类、大豆、稻米深加工为主,肉类加工以猪、牛、羊、鸡、鸭、兔等肉类深加工为主,不断开发皮毛(绒)系列产品;积极发展奶类加工,实施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发展有机蔬菜产品和绿色蔬菜产品,发展干鲜果品保鲜储藏及精深加工,巩固发展糖、茶、丝、麻等传统加工,发展优质鱼、虾、贝类、海珍品精深加工。在巩固和提高东部地区和城市农产品加工水平的同时,积极促进资金、技术、设备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中西部地区和小城镇流动。
(4)采取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要认真组织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依托现有的农业商品基地建设,把优势产品及其生产基地布局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上,加强良种繁育、技术推广、基础设施、运销服务等方面的建设,尽快形成与加工业发展要求相配套的、布局合理原料生产基地,生产出专用优质、质量稳定的大宗农产品,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有力的原料保障。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业的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参与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
(5)努力创造农产品加工业的外部环境 要在基建、技改、财税、信贷、科技、出口、股票上市等政策方面继续给予更多的支持;构建农产品加工业原料保障、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标准、技术创新和政策扶持等五大体系;依据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制定指导目录并适时发布;提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技术政策措施;积极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建立完善农产品加工业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制度;抓紧组建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协会;努力构建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现代农业行政管理体制。

Ⅳ 北京市农产品加工业如何发展

建立适合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外部支撑体系,通过有选择地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扶持,促进企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北京市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和布局的优化,以逐步建立起符合首都市场需求特点的农产品加工业体系。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特点和问题
北京市农产品加工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并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辐射带动能力的产业体系。截至2004年,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共1440家,占全部工业企业总数的33.3%,占轻工业企业数的77%;实现产值691.3亿元,利润39.2亿元,占全部工业企业的14.2%和12.6%,占轻工业企业的74.9%和68.4%;2004年共安排从业人员30.3万人,占工业企业就业人数的30.3%,占轻工业就业人数的82.1%。
北京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呈现如下几个特点:(1)已初步形成在郊区县集聚发展的态势。各郊区县由于工资、地租等相对较低,而且近年来在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大为改善,已经具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同时,为促进当地产业的发展,各郊区县纷纷建立了一些工业园区;(2)初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主要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服装鞋帽、印刷和医药制造产业;(3)龙头企业成为产业升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带动力量。通过“基地+农户+市场”形式,特别是通过订单农业,把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
但北京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有:(1)各区县在行业布局上缺乏协调,基本都以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行业为主,存在重复建设,相互间不能形成合力;(2)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制度不尽合理,企业税负相对较重。特别是深加工企业比初加工企业要多缴纳一定的增值税,深加工企业的增值税税负明显偏高;(3)资金缺乏成为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农产品加工企业自有资金数量有限,受行业赢利状况及企业规模所限获得银行信贷较难;另外,农产品加工企业原料的采购时间集中,库存原料占用资金数额大、时间长、周转慢;(4)郊区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业在郊区的集聚和发展。一方面大量的一般劳动力缺乏专业技能,另一方面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又非常不足。再加上目前郊区的生活、工作环境相对城区还有差距,所以加工企业在吸引市区高层次人才时往往比较困难。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基本思路
指导思想和目标 北京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应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加就业及稳定首都市场供给为主要目标,紧紧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立适合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外部支撑体系,通过有选择地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扶持,促进企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北京市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和布局的优化,以逐步建立起符合首都市场需求特点的农产品加工业体系。
具体来说,其目标主要有:带动城乡富裕劳动力就业、增加郊区农民收入、实现首都农业效益的稳步增长、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保障首都市场对农副加工产品的需求。
发展重点 在统计上,与农产品加工业有关的是12 个行业,即: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医药制造业。这12个行业在北京市的发展水平不一,市场结构和行业绩效差异较大,并且产业发展环境和要素需求也各有特点。政府应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行业,通过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进行支持,加快其发展,以充分实现其社会和经济效应。
第一,食品加工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应作为扶持重点。包括蔬菜、肉、蛋、奶以及果品加工等鲜活易腐类行业。这些行业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需消耗较多农产品。所以从保障首都市场供应、增加劳动力就业、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三大目标出发,应将其作为北京市重点发展的行业。而且北京市发展这类加工业也有一定优势:首先,北京市城乡有大量的富裕劳动力,可以保证这些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其次,北京市郊区有一定的原料供应,可以部分保证其原料需求。同时,经过多年发展,这类行业在北京市已有一定的基础。
未来一定时间内,这些行业应作为政府扶持的重点。
第二,技术密集型加工行业应作为今后长期扶持的重点。包括生物制品业、医药制造业、植物香精香料加工业等。北京市具有较多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加工企业通过与这些单位建立依托关系,或者组建科技联合体,可以获得新技术的机会比较多,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精深加工产业具有优势。此外,北京周边已经出现了一些规模大、效益好的生物制药企业、植物香精香料生产企业,产业基础也较好。因此,未来更应鼓励这些技术密集型行业的集聚发展。
第三,其他诸如服装及鞋帽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造业、印刷业等可适度支持。这类行业的特点是:外贸依存度高,其最终产品基本属于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带动劳动力就业的功能强。
第四,部分加工业应限制或禁止发展。主要包括饮料制造、纺织和造纸业等。饮料制造业的特点是消耗大量水资源,而北京属于水资源匮乏地区,所以除在密云等区县可适度发展外,其他区县要限制其发展。我国纺织业的中心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这些区域目前已实现集群发展,形成了区域优势,所以北京市纺织业的发展很难获得竞争优势;而造纸业则污染环境比较严重,从北京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要严格限制其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首先,要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可设立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业最急需的冷藏、保鲜、包装、运输、卫生检疫、基地建设、科研开发、技术服务、质量标准、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对于重点龙头企业,实行投资优惠政策;另外,调整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制度。建议将所有农产品加工业一般纳税人企业的增值税销项税率全部降为13%,对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行业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以降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扩大现行优惠增值税政策的实施范围,给予更多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即征即退的优惠,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其次,构建金融支持政策体系。要构建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体系,包括发展民间金融服务组织,为小城镇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多渠道的融资服务。对于投入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社会资本,其投资收益及资本利得给予减免税的优惠;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可以由政府、企业、银行三方合作建立政策性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完善农产品加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第三,培育技术创新支持体系。对于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针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等所取得的服务性收入,免征所得税和营业税。同时,要支持和强化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自主科技创新组织,对影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一些关键技术研发给予专项支持;建立孵化器式的农产品加工科技园,使其早日真正成为农产品加工业方面的知识创新主力军和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通过向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咨询、信息、技术培训、国际合作的机会、技术发展动向等服务,完善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
第四,完善公共服务支持体系。利用财政和信贷支持工具,加大对郊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包括提高道路等级水平、保障电力供给、改善通讯条件等;同时,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和指导,在提高农民就业竞争力的同时,为加工企业发展储备必需的人力资源;加强加工产品质量安全市场监管,完善农产品和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
第五,完善市场服务支持体系。要培育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各种中介组织,包括物流、营销、贸易服务组织和各种产业化组织。

阅读全文

与加工业发展如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汽车油耗怎么样 浏览:580
汽车水箱怎么清理 浏览:983
宝马的驾驶辅助功能是哪些 浏览:535
宝马x5丢了怎么找回来 浏览:462
奥迪没有标志是什么车 浏览:824
奥迪a4修龙骨多少钱 浏览:914
夏邑东汽车站是哪个汽车站 浏览:931
常州工业喷砂设备多少钱 浏览:819
兵器工业部在哪个区 浏览:970
双阳吉通工业园都有什么公司 浏览:824
工业缝纫机一天耗多少度电 浏览:595
合肥工业喷码机多少钱 浏览:163
史萌宝马去哪里了 浏览:264
奥迪车摇控器电池能用多久 浏览:37
国内宝马车有哪些系列 浏览:692
闫营工业园有哪些厂招工 浏览:254
奥迪rs7国内订货要多久 浏览:574
为什么买不到新的宝马 浏览:939
汽车油耗显示错误怎么办 浏览:983
汽车腊是什么样的 浏览: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