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类比法的定义
类比是将一类事物的某些相同方面进行比较,以另一事物的正确或谬误证明这一事物的正确或谬误。这是运用类比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
与其它思维方法相比,类比法属平行式思维的方法。与其它推理相比,类比推理属平行式的推理。无论那种类比都应该是在同层次之间进行。亚里士多德在《前分析篇》中指出:“类推所表示的不是部分对整体的关系,也不是整体对部分的关系。”类比推理是一种或然性推理,前提真结论未必就真。要提高类比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要尽可能地确认对象间的相同点。相同点越多,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就越大,因为对象间的相同点越多,二者的关联度就会越大,结论就可能越可靠。反之,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就会越小。此外,要注意的是类比前提中所根据的相同情况与推出的情况要带有本质性。如果把某个对象的特有情况或偶有情况硬类推到另一对象上,就会出现“类比不当”或“机械类比”的错误。
㈡ 几个类比论证的例子,带解析。谢谢回答
如《察今》里就有“荆人涉雍”、“刻舟求剑”、“投婴于江”这三个客体事例,每一个客体事例后面都有一段比较类推的文字,起着反复论证反复强调的作用,从而形象地揭露了“今世之主”一成不变地“法先王之法”的荒谬。
1、客体事例的来源,可以是生活中的真实事例,也可以是假设的事例;可以是一个包含科学原理的事例,如《晏子使楚》中的因水土不同而橘变为枳,也可以是寓言故事,如《察今》中的三个事例;还可以是成语典故,如《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的滥竽充数。
(2)如何用类比法进行工业指标论证扩展阅读
类比论证法“相同特点”为类比论证法能够成立的前提,没有它,就无法进行类推;“比较类推”为这种论证方法的根本标志,没有这个推理过程,就达不到证明论点的目的。
“已知事物”为这种论证方法的一个重要条件,它是为所要论述的主体事物服务的客体事物,没有这个条件,不能使类推的道理明显化,不易为读者接受,在某些情况下也不能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
㈢ 什么是类比法
类比法,是一种最古老的认知思维与推测的方法,是对未知或不确定的对象与已知的对象进行归类比较,进而对未知或不确定对象提出猜测。如果未知的对象确实与某种已知的对方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则类比法有一定的认知价值,分类学就是由类比法演化而来。
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其结论必须由实验来检验,类比对象间共有的属性越多,则类比结论的可靠性越大。类比是将一类事物的某些相同方面进行比较,以另一事物的正确或谬误证明这一事物的正确或谬误。这是运用类比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
类比法作用
类比法的作用是“由此及彼”。如果把“此”看作是前提,“彼”看作是结论,那么类比思维的过程就是一个推理过程。古典类比法认为,如果我们在比较过程中发现被比较的对象有越来越多的共同点,并且知道其中一个对象有某种情况而另一个对象还没有发现这个情况,这时候人们头脑就有理由进行类推,由此认定另一对象也应有这个情况。
现代类比法认为,类比之所以能够“由此及彼”,之间经过了一个归纳和演绎程序即:从已知的某个或某些对象具有某情况,经过归纳得出某类所有对象都具有这情况,然后再经过一个演绎得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这个情况。现代类比法是“类推”。
㈣ (二)规范修订前后内容对比
1.适用范围
原发布的《盐湖矿产矿床地质勘探规范》和未发布的《盐类矿床地质勘探规范》只规定了勘探阶段的有关内容,新规范定名为《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在矿产上包括盐湖和盐类矿产(现代的和古代的、地表的和地下的、固体的和液体的);在地质勘查阶段上包括从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分别规定了四个阶段工作的主要技术要求,力求对不同勘查阶段的技术工作做出明确规定,便于今后多层次和不同业主对地质勘查工作的需求。
2.科研方面内容
新规范取消了有关科研方面的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质勘查工作也是一种市场行为,投资者侧重于对矿产开发、矿山建设有密切关系且必不可少的内容,所以有关科研方面的内容不再提出要求。
3.勘查的目的任务
根据地质工作改革的要求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预查和普查属于公益性地质工作,国家只投资公益性地质工作,并向其他投资者公布预查和普查的资源信息,为商业性地质工作提供依据,因此这两个阶段重点上是面上资源潜力和成矿远景的调查,改变过去普查重在矿点评价提交储量的作法,勘查上采用极少量工程验证和有限取样工程控制,而不是系统工程控制。详查和勘探属于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主要由投资者(业主)来决定是否进行。今后的地质勘查工作将由多种投资主体来进行,各勘查阶段的划分并不一定很清楚,做到什么程度由投资主体根据需要来决定。
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是矿业开发成败的重要因素,新的规范将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归并为开采技术条件,在勘查和评价时应统一、综合考虑,确定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类型,而不要分别确定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类型。
5.勘查类型和工程间距
原勘探规范盐湖矿产固、液体矿分为四个勘探类型,盐类矿床固体分为四类,液体分为三类。本规范中统一合并为三类,原分为四类的Ⅰ、Ⅱ类不变,Ⅲ、Ⅳ类合并为Ⅲ类。但盐湖和盐类固体矿产建议参考的工程网度不同;表面卤水矿床主要按面积大小布置工程,不划分勘查类型。划分四类可避免过去类型偏多,存在交叉,重复的问题。
工程间距已不作硬性规定,要根据矿床实际,选用类比法、地质统计学法或勘查工程验证法来确定合理的工程间距。类比法的工程间距也仅提供控制的工程间距,列入资料性的附录之中,不是统一的、必须的要求。工程控制程度主要看矿体的连续性,不再严格按工程间距来衡量,争取以最适宜的工作量,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为目的。
6.勘查控制程度
取消了原各级储量比例和勘查深度的要求。矿业开发是业主的投资行为,无需再制定国家统一的各级储量比例和勘查深度。但规定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应保证矿山首期建设设计的还本付息的要求。
7.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
新规范适当调整了勘查工作质量要求。为了确定原始资料的可靠性,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质量将更为重要,并针对目前勘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在地形测量、工程测量、样品的采集和测试中要求更加严格。在勘查工作质量方面作出了下列改正。
1)调低了预查和普查阶段的地质填图比例尺。
2)勘查部门反映对浅藏卤水采用“无污染的钻井液钻进”很难做到,现修改为“对浅藏卤水的第一层潜卤水采用无泵钻进,第二层以下的承压卤水采用饱和石盐水或饱和卤水钻进,并做好洗井工作,使冲洗液从钻孔和卤水矿层中全部置换干净”,以便于操作。
3)为保证封孔质量,明确要求用高标号油井水泥严格封井,对探采结合井还增加了固井后进行试压,不合格一律返工的要求。
4)增加了对矿层顶底板及夹层要采样控制的要求,全分析样改为每个工业矿层1~2个,并要求对水不溶物作酸溶分析。
5)探采对比表明孔隙度及给水度的测试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为保证卤水矿床资源储量估算的真实性,增加了对孔隙度、给水度测试尽量在现场进行,并现场验证的要求。
6)取消了采取大体重样的要求。
7)对从事不同级别的矿石(卤水)选冶试验的单位资质作出了明确规定。
8.推广运用新技术、新方法
增加了“计算机及其他新技术的应用”方面的内容,如提倡使用国内外先进的地质勘查应用软件和技术方法,3S(GPS、GIS、RS)技术等。
9.可行性评价
突出了可行性评价。新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是按三个因素进行的,可行性评价占有重要地位。地质勘查工作与可行性评价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地质勘查的同时,要及时根据最新的资料进行技术经济评估。所以将可行性评价列入到了规范的突出位置,明确了各阶段的具体要求。
10.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根据《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取消了原A、B、C、D各级储量分类,而根据地质控制程度分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再按可行性评价程度和经济意义共分16个资源储量类型,并分别明确了各类型的条件。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条件都是结合盐湖矿产和盐类矿产的特点进行修改的。盐湖固体钠硝石矿床是盐湖和盐类矿床中最复杂的矿种,在我国矿床实例少,划为第Ⅲ勘查类型,本规范中只提出探求推断的矿产资源的工程间距建议。控制的或探明的矿产资源的工程间距应结合矿床实际由地质勘查单位和业主确定。
11.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资源量和储量估算中的工业指标,主要从市场的角度去确定。预查、普查阶段工业指标采用一般工业指标圈定矿体,列在附录中只作为参考,新规范大部分沿用了原规范的标准。虽然有些矿种指标可能欠合理(如天然碱和液体锂矿),但更改依据不是很充分,只能沿用;更改依据充分的,如有省储委文件或矿山经验,则其界线定为原指标和新指标之间的一个区域(如卤水钾盐和采固体钾盐),以便用户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新增加矿种指标(如固体锂矿)采用专家推荐指标。预查和普查阶段参与资源量估算的各项参数,既可采用实测的,也可采用类比的。详查、勘探阶段,要结合可行性研究和预可行性研究,用当时市场价格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并按国家有关规定的程序制定工业指标,作为圈定矿体、估算资源量和储量的依据。
12.附录
取消了原《盐湖矿产矿床地质勘探规范》附录一盐类矿产产品质量标准、附录二盐湖矿产矿床储量规模划分;取消了《盐类矿床地质勘探规范》附录A盐类矿产品的用途和矿物特性,附录B自然界常见的盐类矿物特征,附录D部分盐类矿产品的质量标准,附录E我国盐类矿床的沉积类型和特征,附录F盐类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类型。保留的附录根据两个规范的有关内容合并整理而成。新规范中附录A“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附录K盐湖和盐类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是新增加的。
㈤ 类比法是什么
类比法
在我们学习一些十分抽象地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时,由于不易理解,我们就拿出一个大家能看见的且与之很相似的量来进行对照学习。如电流的形成和电压的作用是通过以熟悉的水流的形成和水压是水管中形成了水流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的结论。学生在学习电学知识时,在老师的引导下,联想到水压迫使水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类似地,电压迫使自由电荷做定向移动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抽水机是提供水压的装置;类似地,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水流通过涡轮时,消耗水能转化为涡轮的动能;类似地,电流通过电灯时,消耗的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我们学习分子的动能时,将它与物体的动能进行类比;学习功率时,将它与速度进行类比。
类比是将一类事物的某些相同方面进行比较,以另一事物的正确或谬误证明这一事物的正确或谬误。这是运用类比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
对比,是将论据中截然相反的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因为比较的双方形成鲜明的对照,互为衬托,所以,这种方法特别能突出一方面的性质,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因而,用得也很普遍。
区别:说白了就是,类比都是引用和自身比较相同的,有共同性的,对比时引用有明显不同的,可以显出差别的。
㈥ (一)关于工业指标制定的原则规定
矿床工业指标是圈定矿体、估算资源储量的技术经济指标,在地质勘查规范中必须阐述和规定,但是工业指标的制定又涉及政府的监督管理,因此必然要同时执行政府主管部门有关的规定。在上述各个规范的讲解中,工业指标的使用的提法不尽相同,这是因为在规范中的提法就不尽一致,但总的意思是明确和统一的。现将其原则规定归纳如下:
1)各分矿种规范中都根据修订前的规范中的工业指标,在有关附录中推荐了该矿种的一般工业指标,有个别指标数值有根据的作了修改。
2)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矿床一般工业指标,作为工业指标监督管理的组成部分(国土资源部近期将要发布的一般工业指标与规范中一般工业指标是相同的)。
3)矿产地质勘查的普查阶段,应使用一般工业指标(也可使用与相邻同类型矿山类比的工业指标)圈定矿体、估算资源量(333)。详查、勘探阶段,未进行(预)可行性研究的,也可使用一般工业指标圈定矿体、估算资源量(332)(331)。
4)在详查、勘探阶段,工业指标的论证应与(预)可行性研究紧密结合,在(预)可行性研究中论证合理的工业指标,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程序确定后,作为圈定矿体、估算资源储量的依据。
5)供矿山建设设计使用的资源储量,其工业指标的制定必须经过论证,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程序进行确定。
6)工业指标论证单位的资质与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的资质要求相同。
㈦ 什么是类比法
类比法,是一种最古老的认知思维与推测的方法,是对未知或不确定的对象与已知的对象进行归类比较,进而对未知或不确定对象提出猜测。如果未知的对象确实与某种已知的对方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则类比法有一定的认知价值,分类学就是有类比法演化而来。
类比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也是种说理方法。
(7)如何用类比法进行工业指标论证扩展阅读:
类比的作用
1、类比的作用是借助类似的事物的特征刻画突出本体事物特征,更浅显形象地加深本体事物理解,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2、类比的逻辑推理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3、在文学中,类比属于比喻范畴,与明喻、隐喻紧密相连,但又同中存异。类比是扩展式的比喻,所涉及的两事物间的相似点往往非止一端,各各对应,形成逻辑推理的前提。
㈧ 论证方法
1、 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3、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5、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论证三要素:
1、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是一个意思明确的表判断的陈述句。
2、论据:
用来确定论题真实性的判断,它是使论题成立并使人信服的理由或根据,它所回答的是“用什么来论证”的问题。
3、论证方法:
是指论据和论题之间的联系方式,即论证过程中所采用的推理形式,它所回答的是“怎样用论据论证论题”的问题。一个论证过程可以只包含一个推理,也可以包含一系列推理。
㈨ 执行三个非金属矿勘查规范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李俊 熊军 叶志远
作者简介:李俊,中国中材集团公司科技部部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矿产储量评估师。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国标发布以后,随着《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6—2002)、《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3—2002)及《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7—2002)等新规范标准的实施,为非金属矿的地质勘查工作,评审非金属矿各阶段地质勘查报告、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根据笔者多年参加勘查报告、核实报告资源储量的评审,就新规范标准的内容,介绍新的要求和新规定,并对一些情况与同行探讨,不妥之处望斧正。
1 非金属矿地质勘查报告与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目前在国土资源部备案的各类地质勘查报告、资源储量报告均应在报告的正文前加附400字左右的文字摘要。需要进行储量登记,应附一式五份储量登记表。如在已登记统计的资源储量基础上编制各类报告,要说明与原地质报告、储量报告中资源储量变化、继承、消长关系,列出各类资源储量变化关系、结果和变化原因,还要附变化关系图及拐点坐标,登记表(附电子文件)。
1.1 各类报告编制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
如编制地质勘查报告、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应具有矿产勘查资质或矿山地质测量资质;编制(预)可行性研究必须由具有可行性研究资格的单位或机构进行;勘查单位还要具有化验、测量、施工等资质。
1.2 报告必须具备的矿权设置
报告中要注明由国土资源部或省(自治区)颁发的探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所划定的范围,编号、有效日期、拐点坐标(直角坐标)、矿权面积、采矿标高等。评审报告中经常发现矿权设置问题很多,有的有效日期已过,采矿标高与矿体标高不一致,矿证上的矿种与评审报告矿种不同等,这些问题往往影响报告评审时间。
1.3 报告备案必须具备的文件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申报表;矿权人承诺书;采矿、勘查许可证划定的矿区范围;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与采矿、勘查许可证划定矿区范围叠合图;本报告与最近一次审批报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关系图;报告编制单位勘查资格证;矿产资源储量变化情况表及资源储量变化对比表。以上文件必须有法定代表人签章、矿权单位印章,一式两份。上述的法律文件是评审报告必不可少的,报告委托人对此重视不够,是报告评审中常见的问题,有时为一个图、一个印章延误评审报告备案。
1.4 报告编制要求
地质勘查报告名称统一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旗或矿田)××矿区(矿段)××矿(指矿种名称)××(勘查阶段名称)报告。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名称统一为××省(市、自治区)××县(市、自治县)××矿区(矿床)××矿(指矿种名称)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送评审报告名称不统一,勘查报告名称不应加地质,核实报告不应加矿业权人名称,封面名称下部应是矿权人,评审报告名称按统一格式命名。
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按《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 0033—2002)执行。对勘查工作区的工作程度和第一性资料的质量进行野外检查验收后才能进行报告编写。各类勘查报告应重点阐明矿业权设置(拐点号、地理坐标、面积及有效期),矿产地质条件、矿石质量特征、开采技术条件、勘查工程布置、勘查工作质量、勘查程度、估算资源量可靠性。送评审的报告应该重点突出,普查报告着重对普查区内含矿性的整体评价,对区域地质资料全面收集,是面上的评价。而详查、勘探的重点是解决矿床、矿体或矿山开采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执行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7]26号文。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应重点阐明目的任务,矿业权设置(拐点号、地理坐标、面积及有效期),开采情况,矿体特征,开采技术条件的等资料以及存在问题和预防治理建议,资源储量估算和资源储量变化因素,采空区实测资料估算,资源利用、探采对比,可行性研究程度及经济性质等。有一些评审的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引用以往的勘查成果过多,开采后的新资料较少。
2 无对应矿种规范的非金属矿勘查
非金属矿勘查涉及矿种最多,勘查评价指标复杂。国际上已发现可利用的非金属矿物和岩石已达250多种,目前我国已经开发利用的建材、非金属矿种有130种之多,而且矿种还在不断增加,如我国近年来又陆续发现霞石正长岩、绢云母、辉沸石、水镁石、坡缕石、累托石等非金属矿,因此大多数非金属矿无对应勘查规范。同时,非金属矿主要是利用其物理化学特性,同一非金属矿又有多种用途,并且有时又互相代用,非金属矿的用途也在不断拓宽,经常有变化,这就给非金属矿床勘查评价带来了难度,往往需要针对该矿种利用的物化性能特点,研究确定一些特殊的勘查评价方法。如:石膏(硬石膏)、滑石、硅灰石等矿产采用物相法计算矿物质量分数;膨润土矿产蒙脱石质量分数的确定;沸石矿产沸石类型和沸石质量分数的确定;珍珠岩类矿产基本样膨胀倍数的确定;饰面石材矿产荒料率的计算、基本样品的采取和鉴定;石棉矿产含棉率样品的加工试验;高速铁路专用集料矿产指标的测试方法;天然轻集料试验方法等。所以,无对应规范的非金属矿勘查要根据该矿种的特点,按《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要求,参考相近的矿种进行勘查评价。
3 如何使用矿床工业指标
对于非金属矿地质勘查各阶段要采用规范中一般工业指标估算内蕴经济资源量和预测的资源量。根据矿床的本身特点需要对一般工业指标调整和补充的工业指标,应由有资质的工业设计部门进行论证后提出论证报告和批准的工业指标。
一些矿山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往往沿用原报告的工业指标估算资源储量,应该对原报告工业指标与一般工业指标比较,如符合一般工业指标的,可以采用。如高于一般工业指标的,应估算两者之间的资源量,分别用原报告的工业指标和一般工业指标估算资源储量,两种估算结果之间的资源储量采用资源量表示。
为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在制定具体矿床的工业指标时,鼓励采用低于新规范标准中提出的一般工业指标。同时,应当考虑该非金属矿床矿种的特点和用途制定合理的工业指标。如:
水泥生产需要石灰质、粘土质、硅质等多种原料配合加工制成,工业指标的确定要考虑原料之间的相互影响。如石灰质原料中碱含量较低时,粘土质原料中碱则可适当放宽,反之粘土质原料中的碱则应提高要求。水泥原料质量指标是针对地质品位而言的,一般考虑了开采贫化的问题,各原料之间相互制约,考虑原则是以满足水泥熟料的生产要求为准。例如:CaO含量大于48%的石灰质原料可以搭配一些CaO含量低的石灰质原料;钾、钠高的石灰质原料可搭配一些钾、钠低的粘土质原料。对同一矿区原料的搭配要考虑开采搭配的可能。
高岭土的工业指标主要是针对日用陶瓷和建筑卫生陶瓷拟定的,砂质高岭土原矿能直接被利用作为陶瓷原料的,可采用原矿指标;对需要水洗选矿者应采取淘洗精矿指标,淘洗筛目原则上要求为325目,当略粗筛目(如250目)能满足生产需要时也可以采用;采用软质高岭土、砂质高岭土原矿作指标的矿床,要求选取适量代表性样品,测定325目或略粗筛目的淘洗率,并对淘洗精矿作化学分析(项目与原矿相同),了解淘洗精矿质量。
对饰面石材花岗石矿床,要进行放射性测量,其余岩浆岩发育矿床,一般也要作放射性检查,发现异常进行进一步工作,执行建材行业标准《建材筑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2001)。
4 有关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国标中对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了三大类16种类型,每一种都有准确的描述,要准确的使用。不能人为地增加、减少定语,更不能把某一类型简单的等同于过去的那个“储量”级别。在一些勘查报告中经常出现如“333级”,这不仅仅是用词的不当,更重要的是内涵的不同。要用某个类型的代号可以写数字加资源量或储量,或者要把全称写出来,例如写成“333资源量”或者“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地质勘查各阶段非金属矿产采用一般工业指标估算内蕴经济资源量和预测资源量。预测阶段提交334预测资源量,普查阶段提交333资源量和部分334预测资源量;详查、勘探阶段一般不应有334预测资源量。要注意资源储量类别不得超越勘查程度圈定。
333资源量是经过露头检查、地质填图、物化探工作及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的控制等普查工作,依据一般工业指标估算的矿产资源量。实际评审中333资源量比资源储量分类和勘查总则工作程度要求高。
目前的储量备案要求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采矿证范围内的一般工业指标与高于一般工业指标之间的资源储量、各类矿柱、压覆的矿产资源储量和暂难利用的部分都列入内蕴经济资源量。
对一些机制砂建筑用砂、宕碴、碎石、粘土等,只需做简单的地质工作即可供开发利用的地表矿产,可以不分勘查阶段,提供矿山建设、符合开采要求的地质资料,通过类比,开发具有经济意义的,应探求基础储量。
未经可行性研究的矿山,但有矿山设计、已通过开发利用方案审查、正在建设和生产的矿山,属于经济可行项目,其内蕴经济资源量列为基础储量。生产矿山必须有实际回采率指标才能估算储量。
5 地质勘查阶段及遵循的原则
非金属矿各阶段地质勘查工作划分了四个勘查阶段即:预查、普查、详查、勘探。明确普查是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进行数量有限的各项野外工作,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为投资者(业主)提供资源信息,着重对普查区内矿产含矿性的整体评价。对普查区内的矿(化)点,运用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进行稀疏控制是为了解剖麻雀,并据此评价面上整体的含矿性,为矿业市场提供资源信息,供投资者(业主)投标。由于普查工作重在找矿及面上的整体评价。普查以相应的地质填图为基础,其成果达到了大致查明地质、构造、岩浆岩的特征。详查、勘探时的重点是解决矿床、矿体或矿山开采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详查、勘探时是依据新资料,不断地充实、完善而要求达到基本、详细查明矿区地质、构造、岩浆岩等。
地质勘查是一项十分严谨的科学工作,地质勘查阶段的划分要求勘查工作遵循其固有的规律,不能逾越勘查阶段。在市场经济中,投资者(业主)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往往要求地质勘查工作在很短时限内完成。作为勘查者,不能因为时间紧迫,而跨越勘查阶段。地勘工作的阶段性,是我国资源勘查工作者几十年的经验总结,也是地质勘查固有规律。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要求。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从已知到未知、从片面到全面、从一斑见全貌。
在地勘报告资源储量评审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报告提交单位没有遵循这一规律,以至于重复工作,浪费了许多工作量。而往往造成部分矿段控制程度不足,最终勘查成果与设计预期相距甚远。更有甚者,经过详查、勘探阶段否定建设矿山的可能,给投资者(业主)造成了巨大损失。
此外,由于新规范中对普查工作要求与旧的普查概念有所区别,在执行新规范标准过程中,往往因旧的普查概念惯性,过密的布置工作量,把地质工作的重点集中在点上而不是面上,忽视了地质、构造、岩浆岩等基本地质特征的研究。造成资金浪费,而且还没有达到普查地质工作的目的。
6 关于勘查类型、工程间距和工程布置
非金属矿规范附录中列出了每种矿种的勘查类型和工程间距。之所以作为资料性附录,是有其实际意义的,即不是规范强制性的内容,只作为参考。在实际的矿产资源勘查中,几乎所有勘查报告中都是:“依据规范划为某类型,相应的工程间距理所当然的就是多少”。矿产资源是自然界的产物,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就用某一个固定的工程间距来套。应该的做法是:根据新规范中给出的勘查类型和工程间距,依照矿床的实际,合理地确定工程间距和工程量,应依照最小的费用得到最优的成果为原则。在确定不同资源量、储量使用的工程间距,依据要充分,不能笼统,要有足够的说服力。最终使用的工程间距也可能比附录中给出的工程间距大,也可能小于,要依照具体的矿床而定。
在建材、非金属矿勘查工作布置中,新规范只是提供了一种可遵循的方法和手段,在实际工作中要依据涉及的矿种及矿区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广大地质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如勘探线的布置可灵活采用平行不等距、不平行、放射状等结合的方法,以期全面控制矿体,钻孔布置可采用斜、水平或任意角度达到最佳控制矿层的目的,通过创造性的工作,达到更加合理地布置勘查工程,节省工作量,提高成果质量。
7 新规范标准对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
新规范对地质勘查工作的质量要求更加严格。这体现在预查、普查阶段侧重点在对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基本地质特征的研究,而在详查、勘探阶段侧重对矿体本身的研究。所以对质量的要求也随之严格。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重视和尊重投资方(业主)的要求。
从多年来所审查的一大部分地质勘查报告中发现,地勘工作质量存在严重下滑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基础工作不扎实、野外工程质量差;野外地质点密度不符合相应比例尺的要求,野外记录点内容简单不全;样品的采集,没有执行采样规定,样品质量不足,没有在新鲜基岩面采取;钻孔岩心全岩取样,副样无从查起。更有甚者野外岩心造假,无中生有在“图纸上打钻”;室内资料整理粗糙、简单,应该进行的综合研究没有进行。虽然采用计算机技术绘制图件和估算资源储量,但资源储量估算中计算也存在较多错误,原始图件的误差造成更大欺骗性,图件的整饰随心所欲。
8 关于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概略研究由地质勘查单位承担,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由具有可行性研究资格的单位或机构完成。
概略研究是指对矿产勘查开发项目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建设项目是否有投资机会的研究。评审的地质勘查报告一般都具备这一章节,但有些报告的内容和深度研究不够,对矿产地勘查、开发的可行性、矿产开发的经济效益评价内容和收集的资料不全,过于简单,要求按地质勘查报告概略研究基本要求编写。普查、详查、勘探地质勘查报告要有概略经济评价的内容。如详查、勘探工作依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依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经济评价内容。
预可行性研究是对大、中型矿床总体开发合理布局进行的初步经济评价,为下一步进行勘探及推荐建设项目和编制项目建议书提供依据。而可行性评价为矿业投资人决策、编制和下达设计任务书、确定工程建设计划书等提供依据。(预)可行性研究是在通过的详查、勘探报告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报告评审过程中发现有些(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了求取基础储量,委托的单位或机构专业不对口,非金属矿找金属矿单位或机构,编制的内容也不符合要求,造成多方面修改,甚至重编。
对于小型非金属矿矿山,机制砂建筑用砂、宕碴、碎石、粘土等建筑材料矿产,可以采取类比的方法,评价其经济可行性。
9 使用新标准规范中的术语和统一计量单位
很多单位编制的地质勘查报告、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不重视也不习惯运用新标准规范中的术语,如小体积质量,多数报告仍沿用传统的名称“小体重”,从2007年起全面执行新标准规范的术语,新规范在用词上采用了国际单位制,编制报告时,相应的一些用词要统一到新标准规范上来。例如:体重——体积质量;重量——质量;含量——质量分数;比重——密度;100目——0.074mm。
较多的编制报告存在计量单位不统一的问题,整个报告的计量单位混用,一份报告要统一计量单位,这是提高报告质量的一个方面,建议报告采用国际计量单位,如米——m;平方米——m2;公里——km;平方公里——km2等。
10 采用新技术、新方法
为提高勘查工作及其成果质量,满足投资者的需要,新规范鼓励采用物化遥、钻探、测量、测试等先进技术、方法。资料综合整理、资源/储量计算等采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制图等。目前,非金属矿产的勘查技术、方法落后于其他两大类矿产的勘查,但非金属矿勘查中已探索下述方法、技术:
电法在石墨勘查中的应用、电法及深穿透地球化学法在石膏勘查中的应用、无线电波透视在岩溶探测中的应用、遥感在石材勘查中的应用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野外地质数据采集系统的使用,实现了野外原始资料的数字化采集,并利用先进的数据继承技术使野外数据与后期的综合整理紧密连接,方便了地质图的编制和各种专题数据库的建立,加速了地质数据资料共享和服务的进程,提高了野外地质工作的效率和精度。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化学分析样品处理、矿体的圈定、资源储量估算、自动制图(平面、剖面、钻孔等)等方面均有了比较大的进展。
11 建议
(1)各级资源储量管理部门应加强新标准规范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2)地质勘查单位要加强技术管理,严格按照新标准规范要求重新制定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提交的地勘成果质量。
(3)从事地勘工作的各类技术人员要认真领会规范的内涵并在实际工作中予以执行。
(4)各类资源储量评审组织和资源储量评估师要有责任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确保评审储量的真实性,确保对国家、业主负责,维护好中介组织的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