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清朝后期日本人是怎样涌入中国的
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Sino-Japanese War)。甲午战争以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朝鲜国王李熙(朝鲜高宗)之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利用军队哗变,成功夺权;朝鲜王妃闵妃一党与大院君有隙,请求清廷出兵平乱,袁世凯乃跟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袁世凯率领一支清军配合行动,杀死了几十名兵变参与者。战斗中,袁世凯一路放枪,带头冲在最前面,他的坚毅勇敢感染了部下,兵变很快得以平定。吴长庆在给清廷的呈报中将他赞扬了一番,说他“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攻剿,尤为奋勇”,报以首功。随后清军将大院君掳至保定问罪,当年23岁的袁世凯则以帮办朝鲜军务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开启了袁世凯练兵的先河。袁世凯留镇朝鲜期间,得到了朝鲜上下的一致好评,朝鲜人士称赞他:“明达夙成,留京师(汉城)期年,大得都民之心”。他也和金允植、金炳始等多名朝鲜士大夫结为忘年之至交。他在朝鲜被称为“袁司马”。
望采纳
B. 日本的工业和同时期明清时期相比处在什么样的水平
在明朝时,日本的工业是要落后明朝的。而在清朝时,由于日本学习了当时西方很多先进的知识,所以工业水平要远超清朝。
C. 战后日本如何摆脱了制约本国的产业发展要素
日本战后改革
(riben zhanhou gaige)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在美国占领当局主导之下进行的日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司法等广泛领域的民主主义改革。主要包括:第一,为打击日本军国主义势力,采取如下措施:解散日本全部军队;逮捕东条英机等140多名战犯,并组织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进行审讯;废除《治安维持法》和《治安警察法》,撤销特高警察;解散右翼法西斯团体;解除军国主义分子的公职;神道和国家分离;释放共产党人在内的全部政治犯等。第二,根据美国占领当局意旨修改宪法。修改后的《日本国宪法》于1946年10月7日经贵族院和众议院通过, 11月3日正式公布,从1947年5月3日起生效。新宪法规定:“主权属于国民”,废除天皇的绝对统治大权,“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日本为议会制国家,内阁对国会负责,行政权由内阁执行;“永远放弃作为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新宪法使日本成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实现了政治体制的民主化。第三,解散财阀。美国占领当局首先指定三井总公司等83家为持股公司,指定三井、三菱、安田、住友等十大财阀的56人为财阀家族。这些被指定者的所有股票须交给“持股公司整理委员会”处理。解散持股公司,勒令财阀家族及财阀公司负责人一律辞职,十年内不许复职。在此基础上又制定《禁止垄断法》和《经济力量过分集中排除法》,禁止卡特尔的共同行动,划小经济力量过分集中的企业。此项改革远未达到预期目标。被指定的83家持股公司只解散28家,原指定为经济力量过度集中的325家企业中,实际上被划小的企业只有8家。解散财阀虽不彻底,但铲除了日本财阀的封建统治形式,促进了战后日本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第四,农地改革。先后颁布两次农地改革方案,主要内容有:凡在村地主超过一町步的出租地和不在村地主的全部出租土地由政府强制收买,出售给无地或少地农民。全国原230万町步出租地征购了190多万町步,其中180多万町步廉价售给佃农。农村90%耕地变成自耕地,90%左右农户成为自耕农或半自耕农。封建地主制基本上被消灭,形成以自耕农为主体的新的土地所有制关系。此外,日本还对文化教育、劳动立法、公务员制度、警察制度、家族制度等进行改革。战后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解决了明治维新遗留下的历史任务。日本由军国主义法西斯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国家,为战后经济恢复和高速增长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分析战后日本经济基础、美国的扶持政策、朝鲜和越南战争的机遇、国防开支的减少与军事负担的减轻及有利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揭示了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是曾经获得了不可多得的有利条件和重大机遇所致.
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19 53—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 10.9%,同期联邦德国为5.7%,法国为4.2%,美 国为4%,英国为2.5%。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1950年只有1.5%, 1980年猛增为13.3%,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 2位,仅次于美国。西 方有些学者把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称为20世纪的“奇迹”。
战后十年经济的重建
战后,日本为医治战争的创伤,把战时工业改组为平时工业,大体上花了10年时 间。一般认为,1945—1955年是日本经济的“复兴期”,即国民经济恢复和改组的时 期。 1945年 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国发布无条件投降的停战诏书,第二次世界大战 终于宣告结束。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大规模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带 来了深重的灾难,也使日本民族遭受了一场空前的浩劫。战争末期,包括惨遭原子弹 袭击的广岛、长崎在内,全国共有119个城市化为废墟,毁于战火的住房达236万栋, 900 万人流离失所。近一半的工业设备、道路、桥梁、港湾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工矿业生产急剧下降,如果以战前1934—1936年平均水平为 100,1945年的工矿业生 产指数仅为60.2,1946年更跌到30.7。1945年农业歉收,大米产量只有常年的六成, 酿成了严重的粮食危机。由于物资极度缺乏,货币发行量激增,通货膨胀日甚一日。 1945年秋到1946年初,主要消费物资的黑市价格暴涨为官价的30倍到60倍。经济上的 混乱状况一直持续到1947年。该年由着名经济学家都留重人主持编写的日本第一部《 经济白皮书》承认“政府、企业、家庭皆有亏损”。这句话概括了当时日本经济的困 难局面,以至成为名言。 战后日本经济的重建是从实行“倾斜生产方式”开始走上轨道的。为了使日本经 济摆脱瘫痪状态,日本政府于1946年 8月成立了经济安定本部,负责制订和实施有关 经济政策。当时日本经济复苏的最大障碍是能源不足。因为缺煤,高炉陆续熄火,全 国有一半列车停驶,恢复生产急需的原材料运输出现障碍,工业生产日趋萎缩。经济 安定本部遂于1946年秋实行“倾斜生产方式”。所谓的“倾斜生产方式”就是在资金 和原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集中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煤炭生产,用生产出来的煤炭重 点供应钢铁业,再用增产的钢铁加强煤炭业。首先,要努力造成煤和钢铁扩大再生产 的能力,以此为杠杆,带动整个经济的恢复。根据这个经济战略,政府专门设立的“ 复兴金融公库”在1947—1948年向煤炭业发放了 475亿日元的贷款,占该公库全部贷 款总额的36%。1946年日本产煤2,274万吨,1947年即达2,932万吨,增长近30%,同 期的钢产量也增长了 21%。1948年,日本经济出现了初步好转的迹象。工矿业生产恢 复到战前的54.6%,其中煤炭达到90%,钢铁 49.2%。虽然有这些效果,但由于支付巨 额的价格补贴和大量贷款,通货膨胀则如脱缰之马失去了控制。批发物价的上涨率, 1947年和1948年分别为193%和167%之多。 日本的经济恢复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扶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对日本 实行军事占领,按照波茨坦公告精神,推行了旨在铲除军国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民主 改革,并强制日本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1948年后,随着东、西方冷战加剧和中 国人民革命战争的趋向于胜利,美国统治集团企图把日本作为远东的反共堡垒,以对 抗所谓的“远东的共产主义”,对日本的占领政策的重点开始转到扶植日本恢复经济 上来。具体来说,首先是一再削减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到1954年 5月干脆一笔勾 销,已拆迁的工业设备也全部发还。其次是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从1949年到1951年,美国以“占领地区救济基金”和“占领地区经济复兴基金”名义, 向日本提供的贷款和美援物资达23亿美元。美国还直接干预日本的经济结构的改组。 美国国务院和陆军部于1948年12月联合发表声明,提出了“稳定日本经济九原则”, 要求日本尽快结束财政金融上的混乱状态。次年 2月,底特律银行董事约瑟夫·道奇 以美国总统特使、占领军财政金融顾问资格赴日,向日本政府提出加强税收、冻结工 资、削减财政补贴、停止“复兴金融公库”放款等主张,实行所谓“道奇整顿”。日 本1949年的财政预算被编成一个有大量盈余的“超平衡预算”,1美元等于360日元的 汇率也是在这时确定的。“道奇整顿”使居民赋税加重,企业银根抽紧,货物积压, 需求萎缩,但政府的财政收入在1949年度则首次由赤字转为盈余,货币发行量趋于减 少,物价水平开始下降,猖獗一时的通货膨胀得到了缓和,为尔后的经济恢复创造了 必需的�前提。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毗邻的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维修卡车、 坦克、舰艇等,这对当时苦于需求不足的日本经济无异是一个求之不得的强刺激。日 本从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的“特需”收入,1950年为1.49亿美元,1953年猛增为8.09 亿。战争期间合计为24.7亿美元,占同期日本出口总额的一半。另一方面,朝鲜战争 促使西方各国扩军备战升级,掀起了一股采购物资热,这又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 敞开了大门。仅1950年下半年,日本的出口比上半年增加 55%。1952年的出口额等于 1949年的2.7倍。自1949年以来由于市场萧条积压下来的近 1,500亿日元货物随之倾 销殆尽。轻纺工业因为得到大量订货迅速恢复发展;钢铁、机械、造船、水泥等行业 的生产也有大幅度增长。整个经济生活空前活跃起来。国民生产总值在1951年度达到 战前水平。正如日本垄断资产阶级所说的,“朝鲜战争”成了促进日本经济复兴的“ 天赐良机”。 1951年,旧金山“和约”签订后,美国名义上结束了对日本的军事占领。日本政 府在实现“经济自立”的口号下,大力进行经济结构的改组和基础工业的建设,开始 实施一系列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措施。主要包括:制订钢铁、煤炭、造船、电力等行业 的生产合理化计划,把私人投资的 40%吸引到这些行业,加快改造旧设备的步伐;设 立日本开发银行和日本进出口银行,对重点行业的设备投资和进出口提供长期低利贷 款,并直接对铁路、港湾、电力等部门进行财政投资,支持基础工业的恢复和发展; 修订税制,对企业设备实行特别折旧制度,加速设备更新,扩大资本积累。1953年日 本政府规定,企业购入新设备的当年就可以提取相当设备价格 50%的折旧费,从利润 总额中扣除,不须纳税。在政府的鼓励下,各企业竞相增加投资,更新设备。1951年, 日本企业中使用期限超过6年的旧设备占71%,1955年便下降为 42.8%。1950年日本开 始实行《外国投资法》,1951年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利用外资,进 口设备也逐渐增多。1951年至1955年,日本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47%,工业生 产平均每年增长 12.3%。这段时期,日本的农业也有所恢复和发展。战后,美国在日 本推行了农地改革,建立了以小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民经济,农民的积极性有 所提高,再加上政府鼓励增产化肥,推广良种,兴修水利,使农业生产逐年上升。到 1951年日本的农业生产已超过了战前水平。1955年粮食总产值创历史最高记录,其中 稻米基本上实现了自给。这一年,日本的人均国民收入超过了战前水平,从而标志着 战后经济恢复的大体完成。1956年度颁布的政府《经济白皮书》在回顾战后10年的经 济生活后,正式宣布:“现在已不再是‘战后’,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完全不同于过 去的局面,在恢复中求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后的发展要靠实现现代化
D. 清朝时期 亚洲地区其他国家工业情况
其他亚洲国家在工业方面远远落后于中国.基本是农耕和游牧为主的经济形势.
E.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的军事工业强还是清朝的强
我认为是清朝、纵观清朝历史、我们大家都知道、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清朝的军事力量要比日本的军事力量要强、在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中、大家应该都知道、当时、清政府和日本的海军进行激战、清政府派出的只是清政府海军力量的三分之一、而日本就在是把日本本国的海军力量全部赌在黄海海战这一次战争上、如果赢啦、他们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激战之后、日本的海军力量损失2/3、清政府全军覆没、而清政府的真正海军力量并没有动用、后来、日本海军乘势而上、而清政府的海军最高长官李鸿章、采取啦一个最大的错误措施、那就是“避战保船”的政策、从而导致日军从旅顺港登陆、在威海卫一战中、北洋舰队腹背受敌、也是造成啦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假如是北洋舰队全军出动、那么就不会有后来的抗日战争、无论从军事力量上来说、还是从军事工业来说、清政府到时的国力要比日本强、只是、缺少人来领导、这是我的看法、希望对楼主有用、、、、
F. 清朝的无作为和纵容,日本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东亚霸主的
因为清朝时期到了晚期,属于闭关锁国的状态,哪怕日本对外进行军事扩张,清朝也没有想到去阻拦日本,更没有想着向强者学习,并且到了后来日本军事实力越来越强大,而清朝则更加盲目自信,认为自己还是天下第一,觉得区区日本是无法奈何自己的,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外国的武器和工业已经变得非常先进了。
因为此时清朝非常的懦弱,根本不敢与日本进行对抗,哪怕是被迫与日本进行海战的时候,当时北洋军阀也是号称他们的军舰是世界上最强的,结果和日本一交战,马上就原形毕露了,根本没有任何招架之力,这也是日本唯一一次战胜了自己的偶像大国,并且日本随后再次打败沙俄,很快就成为了东亚地区最强大的国家,所以说关键还是要有学习他人的谦虚精神,盲目自信不可取,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是真的。
G. 远隔日本海,近代日本如何侦查到大清的没落和衰颓
近代时期的东亚,中国和日本都是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的国家,但这两个国家却分别走上了不同的命运之路。一个是在半封建半殖民上越走越远,而另一个则是在对外扩张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上走向覆灭。
众所周知,日本开展明治维新改革的导火索是是发生在1853年美国以黑船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的事件,最终日美在1854年签订了《日美和亲条约》。自此,日本幕府的统治也逐渐走向灭亡,而以救国为口号的日本天皇及其朝臣就趁机越上了政治舞台。
第三次则是在丰岛海战爆发前,其向石川伍一提供了清国派兵情况。石川伍一在得到情报之后,又报告给日本驻天津的武官井上敏夫。1894年7月22日,日本大本营获知情况后,又命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祐亨,于第二天派军舰出发,寻机袭击中国军舰。
个人看法:近代日本和中国都是一样遭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国家,只不过是在被侵略的过程中,日本推翻了幕府的统治,而清政府在被侵略的过程中仍然是一层不改,始终坚持着昏庸腐败的统治,对于近代军工业、制造业、科学技术方面上没有过多的投入与研究,也致使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但日本在明治维新的变革之路上,迅速将日本跻身入“脱亚入欧”的地步,对于周边国家,例如朝鲜、中国,更是安排了大量的间谍,再通过收买他国的机密情报,从而洞察出这整个国家的现状,例如像“高升”号这样运兵机密的泄漏。
除了大量的间谍人员,清政府对于列强侵略后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一举一动,也让日本人认识到了当今的大清朝只不过是一个满目疮痍,任人宰割的没落与衰退的国家。
H. 日本是如何摆脱列强的侵扰的
楼主所问的可是个大课题,可惜现在比较忙,没有时间详细的组织回答.
“为何明治维新后日本就走上了强国之路? ”简单点说,是日本人知道自己文明起步晚,文明发展落后,所以自古以来就懂得向外(中国)学习优秀的文化,这都成了他们的传统;同时,又保持了自己的特色(比如日本一直是藩国割据的封建制,这不同于大一统的中国,与同时学生的朝鲜)。到时近代,日本很好的发扬了这个传统。另外,有两点值得重视的是,日本的武士与独立性较强的藩国,他们是中国与朝鲜都没有的,在日本的近代化的作用也特别的明显。
“日本是如何摆脱列强的侵扰的?”日本可不是一夜之间就崛起的,不像很多人想象的,明治维新了,日本立刻就开始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其实日本在近代化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动乱,但没有什么反复。看了日本的近代史,对日本人的一步步的走来,没有特别大的起伏,真的很令人惊叹。
具体的过程是如何,楼主可以去找些书来看看,我在这里推荐日本人写的书——掀起了不少外交风波的《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让我们看看日本人是怎么说的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兼听则明”,我们可以带着批判的头脑去看。
下载网址:http://www.je-kaleidoscope.jp/chinese/index.html
如果怕麻烦的话,可以找出我的QQ邮箱([email protected]),指明要这个,不过最近比较忙,可能不能及时的给你回复。
I. 二战时日本打得中国没有还手之力是因为中国尚未真正统一还是因为中国工业科技水平跟日本差太远
其实两点都有,但是主要是第一点。
军阀间互相猜疑,互相利用也互相残杀,包括中央军经常有用日本人来消除一些地方武装和割据的做法。
不然,日本600勇士带一门大炮在918当天用几个小时占领数万东北军驻守的沈阳,光坦克就缴获了几十辆,飞机小一百架。然后2万多关东军追着小20万东北军两个月占领整个东北。
而吉鸿昌就带着几千新兵,半个月就从日本人手里夺回绥远全省。
二战中叛变投敌,投靠日军的中国军队达一百多万,而日军在中国最大兵力时也不过100多万。
说到武器,日本海军很强,空军也不弱,但是陆军确实不咋地,当然比中国军队的杂牌军要强,主要强在兵源素质上了。
J. 清朝日本帮中国赶出俄罗斯是真的吗
确实是真,别听某些网民采纳的答案,因为掠夺资源前因后果并没说清楚,那并不科学客观。
日俄战争是要追溯到早期,清帝国晚年,宫廷妖孽横纵,百姓对这个腐烂入骨的帝国不满,为了转移这些不满,清帝国就像今日某大国,转移仇恨,说是外国势力搞到我们民不聊生,矛头直指基督教,于是煽动一批人去残杀传教士,这就是义和团之乱。
如果学过历史也知道结果,后来为了保护自己的侨民和财产,就由八个国家组成一支军队进入中国。在中国教科书,是“八国联军入侵”,但只要你翻过英国史学家的书,他们记载是“八国联军维和部队“,其实说白了不过是今日联合国的前身。
其中八国联军有一派,是俄国。而俄国在派出联军的同时,也瞄准了东北,因为当时有一条由沙俄国建立的铁路——东清铁路,这条铁路是横穿满洲里和哈尔滨,结果因为大清自出的一场恐怖活动(义和团),搞到整个铁路受破坏,俄国人有合理的理由——我要额外派兵去保护我们的财产,于是就霸占了东北。
与此同时,英国人看在眼里,他们感到危机感,因为在当时俄国也和英国争夺阿富汗和印度的资源,英国人是没料到俄国人趁着八国联军维和的时候,会派兵入侵东北。山长水远,英国人是救不了东北,唯有收个徒弟。
你猜猜是谁?
你应该猜到,是日本了。当时英国有两个学生,一个是大清,一个是日本,结果大清是一个留级的差生不长进,而日本很争气,不但君主立宪成功,而且非常善于学习西方工业。所以当时的日本,是受到英国和美国的资助,去和俄国打一场仗,日本当时是觉得自己有后台,所以才敢叫嚣俄国。
日本出兵,也有自己理由,因为当时日清战争后,清帝国是将台湾划归日本管理(所以你去到台湾旅游,不妨说点日文,保证台湾人对你毕恭毕敬),而当时韩国朝鲜也属于日本领土,所以日本看到倘若东北被俄国吞吃,自己下面的领土是会陆续沦陷。
我们大日本帝国,岂能沦为俄国人的殖民地?不!亚洲人属于亚洲!亚洲是属于黄种人!
受这个理由影响,于是真的和俄国打了一场仗,结果日本赢了,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有黄皮肤的黄种人国家,打赢白种人国家,所以在当时是一个奇迹。
但,也埋下了后来大东亚共荣的伏笔。
当然,打赢了沙俄帝国,日本和沙俄在英国开了个会议,大家重新谈判划分利益,俄国人也蛮愿赌服输,之后会议是:东北三省由日本管理,界外的那些冰天雪地的归沙俄。
顺带一提,当时的清帝国并无今日中国人那么愤怒,说丧权辱国之类。当时清帝国很多人,满人和汉人,都觉得宁愿被日本管理,都好过被俄国统治。或者日本人比俄国人更礼貌吧,没有粗鲁地喝伏特加说粗口,彬彬有礼,日式跪地,非常斯文。
另外慈溪也很开心,因为日本人殖民东北,是有交租金,既帮我打理一个城市,同时又有钱收,何乐不为?
所以这也是清帝国对当时日本吞吃自己故乡——女真族发源地的东北,一句声不吭的原因。
当然日本也有自己如意算盘,日本是个无资源的国家,又经常地震,火山爆发,他们是想将日本人迁移过去,当时在日本国内大肆宣扬:东北世界好,有工开有饭吃,风景美如画,吸引大批日本失业者过去,尤其是浪人和黑社会。
直到后来孙文的出现,他就是我们鼎鼎大名的国父中山哥啦!这个中山大哥眼中就有一个敌人,清帝国。他目标要推翻这个腐朽的帝国统治者,所以当时日本人很欣赏他,重金请他去日本旅游,和各界日本势力人士会面,当时孙中山白纸黑字写了一张条款——倘若你日本协助我孙文,推翻清帝国,事成之后东北归日本领土。
这不是我吹牛,今日这条款,是保留在东京大学图书馆,叫《中日密约》。当然有中国学者研究说是日本人伪造,那是另话,因为死无对证。
故事说到这里,自己判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