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城市发展如何跨越工业园区

城市发展如何跨越工业园区

发布时间:2023-06-03 10:31:36

① 加快市工业园区建设的思考论文

加快市工业园区建设的思考论文

园区建设是加快我市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旅游经济为中心、工业经济为支撑”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快园区建设,推进工业布局调整,全面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区域经济竞争能力,是我市实现“三最”目标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一、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探求园区建设发展规律。

(一)进一步加深对园区重要作用的认识。

加快园区建设,可以促进生产要素的集聚和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园区建设,有助于“节约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有助于推广节能技术,按照“三同时”,集中进行工业“三废”的综合治理,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园区建设,以工业化促进城市化、以城市化提升工业化的互动发展格局,同时带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缓解就业压力、拓展致富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创造有利条件。

(二)进一步加深对园区功能定位的认识。

工业园区是工业集聚和招商引资的载体和经济发展的平台,说到底,园区建设是筑巢引凤。因此,园区一要上规模,二要有特色,三要有吸引力。要向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环保型方向发展,能够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从而形成区域化生产和专业化协作的发展格局。

(三)进一步加深对园区发展规律的认识。

要有所为,就是要尊重、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已经设立的园区,尤其是市定重点园区、特色园区和发展前景好的园区,要重点培育和扶持,使这些园区在短时期内上档次、创水平。要有所不为,就是乡镇建设工业园区(小区),要因地制宜,不搞一个模式。防止急功近利,防止超过实际承受力建设园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滚动发展。

二、加强科学指导,进一步发挥园区产业集聚优势。

(一)合理优化布局,高起点抓好园区规划。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我市园区规划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调整,使其品位更高、功能更全、后发效应更长、发展空间更大。第一,合理设置全市园区。目前,我市大部分园区规模偏小、起点不高,不利于做大做强。要从实际出发,给全市园区科学定位。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园区发展,可把全市园区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已定的市级以上园区,作为重中之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建设。第二类是县级重点园区,要加大建设力度,边建设边招商,形成规模园区、效益园区。第三类是其它城镇园区,这类实际不是工业园而是工业小区,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科学规划,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健康发展。第二,优化园区内部规划。园区规划坚持与城镇规划、交通规划相结合,与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相结合,与本地工业远景规划相结合,高起点、高标准抓好园区规划,形成一批特色园区、精品园区,努力提升园区的品位。一个园区必须体现内涵和功能、作用和地位,体现它内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以特色的思路来培育特色产业,形成园区特色优势,构筑园区龙头地位,凸现园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

(二)立足因地制宜,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

良禽择木而栖。优越的硬环境是吸引投资的首要条件,是不争的'事实。要高标准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适度超前。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适度超前抓好园区内的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能因为资金制约就降低建设标准。二是梯度推进。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滚动发展。要依托项目建设园区,根据入园项目的多少、规模的大小,科学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防止开而不发,杜绝“轰轰烈烈圈地、冷冷落落开发”的行为。

(三)运用市场法则,高水平经营管理园区。

一是创新方式经营园区。采用bot、bt等方式,将园区基础设施项目改过去由政府包揽建设为合资合作建设;尝试公开拍卖园区公共设施的经营权、广告使用权、道路冠名权等,把园区建设变成资本运营过程。鼓励民间资本通过独资、合资、入股等方式参与园区建设。二是创新方式管理园区。建立精干高效的园区管理机构,按照“小机构、大服务”的模式设置管理委员会,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统一负责园区管理、对外招商、项目申报、规费收缴等事务。依照《公司法》的规定,依法成立园区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运用市场法则,通过科学经营管理,增强园区自我运行能力,实现“投入—产出—回报”的良性循环,使园区建设尽可能减轻财政负担,降低财政风险。

三、全力支持建设,进一步促进园区快速健康发展。

(一)强力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园区建设的生命线。

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结合我市产业特色和产业优势,开创我市园区招商引资工作的新局面。一是及早明确招商引资的工作方向。园区建设初期要争取大中小、内外资项目一齐上,在较短时间内尽快形成园区工业集聚规模。随着园区的发展,要适时调整招商思路,把重点放在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高科技项目上。二是积极探索招商引资的有效途径。要利用园区的特色优势招商,进一步挖掘园区的特色和优势,做好园区项目包装和推介,“走出去,请进来”,实现招商形式多样化,同时,重视发挥互联网在招商引资中的突出作用,力争园区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二)落实优惠政策。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我市已经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要对现有的优惠政策进行梳理完善,并认真贯彻落实。同时,要搞好政策研究,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抓住重点,制定优惠政策,对重点扶持的园区采用“一园一议”的办法,制定更为灵活有效的政策。

(三)加快科技创新。

一要建设一批高新技术型园中园,重视园区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园区的核心竞争力。二要推进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吸引他们在园中园设立研发基地,建立科研成果孵化器,加速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三要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鼓励和支持园区加快对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利用,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品的科技含量。四要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扩张产业链、产品链和技术链,增强园区的聚集效应和联动效应,走上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四)营造良好环境。

优越的投资环境,是园区竞争制胜的重要保证。一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善审批行为,对确需要保留的审批事项要降低门槛,减少环节,规范操作,提高效率;改进市场准入、投资审批制度,除保留国家法律法规明令规定的前置审批外,其余的可采取核准制办法管理,把一些前置审批项目改为后置备案。二要进一步清理收费项目。建议有关部门对园区涉费项目彻底进行清理,取消不合理的收费。三要进一步建设信用环境。建立包括政府、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在内的全社会信用体系,健全信用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政府和政令的公信度,努力打造诚信黄山。四要进一步确保社会稳定。要维护园区企业的合法权益,尽力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切实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利益,特别是在土地征用上,多采用出让、租赁形式,及时兑现土地费用。同时,积极探索多渠道安置失地农民的方法,让农民失地后安居乐业。

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梯度开发、滚动发展,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园区建设的新局面,促进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促进我市“三最”目标早日实现。

;

② 都市型工业的发展对策

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实践证明,都市工业园区是城市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和发展极。各级政府要加快都市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为中小企业发展及时提供施展本领的空间舞台:要注意和重视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消除和减少中小企业的顾虑和社会负担:
一是兴办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应借鉴国内外好的做法,发挥官方机构和民间机构的积极性。兴办面向都市型工业的法律、会计、技术、金融、培训、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各级都市型工业协会,负责对全市都市型工业企业实行行业管理,提供各类市场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
二是拓宽都市型工业企业发展的筹资渠道,提供配套的金融支持。都市型工业企业大部分是个体、私营的中小企业,受传统体制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投融资体制方面存在很多障碍应适当采取必要的政策倾斜,扩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范围,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和监管制度,搞好中小企业资信档案,为其生存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三是建立健全都市型工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加快技术改造与升级。重视培养和引进各类优秀人才。技术进步是都市型工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都市产业的“二元”结构特征为传统工业技术与现代工业技术相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那些适合都市发展的、时尚的、时髦的和富有个性、人性化特色的产品,通常必然是传统加工技术与现代工业制造技术的完美结合。要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加快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步伐,促进都市型工业的发展。都市型工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要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依据行业人才稀缺的程度,要重点加快设计人才、研发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技术人才等5类人才的建设。要以引进为主、培育为辅,加快解决都市型工业设计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放宽户籍等人为限制,建立引才绿色通道,切实为各类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大力挖掘现有的教育资源,以学校和企业培育为主,培养一批操作能力强的熟练工人.不断提高都市型工业企业技术工人的整体素质。

③ 十年间,滁州市何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继而成为一匹令人瞩目的“黑马”呢

十年间,滁州市何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继而成为一匹令人瞩目的“黑马”呢?

滁州经济发展的“加快曲线图”,该地经信局副局张正强向记者展现了2组数据信息:“十二五”期内,我市固定资产投资5360.5亿人民币,年均增长22.8%;“十三五”期内,固定资产投资8609.5亿人民币,年均增长14%。

现阶段,该产业园区已形成新能源新材料、车辆及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技术、健康营养四大优势产业,总计引进项目数百个,建成投产公司百余家。现如今,中新苏滁高新园区已变成一座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的现代新城区,变成滁州甚至安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对话框和示范性服务平台。

十年优商:社会经济发展跑出来“瞬时速度”

十年来,滁州市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视作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金属催化剂”。这不仅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攻坚行动,也是一场勇蹚改革创新深水区的自我革命。逐步完善的经营环境,却让滁州社会经济发展跑出来“瞬时速度”。

“只需公司确定干,一切办理手续政府办。”这也是滁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对前去项目投资客户的郑重承诺。2020年10月,滁州市举办上千人交流会,带动我市左右对比外省优秀、本省一流,打造出“亭令人满意”经营环境服务品牌。

2022年是滁州市“双招双引”工作中的品质提升年。新春佳节过完,滁州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就发出“奏出‘争先进位’主要基调,紧抓‘双招双引’主抓手”的号召。

“如今创业好项目十分稀有,一旦发现务必先下手!”定远县招商局党组组员张道春笑着说。他的工作日笔记本上,密麻麻地记录着“上午去南京、在下午飞北京、夜里回滁州”等相关信息,那样密集的分配基本上每星期都是有。

④ 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如何发展

一、影响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发展的经济特征

欠发达地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般认为,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相对发达的地区,而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更确切地说,所谓欠发达地区,是指受历史、区位、观念等条件的限制和不平衡发展战略的影响,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着较大差距,但又有较大发展潜力、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环境尚未遭到严重破坏,且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的发展和制度的创新,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有可能实现高速发展的区域。工业园区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地域空间,其成长和发展是多方面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深受该地区经济发展特征的影响。

制约工业园区发展的欠发达地区经济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工业总体规模小,经济增长缓慢,政府财政收入相对匮乏,民间资本积累规模小,因此,资金、中高级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缺乏,该地区工业园区的建设仅仅依靠地方政府或本地区民间要素积累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然要借助外部力量;

2.欠发达地区的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原材料、能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十分丰富,供大于求,价格相对比较低廉,这些低成本要素优势对那些土地和能源日趋紧缺的发达地区必然能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具有发挥区位优势、主动接受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融入到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圈中的有利条件;

3.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内经济发展往往存在着不平衡性,但也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如一些区域中心城镇,这些地区的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较好、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并以自身的特色产业为主导,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这些相对优越的条件必然为这些地方的工业园区成长和壮大提供强劲的内在动力,因此,促进区域内经济协调发展,是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发展的重要战略;

4.从制度特征来看,一般而言,欠发达地区的市场经济制度建设起步较晚,配套改革相对落后,总体的经济发展还处于模仿阶段。由于制度决定了各种影响经济发展要素的投入方向和产出效率,因此政府在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以弥补市场制度尚不完善的缺陷;

5.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社会文化和思想观念的落后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由于社会文化与思想观念是该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交往等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具有很强的区域特征和稳固性,直接影响着人的选择和行为方式。因此,必须积极引入新的思想和观念,不断增强该地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逐渐改变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落后思想和陈旧观念。

二、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思考

1.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先天的自然条件优势仍是能否赢得竞争的首位因素。例如,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使得生产地接近原料产地或消费市场,从而降低交通运输成本;丰富且价格相对低廉的自然资源、能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为工业生产节约大量的生产成本。这些低成本优势是吸引国外、境外及沿海发达地区众多生产商入园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这些地区工业园的东向发展模式概括起来有三种:

(1)吸入式。注重吸引周边的资金、技术,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吸引外省的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如淮北、宿州的东南部等地工业园区是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依托本地资源深加工产业为主体的招商引资载体,借助江苏徐州经济圈和连云港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优势,内外资源并重,加快对接,主动接受发达地区的辐射,迅速建立了工业化平台和城市发展新区;

(2)融入式。安徽东部的一些城市和地区,形成了与江浙等省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局面,从基础设施、管理方式和发展模式等方面融入东部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圈内。如合肥、马鞍山、芜湖、广德等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工业园区已经开始进入到东部工业园区经济发展中,同时形成向省内各地区辐射的趋势;

(3)移植式。在与江浙等省的地理条件相类似的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直接仿效东部省份的成功案例,学习和借鉴其园区的管理方式和发展模式,为安徽工业园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新思路。如天长市综合工业园区、滁州市汊涧镇工业园区和铜陵有色金属工业园区地处安徽东南部,紧邻江苏省,贯通苏南、苏北,属中国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南京都市经济协作区域,其园区的建设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趋同于“长三角”经济圈内的工业园区。

2.政府发挥积极作用,探究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

在工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建设初期,政府不只是扮演政策制定者的角色,还是园区的规划主体、基础设施建设主体和管理主体,这就需要政府根据具体的区域经济特点,探索和采用适合该地区的工业园区的管理方式,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目前,安徽工业园区的管理方式以政府管理型为主,也开始出现了新的管理方式。从安徽经济发展的现实来看,大企业、大公司数量少,实力不足,引进大公司投资建厂的机会不多。因此,政府设立的行政管理仍为主要形式。但有条件的地区和产业也开始注重发展多种管理方式,鼓励大企业、大集团组建联合体,兴办工业园区,积极引进省外、国外的公司和社团来安徽兴办工业园区。安徽工业园区的管理方式开始由政府管理型向政府和企业混合型、企业管理型过渡。巢湖市富煌工业园由富煌集团自主领办,这种“企业管理”方式与“政府管理”方式相比,在实际发展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企业自我管理有利于园区内的招商引资,可以根据项目发展状况,有针对性的吸引配套企业;也有利于整个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对将要进入园区的项目进行精心论证、筛选,选择那些适合在该区发展的项目企业进园;还有利于对企业在园内的基础建设、企业文化等多方面做出合理的规划、管理和整合;更有利于提高园内企业的运营效率,因为园内企业的沟通要比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更为便捷、有效。

3.充分利用内外两个辐射功能,统筹区域间与区域内的协调发展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经济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民间资本不断积累,产业结构也在调整和升级,大量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呈现出向欠发达地区进行梯度转移的趋势。资本、技术和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是欠发达地区最为稀缺的生产要素,成为工业园区发展的瓶颈。而这却正是同外、境外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强项。此外,沿海发达地区工业园区起步早、发展快,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如城市传统工业复制型的苏南模式、市场导向型的温州模式、进口替代型的晋江模式等,为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借鉴素材。因此,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建立长期的经济发展合作机制,不断地进行资本、技术和人才的跨区域合理流动和补充,并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本地区的工业园区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安徽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并主动融入“长三角”经济圈,随着合宁(合肥至南京)高速、合沪(合肥至上海)铁路的开通,从合肥到南京、上海等地只需一两个小时的车程。安徽经济融入“长三角”的步伐加快,其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了江浙发达地区对皖的辐射功能,合肥、芜湖、马鞍山、巢湖、天长、滁州、广德等地区的工业园区在东向发展战略上走在了前列。

欠发达地区内部工业园区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有些地区工业园区发展相对较快。因此,要充分发挥内部优势,做好区域内的协调发展,利用区域内发展较快的工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其他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安徽工业园区发展从空间分布上看,主要聚集在以合肥为中心的皖中、以安庆为中心的皖南和以马鞍山、芜湖和滁州为中心的皖东地区,初步形成了以合肥地区为中心辐射四周,东南部发展较快的基本态势””。安徽89个工业园区(开发区)共有32个分布在安徽东南地区及长江沿线,皖中地区以合肥、巢湖为中心共有39个,其余主要分布在蚌端口、阜阳、亳州、宿州等皖北地区。从全省经济整体来看,东部的发展快于西部,南部的发展快于北部。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使得开发区、工业园区发展态势不均。合肥地区和东南部发展较快,合肥位于皖中,贯通东西、南北,是省内交通枢纽,有着很好的地理条件优势,工业园区建设较早,发展速度较快,并带动了合肥四周的城市和地区发展,如六安、淮南、蚌端口、巢湖等。安庆以化工工业为依托,产业链发展优势明显,为园区建设提供了很好的产业基础。沿江地区和皖东地区,马鞍山、芜湖、滁州、天长、广德等地区,与东部的江浙联系紧密,有着资金、技术、交通等条件的优势。

4.鼓励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和发展具有地方特点的工业园区

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在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般会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这些具有地域特征的特色产业往往是该地区的支柱性产业,其发展速度较快,规模相对较大,发展趋于成熟。因此,立足于本地区,鼓励发展地区特色产业,建设和发展具有地方特点的工业园区,是欠发达地区发展工业园区经济的一个重要思路。在特色产业工业园区内,以特色产业为中心,发挥连带效应,发展相关连带产业””。安徽各地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以地方特色产业为依托,并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产业、资源和环境的优势,形成了特色工业园区。阜阳市颍州区工业园认真做好工业园区规划,在整体布局上,坚持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定位。颍上县依托旅游产业,突出绿色工业园区特色;阜南县工业园凭借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突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颍州区工业园依托阜阳城区区位优势,突出办好高新工业项目;宿州市符离镇政府于 2004年起开始兴建符离集烧鸡工业园,园区以符离集烧鸡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符离集烧鸡的相关产业,连带产生了养鸡业、饲料业、包装运输业等产业连锁效应,先后有六家企业入驻,由于这些企业规模扩大、技术含量提升,很快在烧鸡同行中脱颖而出,产值利润翻了几番。六安市山区面积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因此,多年来,六安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形成当地的传统产业,如茶叶、蔬菜、板栗、蚕茧、山珍等农特产品的分布点多面广。工业园区产业围绕着地方特色产业,特色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充分发展,形成连带效应,这是安徽各地的工业园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

5.更新观念,完善内外制度,提高园区自我创新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欠发达地区的市场经济制度日趋完善,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外部制度逐渐优化,因此,无论是体制上还是思想意识上的障碍都在逐渐减少,促进了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安徽作为欠发达地区,由于本身的资金积累和财政收入都十分有限,以往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因此园区建设和发展的速度缓慢,规模很小,水平低。在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的今天,全省工业园区发展势头强劲,数十个项目同时投产,从选址、建厂到投产只需一年,大型项目也不会超过两年。

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虽还处于模仿阶段,但政府也逐渐采用现代企业制度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明确地将培育产业集群的战略思想贯守到了园区建设的过程中。产业集群是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是指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特定领域内,彼此相互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货商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如大学、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等)的地理集聚体。产业集群作为实现企业向有效协作转变的组织形式,是降低园区内企业交易成本、构建良好创新环境、提升工业园区和区域竞争力的最佳手段””。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安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00余家,分别占全省和全市的35%和65%。形成了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了科大讯飞、凯立电子、阳光电源、美亚光电等知名企业,引进了微软合肥技术中心、安徽移动、美的、荣事达、三洋等着名企业,并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大领域形成了比较优势。

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在建成初期,凭借其低成本要素优势和优惠政策,确实能够获得暂时的竞争优势,为园区的起步创造条件。但是,优惠政策毕竟有底限且极容易在短时间被其他地区模仿而具有暂时性,因此仅仅依靠廉价的资源、能源和劳动力维持的优势不是长久之策。随着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日趋膨胀,要素价格也会持续上升,优势便不复存在。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帮助企业或地区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是知识和人才的存量,经济增长的根源是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而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便是学习和创新。因此,培养、提高和强化学习和创新能力,成为园区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证。

⑤ 如何打造工业城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制造业也必然向信息化、智能化阶段发展。工业4.0及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不仅促进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也让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如今,我国大多数城市纷纷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园区,但智能制造产业园区规划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部署智能制造园区规划,首先要了解这是个什么园区种类。智能制造产业园区是指生产过程采取智能制造模式的园区,其以“园区+互联网”为理念,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与制造活动各个环节相融合,对各项设施、服务进行升级,而不管它生产什么产品。通俗说,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就是高配版、智能化、科技化,管理成本更低,生产自动化程度更高的制造类园区。由于产业园区普遍都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因此,做好产业园区规划,才能使后续的招商运营更好地开展,避免空置等问题。

那么在进行智能产业园区规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适应性

一个地区能否构建智能产业园区,关键要从区域区位、生产要素、市场需求、产业基础、政策规划、创新能力等维度来衡量发展智能产业园区的适用性。

我国工业化在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工业1.0、2.0、3.0、4.0将在各地区长期并存。工业1.0机械化,工业2.0电气化、半自动化(用硬件控制),工业3.0信息化即数字化网络化,少人或无人自动化,工业4.0即智能化(引入人工智能)。这是一个技术与工业发展的过程,不能割裂,也不能跳过。

不同智能产品(服务)具有技术密集度差异,不同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不同项目的投资规模与回收周期也有区别。智能产业园区需要根据园区发展战略来选择智能产业(或服务)、主题、企业和项目,而园区的发展战略受制于区域发展战略、园区开发运营主体的发展战略。

系统性

产业园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生态系统,也是城市产业生态系统里面的子系统,因此,产业园区规划需要有系统思维。

第一,需要有产业系统思维。一个园区,如果占地空间比较大,适合引进多种产业,需要明确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布局在园区,关联产业可以布局在园区里面或者周边。一个园区,如果是引进一种产业的专业园区,则需要明确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如果一个园区只有一个企业,譬如华为的欧洲小镇,则需要明确园区产业、城市与资本的系统之间的协同。

第二,要有区域系统思维。园区的产业系统需要与周边区域的产业系统协同发展。处于上中下游的同一纵向价值链的不同园区,考虑产业对接,共享资源与市场。处于横向的相关联产业的不同园区,考虑产业错位发展,共享资源与市场。园区的产业规划还需满足上位政策规划的要求,在满足上位政策规划要求的基础上,再细分产业、领域、项目的规划发展。

第三,要有战略系统思维。产业园区是比较完整的产业生态,需要开发运营主体具有较大运营体量、足够“自持运营”能力,这又需要园区开发运营主体制定很好的开发运营战略。

创新性

智能产业园区规划的创新性推进规划质量进入新层次,园区主题、招商方式、运营服务以及政策制度的制定都可以进行创新。园区主题的提炼需要精简,定位瞄准细分领域,实行差异化经营;园区招商需要与产业规划无缝对接,需要对目标产业与企业深入了解,建立项目库。招商还可以联合入园企业、行业协会与政府机构,利用企业网络拓展招商资源,实现产业联盟招商。

产业园区需要培育企业成长、培育园区未来的现金流。智能产业园区入驻企业的更多是新生企业,更需要各种培育服务。服务创新提高园区可持续竞争优势。

智能制造产业园的优势在于其可构建集“科技研发+产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推广应用”于一体的服务体系,并且能提供风投、融资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迅速转型,抢占大时代变革的先机。中国智能制造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不仅激发了业内外资金的投资热情,也使得各地形成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区的热潮。目前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争相抢占的科技、经济制高点,中国制造业应立足长远,为未来的智能经济竞争做战略布局

⑥ 如何破解发展瓶颈,加快推进我区跨越发展

近年来,###经济开发区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提档、 扩容、升级”和“扩大规模、完善配套、提升档次”工作要求, 以建设国家级开发区为目标,以建设“西部新城区”为抓手, 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以争先进位为第一目标,以招才引智 为第一要务,以转型升级为第一主线,开发区建设取得了长足 进步,已逐步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核心增长点。但随着区域经 济竞争形势的日益激烈,开发区在加速发展与要素市场短缺之 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制约开发区经济发展壮大的瓶颈, 为此,我区采取了许多措施,促进开发区发展,取得了不错的 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前开发区经济发展现状 江苏###经济开发区于####年启动建设,####年#月##日, 经省政府批准,升格为省级开发区,连续两年蝉联“长三角最 具投资价值开发区”。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平方公里,分为“一 区两园一带”,即中心区、锡沂工业园、生物化工产业园、新戴 运河产业带。按照前瞻性、高起点的理念,园区累计投入建设 资金##多亿元,建成“一级道路”标准的主次干道##公里,绿 化面积###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达到##平方公里。区内配套设 施齐全,达到了“七通一平”。 近年来,开发区围绕“调结构、促转型、谋发展”这一主线,以整合、扩容、转型为契机,着力推动转型升级,综合实 力不断增强。####年实现业务总收入###.#亿元,比####年同期 增长###.#%;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 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财政总 收入##.#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万元,同比分别增 加###.#%、###.#%。####年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个,协议投 资额###亿元,其中工业项目##个,三产服务业项目##个。#### 年全区进出口总额为#####万美元,同比增长##.##%。全年到账 外资####万美元,创造了全市、全区到账外资规模的新记录。 ####年共竣工项目##个,完成投资额##.##亿元,主要有嘉泰化 工一期、利民化工嘧霉胺和汉菱生化等项目。目前在建和即将 开工项目##个,总投资近###亿元,有投资##亿元的新华宏钢铁、 投资##多亿元的必康新医药、投资##亿元的徐州港马港港头作 业区、投资##亿元的蓝丰离子膜烧碱及硫磺制酸项目、投资## 亿元新光机械铸造项目、投资##亿元的中纺工业园、投资#.# 亿元的容纳光伏等项目。 开发区牢固树立“环境立区”的发展理念,努力打造“尊 商、亲商、爱商、安商、扶商”的服务环境。积极借鉴国内先 进园区经验,大力构建“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规范的法 制化环境,初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接轨的管理体系 和制度。####年通过了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连续七年运 行良好,####年又成功建立了职业健康与安全体系,成为苏北第一家建立ISO####\#####、GB#####三项管理体系的园区。构 建了自动化OA 系统及行政审批网上运行平台,持之以恒地实施 了授权代办、保姆式服务和“一卡通”、“绿卡清”制度,以及 优惠政策当月兑现等规章制度,建立了项目审批“一条龙”服 务、项目建设全方位服务和投产企业终身化服务的全方位服务 体系,形成了让投资创业者满意舒心的软环境。 园区拥有的行政服务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农化产品 检测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平台积极联合众多金融机构、 科研院所、专业团队,为园区提供专业高效的金融、智力、孵 化支持。目前,区内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家,省、市级高 新技术企业##家,省创新型企业##家;区内企业已与国内外## 多家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关系,设立了# 个企业院士工作站,#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家省级博 士后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和##家省、徐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萃聚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 项目。####年,开发区被省有关部门和徐州市政府授予“省区 域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省两化融合试验区”、“省统计达 标开发区”和“徐州市科技人才高地”等称号,成为东陇海地 区科技研发孵化的高地和技术创新体系的主要区域。 二、开发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瓶颈要素 #.规划瓶颈。一是在开发区建设之初由于缺乏科学的发展 规划,部分规划缺乏科学性,导致有些规划缺乏土地承载可能,空间有限;二是部分规划之间不协调。有的规划与城市建设总 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相衔接,部门配套设施建设缺乏 共构意识和共建行动。 #.土地瓶颈。近年来,国家严格控制土地供应“闸门”, 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较多的困难和问题,虽然我市采取多种措 施来保证项目用地,但是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区域经济,土地后 备资源不足,会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制约园区的经济发展。 #.环境瓶颈。多年来,开发区一直是以生物化工为主打产 业,产值和销售均占到开发区总产值和总销售的一半以上,为 我区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环 保压力。 #.资金瓶颈。建设资金是园区建设的根本保障,也是长期 以来困扰园区建设发展的重大难题之一。资金的短缺直接影响 着开发区经济的投入、改革的深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各项社 会事业的发展,导致了各行业、各领域、各部门出现了诸多困 难,由于资金的紧缺迟迟不能到位,许多基础设施项目都实施 不了,严重影响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和投资环境。如中心区的部 分道路,破损严重,影响货物运输,企业拉运原材料的车辆有 的要绕道行驶,极大增加了运输成本。如何突破资金紧缺的瓶 颈,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人力要素瓶颈。随着开发区产业经济快速发展,对各类 人才需求量持续增长,需求层次不断提高,需求程度日益紧迫,一方面用功短缺成为制约园区产业,特别是化工产业和纺织服 装行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高素质人才的短缺成为制 约企业科技创新的又一瓶颈。 #.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瓶颈。近年来,随着开发区经济 的快速发展,许多企业抓住市场的有利时机,积极扩大生产规 模或者招商引资落户我区,为我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也由此造成了原有的供电、供水、供汽管道不能满足企业发 展需求,如何破解此项难题,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高企业整 体竞争力,成为考验开发区各部门工作的又一难题。 二、采取的措施 (一)科学规划,构筑发展平台。 近年来,针对以往规划不够科学、合理,开发区通过认真 调查研究,并根据整体发展遵循和城市建设有机组合的原则, 统筹生产力布局和加强区域联系的原则,集约利用资源和保护 生态环境的原则,结合开发区实际,做深做细开发区的规划修 编工作,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努力构筑科 学完善的发展平台。一是针对中心区的化工企业过多,且较为 靠近市区,给城市的环境保护,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也不利于 开展节能减排。因此开发区将中心区内的部分化工企业与#### 年底之前,整体搬迁到唐店化工园区。搬迁完成后,将有利于 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有利于农用化工企业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 有利于企业之间进行优势互补,实现重点产业集聚发展。二是根据开发区的实际,我们积极打造新材料与高分子产业园,并 与####年经省商务厅批准,获批为省级特色产业园。####年该 特色产业园实现产值XXX 亿元,产业集聚效应初显。三是根据 园区整体规划,我们积极开始打造新戴运河产业带,相信不久 的将来,这一产业带必将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突破土地瓶颈,促进园区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 近年来,随着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和建设迅速发展,开发区用 地需求量明显增大,用地需求与用地计划的矛盾越来越大。为 保障项目用地和建设需要,我们努力准着力点,突破关键点。 一是坚持保重点的原则,把有限的用地指标用在引进高科技项 目以及能够促进开发区产业结构转型的项目上,并积极向省市 国土部门争取农转用计划指标和优惠政策。二是积极做好建设 用地指标臵换、农用地整理指标折抵文章,努力增加全区规划 建设用地指标。三是清理收回闲臵土地,凡是在规定的时间不 进行开发的由开发区管委会依法收回、统一储备、统一定价后 以招标、拍卖等形式出让。四是是合理规划,引导部分企业想 集聚区集中,促开发区“省”地。近年来,开发区按照“布局 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进一步细化功能划分, 完善基础设施,将原来建设在开发区的化工企业统一搬迁到唐 店化工集聚区,形成集聚发展。同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 引导工业项目大力发展多层标准厂房。 (三)破解环保瓶颈,促进开发区产业结构转型。###经济开发区新一轮的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发展新产业 ",按照"发展为先、生态为大"的总体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 实施的“蓝天、绿水、祥云”三大工程,继续实施"园区兴业、 工业兴区"战略,全面发展新产业,展现新面貌,因此,只有全 面推进环境整治、促进产业调整,营造良好的环境,转变机关 作风,提高服务质量,才能克服发展中的瓶颈,迎接新产业的 转移,加快###经济开发区的科学发展。 一是严把新上项目审批关,以环境保护优化产业发展。 根据###经济开发区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我们从源头上优化产 业发展,从严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对那些国家明令淘汰、禁 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于环境污 染严重,产品质量低劣,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耗,污染物不 能达标排放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于环境质量不能满足开发区 发展要求,一律不批,坚决杜绝已被淘汰的项目以技术改造、 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等名义恢复生产。二是大力扶持符合产业规 划的项目,对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新材料、新技术、 新能源等产业要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审批速度,使这些项目减 少审批时间,尽快进行开工建设,早日进行生产,达产达效。 三是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保工程建 设是我区近几年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们将中 心区的部分化工企业整体搬迁到唐店化工园区,以方便污染源 的整体治理,减少治污成本。同时在唐店化工园区建设#家大型的污水处理厂并完善排污管网铺设,扩大污水的收集范围,提 高活生生污水的处理率,最大发挥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减排效益。 (四)破解资金瓶颈,促进开发区经济快速发展。 面对新的财政金融形势和区域跨越发展的要求,开发区以 建立健全筹融资体系为抓手,以潜心研究政策为切入点,以突 破资金瓶颈为目标,全力争资融资借资引资,推动全区经济和 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一是完善体系,精心组织策应争取。积极 研究省市各项扶持政策措施和投资计划,吃透精神,明确主攻 方向,力争将我区基础设施建设、高效循环产业、交通工程、 企业技改创新及环境治理等项目纳入上级投资计划。督促并指 导相关部门熟悉投资政策和项目投资指南,筛选颇具特色、符 合区情、争资前景看好的项目,为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奠定基础。 二是积极与银行加强沟通,扩增信贷投放总量。按照金融机构支 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进一步激励金融机构支持我区 经济发展,力争今年各银行金融机构对我区贷款规模保持上年 整体水平。三是定期组织银企交流,扩大对企业信贷投放总量。 今年很多中小企业都存在融资难题,为了帮助企业缓解困境, 开发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主动介入,一方面对辖区内企业的 经营管理现状及信誉包括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 并加快落实项目土地证办理,为企业提供融资条件;另一方面 积极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加强与银行方面的沟通、联系, 并筛选出一批经济能力强、经营状况好、发展前景大、有贷款需求的企业,推荐给银行,促进银行与企业的合作。今年以来, 我们积极联系工商银行徐州支行、浦发银行徐州支行等银行进 行银企对接,开发区技术开发总公司、江苏蓝丰生化股份有限 公司、江苏花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区内#家企业与工商银行 ###支行当场签署合作协议,意向授信#.#亿元。同时根据《市 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顾问制度的意见》(新 政发�6�7####�6�8##号)的文件精神,我们积极联系市各家银行的 金融顾问与区内企业进行包挂对接,使银行及时了解各企业不 同的资金需求,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一方面使银行了解了企业 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银行也了解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有 效降低了放贷风险。 (五)破解人力资源瓶颈,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后劲 和开发区产业结构提档升级。 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区内一些企业存在 着用工难的问题,部分企业不得不放弃部分订单,从而导致一 些市场不能很好的进行开拓。面对用工紧缺的难题,开发区党 工委、管委会广辟门路,帮助企业破解招工荒。一是开发区充 分利用园区现有的人才网络,每月调度区内企业的用工情况, 将企业反馈上来的用工需求放到开发区的人才网络上,保证了 求职者第一时间了解区内企业的用工需求,并取得了良好的成 绩。二是区党群办积极与市人社局沟通,举办多次人才招聘会, 10 帮助企业与求职者进行近距离沟通,使得求职者了解各企业的 各项福利政策以及人才培养体制。今年年初以来,我区已联合 人社局举办了#次人才招聘会,帮助区内企业招聘了近####名职 工。三是积极帮助企业与高等院校开展校企对接,帮助企业与 高等院校签订用工职业技能培训。多年来,徐州工程职业技术 学院与我区企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开展科研课题研究、 技术研发、学生实习实训指导等工作,协助徐州工业职业技术 学院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促进校企共同发展,更 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四是为积极帮助企业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近年来,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企业科技创新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 园区的战略目标,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中心,以体制机制创新 为保障,以企业研发平台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创建、人才引进 以及专利创造与应用为抓手,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园区企 业科技投入稳步增长,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创新体系和体制机 制更加完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实现了从 技术跟随到技术引领的跨越,从而推动了开发区转型升级、创 新发展。截至目前,开发区累计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个、中国驰 名商标#个、国家免检产品#个、江苏省名牌产品#个、徐州市名 牌产品##个,全区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家, #家企业 荣获江苏省质量诚信企业,##家企业被评为徐州质量管理先进 企业,已有##家企业通过 IS#####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些成 11 绩的取得为开发区的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区一方面联合市科技局在我区举办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 培训班,区内###多家企业分管科技创新的负责人定期参加培 训,使区内企业充分了解科技创新企业对发展的重要性;另一 方面我区充分利用####年获批的省级区域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 地,积极聘请相关高学历人才到我区开展科研工作,帮助企业 解决长期未能解决的技术难题。 (六)破解园区配套设施滞后瓶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开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开发区相关的配套 设施建设滞后,如企业的用水、用电和用汽问题,在一定程度 上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为解决相关瓶颈,我们采取 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积极协调供电部门加快园区的供电线路 的架设,将原有的##KV 供电线路改为##KV 供电线路,优先保证 新建企业能够尽快投产。从####年截至目前,新建供电线路XX 公里,完成了墨发线、墨工线、墨升线等线路改造工作,协助 供电部门在开发区建设化工配网及卓窑配网,完成了部分厂区 内##KV 线路改造,投资##亿元的新华宏钢厂内##KV、##kv 线路 改造、门前##KV 线路延伸改造等工作,及时保证了各企业生产 用电要求。二是针对区内化工、纺织等用水大户产业的实际情 况,联合市水利局开展区内企业用水实际情况调研摸底工作, 了解区内企业用水实际情况和水费上缴情况。并根据####年第 12 ##号政府会议纪要精神,将水资源奖励奖返给区内符合水资源 奖返条件的企业,以鼓励区内企业积极开展节水、节能的技术 改造;三是开展区内企业小锅炉的清理工作,实行集中供热, 减少企业生产成本。根据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为研究 解决经济开发区中心区及唐店化工园区集中用热问题、推动集 中供热的开展,我们立即组织人员、并从通新、阳光抽调技术 人员成立调研小组,针对区内用热需求重新开展调研,实地了 解企业的供热情况,为我区今后的集中供热工作创造了良好的 条件。

⑦ 湖北京山经济开发区的打造优质发展平台 推进园区跨越发展

京山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8月,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园区规划总面积32.16平方公里。近几年来,京山经济开发区在省、市、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大干快上强基础,扩张产业增实力,优质服务树形象,促进了园区建设大发展。
一、主要成绩
——建成面积不断扩大。截止2011年底,园区建成面积达11.3平方公里,比2006年园区建成面积2.3 平方公里增长391.3 %。目前在建区10.36平方公里,待建区10.5平方公里。
——产业集群初具雏形。2006年园区仅有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三个产业,到2011年底,园区发展到五大产业,并初步形成了以京山轻机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以国宝桥米为龙头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以伟嘉纺织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以凯迪生物发电为龙头的新能源新材料、以永兴水泥为龙头的建筑建材五大产业集群。五大产业各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税收及规模增加值的三分之一以上。
——全区经济快速增长。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48.5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3.5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70亿元、规模以上规模主营业务收入111.18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217.82%、294.95%、311.76%、418.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县的30.19%。
——固定资产投资加快。2011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34.63亿元,比2006年增长447.94 %。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99 亿元,比2006年增长424.56%。截止2011年底全区固定资产累计投入105.9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14.63亿元。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2011年全区引进新项目51个,比2006年增长401%。其中过亿的项目25个,比2006年增长450 %。招商引资合同额30.92亿元,比2006年增长783.57 %。其中外商投资额806万元、省外境内投资额1303亿元。
——项目建设势头强劲。2011年在开发区建设的项目68 个,比2006年增长466.67%,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6个,比2006年增长1500%。到2011年底止,园区共有项目128家,其中亿元企业15家,规模企业45家。
——农民参保全面推进。2011年底全区失地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达2912人,占全区失地劳动力总数的98.5%,其中415人已达到享受养老保险年龄,领取了养老保险金。
二、主要做法
1、突出规划引领,明确园区发展定位。开发区既是京山城区城市建设用地,也是京山县工业发展集中区域,因此在工业园区规划上,我们十分注重园区规划的超前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一是注重整体规划的科学性。按照50年不落后的标准,请武汉大学、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到开发区多次考察、踏勘、论证,做出了县市一级具有领先水平的工业园区整体规划。二是注重功能区划的合理性。按照布局集中、优势积聚、资源集约、培育集群的原则,将产品相近、产业配套的企业进行功能区划,明确园区重点培育机械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建筑建材、纺织服装、新能源新材料五大产业集群,并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绘制了规划图,划分了区域,落实了地块。五大产业规划净面积26866.65亩,占总规的55.69%。三是注重园区建设的品位性。把工业园区当城市来建设,引入“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的理念,即考虑造成又顾及兴市,做到城与市同步延伸、同步发展,与工业生产区高标准的配套企业服务区,建成后的绿化面积可达20%,不仅使园区成为京山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而且成为城市绿化、美化、亮化、现代化的工业新城。
2、突出基础先行,营造园区发展环境。我们按照“七通一平”的标准,累计投入资金14.63亿元,完成了建成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一是道路路网基本成型。园区总体规划的“四横十四纵”道路网络,已完成“两横六纵”,目前有“六纵”正抓紧建设,余下的“二横二纵”将按规划迅速启动。二是管网建设同步推进。新建道路同步配套管网建设,做到弱电管线入地。排水雨污分流,绿化同步跟进。确保道路施工到哪里,管网延伸到哪里。三是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的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正抓紧装修,将于五月全部竣工完成,建成后将成为省内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综合服务中心,真正做到园区管理及各项服务不出区。占地30亩的开发区电力服务中心,正抓紧建设,计划年底竣工营运,可就近为园区企业和项目提供便捷优质电力服务。占地143亩的开发区企业服务区,兼居住、教育、医疗、购物、银行、餐饮、休闲娱乐等诸多功能,计划10月份营运,可为园区企业职工提供便利的配套服务。
3、突出要素保障,破解园区发展瓶颈。我们积极应对国家宏观政策变化,想尽一切办法优化要素保障,为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一是保障用地需求。近几年来共清理闲置土地7宗,可供项目用地341亩;实施迁村滕地增减挂钩,增加项目用地165亩;推行集约用地,提供项目用地558亩。2011年我们已开始在园区实施拆迁还建房建设,改过去的“一户一基”为集中还建上楼房,将为项目建设提供大量用地。二是保障电力需求。在园区建有35KV和110KV变电站的基础上,根据园区项目发展需要,又投资1.8亿元建220KV智能变电站,计划年底可投产营运。三是保障资金需求。每年从县财政筹措2亿多元,全部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和项目前期工程;争取金融机构向园区企业和项目建设投放贷款达10亿多元;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园区项目贴息贷款资金。四是保障用工需求。通过组织开展企业用工招聘会,培养本地农民工,引进外来务工人员,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高端人才,每年为园区企业提供就业2000多人,有效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
4、突出产业兴区,促进园区发展提速。我们始终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园区发展的首要工作,引导优势项目、优势产业向园区聚集,用项目来推动园区发展。一是积极引进符合园区产业规划的项目。富荣家纺有限公司是开发区独立引进的一家台商投资企业,厂名由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亲自题字。偶尔一次在与武汉党校关教授的闲聊中,得知这家企业的老板翁先生想到大陆投资,我们穷追不放,通过关教授与翁先生进行联系,多次到武汉接他们来开发区考察,经过半年多的接触洽谈,终于使这个投资1.5亿元的项目在园区扎下了根。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项目。我们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生态型经济,力争做到引进一个龙头企业,培植一个产业集群,形成一个循环经济体系。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宝桥米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省实施“一袋米”工程项目,“国宝”牌大米被评为“中国名牌”。其生产出来的稻谷可供凯迪生物项目直燃发电;其加工出来的细米可供裕丰糖业制造怡糖和米汁。目前,以国宝桥米为龙头,辐射出了制糖、制油、食品饮料、生物发电等多个利用粮食产业资源循环生产的工业项目。三是全力服务项目建设。凯迪生物发电项目在园区落户后,由于该项目选址在一个山坡上,那里山石坚硬,土方工程量相当大,客商老板要求我们在3个月完成土地平整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全力以赴,组织了50台挖掘机,200辆拖土车,雨天当作晴天干,双休当作工作日干,晚上当作白天干,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土地平整任务,并为企业节约工程资金近400万元。
5、突出以人为本,确保园区发展稳定。征地拆迁是天下第一难,我们始终把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贯穿于全过程,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得到了群众的理解支持,在拆迁的近一千多户房屋中,没有一户是强制拆迁,没有一起群众因为征地拆迁进京赴省上访。一是征地拆迁晓之以理。2011年因国家政策的调整,征地拆迁难度相当大,但我们总是用真情来打动农户,用行为来感动农户,用发展来启发农户保证征地拆迁任务完成。被拆户张××,属两层楼房,还带有临街门面的房子,由于房屋有一定的租赁收入,我们到他家做工作不少于50次,好话说尽,各种办法都想到,他并不理睬,并四处扬言:“谁拆我的房子,我就用汽油在房顶上焚烧,制造开发区特别新闻”。并写了30多页的上访信准备赴省、进京,但我们还是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为他办保险,帮助其宅基地挖脚填土来感化他,经过一年的工作,终于与我们签约拆迁。二是把群众冷暖始终挂在心头。八里途二组张××已50多岁,土地和渔池被占用后,完全无生活来源,他后来在外打工不慎将一支腿打断后被截肢,并多次上访,我们得知后,根据他的要求为他办理了保险和低保,并每年坚持送1000元钱和300斤大米进行慰问,他感动万分。三是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倾尽所能。我们通过与县劳动部密切配合,与园区企业老板协商,无偿培训钳工、机械、药学、纺织等专业的失地劳动力1000多人,近800人已安排就业。2007年在没有政策和现成模式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失地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新路子。开始由于农民对参保政策不理解,要求保费全部由县政府和村集体承担,我们在白天找不到人的情况下,利用晚上时间召集全体村民会议,请劳动部门为群众宣讲政策,动员村干部带头参保,通过做艰苦细致的工作,群众开始理解并积极投保。
三、发展规划
(一)、总体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工业新城、千亿新园、生态新区”为目标,抓住中国农谷建设和省、市、县高度重视开发区发展的机遇,突出发展灵魂,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加大企业服务的力度,加速实现开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在全省县级开发区综合考评中的位次不断前移。
(二)经济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全区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60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200亿元、规模工业实缴税金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120亿元、招商引资总额200亿元。利用外资10亿美元以上,出口创汇20亿以上。
(三)园区建设及产业发展规划1、园区建设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整个园区规划的32.16平方公里建成面积将达到20平方公里以上,总规“四横十四纵”道路网络全面建成,管网、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完成。
2、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园区重点培育机械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建筑建材、纺织服装、新能源新材料五大产业集群。
(1)机械制产业集群,到十二五末 ,全区从事机械的规模企业达到10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实现利税20亿元,新增就业人数8000人。
(2)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到十二五末 ,全区农副产品的规模企业达到1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20亿元,实现利税10.3亿元,新增就业人数3000人。
(3)建筑建材产业集群,到十二五末 ,全区从事建筑建材的规模企业达到3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实现利税2.5亿元,新增加就业人数2000人。
(4)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到十二五末 ,全区从事纺织服装的规模企业达到1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0亿元,实现利税4.2亿元。新增就业人数4000人。
(5)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到十二五末 ,全区从事新能源新材料的规模企业达到3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实现利税3.5亿元,新增就业人数500人。
(6)其它产业,到十二五末,完成产值50亿元,实现利税2.5亿元,新增就业人数2000人。

阅读全文

与城市发展如何跨越工业园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汽车窗子碎了怎么办 浏览:615
s350奔驰侧标灯左后侧是什么 浏览:840
老款进口宝马3系杂物箱怎么拆 浏览:100
奔驰s级黄金多少钱 浏览:423
一辆宝马的成本是多少 浏览:830
单手开奔驰多少钱 浏览:570
洛江万安塘西工业区什么时候停电 浏览:948
奥迪保养里程怎么看 浏览:366
衡阳酃湖汽车站在哪里 浏览:275
奔驰威霆在哪里保养 浏览:225
奔驰弹簧断裂怎么回事 浏览:531
工业软件用什么语言语音导入 浏览:316
上一代宝马7系发动机怎么样 浏览:874
维修小汽车店用的生降机多少钱 浏览:924
宝马液晶电池多少钱 浏览:619
拥有奔驰什么感觉 浏览:63
奔驰s后排耳机怎么充电 浏览:709
大众辉腾和宝马520哪个好 浏览:845
嘉兴宝马530什么价格 浏览:768
宝马什么时候用的自动挡 浏览: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