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台湾岛的工业特点是什么

台湾岛的工业特点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3-13 12:21:02

㈠ 台湾的经济实力和福建省相当,他们的主要支柱产业是什么

台湾的经济支柱产业有半导体产业、电子制造业、精密机械、显示技术等等。

㈡ 台湾工业发展的特点

台湾经济奇迹的基础其实农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国民政府“以农业扶植工业”的政策

先是在农业方面做了一些重大改革措施

自民国38年实施三七五减租、40年公地放领、42年实施耕者有其田等措施后,开始展开一连串的工业培植计划,一面开辟交通,开发电力,一面鼓励民间企业以发展纺织工业为重点,亦即食、衣二项民生建设列为首要之务,自民国40年美国经济援助之后,42年开始第一期四年经济建设计画,政府订立了奖励投资条例,技术合作条例,加工出口区管理条例等,引进技术、资金、 再结合土地和劳力,于是我们的工业开始起飞

民国46年第二次四年经济建设计画

民国50年第三次四年经济建设计画

直到民国54年第四次四年经济建设计画,美国宣布中止美援

另一方面从就业人口结构来看

光复初期,农业部门就业人数占总就业的60%以上。

40年代初期,就业人数中农业所占比率仍高达56.7%,服务业占27.0%,而工业仅占16.3%。至49年,农业所占比率下降为50.2%,工业上升为20.5%,服务业提高为29.3%。

50年代农业部门对劳力的吸收渐臻饱和,农业就业人数增幅已较前减缓,乃大力发展劳力密集工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至59年,就业人数中农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的比率下降为36.7%,工业及服务业分别上升为27.9%及35.4%。

从人力的结构更可以明显看出农业与工商业的兴衰对比

另外找到一篇文章也很值得参考

其中提到了“进口替代”政策

或许这正是您所要的答案

踩着农业向上发展的工业

瞭解了国家从战后,透过各种制度与机构,以当时农业经济的两大中心,稻作及蔗作为主轴,剥夺农家生产剩馀的手段。前面也稍微提到,这些剥削农家而来的成果,使政府掌握粮食并借着压低米价而压低工资,以及赚取外汇进口工业原料,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关键,所以说农业部门的发展成果,经政府制度性的剥夺后,被转移到工业部门,是促成今日台湾的工业化的基础所在。接下来,我们仔细看看:被剥取的农业剩馀是如何被转移到工业、促成工业发展;而工业发展过程中美援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1背景--外汇危机

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台湾一下子增加了近两百万的人口,使得原本混乱的经济状况更加恶化,通货膨胀、粮食不足、外汇短缺等等。50年代起,经过改革币制,通货膨胀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经过农地改革的农业,也迅速从战后复原,生产力并有所提升,粮食压力减轻。然而,外汇短缺的问题依然存在,缺少外汇,政府既无法进口工业生产的设备及原料,进行工业复原与生产;也无法进口民生必须品,供给岛内遽增的人口,对执政当局而言,缺少外汇,无法进口军事设备等防御资料,更对政权产生最大的威胁。

2进入“进口替代”发展时期

A“进口替代”

50年代起,美援陆续来到台湾,虽然美援背后,主要是为防堵共产世界的军事意图,而美国也必须协助受援国的经济发展,使受援国能够自立地应付军备支出,避免超额的军事负担,也拖垮美国自己。所以,除了表面上平均一年一亿美元援助,美援势力,更在台湾的经济政策上扮演引导决策的角色,使台湾得以发展工业化,并以自身的经济成果支付军事费用。五0年代起,台湾一方面在外汇短缺的背景,一方面为配合美援要求,而展开‘进口替代’的经济策略:主要重点是,以大量米糖及其他农产或加工品出口,赚取外汇;以及,为减少外汇需求,采取关税保护、限制进口,并扶持国内生产民生必需品为主的轻工业发展。1953年,国民政府实施第一期的四年计画,发展‘进口替代’,就是第一期经建计画的中心内容。紧接着,1957年实施的第二期四年经建计画,主要也延续‘进口替代’策略,所以说两期的经建计画期间,或整个50年代通常被称做‘进口替代时期’。

进口替代策略,的确有效地为政府解决外汇问题,并扶植了国内的制造民生必需品为主的轻工业,从50年代台湾经济的进口结构的变化,即扩大生产资料与工业原料的进口,减少消费品出口,特别是消费品的进口比例减少很大,从1952年占进口总额的的20%,下降到1959年的7%。

以发展内销市场的进口替代工业,之所以有显着成效,自然少不了各种具保护性质的国家政策来推动,贸易与汇兑政策尤其重要。例如制订外汇配额优先次序;采用不利出口的复式汇率与进出口连环制;此外为抑制进口而采用的进口数配额、高关税;以及为节约进口原料外汇以及为防止过剩投资而限制设立新厂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50年代轻工业的发展主力是农产品加工和棉纺业,另外,当时的重化学工业虽然只占整体工业生产的25%左右,但是生产率有相当程度地提升,其中的石油、煤制品更渐渐地崭露头角。

B进口替代时期的公民营事业发展

(1)糖业、电力与肥料--五0年代公营事业的三大巨头

公营事业是国民政府从殖民政府接收而来,五0年代作为发展工业中的战略基础并主导成长的产业部门是糖业、电力、肥料。其中,糖业是赚外汇的主力,占出口总额的49%,重要性可以想见。再者,电力事业做为能源部门,是供发展的基础关键,所以成为政府投资的最大重点,五0年代投注了最大比例的美援资金在上面,例如1954年,电力投资占了69.1%的美援资金,1952到1964年并完成了15个电力开发项目,主要供给肥料工业,其次钢、铝、纺织和水泥等等。最后看看肥料工业,肥料对农业,尤其粮食生产的重大影响,前面也有详细说明,五0年代肥料年产约20万顿,供应30%的岛内需求,也发挥了进口替代的功能,1960利用美援增设新厂,就迅速地扩大生产规模1964年,自给率攀升到79%。

综合五0年代的公营事业发展特色,一方面就是支撑工业发展的基础,一方面则是相当依赖美援资金。公营企业的资金来源65%是依赖美援,事实上,如果电力没有美援是不可能进行开发,没有电力,肥料工业也不可能开发,少了肥料,农业会受影响,另外,各种轻重工业也不可能顺利开展,由此可见,美援对进口替代时期的作用有多重大。

(2)民营事业的四大主角--食品、纺织、水泥、造纸

工业化初期,食品与纺织是发挥进口替代作用的主导部门,是台湾也是一般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台湾的特点是,食品工业有他的历史基础,纺织业是战后从大陆迁来的,若说到纺织业迁台后随即迅速窜起,本书另外有详细说明。

至于水泥与造纸,是拜台湾的自然资源之赐。当然无论哪一种产业,都少不了政府政策的保护。

C美援协助下的剩馀转移

纵使初期主要是军事意图,但美援对战后台湾经济发展的影响相当大,几乎可以说,少了美援,不知台湾是否可以创造所谓的‘经济奇迹’!当然必须强调的是,美援绝对不是美国爱做慈善事业---一切都是了美国自身的军事以及经济利益着想!

从使国民政府初步稳定政权的农地改革来说,在改革办法的拟定与政策的实行工作等技术协助,美援在台重要执行机构之一的农复会都会派专家参与、指导,并且在经费方面补助国民政府,例如补助改革计画需要雇用人员的人事经费,最多高达3万3千多人,可以说,少了美援或农复会,台湾很难在短期间内完成农地改革。

而农地改革的完成,使地主阶级解体,对国民政府而言,不仅消解本土的反对势力,更容易就个别农家进行剩馀的剥削;对农民而言,改革后,农民能够拥有自己的土地,相当程度地激励他们的生产意愿,提高农业生产力。说到生产力的提升,美援透过农复会提供技术,如品种改良、栽培技术革新以及农药与农机具的购买补助等等,对提高生产力相当重要。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是,美援初期不但提供进口肥料,更着重对化学肥料工业的投入与建设,以促进农业发达生产,并且为了协助在美军占领下的日本解决粮食以及外汇不足,要求政府签订中日贸易协定,采取以货换货,即台湾的稻米输出日本,并交换肥料进口,为了让台湾有更多的米可以输出日本,农复会除了协助稻米增产,美国又以美援农产品来减少台湾的稻米消费,而农民遭剥削征收的稻米出口后,换回的肥料又让政府得以进行,再剥自己一层皮的肥料换谷制。从直接提供肥料、要求中日易货到投资肥料工业生产的过程来看,没有美援的支持,国民政府也无法顺利进行肥料换谷制。

再说到农业技术改良、机械化以及肥料使用,既帮助生产力提升,还造就多馀农业劳动力,为工业发展初期,‘进口替代’时的轻工业提供劳动力;而农业生产发达,农家所得提高、生活改善的结果,又能够提供消费市场给正值发展的轻工业;加上农业生产提高和政府制度性地收夺米糖,用以出口赚外汇,进口工业生产资料;政府掌握粮食又以低量价政策压低工资水准。

总之,美援透过农复会在经济发展策略中扮演‘桥头堡’角色,首先通过农地改革消除地主势力和散地权,改变农村结构,巩固农村秩序;然后引进农业技术,并使农业部门的劳动力与资源转移至工业部门,因应工业发展需求。

工业成功、农业成仁

总之,进口替代策略的成功关键,是50年代在美援协助下,经政府对农业蓬勃发展的剩馀进行制度性剥削,并移转而扶植了工业发展,在进口替代期间,政府高喊的口号就是‘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只是,农养工的成绩斐然,还被称为‘经济奇迹’,而后半句‘以工业发展农业’,无人闻问,可以说是完全失败了。

㈢ 台湾岛的工业特点是什么

进口—加工—出口是经济特点。
工业特点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工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向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重化工业过度,高新技术产业和基础产业迅速发展。产品依赖国际市场。

㈣ 台湾岛的农业有哪些产业比较发达

台湾的经济作物有甘蔗、茶叶、烟草、花生、薄荷等,其中以甘蔗和茶叶所占比重最大,素有“东方甜岛”之美誉,盛产的阿里山高山茶享誉海内外。园艺作物主要包括水果、蔬菜、花卉等,在台湾种植业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此外,畜牧业、渔业、林业也很发达。 台湾现代农业的几个特点:1、农会组织功能齐全且运行规范台湾的农会组织网络健全,在农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每个角落都有农会人的身影和足迹。其主要功能有:一是农业推广,业务主要包括推广优质品种、生产资料和先进适用技术,组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等。二是供销经营,即办理农产品运销及批发市场业务,办理农业生产资料及生活用品经营,兴办农业金融业务,涉及农业存贷款、农业和农民保险等等。2、农业科技的创新和运用能力较强技术改进、品种改良、结构调整、效益提高是台湾现代农业的特征,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结合。目前,在农业品种的改良、食品加工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方面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3、农产品的食品加工业较为发达 食品工业是台湾的传统产业,对带动台湾农业发展具有很大作用。近年来,一些食品工业企业正在实施改造,逐步扩大农业经营和加工企业规模,推行共同作业及专业化经营,以食品加工带动农业工业化、农业企业化、农业商业化,缓解产销失衡的压力,增加附加值,维持农业的持续经营。4、农产品运销体系健全且运行高效台湾农产品的运销体系十分发达健全,且运行高效快捷,主要形式有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直销店、产销班,帮助农业生产者解决市场方面的后顾之忧,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的顺利发展。5、精致农业颇具特色并日益发达随着台湾农业高度市场化,发展高经济价值作物并与休闲、生态、美化等功能相结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是精致农业的精髓。6、休闲农业方兴未艾,正发展成为新兴产业台湾的休闲农业是为了解决传统农业经营困境与转型而发展起来的,能提供休闲服务、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兼之有农产品生产经营和三产服务业于一体的新兴产业。

㈤ 台湾岛工业分布主要特点和原因

西部沿海的开阔地带
原因:中央山脉横亘台湾,并且偏东,因此东部山地直逼海岸,没有大规模的城市,因此就不可能形成规模的工业。而西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人口多,工业也随之发达。尤其以西北部的台北城市群和西南的高雄城市群工业最为发达。

㈥ 台湾岛的工业特点是什么

自80年代以来,由于台湾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台湾当局于1986年提出

实行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的经济转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并以产业升级和拓展美国以外的外贸市场作为重大调整内容,确定
以通讯、信息、消费电子、半导体、精密器械与自动化、航天、高级材料、特用化学及制药、医疗保健及污染防治等十大新兴产业为支柱产业。
经过近10年的经济转型,台湾经济在自由化、国际化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产业升级也初现成效,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占制造业的比重目前已达61.5%,其中信息产业发展尤为突出,其产值已名列世界前茅。
台湾对外出口市场的重心也逐渐从欧美转向亚洲,对美国出口比重已由1984年的48.8%下降到1995年的23.7%,对亚洲的出口比重则由1988年的32.8%上升到1995年的52.6%。
出口产品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子、信息、机械、电机和运输工具产品已占总出口的50%以上。

台湾当局制定了稳定中求发展等经济政策。如在发展策略上先发展农业及劳动密集型工业,再发展资本与技术密集工业;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然后发展出口导向工业,较好地结合了台湾的实际情况,并有效地利用了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契机。

阅读全文

与台湾岛的工业特点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工业固定扫描枪怎么用 浏览:877
汽车内的前脚板在哪里 浏览:641
奥迪c628动力怎么样 浏览:155
义乌奥迪哪个车最好 浏览:246
汽车用多久适合卖 浏览:141
沧州有多少家枣工业 浏览:483
鞍山工业齿科怎么样 浏览:414
宝马x3坏了怎么修复 浏览:959
租车多少钱一天宝马x6 浏览:358
汽车尾箱字如何粘 浏览:770
汽车淹水了怎么办 浏览:763
奔驰节温器电阻多少 浏览:850
汽车怠速12个小时有什么后果 浏览:730
汽车配件生产厂家如何找销路 浏览:694
宝马配件vdo是什么配件 浏览:907
曲靖电动汽车怎么租 浏览:694
汽车除霜键在哪里 浏览:123
宝马bmw有哪些功能 浏览:825
宝马三系主动刹车如何开启 浏览:937
奔驰形两梯三户房子哪个最好 浏览: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