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如何看待工业制造

如何看待工业制造

发布时间:2023-05-01 04:37:14

A. 工业和制造业有什么不同

工业和制造业有3点不同:

一、两者的概述不同:

1、工业的概述:主要是指原料采集与产品加工制造的产业或工程。工业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经过手工业、机器大工业、现代工业几个发展阶段。

2、制造业的概述:指机械工业时代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行业。

二、两者的发展阶段不同:

1、工业的发展阶段:手工业、机器大工业、现代工业。

2、制造业的发展阶段:只是工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

三、两者的分类不同:

1、工业的分类:工业是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两大类。

2、制造业的分类:根据在生产中使用的物质形态,制造业可划分为离散制造业和流程制造业。

B. 作为机械制造类专业的高职学生,你是如何看待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呢

工业发展是无可避免环境污染。但发展工业是为了经济发展、社会需要,所以为了降低工业污染,只有提高科学、科技含量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的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保护环境其内容主要有:
(1)防治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包括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液体、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和影响。
(3)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 另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力等,也都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我国则把环境保护宣布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
(4)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污染物排放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的自净力;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有些经过治理的地方又出现反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副产品有害残留物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等等。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严峻的环境形势迫使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是持续发展还是自我毁灭。毫无疑问,我们应当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否则,日益恶化的环境将使我们在其他领域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黯然失色。因此,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我们应该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否则人类会加速灭亡!

C. 你怎么看待工业化工作

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它为人类创造了更多的财富和物质生活条件。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看待工业化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在推动工业化的过程中合理地处理好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各种问题。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工业化工作:

1. 经济效益:工业化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国民经济水平,增加国家财富。这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2. 环境保护:工业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其负面影响,例如开展环保科技研究和推广先进的环保设好配备等。

3. 社会责任:企业应该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为当地社区提供就业机会、缴纳税收、支持慈善事业等,同时也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安全生产和员工权益。

总之,工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需要综合山吵考虑各种因素,采取合适的措施来推逗袜侍进工业化的发展,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D. 制造业的重要性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这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应当看到,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振兴实体经济必须做大做强制造业。

我国已经步入工业化后期,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工业革命催生了大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我国产业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奠定了技术经济基础、明确了发展方向,为我国科学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掌握发展主动权提供了重要机遇。

与前两次工业革命发生时我国积贫积弱的情况不同,现在我国综合国力已居世界前列,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厚实的制造基础,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和名副其实的工业大国,具备了抓住这次工业革命机遇的产业基础条件。

同时,我国具有规模超大、需求多样的国内市场,可以为新工业革命提供强大的市场需求动力。

新工业革命对我国制造业的挑战:

一方面,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化应用,会进一步降低劳动成本在制造业总投入中的比例,从而加速弱化我国的要素低成本优势;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利用其在新工业革命中的先发优势,不断强化其全球竞争优势和价值链高端位置,我国如果不能快速赶上,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就会进一步拉大,还可能形成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抑制和对原有产业赶超路径的封堵,不利于我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人民日报:中国制造业有能力创造新辉煌

E. 如何看待工业时代的历史潮流

工业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潮流影响深远。以下是我的看法:

1.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在工业时代,人类经历了从手工制造到机器生产的巨大转变。这一转变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方式、经济结构、生活方式等方面,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2. 工业时代加速了全球化进程。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生产和新技术,使得皮尘贸易和交通变得更加便捷。工业时代还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跨国投资等成为可能。这一时期的全球化,对世界历史液握纤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工业时代加剧了环境问题。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的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导致了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破坏。这一问题至今仍然存在,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4. 工业时代推动了科技的进步。随着工业的发展,许多新技术和发明不断涌现,例如蒸汽机、电力、化学工业、航空等。这些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生活闹仿更加便利和舒适。

总之,工业时代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它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工业时代的历史潮流既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应对。

F. 工业对国家来说非常重要,制造业对国家究竟有着什么作用

一般把制造业称为实体经济,把互联网、金融业等服务业称为虚拟经济。确实,制造业涉及的“物”要比服务业多得多。和制造业相比,服务业都是“轻资产”的。互联网公司虽然市值惊人,但固定资产却不重要。银行也差不多,有一些办公设备,但相比银行的资产总额,这些固定资产并不重要。储蓄银行还有一些遍布各地的房产,如果是投资银行,可能一座小楼足矣。

更进一步说,制造业所高度依赖的社会软硬件环境,是国家治理的产物。国家治理能力是一个综合指标,并不能用税收高低、军事实力强弱来简单衡量。国家治理能力强,会在方方面面表现出来——内外部安全条件更好、社会治安更好、基础设施更完善、政治制度更合理、国内市场更发达、税收水平更适当等等。

G. 如何看待中国的制造业大国地位

中国很长时间被看做世界生产据点。但这种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开始质悔岁疑。拿中国蚂郑和日本来说。
中国工业生产之所以取得飞跃性发展的背景了。那是因为:在这个国民所得连续上升,人口占全人类1/5的巨大市场上,日本欧美企业群纷纷以获得市场为目标而展开本地生产;另外还有当地劳动工资很廉价这个原因。诚然,假定劳动者的质量没有什么差别,那么,在组装同样产品的时候,看起来人工费便宜的一方是有利的。现在在日本,从大人到小孩子都很热衷去购买附带赠送玩具的碧物睁食品,即所谓"食玩",而如果不是中国制造,是不可能拿来随着食品来随便赠送的。这些东西在细部上漆的工程等无论如何也需要人手来进行,这要在日本来制造,人工成本太高,那就不划算了。同样,在需要缝纫的纤维加工业,在日本进行制造也将是成本非常高的。所以,如果没有中国这个生产据点,优衣库(UNIKULO)公司那样的飞跃发展是完全难以想象的。到现在,在日本的超市中销售的大众服装,几乎都是中国制造的。
外国资本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生产低技术产品赚去高额利润的本质。中国的生产力的确是上来了,但是更多的是为国外市场的中低端消费品市场提供价廉物美的大量消费品。我们有的是人口,从不会缺乏劳动力,在竞争原理的支配下,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很难上升,社会总消费能量也有限,物价也就很不容易走高,这样,为各国资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理想生产基地,而当这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将已经成为负担的高成本生产体系转移到中国来后,由于有了中国这个安稳的后勤基地,保证了其社会经济体系基础部分的相对稳定,转移了通货膨胀的危机,它们便可以放心而轻松地走向更高级的消费社会,去强化自己已经领先不少的发展优势。所以,有学者曾经指出中国成为"世界的工厂",实际上可以说我们在替全世界打工。资本的本质从来就不是善意,只是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疯狂地,有时候甚至是血腥地。我们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农村青年能够进入合资企业打工,能够走进城市改变身份,并加入新兴的消费大军而感到社会的迅速进步,但是,却不能忘记了他们全部都处于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之中。也许为了实现中国的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伴随改革开放而带来的这样的代价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占据中国社会基层的最重要部分的他们生活环境的部分改善,或者中国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未必就简单意味着中国国力已经真正强盛了。
日本企业进入中国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通向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的通路,也是为了寻求仅相当于日本的1/10甚至1/20的廉价劳动力。在中国市场上能销售日本产品当然很不错,为此在当地设置生产设备,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在美国,日本的汽车依然很热销,大家知道吗,在美国行走的日本车中70%都是在当地生产的。过去在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中,进口的日本车曾经是被攻击的对象,可是,如果是在本地生产的汽车,谁也没法来说三道四。首先,美国和日本汽车的使用环境不一样,与其在日本制造好运到美国去,肯定不如在当地一边倾听用户的需求一边生产更好。关于日本企业投资中国,日本的一些有识之士经常强调的是后者的廉价劳动力。这就是所谓在中国可以很廉价地进行制造,所以日本的制造业迟早将全部被中国吞没的论调。

可是,廉价的人工费并不是制造业全部的成本。像服务行业那样依赖人手部分很大的工作,人工费要占据相当的比例,可是在制造业中,却不能说全都如此。

用手工制作的产品,比如手制的陶瓷器和雕刻等,制作成本几乎都是人工费,而材料和设备几乎没有什么费用发生。在这样的场合,如果人工费便宜,产品的价格就可以压得很低。同样,缝纫业所需要的衣服布料和简单的组装可以制造的电视机和计算机等,也是人工费的廉价可以决定胜负。塑料产品等也是如此,只要搞好设备,下面就只是制造了。这就是说,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制作出的同样产品等领域,因此,人工费的廉价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在日本,作为普及型产品的电视和录像机等几乎都没有生产了。这是因为让日本工人来进行制作,价格立刻就会上去。那么,原来从事这些产品生产的日本工人是否就失业了呢?那是不会的。他们现在正在更加高层次的产品生产线上工作呢,他们在制造者大画面等离子电视,以及硬盘内藏的DVD录像机。这些产品市场价格很高,而人工费占据的比例则相对较低,这是因为其中使用的元器件都是一些价格很高的东西。在高科技化很发达的日本的工厂,一般现场操作人员都很少。由于引进了机器人和自动化机械,需要用人手的程序被降低到了最小限度。制造业到了这样的程度,人工费廉价与否,已经根本不再是什么问题了。
在象征中国的词语中,有一个叫做"人海战术"的,其意思是说依靠人的数量来决定胜负。通过一气投入在日本难以想象的巨大人数去解决问题,这在土木建设工程以及灾害救援等方面,肯定将发挥巨大威力。可是,在制造业上,却并非人多就可以干得很好的。制作剪纸或者是捣毁空的汽水罐等,也许人多还可以和机械争一雌雄,而在用高度技术制造精密产品时,人再多也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仔细观察一下被中国生产的产品充斥着的市场,我们可以知道主要有服装,塑料产品,普及型的家电产品等。在里面没有热心消费者用羡慕眼光注视着的高级产品。这样的产品,只要是经受过一些简单训练的工人,谁都可以生产出来。所以,人工费便宜的中国才控制了这部分的市场。也有人会说,家电产品难道不是高科技产品吗?不是,现在的家电产品,包括计算机和电话机等,都属于单纯零部件组装的组装产业。它和服装和塑料产品一样,只要对工人进行一定程度的训练,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制造。中国制造的产品都集中在普及型产品领域中。所谓普及型产品,价格的便宜是竞争力的关键,所以,使用的元器件也很便宜。因此,与产品相关的劳动力成本,将反映到最终的产品价格上。据说中国制造的录像机和传真机成为了世界第一,可是最高级的录像机和高级办公室复合文档处理机,却没有见到过中国制造的。也许要看到这一天还有待于时日吧。

目前,在日本出口产品中占据主要地位的,不是消费产品,而是所谓资本财型产品。在日本出口产品中,汽车等消费产品占据的比例仅为20%,剩下的都是元器件,原材料以及生产设备等。这样的变化也就是最近20年左右出现的,可是日本的媒介对于如此重要的问题却不去报道。他们总去写一些中国和韩国生产的录像机驱逐着日本产品等文章。其实,录像机等早已经不是日本制造业的主战场了,对于日本不应该再去制造的产品,今后由谁去制造,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那么,日本制造的资本财型产品,会不会遭遇到中国的追赶呢?回答的否定的,可以说在这个领域中,日本在世界上也是独领风骚的。比如,在中国生产的录像机和传真机,其主要零部件和生产设备几乎都是日本制造的。而且,在那些零部件中,有不少是日本的中小企业在世界上独占整个份额的。用于生产的设备也是高科技的结晶,这些因素,构成了中国的制造业越是向前发展,日本就越有钱赚的一种机制。这样一些产品几乎都是在日本国内制造的,这就是由于作为制造业的生产环境日本国内最为适合的原因。零部件不会多余,生产设备单价也很高,所以即便出点运输成本,也应当不成什么问题。现在,日本的制造业已经没有依靠价格来进行竞争的必要了。因为日本可以向世界各地的制造基地销售只有日本才有的,只在日本生产的产品。看到这一切,我们可以知道,中国的迅速腾飞将不会构成对日本的威胁。
在今天,开放的中国对世界资本的魅力,最大一个还是廉价的劳动力。在我们中间,有不少人对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低廉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之一津津乐道,觉得因此全世界的资本主义都对中国俯首称臣了。其实,如果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论来说,这本是一个很值得悲哀的事情。因为,劳动力的廉价吸引资本的到来,其实只能证明这里存在着资本主义剥削的残酷,并非是一个值得骄傲的事情。中国巨大的廉价劳动力市场,在高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分流了那些发达国家科技含量很低的加工组装产业的压力,也方便了它们调整产业结构和保持领先,帮助了资本向更加高端更加精尖的领域的集中。外国资本凭借自己的经济和科技上的领先优势,最廉价地役使几乎是无穷无尽的中国劳动力,生产出各种产品出口到全世界各个国家,赚取了难以想象的巨大利润。广大来自农村的中国民工也许因此走出了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走进了接近城市人的生活,得到了比当农民要高出很多的收入,但是,他们始终改变不了自己被外国资本残酷剥削的命运。

日本人把那些枯燥重复和简单组装的产品拿到中国来生产,自己的工人们则去从事更高水平的,科技含量更多的产品的生产。中国成为世界的白色家电和黑色家电的生产基地,许多国人天真地陶醉在那些在全球占压倒比例的产品生产数量上,甚至错觉地认为,通过这些产品的生产中国就左右了世界市场,其实,这是对世界资本主义的本性缺乏理解的表现。在依靠高科技产品进行全球化竞争的时代,通过智能的发挥来提高生产性是走向发达的标志,而成熟产品的组装作业和大量生产,对一个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包袱,因此,它们需要也必然要寻找转移这样的包袱的地方,而既能够转移这样的包袱产业,又能够让它继续产生利润,到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投资建厂就成了不可避免的选择。日本在中国投资生产的都是日本人自己不做的东西,这些部分转移到中国来,日本的工人们就可以腾出手来从事科技含量领先而附加价值更高的产品,这样从制造业水平来说,他们整体就始终保持着先行一步的优势。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根本不担心中国由于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产量上的压倒,他们安心于质量上的领先和技术上的超前。在国际上,根据市场经济的原理,人们说这样的资本和大量生产流向劳动力廉价的国家属于产业分工,水平合作,说到底这纯粹是骗人的鬼话。依靠高智能高科技开发生产更前端的产品,然后不断把随着时间推移而成熟并走向过时的产品抛向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是一种"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结构,依然是资本主义体系剥削本质的罪恶之体现。
这样想起来,不管一个公司能够制造多么多的产品,只要被别的公司控制着源头,那么这公司就无法成为领军企业。就比如不管台湾的计算机企业再怎么表现出色,只要CPU和OS是美国制造的,那么,在计算机领域君临天下的就是美国企业。制造业今天迎来了全球化的时代,许多主力企业都在全世界各地进行生产,使用的零部件也是从世界各地发送来的。这样一来,人们再去议论是国产品还是进口货,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实际上,本田汽车公司等在北美地区或者泰国生产的汽车被进口到日本销售,可是用户大多数都没有什么开着进口车的意识。然而在进口车统计的时候,这些车辆是被计算在那些欧美进口车辆一起的。在中国的工厂中,使用日本的技术和制造装置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而最主要的在于:产品技术原来是谁的,提供制造知识的是什么地方。
中国应有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

H. 为什么工业制造业普遍不景气

这个应该是很多方面的原因,以前中国的制造业是很牛的,中国的产品销售的世界各地。但随着中国制造业成本的不断上升,许多企业倒闭或外迁。中国制造业成本上升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土地成本,税收和工人成本。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的制造业都是比较低端的制造业,议价能力不足。马云不是说过吗:“不是制造业不行了,是你的制造业不行了”。制造业要想赚钱必须加大科研投入和提升创新能力,让自己的商品更有竞争力,当然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很不容易。创新能力,科研能力,需要从小培养,由此可以看出提升制造业实力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

I. 如何看待中国制造现象

这是个非常好的提问,有利于我国的实体经济建设和发展。我就中国制造的发展背景、现状、发展说说我的观点。

中国制造的发展背景,有利于发现我们的优势、机遇、缺陷,所以要说一说。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非常成熟,表现在过去我们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和文明的发展,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竞争与人力成本、社会福利等已经成为利润的主要障碍,使得普通的制造业产品,在没有技术门槛的时候,市场竞争力主要来自价格,这就导致普通产品,只好寻求更低廉的成本市场为其提供产品。另外象日本,他的制造业矛盾是,有订单、没有地方、没有工人,所以他也看中了中国,在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早期,许多磨具技术(制造业的基础)就是从他们引入的。所以我国的制造业发展背景的外部因素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在竞争的压力下,寻求低成本的生产市场。而内部因素是,我国刚刚改革开放,相比东亚国家我国人民勤劳、智慧 ,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与非洲、西亚、南美相比,我国工业基础、原材料、政治稳定性上有优势,所以整体世界制造基地,无疑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我们的缺陷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基本上工业的基础和工业管理水平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和苏联模式的底子,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整体的市场秩序、管理水平都只有十几年的水平,底子非常薄,所以我们只有人力成本的优势,设备折旧的优势。

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可以说是“立足未稳”;随着近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发展,国际上有了一定的认同,水平局部有了发展,具体说就是成本低的优势得到认可,局部有些产品的质量得到世界的一般认可,从我们发展的底子看这就说明我们有进步,毕竟世界上已经认可中国是世界工厂了;但是差距是十分明显的,制造工艺、制造质量、产品设计、材料水平、制造管理技术,差距十分巨大,毕竟发达国家发展了四五十年了,但是这种差距恰恰是我们的发展动力,毕竟他们(西方)已经走过了,我们有很具体的管理和技术目标,这些国家也都有现成的理论体系,也就是我们有老师,现在就看我们这些学生如何消化和吸收这些知识,把他们变成我们的生产力了。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我认为,我国政府在提出创新产品,这个提法是正确的如果从发展的动力因素看,但是从真正走向制造强国,还是要修炼内功,犹如创新是打天下的,管理是保天下的;所以国外的产品设计、制造工艺、质量控制这些都已经完成了,他们竞争的是产品性能、营销模式,所以我们可以创新一时,但是最终是被别人占有。从国际制造业竞争历史上看,管理的竞争是根本,创新只是一时之快。所以我国制造业还要扎扎实实的从制造管理、制造工艺、制造质量、制造设计入手,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才能结合我们的地缘优势、时代给我们的机遇,实现真正的腾飞。希望可以帮到你。

J.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工业化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两步走”战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代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等多个方面。工业是国民经济中规模最大、创新最活跃的物质生产部门,工业现代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具有支撑和保障作用。综合来看,工业现代化既遵循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体现国家间的差异性;既具有时代性特征,又是一个动态的、持续推进的历史进程。对此,我们需要全面理解、综合把握。

工业现代化具有规律性。各国工业发展都会经历规模从小到大、水平从低到高的过程。工业现代化是工业发展的高级阶段。综合世界各国工业化经验来看,工业现代化是指一国工业在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国际竞争力、分工地位等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具有全球价值链掌控力、产业链安全得到充分保障的状态。实现工业现代化,需要有一批具有活力的微观主体作支撑。对我国而言,这些具有活力的微观主体具体包括,由国家实验室体系、大学和科研机构、企业研发力量等构成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由全球领先的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构成的企业群体,由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等构成的人才队伍。

工业现代化具有差异性。对于各个国家而言,虽然工业现代化的外在表现特征大致相同,但由于各国在资源禀赋、经济体制、产业沿革等方面存在差异,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其内部结构、产业政策、企业主体等方面会存在很大不同,工业现代化在各个国家的内在表现也会不同。我国拥有齐全的产业门类、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完善的产业配套,推进工业现代化需要保持这一优势,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前沿科技创新,加快提升工业技术水平,为推进工业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工业现代化具有时代性。当代工业发展的突出特点是数字化和绿色化。要看到,各个时代具有不同的技术条件、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工业现代化也会带上它所处时代的烙印。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突破、成熟,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工业发展的方向,推动工业部门的生产要素、生产方式、组织结构、生产流程、产品形态等发生全方位的深刻变革。还要看到,绿色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绿色是现代工业的底色,这对工业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以及生产工艺、最终产品、环境影响、回收循环等提出更高的标准。工业部门必须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深入实施绿色制造,提升绿色低碳技术、绿色产品、服务供给能力,从而更好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支撑。

工业现代化具有动态性。工业现代化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科技创新永不停息,不断催生新产品、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并会推动既有产业发生变革,给工业现代化注入新的内容。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在升级,对工业现代化也提出新的要求。此外,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断变化,要求一个国家参与全球分工合作的水平、模式作出相应调整,工业现代化也将具有新的内涵。

总的来看,我国推进工业现代化,需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充分发挥我国体制机制、市场规模、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坚持新发展理念,强化创新驱动,全面提升我国工业技术、生产效率、数字化绿色化水平和全球分工地位。在这一过程中,既要补短板,缩小我国在产业链关键环节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又要大力推进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增强国际竞争力,还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抢占新兴产业发展新机,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阅读全文

与如何看待工业制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汽车开多久换一次空调滤芯 浏览:535
联合国哪个国家工业好 浏览:472
汽车年检后多久拿到牌照 浏览:581
自动挡汽车上坡怎么起步 浏览:879
宝骏汽车还能坚持多久 浏览:726
美系汽车品牌有哪些 浏览:11
五万平供暖面积要用多少工业盐 浏览:947
老a7奥迪二手多少钱 浏览:91
宝马3系螺丝怎么拆 浏览:952
民国工业设备靠什么驱动 浏览:100
在工业南路坐什么车到商河 浏览:423
四川眉山哪里工业区最好 浏览:568
东莞哪个工业区发展好 浏览:135
奔驰后脚刹怎么装 浏览:702
汽车刮了漆多久可以取车 浏览:573
湘潭哪里有卖电动汽车 浏览:858
汽车三原指什么 浏览:725
宝马X6车载导航怎么连接手机 浏览:120
水淹汽车到什么位置不影响再开 浏览:388
工业电路板维修用福禄克什么表好 浏览: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