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工业革命到现在为止共有几次每次的代表是什么
三次。
1、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兴起地】英国
【代表】英国瓦特发明蒸汽机。
2、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兴起地】德国
【代表】内燃机的发明
3、第三次工业革命
【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
【兴起地】美国
【代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1)工业革命二五时期是什么时间扩展阅读:
工业革命对社会思想的影响
1、工业革命使人感觉“人定胜天”,各种物质对人思想的冲击很大。
2、工业革命的大工业物质化,社会矛盾对立,导致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3、物质的大量富余和人民的相对贫困,使社会矛盾加剧,革命思潮汹涌,英国等国通过改革实行“民主”,使近代国家体制真正产生。
4、确立了发财致富的社会价值观。
‘贰’ 工业革命开始时间是什么
工业革命开始时间是18世纪60年,由此诞生了4次工业革命,分别为:
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标志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标志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3、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后半期,(标志人类进入科技时代)。
4、第四次工业革命。21世纪开始第四次革命,标志是继蒸汽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的又一次科技革命。
工业革命的主要影响。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使用机器为主的工厂制取代手工工场。
2、工业革命带来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转移。
3、工业革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一定程度的变化。
4、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产生新的社会问题。
5、工业革命同时引起社会结构的改变。
‘叁’ 四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及标志是什么
第一次: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虽然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发明者很少作出发明。作为种种新发明的基础的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知道,由于缺乏刺激未被应用于工业。
蒸汽动力在古希腊化时代的古埃及已为人们所知道,甚至得到应用,仅仅用于开关庙宇大门。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之源。结果引起了一系列发明和改进,直到最后研制出适宜大量生产的蒸汽机。
第二次: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并在信息革命、资讯革命中达到顶峰)
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已稳步地、不懈地继续到19世纪末期。将其发展过程划分为不同的时期,实质上是武断的。若把1870年看作一个过渡日期,还是可以作一划分。正是在1870年前后,出现了两个重要的发展——科学开始大大地影响工业,大量生产的技术得到了改善和应用。
第三次:20世纪后半期,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进入科技时代,生物克隆技术的出现,航天科技的出现,欧美有称为21世纪系统与合成生物学将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即生物科技与产业革命)。
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既是危机,也是机遇。产业模式或产业结构转型,往往是新经济新产业时代特征,技术革命带来的是产业革命。自从英国中西部启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欧美几乎同期发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产业结构的形成与经济的增长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第四次:2013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 其核心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 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随后由德国政府列入《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该项目由德国联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
(3)工业革命二五时期是什么时间扩展阅读:
起源背景
有人认为工业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经开始,但直到1830年(庚寅年),它还没有真正蓬勃地展开。大多数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英国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所以工业革命的开始的标志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但蒸汽机不是瓦特发明的,而是瓦特改造的。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工业革命传播到英格兰再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后来,工业革命传播到世界各国。
‘肆’ 两次工业革命时间是什么时候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并在信息革命、资讯革命中达到顶峰)。
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关系的变化使得社会矛盾激化,而社会矛盾并不是一件坏事,它也可以带来非常大的发展和很多的进步。
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关系调整主要是结束了封建社会中种植土地和拥有土地者之间的关系,进而产生了使用机器和拥有机器者之间的生产关系。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关系的调整,加速了旧社会制度的退幕,加快了新的社会的到来。
(4)工业革命二五时期是什么时间扩展阅读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新出现的阶级资产阶级拥有着社会较高的财富。而随着资产阶级手中财富的增多,他们开始寻求在社会上更多的话语权和掌控权。
因此,他们开始推动一系列的起义和革命。那些专门为资产阶级工作的人们变成了一个新的阶级,这个阶级没有权利总是受到社会的压迫,生活水平和地位都非常的低。
‘伍’ 三次工业革命分别是什么时候
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化
时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大概是1950年到今天)
特点:第三次工业革命相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了更加巨大的变化。不再局限于简单机械,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人工材料、遗传工程等具有高度科技含量的产品和技术得到了日益精进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几乎把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联系了起来,工业中的生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人类在这个时代的“野心”不再局限于放眼所及的地球,而是星辰大海,并且在航天技术的高速发展下得到了实现。
(空间技术的利用和发展)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纪元。
1958年,美国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
1959年,苏联发射的“月球”2号卫星成为最先把物体送上月球的卫星。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飞船率先进入太空。
1969年,美国人尼尔·阿姆斯特朗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70年代以来,空间活动由近地空间为主转向飞出太阳系。
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宇航空间技术迅速发展,现已跻身于世界宇航大国之列。
1981年,美国第一个可以连续使用的哥伦比亚航天飞机试飞成功,并于2天后安全降落。它身兼火箭、飞船、飞机等3种特性,是宇航事业的重大突破。
(原子能技术的利用和发展)
1945年,美国成功试制原子弹。
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个原子能电站。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利用和发展)
1946年,出现第一代计算机为电子管计算机。
1959年,出现第二代计算机为晶体管计算机。
1964年,出现第三代计算机为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0年,发展为第四代计算机为大规模集成电路机。
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
时间: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比较模糊,2010年7月,德国政府通过了《高技术战略2020》,把工业确定为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到今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并没有覆盖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规模。我们现如今应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的过渡期。
特点:在《高技术战略2020》中,德国政府希望在未来10-15年的时间里,最大程度地实现生产的自动化。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承担核心技术支持,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会代替人工,甚至是完全替代,实现“无人工厂”。虽然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人工的解放做到了极致,但是有关于高度智能的机器人在具有“思维”后会对人类产生不利企图的担忧也随之而来。
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家电、人机交互、3D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物联网、资源整合、移动互联网、数字化制造、大数据革命、机器自组织、云计算、高度数字化
‘陆’ 工业革命的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起;第四次工业革命时间:2013年起。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随后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于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也是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始的新科学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而第四次工业革命则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智能化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
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18世纪时英国的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这就对工场手工业提出了技术改革的要求。
英国较早地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日益加强,英国在17-18世纪也基本完成了农业革命;英国劳动力不足决定了英国工人的工资相较欧洲大陆国家更高,工人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产技术研发当中,工场手工劳动时积累的经验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资产阶级政府对发明创造的支持与奖励,促使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把人类推向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柒’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与意义,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意义: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地位。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意义: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电力、汽车、化工等新兴产业的诞生。它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与沟通变得更加紧密,有利于促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英国资产阶级统治一方面积极发展海外贸易,进行殖民统治,积累了丰富的资本,扩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最廉价的原料产地。
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行“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还是无法满足不断扩大市场需要,于是,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的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厂手工业,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历史上把这一过程称为“工业革命”。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以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次不穷,并被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捌’ 三次工业革命分别在什么时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60年代后期;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776年 英国 着名发明家 瓦特 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后来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万能的原动机”,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这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第一工业革命标记: 主要改变传统的手工制作,改用蒸汽机机器替代。
促进了美、俄、德、意的革命和改革,拉开了欧美实惠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当时中国还处于清朝干隆年间,也是中国封建集权发展的最顶峰,当时中国国力还非常强大,即便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仍然视中国为天朝上国。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开始于英国。
标记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受益:欧美。工业布局,形成西欧和北美两大工业地带,世界经济格局,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
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在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四、三次革命主要标志:
第一次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第二次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广泛应用;
第三次20世纪四五十 年代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徽电子技术, 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8)工业革命二五时期是什么时间扩展阅读:
一、第四次工业革命简介:
第四次科技革命,是继蒸汽技术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技术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又一次科技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为技术突破口的工业革命。
二、第四次工业革命将要到来
2013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4月7日至11日举行。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家厂商参展。中国以近600家参展商规模成为东道主德国以外的最大参展国。
在为期五天的展会中,“工业4.0”概念受到关注。舆论认为,作为工业领域的全球领先展会,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推动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参展商和观众们对本届展会都给予高度的评价。
德国联邦科研部专家伯伊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加强德国作为技术经济强国的核心竞争力,早在2006年的,联邦政府就已经通过了《高技术战略2020》,该战略文件重点为《未来项目—“工业4.0”》。
联邦政府从2010年到2013年为高技术战略大约投入270亿欧元,对未来项目的专项投资达83亿欧元。为了进一步落实“工业4.0”的计划,最近德国三大工业协会—德国信息技术、通讯、新媒体协会。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以及德国电气和电子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三大协会”)决定,三大协会共同建立一个名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平台”的办事处,该平台已正式启动,旨在推动实施联邦政府制定的高科技战略。
汉诺威工博会负责人柯克勒认为,“工业4.0”在本届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已成为核心题目,在未来10年至15年,制造业的综合整合将对全球产业产生巨大影响。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悄然到来。
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三次工业革命,发源于西方国家及衍生国家,并由他们所创新所主导。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开创的“蒸汽时代”(1760-1840年),标志着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了“电气时代”(1840-1950年),使得电力、钢铁、铁路、化工、汽车等重工业兴起,石油成为新能源,并促使交通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交流更为频繁,并逐渐形成一个全球化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更是开创了“信息时代”(1950-),全球信息和资源交流变得更为迅速,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到全球化进程之中,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进一步确立,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也达到空前的高度。第三次信息革命方兴未艾,还在全球扩散和传播。
前三次工业革命使得人类发展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代,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能源、资源消耗,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生态成本,急剧地扩大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空前的全球能源与资源危机、全球生态与环境危机、全球气候变化危机的多重挑战,由此引发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工业革命,一系列生产函数发生从自然要素投入为特征,到以绿色要素投入为特征的跃迁,并普及至整个社会。
21世纪发动和创新第四次绿色工业革命,中国第一次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在过去200多年世界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上,我们曾先后失去过三次工业革命的机会。
在前两次工业革命过程中,中国都是边缘化者、落伍者,急剧地衰落,由于错失工业革命机会,中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由1820年的1/3下降至1950年不足1/20,落后就要挨打,这也是近代中国饱受欺凌的重要原因之一。
之后中国在极低发展水平起点下,发动国家工业化,同时进行了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即使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信息革命中,我们也仅仅是侥幸上了末班车,还是个“后来者”,因为对外开放才成为“追赶者”。
但是中国实现了成功追赶,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ICT(信息通信技术)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正在成为领先者。进入21世纪,中国第一次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加速信息工业革命的同时,正式发动和创新第四次绿色工业革命。
这是一场全新的绿色工业革命,它的实质和特征,就是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经济增长与不可再生资源要素全面脱钩,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脱钩。
以历史视角观察,用工业化的角度观察,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即绿色革命已经来临。中国能赶上这一革命的黎明期、发动期,是不易的、也是万幸的。
‘玖’ 工业革命的时间是什么
工业革命的时间是: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标志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标志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3、第三次工业革命
20世纪后半期,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标志人类进入科技时代)
4、第四次工业革命
21世纪开始第四次革命,(标志是继蒸汽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的又一次科技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使用机器为主的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
2、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转移。
3、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
4、工业革命使人感觉“人定胜天”,各种物质对人思想的冲击很大。
5、工业革命的大工业物质化,社会矛盾对立,导致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6、物质的大量富余和人民的相对贫困,使社会矛盾加剧,革命思潮汹涌,英国等国通过改革实行“民主”,使近代国家体制真正产生。
‘拾’ 工业革命的时间内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地域西欧 、北美。
英国工业革命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不是偶然的,这是有深刻政治前提、社会经济前提和科学技术前提的。
兴起原因:
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国家。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
资产阶级通过大规模地对外掠夺以及在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工场手工业的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特别是牛顿的力学和数学,为机器的产生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仍然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于是,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工场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棉纺织业。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速度,棉纱顿时供不应求。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此后,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骡机、水利织布机等机器。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
随着机器生产的增多,原有的动力如畜力、水力和风力等已经无法满足需要。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
工业革命的扩展
欧洲其他国家虽然也有杰出能干的工人,也有具有发明精神的人,但这些国家缺乏发展机器工业所需要的资金、劳动力和市场,以及保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文化等条件。
在1789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废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为资本主义工业化扫除了障碍。拿破仑当政后,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法国的工业革命(18世纪末17世纪初~19世纪中期)创造了条件。此后,德国、美国、日本等国也纷纷加入工业革命的行列,到19 世纪末,这些国家先后都完成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经济领域:生产力极大的提高。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政治领域:是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
工业革命前后的一些重要发明 时间 发明人 发明
1712年 英国人汤姆斯·牛考门获得了稍加改进的蒸汽机的专利权
1764年 詹姆士·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
1778年 约瑟夫·勃拉姆 抽水马桶
1796年 塞尼菲尔德 平版印刷术
1797年 亨利·莫兹莱 螺丝切削机床
1781年 詹姆斯·瓦特 改进了牛考门蒸汽机,现代蒸汽机成型
1807年 富尔顿 蒸汽轮船
1812年 特列维雪克 科尔尼锅炉
1814年 斯蒂芬森 蒸汽机车
1815年 汉·戴维 矿工灯
1844年 成廉·费阿柏恩 兰开夏锅炉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改造作用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改造作用,常常超过了政治革命,只是在形式上不似政治革命那样出现强烈的冲击波和引起局势的大动荡。生产力的超乎人们意料的大发展,工厂制取代手工工场的巨变,展现出资本主义社会机制的一种新的而貌,带动着整个社会快速地演变。几十年下来,就使得以农业与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变成了以工业与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大规模地改变着人的生活和国家的经济地理状况。新城市的兴起,旧城市的改观,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的大趋势,国家向城市化社会迈进的走向,工业产值远远超过农业产值的现象,如此等等,都使得身处其境的普通人和当政者大为惊讶,有悲有喜,但却只能去适应,决计无法阻拦。
这种全面深刻的社会变化,说到底就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表现,后者比前者更加显露出创造与进取的精神,奋力竞争的意识,更具有挑战性。它以不可逆转的气势,改变着人们的传统习俗、价值取向,乃至择业的标准。在这个社会转折的进程中,伴随着严重的剥削与压榨,“几家欢乐几家愁”的状况甚为鲜明。于是,社会结构、阶级结构都发生了变化,组合成一些新的社会利益群体。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阶级的形成。
工业资产阶级比起工场手工业时期由商人组成的资产阶级,有着更强的进取精神和在自由竞争中求发展的意识。它以使用机器的产业为依托而取得的成就,也远非旧日的资产者所能比拟。工业对农业的改造能力,吸收自由劳动力的容量,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都使资本主义在世界历史的潮流中扮演了主角,迅速改变着资本主义与前资本主义力量的对比。19世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和改革风起云涌,席卷全球,到世纪中叶就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正是这种历史巨变的体现。封建的和封建以前的社会制度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只能让位给资本主义。
无产阶级即产业工人的队伍,是又一个全新的社会利益群体。它与过去的手工工场工人不同,没有小块土地,没有传统的生产工具,也不带任何的宗法色彩,是纯然的雇佣劳动者。使用机器生产的劳动条件和由机器联结的集中劳动环境,使他们具有了集中、团结、纪律性强的特点。为时不久,他们就逐渐意识到了自己这个群体是同命运和具有共同愿望与要求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阶级意识,知道自己属于同一个群体。后来经过科学理论的引导,才会体会到阶级觉悟的概念。当然这只是那些先进的工人。工人作为一个社会群体起来斗争,争取自己的利益和社会地位,从而形成为一股历史潮流,为世界历史增添了新
两大社会阶级的形成和发展,机器工业对手工业的排挤,使以往的中等阶级发生了分化和改组。所谓中等阶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小资产阶级,包括小企业主、小店东、手工工匠、商贩等等。他们中的少部分,在机器大工业的排挤下遭到破产,大量被迫受雇于工厂,成为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多数人则还继续存在,但是有不少人感到岌岌可危,面临破产的威胁,更多的人虽还没有面临危机,但瞻望前景也颇感担忧。因而也形成为另一个社会利益群体,渴望在社会巨变中求得一席之地,竭力为维护和提高社会地位而斗争。19世纪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流派为数众多,其根源就在于此。其中,无政府主义倾向大抵上反映的是破产者的情绪;而极力宣传保留小私有制的学说,则常是小资产阶级忧心忡忡地体现。小资产阶级热衷于参加民主运动,也是出于争取提高社会地位的愿望。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着特点。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19世纪早期,人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一现象,对电作了深入的研究。在进一步完善电学理论的同时,科学家们开始研制发电机。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制成一部发电机,后来几经改进,逐渐完善,到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的发明,实现了电能和机械能的互换。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机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造了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迅速发展。内燃机的发明,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早期汽车
20世纪初,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飞机飞上蓝天,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随着内燃机的广泛使用,石油的开采量和提炼技术也大大提高。1870年,全世界只生产了大约80万吨石油,到1900年已猛增到2000万吨。
早期飞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讯事业的发展尤为迅速。继有线电报出现之后,电话、无线电报相继问世,为快速地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可以从4个方面来说:
首先,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如电力,煤炭等,这些新能源的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
其次,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长期困扰人类的动力不足的问题。内燃机的发明又促进了发动机的出现,发动机的发明又解决了交通工具的问题,推动了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的足迹遍布了全世界,也让各个地区的文化,贸易交流更加便利。
第三,通讯工具的发明。自从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之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不在局限与面对面的谈话。
最后,化工业的迅猛发展。炸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军工业的进步,并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煤炭中提取各种化合物,塑料,人造纤维先后被投入实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