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老工业怎么升级

老工业怎么升级

发布时间:2023-04-10 06:20:35

㈠ 从地理角度分析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东北老工业基地主要是以重工业为主,可以
参考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改进措施。
主要包括:
1.优化产业结构,引进新工业(主要是轻工
业和其他技术密集型科技工业)和第三产业;
2.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体系;
3.利用大学城密集优势,依靠科技发展;
4.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进行环境治
理,处理好过去重工业发展的贻害。

㈡ 淄博的传统产业经济怎么发展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赋能传统产业,以“五个优化”为引领,进行全链条改造,整个产业结构迎来脱胎换骨的变化,传统产业的压舱石效应愈加显现,创造了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的淄博经验。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网站发布了“十三五”时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典型经验做法,力推淄博4条转型经验,数量在全国20个示范区中位居第一梯队。
当前,我市紧紧抓住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契机,对传统产业深挖潜力“优存量”,累计培育35家智慧工厂、327个智能车间,上云企业突破1万家,1-7月制造业技改投资、“四新”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5.9%、53.2%,全力激发经济发展压舱石的新动能、新活力。

㈢ 现阶段传统模具行业该怎么做,如何转型升级焕发生机

模具行业风险不容忽视 “模具制造是制造业的根基,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通讯产品中,六到八成的零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型。中国模具市场容量已达800亿元人民币左右。“十一五”期间,中国模具业市场份额将达1200亿元。虽然目前的模具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模具产业受外资垄断挤压产业利润空间以及内资企业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等困扰,产业投资风险陡然上升。”
一、外资企业正加紧蚕食模具市场
外资在中国开店设厂,看中的是中国低廉的劳动成本和便宜的钢材,而核心技术是他们牢牢掌控的秘密。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实力,再加上中国的劳动力和便宜的原材料,使其在市场的竞争优势陡升,而中资企业却加大了提升档次的难度。
“十五”期间,我国的模具业得到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达20%。2005年中国模具行业模具销售额610亿元,比上年增长25%,加上20多亿美元的进口份额,中国模具市场容量已达800亿元人民币左右。专家预测,“十一五”期间,中国模具业市场份额将达1200亿元。
近年来,国际模具制造巨头在中国投资设厂的新一轮扩张,正如火如荼。德国海拉吉林落户;日本丰田模具天津设厂;芬兰贝尔罗斯公司投资兴建的深圳模具制造厂不久前正式投产,专为电信、保健、电子、汽车等行业提供高档模具产品……
外资大量独资进入,对提高我国自身的模具水平无任何帮助。外资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实力,再利用中国的劳动力和便宜的原材料,竞争优势不言自明,其一直占领的高端模具市场中国企业更加无法进入,也就是说中资企业没有机会提升档次。中资企业最怕的是自身实力尚未增强,外资企业已对中国模具市场完成垄断。
目前,我国模具业规模仅次于日本和美国,但大多集中在中低档领域,技术水平和附加值偏低。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我国制造业急需的精密、复杂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轿车覆盖件模具、电子接插件等电子产品模具等,仍然大量依靠进口,模具产品的进出口逆差超过10多亿美元。
二、内资企业隐忧重重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共有生产模具的厂点约2万多家,其中一半以上是自产自用的。同时,绝大部分都是小型企业,近年来,模具行业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步伐加快,但设计制造水平在总体上要比工业发达国家落后许多。主要表现在:
1、行业创新能力薄弱
模具行业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产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能掌握和运用新技术的人才异常短缺。高级模具钳工及企业管理人才也非常紧缺。由于模具企业效益欠佳及对科研开发和技术攻关不够重视,因而总体来看模具行业在科研开发和技术攻关方面投入太少。民营企业贷款困难也影响许多企业的技术改造,致使科技进步的步伐不大,进步不快。
2、行业整体效率低下
虽然国内许多企业采用了先进的加工设备,但总的来看装备水平仍比国外企业落后许多,特别是设备数控化率和CAD/CAM应用覆盖率要比国外企业低得多。由于体制和资金等方面原因,引进设备不配套、设备与附配件不配套现象十分普遍,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较好的解决。
装备水平低,带来我国模具企业钳工比例过高等问题。
3、专业化、标准化、商品化的程度低、协作差模具标准化水平低,标准件使用覆盖率低也对模具质量、成本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对模具制造周期有很大影响。
4、模具材料及模具相关技术落后
模具材料性能、质量和品种往往会影响模具质量、寿命及成本,国产模具钢与国外进口钢相比有较大差距。塑料、板材、设备等性能差,也直接影响模具水平的提高。
三、外部环境分析
外资企业因为核心技术不愿外流,都不选择合资。“外资企业进入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与其配套的企业(即客户)一起进入,其特点是专业为单一客户服务,模具品种同样单一;二是自己进入中国。外资模具公司投资中国,其目的是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便宜的钢材,赚取更多利润。
业内人士介绍,在国外企业中,模具车间是“秘方车间”,外人是不能随便靠近的。在中国设厂,外资既有资金,又有自主技术,并不需要和中国企业合资。他们只是为了降低人工成本。而且,他们把设计依然放在国外,通过网络传到他们在中国的企业。

㈣ 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怎么调整、产业怎么升级

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扩大内需消费,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自主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制造业占第二产业的80%以上,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因而制造业的优化升级——信息化,就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环节;新能源的发展可以改善和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09年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把结构调整和加快发展方式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地区结构,努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竞争优势。

具体措施:一、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高耗能。二、摆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化、多元化模式发展。 三、扩大内需消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制造业优化升级,由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换。

㈤ 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中发11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中发〔2003〕11号
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像当年建设沿海经济特区、开发浦东新区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那样,齐心协力,扎实推进,确保这一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老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建国后,国家在东北等地区集中投资建设了具有相当规模的以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为主的战略产业和骨干企业,为我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市场化程序低,经济发展活力不足;所有制结构较为单一,国有经济比重偏高;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企业办社会等历史包袱沉重,社会保障和就业压力大;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衰退,接续产业亟待发展。
老工业基地特别是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存量资产、良好的产业基地、明显的科教优势、众多的技术人才和较为完备的基础条件,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潜力大的特点,是极富后发优势的地区。目前,我国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支持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有利于实现十六大提出的翻两番目标;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推进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提高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国防安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改革和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结构调整的措施。东北地区等工业基地在调整改造中探索了经验,打下了工作基础。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挑战与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中央认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经过一段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要将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发展成为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明显、机制灵活、竞争力强的新型产业基地,使之逐步成为我国经济新的重要增长区域。
振兴老工业基地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当前重点是要做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工作。中部地区的一些老工业城市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发展,条件成熟时比照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关政策给予适当支持。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应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政策,实现振兴。东部地区老工业基地要利用好沿海对外开放的政策环境,继续发挥地方经济实力较强的优势。
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机制;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坚持统筹兼顾,实现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开放促进调整改造。加快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通过扩大开放,拓展发展空间。
二是坚持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正确发挥政府作用。产业结构调整、生产要素整合、技术改造、企业改组,应主要由市场决定和选择,同时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政策导向作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三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振兴老工业基地绝不是不加区别振兴所有产业和企业,要立足于整合现有资源,集中力量使重点地区、重点优势产业以及重点行业和企业得到振兴和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避免盲目重复建设和产业趋同化。
四是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协调发展。促进工业与农业、服务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五是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给予必要扶持。挖掘自身潜力,激发内在活力,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国家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给予支持。
六是坚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充分认识振兴老工业基地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统筹规划,从长计议,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切忌追求过高目标和提出不切实际的口号。在实施调整改造的各项措施时,要始终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高度重视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使人民群众在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得到实惠。
三、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消除不利于经济发展和调整改造的体制性障碍,增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内在动力,是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和前提。
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推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集中;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打破地区、部门、所有制界限,推动钢铁、汽车、石化和重型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的战略性重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司制改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继续推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深化劳动用工、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选配好企业领导班子,扩大企业经营者的选择视野,从国内外招聘优秀的企业经营者。继续加强企业管理,建立重大决策责任制度和风险内控机制,强化财务、质量、采购和营销管理。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鼓励国有企业与国际资本组建合资、合作企业。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
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以及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其他行业和领域。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同大企业建立密切协作关系。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老工业基地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盘活国有资产。借助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培育一批经济实力强、技术水平高、地区经济特色突出的大型民营企业。加大金融对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建立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担保的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向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投资入股,在股票上市、发行债券等方面给予民营企业平等的机会。鼓励个人创业,切实落实国家对下岗失业人员创办个体私营企业在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的支持政策。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坚决实行政企分开,切实改变政府主导结构调整和对经济运行直接干预过多的状况,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着力点转到主要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政策、法律环境上来,营造有竞争力的投资、创业和发展环境。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项目,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管理,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不断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四、全面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升和优化第二产业,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主要任务。按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路子的要求,培育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防止单纯扩大生产规模和盲目重复建设。立足现有基础,以提高国内外两个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在搞好企业改革和改组的基础上,围绕提高质量、增加品种、降低消耗、替代进口、改善环境和安全生产,加快重点行业、重点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引导企业按集体化、专业化模式进行重组、联合和分工,鼓励发展专业配套协作生产体系,解决企业“大而全、小而全”问题。东北地区要充分挖掘和发挥现有工业基础优势,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基地。要加大对老油田的勘探力度,争取以周边及深层发现新的储量,延缓老油田产量递减速度,加快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促进煤电联营和综合开发;要引导炼油、乙烯向集约化、大型化发展,积极发展合成材料及精细化工,建设大型石化生产基地;要鼓励骨干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北方精品钢材生产基地;要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重点发展数控机床、输变电设备、轨道车辆、发电设备、重型机械等重大装备产品,把东北地区建成我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要加快现有造船企业改造,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船舶生产基地;要以大企业集团为龙头,鼓励现有汽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联合重组,做强做大,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要积极发展与军工产品关联度高的民用飞机、民用船舶、燃气轮机等用品,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道路;要加快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建成面向国内外市场的优质、安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要在初步形成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软件开发、生物技术、航空航天、医疗设备等高技术产业的基础上,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在优势领域形成规模;要发展以现代中药、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生物制药为主体的医药工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
其他地区老工业基地要按照立足现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加快培育本地区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避免产业趋同。
五、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是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条件。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发展的良性互动。发挥东北地区农业优势,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巩固东北地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地位。发展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建设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向专业化、标准化、特色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扩大农产品出口。利用丰富的粮食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发挥农垦系统优势,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业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鼓励工矿企业参与农业资源开发。
保护东北地区较好的生态环境。继续组织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天然草原恢复和建设、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等生态建设工程,加快小流域治理,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好森林资源和湿地,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纳入当地生态建设规划,给予支持。
六、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在调整中增加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以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为契机,大力推进服务业的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加大老工业基地中心城市土地置换、“退二进三”等政策的实施力度。继续发展商贸、餐饮、仓储、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以及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加快建立和完善大宗农产品流通体系。适应老工业基地优势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转换的需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发展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东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独具特色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
七、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是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对资源仍较丰富的,要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拉长发展链条;对资源近期可能走向衰竭的,要抓紧研究接续产业发展问题;对资源已经枯竭和接近枯竭的,要加快发展接续产业。东北地区石油、煤炭、森工等资源型城市要着力调整单一类型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石油化工、煤化工、林木产品深加工、林下产业等资源精深加工和新的接续产业。扶持共伴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支持油页岩、煤矸石的综合利用。鼓励石油企业开发低产、低渗、低效油田和周边低丰度油田。加快矿区环境修复和污染治理,解决好矿山关闭破产、职工安置、沉陷区居民搬迁等紧迫问题。加大对采煤沉陷区治理的支持力度,对原国有重点煤矿历史遗留的采煤沉陷区治理问题,中央对东北三省的补助比例提高到50%,各省的补助也要相应提高。继续做好辽宁省阜新市经济转型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加以推广。研究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八、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支撑。东北地区要加强与华北地区的交通、电网联系;规划建设现代化港口,对现有铁路进行电气化提速改造,建设纵贯东北东部地区的铁路工程,形成东北新的出海通道;改造对俄贸易铁路通道和边境口岸设施;建设大型水利枢纽和输水工程等水利设施,提高水资源供给和合理利用能力。加强老工业基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资源型城市电力、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建设一批重大污染治理、综合利用与居民生活相关的环保设施项目。加大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基础设施建设。
九、进一步扩大对外对内开放
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大力优化投资环境,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途径。扩大老工业基地的金融、保险、商贸、旅游等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吸收外资参与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鼓励外资以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国企改制和不良资产处置。东北地区要发挥与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等国毗邻的区位优势,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依托黑河、绥芬河、珲春等对俄边境口岸,扩大与俄罗斯等国的经贸合作。在“引进来”的同时,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实力的各类所有制企业进行跨国投资与经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经济合作,建立海外能源、原材料和生产制造基地,带动商品、技术和劳务出口。
大力推进对内开放,打破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积极吸引国内其他地区的各类生产要素进入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市场,鼓励各类所有制企业积极参与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
十、加快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
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才,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保证。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特别是东北地区高等院校集中、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加强“产学研”联合,加快科技进步,努力在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中培育自主开发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名牌产品。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创造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和环境。培养和吸引人才,采取持股、技术入股、提高薪酬等更加灵活的政策吸引国内外专业人才和技术,以人兴企,以人创业。优化高、中等专业院校和职业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大力发展多种形式和多层次的职业培训,培养适应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重视培养高级技术工人和技师队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与技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十一、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国务院各职能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为国有企业改革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创造条件。
创造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环境,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就业和再就业的方针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做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工作。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工作,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精心组织实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在总结辽宁省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明年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吉林、黑龙江两省,并适时推广。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资金。
选择部分老工业基地城市进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试点,有步骤地剥离重点大企业办社会职能,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所需费用由中央财政予以适当补助。妥善解决厂办“大集体”问题。老工业基地符合破产条件的企业,优先列入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工作计划。允许商业银行进一步采取灵活措施处置不良资产和自主减免贷款企业表外欠息,同时加强债权管理,防止逃废债务。
在财政税收政策方面对老工业基地予以适当支持。对部分企业历史形成、确实难以归还的历史欠税,按照规定条件经国务院批准后给予豁免。研究制定支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政策措施,对资源开采衰竭期的矿山企业,以及对低丰度油田开发,在地方具备承受能力的条件下,适当降低资源税税额标准。对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冶金工业、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军品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行业,允许新购进机器设备所含增值税税金予以抵扣。实施提高固定资源折旧率和缩短无形资产摊销期限、扩大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适用范围、提高计税工资税前扣除标准等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中央政府在一般转移支持时适当考虑对老工业基地实施税收优惠政策造成地方财政减收的因素。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简化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审批程序。加大国债或专项资金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支持力度。国家在安排重大产业结构调整、重大装备本地化、高技术产业化等项目时,应充分利用和发挥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础较好的优势,营造有利于使用国产重大装备的市场环境,对重大装备科研、攻关设计要给予必要扶持,鼓励企业使用先进适用的国产装备进行技术改造。农业、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卫生、计划生育、文化、环保等领域的专项资金安排,要支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城市转型。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
振兴老工业基地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宏大系统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统一思想,发挥政治优势,精心安排,加强协调,切实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中央决定成立国务院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领导小组,具体办事机构设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协调有关政策措施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要牢固树立主要靠改革开放、靠市场机制、靠自力更生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思想。要在广大企业和干部群众中开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基本思路的教育,以及改革创新、第二次创业的教育,使社会各界达成共识。要在老工业基地形成与改革开放新形势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调整改造机制,营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调整改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要依据本《意见》精神以及国家有关行业、专项规划和产业政策,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本地区调整、改造、振兴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资源枯竭型城市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转型规划。其他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要积极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国务院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各地区振兴规划的指导,并组织进行必要的论证,搞好规划的综合平衡和衔接。
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中,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把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选配进领导班子,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勤政廉政,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突出位置,切实关心群众疾苦,妥善解决困难群体的生活问题。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种矛盾和隐患,保持社会稳定。
振兴老工业基地,不仅是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自身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全国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党同志和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统一认识,积极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同时,要继续鼓励东部地区和加快发展并使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现代化,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优势,坚定不移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行东中西互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作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重大战略布局的决策。
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狠抓落实,为振兴老工业基地而努力奋斗。

㈥ 怎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非常难,东北最大的困难来自于人口流失,每年外流200万劳动力,要知道多数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东北总人口也就一个亿。加之生育率全国倒数,东北地区面临的不是经济危机,而是社会危机。
所以要振兴东北,首先就要解决人的问题,但是我认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东北从清末才开始开发,东北的社会也是近100多年建立起来的。具体影响就是农村人口比关内少,城市化率高,普遍不存在中原地区那种农村大家族。因而东北城市无法像北京、上海那样通过吸纳周边省份农业人口来发展壮大。现在就算国家投入再多的钱,东北的四大城市也无法发展成上海深圳那样的一线城市,因而对关内人才的吸引力无法和东南沿海比。
如果能降低东北地区个人所得税,或许能有些作用,或者通过提供免费住房的方式吸引人才,用放开计划生育、发放育儿津贴等办法挽救人口灾难,避免养老金过快破产。但是中国很快将迎来历史上最严重的老龄化危机,整个国家发展都面临问题,全国都会出现劳动力不足和养老难的问题,国家支援东北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弱。
我本人不是东北人,但是东北是中国人走出长城后开发的最成功的地方,发展成今天这样我觉得真的很可惜。

㈦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基本路径有哪些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基本路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加大知卖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搭培逗设,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技术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三是加大创新创业支持,吸引人才,促进企业发展;四是深化改革开放,放宽市场准入,提升投资环境;五是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东北中旅,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基本路径将有力地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㈧ 说明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振兴与中国实行创新驱动战略密切埋歼相关。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目前中国正在按照党的十八大战略部署,实现第三步发展目标,加速现代化进程。在该过程中,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振兴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有效消除“东北现象”,并避免陷入“追赶陷阱”的必然要求。
1 “东北现象”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振兴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内蒙古三盟一市,拥有中国最重要的石油、冶金、石化、煤炭、重型机械、汽车、造船弯猛冲、建材及粮食、林木、畜产等生产基地。“东北现象”指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作为中国老工业基地的东北地区在体制转轨和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严重不适应症,如产业结构不合理、设备工艺严重老化、经济效益提高缓慢、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滞后与活力不足、污染严重与环境恶化等[2]。
为了消除“东北现象”,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发布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正式启动。10多年来,通过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技术改造和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经济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老工业基地已走出低谷,初步走上内生驱动、良性循环的轨道,重新焕发出生机活力,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快、最稳定的时期。
东北地区经济虽然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一些历史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尚未完全解决,以致振兴战略实施10余年后的今天,再度出现经济增速减缓、产业结构调整成效不尽人意、体制机制创新难以突破等问题。从振兴过程来看,“东北现象”未完全消除,主要表现为:
1.1 振兴起步阶段:经济增长成效显着
在这一阶段,东北地区处于振兴的起步状态,由于老工业基地的后发优势,特别是经过大规模技术改造和中央政策的扶植,以及改革开放的强大推动力,使东北老工业基地焕发出青春,形成了经济高速增长期,大大缩短了与国内发达地区的差距。2003—2012年,东北三省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年均增长12.7%。10年间,东北三省已基本完成了国有企业改制,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2012年黑吉辽三省非公有制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64%、50.8%和51%,比2003年提高了14.7%、17.8%和21.4%[3]。
1.2 振兴第二阶段:增长减缓
在这一阶段,随着东北地区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局限性的暴露,特别是对于引进技术难以进行有效的消化吸收,导致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放缓。首先,经济增长明显减速。2013年辽、吉、黑三省在全国内地31个省份GDP增速排行中均位于后10名;其次,产业优化升级步伐缓慢。近年来,尽管辽吉黑三省大力发展服务业,但一、二、三产业比重基本未变,2003年东北三省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知如12.4%、50.7%和36.9%,2012年为11.3%、51.9%和36.8%,产业结构未发生明显转变;再次,投资效益不断下降,投资后劲不足。10年来,东北三省投资规模一直居于全国领先水平,但投资效益率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不断下降。
1.3 振兴第三阶段:经济增长“失速”风险增大
在这一阶段,阻碍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各种矛盾充分暴露,特别是由于难以提高自主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导致经济增长后劲不足,“失速”风险增大。2012年,东北三省GDP总量仅相当于广东、江苏两省GDP总量的88.4%和93.3%。2014年上半年,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1320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2%,低于7.4%的全国平均水平[4]。与发达地区差距重新加大,振兴目标难以实现。
2 创新驱动与“东北现象”的消除
“东北现象”难以消除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创新驱动不足。
2.1 科技创新驱动不足
(1)未打破高技术封锁壁垒,存在高新技术“空洞症”。在高技术领域,知识产权基本掌握在外国人手里,如计算机软、硬件的关键技术至少80%被外国公司掌握,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实际上仅是一个代工厂,缺乏核心技术,特别缺乏在国内外有知名度的名牌产品。
(2)技术创新活动开展不够,存在技术引进依赖症。近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但由于技术创新活动开展不够,特别是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再吸收不够,产业技术水平提高不显着,甚至影响了企业效益。
2.2 工程创新驱动不足
工程创新主要是指人们在集成造物方面的创新,具体包括知识集成创新、技术集成创新、产业集成创新、环境集成创新等。“东北现象”难以消除的原因包括:
(1)缺乏技术集成创新。主要表现在缺乏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数量不足,作用发挥不够。
(2)缺乏产业集成创新。在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构建多元清洁能源体系、加快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切实解决东北地区“窝电”问题方面做得不够。
(3)缺乏环境集成创新。对加强生态建设,坚持以生态为主导的林业和林区经济发展方向,加强天然草场恢复和保护等方面未引起高度重视[8]。
2.3 产业创新驱动不足
产业创新是通过产业创造和产业延伸等创新手段,对技术人工物施加普遍性的过程。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而言,就是通过创新手段使产业获得信息性、转化性、盈利性、循环性、生态性等的过程。“东北现象”难以消除的产业创新因素包括:
(1)施加规模性不足。在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施加规模性方面,特别是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打破区域界限,培育具有国内外知名大企业集团方面成效不显着。在全方位扩大开放合作施加规模性方面,特别是扩大向东北亚区域及发达国家开放合作,打造一批重大开放合作平台,完善对外开放政策等方面也需要加强。
(2)施加盈利性不足。在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无论是后进地区还是发达地区,要想经济发展必须成功实现对科技价值的吸收。“东北现象”难以消除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很好地获得科技价值,特别是主导产业没有获得周期性的创新价值,没有获得向产品高端流动的创新价值,没有获得向分工和销售端流动的创新价值,亏损大,盈利性差。如石化产业曾经是辽宁省第一大支柱产业,但2011年全行业亏损21.4亿元,亏损额创造了全国之最。
(3)施加结构性不足。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要通过选择主导产业,扶植战略性产业,撤让衰退产业来施加结构性。但老工业基地服务业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很大,特别是传统产业在新型服务业领域缺乏延伸。服务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业等现代服务经济发展滞后。
(4)施加转化性不足。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在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使关键技术得到突破和集成方面工作不力,导致核心技术相对缺乏,施加转化性不足。如随着石化产业技术进步的加快,炼化一体化已成为各国石化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东北老工业基地虽然原油加工量居全国第一,但石化产业炼化一体化程度低。2011年乙烯产量与炼油量的比值为1.68%,仅为上海的1/5,江苏的1/3,也大大低于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公司2.56%和4.62%的平均水平[9]。
(5)施加地域性不足。在创业创新中施加地域性不足,资源消耗大,循环性差,总体能耗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倍,造成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难以实施。传统产业排放强度大,环境污染严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和1.5倍,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大超过了环境承载能力。
2.4 制度创新缺乏
当前科技生产力急剧发展,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科技生产关系,即科技活动制度创新。从内容构成来看,科技生产关系有3部分:科技劳动资料所有制形式、科技劳动者活动形式、科技劳动成果分配形式。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应通过制度创新打造与科技生产关系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与科技劳动者相适应的活动形式和分配形式。
3 东北再振兴对策
东北地区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尽管经过了10年的振兴之路,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尚未根本改变,特别是没有从要素驱动转到创新驱动的轨道上来[10]。针对新一轮东北振兴中的困局,提出如下建议:
3.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驱动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振兴过程中,大力进行科技创新,特别是将要素自主创新与提高老工业基地区域竞争力相结合,以优势领域为切入点,实现要素比较优势向创新竞争优势的转化。
注意选择以下领域作为自主创新重点:具有优势、能够尽快产业化的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国家确定的老工业基地优先发展的产业领域;具有独特资源优势的领域;在国内外具有巨大市场前景的领域。在上述领域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自主品牌,打造以创新为基础的比较优势。
3.2 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大力推动工程创新驱动
(1)施加知识系统集成。东北老工业基地要通过集成整合各类知识,依托三省科技情报研究机构,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由图书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文献传送系统和高度完备与枢纽化的文献信息检索系统组成的文献信息共享网络,建立东北地区大型科学仪器装备的协作共用网络,全面提高东三省大型仪器装备社会化水平,促进科技要素的聚集[11]。
(2)施加技术要素集成。大力打造科技合作创新平台,联合建立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实体或虚拟性研发机构,包括研究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博士后流动站等,在东北地区率先启动创新企业百强试点。
(3)施加产业生成要素集成。加快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体系,加快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切实解决东北地区“窝电”问题。大力发展水利设施,重点推进黑龙江、松花江、嫩江等主要干流、支流综合整治,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东北地区机场布局。
(4)施加环境协调集成。加强松花江、辽河等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加大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生态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育林和管护。按照“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方式,对工业废弃地和矿区历史遗留问题实施专项治理工程。
3.3 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大力推进产业创新驱动
(1)施加规模性。首先,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进一步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支持中央大型企业集团和地方企业联合重组。鼓励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投资主体参与老工业基地企业改革重组;其次,全方位扩大开放合作。扩大与东北亚地区及发达国家的开放合作,打造一批大型开放合作平台,完善对外开放政策。积极落实中日韩投资保护协定,继续办好中朝经济区。当前要特别抓住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经济转向远东的有利时机,扩大东北地区对俄罗斯的开放程度。
(2)施加盈利性。盈利性是衡量产业化的重要指标,应通过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大对东北地区一般性和专项转移的支付力度。加大对资源枯竭城市的转移支付力度,将东北地区具备条件的省市纳入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统筹研究设立东北振兴产业投资基金。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扶持东北地区担保和再担保机构的发展。允许符合条件的重点装备制造企业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开展金融租赁业务。
(3)施加结构性。首先,实施主导产业选择政策。贯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支持优势产业、骨干企业、重要品牌,扩大市场份额。依托装备制造业整机制造能力强的优势发展基础配套零部件,依托原材料加工基地优势,努力发展下游特色轻工产业;其次,实施战略产业的扶植政策。积极推动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集中力量扶持东北地区做大做强智能机器人、燃气轮机等产业。支持沈阳航空企业与国际大型航空企业开展总装、发动机、零部件等重大项目合作。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用电、用水、用气等方面与工业企业实行相同价格,在用地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打造大东北旅游品牌,扶持东北地区文化创意、影视出版、演艺娱乐等文化产业发展。
(4)施加转化性。通过实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科技专项等产业创新手段,对制约传统产业发展的瓶颈性技术问题开展攻关,研发示范先进适用的关键共性技术和工艺,提升老工业基地基础原材料产业技术水平,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提高高端基础制造装备和基础零部件研发水平。大力推广应用自主创新成果,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信息、航空航天、高速铁路等高技术领域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支持力度。
3.4 深化改革,大力推进制度创新驱动
(1)打造与创新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基础上,在东北地区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管辖有关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技术秘密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案件[12];在东北地区开展民营经济发展改革试点,创新扶持方式与政策,试点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各类新型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2)打造与创新相适应的科技劳动者活动形式。科技劳动的探索性强,这一特点决定了其自身资源的有限性,科技劳动者不可能将所需资源集于一身,必须采取协同创新。因此,应大力开展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实施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计划,推进中国科学院所属科研院所与老工业基地开展院地合作;实施国外引智和对外交流专项,每年引进2000人次国外专业技术人员到老工业基地相关领域服务;组织管理、技术和技能人员学习国外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经验。
(3)打造与创新相适应的分配形式。首先,着力解决分配不公、贫富悬殊问题。严重的分配不公、贫富悬殊是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第一因素。要加大力度改革收入分配机制,抑制贫富悬殊;打破垄断,激发经济内生活力;鼓励在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股权激励等方面探索试验;研究在东北地区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3]。
其次,深化地方国有企业改革,将本级国有企业部分收益专项用于支付必需的改革成本。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适应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进程,逐步规范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秩序,对偏高、过高的不合理收入进行必要调整[14]。
再次,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央财政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投入应继续向东北地区倾斜,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妥善解决厂办大集体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落实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

阅读全文

与老工业怎么升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工业平车针型号分别代表什么 浏览:329
工业化城市指的是哪些 浏览:60
奥迪q5l更换涡轮多久一次 浏览:772
奥迪c6头枕如何拆卸 浏览:146
包头的汽车到广州需要多少钱 浏览:473
湖南长沙奥迪改色喷漆哪里专业 浏览:742
宝马1系后驱钢炮怎么样 浏览:618
汽车装饰用美容就业前景如何 浏览:657
阿库拉越野汽车多少钱 浏览:320
汽车轮毂松动会对哪些有影响 浏览:393
汽车论坛哪个网站好 浏览:479
奔驰e和宝马6gt哪个好 浏览:113
特拉斯的汽车标配多少钱 浏览:122
奔驰glb200灯光怎么调节 浏览:620
汽车小物品都有哪些 浏览:113
去哪里查看自己的汽车首保信息 浏览:76
汽车电线料用哪个型号 浏览:136
中东版宝马5系多少钱 浏览:140
奔驰什么颜色贴膜好看 浏览:169
奥迪跟林肯哪个后期费用高 浏览: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