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黑龙江的重工业怎么没得

黑龙江的重工业怎么没得

发布时间:2023-02-28 03:18:04

Ⅰ 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

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有五点,分别是: 工业技术装备老化;建筑景观旧;不利的经济结构;市场经济的冲击;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

具体介绍:

一是不利的经济结构。主要是专注于机械和重工业,并且科技含量不高,现在又没有一定的提高科技含量条件和环境。

二是基础设施差。市政设施落后,尤其是供热设施仍处于地面裸露状态,严重影响城市景观。

三是建筑景观旧。东北地区的大部分建设主要是以低矮的平房和陈旧的工业厂房,仓库为主体,整体上建筑景观老化。

四是生态污染业多。东北地区以机械工业,电力供应为主,污染源多,每年消耗全市煤总量近1/5。

五是没有充分发挥现有铁路专用线优势及仓储用地优势,铁路交通设施带来了交通瓶颈。

(1)黑龙江的重工业怎么没得扩展阅读:

1990年以来,由于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日趋显现,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竞争力下降,就业矛盾突出,资源性城市主导产业衰退,经济发展步伐相对仍较缓慢,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扩大。

改革开放初期,辽宁省GDP是广东的2倍,而现在广东是辽宁的2倍;1980年黑龙江省的GDP与东部6省市的平均值相当,现在为其46.2%,人均GDP仅是上海的四分之一。

Ⅱ 为什么我国的重工业在北方,经济中心却在南方

这个问题很复杂,从古代到现代都有一些影响。
古代历史上曾经发生经济重心的南移特别是资本主义的萌芽也在江南地区,又是湖广粮仓,农业发达,为工业发达提供了条件(东北农业开发迟,满情圈地,禁止关内人民进入,后来才开禁,闯关东也有这方面意思),加上西方列强的通商口岸,刺激了南方经济,殖民侵略客观上冲击了传统的小农经济,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萌芽,也促成了上海这个大都市形成。而北方矿产资源丰富但交通不如南方的沿海地区,列强开发少,俄国与东北军阀和日本的经济开发才让东北的资源得到利用,才有了重工业的基础,同时资源的类型决定了东北在建国后只能发展重工业,众所周知,重工业的转型在20世纪后期到21世纪是很重要的(如德国鲁尔区),加上一个现代化国家不可能光靠重工业,东北落后(在制度管理模式和大方向企业定位等等方面)了,加上南方改革开放面向世界,南方经济腾飞,所以就形成这样的局面。
个人见解,纯手打,望采纳,不清楚可以追问。

Ⅲ 黑龙江人口流失情况严重,这是为什么

三、就业机会少

不用列举大数据,回想一下自己在读大学时认识的黑龙江同学,他们在毕业之后有回黑龙江的吗?大学生等高级分子流出,直接制约了黑龙江的经济再发展。黑龙江每年新增的工作岗位,消化不了每年新毕业的学生。黑龙江省只有一个二线城市哈尔滨,离哈尔滨最近的二线城市是长春,离哈尔滨最近的一线城市是北京。

大城市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显然哈尔滨不具备这样的地理优势。因此更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南下闯荡,奋斗几年之后条件可以就在当地安家落户了。曾经黑土地引发的闯关东热潮,仅仅是在几十年之后,发展方向就发生逆转,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小结:1945年东北三省的GDP占全国85%,台湾省占10%,中国其余的各省份加在一起占GDP剩下的5%。长春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建国后,东北三省是长子,理应扮演照顾其他兄弟姐妹的角色。因为东北,尤其是黑龙江有丰富的煤炭、林业、矿业资源。现在照顾年幼的“大哥”老了,已经长大成人的兄弟姐妹理应扶持一把。希望黑土地在不久的将来能再次焕发它如金子般的颜色。

Ⅳ 谁摧毁了中国的东北重工业基地

中国版图的轮廓犹如一只雄鸡,而东北三省则正好处于关键的鸡首位置。东三省在上个世纪的50-80年代里,在重工业的生产方面和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正好契合,东北曾拥有过辉煌的昨天。

“一五”打造大工业摇篮

东北有近百年的大机器工业历史。20世纪30年代初,日伪统治东北时期,出于战争的需要,在东北强制推行“产业开发”政策,客观上使东北工业有了一定发展。1945年日本投降前,工作母机达1312台。各种产业工人总数约为127万。这些遗留的工业,很早就奠定了东北作为中国重工业中心的地位。20世纪40年代末和建国初期,东北依托毗邻苏联的地缘条件,最早引入计划经济体制,成为当时新中国建立后,仿照苏联模式发动以重工业为主的第一轮工业革命的重心地区。“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中央将156个重点项目中的58个放在东北。这一时期国家仅对辽宁工业的投资,就占同期全国工业投资总额的18.5%。通过集中投资,在东北三省创建了以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业为主的“新中国工业摇篮”东北工业基地,以此形成了能源重化工为主的东北产业体系。

“东方底特律”横空出世

当年东北工业基地在中国的地位之重在全国可谓无出其右。东北为新中国工业崛起,曾孵化出无数神奇。第一炉火红的钢水喷涌,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凌空,第一艘万吨巨轮入海,第一台深海机器人大洋探秘,第一个软件园……。无数个新中国第一,就从这里冉冉升起。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正式建成投产,中国制造的第一辆汽车下线,长春从此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中心。在日本丰田、日产、本田等汽车巨头出现之前,长春一汽曾是当时亚洲汽车业的老大。

钢铁工业方面,鞍山钢铁公司的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第七号自动化炼铁炉,从1952年开始到1953年11月先后建成。该公司薄板厂、第二初轧厂也分别于1954年和1956年竣工投产。此外,北满钢厂、本溪钢铁公司基本竣工。辽宁的钢铁工业成为中国重工业的基础工业。

在50年代末,东北地区掌握着当时中国最先进的重工技术,能设计一些比较大型的技术复杂的工程。如年产150万吨钢的钢铁联合企业,年产240万吨煤的煤矿。

石油“血库”支撑中国半世纪

东北工业建设的第二波高潮是60年代初的石油大会战。50年代末,在黑龙江松辽盆地发现了大庆油田,中央决定抽调力量展开石油大会战。来自西北、华北的数万石油工人浩浩荡荡开进松辽平原腹地的荒原展开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1960年4月14日,大庆第一口油井开钻,不久即喷出原油。大庆石油基地逐步建成。

之后的40多年间,大庆累计生产原油17亿多吨,接近全国陆上原油总产的一半,创造了连续27年每年稳产5000万吨以上的纪录,这在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算是奇迹。大庆成为中国经济的“血库”,支撑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工业化进程。在大庆油田勘探开发成果与“两弹一星”一同载入中国科技发展的史册时,大庆还向国家上缴了4061亿元税金,这是国家对大庆总投资的87倍。承担原油价差4190亿元,出口创汇495亿美元。

几十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铸造了共和国的辉煌。仅辽宁一省,从1953年到1994年,全省就累计上缴中央财政3234亿元,占同期地区财政收入的71.5%。

激情燃烧岁月英雄辈出

在那些辉煌的年代里,无数响亮的名字都跟东北沾边,尽管这些人的原籍可能不是东北,但他们清一色都是在东北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时代巨人,王进喜、雷锋、孟泰……还有一些熟悉的名字中国人也耳熟能详———鞍钢、第一汽车制造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大庆油田、沈飞、哈工大等等;另外还有许许多多数不清的制造各种大型工业设备的骨干工厂,大庆的石油、抚顺的煤以及鞍钢的钢,源源不断地输往全国各地,这些都是当年中国工业的血脉。30年前,东北名气最大的人除了王进喜外,就算是《智取威虎山》里的杨子荣。杨子荣当年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远远超过现在任何一位当红的电影明星。东北兵团在当时青年中的名气也很大,今天这一代的中国企业家中,不少总裁CEO之类的人物就是当年东北兵团的战士。

为什么东北会变成这个样子?

这难道仅仅是偶然的吗?为什么我们无法发展,越来越差?现在可以肯定的是,整个东北的"落后化","非工业化",并非偶然,而是某种无形的东西在起作用,如果你不想被任何的谎言和矫饰所迷惑,那就请往下看!

先看看刚刚建国的时候.如果大家看过那时候中央政府出的任何一个关于工业和产业布局的文献,都回注意到这样的一句话"中国的工业,主要集中于上海和偏居一地".这个"偏居一地"是什么意思?中央政府可是对东北连称呼一下都不屑的!毫无疑问的是,上海是轻工业的基地,占全国轻工业产量的35%左右.).

而当时的东北,准确地说是辽宁,却把当时全国重工业的产量囊括了近七成!其中,关系到国际民生的主要产品:钢材,成品油,电力,机床,军工更高达八成以上!即便是原煤这样在关内手工劳动盛行的产业,辽宁仍然占到55%的份额(因为有抚顺,阜新这两个当时在亚洲无可匹敌的露天煤矿

今天,总有一些人牵强附会地说什么武汉,青岛,天津,甚至重庆,太原什么的是"老工业基地",这真叫人笑掉大牙.不客气地讲,跟辽宁中部的重工业基地相比,这些城市根本不配叫什么工业基地,顶多能称得上"手工业基地". 当时东北区的主席高岗很牛,为什么?资格老是一方面,主要是实力强,毛主席在北京阅兵,他在沈阳阅兵,然后的群众队伍展示的是什么?北京老百姓拿出来的是棉花和麦子,沈阳的老百姓拿出来的是火车和机床!诸位有兴趣的去看看老将军们的回忆录,多少人走南闯北很多年,"到了南满才见到成片的高压电网,密集的铁路,知道了什么叫工业".这里还必须提及一个城市-大连. 大连是日本人在中国的战略基地,基础设施良好,工业底子胜过川琦和广岛。

刚建国时,大连是中国最大,也是保存最完好的重化学工业基地,其中原因我就不说了.关于大连的贡献,这里还要纠正一个历史的冤案.大家可能都还记得某位元帅在淮海战役之后讲的一句话:淮海战役是小推车推出来的。但是,历史上的原话是:淮海战役的胜利,靠的是山东的小推车和大连的大炮弹。这里的"大连的大炮弹"指的是当时国内军工第一厂"大连立新厂"的产品.这个厂就是后来的"大连五二三厂",首任厂长是吴运铎.为什么后来有人把后半句删去了呢?仅仅是因为领袖人物讲的"新疆和东北仍然是两块殖民地"吗?请各位读者自己去理解吧!!

毫无疑问的是,中央政府的高层也很清楚东北的重要性,否则也不会有"只要我们有了东北这块巩固的根据地,即使失去了现有的所有根据地,中国革命也就有了成功的基础(见谅!可能记的不大准确)"这样的话.东北人民不但肩负了解放中国的重任,在保家卫国的朝鲜战争中也是前方战士流血,后方百姓拼命.大家想过没有,如果不是辽南地区稠密的铁路网,前方的物资如何能无误送到? 比较一下此后的抗美援越,差距多大!可是令人气愤的是,即便是这些,今天也被歪曲成了,流血牺牲的是四川人,山东人(今天甚至有人写出是湖南人这样的鬼话,真是无耻!),大生产的是上海人!奇怪了,难道中国的几个王牌军不是由东北子弟兵编成的?难道数万火车皮的战略物资不是由辽中工业基础生产的?这等明目张胆的歪曲是不是太无耻了呢

再谈谈建国后的建设时期.笔者从祖父那里认真地学习过"一五计划建设纲要"(一本发了黄而且被老鼠啃过的小册子).其中工业建设的中心意思其实只有八个字"完善一个,铺开大网".最中心的一句话是"建设并完善以鞍山钢铁联合企业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础,使之能够有效地支援全国的工业建设!"这里,前半句是手段,后半句是目的.不幸的是,这个"目的"一直持续了五十年!!! 请各位注意,计划经济时代,东北产品的输出与八,九十年代的"广货北上"有着本质的区别,那叫"调配".所谓"调配"是无偿地支援,如果是出售的话,年产量一直超过五千万吨,稳产二十年,人口只有八十几万的大庆岂不早就成了科威特了? 全国机电产品的集中地--沈阳,每年无偿调配到关内的产品多达89%!有人说,沈阳是共和国工业的长子,我看,应该叫奶娘才对!鞍钢大型厂很长一段时期是国内唯一能生产重轨的工厂,可是诸位读者你们想一想,建国以后,在东北地区究竟建设了几公里的铁路?就是七十年代建设的沟海线也是辽宁省自筹资金建成的!没有东北的无私奉献,何来的中国六十年代铁路建设的黄金时代?其实,又何止是产品??

六十年代支援"大三线"建设,辽宁承担了最重的任务.超过30%的技术,管理骨干被抽调到了西部,很多甚至是整厂整矿地搬迁.今天在河南,在陕西,在四川,在云南,在贵州,在甘肃,在湖北的工厂,矿山,军企,基地中大部分,甚至整厂整矿的沈阳人,大连人,鞍山人,抚顺人,本溪人...在金沙江畔,赤水河边,阴山脚下,戈壁荒滩,他们甚至隐姓埋名,死了都不为人知(笔者父亲的一位年轻时的好友,在一个叫金川还是金昌的地方工作,死后整整六年家里人才知道). & 东北人民为国家作出了这样的贡献,可是得到的是什么?别的不说,"陈三两",想来大家都还记得吧?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作出了无数贡献的人们,每人每年只有三两油吃!难道是东北不产豆油吗? 不是,东北的大豆产量占全国的44-57%(1962-1977年).难道是全国人民都只吃三两油吗?不是,北京市的人均配比是东北的6.67倍,可是它半两油都不产!年轻的人们如果有兴趣,可以问问任何一个年龄在四十岁以上的人,那究竟是怎样的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笔者外祖母的一个学生在沟帮子机务段负一点责任,现在回想起来满肚子的气: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东北的情况也不大好,但还可以勉强维持,因为有吉林和黑龙江两地的大粮仓. 但是上边连续的指令,调配口粮,饲料粮入关,目标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调走的那是什么?那是人命啊!要不是东北的自然基础好,大自然赋予的粮食多的话,这等釜里抽粮的作法保不齐也会在东北发生人间惨局.今天有人发贴说东北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死人较少是因为周总理从苏联那里弄来了粮食,简直是一派胡言!事实上,这样的无偿调配不仅滋长了懒惰和依赖,更重要的是它鼓励了奸诈和诡辩! 今天,那么多的人上网骂东北人的不是,他们可曾记得,他们的父辈,祖父辈是靠那一口东北大米活下来的?为什么如此的忘恩负义!今天四十岁以上的人们应该还记得七十年代东北人到北京抢购的情景吧,"猪肉甚至整扇整扇地往回扛!",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东北的工业产品可以无偿地调配给关内,而关内的农副产品却不能无偿地调配给东北呢,而是要东北人民千里迢迢进京去买?这其中是否就有资本外流一类的什么问题呢

如果说八十年代之前,东北人民只是"小苦"的话,那么改革开放之后,东北人民便是"独享"这份苦果了.改革开放,邓主席在南海边画了几个圈搞窗口,搞实验田,当然是有风险的,这就需要由上缴财政的大户来分担,这其中东北又是主力军.八十年代初期,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每年的本级财政支出都是财政收入的三到六倍。这里笔者要澄清一个事实,一直有人声称,并有人相信,八十年代上海为国家上缴了最多的税收,这其实是错误的,真正的第一是辽宁省.问题就在于上海是作为一个整体为国家交税的,而辽宁省内还分出去了几个所谓的计划单列单位:沈阳市,大连市,鞍钢,辽河油田...最为典型的是一九八八年,全国上缴税利的前十名中,竟有四个来自辽宁省:辽宁,沈阳,鞍钢,大连.此外在鞍钢之前是大庆油田,东北一共占了五个!占全国人口总数不到十分之一的东北三省,是不是有些出血过度了呢?! 其实,按比例上缴税金未尝不可,但是问题就在于它的不公平,这时的广东,其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辽宁的 70%,可是上缴税金之少,却只能用"骇人听闻"来形容了.同样的情况发生的福建和浙江(这里必须提及,江苏在东南地区是个例外,它经济一直不错,而且很少搞鸡毛蒜皮的小动作). 这时候的东北已经显出发展后劲的不足,表现在:工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企业留利过少,自我发展资金短缺(当然,这些都是相对于全国而言的)。!.

为了完成每年沉重的上缴任务,东北工业基础错过了八十年代后期工业领域升级换代的良机!这难道是无意中形成的吗?错!上层搞经济的人心知肚明.举个例子.鞍钢是钢铁行业的老大,每年上缴的利税是武钢的3.5倍,首钢的6 .5倍,可是它每年的留利只有三千多万元,在冶金工业部十大钢厂中名列第七,仅比酒钢,水钢高一点点,连首钢的一个零头都不够!用鞍钢计划处的人的话讲,每天的流动资金的最低线都不够!"。这些都是不可更改的事实,如果读者有兴趣的话, 可以参考那几年冶金工业部出的年鉴,你就会明白什么叫不公平,什么叫压榨!九十年代初期,鞍钢最困难的时候,连买煤的钱都是全体职工捐来的,可是国家的上缴任务却未见丝毫的松动.同时的首钢确实利税全退,国家贷款多得挡不住,又是建大高炉又是买大铁矿,真是风光无限!更多的例子发生在沈阳的铁西区,这里就不再重复了.如果读者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86-89年出版的辽宁经济信息报,那里的东西更全面,相信会更有说服力

邓主席在九十年代初的南巡后,说过一句话:改革开放把上海落下了,现在是该大发展了.这时陈云的势力已衰,对上海的控制已经不行了,上海得到了各种各样,也许连它自己都不敢想 的优惠政策,如出栏的猛虎一般,大发展了. 而这时,用经济界的一句共识来形容"东北,仍然是计划经济束缚下的笼中之虎".也就是在这几年,辽宁的工业产值先后被江苏,广东,山东超过(接下去是浙江,甚至河北,河南!).不难看出,中央的经济政策何等见效!共和国的工业长子就这样被无情地废掉了! 此时的中国,第一次出现了"东北现象"这个名词,关于这个词的理解,笔者清楚地记得一九九二年十二月的某期参考消息的第四版右上角,一位读卖新闻的记者讲的一句话"中央政府对满洲的政策是歧视性的". 这句话笔者半个字也没记错,同时他也 半个字没说错.对于一个经济日益衰落的地区课以重税,并设法堵塞它左冲右突的道路,居心何在?良心何在?二零零一年的统计分析显示,全中国社会发展水平排行中,辽宁省排名第四,在所有省区中名列第一,吉林,黑龙江也都在前十之列。但是,这样的发展水平却不能给我们带来收入上的实惠,广东,福建,浙江,甚至河北,湖北这样的落后地区的收入都排名我们之前,为什么? 如果说粤,闽,浙,苏是第一批起飞的地区的话,京,沪,桂则是第二批了.那么,东北能否成为第三批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中央政府的目光已经投向了西部,重庆,四川,甘肃,新疆...东北有一次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这一次,也许就是致命的

但是,这正是某些人希望看到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翻开"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其中关于地区经济布局的部分,上面已经给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未来定了性:...完整的原材料基地,确定大农业的发展方向!看看,用心何其恶毒,决口不谈一个"工"字.把一个工业区"发展 "为一个农业区也许就是这个"纲要"的指导思想。

由此,我想到了当年英国殖民者对印度发展的指导思想:非工业化.对的,非工业化!!!套用当年德国人的话说"我们(东北人)将永远为他们(南方人)生产煤,原油,提供木材,大豆,粮食,并世世代代作他们的奴隶! 德国人民是幸福 的,有铁血的宰相,有自由发展的契机,颈上也没有沉重的枷锁,而的东北人民呢? 今天,我的朋友们,当你为了二,三百元的工资辛苦工作,当你年迈的父亲省掉了晚餐上那一杯酒,你白发苍苍的母亲不得不在寒冷的雪夜步行回家,你的兄弟们冰天雪地里为了挣一点小钱困苦挣扎,你的儿女在没有暖气的室内冻得瑟瑟发抖,你的好友为钱去拼命,你心爱的球队不得不卖艺他乡,受尽欺辱.甚至你的亲人姐妹沦为娼妓的时候——你,一个东北人,有没有想一想,这究竟是为什么?

Ⅳ 为什么中国的重工业都在东北

因为东北具有大量的矿产资源。东北地区在三十年代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东北亚最先进的工业基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原有的工业基础和紧邻苏联的关系,许多重工业建设项目也都被安排在东北。东北地区一度占有中国98%的重工业基地。

东北地区主要有沈大工业带、长吉工业带、哈大齐工业带三个工业带。 形成了辽中南城市群、哈长城市群两大城市群 。主要工业城市有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本溪市、抚顺市、吉林市、长春市、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大庆市。

沈阳经济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八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秦皇岛都市圈:以河北秦皇岛为核心,辐射葫芦岛、锦州、朝阳、承德、赤峰等地的经济圈。

五点一线:“五点”即:辽宁沿海岸线上的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等五个重点区域、丹东临港产业园区、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一线”即:辽宁将建设1443公里的滨海路。通过打造沿海公路网,连接沿黄海和渤海的“五点”。

(5)黑龙江的重工业怎么没得扩展阅读:

作为新中国重工业的摇篮,东北老工业基地曾经书写过光荣与梦想。“共和国长子”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迷。习近平曾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此次在东北地区考察,从北大荒的万顷良田,到企业繁忙的生产线,习近平看得细、问得实、想得深,为东北发展打气鼓劲,为东北振兴凝心聚力。

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再次给出了关于东北振兴整体性的方法论。那就是“瞄准方向、保持定力,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撸起袖子加油干,重塑环境、重振雄风”。

在2016年3月7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就指出,东北振兴要“要瞄准方向、保持定力、一以贯之、久久为功”,要“要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可见,对于东北振兴的思考,也是“一以贯之”的。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五市盟,区域总面积约占全国的15%,人口约占全国的9%,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9%。这里有着广袤的黑土地、雄厚的工业基础、丰富的资源,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这是东北振兴的重要支撑。

另一方面,从2003年中央第一次提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到2016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国家既定战略,中央也一直对东北振兴非常重视,就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作出系统部署、制定专门政策。这是东北振兴的强大底气。

有支撑、有底气,就有自信,就能保持定力。有了定力、有了目标,才能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最终重塑环境、重振雄风。

东北如何振兴?习近平曾为东北振兴找到过三张牌:市场牌、改革牌、创新牌。无论是区域、产业还是企业,要想创造优势、化危为机,这都是必须打的三张牌。

他还提出过东北振兴的“加减乘除法”:加法——投资、需求、创新,减法——淘汰落后产能,乘法——创新驱动,除法——市场化程度。可谓系统性的思考。

在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进一步对东北振兴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

二是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

三是科学统筹精准施策,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

四是更好支持生态建设和粮食生产,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

五是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

六是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

这六个方面的要求,是总书记为东北“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提出的具体药方。包括了改革开放,也包括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可以说,这六个方面的要求,可以总结成一句话: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行动先导。这与市场、改革、创新的要求,也是一脉相承的。

改革关头勇者胜,气可鼓不可泄。越是形势困难,越要鼓足精气神;越是在滚石上山关键期,越要咬住一口气。方法论定下了,下一步,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各项改革部署落到实处,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奋力走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路子。

阅读全文

与黑龙江的重工业怎么没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华苑工业园哪个小区好 浏览:410
飞行汽车如何研发 浏览:897
汽车玻璃水泡多久会消失 浏览:750
宝马新车红色七座suv多少钱 浏览:745
小汽车多久启动一次 浏览:628
凤城陶瓷工业园在哪个省 浏览:836
锐向宝马配件哪里买 浏览:136
汽车原车雨刮器可以用多久 浏览:404
郑州大石桥离汽车哪个站近 浏览:804
x4宝马2021提车要等多久 浏览:935
疫情期间汽车怎么热车 浏览:903
汽车限号怎么不发短信 浏览:378
汽车紫色怎么改 浏览:659
哪些明星座驾是奥迪a6 浏览:487
宝马销售精英大赛视频哪里有 浏览:745
湖北工业大学事件怎么回事 浏览:827
奔驰380sl老爷车多少钱 浏览:283
汽车空调打气侧漏为什么自己涨 浏览:1001
汽车仪表盘L是什么 浏览:297
买汽车要多久才能提车 浏览: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