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项目策划方案怎么做
1、命题拆解
所有项目策划的第一步,接到一则清个任务,领到一个KPI,然后开始进行方案策划。命题拆解环节包含了两个角度的概念,帮助在一开始就找准项目粗猛方向以及有一个明确的可检查工具帮助判断项目方向是否正确。
2、锁定量化指标+导向指标保证执行一致性
当领到一个项目目标以后,请邀请所有项目成员坐在一起,就项目目标的理解或拆解达成共识,而这个达成的共识具体呈现就是得出一套紧密关联的量化指标+导向指标,缺一不可,一一对应,一个指标一定有一个策略对应。
量化指标约束大家对项目贡献的方向是一致,导向指标保证大家是在统一的策略下使力。但往往大部分项目目标只具备其一。
3、明确命题是有效创意的前提
很多项目涉及到创意脑暴,但往往陷入无序和混乱,抛开各种脑暴规则方法论不说,其实大部分的脑暴会在命题明确这里就已经失败。不怕命题受限资源有限,要学会在每一次创造想法之前,给自己定义清楚的命题,不管是对目标解读形成具体的策略框架还是在模糊的命题下设定具体的策略。
4、方案制定
方案制定的环节当然是产出一个方案最重要和关键的部分,标准的方***和步骤不做赘述,这里提炼方案制定里面几个有效的工具和思路帮助大家进一步提高项目方案的靠谱性和有效性。
5、明确各角色立场创造有效PK
所谓辩论出真理,项目方案制定里面会有很多PK争论的环节,有些人会觉得PK是一孙凳前个项目方案诞生的阻力,有些人觉得就是要撕到头破血流一个项目才能靠谱。都是片面的理解,无意义的PK和发散确实是阻力和浪费时间,一团和气的项目讨论没有博弈会遗漏很多项目中不可见的问题。
(1)工业化项目怎么做扩展阅读:
项目策划注意事项
一个项目最理想的状况所有参与项目的团队都把这个项目当作自己的事情全力投入,而不仅仅是需求对接和处理,相信各位PM体会过太多跪舔设计产品研发的过程。所以评估项目能够获得更多人的协力,思考对所有的合作方(设计研发,乙方品牌商等)他们的价值是什么。
好的idea是否能转化成为有效的业务价值,一个东西好玩有趣让人兴奋并不够,能不能对业务带来直接的拉动。看现在整个营销广告行业都在更多强调效果营销。能够把有趣的创意转化成为无聊的业务数字的项目才真正有价值。
Ⅱ 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你好!
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存在着一般的规律性;但在不同体制下,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根据十六大报告的精神,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落脚点。
第二,新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远未完成,但工业化必须建立在更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把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去。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技术手段和重要标志。
第三,新的处理各种关系的思路。要从我国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简单劳动力大量富余、虚拟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且风险较大的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特点和必须注意的问题。
第四,新的工业化战略。新的要求和新的技术基础,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撑力。
Ⅲ 龙洞堡标准工业化厂房具体工作是什么
龙洞堡标准工业化厂房具体工作是什么
种下梧桐树,引来凤凰栖。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是落实“工业强市”“以房招商”战略部署的具体体现,更是提升工业园区聚集功能、优化工业产业布局的重要举措,对推动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贵阳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标准厂房建设现场
作为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贵阳经开区聚焦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的职责使命,狠抓标准厂房建设,积极“筑巢引凤”,促进“以房招商”,不断提升标准厂房招商工作质效,加快“两主一特”产业集聚发展。为此,经开区瞄准三年建设2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的目标任务,把“强省会”行动部署项目化、具体化,全力提升平台支撑能力、综合竞争力、要素吸引力,奋力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走前列、争一流。
优化顶层设计 强化统筹推进
在贵阳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挖掘机轰鸣作业、运输车来回穿梭、建筑工人身影忙碌、标准厂房拔地而起。
“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项目总建筑面积19.5万平方米,其中厂房面积为8.73万方(配套),是今年经开区国有公司标准厂房建设项目中总建设面积较大的项目,规划建设5栋标准化多层厂房及3栋研发、检测、推广用房。目前,4、5栋标准化多层厂房已经完成主体工程,预计6月底就能交付使用。”项目监理方贵州建工监理咨询有限公司项目总监钱千说。
眼前这片正在火热建设中的标准厂房仅是贵阳经开区三年目标的一小部分。“为大力实施‘强省会’行动,贵阳经开区科学确立三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以标准厂房为要素保障,进一步压紧压实工作责任,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确保贵阳经开区在实现‘强省会’行动中当好排头兵。”贵阳经开区园区办主任助理王兴华说。
去年,经开区出台《贵阳经开区标准厂房建设工作推进方案》,从顶层设计层面科学规划、统筹推进。根据方案,经开区2021年至2023年新增标准厂房目标任务为200万平方米。其中,2021年建完26万平方米;2022年建成70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120万平方米;2023年建完104万平方米。
为确保标准厂房建设顺利推进,经开区在科学选址、建设标准、项目责任包保、资金保障、配套保障、管理运营、产城融合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安排部署。
以配套保障为例,经开区全面做好水、电、气、讯、路以及排污水管网等涉及标准厂房建设及投用的要素保障支撑。按照一定的比例,谋划好与标准厂房配套的研发、仓库、食堂、办公和生活设施等,满足入驻企业的需求,2022年建设的12个项目,项目本身配套建设厂房公寓和同步建设了保障性住房2022套,确保项目有厂房、人才有住房。
王兴华说,经开区围绕“两主一特”产业大招商,将会引入符合产业布局规划的企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按照招商引资扶持政策,经开区2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可增加区级税收2至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33亿元,工业总产值不低于133亿元,工业增加值40亿元。
坚持挂图作战 全面加快进度
蓝图已经绘就,使命催人奋进。紧盯三年建设2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的目标任务,经开区上下一心、挂图作战,取得可喜进展。一季度,经开区已建成标准厂房3个,建筑面积约24.73万平方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进度的35.28%。
据了解,今年源简衡,经开区实施建设标准厂房项目22个,其中,已建成3个,建筑面积约24.73万平方米;在建9个,建筑面积约51.8万平方米;拟建11个,建筑面积约121.8万平方米。
目前,经开区正上下齐心、如火如荼地推进标准厂房建设。管委会分管领导每周两次调度项目进度、协调解决问题;牵头单位园区办每两个星期召开一次调度会,集中收集问题、解决建设难题;园区办还与经开区党政办督查室会商,坚持每两个星期开展一次现场督查雹做,共同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在标准厂房建设过程咐吵中,手续办理是一项难点和重点工作,一旦手续办理受到影响,整个建设项目的进度也会受到影响。”王兴华说,为最大程度解决标准厂房建设手续办理难的“痛点”,经开区计划组织各职能部门成立联合手续办理专班或由集体国有企业成立一家工程项目咨询公司帮助办理土地、项目备案、林业、城市规划、施工手续等,减轻企业手续办理压力,集中精力筹措资金,最大程度加快标准厂房建设进度。
经开区正全面贯彻落实《经开区标准厂房建设三年攻坚推进工作方案》,不断压实工作职责,明确目标时限,科学优化标准厂房层高、荷载、给排水、电力、通讯及建筑风格等,有效提升标准厂房利用质效。
与此同时,经开区还进一步做好已建成或闲置的标准厂房及在建标准厂房的招商引资工作,梳理已建成闲置标准厂房情况,提高厂房利用率,针对在建标准厂房项目,做好同步招商,确保建成即能投入使用。
王兴华说,目前,经开区已经制定标准厂房租赁管理办法、标准厂房招商引资奖励扶持措施等方案,围绕“大项目——产业链——产业基地”的产业发展思路,以区域集中、产业集群、开发集约为方向,盘活用好标准厂房存量资产,同时,不断提升标准厂房招商工作质效,促进“以地招商”向“以房招商”转变,加快“两主一特”产业集聚发展。
加大招商引资 集聚产业动能
1月份签约、2月底设备进场、3月底试生产……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贵州省厚维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已经落户经开区贵州忠辉装备制造产业园标准厂房开启产业发展之路。
“新修建的厂房硬件环境不错,服务软环境也很好,相信企业很快就能驶入发展快车道。”贵州省厚维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佳庆说,公司的主要产品是针对所有家电的塑料制品,目前主要为贵阳海信制作塑料配件。公司落地过程中,考虑安全和管理因素,生产设备的辅助设备无法放置在生产车间,在向建设方提出这一问题后,建设方很快为公司专门建设了用于放置辅助设备的户外配房,这才让公司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快速进入试生产阶段。
厚维光电入驻的标准厂房由贵州忠辉重工有限公司建设,是经开区2022年建设的标准厂房项目之一。贵州忠辉重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伟介绍,项目分三期预计建设标准厂房25万平方米,占地150亩左右,总投资约4.5亿元,现已完成一期项目13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包括三栋双层标准厂房和一栋综合办公用房。目前,已有5家企业入驻,其中两家已经开展试生产。
建成即投用的“无缝衔接”,源于经开区招商引资的“提前谋划”。为积极推动已建成、闲置标准厂房的招商引资工作,经开区加快“以房招商”步伐,专门制定标准厂房租赁管理办法、标准厂房招商引资奖励扶持措施等配套文件,积极促进供需对接,搭建招商平台,加快引进优质企业入驻标准厂房。
“标准厂房的建设过程也是招商引资的过程。经开区针对在建标准厂房项目,同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确保建成即能投入使用。”王兴华说,经开区还结合当前存量标准厂房现状,以及新建标准厂房特色,超前谋划,围绕“两主一特”产业体系,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标准厂房建成即可投入使用、投用即可产出效益。
截至目前,经开区已建成标准厂房78.7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出租率为80.92%,在建项目同步招商签约企业4家,待建成后入
Ⅳ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容
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
提出时间
我国是在十六大上提出的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提出根据:
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存在着一般的规律性;但在不同体制下,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根据十六大报告的精神,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落脚点。第二,新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远未完成,但工业化必须建立在更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把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去。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技术手段和重要标志。第三,新的处理各种关系的思路。要从我国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简单劳动力大量富余、虚拟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且风险较大的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特点和必须注意的问题。第四,新的工业化战略。新的要求和新的技术基础,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撑力。
新型工业化的特点
1.以信息化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 2.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化。 3.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新概念,反映了我党工业化理论的新发展。这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出发,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和全球竞争而提出的适时方针。按国家计委有关负责人的解释,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点一是可持续发展,二是注重信息化的作用。应该说,这是中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发挥后发优势的现实选择:即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
党中央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针对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主要内容是:
1、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通过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为此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并以此改造传统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继续发展基础设施,全面发展服务业。重点谈谈服务业,服务业包括四个方面:产业服务业、企业服务业、家庭服务业、个人服务业。这四种服务业在我国有巨大的潜在需要。例如产业服务业需求就很大,那些从石化产业中剥离出来而上市的生产型石化企业,需要有专门为其服务的企业,而那些在重组中分离出来的石化续存公司,恰恰是具有专门为生产型石化企业服务的功能,因而石化产业的产业服务要求,为石化服务业创造了极大的就业机会。又例如,企业有着咨询、培训等方面的巨大服务需求,会创造很大的就业机会。再例如,家庭需要有健康服务、日常家庭生活服务、家庭教育服务等需求,个人需要有工作性服务及生活服务需求等,这些都创造了很大的就业机会。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服务业,以服务业的充分发展,解决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就业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从我国从实际出发,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我国有庞大的传统工业,相当一部分具有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水平。我们应当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组改造,使传统产业尽快提高水平,发挥更大作用。二是处理好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既要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提升产业结构,又要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三是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发展虚拟经济要为促进实体经济服务,并防止脱离实体经济过度发展虚拟经济。
2、坚持实施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
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是我国的两大基本国策,实施以来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也是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要根据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制定和完善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优先发展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大力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以体制创新推进科技创新。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建立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创新规律的新型科技管理体制。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发挥大学和科研机构在知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支持企业成为科研开发投入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发挥风险投资的作用,形成一套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的资本运作及人才汇集机制。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必须充分发挥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质量。实施人才战略,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大力吸引海外各类专业人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多、人均资源不足以及长期粗放经营,我们必须在收入水平较低、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就要下大力气解决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后的高收入阶段才面临的资源和生态问题。过去粗放经营,伴随高增长的高投入、高消耗,以及不顾生态和环境的发展路子已难以为继,今后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保持低生育率水平,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发展节水工业、节水农业,建设节水型社会。兴建南水北调工程,抓紧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加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战略资源储备。实施海洋开发,搞好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国家和全社会都要加大投入,持之以恒地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强化城乡环境污染治理。发展环保产业,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健全环境、气象和防灾减灾监测体系。
3、协调城乡关系,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当初发展乡镇企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对于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主要是由于生产力布局分散,要素集中度过低,无法实现要素效益的最大化,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必须转变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把城镇建设、乡村建设、项目建设结合起来,用城镇的人气和基础设施带动乡村的发展,通过乡村的发展带动项目的引进和建设,在通过项目建设促进乡村和城镇的发展。这样良性互动,既有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又有助于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节选自《应用写作》杂志2008年第10期《关于“工业强市”战略的几点认识》)
4、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既不是单纯的思路问题,更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无论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还是两大战略的实施,必须由两大动力推动,一是内部动力—改革,改革要有新突破。最为重要的是使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相适应。产权“大锅饭”走不成新型工业化道路,贫穷和愚昧同样走不成新型工业化道路。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建立新的激励机制,必须推进产权的人格化和经济的自由化,必须进一步使科研院所和工业企业具有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先进生产力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必须使工业企业和相关产业具有采用信息技术的迫切欲望,必须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消费者对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的需求能力大幅度提高。为此,必须进一步清除仍然存在的体制性障碍,确立按要素分配的分配方式,把动力建立在保护合法财产和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必须适当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政策,提高劳动者报酬和消费基金在GDP中的比重,消除绝对贫困,把需求的欲望和能力建立在有足够支付能力的基础上。
二是外部动力—开放,开放要有新局面。目前中国最大的500家外资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和食品加工等行业,其中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企业销售额占这500家企业总销售额的比重达83%以上,大大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面临的现实挑战就是即将加入WTO所带来的外来竞争加剧。从目前看,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心已经从引进外资转变为与世界经济接轨。其中,一是要通过技术改进和要素优化重组提高重要基础产业国际竞争力;二是完善市场竞争规则,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三是发育产权市场化和推进要素的市场化进程;四是加快与国际大资本的产权融合,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Ⅳ 中国是如何实现工业化的
新中国的现代化,主要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上的科学化和理性化等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其核知心是工业化问题。
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1、过渡时期(1949—1956年):新中国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平抑物价,统一财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先合理调整后社会主义改造;超额完成一五计划等措施使新中国的工业化全面道起步。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基本建设投资近千亿元,石油电力工业发展迅速,交通运输业也有较大发展,但“大跃进”三年造成了我国工业的畸形发展。③文革时期(1966-1976年):受“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除交通运输业外其他版均处于倒退的局面,新中国工业出现了严重挫折。④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以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为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农村中权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城市中企业管理体制和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沿海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开辟,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从而大大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进程。
Ⅵ 工业项目包括哪些
工业项目包括:服装业、机械制造业、钢铁工业、食品制造业、制造工业等。
1、服装业
服装业是指将麻、棉、布、化学等各种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经过生产、加工制得服装产品的行业。服装业主要由原料采购、服装设计、生产、销售的一系列联系极其紧密的环节构成。服装业又可分为户外用品、休闲装、正装三个子行业。
2、机械制造业
机械制造业指从事各种动力机械、起重运输机械、农业机械、冶金矿山机械、化工机械、纺织机械、机床、工具、仪器、仪表及其他机械设备等生产的行业。机械制造业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其发展水平是国家工业化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
3、钢铁工业
钢铁工业是指生产生铁、钢、钢材、工业纯铁和铁合金的工业,是世界所有工业化国家的基础工业之一。经济学家通常把钢产量或人均钢产量作为衡量各国经济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4、食品制造业
食品制造业指粮食及饲料加工业,植物油加工业,制糖业,屠宰及肉类蛋类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食用盐加工业和其他食品加工业。食品工业是人类的生命产业,是一个最古老而又永恒不衰的常青产业。
5、制造工业
制造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工业。包括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机械设备制造工业、电子工业、化肥、金属结构、水泥制品、其他建筑材料制造等工业,以及为农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等工业。
Ⅶ 工业项目立项后需要做哪些工作
工业项目立项的情况分3种: 一是办地项目:立项后,即可办理土地证等手续;二是新成立企业,需立项后,办理环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等手续;三是技术改造项目,立项后办理其他相关手续即可。
Ⅷ 区块链解决工业化难题的方法
区拦做块链解决工业化难题的方法是:使用区块链特有的物流系统、资金流系统和企业监管来促进工业化难题的解决。
1、物流系统:目前全球物流,各方采用单独数据库,每一方运行的系统都不一样,因此需要两两接口,如果引入区块链作为分布裤档式的全球数据库。
则可带来以下优势:一是共识,网络中的所有分布式账保持同步,并且都同意交易的时间和内容;二是溯源,每笔资产的归属都有记录。
2、资金流系统:工业企业的基本运作流程包括市场需求、技术设计、客户认可、项目采购、制造生产、技术检验以及发货。所有的环节都存在交易,将这些环节用区块链技术串联起来,可以使得任何一步操作可信,不可抵赖以及不可篡改。
3、企业监管:传统的信息化模式对于已经形成的数字化文件信息在各个节点的传递过程中,缺乏强大的数据保护措施,会出现数据文件的失窃和篡改的可能性。
目前,环保总局采用的是类似ERP或SFCS统计系统,简纯衡这样的系统都有一个中心服务器,由开发者控制,但企业为了减少自身的负担,可能会想方设法在数据上做手脚,以此来减少排污费用的缴纳。
区块链技术所能提供的安全系统是:
工业互联网有可能将企业的生产线暴露到外网,即便无需连到公众互联网,避免了遭遇外部的攻击,但物理隔离也可能因管理疏忽而感染外网病毒。
因此,工业互联网需要基于区块链网络的实时网络性能监视预警技术,分布式管理工业数据,避免单一节点遭到攻击对网络带来的巨大影响;同时,阻止非授权实体的识别、跟踪和访问等更严的安全防护技术,以此保护工业网络的数据和网络安全。
Ⅸ 两重点一重大是指什么
“两重点一重大”是化工工指重点监管的危险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和重大危险源,简称“两重点一重大”。
主要强调“突出重点、加强监管”的安全理念,是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措施。
4、涉及“两重点一重大”建设项目的工艺包设计文件应当包括工艺危险性分析报告。
5、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建设项目,应至少满足下列现行标准规范的要求,并以最严格的安全条款为准
Ⅹ 如何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开放带动和创新发展为动力,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领域的应用、渗透和融合,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支柱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建设的格局。
2.统筹兼顾,重点突破。从实际出发,立足资源优势,科学制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发展战略规划,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信息化建设。
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地区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环境和不同发展任务的要求,确定各具特色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和发展重点,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4.自主创新,扩大开放。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大力推进TD—SCDMA等自主创新技术,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5.示范带动,推广普及。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环境优良、带动效应明显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和示范基地,培育一批有代表性的示范项目和示范企业。
(三)发展目标。
1.近期目标(至2012年)。
(1)提升传统产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设计研发数字化、制造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日益普及,电子商务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创新的结合更加紧密,信息技术在推动产业链协作和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2)提高工业产品及装备的信息化率。积极推进飞机及零部件、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及零部件、数控机床及零部件、电子元器件和电子信息产品、铁路车辆及零部件、石油机械、农业机械及零部件等产品融合现代数控、智能化、网络等信息技术,推动工业产品及装备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3)信息产业实现较快增长。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力争达到4%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要基本普及互联网应用,信息化综合指数达到53以上。
(4)较为广泛地应用节能减排信息技术。重点耗能企业普遍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建立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控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对减少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的作用得到进一步体现。
(5)加快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基本建成技术先进、结构科学、应用高效的网络传输体系、数据资源体系、无线电监管体系、信息安全体系和应用支撑体系。
2.中远期目标。
加大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大幅提高工业产品及装备的信息技术含量,信息技术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不断普及,生产控制过程中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作用明显增强。抓住物联网发展的契机,促进信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进一步增大,并成为我省支柱产业之一。增强信息技术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贡献,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在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建设方面的作用,基本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上的融合。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共性信息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应用为主线,以能源、原材料、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业等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与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管理创新的结合,提升传统产业的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水平和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1.能源工业。
构建电力行业高速综合数据传输网络,普及厂(站)级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系统。重点建设煤炭行业三级安全生产监督检察信息系统、抗灾救灾决策指挥系统、煤炭企业井下瓦斯监测系统和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信息技术加快对现有煤矿、选煤厂的升级改造,推动现代化、标准化的大煤矿的建设,形成煤电化一体化产业链,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2.原材料工业。
加快推动煤化工、磷及磷化工、铝及铝加工、钛及钛加工、锰及锰加工、镁及镁加工、金及金加工、重晶石及其加工、钢及新特材料、建材等原材料工业研发设计、生产、流通和管理信息化。以煤电化、煤钢电、煤电铝、煤电磷一体化等项目为重点,推进原材料工业生产工艺流程信息技术改造,提高煤化工、磷及磷化工、铝及铝加工、钛及钛加工、钢及新特材料等优势原材料的精深加工能力,提升生产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广实时监测、故障诊断、预警和控制技术,提升环保和安全检测水平,实现清洁文明生产。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建立物流管理平台,使物料采购、产品销售、库存数据与财务数据紧密衔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效益。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贵阳、遵义国家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建设。
3.消费品工业。
以品牌资源整合为主线,以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自主创新能力、品种质量显着增强,行业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为目标,不断深化信息技术运用,逐步提升烟草、白酒、特色食品、医药、林纸一体化和旅游商品等消费品工业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在白酒、特色食品、民族制药和旅游商品等行业,推广应用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和网上营销系统;鼓励企业利用信息防伪技术进一步加强对我省驰名商标和名特优新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在烟草行业,推进现场总线的应用,并为系统集成运行创造条件。支持电信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推进信息通信技术的集成应用。
4.装备制造业。
整合军地装备制造业优势,以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作为深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突破口,深化信息技术在飞机及飞机零部件、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及零部件、数控机床及零部件、铁路车辆及零部件、石油机械、农业机械及零部件、电子产品及零部件等产品上的渗透融合。研究开发智能化工程机械和农用机械,开发适用于复杂连续过程的综合数字控制系统和和新型智能仪表设备。加快发展环境监测设备和系统,面向循环经济,发展废旧装备自动拆解处理线。加强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推动产业配套和产业集群发展。推进以贵阳、遵义、安顺为重点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级研发基地建设。
(二)加快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加快信息化与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引导旅游、餐饮和社区服务等传统消费性服务业创新发展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重点提升现代物流、信息咨询、金融保险、工业设计、教育培训和管理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以现代服务业促进工业化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物流、供应链的融合。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培育现代流通企业,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相融合;推动无线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在物流、供应链管理各环节中的应用。
二是大力推进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立足于我省工业化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大力发展我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急需的各类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软件、新一代互联网络软件和软件开发工具,积极承接软件外包业务;加快动漫、游戏、数字媒体等新兴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抓住三网融合趋势和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机遇,进一步优化提升信息传输服务业,大力发展电信增值业务、互联网增值业务和各种创新型应用业务;加快网络数据中心、信息系统运维外包服务中心、信息安全外包服务中心、服务呼叫中心建设;推动系统集成、工程监理、项目咨询、安全评测、专业培训、电子认证服务等行业发展。
三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营销、消费服务的融合。加快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鼓励企业链接社会化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开展面向中小企业以及不同行业、区域和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服务,促进企业经营方式转变和商务模式创新。
四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金融、管理咨询等领域的融合。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金融保险、研发设计、管理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引导其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发挥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功能。
2.加速工业经济结构战略性升级。
把握未来国际产业发展新趋势,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产业,培育经济长远发展的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以3G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消费电子、通信、网络和内容服务等4C融合的创新产品,在通信终端、数字电视等方面实现突破。以物联网发展为契机,利用我省已有的新型电子元器件和电子信息功能材料等产业优势,重点发展传感器、无线射频识别等产品。深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快发展军民结合的国防科技工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利用我省的资源优势,深化共伴生矿的开发,尤其在稀土、稀有金属等的利用,有重点地推进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大力提升高技术产业的总体规模、发展水平和带动能力,促进我省工业实现由低端向高端、由原材料加工向制造、由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
3.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与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广3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RS)以及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农副产品电子商务系统、农资生产流通管理系统、农业节水信息系统等应用技术和系统,推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农业企业生产、销售、管理等环节中的应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升农业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逐步建立农产品加工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三)着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综合效益方面的积极作用,全面推广清洁生产方式,利用绿色制造、绿色供应链管理、循环经济体系等理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绿色工业化”进程。
发展面向高耗能行业的节能降耗信息技术应用,重点推进冶金、化工、有色等高耗能行业生产设备数字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精确度、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推进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实现实时监测和调控,减少资源浪费。发展面向高污染行业的绿色生产信息技术应用,重点针对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等高污染行业开展生产工艺流程信息技术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利用信息化手段,逐步实现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联网的监测。加强信息化在节能环保行业的准入、管理和行政执法监督等方面的应用。加强电子信息产品生态用能设计,发展环保型电子材料和电子元器件。建立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利用和污染防控体系。
(四)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创新试验区和示范基地建设。
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设立一批企业集聚度高、产业规模大、工业化和信息化领域工作有一定基础、在全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作中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意义的省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创新试验区;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定位准确、优势突出、环境优良、效益显着的省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地创办一批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当地特色及发展潜力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园区。
以试验区和示范基地为依托,打造一批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资源丰富、功能完备、运行高效、安全可靠、效益显着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基础条件好、创新能力强、信息化程度高、影响力大的重点示范企业;实施一批以我省优势产业为重点,带动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具有推广价值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项目。通过试验区和示范基地的建设,积极探索加速推进全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机制、新政策、新办法和新经验,解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共性问题,促进全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深入开展。
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力争把贵阳—遵义—安顺工业带列为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创新试验区;把安顺国家级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贵阳小河孟关装备制造业生态工业园区、盘县煤(焦、化)钢电一体化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和贵钢特新材料循环经济工业基地等建设成信息化水平高、自主创新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规模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的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五)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契机,促进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以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为契机,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鼓励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参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建设,发展融合衍生出的新型业务和新兴产业。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将单项信息技术应用于研发、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不断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并大力推广应用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提升中小企业的集群优势,加快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协同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企业间业务联动支撑平台,搭建区域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大力推广电子认证应用和服务,进一步健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
(六)充分发挥信息化对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促进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设。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大力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应用,促进我省创新体系与全球创新网络的融合。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适度超前的原则,建设创新体系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全省创新体系网络化、信息化,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利用信息化对技术创新、扩散、传播的优势,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知识的学习、消化、吸收;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开展研究与开发合作,缩短创新周期,加快技术创新步伐,降低创新成本;利用信息网络手段及时收集并向企业发布和推荐最新科技成果信息。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政金相结合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扩大社会知识开发和应用能力,支撑面向科学理论、产业技术、商务模式、管理机制和公共服务的创新。进一步加大对信息安全领域自主创新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切实增强信息安全的防护能力。
(七)鼓励和支持通信运营企业积极参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建设。
鼓励通信运营企业在深化企业转型、拓展增值服务、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本、技术、人才、服务、客户资源等优势,进一步加大技术业务、产品、管理和服务的创新力度,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发展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建设。
支持和鼓励通信运营企业,加快推进以3G为重点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供自主安全、稳定、覆盖完善的基础通信网络,为我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撑。大力开展基于宽带互联网的各种应用,推进我省制造业信息化以及生产装备过程的自动化,普及面向传统产业改造的信息技术。建立健全标准化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包括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内部管理平台、企业信息安全平台等系列产品,积极协助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创新和发展。切实将业务和服务向其他领域延伸,为重点行业和企业提供标准化与个性化兼顾、可定制、低成本的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全面提升我省行业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在行业管理上,建立重点行业、重点市场、重点企业经济运行的监测、预警系统。在信息服务上,要促进面向行业和产业集聚地的公共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的健康发展,鼓励平台提供“外包式”信息技术应用服务。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统一组织、指导、协调、督促全省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具体工作,并会同省有关部门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绩效考核评估工作,科学设计相关的绩效考核评估指标,建立激励机制,把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纳入全省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各级各部门要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作为加快我省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健全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引导行业协会、中介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和各行业企业广泛参与,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二)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认真落实国家扶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融资和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抓紧出台《贵州省信息化条例》和鼓励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具体办法,完善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投融资政策,强化投融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长效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省技术改造资金、科技创新资金、节能资金、信息化引导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支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示范基地及园区的建设,推动融合项目的发展,扶持先进适用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企业家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主体作用,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培训认证体系,规范人才教育培训制度,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建立人才评估体系。积极实施国家“653”工程,大规模开展信息技术职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和在职学历教育,构建具有行业和贵州特点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队伍体系。
(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各级各部门要大力营造良好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社会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服务环境和舆论环境;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宣传力度,及时总结和推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技术成果和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快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和工业业务流程标准体系建设,建成一批面向行业应用的基础性公共数据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建立完善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机制;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我省工业化和信息化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