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榆社工业园区在什么位置
榆社工业园区位于榆次区和神池县的交界处,地处山西省晋中市北部,距晋中市中心约30公里。
⑵ 榆次海玉石头饼厂地址
山西省晋中市榆枝搏次区工业园区杨村段。根据网络地图查询可伍搭携知,榆次海玉石头饼厂腔伏地址位置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工业园区杨村段,周边交通十分发达。石头饼是流行于山西,陕西地区的一种传统名点,中国传统的烙制食品。石头饼又称石子馍,唐朝时称石鏊饼,明清朝称天然饼。
⑶ 榆次工业园区有什么厂
塑管厂、李茄局液压厂等。榆次位于山西中部的太原盆地,东与寿阳县、和顺县交界,西同清徐县毗邻,南与太谷纳桐县接壤哪让,西北与太原市相连,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有塑管厂、液压厂等,已吸纳了来自河南、江苏、北京等地和区内外的50家企业入驻,己有33户开工建设。
⑷ 榆能清水沟工业园区上班好吗
还不错。环境好,运纤人性化管理,提供工作餐,有节假日福利,交通补助,工作不累,上班有休息时间。榆能清水沟工业园区是位于山让拆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的一个坦悄枣工业园区,园区内有多家企业和工厂,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就业机会。
⑸ 鸣谦大街北方工业园区是干嘛的
聚集企业。鸣谦大街北方工孝派镇业园区是聚集企业的地方。鸣谦大街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原道路为城市一级公巧粗路,道路宽24米,雨污混流,羡碰社会管线不完善。
⑹ 榆次工业园区的建设理念
做精做细,创新园区建设模式 完善的硬件设施是工业园区吸引投资的关键。对此,确立了精品园区的建设模式,不求最大,但求最佳。园区道路按城市一级路标准建设,并向城市延伸,实现了园区与城市对接,在承接城市服务功能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对入园项目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园区内水、电、通讯、供热管网全部入地,并预留接口,道路、厂区全部按20%的面积绿化,初步形成了“道路城市化、通讯网络化、设施现代化、园区园林化”的格局。入园企业厂房全部为轻钢结构,除生产必须的带压锅炉外,一律统一供热。在入园项目的选择上,严格把关,确保不让一户污染企业入园。完善的基础设施使企业成本大大降低,竞争能力明显提高,园区的品牌效应不断增强。
转变观念,创新园区经营模式 工业园区仅一期2平方公里的配套建设就需要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钱从哪里来?故引入经营城市的理念,采取政府出售土地筹集一部分,电信、电力等部门投入一部分,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园区建设管理解决一部分等多渠道的融资手段,短时间内就筹集了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同时,坚持阳光作业,全部实行政府采购、公开招标,财政、审计部门全过程参与、监督,最大限度地降低建设成本,并且保证了工程质量。目前,已着手组建了工业园区投资公司,进一步拓宽了融资渠道,建立起了确保建设资金的长效机制。先进的经营模式,为园区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倾心服务,创新园区服务模式 在工业园区发展上,把环境放在首位,提出了“投资者的要求就是我们的承诺,创业者的满意就是我们的追求”的口号,要求全区各级各部门为企业跑步服务、上门服务,全力打造工业园区“投资者的宝地、创业者的乐园”的形象。并从全区10多个职能部门中抽调专人组成一站式办事机构,完成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做到了厂内的事企业负责,厂外的事园区负责,边办证边建设,大大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现代化的园区办公大楼已投入使用,政府办事大厅也已落户工业园区,全区15个主要职能部门集中办公,进一步缩短了项目审批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这种服务模式上的不断创新,使榆次工业园区成为了一片投资的热土。
⑺ 榆次区的经济
榆次是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市。
2009年榆次地区生产总值119.7亿元,财政总收入1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92.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6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550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7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66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省排名第4位。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翻番,分别完成144.5亿元、46.3亿元。截至2010年,三产比由“十五”末的8.9:40.1:51调整为8.8:36.5:54.7;规模企业达到119户,比“十五”末增加39户;千万元纳税大户达到20户,比“十五”末新增14户;115户国有集体企业完成二次改制,新增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1万户,总量达到2.3万户,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2012年,榆次区生产总值完成306亿元,增长达15%;财政总收入22.8亿元,增长25.9%;一般预算收入9.8亿元,增长4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1.1亿元,增长2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2亿元,增长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3亿元,增长15.6%;外贸进出口总额6100万美元,增长4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00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10602元,增长16%。 榆次向来以“米面之乡”享誉三晋,久负盛名。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高粱、谷子、大豆,还有绿豆、荞麦、莜麦、糜黍等杂粮品种。新中国成立以后,榆次将粮食生产作为重点开发项目。
榆次区以建设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目标,着力建设“蔬菜、红枣、畜牧、加工”四大基地。截至2007年,蔬菜面积34万亩,产量连续13年全省夺冠,无公害蔬菜认证品种达40多种。红枣面积30万亩,产量2200公斤,被确定为全省七个红枣示范园区之一。全区规模养殖小区达到120个,集约化畜禽饲养总量占到80%,肉蛋奶总产量达到4万吨。 榆次蔬菜生产历史悠久,东阳的白菜、张庆的大葱、长凝的大蒜、峪头的南瓜都在省内享有盛誉。新中国成立以后,榆次蔬菜生产从形成规模、基本自给到开始外销,逐步发展成以输出为主的外向型商品蔬菜基地。截至2010年,榆次区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34万亩,设施蔬菜面积达到6.4万亩,全年蔬菜总产量13.7亿公斤,总收入14.1亿元,农民人均蔬菜收入2980元,蔬菜总产量和效益连续17年保持全省第一。
2009年全区粮食总产量取得新突破,达到1.79亿公斤,成为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
截腔没至2010年末,粮食总产1.83亿公斤,蔬菜总产全省十八连冠,干果高标准管护达到14万亩,标准养殖园区达到130个,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37户,榆次区被科技部命名为山西省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榆次工业结构多元,门类较齐全。新中国成立以来,榆次曾经以轻纺型工业闻名全省。面对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传统工业企业的改制以及轻纺工业出现整体衰退的趋势,榆次区顺应市场形势,及时调整模圆郑工业结构,顺利实现了由轻纺型工业到多元化工业体系的过渡,在20世纪90年代初步呈现出机械、冶金、电气、化工、煤焦、轻纺、建材、食品等八大行业旦颂多元发展的局面,并稳步壮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众多优势企业的崛起,八大行业迅猛发展,截至2010年,已初步形成了以万邦工贸等企业为龙头的冶金产业集群,以经纬合力等企业为龙头的机械产业集群,以瑞光热电厂、国电榆次热电厂、榆缆线缆等企业为龙头的电气产业集群,以天一纳米、金泰钡盐等企业为龙头的化工产业集群,以北山煤化、神龙焦化等企业为龙头的煤焦产业集群,以智海水泥、三和管桩等企业为龙头的建材产业集群,以华茂纺织、恒天纺织、格芙兰纺织等企业为龙头的轻纺产业集群,以娃哈哈食品、河南正龙食品等企业为龙头的食品产业集群等“八大工业产业集群”。
截至2010年末,榆次工业园区征地入园企业达到137户,完成投资110亿元,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60亿元;机械、食品、轻纺、电气等新兴产业增势强劲,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1.3%;八大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48.8亿元,是“十五”末的2.3倍。 榆次自古为商贾云集的南北集散枢纽。榆次区借助优越的区位和交通优势,逐步形成得天独厚的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截至2010年,全区大型商贸流通企业达28户,个体经营户达到1.5万户,商业营业面积46.8万m2。农家连锁便民店204个,营业面积1.1万平方米。2009年,榆次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5.6亿元。
21世纪以来,榆次区完成榆次老城、常家庄园、后沟古村、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景点建设,使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10年,全区有旅行社31家,餐饮规模企业27个,有旅游接待能力的饭店40家,星级饭店10家。
截至2010年末,全区商业营业面积突破70万平米;文化产业经营户达到527户,营业额达到4.3亿元,是“十五”末的5.4倍;成功举办了第六、第七届文化旅游节,五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95亿元。
⑻ 谁能介绍一下山西榆次是个怎样的城市
榆次古称“魏榆”、“中都”,早在战国时就已设立县制,历史悠久,名人辈出。
赵国重臣蔺相如、后汉高祖刘知远、宋朝名相寇准生于斯;“中国儒商第一家”常家庄园建宏罩于此。
漫漫历史长河,积淀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榆次位于山西中部的晋中盆地,东与寿阳县交界,西同清徐毗邻,南与太谷县接壤,西北与太原市相连。
全区面积1328平方千米,人口五十三万,辖6镇4乡9个街道办事处,是晋中市委、 *** 所在地,是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榆次素有“省城门户”之称,是山西省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
距省城太原仅25公里,太原机场14公里。
境内石太、南同蒲、太焦三线交汇与此,太旧高速、108国道穿境而过,榆长、榆邢、榆盂、榆清省级公路纵横交错。
榆次地处东经112°34’-113°8’,北纬37°23’-37°54’,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年平均气温9.8℃,降雨量418-483mm,年日照时数2662小时,无霜期158天。
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榆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区委、区 *** 提出了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文化生态旅游中心、绿色农业中心、科技教育中心、现代物流中心“五大中心”战略,使得这片沃土承受阳光雨露的沐浴,颗颗种子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结出了一颗颗丰硕的果实
区域性经济中心,以工业园区为突破,使其成为全区工业经济的一张“王牌”。
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对外,广开招商源,嫁接软环境,形成了投资的洼地,发展的热土。
全区工业形成纺机、机械、酿醋、饲料等主导产业,一批潜力产品、招商项目、技改项目逐鹿市场,再展雄风。
常家庄园、历史街区、乌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高尔夫球场四篇文章,打造出榆次文化生态旅游中心四张靓丽的名片。
常家庄园开发,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实现了榆次旅游业零的突破,常家庄园气势恢宏,儒道兼融,博大精深,造化天成,荣登"中国儒商第一家"的宝座,堪称中国宝、世界牌、民族魂。
乌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林海茫茫,崇山峻岭,云山雾海,国际水准兼有地方特色,山水林禽,如诗如画。
城隍庙历史街区开发,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为龙头,榆次老城为半径,正在建设,蓬勃发展。
全区旅游形成了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互补、观光度假与休闲避暑结合、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生态旅游新格局。
“绿色农业中心”以蔬菜、红枣、养殖和加工“四个基地”为突破。
全区蔬菜面积突破30万亩,形成了10个万亩基地,两个5万亩基地。
全区蔬菜总产量11亿公斤,榆次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18万亩,年产绿色无公害蔬菜7亿公斤。
已列入全国55家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我国南方淡季市场的茄果类蔬菜生产基地。
“魏榆牌”蔬菜在全国市场独领 *** ,悔贺畅销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
全区枣树面积21万亩,产量1400多万公斤,产值5600万元。
进入丰产期,仅红枣一项产业收入至少可达3亿元,年均可为农民提供收入千元以上。
全区形成乌金山镇罕山等5个双万亩红枣生态园。
猪饲养量达到30万头,鸡300万只,羊28万只,奶牛存栏3000头,肉蛋奶综合产量达到3.2万吨,牧业总收入2.5亿元。
庄子乡羊驼示范基地,填补了我国养殖羊驼的空白。
“科技教育中心”在农技推广、工业技术创新、科技队伍和学校基础设施上全面突破。
总投资达2亿多元,11所学校新建、改建、扩建。
华北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师资力量最强的公办民助碧绝派学校——山西新兴学校竣工交付使用,新建二中正在加紧实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树立起光辉的教育里程牌。
榆次,以“晋商故里”着称。
历史上商贾云集,经贸繁荣。
榆次物流中心建设以专业市场、商贸中心、产品集散地、要素市场“四个载体”为突破,全区专业市场达到20家,田森超市、西湖井旧城改造商业一条街、窑上装饰城、电子商务中心,竞相争妍,效益明显。
“物流”,这个被西方管理界称为“黑暗大陆”、“冰山”的秘密武器,在榆次方兴未艾,百舸争流。
“五大中心”战略的实施,正在推动榆次这个新兴的工业城市不断向前发展!
⑼ 榆次:万里茶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让我们从空中俯瞰,榆次宛如一颗绿色明珠,镶嵌在晋汾谷地,处北方交通运输重要枢纽,横连京陕,纵扼同蒲,公路、铁路、航空四通八达。榆次因其区位独特,向为三晋锁钥,又称并州治所、晋蕃首府。
晋中市榆次区位于中国煤炭资源大省山西中部,是省会太原的南大门,是晋中市政府所在地,是北方重要的农林果蔬产地,山西商贸物流中心,中国晋商文化之乡。榆次区总面积1328平方公里,6镇4乡,272个行政村,9个街道办事处、67个社区,64万城乡人民乐享和谐宜居之地。
榆次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榆次古称涂水、魏榆、中都,又有凤城之美誉。据清同治《榆次县志》载:“榆次之邑,战国时已有之。”关于榆次的来历,据说,早在西周时,神农氏后人部落首领榆罔的后裔建立榆州国,与之相次接属之地称榆次。三千年的建城史留下了各级各类珍贵文物四百多处。榆次,生态环境宜居,林木葱茏,空气质量优良,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榆册宴次社会和谐稳定,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事业兴盛,经济发展在转型跨越中谱写辉煌。
榆次历来是晋中平原上富庶之地,自古就流传着“金太谷、银祁县、吃不完米面的榆次县”的谚语。尤其是孕育了秉承晋商精神、纵横捭阖于千万里之间的榆次商帮,并书写了光耀青史的传奇篇章。
过去的500年里,榆次商帮局隐作为晋商的重要代表,在时间、实力、文化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着名的榆次常氏开拓从福建武夷山至俄罗斯恰克图的万里茶路,并以雄厚的实力执茶叶对外贸易之牛耳。沿路上常家当年的茶山、茶场、贸易货栈旧址犹在,如今还有常氏后人定居恰克图。在解放后的60多年里,榆次一直是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特别是近年来,榆次区委、区政府提出统筹发展、建设都市核心区战略,并以跨越式发展,重振现代晋商雄风。
深厚绵延的历史渊源
众所周知,晋商创造的两项中国之最尤为山西人骄傲和津津乐道,一为票号,二为茶叶对外贸易。茶叶之路的来历,正是因这条路上以茶叶为大宗贸易商品而得名。这是一条跨越亚欧大陆的国际贸易通道,由此开创的是中国历史上继汉唐“丝绸之路”之后的又一奇迹——万里茶叶之路。这条茶路始于福建武夷山,经俄罗斯恰克图,再深入到之北的广阔区域。而在所有经恰克图把中国茶叶推向国际市场的商人中又以榆次茶帮为首。
首先,以恰克图为边贸口岸的茶叶之路上,山西茶商以榆次茶帮是瞻。茶叶之路的形成从恰克图开市之时,即清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开始,真正走向繁荣在清干隆年间州腊银及其后。《条约》签订之后,长期以张家口、库伦为据点从事商业贸易的晋商迅速北移入主恰克图,并垄断了恰克图市场,以常家为代表的榆次商人是其中的重要成员。在通过恰克图边贸进入国际市场的所有商品中,茶叶一项独占鳌头,一度曾占到全国对外贸易额的19%。正是以经营布匹百货(包括茶叶)起家的榆次常家,在干隆年间把茶叶经营推向极致,使常家成为茶叶之路上的商家之最,也使以恰克图为中继的中国北口贸易通道正式形成中国历史上盛极两个多世纪的茶叶之路。
其次,榆次茶商的足迹纵跨茶叶之路的战略要点。这条一路北上,经东口(张家口),过内蒙库伦,一直到恰克图通往北亚和欧洲的茶叶之路,是唯一由政府认定的里程最长、历时最久的一条茶叶贸易之路。这条茶路起始自茶叶产区福建武夷山,全长达一万多里。榆次常家的茶园和茶厂就设在其起点武夷山下梅村(现遗址仍然保存),然后经鄱阳湖、长江水运到湖北汉口,再经汉江船运到襄樊,再一路陆路驼运北上经河南周口、山西泽潞、晋中、雁北,到河北张家口,再经外蒙库伦(今乌兰巴托)到恰克图,再从恰克图转口,输送到俄罗斯及波罗的海周边的广大区域。
第三、榆次茶商在茶叶之路上实力最强、历时最长。在晋商票号史上曾闻名天下的是平遥帮、太谷帮、祁县帮,但在晋商的茶贸史上脱颖而出的是榆次帮,而且名列各茶帮之首。
历史资料充分表明,榆次茶商是茶叶之路上实力最强、经营时间最长的晋商茶帮。汉口、张家口、恰克图三座城市是茶叶之路东线必经的三个商业中心(特别是汉口,无论茶叶之路西线还是东线都必须从汉口转运),当时三地的经营状况可直接反映出榆次帮的规模和实力。《汉口山陕会馆志》记载,清同治光绪年间设在汉口的茶庄,排名前20位中,现可以核实确认的榆次茶庄占到9个,排名前10位中榆次占到5个,排位第一的即榆次常家的“大德玉”,排位第二的为榆次郝家的“天顺长”,排第四、第五、第六位的分别是榆次常家的“大泉玉”、“独慎玉”和“大升玉”,可以确认的仅榆次15家茶庄经营额就占到山西、陕西两省驻汉口全部商家总营业额的12.37%。张家口是直接对北口贸易的关口和中转站,常家的总号就设在此地。
历史的数据足见榆次茶帮的实力和规模,也足见榆次茶帮在茶叶之路上的龙头地位。
权威专家的文化认可
2007年,经专家对历史和现状的多次充分调研考察,榆次区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晋商文化之乡”、“中国晋商文化研究基地”,这是中国民协对榆次区长期以来坚持传承、发展晋商文化的认可和支持。之后,榆次区专门成立了中国晋商文化研究基地办公室,并将其列为事业单位,设置了编制,制作了中国晋商文化研究基地专业网站,创办了《晋商文化研究》期刊。同时成立了晋商文化研究基地常氏儒商专业委员会,特别聘请了常氏后裔和省内相关专家研究常氏文化,为挖掘晋商精神内涵,重塑晋商文化品牌,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晋商文化研究的不懈探索中,取得了《儒商常家》、《晋商巨擘》等众多成果,并全力推出晋商文化研究系列丛书,已出版的有《万里茶路话常家》、《晋商堡寨》等。在此基础上,榆次区更将晋商文化研究定为全区重点工程来着力推进,开展了一系列横向和纵向的晋商文化实地调研、考察和课题活动,不断将晋商文化研究推向深入,进一步发扬光大。
雄风重振的蓬勃活力
榆次,作为晋中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信息、科技中心,地处太原—晋中同城化、太榆科技创新城建设的重要战略要地,得天时、享地利、悦人和,百业俱兴,更成为新晋商投资创业的“家园”、集聚财富的“摇篮”。
榆次区位独特,交通优势明显。榆次航空条件便捷,距离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只有10公里。榆次铁路交通地位重要,是石太、同蒲、太焦、太中银铁路及大西高铁的交汇枢纽。榆次公路交通发达,以榆次为中心呈辐射状连接省内外,108国道、太长、大运、榆祁高速过境,与冀京津等国道主干线连成一片。随着大西高铁晋中站和太原南站的建成,凤城榆次与龙城太原交相呼应,龙凤呈祥,在太榆同城化加速推进中抢占先机。
榆次新型产业发展壮大,引资创业力强。榆次工业结构多元,门类齐全,以先进装备制造为特色的新型工业迅速崛起,释放出资源集约、企业集聚、产业集成效应。经纬纺机转型路上再振雄风,榆次液压产业集群跻身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榆次以重商亲商的诚信、合作多赢的襟怀吸引了娃哈哈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来榆投资。榆次工业园区获批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集聚能力不断提升,入园企业达到272家,实现产值159.8亿元,完成税收5亿元。富民产业龙头引领,现代农业风生水起,新农村建设典型引路渐入佳境。粮、菜、果、牧、苗产业蓬勃发展,“一村一品”造福农民。特色产业千帆并进的征程中,榆次新晋商乘势崛起,传承晋商精神再写神奇。
榆次文化旅游特色鲜明,文化吸引力强。榆次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荟萃。“中国晋商文化之乡”、“中国晋商文化研究基地”殊荣实至名归。文化旅游品牌逐渐叫响,先后书写了常家庄园、榆次老城、后沟古村落、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四篇文章,古村老城游、乌金生态游、庄园休闲游已成为榆次文化旅游的闪亮名片。现代物流步入快车道,区域物流中心城市渐具雏形。
榆次城市环境优良,综合后发力强。榆次作为晋中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独享市、区两级资源。辖区内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配套设施齐全,山西高校新校区入驻汇集文脉,文化设施华北一流。作为首批命名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享有“山西煤海中的一片绿洲”之美誉。榆次更是省城太原的“后花园”、“卧居佳地”,在绿色转型发展中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如今,榆次区抢抓太榆科技创新城建设、省高校新校区入驻大好机遇,加速新型工业,发展都市农业,创新现代服务,统筹城乡一体,突出生态文明,协调统筹发展,在改革创新中赶超跨越,在转型发展中创造业绩。全区上下迸发前所未有的活力,在奋力建设都市核心区的征程上一路跨越。
⑽ 山西省榆次市
榆次是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市,深市上市公司经纬纺机(000666) 位于榆次,(其建国初期由上海的主要技术人员在榆次的西部组建)
榆次农业产业发达。以建设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目标,着力建设“蔬菜、红枣、畜牧、加工”四大基地。蔬菜面积34万亩,产量连续13年全省夺冠,无公害蔬菜认证品种达40多种。红枣面积30万亩,产量2200万公斤,被确定为全省七个红枣示范园区之一。全区规模养殖小区达到120个,集约化畜禽饲养总量占到80%,肉蛋奶总产量达到4万吨。农副产品加工有丰元枣业、博瑞乳业等一批围绕菜、枣、乳主导产业的加工企业稳步壮大,白象方便面、恒顺精品醋、山西威特食品等加工企业相继投产,娃哈哈果蔬饮料和古船面粉项目等品牌项目落户该区。榆次工业基础雄厚。
榆次工业门类齐全,工业基础雄厚,结构合理,形成冶金、机械、电气、化工、煤焦、建材、轻纺、食品八大产业。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平台,榆次工业园区和修文民营工业园的规划建设,构筑了全区经济发展新平台,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榆次工业园区先后被评为“山西省五大精品园区”、“先进民营经济园区”和“山西省示范工业园区”。2005年开工建设的榆次修文民营工业基地,总投资8000万元,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完成了核心区8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
榆次商贸流通兴旺。榆次是晋商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商贾云集、经贸繁荣,以“晋商故里”着称。新型业态如华联超市、国美电器、三友电器、山姆士超市等纷纷抢滩榆次,建材、汽车、家具等30余家专业市场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流通、大商贸、大市场格局正在形成。
2007年,榆次区GDP完成91.4亿元,增长达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2077元,增长19.3%。农民人均纯收入5315元,增长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