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美国工业现状如何

美国工业现状如何

发布时间:2023-04-23 17:31:04

㈠ 美国的工业农业概况

美国的工业农业概况:

1、美国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主要工业区有东北部工业区、西部工业区、南部工业区。美国是世界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位于旧金山(圣弗朗西斯科)东南端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着名产品为硅片。

2、美国农业的生产总量和出口量也很大,一些重要农产品的出口量在世界市场上所占的比例甚至大于其产量在世界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美国的畜牧业和种植业并重,其产值之比大致是半对半。

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最大的农业州,1993年的农业销售额达到198.5亿美元,其次是得克萨斯州和衣阿华州,销售额均超过100亿美元。

(1)美国工业现状如何扩展阅读:

东北部地区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全国的钢铁、机械、汽车、化工等传统工业大部分集中分布在这里。主要工业区有东北部工业区、西部工业区、南部工业区。

南部地区过去以农业为主。由于这里地价便宜,劳动力充足,环境污染较东北部小,美国工业逐渐由东北部向南部发展,形成美国新兴的石油、飞机、宇航、电子等工业基地。

太平洋沿岸的狭窄平原和谷地,是西部工业的集中地带,宇航、电子、信息技术等新兴工业发展较快。美国是世界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位于旧金山(圣弗朗西斯科)东南端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着名产品为硅片。

㈡ 美国经济发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间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这一状况的原因

在19世纪的后半期,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其主要原因是:美国内战中北方的胜利,为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宅地法》的实施使西部地区得到开发,扩大了国内市场;欧洲大量资本的输入,为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美国是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便于应用欧洲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经验;外国大量的移民,以及黑奴的解放,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美国自然资源丰富,盛产煤、铁、石油等重要物资。此外,这一时期的美国对教育和科技极为重视,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奖励科学发明。1869年起,美国开始实行学位制,培养出大批优秀的理工科人才,在其后的几十年里,各种重要的发明不断出现。到1890年,美国政府发出的专利证明达40多万份。这些有利条件,使美国经济在短期内便处于领先地位。
1860年,美国工业居世界第四位,到1892年即跃居第一位,工业产量约占欧洲各国生产的总和的1/2。1860—1900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6倍。其中煤、铁、钢和石油产量的增长尤为突出。1870年,煤的产量为3310万吨,1900年增为26970万吨;钢产量1880年为120万吨,到1900年为1020万吨;石油开采量,1870年为2亿加仑,1900年增至27亿加仑。1913年,美国工业产品已占世界工业产品总量的1/3以上,超过了英、法、德、日4国的总和。西部地区的开发,加速了美国农业的发展。从1880年到1900年,美国开垦的土地面积,超过了英、德、法三国土地面积的总和,再加以采用先进农业技术,美国的粮食和棉花产量增加了2/3。
在美国经济增长的同时,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同样发展着。特别是19世纪最后30年的3次经济危机,更加速了集中的过程。托拉斯是美国垄断组织的普遍形式。美国第一个托拉斯是“美孚石油公司”,这个1870年建立的公司,在1882年形成了托拉斯,控制了石油生产的9/10。随后在其它工业部门都相继出现了托拉斯,到1904年,在工业、交通、公共事业中组成了445家托拉斯,到20世纪初,形成了洛克菲勒、摩根、梅隆、杜邦、库恩—罗比、芝加哥、克利夫兰、波士顿8大财团。大托拉斯控制了95%的石油,钢铁的66%,金属工业77%,化学工业81%,汽车制造业、制糖业和烟草业的80%。托拉斯掌握了美国的经济命脉。
美国高度集中的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结合,形成巨大的财政寡头。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8大金融寡头集团。其中摩根和洛克菲勒财团居于支配地位。他们通过花旗银行和第一国民银行,控制了112家银行、运输、保险和商业公司,占有了全部国民财富的1/3。据1913年统计,占全国人口总数2%的垄断资本家,拥有全国财富的60%。而占65%的劳动人民,只占国民财富的5%。
一小撮金融寡头通过托拉斯支配着美国经济,控制着美国政治,并对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进行渗透,所以列宁称美国为典型的托拉斯帝国主义国家。

㈢ 美国纺织服装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美国纺织服装业情况及中美纺织服装贸易、投资概况 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大部分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中北部平原温差很大。美国拥有完整而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一级铁路总长12.1万英里,高速公路总长393.2万英里,水运里程2.6万英里。国内客货空运约占世界总量的50%。 美国的工业技术先进、门类齐全、劳动生产率较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方面美国传统工业如纺织服装工业面临国际上新兴工业国家的激烈竞争,正呈衰落状态;另一方面,以高技术工业为核心的新兴工业部门则呈现出蓬勃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整个工业水平下降的趋势。美国工业虽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但其在世界工业中所占的份额一直保持在25%~26%的水平。 1995年1月1日,美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一、生产贸易及投资管理机构 美国是世界上设置纺织品服装行业专业协会组织最多的国家。其专业协会涉及纺织服装行业的各个方面,这些协会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提供沟通、统计以及生产、贸易、技术和信息的咨询服务及指导。 商务部是美国主要的综合经济部门之一。负责管理国际贸易和促进出口的主要执行机构是国际贸易管理局和出口管理局,其主要职能是实施美国贸易法律法规;拓展贸易;研究与监督多双边贸易协定的实施;进行出口管制等。而且,美国商务部还承担着接受美国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对于配额管理实施方案的申请。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CITA)是执行美国商务部对纺织服装行业各种决议的操作机构。美国纺织品制造商协会(ATMI)是代表美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利益的部门,它经常代表企业向政府提出各种报告或申请。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是一个独立的、非党派性质的、准司法联邦机构。它的职责范围包括判定美国内行业是否因外国产品的倾销或补贴而受到损害;判定进口对美国内行业部门的影响;对某些不公平贸易措施,如对专利、商标或版权的侵权行为,采取应对措施等。同时,美国际贸易委员会与商务部共同负责美对外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工作。 二、纺织生产及消费市场概况 美国纺织服装工业从业人员约200万人,平均每年为美国创造不低于500亿美元的产值。南、北卡罗来纳州是美国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美国的无纺布工业发展迅速,是世界无纺布生产的第一大国,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美国目前无纺布的生产量占全球无纺布生产总量的41%。碳纤维产量占全球碳纤维生产总量的33.2%,居世界第二位。 近年来,美国纺织及成衣业就业率持续下降。截至2003年4月底,美国纺织服装行业就业总人数为90.4万人。其中,纺织行业就业人数约40.9万人,与2002年同期相比减少了约2.7万人;服装行业就业人数为49.5万人,为30年来新低。 美国纺织工业在世界创新技术和新型纤维领域居领先地位,其创新能力和成果大大多于世界其他国家。如尼龙、涤纶、光导纤维等化学纤维产品,以及用于制造防弹服的凯芙拉纤维和宇航员穿着的特种纤维等产品,其质量、高科技含量及特种功能都高于其它国家。 美国纺织服装行业已从注重密集型向高科技含量、自动化生产的方向发展。但是自2000年以来,美国的纺织服装行业正在萎缩。特别是面料生产正在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在服装生产的大部分工序中,美国仅承担包装加工的最后环节。 美国是纺织品和服装消费大国。最近几年,美国人在纺织品和服装上的消费增长快于总体消费增长。1993~1997年期间,美国人均纺织品的消费平均以4.6%的速度增长;人均服装消费实际增长率达5.5%,而总体消费增长为2.8%。人口老龄化使纺织品的消费趋向系列化、功能化、环保化的方向发展;服装消费则趋向舒适型及实用型。 近年来,美国消费者对家用纺织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家用纺织品的消费占美国家庭中纺织品服装总消费的大约1/3。此外,美国对无纺布的消费量是全世界最高的,约占全世界无纺布产品消费总量的50%。 三、纺织服装进出口贸易现状 美国是世界上进口纺织品和服装最多的国家。据中国海关统计,2002年美国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为765亿美元,同比增长1.8%。按多边纤维协定(MFA)的类别统计,美国全年进口额为722亿美元,同比增长2.8%。中国是美国纺织品服装的最大供应国,2002年的增幅为124.51%。进入2003年以来,美国的纺织品服装进口又有所增长。据美国海关统计,2003年1~5月,美国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为301.23亿美元,与去年同比增长14.84%。 近年来美国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一直呈下降趋势。2001年,由于美元持续保持强势,导致美国纺织品出口比2000年下降约3%。2001年美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总额175亿美元,占当年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5.1%,在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国中排名第五。2002年,美国出口纺织品服装总额为159.7亿美元,同比下降4.7%。 四、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政策 1980年后美国开始从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大国转为进口大国。近几年,美国出台了大力扶植纺织工业的政策,鼓励其产品出口。 2001年以来,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纺织业面临的危机。这些措施包括:政府必须通过一项一揽子刺激经济的计划,其中包括向纺织企业提供更长的税收优惠期限;迫使其他国家向美国纺织产品开放市场而不是单方面要求美国降低关税;政府阐明加勒比海盆地贸易法案和其他一些贸易法案的意图,确保这些法案所涉及国家输入美国的服装产品的面料必须是在美国印染和整理的;政府允许棉纺厂按照国际市场棉花价格购买棉花;政府避免单方面的贸易让步,不应与其他国家签订可能损害美国纺织业者的贸易协定;政府加强纺织品服装边境监管,杜绝纺织品服装走私和其他海关方面的欺诈行为。 美国纺织服装行业为增强竞争力及保持市场占有率,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发展本国的纺织服装行业。其中比较重要的发展策略就是将纺织品和服装生产转移到墨西哥和加勒比海盆地等劳动力相对低廉的地区。此外,美国政府拨出专款支持纺织品高科技的研发,不断推出新一代高科技的新材料。 五、纺织外贸政策及投资环境 美国在纺织品贸易中设有不平等贸易壁垒,内容主要有:1)关税及关税管理。美国服装类产品的关税为33.3%,某些羊毛纤维的关税为31.5%。美国鞋类的关税总体偏高。如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纺织面料鞋平均关税为33%,最高的可达48%。化纤、纯棉面料和PVC面料箱包的关税为19%。2)节日服饰限制。2002年2月,美国将节日服饰归为服装类产品。随后,美国纺织品协议委员会决定对2004年4月1日以后出运的进口节日服饰实行配额许可证管理,将进口关税由0提高到15%~20%,并使该类产品由非配额产品变为配额产品。3)进口限制。美国对部分产品,主要是农产品和纺织品实施配额管理。对中国设置的配额种类最多,数量也最严。4)特别限制措施。2003年5月21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CITA)公布了针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工作报告书中关于纺织品进口特别限制措施(242段)的实施程序,当日生效。根据该程序,美国国内符合条件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商或其代表可以提请对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服装实施限制措施。 “中国产品免税加工区”是路易斯安那州政府和美国国际商会合作建立的,设在该州的圣马丁市,总共可容纳100多家中国企业在此办厂。州政府为企业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为办厂企业提供优惠的银行贷款;以政府名义邀请担保企业家获得美国签证;成立专门机构帮助加工区企业推销产品;只收取极低的租金,在此加工区生产的产品可以冠以“美国制造”进行销售等。 美国的基础设施先进,水、电、汽的供应充足。工业用电、企业用水的价格相对比较便宜。美国对水、电实行市场价格调节制度。用电、用水的量越大,价格越便宜。 六、中美双边贸易及投资现状 中美两国在资源结构、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决定了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利互补性。目前,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 长期以来,在配额体制的框架之下,中国纺织服装业一直面临着美国范围最广、最为严格的配额限制,承受着比其它供应国家和地区更严峻的竞争压力。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美两国在纺织品领域的合作正在不断升温。据中国海关统计,2002年中美双边纺织品服装贸易总额72.83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美国纺织品服装共70.71亿美元,占美国当年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765亿美元的约10%,占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618亿美元的11%。中国从美国进口纺织品服装4.5亿美元,同比增长23%,占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143.6亿美元的3.1%。据美国海关统计,2003年1~5月,中国出口美国的纺织品服装为42.55亿美元,同比增长54.65%,占全美纺织服装进口总额的14.13%。这种情况说明,美国对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有相当大的需求。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美国可能随时会动用“特别产品保护贸易条款”、“反倾销”等措施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进行限制。 据中国原外经贸部的统计,2002年在美国设立非金融类中资企业41家,双方协议投资额1.95亿美元。截至2002年底,中国在美国累计投资设立非金融类中资企业703家,双方协议投资总额11.25亿美元。 美国已成为中国外资的最大来源国之一。 2002年,美国对中国投资项目共计708个,合同金额82.88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55.56亿美元。截至2002年底,美国累计对中国直接投资项目37280个,合同金额763.14亿美元,实际投入400.20亿美元。 七、贸易及投资的分析与建议 美国纺织品服装市场巨大,大宗品种的市场潜力尤其值得关注。同时,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动向也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分析。 美国消费者非常注重生产纺织服装产品的国家有没有违背劳动法、环境保护法。所以,中国的企业应注重自己的工作操作环境,进一步提高美国购买商对中国产品的信任度。 美国政府通过的对华纺织品贸易保障措施实施程序,无疑会使我国低价格产品遭到封杀。因此,中国的企业只有实施品牌战略,提高附加值,并同国际服装设计大师结成联盟,才能拓展美国市场。 中国的企业向美国出口时,应该注意美国市场对纺织品和服装进口主要品种的变化和需求,以便调整品种和价格。在美国消费量最大的是338/9类(棉制针织衬衫)、347/8类(棉制裤子)、638/9类(化纤制针织衬衫)和647/8类(化纤制裤子)等。在这些品种中,墨西哥的产品占据了20%以上的进口份额,其它国家和地区只是在个别品种上占有优势。中国在359类(其它棉制服装)的进口市场上分别占有较大的份额。一旦所有配额取消后,中国应当在各种品种上采取不同的销售策略,密切关注美国经常变化的政策,提高预警能力。 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在美国投资特别要注意: 要研究和了解美国政府和地方的法律,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密切注意美国的有关纺织品服装的相关政府组织的法律权限。 企业通过规模化收购是进军美国市场的最好途径。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要想在美国立足,必须要变成美国土生土长的企业,及时参加美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相应专业协会,聘请当地有经验的人做销售经理,积极参加各种业内的交易会、技术交流会,进入美国的批发圈,通过物流渠道开发市场。

㈣ 二战美国的工业实力如何

美国是二战时期世界上最强大国家。不夸张的说,盟军能打赢轴心国主要是美国人的功劳。美国人的强大不仅仅体现在美军军事力量上的强大,更体现在美国国力的强大。二战时期的美国国力已经强大到让德意日和英苏中望尘莫及的地步。

美国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阔,耕地面积全球第一,农业发达,机械化水平高,美国人生产的粮食和肉类不仅被加工成各种食品,还源源不断的运往各大盟国,苏联人正是靠美国施舍的食物撑过了1942年的冬天。

美国的经济非常发达,二战结束时美国工业生产能力已经占到了全球的一半,经济总量占全世界的60%。

二战中,美国的钢铁产量高达8000万吨,1945年钢产量占世界的63.92%。

二战中,美国人生产了世界70%的石油,而德意日却在为缺少石油一筹莫展。可以说,二战中美国人用石油淹没了轴心国。

二战中,美国的现代化工业生产水平、自动化水平、生产效率远远高于欧洲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一。

二战中美国兵工厂里的生产流水线,民主兵工厂不是盖的。

美国费城海军造船厂,美国造军舰就和下饺子一样。二战中,美国造了1500多艘军舰,其中航母就有150多艘。

美国的飞机制造厂。美国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生产近30万架飞机,仅战略轰炸机就有好几万架,德日死的不冤啊。

美国的坦克工厂。底特律的克莱斯勒工厂一家就生产了近4万辆坦克。想到当时偌大的中国竟然一辆坦克都不能生产,真是百感交集。

美国高素质的人口,不说美国人的高等教育普及率,单就美国民间几万几十万的业余飞行员就让其他国家自愧不如,这些民间飞行员稍微一训练就是很棒的空军飞行员。

强大的美国军队。1200万高素质的现代化士兵,武装到牙齿的一流装备,强大到无以复加的火力,悍不畏死的日本人在太平洋战场依托坚固的工事,一样被虐的满地找牙。

美军的伙食不是一般的好,牛肉罐头让德国和日本馋的流口水。

美国汇聚了来自全世界的一流人才,尤其是来自德国的科学家帮助美国人制造出了原子弹。

美国人堆积如山的物资。美国的运输船一船船的将装备和物资运往盟国,苏联、英国、中国都在吃美国的物资,中国拿了美国一丁点的装备和物资就可以和日本人单练,要是拿到和苏联、英国同样多的物资抗战也许不会打的那么艰难。

㈤ 美国、德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呈现怎样的发展状况,分析其原因

美国:凭借独特的有利条件,到20世纪初已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例如,在钢铁生产方面,1910年时,美国生产26512000公吨钢,而其最势均力敌的竞争者德国则生产13698000公吨钢;在煤的生产方面,美国的产量61700万公吨,而居于第二位的大不列颠的产量则为29200万公吨。

德国:由于政治上不统一、交通工具不良、行会强大以及其他种种原因,迟蠢德国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但是,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使欧洲其他所有的经济。凳猜包括英国的经济,都落后了。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促成了这一惊人的进步。同时,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获得,使德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又增加了宝贵的铁储备物。德国还占有这样的优势:一开始就拥有比英国较陈旧的设备更有效的新式机械。而且,德国政府还通过建立运河网和铁路网、必要时提供关税保护和津贴以及制定能培养出一连串驯练有素的科学家和技师的有效的教育制度,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这些因素使德国到1914年时能在钢铁、化学和电力工业方面超过码粗陪欧洲其他所有的国家,能在采煤和纺织工业方面跟随英国之后。1914年,德国工业中的工人人数上升为总劳动力的五分之二,而农业中的劳动者人数则下降为总劳动力的三分之一。

㈥ 美国的重工业真的衰落了吗

说“衰落”似乎并不恰当,应该说是一个逐步的畸形过程。
就第二产业而言,从20世纪中后期至今,工业门类越来越多,所需要的人员也是越来越多,但是美国本身的人力资源并不太丰富(相对于一个完整的重工业体系来说),再加上里根时代又饮鸩止渴的大搞虚拟经济,虽然打垮了苏联但是也从美国第二产业本不富裕的人力库中又狠狠抽了一管血。所以美国的重工业是畸形的。
具体来说就是畸形发展军工,对于其他的工业门类在以前是转移到日本韩国这样的盟国,之后是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你看美国现在还能搞出F22、F35这样的高精尖产品,就说明美国的重工业还没有彻底衰落。但是也要看到没有了本国完整工业链条的支持,不管是80年代开发的F22还是当代研制的F35,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有些甚至是闻所未闻的低级错误,这些现象也可以看出美国的重工业的确在萎缩

㈦ 二战美国的工业实力如何

美国在二战期间是盟军军火的主要供应者.到1945年,美军总兵力达到1050万人其军事工业的规模已经发展到可以年产飞机4万架,坦克2万辆的水平,二战时美国共生陆冲散产8万辆坦克,有进4万辆是位于底特律的克莱斯特工厂生产的M4谢尔曼坦克.
从1941年12月7号太平洋战争爆发开始,一直到1945年8月15号,美国一共造了147艘航母,其中有113艘是轻型的护航航母,这个数字是周边国家无法比拟的。
美国早在判高二战初期就已经是世界经济强国,1940年美国GDP达到2000多早氏亿美圆,当时德国才500多亿美元。日本只有100多亿没有。美国工业生产能力更是强大,当年太平洋上美国“约克城”号受重创,日本人判定需要2个月才能修复,美国人只用了36小时就完成了,能力及效率可见一斑。

㈧ 美国纽约工业如何

纽约工业也十分发达,是仅次于芝加哥、洛杉矶的美国第三大工业中心。它是世界服装中心、它占有全国六分之一的印刷能力与三分之一的出版物、化妆品均居全国首位;机器制造,石油加工和食品加工等也占有重要地位。http://mepzx.com/zd/ym

㈨ 跪求美国钢铁业发展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美国钢铁工业历程

美国钢铁上业自1868年就开始了现代化进程,1868—1880年产业革命时期,美国钢铁产量以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长,从而使美国钢铁工业具有了庞大的生产能力,并日产品品种齐全,产品质量好,生产技术比较先进。

1881—1920年初期工业化过程中,美国钢铁产量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比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都要快。1899年美国粗钢年产量达到了1081万吨。

1920—1955年上业化中期,美国钢铁产量以年均7%的速度增长。1953年,突破了年产钢亿吨大关,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1956—1975年工业化完成和以后的时期,美国钢铁产量以年均0.5%的速度微幅增长。1973年其年产钢达到13680万吨,是目前为止美国钢铁工业历史上最高的产钢纪录。

自此以后,美国粗钢产量开始滑落,再也没有恢复到这一水平。可以说,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钢铁工业一直足美国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20世纪70年代以后,钢铁工业已演变为美国经济中的重要基础产业,一直受到美国政府的贸易保护。因此,钢铁工业有美国经济的“晴雨表”之称。

二、工业化进程中美国钢铁工业所具有的发展优势

发展优势可以分为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本质都是生产力的国际比较,所不同的仅仅是比较优势强调的是各国不同产业之间或同一产业不同的生产环节之间生产率的比较,而竞争优势强调的则是各国相同产业之间、相同产业生产环节生产奉的比较。

1.美国钢铁工业在资源禀赋方面的具有以下几方面比较优势

①美国发展钢铁工业有着较为有利的资源条什,有着丰富的铁矿石资源,品位也非常高,矿山工业发达,原料和燃料有充足的供应。如阿巴拉契亚山区有丰富的炼焦煤,苏比利尔湖西部有丰富的铁矿(目前富铁矿已趋枯竭,但含铁22%—35%的贫矿储量巨大,以五大湖沿岸的梅萨比铁矿最为着名)。

②发达的铁路和水运,为钢铁工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什。1910年美国的铁路里程即达到近40万公里,是世界上铁路里程最长的国家。铁路的大量修建与钢铁上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铁路建没需要消耗大量钢材,刺激了钢铁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完善铁路交通网为钢铁工业的原料、燃料和产品的运输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同时,美国的五大湖地区的水运和海运也为钢铁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2.美国钢铁工业在工业化进程中所具有的竞争优势

①政府高度重视并支持钢铁工业发展。工业化过程中,各个产业都处在高速增长过程中,作为基础性行业的钢铁工业在产业构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要满足大规模基础设施和基本建设的需要,又要为装备工业、机械工业、耐用消费品制造业提供各种高质量、高档次的钢材产品,以提高这些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因此,为了促进:正业进步,各国只有通过大力发展钢铁工业,增加钢铁工业的经济规模,生产高质量、高技术钢铁产品,才能充分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对这种基础原材料的需要。如果不能实现钢铁自给,那么就需要花费大量的外汇进口钢铁产品,这对本已经资本稀缺的工业化进程来说,会加剧其他行业的资本紧张状况,提高钢铁产品需求行业的投入成本,从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来看,这是一种不经济的选择。美国政府在“二战”前后一直把钢铁作为战略性资源来对待,对钢铁工业给予的必要的政策支持。通过大力发展本国的钢铁工业,实现钢铁上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提高钢铁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产品档次,从而提高了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质量。

②保持钢铁工业的技术进步。在早期比较重视新技术的引进和采用,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创新。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尽管比英国和法国晚得多,但是在其工业化初期,就充分利用了国外的先进技术成果,如炼焦、热风炉、平炉、型钢轧机、镀锡薄板等技术都是从英国引进的。引进以后,又加以改进,创造出许多新工艺和新设备。

③规模化生产。在生产体制上,实现企业联合化和专业化并举的发展模式,发挥了不同产品种类的规模经济优势。“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是第一个在钢铁加工中充分利用新技术的规模经济优势的企业家。1867年,他在匹兹堡建立了一座庞大的一体化的贝斯麦钢轨用炼钢厂即埃德加·汤姆森炼钢厂,该厂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世界是最大的炼钢厂。到20世纪初,匹兹堡轧钢厂每年用人只有1800人。随着产量的增加,成本及价格大幅度下降,同时也给钢铁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因此,美国开始组建起巨型的公司,把炼铁、炼钢、轧钢等工序集中在一起,联合企业的形式成为钢铁生产中的基本形式,其中美国钢铁公司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工业公司。与此同时,在产品的生产上,这些联合企业却趋向于专业化,从而减少了机械设备的种类,便于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合理的经营管理,提高了规模经济的效率。在1935年,至少有44个美国钢铁厂的生产能力超过40万吨,是当时英国最大钢铁企业斯图尔特——劳埃德公司的2倍,其中美国有18家企业的钢铁生产能力超过了100万吨。

④运用资本的手段实现规模经济。钢铁工业是规模经济比较显着的行业,需要筹集大量资本进行设备的更新和新技术的开发,因此,发展钢铁工业最需要建立现代股份公司制度以满足上述要求。在工业化过程中,美国政府鼓励发展大规模的制造业企业,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经常发生,只要是生产上需要,有实力的大公司就会义无返顾地去收购所需的公司。这种体制环境,客观上有助于钢铁企业利用钢铁工业的规模经济优势,发展一体化的钢铁企业。

三、美国钢铁工业布局上的演变

1.资源型布局

美国钢铁工业发端于东北部的大西洋沿岸,最初是利用当地木炭和小铁矿发展起来的分散小厂。随着木炭被无烟煤代替,冶金中心向西迁移到靠近无烟煤产地的贝斯力赫姆(伯利恒)和斯克兰顿一带。焦煤炼铁技术推广以后,其中心继续西移,转移到生产焦煤的匹兹堡地区。匹兹堡在近代产业史上曾被称为美国的“钢都”。20世纪初,苏比利尔湖区的铁矿开发以后,在沿湖地带又兴起了许多新的钢铁工业中心,比如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和布法罗等,在全国最大的钢铁消费区—北部的大西洋沿岸,也建成了大规模的钢铁厂。

2.消费型布局

二战期间和二战后,美国钢铁工业呈现出向沿湖、沿海消费区域集中的趋势,新建钢铁厂大部分分布在芝加哥区和大西洋沿岸,匹兹堡地区的地位则相对大大削弱,有些钢厂甚至倒闭。其主要原因是:①钢铁生产所需要的煤和铁矿石等原料可以通过廉价水运的方式异地获取,由于是大规模运送,钢铁企业还可享受低运价的优惠,而通过铁路运送钢材的运价却很高;②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必利尔湖区富铁石产量在不断减少,从加拿大、委内瑞拉等国进口的优质廉价铁矿石数量却在日益增加。为了便于铁矿石进口,美国在沿海地区新建了伯恩斯港钢铁厂和费尔利斯钢铁厂,扩建了巴尔的摩附近的斯伯罗斯伯特钢铁厂;③电炉炼钢的比例在不断提高。电炉炼钢需要消耗大量废钢铁(在美国约占2/5),而废钢主要来自钢材消费区。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在消费区兴建了几十家小型钢铁厂,它们以废钢为原料,在消费区炼钢,并轧制当地需要的钢材,目前小型钢厂生产了美国全国20%左右的钢材,这对平衡钢铁工业的布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美国钢铁工业“衰而不退”

美国的钢铁工业在经过了20世纪初期、中期的高速发展之后,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陷入了衰退的境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钢铁工业已经退出美国国内主导产业的地位。衰退的表现形式:一是钢铁工业的增加值在美国28个制造行业中一直处于平均水平之下;二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虽然保持了10年的增长,但是钢铁工业依然缺乏增长的动力,钢铁企业所承担的生产成本、环境成本都比较高,无法与进口钢材进行有效的价格竞争。衰退的原因有如下几方面因素:

1.美国国内钢材需求总量发生了变化

一国的钢铁产品的消费需求状况,影响着该国钢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即国内需求是提高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源动力,国内需求状况的不同会导致各国竞争优势的差异。随着美国工业化的实现,美国经济对大型钢铁产品需求量的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如1900年,机器制造业在西进运动中飞速发展,铁路就业人口跃居美国首位;到1940年,汽车业已追至第二位;到1980年,信息业上升至第三位,到1990年信息业终于取代汽车业成为美国就业人口最多的产业。上世纪末,美国信息产业的年增长率已相当于其传统产业的3—5倍。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钢铁的需求总量、需求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所以美国钢铁的生产量趋于平稳,而不会达到之前的高产出。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钢铁工业竞争力明显下降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钢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明显下降,突出体现为以下几点:

①设备投资周期没有与技术进步同步,导致生产设备老化。美国钢铁工业投资的第一次高峰是在“二战”后的50年代和60年代。LD转炉、连铸、大型高炉、计算机控制轧机等钢铁工业现代化技术是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进入实用阶段,由此导致美国钢铁工业的设备投资和国际上钢铁工业技术革新不同步。与这相反,日本及部分欧洲国家则是同步将这些钢铁工业新技术进行应用与创新。

②设备结构落后,特别是轧制加工工序当中有相当多的设备无法满足用户的“小批量、多元化”需求。

③为了防止罢工,提高了工人工资,导致成本中工资比例提高。

④美国钢铁企业在出现困境时,选择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导致投资资金等多种资源的分散。

⑤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内由于反托拉斯法严格执行,美国没有出现同日本一样强有力的钢铁联盟、产业研究会等业界团体,加之早期企业的兼并重组方案也没能通过议会审核,导致美国工业在产业调整方面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及灵活性,自接影响了美国钢铁企业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及新产能的形成。

3.日本钢铁工业的崛起加速了美国钢铁工业的衰退

美国钢铁企业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以其完善的公司组织结构、钢铁厂和单个生产设备的规模大、经济规模合理而着称,并在这方面长期保持了领先地位。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起,其他国家和美国在这方面的差距正在缩小,日本开始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美国(主要是在工资和基建成本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世界范围内钢铁工业燃料的消耗在大大降低,美国五大湖和内陆地区的钢铁企业原有的资源优势在50年代后逐步消失:另一方面,大规模海运成本的降低,使得在沿海地区兴建大型钢铁企业成为更具有优势的一种产业布局选择,这也使沿海建厂的日本钢铁企业在产品价格方面更具有竞争力;再者,日本钢铁工业是“外向型”产业,即钢材产量的30%左右用于出口,美国是其重要的出口国,这也使美国钢铁工业直接面对日本钢铁工业的竞争,而美国钢铁产品成本要远远高于日本钢铁产品的成本,从而使美国钢铁企业失去竞争优势。可以说,自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钢铁企业在技术创新、技术应用、设备投资、生产规模等方面开始落后于日本钢铁工业。

4.借助贸易保护措施给美国钢铁工业提供发展的空间

美国长期以来认为自己的经济体制是世界上最白由的,其他国家的工业或多或少都会得到政府的保护。伯利恒钢铁公司董事长早在1968年就对股东们说过:“在世界上,我国的钢铁:工业是唯一完全私营的钢铁工业。不论在哪个国家,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钢铁工业看作是政府政策的左膀右臂,并接受政府的资助,或者这些企业部分或全部地归国家所有。这样,这些外国政府一直采取旨在保护国内市场的措施,限制进口并鼓励钢铁出口。近年来的趋势如果任其继续自流的话,那么国内钢铁工业将遭受严重销弱,从而威胁到国家的安全”。基于这种认识,美国钢铁企业在形势迅速恶化时,美国钢铁工业通常会把许多困难及问题的症结归为不同国家的工业体制,并将其上升为政治问题,借助政府的保护性政策措施,躲避外国钢铁企业的竞争。

美国政府迫于钢铁企业的强大压力,会对美国的钢铁贸易进行干预。1969年,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美国钢铁企业与欧洲、日本的钢铁企业就自愿限制进口钢材达成了一致协、议。2002年迫于国内钢铁企业的压力,美国布什政府启动201条款对美国的汽车制造商和其他钢铁用户征收高额的关税来制裁企业从国外进口钢铁,以求救助长期不景气的国内钢铁产业。从长期来看,保护主义措施对美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5.美国钢铁工业“衰而不退”

美国政府对钢铁工业一直给予必要的扶持。如政府为保证国防用钢和在尖端金属材料研究及应用的领先性,将一些重点钢铁企业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纳入到国防预算当中加以保护,并以此支持美国钢铁工业在核心技术上的领先性。

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产业逐步替代制造业成为美国竞争力的核心。但同时应看到,伴随着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美国钢铁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管理及技术改革,通过高技术的扩散和渗透,促进钢铁工业有效地实行技术革新、结构重组,在更高层次上进行生存与发展。近几年,美国钢铁工业的经济效益在不断提高,竞争能力有所改善,粗钢年产量一直保持在9000万吨左右。可以说,美国的钢铁企业重新成为世界钢铁技术革命中心与工艺改革的领先者,美国钢铁工业伴随着美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做到了“衰而不退”。

当前美国及世界许多钢公司普遍面临经营和财务危机,及时找到正确的战略解决方案是摆脱因境的关键,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是解决的基础。美国钢工业目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钢工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但经常出现资金使用的不明智举措,而且市场产能始终处于过剩状态。
对于钢工业产能过剩的不利监督和管理是造成世界许多钢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最重要原因。大部分产能过剩问题究其根本是错误的战略决策和资金借贷。许多项目的上马缺乏对市场的正确预测,其结果是钢公司财务陷入困境,市场价格反复无常,价格对开工率和市场汇率的变动反应极其敏感,国内及出口市场竞争激烈,贸易磨擦和贸易保护措施不断升级。
明智运用资金的能力对于一个公司的成败至关重要。但遗憾的是,近些年来,在几乎相似的两个投资项目中,资金成本差异甚至超过了100%。在新项目中克服单位资本费用的超标及项目筹备时间拖延问题十分困难。
非常多的钢厂和它们新项目的贷款机构都缺乏对以下核心市场定位问题的充分认识:
1、公司应当明确,在它们即将打入的国内或国际市场中所需建立的生产能力及开工率的准确数字,并且究竟要取得多大市场份额。
2、准确判断哪些市场以及为什么产品在这些市场能够赚钱或赔钱。
3、准确分的公司所服务顾客群的规模和结构组成。
4、明确哪些是钢材的过渡性市场,进口钢材的最终使用地在何处。
5、准确分析公司的原有增长率及新进入市场的预期成长率。
二、虽然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钢工业需要合并,但说来容易做时难。
美国钢铁业合并所面临的障碍非常大。自从1998年,钢材价格降低、钢公司利润下降,使美国的钢公司及钢铁业相关的公司根本没有资金20世纪进行大规模收购。另外,由于20世纪90年代实施的一些错误扩张、合并和收购计划,钢铁业已成为投资界极力回避的产业。同时,钢铁业的合并还需要先解决历史遗留的成本问题,只有问题解决了,才有可能形成大规模合并。美国钢工业的合并还受到历史失败教训的影响,如已两次破产的美国LTV钢公司就曾是Jones& Laughlin钢公司和Repubic钢公司在1984年合并成立的。在1988-1992年,加拿大的多法斯科钢公司和阿尔戈马钢公司的合并也以失败告终。
三、钢工业曾经地宇强调生产和掠夺性扩张,忽视了应当认真研究市场战略。
许多钢公司为了加强对市场的占领和掠夺,拼命扩大生产。注重生产对于任何一个产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各产业都应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行掠夺性扩张,但如果过度强调生产,势必会忽视对市场及市场战略的分析。
一些过度扩张项目、合并及收购已严重损害了钢工业在投资界的信誉。而且,过去那个通过建联合钢铁企业或联合小型钢厂面轻易占领市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许多市场反映的是一种在相对平等基础上的竞争。
四、钢公司在对代贷水平的控制和平衡系统上出现了故障,尤其是在一些急需建设的新项目上。
高层管理者会初步批准建设新项目,但这此项目经常会失败。从项目的筹备开始,公司对来自于非决策层的不同意见部是极力排斥。通常,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总是过于强调工程、设备、厂址选择、地域销售反馈以及领导层的意见,忽视了对市场、战略和竞争的细微分析。而借贷机构自己根本没有能力评估钢工业市场的微小差异。而且一旦资金到位,公司内部根本听不进对项目持谨慎态度的不同意见。
五、现今钢材产品、终端用户市场和钢工业动态的变化速度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候,而过去用于人析市场的经济和工业数据的质量却在下降。
统计数据需要经常不断的整理和增加,但是美国钢工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不向工业统计机构报告,并且许多公司的报告也仅仅是简单合计,从这些数据中根本无法分析钢材终端用户的消费情况。
数据信息整理仅仅是市场评估过程的第一步。钢工业和钢材消费产业的市场大小、结构及其它一些因素正在快速变化,基于这一原因,对市场的评估和对以往市场的研究通常显得过于滞后,从而造成了信息的不准确,这直接导致了错误的战略决策。
六、应当考虑国际市场的影响因素,尤其是亚洲的发展。许多美国钢公司总是忽视或弱化这些因素。
钢材是一种全球性商品。美国市场不可能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亚洲钢材市场占世界钢消费的一半,预计新的消费增长2/3在亚洲,亚洲将会对定价、贸易和产能利用率产生极在影响。汇率的变动可能会给钢材定价及企业的生产成本结构带来灾难。不适宜的汇率变动,如升值20%-30%或更高,将会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极其不利的境地。美国钢工业近期的成本结构恶化就是不适宜汇率变动的直接结果。曾经被称为明星企业的柯罗斯集团在英国的生产厂,在短短几年中,由于不适宜的汇率变动,使企业严重亏损。

㈩ 美国工业特点是什么

美国工业主要有哪些特点
美国工业以技术先进、门类齐全、资源丰富、生产实力雄厚、劳动生产率高而着称于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工业生长取得巨大进展,工业设备能力与生产规模都大大超过世界其它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目前,美国的主要工业产品,如石油、天然气、电力、铜、铝、硫酸、乙烯、汽车、飞机等的产量,以及微电子工业、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宇航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核能利用和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等方面,在世界上均居领先地位;然闹铅而,在小型轿车、家用电器、通讯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电子计算机芯片等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则在近年内落到了日本、德国等国后面。

美国工业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西起密西西比河,东至大西洋沿岸,南起俄亥俄河和波托马克河,北至密执安湖、伊利湖和安液陵好大略湖岸以南,以及新英格兰的南部。这一工业密集的东西狭长地带,被称为美国的“制造业带”。其面积只约占全国的8%,但却集中了美国1/2以上的制造业,成为全国工业最集中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在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等州,一些与军事有关的新兴的工业部门,如造船、飞机、导弹、电子、汽车装配等得到巨大发展。南部得克萨斯等州的产油区,已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石油化工中心。70年代以来,经济和人口出现南移现象。被称为“阳光地带”的南部和西部工业发展较快,其速度大大超过东北部地区。

美国工业生产的特点:第一,工业生产规模大。第二,部门齐全,体系完整。第三,新兴部门和尖端技术发达。第四,工业生产分布不平衡。在东北部,所属十四个州的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8%,却集中了50%制造业,80%的刚产量和90%的汽车产量。在西部工业带,航空、造船、电子和导弹等工业部门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10%。在南部工业带,石油、化工、造船和军工等工业部门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20%。

工业分述:

电力工业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其发电装机容量、机组容量、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美国电力工业的发展速度始终超前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在全国发电量为3000亿千瓦小时时(1947),用了20年的时间翻了两番,1967年达13000亿千瓦小时以上。电力增长的超前系数(电力弹性系数)达 2左右。此后的20年,由于“石油危机”等因素,电力增长速度减慢,年平均增长率为3~4%,但仍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1989年,全美总发电量为29582亿千瓦时,装机总容量为6.85亿千瓦,居世界首位。发电用能源占一次能源总消费的比重为33%。这一比重逐年增长,反映了电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到2000年,这一比重将增至45%以上。用电构成主要是三大用电部类:工业用电占38%,生活用电占34%,商业用电占26%。随着工业电气化程度的提高,单位产值电耗上升,而单位产值能耗却不断下降,如1960年每美元产值电耗为0.9千瓦小时,能耗为1.65千克标准煤。1980年,前者增加到1.25千瓦小时,而后汪镇者却下降为1.35千克标准煤。与此同时,生活用电水平也不断提高。1980年,美国年人均生活用电为9536千瓦小时,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

美国电力工业的所有制格局由私营电力公司、联邦 *** 经营的电力局、市政公营电力公司和农电合作社4种形式的电力企业构成,并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形成,一直延续至今。私营电力公司几经合并,已由2000余家变为240家,其发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占全国总数的78%;联邦 *** 经营的6个电力局(田纳西流域管理局、邦维尔电力局、西南电力局、阿拉斯加电力局、东南电力局和西部地区电力局)和1900家市政公营电力公司,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分别占全国总数的20%......
美国本土三大工业区的工业结构各有什么特点?
应该看就近的人文和地理环境,作出合理的发展计划。

东北部工业区:也叫五大湖及大西洋沿岸工业区,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区。主要有汽车制造、钢铁、化学工业。区内的纽约、费城、波士顿、芝加哥是重要的工业城市,此外,还有“钢都”匹兹堡、“汽车城,,底特律。

南部和西部新兴工业区:南部地区是美国新兴的石油、飞机、宇航、电子等工业产区。休斯敦是全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化学工业中心。西部宇航、电子、飞机制造等工业发展较快。洛杉矶、圣弗朗西斯科和西雅图是重要的工业中心。

高新技术产业: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计算机技术、电子通信、生物工程、化学等高新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工业机器人和金属合金方面也在世界占有重要位置。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形成众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旧金山东南郊外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除了高新技术产业,其他都是荒废多年。
1.美国工业特点? 2.美国发展工业的优势?
美国的工业也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资源的基础之上的,举个例子美国的汽车与德国的和日本的汽车就存在很大的不同,美国汽车的排量就要打很多。但是相较于中国大陆,美国工业已经算是“轻污染”多了,美国发展工业存在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国土未经过战争的洗礼之基础上,这是美国当今能够 屹立于世界第一最重要的原因;美国发展工业还体现在其国家政策的宽松型,以及国民教育,公民素质等多个方面
美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和特点是什么
条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远离欧洲战争漩涡,吸引大量移民,带来大量人才和先进技术

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特点 美国工业中最先建立起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工厂制度的,是农产品加工部门,主要是面粉、肉食罐头等行业。但由于农产品加工厂工艺技术简单,所需资本不多,因而对社会经济结构影响不大。工业中真正的革命性变革,还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

阅读全文

与美国工业现状如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世界大战哪里工业最高 浏览:736
宝马的资料有哪些 浏览:201
宝马保养里程不会减少怎么回事 浏览:594
奥迪a8的雨伞值多少钱 浏览:76
什么是汽车配置 浏览:463
楚雄州工业用电多少钱 浏览:580
汽车拆机电池哪里卖 浏览:41
长安汽车会涨多少 浏览:442
奥迪q2l评测低配多少钱 浏览:112
宝马x3交车前检查怎么取消 浏览:823
汽车之家免费领车模在哪里看订单 浏览:678
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什么衰落 浏览:919
工业废水化学成分多少达标 浏览:412
奥迪汽车玻璃如何识别 浏览:717
宝山区工业蝶阀哪个好 浏览:707
买二手奔驰去哪里维修 浏览:319
奔驰的芯片是什么 浏览:290
沈抚新区工业企业有哪些 浏览:621
高新区工业南路51号是哪个居委会 浏览:524
兰工业什么时候开学 浏览: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