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80年代国家“轻工业六优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从1979年开始,国家对轻工业的发展实行“六个优先”的原则,即原材料、燃料、电力供应优先,挖潜、革新、改造措施优先,基本建设优先,银行贷款优先,外卖陆汇和技术引进优先,拦并交通运输优先。
我是在简配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里找到的~http://www.hprc.org.cn/gsyj/yjjg/zggsyjxh_1/gsnhlw_1/erguoshixslwj/200906/t20090628_12822.html
B. 重庆有几个化工园区
一、重庆城口工业园
城口矿产资源十分富集,享有“西部矿都”之美誉,拥有锰、钡、煤、大理石、古生物化石等20余种矿产资源,其中锰矿藏量达2500万吨,属全国五大矿区之一;钡矿藏量达6500万吨,居亚洲之首。2008年12月,城口正式启动工业园区建设,其规划面积为450公顷。根据城口地理条件、资源储备和工业发展基础,采取“一区多园”模式分组团分批次予以建设。首批园区建设面积为112公顷,分为“高燕组团”和“庙坝组团”,主要分别发展锰矿高端产品和农林特色产品精深加工骨干产业。
二、重庆彭水工业园
彭水工业园区于2006年1月获市特色工业园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设立(渝园区领导小组[2006]1号)。园区总规划面积6.4平方公里,首期启动面积1.98平方公里。规划地域从保家三江口水电站至保家镇西南部,东靠319国道,西临郁江,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贯穿园区,园区至县城18公里,至重庆300公里。
三、重庆双桥工业园
重庆双桥工业园区是重庆市政府2003年3月批准的市(省)级特色工业园区之一,规划建设面积5平方公里,是双桥区新城区的重要组团,是渝西工业经济走廊的发展高地。目前,双桥工业园区正着力打造全国重型汽车生产基地,中国西部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区。
四、重庆酉阳工业园
酉阳工业园区是由重工业园区与轻工业园区组成的复合型园区,总占地面积11.7平方公里,其中,重工业园占地6.46平方公里,轻工业园占地5.25平方公里。
酉阳工业园区的前身是酉阳工业规划区。即现在的龙江重工业园范围。
以龙江组团的重工业园于2003年开始筹建,2004年开始吸纳企业入驻,以矿产品加工、冶炼、化工为主,以建材、机械制造为辅,现有企业24户,规模以上企业18户,已投产企业21户。 2007年,园区工业总产值8.4亿元,实现增加值2.4亿元。
以板灶亩轮溪组团的轻工业园已开始基础设施和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等建设,拟以食品、药品、服装加工、电子产品生产为主。
五、重庆巫山耐迅工业园
2007年县委、县府在认真分析县情、立足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决定大力实施“工业富县、工业强县”战略,着眼于解决城乡移民就业,结合打造劳隐信务经济,以职教中心人才、技术优势为依托,组建巫山职教工业园。着力发展以电子信息、轻纺服装、小型机械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旅游产品加工等为重点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和制造业。
六、重庆奉节工业园
奉节县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分安坪、苹堂和朱衣3个片区。其中:安坪组团规划占地面积8平方公里,先期启动4平方公里:草堂组团规划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朱衣组团规划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
七、重庆巫溪工业园
巫溪县按照“一园三组团”格局,积极推进移民生态工业园建设,2008年被列入全市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近年来工业园区按照“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发展高速度,产业高积聚”的要求,不断开拓创新,园区各项工作得到较快发展。
八、重庆秀山工业园
重庆秀山工业园区是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领导小组2006年批准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位于我县中和镇辖区内,交通方便,区位优越。该园区紧邻国道319线,距渝怀铁路秀山火车站约3公里,渝湘高速公路约5公里,国道326线穿园区而过。工业园区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面积1.6平方公里,拓展区8.4公里。
九、重庆石柱工业园
重庆石柱工业园区是2006年1月经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主要包括“一区三园”,即南宾工业园区,临港工业园、有色金属园、非金属矿业园。核心区——南宾工业园区总体规划12平方公里;三大延伸区包括:5平方公里的临港工业园、1平方公里的有色金属园和2平方公里的非金属矿业园。
十、重庆空港工业园
重庆市空港工业园区是重庆市政府首批批准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之一,于2002年1月正式动工建设。园区位于重庆市渝北区双凤桥,总体规划建设面积达54平方公里。包括空港工业园和空港工业园B区(原重庆市两路工业园)。
十一、重庆龙桥工业园
地处长江、乌江交汇处的涪陵,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景观矗立于长江之滨,区内有小田溪巴国遗址、点易园、“水下碑林”白鹤梁等名胜古迹,以盛产“涪陵榨菜”而享誉中外,历史上作为乌江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曾享有“川东第一重镇”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涪陵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近六年国民经济平均保持16.5%的增速,工业生产平均保持21.7%的增速,已逐步成为一个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设施完善、第三产业较发达的涪经济强区。
十二、重庆南川工业园
重庆市南川工业园区是经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审批的重庆市级特色工业园区。
园区所在地交通便捷,渝湘高速公路,南涪铁路贯穿南川全境。园区距离重庆主城45分钟车程,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和重庆寸滩深水港码头一小时车程,融入“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成为渝南黔北通往重庆主城及我国中,东部的重要接点。园区水、电、气、道路、光线,通讯等“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完善。入园企业除可享受《南川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外,对重大项目还可按照《一企一策、特事特办》的方式,对其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以最大的优惠支持入园企业发展。
十三、重庆綦江工业园
重庆綦江工业园区是重庆市政府特色园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2006年批准设立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
十四、重庆璧山工业园
璧城工业园区是重庆市人民政府首批设立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位于璧山县璧城街道、青杠街道、大路镇内。
十五、重庆云阳工业园
重庆云阳工业园原名重庆市人和工业园,是重庆市人民政府 2003 年 7 月批准设立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规划面积 8.3 平方公里,首期启动 1.2 平方公里。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云阳县境内,与云阳新县城相连。园区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生态型、花园式的现代工业城进行规划建设,已实现水、电、路、气、讯、电视六通。
十六、重庆白涛化工园
地处长江、乌江交汇处的涪陵,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景观矗立于长江之滨,区内有小田溪巴国遗址、点易园、“水下碑林”白鹤梁等名胜古迹,以盛产“涪陵榨菜”而享誉中外,历史上作为乌江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曾享有“川东第一重镇”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涪陵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近六年国民经济平均保持16.5%的增速,工业生产平均保持21.7%的增速,已逐步成为一个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设施完善、第三产业较发达的涪经济强区。
十七、重庆涪陵工业园
涪陵工业园区属重庆市级工业园区,处在重庆 “ 一小时经济圈 ” 内。从涪陵经渝涪高速公路,四十分钟左右便到达重庆主城区。
十八、重庆江津工业园
重庆江津工业园区是重庆市人民政府2002年(渝府[2002]210号文件)首批批准的16个特色工业园区之一,并通过审核,公布于国家发改委2006年第8号《公告》。2005年园区位居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第七位。
十九、重庆合川工业园
合川工业园区成立于 2002年12月,是重庆市政府批准的30个特色工业园区之一;位于合川南城新区,是合川市建设大城市的重要组团,规划面积22.3平方公里,辖4个村、2个居委会,约2.8万人。2003年,合川工业园区在重庆30个特色工业园区中,招商引资数量排名第三位,土地平整排名第四位,综合评比名列第七位。
二十、重庆巴南经济园区
重庆市巴南区经济园区是由花溪工业园区、鹿角工业园区、金竹工业园区等工业园区整合而成的新型工业园区。处于重庆市“1小时经济圈”的核心层,是重庆南部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在内环高速公路巴南段两侧,属巴南区主城核心区范围。
二十一、重庆万盛工业园
万盛资源型特色产业园区,地处渝南,距重庆市主城区73公里,是地区资源型经济结构转型和城市转轨的核心载体,是重庆渝南、黔北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转化基地,是重庆市重点支持的市级园区。
二十二、重庆同兴工业园
重庆市同兴工业园区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渝府[2002]210号文)首期批准成立的16个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之一。园区规划面积5.27平方公里, 其中启动区面积1.55平方公里。园区规划结合地形条件及产业布局特点,共分为A、B、C三区,其中A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主要以布局机械制造、生物制药企业为主;B、C区规划面积3.77平方公里,主要以布局仪器仪表、机械制造、包装等产业为主
二十三、重庆潼南工业园
潼南位于重庆西北部,地处巴蜀腹心,东邻合川,南接大足,西连安岳,北靠遂宁,是川渝两地的经济结合部,是重庆对外开放的渝西北窗口,全县幅员面积 1594平方公里,总人口92万,境内地面貌属盆地浅丘,冲积平坝较多,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9℃。
二十四、重庆武隆工业园
又名重庆市白马工业园区,位于重庆市十佳旅游区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西部地质之乡的武隆县,全县铝矿储量大,白马工业园区地理位置优越,开发条件好,投资政策优惠,交通十分便利。园区以铝业为主,主要从事氧化铝、金属铝及其深度产品和配套产品的生产。氧化铝规模为30万吨/年,金属铝规模为10万吨/年。
二十五、重庆荣昌工业园
重庆市荣昌工业园区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首批特色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5.5平方公里,已建成3.5平方公里,已入驻企业100余家,是荣昌工业经济的核心增长极。 “十一五”期间,园区 按照“合理布局产业,聚集产业集群”的原则,重点完善“一区三园”工业体系。预计到2010年,园区将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12亿元,建成面积8平方公里,其中板桥工业6平方公里,杜家坝工业园1平方公里,广顺工业园1平方公里,工业增加值 30亿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2万个以上。板桥工业园位于重庆市西大门-----荣昌城区内,规划面积11平方公里,已建成3平方公里,“十一五”期间将规划拓展3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机械加工,生物医药(兽药)、饲料、食品加工、照明灯饰等产业。
二十六、重庆开县工业园
重庆开县工业园区是重庆市人民政府2003年批准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按照“一区多园”布局,园区分为:白鹤能源建材产业园、赵家食品轻工产业园、平桥高新技术产业园(平桥移民生态工业园)、开州港精品陶瓷物流园。
二十七、重庆市万州工业园
万州工业园区是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特色园区,是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重点联系和扶持的光彩事业园区,是万州区委区政府为破解产业空虚而全力打造的招商引资发展大工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园区按“一区三园”布局,规划面积30平方,已实施开发建设面积10平方公里,包括天子园、盐气化工园、五桥园三个分园。重点发展盐气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机械电子、纺织服装、食品药业等五大产业。
二十八、重庆市井口工业园区
重庆市进口工业园区是重庆市政府批准的特色工业园区之一,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入口处,距沙坪坝区主城区12公里,距江北国际机场约需40分钟,至火车站约需20分钟,建设中的渝怀、渝遂铁路贯穿园区中部,并设有客货站,渝合、渝遂高速公路、嘉陵江二塘码头紧邻园区,区位优势明显,水陆交通方便,产业化条件十分理想。
二十九、 重庆西彭工业园区
2003年7月由重庆市政府批准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之一,由重庆市九龙坡区政府负责开发建设。园区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首期启动区为4.9平方公里,主要依托坐落于西彭境内处于亚洲铝业加工前列的中国西南铝业集团公司的信息、科技、人才和产品等优势,大力发展以铝业深精度加工为特色的现代化新型工业园区。
三十、重庆茶园工业园
茶园新区位于重庆市南大门,是重庆市规划的离主城区最近的外围中心组团之一,是重庆市新世纪重点发展的综合新城区。茶园新区处于重庆市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及渝湛高速公路辐射范围经济圈等多层经济圈叠交的中央。在迎接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中,茶园新区在重庆市经济发展战略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开发建设前景对新重庆的发展有着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三十一、重庆永川工业园
重庆永川工业园区是2002年经重庆市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特色工业园区,原名重庆市大安工业园区, 2005年12月,经重庆市政府批准更名为重庆永川工业园区,规划建设面积20平方公里。
三十二、重庆丰都工业园
重庆丰都工业园区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渝府〔2003〕169号),位于丰都县新县城龙河东。园区远景规划1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5.26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面积2平方公里。
三十三、重庆市晏家工业园区
位于重庆市长寿区,离重庆市主城50公里,是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于2003年3月启动建设,2008年在全市47个特色工业园区中综合排名第四名,连续5年成为重庆市“五个示范工业园区”之一。
三十四、重庆忠县工业园
忠县工业园区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是我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重要载体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增长极。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园区规模基本形成,工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正在向“工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的建设目标逐步迈进。截至目前,忠县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达5平方公里,建成标准厂房8万平方米,入驻了年产1000万吨干法水泥的安徽海螺集团、浙江一胜特工模具、浙江金龙船业、长江轴承锻造、川江汽车、乾皓汽车零部件、华亚农业机械、巨琪诺美制药、星博化工、天地药业等二十多户企业。2008年度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评为渝东北优秀工业园区。
三十五、重庆正阳工业园
2004年,重庆市正阳工业园区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渝府发[2003]169号)、国家发改委确认成立了渝东南首家市级特色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A区(正阳)4.15平方公里, B区(青杠拓展区)6平方公里,(物流园区)1.32平方公里。
三十六、重庆大足工业园
重庆市大足工业园区,是经市人民政府于2003年7月批准设立的省(市)级特色工业园区,由大足(龙水)工业园区和大足(邮亭)工业园区两部分组成。园区自成立以来,严格按照“规划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作高效能”的原则,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截止目前,园区累计引进企业210户,1-9月实现工业总产值811600万元,同比增长73.7%;工业增加值227200万元,同比增长21.6%;主营业务收入795430万元,同比增长73.1%;利润39770万元,同比下降3.9%;税金19025万元,同比增长19%;出口交货值22658万元,同比增长5.0%。
三十七、重庆梁平工业园区
梁平工业园是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工业园区之一。园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的梁平县梁山镇。园区规划面积5.06平方公里,启动区面积1.38平方公里。园区依托县内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便捷的交通网络,重点发展以食品和医药业为主的产业。
三十八、重庆港城工业园
重庆市港城工业园区是重庆市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的江北区境内,南邻长江黄金水道,北临重庆出口加工区,东接铁山坪森林公园,西至大佛寺长江大桥;分别距重庆空港、重庆中央商务区、重庆市委市政府所在地15公里、3公里、8公里。园区总体规划建设面积11平方公里,分为A、B、C、D四个片区,其中:A片区6.18平方公里、B片区2.15平方公里、C片区1平方公里、D片区1.67平方公里。A、C、D片区用于工业生产,B片区依托重庆寸滩深水港、重庆铁路货运编组站等大型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定位于提供仓储物流服务。
三十九、重庆建桥工业园
建桥工业园区是2003年重庆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由A、B、C三个分区组成,同年6月18日破土动工。园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医药食品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突出大项目,突出产业链,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四十、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
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是重庆市政府为优化和提升全市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规划建设的电子信息产业专业化园区,是重庆市“十一五”期间实施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基地。园区于2005年8月成立,是西部地区首家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的微电子产业园区。
园区位于重庆市六大城市副中心之一的西永组团,毗邻重庆大学城东侧。园区以重庆大学城、重庆现代物流园、生态旅游区及城市中心区为依托,着力打造教育、产业和物流三大高地,共同构筑科教领先、产业发达、物流畅通、功能完善、生态优美、最具核心竞争力和人居环境价值的国际化研发新城。
四十一、重庆长寿化工园区
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工业园区。规划控制面积约31.3平方公里。园区规划为建成区、发展区和拓展区,主要发展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石油化工等产业。园区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网络、丰富的资源、雄厚的产业基础、完善的配套设施,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至2020年,园区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最大的综合性化工基地、中国新能源产品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四十二、重庆九龙工业园
九龙园区是国家科技部和重庆市政府批准设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由九龙坡区人民政府负责开发建设。园区分为 A、B、C区,开发面积36.08平方公里。目前,A区形象日新月异,入驻企业蓬勃发展;B区建设路畅灯明,签约项目纷纷启动;C区规划拉开帷幕,设计水准国际一流。2003年,九龙园区综合经济指标位居重庆市市级工业园区第一名,被评为2003年度全市特色工业园区先进单位。
四十三、重庆铜梁工业园
重庆铜梁工业园区又名重庆市金龙工业园区,它位于重庆近郊的全国人居环境城市铜梁县,地处国家西部开发的重庆产业发展带。距重庆市 区80公里,国道319公路、铜合公路、渝遂高速公路横贯园区,交通极其方便。园区总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商贸区7平 方公里,工业发展区11平方公里。
四十四、重庆垫江工业园
垫江工业园是国家发改委公告确认的重庆市级特色工业园,是市政府授牌的全市16个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基地之一。园区已引进19家入驻企业,8家投产,2008年实现产值近30亿元,工业增加值6.9亿元,出口创汇3500万美元,解决近8000人就业。
C. 轻工的特点
轻工业根据其技术构成、组织结构和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具有以下3个主要特点。 ⒈轻工业是多学科的应用工业。轻工业的技术基础是化工技术、机械加工技术、电子技术和生物工程等。各个学科的进步给轻工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如电子表是随着微电子学的不断发展而升级换代的,它的出现不仅动摇了有二百多年历史的机械手表的统治地位,而且使手表的面貌完全改观;化工不断地给轻工业提供新的原材料,合成纤维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衣着,打破了过去天然纤维一统天下的局面,随着合成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的发展,产生了塑料制品、合成洗涤剂、合成革等许多新的消费品行业;微生物学的发展给食品发酵工业开辟了更广阔的活动领域,生产出如酶制剂、高果糖浆、单细胞蛋白等很有发展前途的产品。
许多轻工产品是技术与艺术的结晶。产品设计是随着文化艺术、美学的发展而变迁的。如服装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而且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物质文明的活动橱窗。陶瓷不仅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而且艺术陶瓷陈设品融技艺于一体,艺术搪瓷中的中国景泰蓝享誉国内外。工艺美术品的艺术特征更为明显,它像大百花园中瑰丽多姿的鲜花盛开在世界的东方。当代消费品的质量指标,不仅是功能和物化性能,还有美学的价值。产品的美学价值在现代生活中愈来愈重要。 ⒉轻工业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工业,不仅中国轻工业组织形态是如此,各国也大都如此,只是在大中小企业数量和产值上所占比例有所差异。中国中小企业占轻工企业总数高达99%,就业人数也占99%,总产值占84%。
大中小企业的形成是根据原料和市场的集中和分散,技术的简易、复杂程度,资金的多少,交通运输条件的好坏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大型企业多集中于原材料工业,如糖、盐、纸等行业以及必须具有规模经济生产的机电产品工业,如自行车、缝纫机、钟表、电冰箱、洗衣机等行业。中小企业多集中于日用小百货、日用五金制品、食品、工艺美术品、日用化学品等行业,它们在国民经济保障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⒊轻工业是农业、重化工业的连锁工业,是国民经济大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轻工业是加工工业,原材料生产是它的第一车间,中国轻工业原料有50%~60%来自农业,40%~50%来自工矿业。食品、纺织、造纸、制糖、烟草、制革等行业的生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现阶段中国轻工业的农业原料基本处于农业自然经济供应状态,即供给什么就加工什么,而发达国家则按工业要求制订农业原料技术标准,按贸、工、农的次序,逐步形成从优良品种的选育、培植、推广到生产、供应的一整套商品生产体系。
轻工业产品的生产离不开金属材料及酸碱等化工基本原料,它们的品种、质量和规格型号配套是轻工生产发展的基本保证。
轻工业技术装备的供应和发展,除了自身的生产和技术改造外,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特别是电子、生物、节能及原材料综合利用等技术的应用方面以及大型、高级、精密的技术装备、零部件和元器件的供应方面,都需要机械、电子、化工以及军工部门的大力协作,所以说,轻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国民经济一体化的原则。
D. 中国轻工业有利条件有哪些
对轻工业来说劳力,市场,资源,品牌,技术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1.劳动力:中国人口众多,对于劳动力密集型的轻工业来说有充足的廉价劳动力。
2.市场:中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对于轻工业来说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3资源:中国地大物博,资源种类众多,中国轻工业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有一定的垄断地位。
4品牌:中国轻工业大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品牌力量强大,影响深远。
5技术:改革开放后,中国轻工业科技创新度不断提高,轻工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轻工业的发展也迈向了新的台阶。
E. 中国的轻工业与重工业发展情况
轻工业自古以来发展都比较快,主要是因为中国小农经济的影响,重工业发展比较缓慢,
F. 工业化发展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工业化发展的三个阶段是以轻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以重化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是工业高加工度化的发展阶段。工业产业结构是专业术语,是指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第一阶段是以轻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以重化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工业高加工度化的发展阶段。
工业化的发展
从发达国家的历程来看,一般工业化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轻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像英国等欧洲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是从纺织、粮食加工等轻工业起步的。第二阶段是以重化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化工、冶金、金属制品、电力等重化工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但发展最快的是化工、冶金等原材料工业。第三阶段是工业高加工度化的发展阶段。
在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的后期,工业发展对原材料的依赖程度明显下降,机电工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这时对原材料的加工链条越来越长,零部件等中间产品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迅速增加,工业生产出现迂回化特点。
加工度的提高,使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大大提高,而消耗的原材料并不成比例增长,所以工业发展对技术装备的依赖大大提高,深加工业、加工组装业成为工业内部最重要的产业。
对于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地区,产业结构由以轻工业为主体转向重化工工业迅速增长,工业劳动力开始占主体,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这一时期,地区产业布局的主要内容是重化工工业的布局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城市体系布局和地区产业结构的塑造。以上三个阶段,反映了传统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结构变化的一般情况,并不意味着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完全按照这种顺序去发展。
G. 广州轻工业发达吗
广州绝早轻工业发达,其发展状况持续改善。从产业搏芹结构上来看,广州轻工业以日用品、服装制造业为主,行业规模和产值在不断壮大,具有较强的开发潜力和竞争力,并且与其他产业紧密联系,形成了竞争性的行业结构。
广州轻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其中以日用品制造业技术水平最高,服装制造业技术水平也有所提高,其产品质量较好,产品已被国内外消费者所认可。
广州轻工业的发展也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加快了轻工业发展的步伐并银雀,为广州轻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总的来说,广州轻工业的发展状况良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政府也大力支持,未来的发展前景可期。
H. 如何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1)要以工业为主导,把重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2)要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
(3)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强调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等等。
I. 轻工的历史发展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许多生活用品生产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几百年以至几千年以前。公元 105年东汉蔡伦造纸术的发明,对发展人类科学文化事业,推动社会进步,起了重要作用(见造纸技术史)。由于造纸术的发明、各类书画用纸生产的不断发展,直接影响和推动了印刷术的问世。唐代刻板印刷术与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印刷业的发展,又促进了造纸业的繁荣。从汉代直至清初,中国造纸术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一千八百多年前,东汉张衡创制了漏水转浑天仪,这是最早的以水为动力的机械计时器。九百多年前,北宋苏颂、韩公廉等创制的世界第一座有擒纵装置的、以水力为动力的、自鸣的机械天文钟──水运仪象台比17世纪的欧洲锚式擒纵器早6个世纪。
彩陶、黑陶文化的确立,代表了新石器时代的古老文明。从商代(公元前16~前11世纪)中期的原始瓷器开始,直至东汉(公元25~220)中晚期成熟的青瓷器的出现,完成了瓷器的发明。南北朝时,北齐(550~577)首创了白瓷,从而为各种彩绘瓷器的生产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人们有了比较理想的饮食器皿的历史。从唐代到清代上半叶,中国瓷器一直垄断世界瓷器市场。瓷器的制作方法,直到18世纪初期才传到欧洲(见陶瓷史)。
早在仰韶文化时期,福建沿海居民已开始用海水熬制食盐,到了秦、汉时代,制盐业已成为当时三大手工行业之一。到了元代,人们又开创了利用海水纳潮晒盐的技术。
中国是个崇尚礼治的文明古国,而服饰制度(见中国服饰史),原是以礼治国的自然产物,因此,中国自古即有很完备的服饰制度,而其色彩制度更是一大特色。自秦汉以来,每当易代建国之初,改国号及服装色彩是国策之一。中国的服饰制度对其亚洲邻国有极大的影响。丝织、刺绣在汉代就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中国的食品在全世界享有盛誉,它代表着中国悠久的文化,有些生产技术已传播到许多国家。例如大豆发源于中国,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时已有豆浆、豆腐和豆酱。大豆于12世纪传入日本,19世纪传入美国。用曲酿酒,是中国特有的酿酒法。明代李时珍(1518~1593)在《本草纲目》中已记载有79种酒和药酒的疗效。欧洲在19世纪90年代,从中国酒曲中得出一种毛霉,为酒精工业创立了淀粉发酵法。司马迁(公元前145~?)的《史记》和班固(公元32~92)的《汉书》中均有乳制品的记载,《本草纲目》中对人乳、牛乳、马乳、羊乳的性质和医疗效果都作了详细的阐述。
中国古代文明,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有深远影响。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他的着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中国“在公元三世纪到十三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古代和中国古代的技术都导致了一些经验性的发现和发明,其中有许多发明对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63年1月,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称钟和磨是“为机械工业作好准备的两种物质基础”,在讲到中国的科学技术发明对欧洲近代文明兴起的影响时说:“这些都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发生于18世纪至20世纪前叶的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产生了巨大变革。这些变革导致工业化的发展。在此以前的几十万年间,人类以体力为主,使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各种小规模的生产。但自工业革命开始以及新工业技术不断发明,复杂的机器代替了人力从事大规模生产,这是人类开发自然的最伟大的成就。
工业革命从开始算起虽然为时仅约二百多年,但在这期间人类利用机器造出来的物品,其数量比工业革命以前几万年间的手工制造出来的一切物品的总和还多,因此,近代人的物质享受就远比古代人好得多。
工业革命的传播是从纺织业开始的,即从生活资料工业开始的,到1870年工业革命已传到许多国家,它摧毁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将人类推向一个崭新的世纪。工业革命发端于纺纱机的发明(1764),以蒸汽机的改进(1765~1784)和广泛应用为基本动因,它不仅加速了纺织业的发展,而且导致近代机器制造业的兴起,结束了手工工场时代,使人类开始进入以大机器生产为主要标志的工业社会。
19世纪成为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时期,开始出现了科学对生产的指导作用,引起了第二次技术革命。在此时期中,物理学在光学、热力学、电磁学三个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对整个科学技术和人类现代文明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9世纪技术上的最大成就是电能的开发和广泛应用,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电力时代。技术上的重大成就还有内燃机的发明,炼钢技术的发展以及有机合成化学工业的发展。
1840年,英国A.贝恩发明电钟,开创了电技术在钟表领域中的应用,此后电钟得到迅速发展。
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首次将电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电灯泡作为第一个家用电器产品进入家庭,为世界家用电器的发展拉开了序幕。
1886年,英国的J.斯塔利制出第一辆合乎实用的自行车,用钢管制成菱形车架。1888年英国J.B.邓洛普装上充气的橡胶轮胎。自行车的出现开创了人类用机器代步的历史。当西方机械文明进入亚非时,最先被接受的就是自行车。自行车的发展促进了链条、齿轮、轴承等机械技术的发展。
1851年英国胜家公司发明脚踏式缝纫机,为家庭缝纫和服装工业创造了物质基础。19世纪美国即开始建立成衣工业,1890~1920年工厂技术的改进促使美国成衣业蓬勃发展。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是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的。19世纪80年代后,才陆续出现使用机器的较大型的纺织厂、食品厂和日用品加工厂等轻工企业。
最早出现使用机器生产的轻工业企业有的是外国资本开办的,如1864年英商在上海开设的正广和汽水厂以及1893年开设的美国烟草公司,也有中国人创办的,如最早的上海造纸局、武昌制革厂、景德镇瓷器公司、北京丹凤火柴厂、烟台张裕酿酒厂等。中国近代轻工企业,部分是从手工作坊或装配修理行业发展起来的,也有一些是新建的。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缝纫机、自行车等日用机械行业和制糖、卷烟、葡萄酒等民族近代工业相继涌现,到20世纪10~20年代成为中国民族资本近代轻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如木钟、风琴、啤酒、铝制品、台秤、玻璃、保温瓶、搪瓷、打字机、干电池、乳制品、自来水笔等新行业也开始发展起来。
J. 轻工的特征
中国近代轻工业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第一是以手工操作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轻工业各行业中,除制浆、造纸、制糖、啤酒、卷烟、味精等行业的少数企业机械化程度高些外,多数行业企业的机械化程度仅有20%左右。第二是技术装备和主要工业原料大多依靠进口。由于中国近代轻工业的发展时间比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晚约半个世纪,科学技术力量非常薄弱,再加上重工业缺乏基础,轻工业发展没有服务的后盾,所以轻工业所使用的技术装备,绝大部分是购买国外的。轻工业所需要的化工和金属原材料有70%~80%依靠进口。
在约七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近代轻工业发展速度相当缓慢,当时发展起来的行业仅有三十几个,门类很不齐全,就是这样一个近代轻工业进入了20世纪50年代。 近四十年来,世界发生了显着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恢复,50年代即转入发展阶段,加之欧洲在50年代开发成功一些关键性的化工新技术,如新型催化剂体系的开发,聚酯纤维的生产技术等。廉价石油的开采,改变了工业能源结构,并促进了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合成材料的品种和数量迅速增加,如塑料、合成纤维等高聚物、合成洗涤剂及各种添加剂。另一方面是高技术、新技术用于民用产品,具有代表性的电子技术转向民用工业,促使产业结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能源结构的变化和高技术、新技术的采用成为当时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轻工业得以高速发展,代表性的行业有服装、食品、塑料加工、日化,也为人们的物质生活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从50年代后期起,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出现了一股“消费革命”的浪潮,小汽车、电冰箱、洗衣机、半导体收音机、黑白和彩色电视机等耐用消费品,以及改变人们衣着的合成纤维和丰富人们饮食生活而简化制备的方便食品,逐渐投入市场并得到普及,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在物质方面生活现代化的初步概念。
60年代是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70年代许多经济发达国家的消费品工业已步入成熟时期。人们的消费意识发生了变化,从重视数量转向重视质量。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市场中耐用消费品的销售受阻,但劳务支出仍继续增加,消费不再单纯是物质消费,而出现更加重视服务的现象,到70年代末期开拓轻、薄、短、小型的耐用消费品成为科技进步的特征。
1949年以来,由于不断吸收先进技术,中国轻工业有很大的发展,在改善人民生活,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增加国家收入,解决劳动就业,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四十多年不仅发展了许多新兴行业,而且使工艺美术品及少数民族用品的生产成为较完善的体系。从1949年至1987年轻工业总产值以每年10.4%的速度增长;主要轻工业产品的产量大都有了成倍的、几十倍的、乃至上百倍的增长。50年代轻工业部门以造纸、制糖、制盐为重点建立起一批大中型机械化生产企业,在此期间也陆续发展了一批新行业。
1955年中国试制成功机械手表,1958年开始批量投产,1988年生产能力达5000多万只,已形成既能生产各种档次、多品种、走时稳定的机械手表,又能生产多功能石英手表并有批量出口的手表工业体系。
1958年在上海建立起第一个合成洗涤剂厂,随着几十年的发展,生产洗涤剂的企业遍布全国,其综合年生产能力近 200万吨。在此期间还建立了一批烷基苯和三聚磷酸钠洗涤剂原料和助剂的大型企业。塑料制品工业在中国是从50年代后期逐步发展起来的工业。1949年以前仅能生产一些酚醛塑料制品。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已能生产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ABS、聚氨酯等系列制品。其中塑料编织袋、农用薄膜和塑料鞋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
目前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国,全国自行车年生产能力高达5400万辆,凤凰、永久、飞鸽、金狮、五羊等名牌车的产量占总产量的半数。
中国家用电器工业起步虽然较晚,但进入80年代,随着开放政策的实施、人民收入的增加、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环境的改善、消费意识的变化,家电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生产连年大幅度增长,开发了一大批新产品,质量显着提高,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和技术改造,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有些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已达到国外80年代初的水平。电冰箱和洗衣机的产量已居世界前列。中国现代轻工业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行业门类较齐全、产品较丰富、质量较稳定、有一定技术实力并拥有1200万职工,7万多个企业的庞大生产体系。
轻工业的发展是与人们的生活消费规律和消费意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从规律上讲,它以维持人的生存为主线,一是维持人的身体内在能力,二是改善生存的外在条件,其发展过程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物质到精神,从实用到鉴赏,等等。
消费品的变革和科技进步是同步的,它的发展核心就是围绕着人们的生存、发展和享受需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