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农业国家如何实现第二次工业革命

农业国家如何实现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布时间:2023-05-13 20:43:46

⑴ 第二次工业革命进程

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具体经过
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在这一时期里,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工业重心由轻纺工业转为重工业,出现了电气、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由于19世纪70年代以后发电机、电动机相继发明,远距离输电技术的出现,电气工业迅速发展起来,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内燃机的出现及90年代以后的广泛应用,为汽车和飞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也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化学工业是这一时期新出现的工业部门,从80年代起,人们开始从煤炭中提炼氨、苯、人造燃料等化学产品,塑料、绝缘物质、人造纤维、无烟火药也相继发明并投入了生产和使用。原有的工业部门如冶金、造船、机器制造以及交通运输、电讯等部门的技术革新加速进行。
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本完成。它以电力的广泛运用为显着特点。在电力的使用中,发电机和电动机是相互关联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则相反,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机原理的基础是1819年丹麦人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的磁效应以及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自激式的直流发电机。但这种发电机还不够完善,经过许多人的努力,发电机逐步得到改进,到70年代,终于可以投入实际运行。1882年,法国学者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同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联接成网络。
另一方面,随着对电能需求的显着增加和用电区域的扩大,直流电机显示出成本昂贵、常出事故等问题,所以从19世纪80年代起,人们又投入了对交流电的研究,交流电具有通过变压器任意变化电压的长处。1885年意大利科学家法拉里提出的旋转磁场原理,对交流电机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们创制出三相异步电动机,这种型式的电动机,至今仍在使用。1891年以后,较为经济、可靠的三相制交流电得以推广,电力工业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爱迪生与特斯拉的电流大战
感谢交流电,正是由于交流电技术,今天的世界才得以运行。然而,交流电的成功却是建立在一场发生在19世纪末最伟大的两位发明家之间的激烈争辩之上的。他们就是爱迪生和特斯拉。在利益面前,他们毫不犹豫地使用各种手段,甚至包括魔术表演和残忍的展示.
“我认识两位伟人,你是其中之一;另外一个就是站在你面前的年轻人……”1884年深秋的一个清晨,就是带着这样一封推荐信,尼古拉·特斯拉跨入了位于纽约着名的第五大道上一座漂亮大厦的门槛。特斯拉是一名优秀的塞尔维亚工程师,当时28岁的他刚刚准备和世界上最着名的发明家一起工作,而这位发明家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就开始了他的电灯照明时代。托马斯·爱迪生在他公司总部的办公室热情接待了这位踌躇满志的年轻人。看过了特斯拉的简历以后,爱迪生马上委派给他一份工作。为特斯拉写推荐信的人是源睁查尔斯·巴特切罗,欧洲大陆爱迪生公司的负责人,这家公司是爱迪生电灯公司在巴黎的分公司,特斯拉在来美国以前曾在那里工作。
特斯尘羡拉欣然接受了爱迪生交给他的工作,并且耐不住性子大胆地向爱迪生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他认为有可能利用交流电流来产生电能。然而爱迪生的态度是冷淡的,他表示对这种理论毫无兴趣,而且在爱迪生看来,由他制造的直流电照明系统已经足够使用了。此后,爱迪生只是在直流电系统基础上进行改进。然而,他的新合作者特斯拉所期待的却绝不止于此。
19世纪下半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在实践中是不可能使用交流电的。因为直流电始终朝着相同的方向流动,而交流电则反复使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最早的电动机使用的都是直流电,那些试图派裂拍让交流电动机运转起来的人发现,这种电动机产生的磁场并不能使电动机正常运行。事实上,当电流改变方向的时候,磁场随后也改变了强度和方向,因此,电动机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停止转动。
事情发生转机是在1882年,特斯拉在经过严谨的数学分析之后,拟订了一个新的实验方案,他利用两个异相交流电换相器,以保证有充分而强大的电流使发动机运转。根据这位塞尔维亚科学家设计的方案,在电动机固定部分中的线圈里,对流动电流的一个适当联结(定子)能够产生一个强度不变的磁场,这个磁场在转动的同时,会使电动机的活动部件也跟着它一起转动(转子)。实际上,磁场会在转子的线圈里产生一个流动的感应电流,而感应电流能够引发一个加快线圈自身转动的力,而且这都不需要任何电线去连接运动中的各个部分。1883年,特斯拉已经制造出了第一个小型交流电电动机,但是他很需要有财政上的支持来进一步试验和推进自己的发明。
无法超越1公里的范围
和特斯拉第一次见面时,爱迪生正在投入大量的资金去研发直流电设备。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这种灯在现实生活中的迅速普及使爱迪生本人也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大企业家和世界知名的发明家,但是他当时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少。首先,一个住宅区里的照明灯如果和发电站的距离超过1公里,就无法得到足够的电流发出强光,这是因为直流电无法在远距离的情况下传输能量。爱迪生为了使他设计的照明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只好在每隔1公里的地方建造1座发电站,要不然就要增加发电机的功效,或者将若干个发电机连接在一起,以便产生更多的电流。
爱迪生交给特斯拉的工作任务就是完善这些直流电系统的性能。不过特斯拉始终坚信能够说服爱迪生去接受在许多方面明显占优势的交流电。爱迪生很清楚特斯拉在技术方面的能力,他还拿出5万美元作为基金,让特斯拉去改进发电站中的发电机。特斯拉研究制订出了20多个新直流电发电机的计划,这些发电机具有调节简单并能产出强大电流的特点。爱迪生对这些新型发电机进行了多次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为这些发电机申请注册了专利权,用它们代替了那些老式机器。然而当特斯拉向爱迪生索取自己应得的那部分报酬时,爱迪生却拒绝了他。他说:“特斯拉,您并不懂得美国式的幽默。”这件事对于这位塞尔维亚年轻人的打击很大,他的美梦被再次打破了。
特斯拉感到极度的失望和厌倦,于是他辞职了。 长时间以来,特斯拉给爱迪生带来了很多利益,然而爱迪生始终对他的交流电持一种质疑和敌视的态度。不过,除了暴露出爱迪生对科学缺乏远见以外,特斯拉还清楚地看到,爱迪生已经将太多的金钱投入到他的直流电上而不能自拔了。
相信特斯拉的西屋公司
1888年,一位希望能向爱迪生发起挑战的美国发明家和企业家乔治·威斯汀豪斯将赌注押在了交流电上,他邀请特斯拉到他的公司去工作。
其实,早在1883年的时候,威斯汀豪斯就对交流电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时,法国人吕西安·戈拉尔和英国人约翰·吉布斯在伦敦的一个博览会上向人们展示了一款能够进行远距离传输的交流电设备。这个设备运用了“二次发电机”:一种他们已经注册了专利权的特殊变压器。就是利用戈拉尔—吉布斯的变压器和由恩斯特·沃纳·冯·西门子校准的发电机,1886年3月,西屋公司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大巴灵顿小镇中首次使用了交流电照明设备。
然而,为了能够真正和爱迪生进行较量,西屋公司必须要考虑给工业企业提供交流电动机。当时工业用电动机用的都是直流电,这种电动机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例如功率不足等等。于是,特斯拉开始为西屋公司设计生产大型的、高功率和高频率的交流电电动机,弥补了老式发电机功率不足的缺陷。
1888年3月,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费拉利斯向都灵科学院展示了他的交流电“异步电动机”(这个机器实际是在1885年设计完成的)。它的原理是建立在一个转动的磁场上,和特斯拉5年前的设计理念很相似,只是技术更加完善,功率更大。与此同时,围绕着交流电动机的“斗争”也日趋激烈:特斯拉要求拥有其发现转动磁场的优先权,并且针对费拉利斯制造的交流电动机,在同年5月对自己发明的一款与其非常相似的电动机申请了专利。经过一系列冗长的、令人厌烦的诉讼过程,德国和美国法庭最后判定:转动磁场的原始发现人属于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费拉利斯。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费拉利斯并没能把握住这个契机,他没有像特斯拉那样将异步电动机的巨大潜力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特斯拉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研究工作。1890年,他发现了共振现象,即在特定的环境下,一个机械系统振动的振幅,不论是声学的还是电力的,都会有一个相当高的振幅。最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塞尔维亚科学家利用共振原理制造出了一个变压器,也就是今天的“特斯拉线圈”,它能够承受极高的电压,从几百到几千伏不等。到19世纪末期,经过数月的实验之后,威斯汀豪斯和特斯拉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们终于可以将已经成熟的产品推向市场,惟一令他们烦恼的就是上市以前那些过于繁琐而官僚的手续。
无休止地相互中伤
获悉特斯拉取得的成功以后,爱迪生意识到了自己将要面对的竞争对手是何等强大,他开始了一场针对交流电的中伤诋毁运动。为了向人们展示这种新型系统假定的危险性,爱迪生在众多记者面前用高压交流电做了一系列可怕的实验。他先是将一块白铁皮板和一台可达1000伏电压的交流电发电机相联,然后再把一只小猫或是小狗放在铁板上,小猫或小狗会瞬间死亡。这样,人们就可以亲眼目睹特斯拉和西屋公司的交流电的致命效果了。电椅就是在 这样一系列“展示”的“启发”下发明出来的。同时,作为对爱迪生宣传攻势的反击,特斯拉也在舞台上进行了很多真正的“电魔术”表演。除了使人们为之惊叹,特斯拉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向世人传播他的交流电理念:当不被用在故意犯罪的目的时,交流电是非常安全的。
当这场“电流大战”愈演愈烈之时,芝加哥正在筹备一个世界博览会,主办者希望寻找到一套可以照亮整个会场的照明设备。于是,威斯汀豪斯开出了一份极具诱惑力的合同,他试图以超低价格来从爱迪生手中抢到这笔生意。1893年1月,博览会开幕了,9万多盏由特斯拉的交流电点燃的电灯照亮了整个会场。这是一次伟大的成功,同时也是大获全胜之前的一个前奏。
尼亚加拉大瀑布的交流发电站
不久以后,在尼亚加拉大瀑布将要建造世界上第一座水力发电站,交流电系统由于其经济实惠和便于制造而被选中了。威斯汀豪斯将设计制造任务交给了苏格兰工程师乔治·福布斯。后者制造出的一套设备使用了3个特斯拉的交流发电机,每台的功率为110千瓦。
1895年,发电站建成了,它可以将电流传输到距发电站35公里外的布法罗市。这一事件宣告交流电彻底战胜了直流电,而爱迪生的直流电则瞬间就成了一种过时的技术。爱迪生本人不得不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从那时起,交流电便成为了工业、商业和民用电的惟一选择。
“电流大战”是在两位19世纪和20世纪的天才而多产的发明家之间展开的,两人也是截然不同的科学家。爱迪生具有惊人的创造性和工业策划能力,是一位非常聪明的试验者,但是却缺乏数学知识和复杂的理论洞察力。相反地,特斯拉和其同时代的人相比是一个前卫式的人物,通过对现象精确地数学解析,他完成了很多伟大的创造性工作。他不像爱迪生那样,仅仅因为个人愿望而去做很多事情,而是在设计任何设备之前都从理论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直到得出绝对有把握的结果,才会付诸实践。
1915年,爱迪生获得诺贝尔奖的提名,特斯拉则在1937 年获得诺贝尔奖的提名,但他们俩都没能获得这一奖项。一些人认为,正是因为那场持续了数年的“电流大战”,爱迪生和特斯拉都暴露出了他们人性中的弱点,这与人们长期赋予他们的“天才”和“科学家”的称号是极不相称的。
附录:
交流电最终能够普及,是因为相对于竞争对手,它具有多面性和更经济的特点。
今天,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每天都需要大量的电,这些电通过电线被传输到距离发电站很遥远的各个地区,有的地方甚至远在成百上千公里以外。 这样,能量的一部分在传送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损失掉, 转化成热能。电流越大,距离越远,浪费也就越大。
为了减少这种能量的损失,就需要把电线做得非常粗,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对原材料的极大浪费,成本也会相应提高。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提高电压,举个例子,这就好比一个瀑布,电流就相当于瀑布从高处到达地面的水量,而电压则是水从出发的高度下降时的势能。增加电线中的电压,就可以减少电线内的电流,从而保持被传输的功率总量不变:这样做能够降低损失,用较细的电线就行了。
变压器可以将发电站产生的电压提高到几万伏。另一些被安装在使用地点的变压器则可以根据使用需要来适当降低电压,比如说平常我们在家里所用的220伏电器。
正是因为对变压器的需要,使我们必须使用交流电。事实上,这些变压器的原理就是利用了交变磁场,这种交变磁场是由交流电产生的,而非被爱迪生死死捍卫的直流电。
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的又一项重大成果。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第一台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成为颇受欢迎的小型动力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又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具有马力大、重量轻、体积小、效率高等特点,可作为交通工具的发动机。1885年,德国机械工程师卡尔·本茨制成第一辆汽车,本茨因此被称为“汽车之父”。这种起动方便的汽车有三个轮子,每分钟的转速约二百五十次,时速约十五千米,带有一个用水冷却的单缸发动机,功率为3/4马力,用电点燃。这部汽车使本茨第一个获得汽车专利。接着,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又于1897年发明了一种结构更加简单,燃料更加便宜的内燃机──柴油机,这种柴油机虽比使用汽油的内燃机笨重,但却非常适用于重型运输工具。它不仅用于船舶发动机,而且用于火车机车和载重汽车。
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作为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发展也很迅速。19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生产的汽车每年只有几千辆,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的汽车年产量已猛增到50万辆以上。
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美国在内战前夕的1859年,已在宾夕法尼亚州发现石油,钻出第一口油井,但石油最初只用于照明。随着内燃机的广泛应用,对燃料油的需求猛增,人们开始大量地开采和提炼石油,石油的产量迅速增长。
莫尔斯电报机发报
新通讯工具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有线电报就已经问世。美国人莫尔斯1837年制成一台电磁式的电报机。后来,他在华盛顿与巴尔的摩之间架设了一条61千米长的实验性电报线,1844年5月24日正式完成了电报传讯的重大实验。特别是莫尔斯利用长短脉冲的不同组合,编出了至今仍在使用的英文字母电码,这被称为莫尔斯电码。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通讯工具的发展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在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从苏格兰移居美国的贝尔展示了当时被称为“远听器”的电话,引起轰动。电话技术得到改进和推广,迅速发展起来。1880年,贝尔电报公司成立,它就是今天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的前身。19世纪8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赫兹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量出电磁波的波长和速度。意大利人马可尼利用赫兹的发现,制成无线电报通讯设备。1894年,他使用极为简陋的装置,开始了短距离的无线电报实验;1899年,他在英法之间发报成功;两年后,横跨大西洋发报成功。
电话发明是亚历山大·贝尔

折叠三大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主要成就

(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3)电讯事业的发展: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4)化学工业的建立:诺贝尔-炸药 (塑料、人造纤维)

⑵ 两次工业革命的新动力是什么

两次工业革命的新动力分别是蒸汽机和电力。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的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的产生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蒸汽机的改良,而蒸汽机车的产生也是因为蒸汽机的改良以及后人的应用而产生的。

当时英国鼓励发明,并且在人口增加需要增加生产速度之时,便开始有人努力的改进当时的生产设备,瓦特便是其中之一,而瓦特改良蒸汽机导致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

因此蒸汽机的改良绝对是促成工业革命的原因之一。而蒸汽机车是一种以蒸汽引擎作为动力来源的铁路机车,因此若没有蒸汽机的改良便不可能有这项交通工具的诞生。

2、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以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次不穷,并被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2)农业国家如何实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扩展阅读: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地位。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壮大,他们希望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2、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压迫,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逐渐建立第一次工业革命巩固里自己的统治。

3、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的重大变革,是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对抗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辛勤劳动,直接创造财富,却相对日益贫困,他们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同时在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兴起。工业革命还促进了近代城市化的兴起

⑶ 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发展条件是什么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发展条件:1.启蒙运动后.民智的解放导致科技水平的发展.完成了从手工作坊向工厂的技术积累和人才积累.也令工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出远胜于农业.令农民变成工人.作坊主变成工厂主的转变获得经济利益的基础 2.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令市场急速扩大.而只有工业产品才能满足这些市场. 3.民主议会制度的建立.使权力核心的注意力不再只是个人权威.而更多放在了民生经济上.促使社会财富扩张和工商业发展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社会政治环境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发展条件:政治条件: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 技术条件: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经验 劳动力: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资金: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圈地运动积累了大量资金 市场:拥有大量的殖民地,也就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⑷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

第二次工业革命(Second Instrial Revolution)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即电气时代)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着特点。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德国人西门子(Siemens)制成发电机,比利时人格拉姆(Gelam)发明电动机,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可以从4个方面来说:
首先,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如电力,煤炭等,这些新能源的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键搜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
其次,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长期困扰人类的动力不足的问题。内燃机的发明又促进了发动机的出现,发动机的发明又解决了交通工具的问题,推动了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的足迹遍布了全世界,也让各个地区的文化,贸易交流更加便利。
第三,通讯工具的发明。自从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之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不在局限与面对面的谈话。
最后,化工业的迅猛发展。炸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军工业的进步,并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煤炭中提取各种化合物,塑料,人造纤维先后被投入实际生稿岩历活。
上述的四种发明,对枣悉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开始通过科学研究来获得纯粹的知识,然后又反过来促进理论的应用......
给个好评,谢谢!

⑸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生产方式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⑹ 中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意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并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成果.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工业革命一开始就超出一国的范围,从而具有更广泛的规模,发展的进程也更为迅速.
3、第二次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基础工业、重工业和能源工业,这使得这些国家有能力改造和武装轻工业部门,使农业机械化,进而使整个国家实现工业化.
4、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德、日等国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它们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既可吸收第一次的成果,又可直接利用第二次的新技术,使这些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西方国家需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展殖民活动,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在全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中国则成了它们掠夺的中心,这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边疆危机到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从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瓜分狂潮到八国联军侵华,帝国主义展开瓜分中国的狂潮.《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边疆危机、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中的爱国官兵英勇抗争;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使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合法化.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加剧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这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5.中国近代科技进一步发展
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也传播着进步和文明,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⑺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经过是怎样的

(1)电力的广泛应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着特点。早在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这一时期,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动机也被发明出来,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但是,要把电力应用于生产,还必须解决远距离输送问题。1882年,法国人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建立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联接成网络。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应用技术上的一个重大成就。19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发明家戴姆勒和卡尔·本茨提出了轻内燃发动机的设计,这种发动机以汽油为燃料。90年代,德国工程师狄塞尔设计了一种效率较高的内燃发动机,因它可以使用柴油作燃料,又名柴油机。内燃机的发明,一方面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引起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性变革。19世纪晚期,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车出现了。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成了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896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制造出他的第一辆四轮汽车。与此同时,许多国家都开始建立汽车工业。随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预告了交通运输新纪元的到来。另一方面,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石油也像电力一样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新能源。1870年,全世界开采的石油只有80万3吨,到1900年猛增至2 000万吨。

(3)化学工业的建立

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在无机化学工业方面,19世纪60~70年代发明了以氨为媒介生产纯碱和利用氧化氮为催化剂生产硫酸的新方法,使这两种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的综合利用得到迅速发展。有机化学工业也随着煤焦油的综合利用得到迅速发展。从80年代起,人们开始从煤焦油中提炼氨、苯、人造染料等。利用化学合成方法,美国人发明了塑料,法国人发明了人造纤维。化学工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4)“钢铁时代”

伴随“电气时代”而来的是“钢铁时代”。新的技术革命也推动了老工业部门的发展,最突出的是钢铁工业。19世纪上半叶,由于房屋结构和铁路的需要,熟铁和铸铁的产量提高极快,但钢的产量裹足不前。英国是当时世界上钢产量最多的国家,1850年年产量不过6万吨,同年它的铁产量却达到250万吨。由于冶炼工艺的限制,钢产量不高,价格昂贵,其用途局限于工具和仪表。19世纪下半叶,由于西门子、托马斯等人在钢铁冶炼技术方面的贡献,钢得以大量生产且质量大幅度提高,因而逐渐代替熟铁,作为机械制造、铁路建设、房屋桥梁建筑等方面的新材料而风行全球。钢铁工业的发展如日中天,导致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史称“钢铁时代”。

教学建议:初中教材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介绍仅限于“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高中教学需使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较全面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在回顾初中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教材,提取有效信息,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第五目垄断组织的出现。教材从主要介绍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以及垄断的影响。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样,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但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又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教材并未直接说明,可以请学生解答【探究学习总结】中“本课测评”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与科学技术结合的程度、产业结构侧重以及广度及深度等角度对两次工业革命进行对比,由此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些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比如,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个织工,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个钟表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第二,第一次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序幕,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将工业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主要任务是在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部门中,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实现了手工工场制度向工厂制的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的各个部门。第三,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在英国的带动下,其他国家也开始了工业革命,但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时期,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发明,但是,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其中有不少出现于德国、美国,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2)垄断的产生

19世纪晚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使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的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使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

(3)“垄断”的影响

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垄断组织的出现正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产生后,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自然会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它也使技术发明和改进的过程社会化了。资金雄厚的垄断组织能够提供条件,使科学技术研究能够更大规模和更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科技研究取得的新成果,也能够较快地运用于生产。托拉斯等高级形式垄断组织的出现,更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切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垄断的出现,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增强,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资本家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进而控制国家政权,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以赚取日益增多的最大限度的利润。随着各国垄断组织的出现,国内市场也相对狭小,垄断资本家极力到全球各地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在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形成了国际垄断集团。代表垄断组织利益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已被瓜分完毕。

⑻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农业上的表现有哪些

第二次工哪汪业革命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特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些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尘缓晌。
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在英国的带派锋动下,其他国家也开始了工业革命,但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3.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除一些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或将要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外,有些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日本则尚未完成或刚刚起步,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这些国家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其发展速度比较迅速。

⑼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发生的它对世界历史有什么重大影响

前言

我们现在的生活无疑是十分的便利的,那你知道吗,其实在二百多年之前,甚至连电都没有,现代生活的便利主要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发生的呢?它对世界又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影响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也被称为是第二次科技革命和电气革命,时间是从1870年到1914年。其中西方国家和美国以及日本等国家的工业在此期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大规模应用为代表,点灯的发明为标志。

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是什么

第二次工业革命简介: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
背景
(1)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2)条件: 爱迪生与他发明的电灯
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②资本:大机器生产下的资本积累和对殖民地的商品输出和掠夺
③技术:自然科学突破性进展并迅速转化为技术
④市场:美德意日等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⑤环境:相对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

第二次工业革命内容:
第二次工业革命(Second Instrial Revolution)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即电气时代)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提出的概念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典型特征为自动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着特点。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Siemens)制成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Gelam)发明电动机,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一现象,对电作了深入的研究。在进一步完善电学理论的同时,科学家们开始研制发电机。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制成一部发电机,后来几经改进,逐渐完善,到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的发明,实现了电能和机械能的互换。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机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
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在这一时期里,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工业重心由轻纺工业转为重工业,出现了电气、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由于19世纪70年代以后发电机、电动机相继发明,远距离输电技术的出现,电气工业迅速发展起来,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内燃机的出现及90年代以后的广泛应用,为汽车和飞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也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化学工业是这一时期新出现的工业部门,从80年代起,人们开始从煤炭中提炼氨、苯、人造燃料等化学产品,塑料、绝缘物质、人造纤维、无烟火药也相继发明并投入了生产和使用。原有的工业部门如冶金、造船、机器制造以及交通运输、电讯等部门的技术革新加速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和进步
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本完成。它以电力的广泛运用为显着特点。在电力的使用中,发电机和电动机是相互关联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则相反,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机原理的基础是1819年丹麦人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的磁效应以及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自激式的直流发电机。但这种发电机还不够完善,经过许多人的努力,发电机逐步得到改进,到70年代,终于可以投入实际运行。1882年,法国学者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同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联接成网络。
另一方面,随着对电能需求的显着增加和用电区域的扩大,直流电机显示出成本昂贵、常出事故等问题,所以从19世纪80年代起,人们又投入了对交流电的研究,交流电具有通过变压器任意变化电压的长处。1885年意大利科学家法拉里提出的旋转磁场原理,对交流电机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们创制出三相异步电动机,这种型式的电动机,至今仍在使用。1891年以后,较为经济、可靠的三相制交流电得以推广,电力工业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各方面的影响
(1)经济:
①生产力,迅猛提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生产关系,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③经济结构,重工业有长足发展,逐步占主导;
④工业布局,形成西欧和北美两大工业地带
⑤世界经济格局,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美德实力超过英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⑥能源结构,人、畜、风、水、煤——-电、石油
(2)政治:
①政治制度,形成比较健全的以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特征资本主义政治模式
②社会主义运动,促进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诞生。
③对外政策,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侵略方式的变化(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 蒸汽火车④民主民族运动:促进了新型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⑤国际关系(世界政治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
(3)思想文化:
①垄断主义
②思想观念,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
(4)生活方式:改善日常生活,尤其在衣和行方面,思想观念
(5)环境问题,汽车的出现,促进石油的大规模使用,使大气中,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的浓度增加而产生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问题。
对世界的影响
1、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
2、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
3、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4、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阅读全文

与农业国家如何实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汽车窗子碎了怎么办 浏览:615
s350奔驰侧标灯左后侧是什么 浏览:840
老款进口宝马3系杂物箱怎么拆 浏览:100
奔驰s级黄金多少钱 浏览:423
一辆宝马的成本是多少 浏览:830
单手开奔驰多少钱 浏览:570
洛江万安塘西工业区什么时候停电 浏览:948
奥迪保养里程怎么看 浏览:366
衡阳酃湖汽车站在哪里 浏览:275
奔驰威霆在哪里保养 浏览:225
奔驰弹簧断裂怎么回事 浏览:531
工业软件用什么语言语音导入 浏览:316
上一代宝马7系发动机怎么样 浏览:874
维修小汽车店用的生降机多少钱 浏览:925
宝马液晶电池多少钱 浏览:619
拥有奔驰什么感觉 浏览:64
奔驰s后排耳机怎么充电 浏览:710
大众辉腾和宝马520哪个好 浏览:846
嘉兴宝马530什么价格 浏览:769
宝马什么时候用的自动挡 浏览: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