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如何看待工业生产问题

如何看待工业生产问题

发布时间:2023-04-04 06:25:37

㈠ 怎么看待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问题

昆山这20多年我是看着过来的。小时候环境很好,但生活艰苦。现在生活好了,但环境很差。政府也开始治理了。

㈡ 作为机械制造类专业的高职学生,你是如何看待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呢

工业发展是无可避免环境污染。但发展工业是为了经济发展、社会需要,所以为了降低工业污染,只有提高科学、科技含量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的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保护环境其内容主要有:
(1)防治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包括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液体、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和影响。
(3)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 另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力等,也都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我国则把环境保护宣布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
(4)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污染物排放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的自净力;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有些经过治理的地方又出现反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副产品有害残留物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等等。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严峻的环境形势迫使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是持续发展还是自我毁灭。毫无疑问,我们应当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否则,日益恶化的环境将使我们在其他领域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黯然失色。因此,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我们应该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否则人类会加速灭亡!

㈢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工业化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两步走”战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代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等多个方面。工业是国民经济中规模最大、创新最活跃的物质生产部门,工业现代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具有支撑和保障作用。综合来看,工业现代化既遵循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体现国家间的差异性;既具有时代性特征,又是一个动态的、持续推进的历史进程。对此,我们需要全面理解、综合把握。

工业现代化具有规律性。各国工业发展都会经历规模从小到大、水平从低到高的过程。工业现代化是工业发展的高级阶段。综合世界各国工业化经验来看,工业现代化是指一国工业在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国际竞争力、分工地位等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具有全球价值链掌控力、产业链安全得到充分保障的状态。实现工业现代化,需要有一批具有活力的微观主体作支撑。对我国而言,这些具有活力的微观主体具体包括,由国家实验室体系、大学和科研机构、企业研发力量等构成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由全球领先的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构成的企业群体,由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等构成的人才队伍。

工业现代化具有差异性。对于各个国家而言,虽然工业现代化的外在表现特征大致相同,但由于各国在资源禀赋、经济体制、产业沿革等方面存在差异,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其内部结构、产业政策、企业主体等方面会存在很大不同,工业现代化在各个国家的内在表现也会不同。我国拥有齐全的产业门类、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完善的产业配套,推进工业现代化需要保持这一优势,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前沿科技创新,加快提升工业技术水平,为推进工业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工业现代化具有时代性。当代工业发展的突出特点是数字化和绿色化。要看到,各个时代具有不同的技术条件、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工业现代化也会带上它所处时代的烙印。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突破、成熟,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工业发展的方向,推动工业部门的生产要素、生产方式、组织结构、生产流程、产品形态等发生全方位的深刻变革。还要看到,绿色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绿色是现代工业的底色,这对工业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以及生产工艺、最终产品、环境影响、回收循环等提出更高的标准。工业部门必须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深入实施绿色制造,提升绿色低碳技术、绿色产品、服务供给能力,从而更好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支撑。

工业现代化具有动态性。工业现代化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科技创新永不停息,不断催生新产品、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并会推动既有产业发生变革,给工业现代化注入新的内容。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在升级,对工业现代化也提出新的要求。此外,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断变化,要求一个国家参与全球分工合作的水平、模式作出相应调整,工业现代化也将具有新的内涵。

总的来看,我国推进工业现代化,需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充分发挥我国体制机制、市场规模、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坚持新发展理念,强化创新驱动,全面提升我国工业技术、生产效率、数字化绿色化水平和全球分工地位。在这一过程中,既要补短板,缩小我国在产业链关键环节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又要大力推进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增强国际竞争力,还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抢占新兴产业发展新机,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㈣ 工业生产的优缺点

1、看看工业生产指数与工业总产值发展速度的区别:
计算原则不同。工业生产指数计算原则是产品法,后者是工厂法。工业生产指数是选取重要的具有代表性产品计算,并根据各自的个体指数加权平均计算的工业综合发展速度;后者则是用全部工业产品计算,是用报告期的各工业企业的总产值与基期产值相比而得。
2、工业生产指数有其独特的优势:
★符合国际惯例,可与国际接轨,能直接用于国际上统计资料的对比;
★能较好地满足时效性要求;
★有助于提高数据的抗干扰能力,提高工业发展速度的数据质量;
★能够提供分行业发展速度,较好地避免行业交叉现象;
★能够满足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需要。
3、需要指出,工业生产指数是相对指标.仅反映短期经济的景气状况和发展趋势,当研究速度和效益问题时,不能提供绝对量指标;同时 也不能提供按企业标志分组的发展速度,这些数据仍需通过其他途径取得。

㈤ 什么叫工业生产是如何分类的如何理解生产率的概念

果断举报!RI NI MA。这是定义你叫我自己编?SB。除了拒绝还会什么?
一、工业生产
工业生产主要在工厂里进行。在工厂里,劳动力(工人、技术人员等)利用动力(燃料、电能)和机械设备,将原料制成产品。一种原料可以生产不同的产品,而一种产品又可能由多种原料加工、组装或化合而成。工厂生产的正常进行,除需要劳动力、动力、厂房设备等基本条件外,还会受到科学技术、政府政策、资金、管理等因素的制约。工业产品最终要在市场上销售出去,才能实现其价值。因而无数大小规模的工厂都在市场上不断寻找自己的位置,从销售产品中获得利润。

【主要分类】
根据各投入要素在总投入中所占比重的差别,可将工业进行如下的分类:资源密集型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资金密集型工业、技术密集型工业等。
具体判断某种工业属于哪一种发展类型,我们应看其最主要的投入要素,或者看其生产、分布最主要的限制因素。
例如:在工业投入的各要素中,原料占最重要的地位,我们说这种工业是资源密集型工业。这类工业有:采掘工业(包括煤炭生产、开采石油、采伐林木等)、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工业等。
投入劳动力较多的属劳动密集型工业,如:纺织工业、服装业、收音机和电视机等的装配业等,其主要分布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
投入资金较多的属资金密集型工业,如:钢铁工业、化工工业等。这类工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对原材料的依赖仍很严重。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不断提高。使这类工业的布局已变得灵活多了。所以,我们把这类工业归入资金密集型工业。通常它与资源密集型工业在一起,往往形成大规模的工业区。
投入科学技术因素较多的属于技术密集型工业。如电子工业、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生物工程工业等。这类工业要求有高技术水平,因而多分布在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达的地区。
对于以上四种工业类型的划分,严格来说,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界限,就多数工业部门而言,很难确定它们属于何种发展类型。例如纺织工业既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也有资源密集型的特点;钢铁工业既属于资金密集型,也兼有资源密集型的特点;瑞士的钟表工业,既有劳动密集型特点,也有技术密集型特点等。因此,对于一个工业部门来说,我们应掌握其主要的投入因素。此外,我们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资源、劳动力、经济、技术条件等,确定优先发展的工业类型。一般地,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多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可重点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科技发达地区可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
二、生产率
生产率是衡量每单位投入的产出量。
用来表示产出与投入比率的术语(总产出除以劳动投入是劳动生产率)。
①如果相同数量的投入生产了更多的产出,则生产率就增长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由于技术进步、劳动技能的改善和资本深化。
②概括在生物的生产过程中有关物质循环或能量转换速度的各个方面的术语。也有译为生产力的。过去这个词,具有生产速度(生产量)或潜在生产能力的含意,进而也含有土地的生产力、肥沃度(ferti-lity)或循环率等各种意义,非常混乱,国际上给予了上述的定义,而且提出了有关不使用这个词的附文。可是直到现在,这个词仍是混乱地被较广泛地使用,因此,附文中所使用的生产率一词的意义是什么,只能从附文的前后内容加以判断。G.L.Clarke(1946)认为这个词多半用来表示关于现存量、生产速度(生产量)和收获量的任何一个大小范围的。
③生产率(proctivity)是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生产率公式:生产率=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所耗资源总数

㈥ 我国工业分析的现状如何

导语:我国工业生产自十八大以来保持了中高速增长,新兴产业生产增长较快,传
我国工业生产自十八大以来保持了中高速增长,新兴产业生产增长较快,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为实现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以下对中国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工业的现状

(一)我国工业在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中保持了中高速增长。2013年至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8%。分门类看,制造业年均增长9%,采矿业年均增长4.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年均增长3.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年均增长4.4%;集体企业年均增长2.4%,股份制企业年均增长9.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年均增长6.1%;私营企业年均增长10.4%。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需疲软的现象未明显改观,主要发达经济体回升不及预期,新兴经济体增速也普遍回落。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数据,2013年至2015年期间,世界制造业年度同比增速仅在2%至4%的区间徘徊,我国工业增长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位居前列。中国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指出,在国内外经济环境趋于复杂严峻的背景下,我国工业实现中高速增长尤为不易。

(二)企业效益水平整体良好,单位劳动产出明显提高。2013年至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6.3%,利润总额年均增长4.2%。其中,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7.3%,利润总额年均增长8.6%,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整体水平。从人均创造的主营业务收入看,单位劳动产出的上升体现出企业提质增效的进展。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人均主营业务收入达117.4万元,与2012年98.8万元的水平相比,三年内提高了18.6万元,提高18.9%。

中国工业的发展趋势

据中国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工业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几点:

一是工业发展呈现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的新常态。增长状态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我国工业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导致工业的潜在增长率出现趋势性下降。这种下降不仅是周期性的变化,而是具有发展阶段转换带来的趋势性减速特征。

二是工业发展的要素支撑条件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作为我国工业30多年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条件,低成本要素的保障程度不断下降,工业增长面临着全方位的高成本约束,原有的“低成本投入、低水平扩张、低价格竞争”的增长模式面临重大挑战。但另一方面,我国技术创新能力有所增强,在部分产业领域取得突破。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指引下,我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技术创新环境得到改善,技术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得到增强。

三是产能过剩普遍存在导致很多行业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在外部需求低迷、国内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影响下,我国一些行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情况。产能过剩长期持续不仅导致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而且阻碍企业技术进步,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四是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给工业集约绿色发展提出新要求。当前,我国资源对外依赖程度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资源成本越来越高;长期积累的生态环境矛盾正在集中显现。中国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指出,在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下,工业发展亟待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的传统发展模式向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精益发展模式转变,在资源利用方式上由粗放型向集约节约型转变,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

㈦ 中国工业生产的优势和劣势

外部环境:机遇大于威胁内部环境:劣势大于优势

市场潜力与经营风险共存市场潜力主要从行业生命周期、市场前景和市场波动性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调研表明,绝大多数的企业认为国内机械行业目前正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总体上处于上升态势。相比之下,国外机械工业大多处在成熟期,部分行业已经进入衰退期。

由于中国机械工业具有更大的市场增长潜力,所以国外机械工业优势企业将会抢占我国机械工业不断增长的市场空间。而当市场总量趋于稳定时,企业竞争便会进入白热化的状态。

大多数企业认为,我国机械工业目前正处于市场波动性较大的阶段。分析表明,我国机械工业的市场波动性与国外机械工业的市场波动性特征基本相同,是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3种竞争格局分割市场

中国机械工业行业的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三种格局,其中处于完全竞争的占59%,垄断竞争占15%,寡头垄断占26%。

中国机械工业行业虽然在总体上以完全竞争为主,但在具体行业中却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在农业机械制造和重型矿山机械企业中,分别有57%和50%的企业认为,他们处于一种寡头垄断当中;在机床工具制造业中,认为行业处于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的企业各占三分之一;电工电器制造业则有77%的企业认为他们处于完全竞争格局当中。国际化冲击国内企业

行业的国际化趋势能够体现行业的吸引力、成熟度和竞争状态。从国内机械制造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方面看,趋势已经比较明显,表明我国机械工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而随着进入我国的门槛越来越低,国外企业正大举进入我国机械行业,并对国内企业形成较大冲击,尤其是在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市场上。5种竞争力量强弱不均。

在此次调研中,使用5种竞争力模型对机械工业的5种竞争压力进行了分析。这五种竞争力分别是:行业中现有竞争者、替代品、潜在进入者、供应商和客户。

分析表明,在机械工业行业中,最大的竞争力量来自于客户,可见我国机械工业买方市场的格局业已形成。

第二大竞争力量来自于行业中的现有竞争者。对企业来说,增强技术实力,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战略定位已经刻不容缓。

第三大竞争力量来自于供应商。供应商对企业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否根据企业的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地提供所需的生产要素,它影响着企业生产规模的维持及扩大;二是其所要求的价格,这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生产成本的高低,从而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

竞争力较弱的是潜在进入者和替代品,这两种竞争力量对我国机械工业冲击不大。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巨大

调查显示,目前对机械工业企业影响最大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的宏观调控,然后依次是国企改革、入世、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价格不再是竞争焦点

竞争优先权也称为竞争要项,指的是在赢得客户订单的过程中,企业或其产品各类要素(特征)的重要程度。调查中共设定竞争要项11项,它们的重要程度依次是:产品质量、企业的品牌和整体实力、服务、产品设计、按时交货、更快交货、新产品、产品品种、环保产品、订单柔性、售价。

以上调查说明,在我国低劳动力成本的条件下,售价通常都能够符合消费者的预期,已经不再是企业间竞争的焦点。同时,这也表明靠规模经济来进行低成本大量生产的模式已经越来越不符合时代的需要。

另外,对未来3年里企业竞争要项的调查表明,重要程度变化不大,以质量、服务和品牌为主。国内外企业优劣势明显

调查共涉及16项竞争优势与劣势,重点分析了我国机械工业优势企业与国外主要竞争对手相比较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劣势。

在劳动力成本、售价、售后服务、客户关系和供应商关系5个方面,我国企业处于明显优势;在市场营销能力、采购成本和交货期3个方面,我国企业与国外竞争者基本持平;在品牌价值、产品技术含量、产品质量、规模效应、生产效率、技术水平、研发能力和员工素质8个方面,我国企业处于明显劣势。总体上看,我国机械工业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处于明显劣势。

战略态势

低成本战略受青睐紧缩型战略遭排斥

为在某一特定竞争领域形成并利用某种竞争优势,企业通常会在3种基本竞争战略中进行选择: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一点战略。

调研样本中,运用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占68.5%,未来3年将升至75.2%;运用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占69.4%,未来3年将升至72.6%;运用集中一点战略的企业同样占69.4%,未来3年没有变化。3种战略模式相比,未来最受重视的仍为成本领先战略。

国内外企业战略差异大战略态势即在目前的战略起点上,决定企业的各战略单位在战略规划期限内的资源分配和业务发展方向。企业及其战略单位可以采用4种战略态势,即稳定型战略、增长型战略、紧缩型战略和混合型战略。在我国机械工业企业中,4种战略态势的采用程度差异很大。采用增长型战略的占71%,稳定型占13%,紧缩型占2%,混合型占14%。

在国外企业中,混合型战略的运用比例相对较高,单纯增长型和稳定型战略运用程度相对较低。在运用混合型战略的企业中,有近40%的企业对其一些业务单位应用了紧缩型战略,远高于我国。这一方面说明国外机械工业企业的市场不甚乐观,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外企业的战略行为较为理智。

未来3年,我国将会有更多的机械工业企业运用混合型战略,采用稳定型战略的企业将会大量减少。混合型战略比例的提高是对市场波动性较大的必然反应。因为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业务单位可能较多,不同的业务单位所面对的市场环境不尽相同,所以必须针对各个业务单位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总体上便表现为混合型战略。一体化与多元化战略共存。

机械工业优势企业应用一体化战略的占56.5%,应用程度相对较高,而且未来3年应用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达到62.6%。在现阶段,向后一体化、向前一体化和水平一体化等3种基本的一体化战略应用比例大体相当。未来3年3种一体化战略的使用比例都将有所提高,而水平一体化战略增加比例最大。

由此可以看出,在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机械行业面临着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大企业要通过兼并同行业小企业的方式,扩大自身规模和市场份额。

目前多元化战略总体应用程度很高,达到88.7%。尽管未来3年多元化战略的应用程度会略有下降,但仍在较高水平。在水平多元化、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3种多元化战略中,水平多元化战略应用程度最高,达73.9%,而非相关多元化应用程度最低,仅为14.8%。这是与我国机械工业企业的实力相对应的,因为水平多元化层次较低,是目前我国机械工业优势企业多元化战略的主要选择。

战略误区
战略误区将影响中国机械工业健康发展

战略定位存在偏差调查结果显示,有49%的企业把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定位在领导者和挑战者的位置,只有51%的企业把自己定位在跟随者和补缺者的位置。而在发达国家,只有少数几家企业把自己定位在行业领导者和挑战者的位置,大部分企业都把自己定位在跟随者和补缺者的位置。

有这样多的企业认为自己是行业的领导者和挑战者,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企业在战略定位上的一种误区。这对一个企业来说,可能引导其采取不正确的竞争战略和不合理的资源配置。就行业来说,则会导致同业企业竞争加剧,打乱适度竞争的格局。基本竞争战略陷入多项选择区。

包括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一点战略的竞争战略是企业战略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战略。基本竞争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不同的资源、技能、组织安排、程序控制和创新体制。因此,基本竞争战略的选择具有显着的惟一性。也就是说,三者之中只能选其一。以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来说,要么致力于降低成本,同时降低价格,以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要么提供技术水平最高、质量最好的产品和上佳的服务。

而在此次调查中,只有26.9%的企业采用单一的竞争战略,有33.3%的企业采用两种战略混合,有39.8%的企业采用3种战略混合。未来3年,采用三重战略混合的企业还将超过样本的半数。

之所以会出现多种基本竞争战略组合使用的情况,是因为在一些企业中还存在“基本竞争战略的多样化能更好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的认识误区。虽然在实践中也有几种战略混合使用而成功的企业,但那只是个案。实践证明,同时采取多种基本竞争战略的企业,一般都会在市场竞争中失败。

战略选择的趋同性国内机械工业的很多企业并没有认真考虑自己的市场地位、行业的竞争格局、竞争要项的要素,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相同的战略。这种战略选择上的趋同性,必将对行业的竞争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

在调查中,农业机械制造业和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业的企业,未来3年都准备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机床工业制造业89%的企业将在未来3年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战略选择的趋同带来的结果将是恶性竞争、行业利润锐减。战略基础与战略模式错位。

战略模式的选择通常要以战略环境、竞争优先权的变化、企业内部竞争优势等为基础,然而,我国机械工业企业在制定战略过程中却存在极大的矛盾。

认为企业主营业务未来3年市场稳定或下降的企业中,还有77.1%的企业采用增长型战略。将低成本的重要程度在竞争要项中列为一般及一般以下的企业中,仍有60%的企业采用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

客户并没有把售价作为选择供应商的主要目标,而企业仍旧以低成本、低价格的方式去参与市场竞争,又如何能够取得好的销售业绩,增强市场竞争力呢?排斥紧缩型战略。

我国机械工业企业往往偏重于“进入”的增长型战略,少有“退出”的紧缩型战略选择。这固然与我国机械工业的持续高速增长有关,但企业经营者的“惜退”心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他们认为采取紧缩型战略就意味着经营者的失败,却看不到一味“进取”的长期风险。不少企业对未来的市场前景并不看好,却依然选择采用增长型战略,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排斥紧缩型战略的心理。非相关多元化战略认识存误区。

我国机械工业企业中有14.8%的优势企业采用了非相关多元化,但实施效果却不尽人意,46%的企业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在未来3年实施非相关多元化的企业只增加了0.9个百分点。相比之下,水平多元化和相关多元化则收到较好的效果。

实施非相关多元化战略,企业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具有进入新的产业所必需的资金和人才;二是有机会收购一个有良好投资机会的企业。我国实施非相关多元化的企业中,一半以上并没有实施并购战略,并且不具备相应的资金和人才储备。因此,机械工业企业实施非相关多元化失败似乎有其必然性。

建议
建立并完善战略管理体系
机械工业企业的战略管理,除了对外部环境的认识、对战略模式的选择及重视战略实施的各个过程之外,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克服:要善于借助“外脑”。

在制定战略过程中,借助“外脑”被证明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据调查,国外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有超过90%的企业聘请外部专家和咨询机构,而在我国这一比例还不足20%。

我国机械工业企业战略的制定者基本上都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战略管理部门,只有15.7%的企业聘请外部专家,17.4%的企业聘请专业咨询公司、高校或研究所。缺少外部专家和咨询机构参与制定的企业战略,容易形成制定者、实施者、监督者三位一体的格局。同时,企业战略构思也难以突破原有经验的束缚,或不恰当地解读市场与环境的信息。要有合理的规划期限。

国内外学者通常都认为,战略规划年限一般应该在4年以上10年以内。而在我国机械工业优势企业中,23%的企业战略规划年限少于3年,不符合长远性的要求;9%的企业战略规划年限超过10年。企业战略规划的时间跨度如果太长,就会丧失了实际意义。要有全面的职能战略。

企业的总体战略要得到贯彻实施,必须把它分解为各种更详细、更具体、更具可操作性的职能战略和计划。我国机械工业优势企业在这方面仍有很多欠缺。如果不能准确、全面、科学地将企业总体战略细分成职能战略,总体战略的执行就会遇到很多困难,战略目标很难实现。适度控制战略实施过程。

战略控制包括事前控制、即时控制和事后控制,被调查企业的应用程度只分别达到64.1%、81.2%和66.7%。未来3年虽然会有所改进,但离目标要求仍有差距。

报告认为,机械工业优势企业战略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源于企业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战略管理体系。为此报告建议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参照以下3方面的内容对企业战略管理体系进行建立和完善。

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明晰的企业战略管理总体组织框架,各个层面的战略职责具体明确。设立专门的战略管理职能机构,负责企业战略制定的组织、监督实施、评价以及战略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为企业高层决策发挥智囊团的参谋作用。

在制度流程方面,对企业总体战略和职能战略的制定、实施及评估与调整均要做出规范性要求,明确企业总体战略与经营单位战略、职能战略的关系,使战略管理每个环节的具体责任都能落实到相关的机构和部门。

在机制保障方面,建立与企业战略管理相配套的人、财、物等相关资源合理配置的机制,实施企业内部资源围绕战略整体联动,确保战略有效实施并达到预期战略目标。

㈧ 如何看待工业化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推进工业化进程是当下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国作为后工业时代的强国,正应该把构建工业现代化作为一项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常抓不懈,才能在快速构建强国经济体中发挥强有力的依托。

阅读全文

与如何看待工业生产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宝马在车内怎么把车门锁住 浏览:835
瑞纳汽车车门钣金如何拆卸 浏览:433
武汉哪个汽车城规模大 浏览:812
城西客运站到渭工业园区怎么乘车 浏览:409
奔驰方向盘太重怎么调节 浏览:317
宝马内饰用什么材料 浏览:514
工业平车针型号分别代表什么 浏览:333
工业化城市指的是哪些 浏览:64
奥迪q5l更换涡轮多久一次 浏览:776
奥迪c6头枕如何拆卸 浏览:150
包头的汽车到广州需要多少钱 浏览:477
湖南长沙奥迪改色喷漆哪里专业 浏览:746
宝马1系后驱钢炮怎么样 浏览:621
汽车装饰用美容就业前景如何 浏览:659
阿库拉越野汽车多少钱 浏览:322
汽车轮毂松动会对哪些有影响 浏览:397
汽车论坛哪个网站好 浏览:479
奔驰e和宝马6gt哪个好 浏览:113
特拉斯的汽车标配多少钱 浏览:122
奔驰glb200灯光怎么调节 浏览: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