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吉林工业大学的介绍
吉林工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首批进入211工程的国家重点大学之一。其前身是建校于1954年的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曾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Top1),1998年重归教育部直属。1958年更名为吉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汽车和农机为优势和特色,工、管、理、文相结合的多学科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汽车工业和机械工业培养高层次人才和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的重要基地之一。建校40年来,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又有了长足的发展,由单科学院发展成为以车辆、农机、机械、交通和管理工程等为优势和特色,以机电工科为主的工、管、理、文相结合的多学科配套的工业大学。学校目前设有9个学院、6个系、2个学部。有40余个本(专)科专业,31个硕士学科点,12个博士学科点,2个国家重点学科和3个博士后流动站。国家支柱产业----汽车的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我国首家“汽车车型开发中心”均设在该校。学校还拥有13个国家和部省级产品技术监督检测中心以及30多个研究所(室)。学校现有教职工3500人,其中专任教师1300人,教授、副教授650人,博士生导师6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本、专科生、研究生和外国留学生近万人。学校的整体实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与世界各国的115所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与校际合作关系,每年聘请国际着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2000年以后,原吉林工业大学合并入吉林大学,原吉林工业大学为吉林大学南岭校区。以下为吉林工业大学未合并前概况。
㈡ 沈阳工业大学的历史沿革
沈阳工业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东北机械管理局技工学校。
1949年9月,改名为机械工业管理局机械职业学校。1950年8月,改为中等专业学校,校名为机械工业管理局机械高级职业学校,开始面向全国招生。1952年10月,学校北迁至长春市,改名为机器工业学校。1954年改名为长春机器制造学校。
1955年5月,经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准,学校回迁沈阳市,改名为沈阳机器制造学校。1958年8月,随着中国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由中专学校晋升为工科大学,校名为沈阳机电学院,隶属沈阳市。沈阳业余机械学院和沈阳业余工学院并入,1959年沈阳市铁西区工业大学并入。
1979年,学校开始招收第一届研究生。1981年,铸造、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两个学科首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 当时的本科各专业获学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创办函授教育,面向全国招生,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设65个函授站。
1985年6月10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和机械工业部对沈阳机电学院实行联合办学,沈阳机电学院改名为沈阳工业大学。1988年2月,经国家机械委批准,成立成人教育学院。1990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被列为新增博士授予单位。
2001年,电气工程一级学科获准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机与电器学科获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1年12月,唐任远教授当选国家工程院院士。
2002年2月,原辽阳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整体并入学校,成为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
2002年11月8日,国家科技部批准学校组建国家稀土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6年,沈阳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获批成立。
2012年7月24日,学校获得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 。
㈢ 长春工业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
http://www.ccut.e.cn/
长春工业大学(原吉林工学院)隶属于吉林省人民政府领导,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兼有理学、文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它创建于1952年,坐落在长春市风景秀丽的南湖之滨,校园绿树成荫,环境幽雅。
长春工业大学主要为吉林省经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科学研究人才和现代化管理人才,是为吉林省经济建设服务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目前,学校设有18个院系:机电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基础科学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现代教育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乡镇企业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交通工程系、冶金工程系以及人文信息学院(新制二级学院)。
学校现有在校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近12000人,夜大、函授生近3000人,已形成集中优势培养研究生,重点培养本科生,兼收少量专科生,努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积极为吉林省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的多渠道、多层次、多规格的办学格局。
长春工业大学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之一,是教育部首批审定的有条件接收外国留学生的200所高校之一。学校从1983年起,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有14个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它们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计算机应用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应用化学、纺织工程、工业催化、社会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等学科、专业。在工业催化等研究方向上招收的攻读硕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已获得学位,学成回国。
长春工业大学拥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以中青年为骨干、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全校1793名教职工中,有教师810名,其中教授、副教授406名,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85名。吉林省首席教授1名,主讲教授1名,中青年骨干教师5名。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36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18人;吉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0人,占全省10%;吉林英才奖章获得者13人;吉林省高校重点培养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0人。同时还有一支由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为骨干的中青年教师队伍,他们已成为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
学校现有公共课、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教研室70个,实验室35个为了加强外语教学,学校设有外语电台和多个语言实验室供学生使用。学校聘有英、美、加、日本等外国教师进行外语教学,对学生的外语学习有严格的要求。学校还设有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心,用以完成计算机教学,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学校建有6个研究所、37个产学研联合基地,实验室装备着具有先进水平的透射电子显微镜、金属X射线分析仪、数控铣床、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大型设备。各种仪器设备共达6287台件。冷热加工设备齐全的实习工厂建筑面积达3600平方米,可同时接纳200余名学生进行实习。校图书馆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藏书56万余册,其中外文书刊6万册。学校还拥有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可供2180人同时上课的多媒体教室以及省内一流的田径运动场等。
长春工业大学的科研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围绕吉林省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发展行走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等优势产业及开拓新产业的需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开发研究和引进、转化先进实用技术为重点进行科学研究。近10年来,学校科研工作发展迅速,共开发出各类研究课题48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5项;火炬项目2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项,有50项研究成果分别在全国科学大会、吉林省科学大会和全国机械工业大会上获奖;35%的研究成果得到了推广和应用,获得了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许多科研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长春工业大学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中逐步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学校按大类专业招生,建立了多项教学改革和学生管理的配套措施和激励机制,培养了一大批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素质全面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科学研究人才和现代化管理人才。毕业生就业渠道广泛,就业率居全省高校前列,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建校50年来,共为社会输送4万余名毕业生。
长春工业大学是我国普通高校研究与发展排名前200名院校之一。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近年来,共在国内外各种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交流学术论文5000余篇,有189篇学术论文被SCI、EI等检索收录。学校公开出版《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高教研究版)》两种学术刊物。
长春工业大学重视发展与国外高校及学术团体的联系。近几年来,先后聘请国外文教、科技专家和学者50多人次来校讲学和任教,派出一批教师分赴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瑞士、比利时、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访问、留学,部分教师还参加了国际学术会议。学校先后同英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等国的高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
长春工业大学在注重抓好教学和科研的同时,十分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我校连续2次被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评为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国仅有8所高校连续两次获此荣誉,我省仅此一所)连续多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基层党组织标兵”和“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
目前,全校师生员工正积极探索一条既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又符合教育基本规律的办学之路。努力实现《长春工业大学事业发展‘十五’计划》,为把长春工业大学办成国内一流的多科性地方工业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