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木头可以变成什么
木头能变成的东西那就多了去了,比方说:焦炭,写字的纸张,加工不同规格的木板和家具及办公用品,很多建筑起房造屋都需要木头。
‘贰’ 木材都能干什么啊
木材可以用在很多方面,下面举几个例子:
1,使用河南强力的木材撕碎机可以把这些木材撕成碎片,用来造纸,制作工业品都可以。
2,可以使用河南强力生产的木材破碎机打碎之后可以用到蚊香厂、食用菌、机制木炭等轻工业。
3,还可以使用强力生产的木屑机。粉碎后的物料可以用在造纸原浆、刨花板、宠物垫料等这些方面。
‘叁’ 很大的木头边角料,应当如何变废为宝呢
提到木头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树木或者会想到建筑耗材,但是如果你是一个特别喜欢古玩或者是特别喜欢艺术品的人,木头对于这些人来说就应该是一种艺术品,或者是他们能赋予那些已经被人们视作为废料或者是那些根本用不上的边角料予以生命,让他们能够以另外一种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让他们能够用他们,这里的那种东西吸引所有人的目光,这些话可能有些哗众取宠,但是我们真的可以利用很多木头的边角料,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
总而言之一句话,不要小瞧那些已经被别人抛弃或者看上去没有多大用处的边角余料,也许在不同的地方,不同人的眼中,它们就是能够再一次担当起重任,再一次展现在人们面前,再一次利用自己自身来帮助别人的艺术品,工艺品,或者是非常好的工具。
‘肆’ 木头怎么能造纸
木头化学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素。造纸过程:1 化学法..木头——木片——蒸煮锅中加化学品蒸煮-脱除木素——剩下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成浆料——洗涤——筛选——漂白——成漂白化学浆——上造纸机——成形区(长网、圆网、夹网)-成形脱水,形成湿纸幅——压榨区-湿纸压榨进一步脱水——干燥区(热风、红外、烘缸)——卷纸2 机械法__大体类似,把蒸煮段,换成磨浆机,把木片纤维细化,分离,但未脱除木素。这只是大体过程,实际生产很复杂,还有施胶、涂布什么的,一句两句说不清的。‘伍’ 木材加工的历史沿革
木材加工行业业已成为立国内发展速度较快且具有良好前景的制造产业之一,其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整个制造业的平均水平。
2001-2010年木材加工行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25%,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26%。
2010年,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744.25亿元,占GDP的比重近2%。
木材具有重量轻、强重比高、弹性好、耐冲击纹理色调丰富美观、加工容易等优点,从古至今都被列为重要的原材料,木材工业由于能源消耗低、污染少、资源有再生性,在国民经济中占非常重要地位。
产品已从原木的初加工品如电杆、坑木、枕木等各种锯材,发展到成材的再加工品,如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等各种人造板,从而使木材工业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
在森林工业中,木材加工业和林产化学加工同为森林采伐运输的后续工业,是木材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部门。
受国际资本大量流入的推动,中国木材加工行业迅速发展,产能迅速提高。
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锯材产量3722.63万立方米;木片、木粒加工产品1873.51万实积立方米;木竹地板产量达到4.79亿平方米; 2010年人造板产量达到15360.83万立方米,其中,胶合板7139.66万立方米,纤维板4354.54万立方米,刨花板产量1264.20万立方米,单板产量为2724万立方米,人造板表面装饰板产量为2.95亿平方米。
中国在石器时代已以石为刃,刳木为舟,开始了木材加工的历史。
青铜时代,出现了锯条的雏形;春秋时期相传鲁班发明墨汁、角尺等多种木工工具。
秦汉之际,木工工具种类益多,锛、凿相继发明。
北魏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对木材的加工和利用均有论述。
沿至唐、宋,已采用锯开、气干、拼合、包封等较为复杂的技术制造木柱,并有了提高木结构稳定性的蒸煮和干燥处理方法,以及加楔、留缝技术。
明代家具以其结构精巧、造型简朴驰名中外。
1949年后,中国依靠自己的森林资源,进行木材的合理利用和综合利用,木材生产基地与木材加工工业体系逐渐形成,有关的科学研究也得到较大发展。
从1949~1986年,木材产量从年产 567万立方米增加到6502万立方米;锯材从1950年产344万立方米增加到1986 年产1505万立方米;胶合板从1953年产3.54万立方米增加到1986年产61.1万立方米;刨花板1962年产0.54万立方米,到1986年产21万立方米;纤维板1959年产1.16万立方米,到1986年产 102万立方米。
三聚氰胺装饰板于60年代初开始生产,1986年已发展到年产1000多万立方米。
在研究工作方面,1958年建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并设置木材工业研究所。
其后地方性的木材工业研究机构陆续在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地成立。
各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也大都有木材加工的科研部门,北京、南京和东北林业大学及其他林学院有木材加工系。
1980年中国林学会成立了木材工业学会。
在对国产木材性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出版的《木材学》以及小型纤维板的生产技术和利用国产材料设计、制造的三聚氰胺装饰板生产线等,都具有中国特色。
林业部林产工业设计院担负木材加工的工艺、设备和建厂的设计任务,现在全国已有7个林业机械厂具备木材加工成套设备的制造能力。
2005年,中国木材几大主要类别的产品出口几乎都处于增升态势。
从数量上看,原木、锯材、胶合板、纤维板、家具五大类产品与2004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16.94%、35.68%、30.45%、355%和18.27%;从价值金额看,则同比分别增加了5.73%、34%、55.32%、393%和29.43%。
这组数字充分说明,2005年中国木材制品工业的发展取得了快速进步,即使在原木和锯材等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的品类上,中国木业界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变进口为出口,以得到其中的价值提升。
2006年以来,中国林业产业总值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突破了9000亿元。
中国木材工业呈现出投资主体多样、产业规模扩大、产业聚集度提高的良好趋势,已初步实现3个战略性转变:由利用天然林为主向利用人工林为主的转变;由扩大生产规模的单一发展模式向扩大规模与节约使用并举的复合发展模式的转变;由利用一个市场、一种资源向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转变。
2008年以来,我国的胶合板、纤维板和刨花板进口较2007年减少。
2008年前3季度共进口胶合板234524立方米、纤维板248607吨、刨花板182017吨,分别比2007年同期下降1.75%、26.39%和25.07%。
对国外高档的实木家具需求量增加,2008年前3季度共进口实木家具18389.62万美元,同比增长66.89%。
2008年前3季度出口到美国的胶合板由2007年同期的1501363立方米,下降到2008年同期的1065772立方米,下降29.01%;在中纤板出口方面,2008年前3季度出口完成1542895吨,比2007年同期减少24.63万吨,下降13.77%;刨花板出口方面,2008年前3季度完成97757吨,比2007年同期增长7.27%;在木家具出口方面,2008年前3季度出口完成50.48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5.7%,其中广东省增长0.25%。
中国木材加工业的逐渐机械化始于清末。
这时外商在中国建立机械化制材厂,继而发展地板、门窗等以房屋建筑为对象的木材加工厂;20世纪初又设厂生产胶合板。
从50年代中期起,胶合板生产有了发展,接着并开始制造刨花板及纤维板;表面装饰材料及层积材等也陆续出现。
这标志着中国的木材加工业已进入以综合利用为中心的现代化时期。
‘陆’ 废旧木材可以做什么
废木板是可以做手工艺品,比如木剑,木质手串,木枪等旅游手工艺品,都可以采用废木板或者木板的边角料制作,这些木制品不需要整木制作。
‘柒’ 木材工业是什么技术
以木材和木质材料为原材料,经机械或(和)化学方法加工后,其产品仍保留木材基本特性的产业部门。在森林工业系统中,木材工业和林产化学工业同为采伐运输(见森林采运)工业的后续工业。木材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弹性好,色调丰富、纹理美观、加工容易等优点,迄今世界各国都将木材作为重要工业原材料。木材工业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有再生性,其产品对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按其产品性质可大致分为锯材、人造板、木制品等3个工业门类。前两类属材料性生产,为其他工业部门提供原材料,后一类工业的产品则直接进入使用领域。
木材工业的发展,是以社会需求为动力,以木材资源的消涨变化为基础,以各种新工具、新设备、新技术和木材学不断进步,所有这些共同作用,促进了木材工业的发展。
中国木材工业
分简史、现状、生产技术和展望4部分记述。
简史
远在石器时代,中国出现了石斧,已经“以石为刃,刳木为舟”;青铜器时代出现了铜锯的雏形,开始有了沿长度方向截割木材的工具;春秋时期墨斗、角尺的发明,使木材加工技术进入了营造工程时期;后历秦、汉,降至唐、宋,木工工具日见完备,在木结构建筑中,已能应用锯剖、气干、拼接、包封等较为复杂的技术制造木柱,并开始对木材进行蒸煮、干燥等处理,以提高木结构稳定性;明代家具制造,更以其结构精巧、造型简朴典雅达到很高水平,至今仍驰誉海内外。这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从发生、发展到成熟所经历的时代,是中国木材加工的手工业阶段。现存的许多木结构建筑及木制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历代所留下的着述如《鲁班经》、《营造法式》(北宋李诫着)等,都已成为中国木材加工技术史上的重要文献。
19世纪末,中国上海、青岛、福州、哈尔滨等城市设立专业制材厂,20世纪初出现胶合板厂,中国木材工业开始进入机械化时代。50年代后,木材工业走上有计划的发展道路。5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生产合成树脂胶粘剂,为木材工业产品的提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从此纤维板、刨花板、层积材、改良木以及表面装饰材料先后出现,标志了以木材综合利用为中心的中国木材工业开始进入现代化时期。
现状
中国木材工业从1949年后本着依靠自己资源为主,建立木材生产基地与木材工业体系的原则,逐步改造旧企业和建立新企业,主要产品有较大增长(以下数字不包括台湾省),从1950年到1988年,锯材从年产344万立方米增加到2621万立方米;胶合板从年产1.69万立方米增加到82.7万立方米;刨花板、纤维板从5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随后建厂生产,1988年产量已分别达到48.3立方米和148.4万立方米。三聚氰胺装饰等贴面板从50年代末开始至1988年产量已达3000万平方米。由于纤维板、刨花板及装饰板等产品于50年代末相继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中国木材工业就初步形成了独立和完整的体系。
现代木材工业加工技术的科学研究,在国际上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通过科学实验,在以木材学为基础,吸收了物理、化学、生物,以及热力学、机械工程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整理、分析了木材加工长期实践经验,加以发展和提高,逐步形成了一门高度综合的木材工艺学。随着木材工业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产品、新工艺,木材工艺学也按产品类别和工艺性质建立了相应的分支学科,如制材学、木制品生产工艺学、人造板制造学,以及木材切削学、木材干燥学、木材胶合工艺学等,已成为趋于完整的一个技术学科体系。1958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组建了木材工业研究所,其后地方性木材工业研究机构亦陆续在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地成立。各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大部设有木材加工的科研部门(见中国森林工业科学研究机构)。全国林业高等院校和农业院校的林学系,大都有部分教师及科研人员从事木材材性与加工技术的研究工作。有些学校还设有林产工业或木材工业的研究机构。物资部门亦先后在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城市建立了以实用和经济为主的木工研究单位,与木材加工有密切关系的家具研究所,在轻工业系统中,遍及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材工业部门则设有建材人造板研究所。木材工业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由林产工业设计院和各省林业勘察设计机构(见中国森林工业勘察设计机构)担任。中国林业机械公司所属林机厂和为数众多的木工机械厂具有制造木材工业成套生产设备能力。林业部在北京设有林业机械研究所,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在福州设有木工机械研究所。1980年,中国林学会在福州成立了中国木材工业学会(见中国森林工业学术团体),为开展群众性的学术交流建立了组织。
木材工业生产技术
木材是一种非均质的各向异性的材料,在树木生长过程中又往往发生许多天然缺陷如节子、裂纹等以及遭受生物侵害所造成的缺陷如虫眼、腐朽等(见木材生物危害缺陷)。木材就带着这些缺陷进入生产过程,造成加工上许多复杂问题。制材属于初级加工,不提供直接使用的成品,所以缺陷对生产所产生的影响并不显着。胶合板工业由于木材的天然缺陷,使提高制造过程连续化自动化程度的难度加大。木制品由实体木材为主要单元材料所组成,结构比较复杂的木制品如家具等,其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就更为困难。纤维板、刨花板系先将木材制成纤维或刨花,材质不均及各种缺陷虽已基本排除,但木材丰富的色调和美观的花纹也随之消失,以致产品表面不得不进行加工处理,这是木材工业的一个特殊性。木材工业产品除锯材外,极少是由单一技术加工,大都需用综合性技术,其中木材切削、木材干燥和木材胶合为基本加工技术。
木材切削
木材机械加工主要是改变木材规格、形状的过程,完成这一加工过程主要是经过木材切削。木材切削包括:锯、刨、铣、旋(车削)、钻、砂磨等多种方式。制材工业主要用锯切;绝大部分单板用旋切方法制造;木制品生产则几种切削方式全都使用。砂磨似不属于切削加工方式,但如将砂磨工具上的砂粒看作刀刃,则实质上是一种密集型的多刃切削法。木材切削加工又可分为有屑切削与无屑切削两种类型,大部分切削加工均属有屑切削,单板旋切、刨切、剪切则为无屑切削。由于木材的组成、纹理、年轮等影响,使铣削加工有顺铣、逆铣之分。由于锯切进料时纹理对刀刃切削方向不同而有纵剖、横截之别。木材含水率对切削加工也产生影响,大部分加工件需干材切削,而单板制造、工艺木片生产则需湿材切削,这是木材切削与其他材料切削的不同之处。
木材干燥
木材在树木生长期间就饱含水分,但为改善其使用性能,又必须通过干燥将一部分或大部分水分从木材中排除。因此,木材干燥是木材加工工艺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木材工业中一项重要生产技术,这是与金属等无机材料加工完全不同的一个方面。通常所说木材干燥,系指成材干燥,其他如单板、刨花、木纤维等材料的干燥,分别为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制造工艺的组成部分。
木材干燥过程的起始状态与终了状态与蒸发水分所耗热量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为干燥静力学的内容;讨论木材含水率梯度与干燥过程中所形成的温度梯度对干燥速度的关系及干燥势对干燥过程的作用等方面的问题构成干燥动力学;研究干燥过程中传热、传质、干燥阻力及干燥介质状态参数与干燥速度之关系等内容为干燥热物理学。以上述内容为基础,结合空气动力学的应用,以达到加快干燥速度和提高干燥质量的目的为干燥技术。对不同树种、规格、最终用途的被干燥木材,根据干燥技术所制订的操作条件和程序为干燥基准。由此可见,木材干燥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木材胶合
任何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凡是以零、部件组成的成品,都有一个接合问题。木材工业产品的接合,从利用摩擦力、机械力的榫接、钉接、螺栓接合、铰链接合发展到胶接,使接合形式由点的接合发展为线及面的接合,使制品的力学强度和刚度显着提高。合成树脂胶粘剂的出现,促使胶合技术进步和胶合质量提高,终于导致人造板工业体系的形成。所以木材胶合是对木材工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一项基本加工技术。现正开展的无胶胶合技术的研究,实质上是利用木质纤维素材料自身所含有的物质,经过一定条件的处理使之活化而产生胶粘作用的“自身胶合”,并非真正无胶胶合。
木材切削、木材干燥和木材胶合是木材加工的三项基本技术,木材工业的绝大部分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必须用到这三项技术。木材对于切削、干燥和胶合等加工操作的抵抗能力和适应程度,统称为木材的工艺性质。
展望
中国木材工业所需原料供应结构,随着客观资源情况的变化,将从传统的以天然林木材转变为以人工林、速生林木材为主;从传统的大径材转变为中、小径材及间伐材为主;从传统的少数常用树种转变为速生树种、多树种和多种植物资源为主;从传统的实体木材转变为人造板等复合材料为主。同时,随着产品消费结构的改变,以及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巨大影响,木材工业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产品结构的改变
①胶合板工业中的单板将成为一种商品,并以单板的再加工形成一个新的工业门类。它将包括装饰用单板如刨切单板、组合薄木、层积薄木以及属于卷材形成的微薄木、增强性成卷薄木,也包括单板再加工所得产品如单板层积材等。②胶合木的生产,今后主要以小料纵接、横拼、层积胶合而成。将成为和人造板材并列的人造成材,从而使人造木材产品系列趋于完整。③为了使劣质材优化利用和充分利用,木材改性材料的数量、品种都将进一步增加。④非木材人造板将有较大发展。
生产工艺的变革
①工艺技术的改革。制材工业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仍将以提高出材率为主要任务,继续进行减少切屑消耗的努力,向少切屑、无切屑锯切技术发展。木制品工业如家具工业为适应市场的变化,生产方式将逐渐演变为以小批量、多品种为主,现有生产线也将为柔性制造系统所取代,从而引起家具生产工艺的全面变革。人造板工业在大幅度增加品种的过程中,现有生产工艺也将因此发生变化。以无卡轴为特征的新一代单板旋切机已在中国制成,向往已久的无木心旋切技术已有可能性。“无胶”胶合技术在80年代中期开始在中国进行研究并已取得初步成就。这些技术的变革对木材工业将产生重大影响。刨花定向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将达到纤维在板坯表面按照天然木材的纹理或根据设计的图案花纹排列的水平,使人造板表面获得更高的装饰效果。②高技术的应用。计算机作为工业控制用于制材工业已有一定基础,今后进一步发展并与其他高技术如激光锯切等相配合,有可能在精密锯切或无屑锯切方面取得突破。人造板工业中的计算机应用亦已起步,并已在部分工厂用于控制热压机操作。迄今为止,以单板剪切工序的应用所取得的效益最为显着。计算机今后的进一步推广,必须首先研究传感技术和研制相应的仪器设备,更要提高执行元件的制造水平。③生物技术应用于木材工业已有较长的历史。过去主要是研究生物对木材及木制品的破坏性及其防治方法,是从消极方面去考察其破坏作用。现正转向积极方面的研究,如木质素的生物降解、纤维的生物分离。试验证明用生物分离纤维可提高纤维得率和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可以预料,生物技术在木材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一门新的加工技术行将形成。
产品设计技术的强化
这是商品经济中产品竞争能力的源泉。木材工业中许多部门都必须发展这项技术,它的内容包括产品功能设计、外形艺术设计、产品结构设计、生产过程的工艺设计、设备设计、生产线设计等。木制品工业生产方式向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转变后,客观上就不能不加强产品设计工作。人造板工业通过原材料的不同,颗粒形状的变化,规格差异以及改性措施的相互结合,复合材料产品品种将成千上万地涌现,更需要借助产品设计来完成。因此,展望未来,产品设计技术必将得到强化和发展。
见世界森林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