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保留什么工业遗迹

保留什么工业遗迹

发布时间:2023-02-14 02:03:33

A. 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有多大

开封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已经名不虚传!在开封东区采访过程中,说起开封辉煌的工业史,老人说起当年“俺厂”这话题都很兴奋,他们会掰着手指说起开封产品的诸多河南省第一:河南第一台电视机、第一台电冰箱、第一根火腿肠、第一辆自行车和第一台缝纫机等,这些都是开封生产的。

开封工业得益于国家在“一五”、“二五”时期的投资,机械厂、化肥厂、仪表厂、火电厂、制药厂等大型企业是“一五”时期投资的,空分厂、阀门厂、拖电厂、无线电厂、玻璃厂、毛纺厂等企业是“二五”时期投资的,国家的持续支持奠定了开封雄厚的工业基础,使开封由一个消费城市一跃成为河南省的重要工业基地。

不可否认,开封工业为共和国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然而,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面对民营经济的竞争,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开封工业放慢了发展步伐,有些企业甚至销声匿迹了。这种状况让人扼腕叹息。

“您知道开封拖拉机电机电器厂吗?”5月15日,记者来到汴京路东段蔚蓝加州小区,市民李女士带着儿子在小区散步,面对提问,李女士一脸迷惑。当记者告诉她这个小区就建在原开封拖拉机电机电器厂厂址时,她恍然大悟。原开封拖拉机电机电器厂曾经是原机械工业部大型企业,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拖拉机、内燃机电机电器制造专业化企业。河南省汽车拖拉机电器质量检测监督中心也曾设在该厂,主要产品多次荣获部、省优产品,并被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质量管理协会授予“首批汽车零部件推荐商品”称号。

原开封柴油机厂拥有国内先进的柴油机生产技术。1970年至1985年,该厂生产的开封牌X195型12马力柴油机超过10万台、K1100型15马力柴油机超过1万多台,远销山东、河北、内蒙古、青海等地。如今,企业的痕迹再也看不到了,多栋商品房拔地而起。

新曹路的宏达·东方花园小区、劳动路的东方风情小区曾经分别是原开封无线电一厂、原开封光学仪器厂厂区。新曹路开封轴承有限公司门外公司的牌子还挂着,同样在大门外悬挂的“绿色达标单位”牌子似乎在诉说着该厂曾经的兴旺,
如今铁门紧闭,一块写有“拆迁重地 闲人免进”的牌子挂在门外。在原开封博达电机厂建筑工地,工人正在忙碌地建设高层、小高层……

这仅仅是我市东区重工业区的几个“镜头”,在我市其他区域也有曾经的工业企业消失得无影无踪,如原玻璃总厂、原火柴厂等。人们为住上新房而高兴,老人看着他们年轻时经营的企业即将消失而扼腕叹息。

老厂区变成住宅小区,老工业的痕迹渐渐被抹去。虽然感情上难以接受,但是现实不得不做这样的选择。

房地产开发商为何看中这些老企业?国家保护耕地,红线不可逾越,在土地供应日趋紧张的今天,旧的工业厂址往往面积庞大、地块整齐,除了解决职工安置外,又不涉及太多房屋征收事宜,能够保证开发收益,是做房地产开发非常理想的用地。采访中,一位房地产企业老总谈了他的看法。

保护和开发是一个矛盾体。目前,在我市市民对住宅的需求仍然是刚性的。老厂区空置多年,也产生不了多少经济效益,有的企业职工吃饭和安置都出现难题。城市发展又急需解决住房问题,把大面积厂房拆了建住宅,除了赚钱,更能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

利用

“工业旅游”是一个旅游新品

年头不长,不是历史文物,都难以立法保护,但是又具有文物的属性,消失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我们要不要保护工业遗产、工业遗迹?从大历史的角度看,时间是不可逆转的,今天发生的事情注定在明天会成为历史。与年代久远的历史文物相比,工业遗迹保护有价值吗?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城市发展的大趋势,无论城市落后与先进,将来一定会经历工业化阶段。工业遗迹是工业化进程中留下的痕迹,对其进行保护同样可以给后人留下一个完整的历史轨迹。

开封是老工业基地城市,我市近年工业崛起的步伐加快,新兴工业蓬勃发展。但是,一些老工业企业退出市场后,随着企业实体的消失,其历史就仅能存在于志书上了。消失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将来子孙后代即使进行修旧的开发,其价值也难以和保留下来的同日而语,也不会如原来的好。存在于书本上是一回事,存在于现实中岂不更有意义?“老工业基地”的痕迹不能完全抹去!

去年5月17日上午,《开封日报》“圆梦大中原”中原经济区18城市发展行采访组来到古都洛阳,参观洛阳市涧西工业遗产街区,那里的苏联工业风格建筑及苏式建筑和中国一拖等国家“一五”重大工业建设项目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洛阳市涧西工业遗产街区以中国一拖主厂区、广场和广场前中轴线为核心,有大量前苏联在洛阳援建重点工程时建造的厂房和生活区,包括大量的苏式厂房、设备、总装线和苏式居民区,至今仍真实的、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洛阳也是老工业基地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老企业也在消失。
围绕工业记忆,洛阳市成功开发出了目前已经拥有10多个工业旅游景点的“东方红工业旅游”景区,还建设了全方位展示农耕文化及工业化的东方红农耕博物馆。

《洛阳日报》同仁自豪地说,涧西工业遗产街区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工业遗产的特点,是中国工业化历史上极其重要的物质遗存和城市记忆,是新中国城市工业化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情感价值。“东方红工业旅游”景区也成为国家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涧西工业遗产街区也与2011年成功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东方红工业游”也成为洛阳工业旅游的龙头品牌,被媒体誉为洛阳旅游的新名片。

留下工业记忆,洛阳不但开发了工业遗产的经济价值,也升华了其文化价值,同时也为工业遗产的保护提供了资金来源。

3月13日,《开封日报》“副中心城市建设经验新闻调查全国行”采访组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我们参观了青岛啤酒博物馆。

青岛啤酒博物馆是中国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是“青岛啤酒工业游”的主要线路。该馆设立在青岛啤酒百年前的老厂房之内,以青岛啤酒的百年历程及工艺流程为主线,浓缩了中国啤酒工业及青岛啤酒的发展史,集文化历史、生产工艺流程、啤酒娱乐、购物、餐饮为一体,具备了旅游的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等特点。该博物馆共分百年历史和文化、啤酒生产流水线、多功能娱乐区3个参观游览区域。在该博物馆内,游客不但可以了解啤酒生产的全过程,还可以品尝啤酒原料大麦、喝到热的纯生啤酒,还能在“醉酒屋”体验“醉酒”的真实感觉。

体验工业遗产的时代记忆,感受现代工业的独特魅力。精明的青岛人把“工业游”办得富有魅力、别具一格。如今,“青岛啤酒工业游”年客流量超过60万人次,在旅游旺季,平均每月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每年创利润超过1000万元。

的确,我们必须用审慎的态度对待先辈人给我们这座城市留下的一草一木。宁波人对城市的历史文化也异常重视,他们把旧城改造中的破砖烂瓦当成了宝贝,并且用在了宁波博物馆的建设中。3月19日,《开封日报》“副中心城市建设经验新闻调查全国行”采访组来到宁波,宁波博物馆特殊的建设理念吸引了我们。这座建筑与2008年的新建筑,除了设计新潮之外,外表却像一个老古董。宁波博物馆外墙由“瓦爿墙”和“竹条模板混凝土”混合构建而成。“瓦爿墙”使用了上百万块宁波城市拆迁中回收的历代旧砖瓦,墙壁上就是古老街巷就是近代建筑,使宁波博物馆外观就凝聚了城市历史,本身就成为历史展品。

陪同的宁波市文化部门同志说,文化是城市的根和脉,一块砖一片瓦都是宁波先人馈赠给我们的幸运礼物,是地域文化经过历史风雨洗礼后留下来的不熄薪火,是我们每个人的情感追忆、价值寻求和审美寄托。宁波博物馆的古朴风格,让后人从一块砖一片瓦中找回记忆,寻找生于斯、长于斯的令人梦牵魂绕的回家之路。

镜头

“窑洞房” 记载创业年代的艰辛

我们的老工业遗产并没有完全消失,还有不少东西仍然存在着。开化社区的“窑洞房”就很独特。

自宋门沿新宋路东走,走到益农中街南口北拐,就可以看到一排低矮的窑洞式建筑。这些都市里的 “窑洞”被那一带的居民称为“窑洞房”。
5月14日上午,记者探访“窑洞房”。

顺着狭窄的街道往里走,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窑洞房”,这里一间一间“窑洞房”靠半米厚的砖墙相连,从上到下都是红砖,房檐一律是拱形,门窗破旧,甚至有的房由于很久没有人住了,已经没有门窗了。爬上房顶,一眼望去,“窑洞房”如同滚动的波浪,蔚为壮观。如果没有夹杂其间的低矮起脊房,这里应该算是我市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了。

“算什么奇迹?阴暗潮湿,简直没法住人了。”72岁的孙克兰见记者对这些老房子感兴趣,和记者搭话,聊了起来,并把记者领进她家的“窑洞房”内,房顶最高处有2.5米左右,宽2米多,长3米左右,仅有的一扇窗户和门在一个方向,所以房间内空气不能对流。房顶和墙壁是沙灰粉刷的,用手摸一下就会掉土。墙壁是砖砌的,拱形房顶也是用砖砌的,整间房竟然没有用钢筋。由于没有房梁、檩条什么的,所以除了门窗外,整间房也没有用什么木料。

“要说‘窑洞房’,可有些年头了。”今年80多岁的梁秀兰说,房子是上世纪50年代化肥厂初建时建的,那时国家投资建设开封化肥厂,由于物质紧缺,钢筋木料都用在厂房车间建设上了。建设者总得有地方住,大家利用开封黏土多的优势,只用砖和砂土、白灰建设了这些“窑洞房”。

在曲曲折折的“窑洞房”区转一圈,记者发现多数房子空置着。在交谈中,大家表达出对这些古董房子的浓厚感情。那时候,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争年代,共和国成立不久,国家百废待兴,开展了大跃进大建设。工人思想单纯,谁也不会计较吃什么住哪里,大家不分昼夜地干,只想把企业尽快建设好。虽然生活苦点,大家喊着号子干活,唱着歌儿生活,回想起来内心充满甜蜜。

后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开化有了生活区,工人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但是“窑洞房”仍有一些老住户。近些年,“窑洞房”被列为危房,房子开始渗水,下雨屋内也会进水,居民不得不在门口堆上土堆防水。年轻人嫌这里条件差,或买房或租房,“逃离”了“窑洞房”,
“窑洞房”区也显得更加破落。

在开化社区,工作人员说起“窑洞房”来,都唏嘘不已,为什么?居住条件太差了。“窑洞房”区户籍人口有140多户,房子属于单位公房。开化社区党支部书记高云拿出一沓居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信,说居民在呼吁拆迁。

在互联网上网友对此也有议论,他们说,“窑洞房”已经陪伴几代开化人走过了50多个春夏秋冬,见证了共和国建国初期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见证了老一代建设者为国家工业发展作出的贡献和牺牲。“窑洞房”承载了许多珍贵的时代信息,蕴藏了一代人的爱国主义情怀,是老一代建设者留给后代的珍贵的历史遗产。开化的建设时期,正是国家加大对开封发展支持的时期,以开化为代表的众多企业形成了开封东区重工业区,“窑洞房”是我市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值得珍惜。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独特产物,记录着人类穴居的历史。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大多已经不住窑洞了,一些窑洞就被开发成了旅游景点,被称为中国黄土建筑之奇迹、人类居住史的“活化石”。“窑洞房”产生于建国初期的特殊时期,在我国一些老工业基地城市也曾经出现过,但是由于当地旧城改造力度大,“窑洞房”多随之消失了。开封这片集中相连的都市区“窑洞房”已经很少见了,有网友建议保留下来。

然而,居民的生活条件需要改善,这些记录着开封工业史甚至共和国工业史的房子又该如何处置?需要各个方面统筹考虑才好。

记者手记

工业遗产消失 会留下遗憾

我市要建设经济文化强市,大力开展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对近代工业遗迹、遗产的保护也亟待上升到一定层面。

文化遗产能够增强一个民族的认同感,同样也能凝聚和振奋一座城市的民心和精神。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开封积累了大量老工业遗存。这些老企业建筑、设备纪录着当年社会主义建设波澜壮阔的场面,反映着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是这座城市新的历史内涵,应该是一笔宝贵财富。如果未经选择地予以拆除,就会在删除掉城市物化的历史记忆,终将会留下遗憾。

外地经验说明,认识老工业的文化价值,建设工业博物馆,合理予以开发,形成新的旅游项目,不但可以保证城市工业文化的延续,还可以丰富我市旅游产业项目。就工业产品来说,每一个“河南第一”背后都是一个故事,目前还有一些老企业产品存在于民间,如若现在搜集还来得及。我市还存在着为数不多的企业水塔、领袖塑像、铁路支线等,这些都富有文化内涵,并值得未来人品味。

然而,目前国内工业遗产的保护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老厂区都留下来是不可能的,哪些企业、建筑应该保护,没有判定标准。另外一个关键点是保护主体问题,企业经营尚可,可以由企业进行保护,但是对那些已经破产的企业,谁来出资保护?

工业文明是开封文化的一部分,是我市老工业基地所独有的,是别的新兴城市所缺少的。挖掘工业遗产的文化内涵,保留老工业基地记忆,需要大家统一认识,敢于尝试。这项工作,政府可以做,企业可以做,也可以市场化运作。但是,要根据客观实际统筹考虑来做。

http://www.kf.cn/kfrb/html/2014-05/20/content_166506.htm

B. 深藏贵州大山的汞矿遗址,孤身守矿的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这里

我们从贵州丹寨县城往东南,顺着窄窄的盘山石子路,经过半小时车程,抵达一处山沟,一片片灰色的厂房和苏式建筑映入眼帘,看到两根耸立的老烟囱,仿佛回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到了汞矿遗址。图为汞矿地处山沟里。

丹寨汞矿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曾是中国乃至亚洲规模最大的汞矿,90年代逐步停产。

矿区南北长36公里,东西宽5公里,占地面积约180平方公里。全矿区有近百个矿洞,主坑道有2层,总长8公里,分坑道有30多层,长达100余公里。

在贵州大山深处的丹寨县曾经有一座国营汞矿,曾是中国乃至亚洲规模较大的汞矿之一。然而在70多年后,随着资源的枯竭,这里已成了一片工业遗址。图为汞矿路边的雕塑。

这里是矿区生活区曾经非常繁华,一度有2万人在这里工作、生活,这里曾被称为“小香港”,曾经比县城还热闹,以至于当年丹寨人赶集都不去县城,而是到这个距离县城10多公里的汞矿。

1952年5月,贵州都匀专署公安处劳改科到矿区接管办厂。1953年由贵州省公安厅接管建“贵州省地方国营丹寨汞矿厂”。1956年,国外专家库克林、杜尔钦斯基进驻矿区指导工作,对矿山如何开展地质勘探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汞矿旧址如今只剩下三个人留守,每人负责10天,一个月轮转一次。54岁的杨世贵就是其中之一。杨世贵守护遗址已近五年,每个月领着1500元工资,每天在空旷的厂区里转悠。

杨世贵1987年进厂,当时他23岁。杨世贵的父亲是汞矿的爆破工人,汞矿区很多工人都是矿二代,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因为父母的关系,才得以进入矿区工作。

杨世贵说:“那时候能在汞矿工作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托关系都很难挤进去,周围村寨的姑娘都很想嫁过来。”

杨师傅说:矿区风光时,住有2万多人,像一个热闹的小县城,学校、大礼堂、医院应有尽有,周围的人都要来这里逛街、看电影和看病。矿产枯竭后,所有的人都迁走了,只剩下杨师傅和轮流替换他的工友在风声和油菜花的包围中。图为老杨看电视剧。

进入矿区,杨世贵成了一名锅炉工,每天工作8小时,他的工作是用铁铲往锅炉里填燃料,那是一份让人每天被烤得像蒸米饭一样的“苦差事”。图为杨师傅现在住的二层小楼。

那时,每月工资三十多元。“那时的物价也不便宜,猪肉要4元一斤。”杨世贵记得,一家人生活得十分节俭。图为杨师傅吃的猪肉。

杨世贵意味深长地说:一晃眼,33年过去了,如今我的工作就像“隐居修行”,时间自由,工作任务不重,每天在矿区巡查,转一转走一走就行。

“领导交待过,注重‘防火防盗’就可以了。”他说,自己嘴笨,不擅长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再加上年纪越来越大,除了守矿几乎已经找不到其他工作了。

杨师傅说,他老婆在儿子4岁时嫌弃他穷,就跟别的男人跑了。是他一手带大儿子,连针线活都是自己干,说到这里,杨师傅的眼泪在眼眶内打转。儿子大学本科在武汉读的,毕业后回到丹寨,在县城一所中学当数学老师。工作两年后,觉得在县城工作前途渺茫,又考了研究生,回到武汉继续读书。

大多数时候,矿区寂静无声。守矿人很“无聊”,每天都是单调重复,时间过得很慢,“过一天彷佛十年”。平时,矿区有一些慕名而来的游客到访;今年,受疫情影响,游客少了,杨世贵感到更加孤独和无聊。图为杨世贵的房间,这里曾经是矿区领导的办公楼,杨世贵和附近的农民在他自己住的房间聊天。

杨世贵平时的生活很简单,靠在山上捡一些零碎木材烧火做饭,吃的食物也很简单。

杨师傅住所的墙上还悬挂着当年“贵州省丹寨金汞矿设备分部示意图”,从设备示意图可以看出金汞矿当年曾经是多么的辉煌。

杨世贵知道,距离汞矿10多公里外的万达丹寨小镇,短短几年的开发,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他期待矿区也能像小镇一样被开发,这样就能吸引更多人,他希望自己也能有机会成为导游。

C. 淮南工业遗址有哪些

淮南寿州窑遗址。
寿州窑遗址-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上窑镇,当时窑系多以州名称呼,上窑镇在唐代归寿州所辖,故名寿州窑。
寿州窑,创烧于南朝陈,停烧于唐末,前后烧造约400余年,器型主要有壶罐、碗、枕、注子、盂、玩具及建筑材料等,兴盛于隋唐,以首创黄釉瓷而着称于世,名列唐朝各大窑口第五,存世350年,失传1200年。

D. 《抗战中最伟大的奇迹——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

        早就知道,宝鸡的工业起源于抗日战争时期,也知道在抗战期间,从武汉、上海等地迁来好多工厂。在抗日的烽火中,作为大后方的宝鸡工业为全面抗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于是周六上午与同事约好到位于宝鸡市长乐塬的抗战工业遗迹公园一游。

        上午十点驾车赶到位于斗鸡地区的长乐塬,也就是原宝鸡申新纱厂旧址,下车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口上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的泛着铁锈色的大字。大门的西边是一栋砖青色的建筑,大概有四五层高,一层高且面积较大,屋顶为人字形,主体为正方形建筑,其上是一个巨大的表盘,黑色的时针、分针在白色的底盘下显得十分醒目,总体风格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建筑风格十分接近。而大门的东边是六、七栋一层的建筑,整体虽为一层,但高度很高,大概有现在的四五层楼高。墙体均为青砖,其顶很有特色,为圆弧形的薄壳建筑。再向后看则是一栋巨大的建筑,大概有三四层,其上书写有福新申新大楼六个红褐色的大字。此时,冬日早晨的阳光照的正好,整个大楼笼罩在蓝天白云的背景下,俞显巍峨壮观。

        顺着大门,向东边走去,左手是一排窑洞,窑洞门口面向南边,凛然地矗立在冬日的暖阳中,窑洞的后边就是宝鸡的北塬,塬的断面显出一种厚重的黄褐色,其上长满各种树木,大都叶片稀疏。路的南边,紧邻由东往西的陇海铁路,其上跑着老式的载满货物的火车,想想当时的申新纱厂,交通还是很便利。

        走不多远,就走到了博物馆的售票处,购票并请了导游,一行人随着导游的讲解走进了当年的窑洞工厂。通过导游的讲解,知道了申新纱厂自抗战爆发后,1938年决定从武汉搬迁,自8月开始到同年10月就将2万纱锭、400多台纺织机械以及3000千瓦时发电机搬迁至宝鸡斗鸡地区。1939年,申新纱厂就开始了试生产,后期为了防止日本飞机的轰炸,自1940年1月至1941年2月,历时一年零两个月建成了24孔青砖箍砌而成的窑洞车间。长度在60米以上的有7孔,最长的达到110米,7孔长洞通过6条横洞贯通链接,窑洞总长达3.5华里,建筑面积4831平方米。

        一行人在导游的讲解下,依次参观。窑洞内部环境极佳,所有的建筑都是按照图纸严格施工。后期的改造,灯光设计很好,里边可以看到安装于窑洞内的各式棉纺机械,通过灯光的变幻,真实再现了当年的生产场景。再仔细看那些纺织机械,大多是美国或英国的设备,好多生产时间是1920年左右,距今已过了一百年的时间。窑洞的墙体上,用灯光展示着当年的一些文物陈列。最让人感慨的是当年的设计图纸,其上字体规整美观,彰显当时知识分子严谨的工作态度。更有茅盾在1943年在《见闻杂记》中所写的文章《“战时景气”的宠儿——宝鸡》,对当时的宝鸡以及工业内迁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记述。着名文学家林语堂参观申新纱厂后在演讲中说到:“关于申新方面,我想最动人的地方,是动力设备很伟大,我在重庆也看了几个纱厂,但是申新的特别大,设备也好”。是的,正如林语堂所说,当时的申新纱厂提供了整个西北地区的战时应急物资的生产。申新的员工们在这一片厚重的黄土地下,筚路蓝缕,冒着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工厂生产需要什么就建造什么,创造一切条件形成产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着工业界的力量。

        在临近窑洞车间的出口,上边写着六个大字,“努力干、一起干”,我想这就是当时申新纱厂的企业文化。简单、务实,真正的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文章的最后,让我们以窑洞车间展板上的一段话来结束吧,“24孔青砖砌就、天圆地方的地下长廊,就是一条宝鸡抗战工业的历史长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一通3.5华里长的丰碑,一直横卧巨遂之中,倘若竖起,便足以刺穿古原,直指青天!”

                                    2020年12月26日晚

E. 徐州工业遗址有哪些

这个问题很冷门啊,我来说一个吧,徐州在铜山县境内,铜山县就是现在的铜山区,铜山的名字就是个工业遗址的线索,铜山区利国镇境内有很多钢铁企业,很早以前(大概宋以前吧,或者更早)利国盛产铜矿,现在被挖空了,利国境内的微山湖上有一些小岛,有一座小岛就叫铜山岛,那就是最早的铜山县名字的起源。除了铜矿还有很多铁矿,然后就是冶铁业了,以前的利国家家都是铁匠铺,生产武器,据说有个大将(貌似是岳飞)在利国订制过武器。当时的利国可谓是举足轻重的兵工厂吧,后来苏轼在徐州当老大,给皇帝神宗上书讲述了利国的重要作用,重点就是利国的武器制造行业对政府存在的威胁。这段历史很长,也很久远,算是徐州境内最早的工业了吧。严格的说是手工业。

F. 世遗泉州遗产点: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

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是本系列遗产中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出口商品生产的代表性遗产要素。它是宋元时期泉州冶铁手工业的珍贵见证,与泉州的陶瓷生产基地共同显示出宋元泉州强大的产业能力和贸易输出能力。同时这处遗址也保存了能够呈现完整的冶铁生产体系和环境关系的珍贵物证。安溪地区的传统制铁业至今延续,当地余氏家族与宋元时期的冶铁活动有关,成为这一传统产业的活态见证,也为宋元海洋贸易留存下了的珍贵的产业记忆。

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

【位置】

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地处泉州西北山区腹地的五阆山余脉,位于 安溪县 尚卿乡青洋村。安溪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矿藏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有铁、煤、铅、锌、锰、银、石墨、稀土、石灰石、高岭土、花岗岩等20多种,其中铁矿、煤矿、花岗岩、石灰石、高岭土等储量居福建省前列。早在五代之时,安溪这里就有“冶有银铁,税有竹木之征”的说法。自北宋时期安溪便已有官方设置的青阳铁场,据成书于北宋元丰年间的地理总志《元丰九域志》卷九记载:“下清溪州西一百五里四乡青阳一铁场”。《宋会要辑稿》记载:“泉州清溪县青阳场,咸平二年(999年)置”。《宋史》中亦有(北宋)庆历五年(1045)“泉州青阳铁冶大发”的记载。宋代冶铁的规模和产量较唐五代时期之前有了较大发展,全国遍设“监”、“监”、“冶”、“务”、“坑”、“场”组织冶铁业生产或进行监管。宋元时期安溪的冶铁业是官办、民办共存。

2019年10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下草埔考古队在青洋下草埔遗址、余氏祖厝遗址正式开展考古工作,同时,对遗址周边古矿洞、古道、冶铁遗址、墓葬展开调查。我们可以看到这处考古发掘区域位于梯田地貌的山坡上,地势东高西低,分为多级台地。发掘工作所涵盖的范围内已有 16 级台地。

这里的板结层是下草埔遗址的重要特点,是在冶炼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现象。而且我们细看可以发现相邻板结层间距大致等同,在 60-80 厘米之间。每当冶炼垃圾堆积到一定的高度,便会在上端以“板结层”的方式进行处理,一方面起到压实、固定冶炼垃圾的作用,这是就地处理冶炼垃圾的简易有效的办法。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随后冶炼的一个操作平台。因此,安溪这边宋元时期的冶场呈现出自下而上、依靠山坡修筑冶炉的独特冶炼方式,而且一旦到了山坡的一定高度,该冶场也就随之弃用,另择其他场所。

冶炼遗物主要包括炉渣、矿石、烧土、炉衬四大类。其中以炉渣数量最为丰富,普遍分布于发掘区各探方中。根据炉渣质体比可将炉渣分为高铁渣与挂渣。下草埔冶铁遗址及周边冶铁地点地表散布大量高铁炉渣、大块石头堆积等冶金遗存,具有明显排出渣特点,尤以槽型排出渣和扇形排出渣典型。

台地上散布大量的大型石块,石块可见人为切割痕迹,平面规整,切角分明,部分石块带有弧面或单面烧结。这些石块可能用作炉衬、炉壁、建材等,说明遗址使用石块垒砌小高炉进行冶炼。在台地 10 我们也发现了两座炉,这两座炉都是用夹砂泥质耐火材料修建,炉底圈呈椭圆形,两炉上部结构受损严重,炉膛保存较为完好。

经初步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实验分析,下草埔冶炼遗址使用小高炉进行块炼铁冶炼,炉容量远大于地炉冶炼,排出渣产量大。小高炉冶炼生产积铁块经过锻打形成铁块、铁片等初加工产品后,再加工或运输至其他地区进行锻造再成型,制成铁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

经过对炉壁、炉渣成分的实验分析,可进一步证实该遗址的冶炼性质为块炼铁遗址,以木炭为主要燃料。据《天工开物》记载,古代冶铁所用燃料,有煤炭跟木炭两种。根据对遗址上提取的10余件炭样的C14年代测定,其年代集中在10-12世纪。

所谓的块炼铁冶炼,是指直接还原出固态铁的冶炼过程,由于还原气氛不如生铁冶炼,渣铁分离不完全,其产物常呈海绵状,炉渣铁含量较高。中国古代传统钢铁冶炼技术以生铁及生铁制钢技术为核心,目前经考古调查发现的块炼铁冶炼遗址主要位于广西贵港、云南、湖北一带。下草埔冶铁遗址是目前国内首个考古发掘的宋元时期块炼铁冶炼遗址,有助于我们了解我国古代块炼铁冶炼的具体步骤及相关遗存特征,了解遗址内生产与生活的图景,促进构建宋元时期福建乃至长江以南地区冶铁业的技术特点和组织结构。

此外,考古工作人员在下草埔遗址还发现了“祥符元宝”“皇宋元宝”铜钱各一枚、“熙宁通宝”三枚,均铸造于11世纪初期,可佐证遗址的年代。此外,也出土了铁钉、铁片、铁块等铁器,部分为块炼铁的粗加工产品。而出土的陶瓷器主要为各类生活用具,多为宋元时期安溪窑生产的青白瓷,兼有磁灶窑、德化窑的产品。部分器物上保存有墨书题记,如“吴”“朱”之类,可能是冶铁工匠的姓氏。

在冶铁遗址西北处,为余氏一脉迁徙至安溪后的祖宅“谏草堂”所在。2000 年后祖厝陆续被掩埋于现代开矿堆砌的渣土之下。此后该谷地被洪水携带的淤泥、碎石填满,遗址东部逐渐积水,形成一水田。目前揭露出的房屋总长约为 14.7 米,进深约 4 米(东北—西南的墙基未完全揭露),中部主室面积最大,宽 8.7米。

遗址位于这处梯田上,北为现代铁矿坑,南为荒废田地,东西两侧均为山地。矿山位于冶炼遗址的东北处的山坡,铁矿资源丰富,已调查多处古铁矿洞。矿山及遗址周边的山地生长有茂密的树林,是冶炼所用木炭的来源。遗址的东部有一条古道通往西溪,是产品外运的路线,这便形成了从原料到加工再到运输的产业链条。

【板结层】

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有独特的考古价值:一是全国第一个对块炼铁进行科学考古发掘的考古工地;二是同一地点同时冶炼熟铁(块炼铁)、生铁、钢的古冶炼厂场;三是体现先民在处理人地关系上的超常智慧。

北京大学考古队于下草埔冶铁遗址发掘区内发现系列重要遗迹,包括冶炼炉6座、房址2座、多个活动面、护坡、池塘、小丘、板结层及石堆,与冶铁有关的遗迹年代集中于宋元时期。

【护坡】

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护坡,经过检测在南宋就有,将炼出来的炉渣堆积,铲平,就堆出这一块平地,然后人再往上一层,继续开炉冶炼,60-80公分就有一个板结层,青阳下草埔四周的小山丘可以炼数百年之久,目前发现的房址主要集中于遗址北部。

【冶炼炉3】

编号为L3的冶炼炉保存状况较好,体量较大下,使用时间较长,有多次使用和改建的痕迹,目前可区分出至少5 次使用痕迹,自东北至西南方向分别称为L3-1、L3-3、L3-5、L3-4、L3-2。5 座炼炉均为夹砂土坯砖砌筑而成,上部被破坏,东部被晚期人类活动切削破坏。最外圈的L3-1 和L3-2 是最初使用的炼炉,现仅存一段弧形残炉壁,L3-1 残长1.2m,壁厚30-35 厘米,被切削部位仅存10-18 厘米,炉壁中烧瘤处厚5-10 厘米,据测量数据可计算出该处内径约98 厘米;L3-2 残长70 厘米,壁厚14-25 厘米,内壁无烧瘤而发白,厚4-5 厘米,据测量数据算出该处内径约76 厘米。L3-1 和L3-2 损坏后分别改建为L3-3 和L3-4,其中L3-3 破坏严重,现仅存一段弧形炉壁,残长1.05m,壁厚30 厘米,被切削部位仅存约20 厘米,炉壁中烧瘤处厚10-20 厘米,据测量数据算出该处内径约88 厘米;L3-4 保存状况稍好,平面形状呈内圆外方,内壁挂满蓝紫色烧瘤挂渣,残口内径32 厘米,残深40-45 厘米,壁厚25 厘米-30 厘米,烧瘤挂渣可见两层,厚度均为5-10 厘米,说明该炉在冶炼时至少经过一次修补。炉体东部有一疑似鼓风通道的小坑,该坑呈椭圆形,口径15-25 厘米,深40 厘米。

【冶炼炉5】

冶炼炉L5破坏较为严重,仅见底部。炉体平面呈圆形,朝向正西,夹砂黏土砌筑。现深约20厘米。残内径50-55厘米,壁厚8-10厘米,内壁未见烧瘤,炉内有烧瘤碎块散落。正西方向炉壁有一长25厘米的缺口,缺口下有一小坑,坑口呈椭圆形,口径15-20厘米,深15厘米,坑内堆积为棕色黏土,出土物包括两片碎瓦片和一片灰陶片。L5炉内部另有一低温用火遗迹,呈不规则圆形,推测为灶,编号Z4,据此推断冶炼炉L5在废弃之后利用其炉膛改作灶继续使用。

【冶炼炉6】

L6位于TD5上,探方T1214扩方内,紧邻F4的SM1西南侧。清理L6炉底坑、排渣道内堆积,以及L6西侧小范围操作面。清理发现,炉底坑、排渣道内的多层堆积基本一致,仅在排渣道槽道底部发现一薄层炭屑层,该炭屑层铺于黄色黏土层上。该黄色黏土层即为L6炉基垫土,且构成L6周围操作面垫土。

L6系以黄色黏土为炉基的浅地穴式炉,废弃后被整体移平,仅余炉底与炉底坑内堆积。区域内垫渣、平整L6后形成F4室外地面,L6周围活动面亦被F4室外地面及地面垫渣所叠压。

【锻炉4】

炉4保存相对较完整,在平地起建的地上炉型。炉体整体呈方形台,顶面中央向下开半球形凹槽,于凹槽内壁施以炉衬材料,即为炉膛。西侧底部遗有一紧贴坑壁的水缸。内底部填土经浮选、重选、磁选、手选后收集到较多碎炭屑、碎玻璃态渣、锻造剥片、烧土粒等锻造遗存。据此,初步判断炉4可能为锻炉。

【人员活动房遗址F3、F4】

F4的房址,在炉4的旁边,围墙里面是一个两进的小房子,用炉渣把墙垫起来,这边是用小石头和平石垫起来的墙,还有很多瓦砾,都是平瓦,碎了之后留在这里,原来保存的。房子所倚建的基础地面是用炉渣包括红烧土块、各种冶炼废弃物淀积起来的活动面,所以房子在整个冶炼时期来说是属于比较晚的,至少是冶炼活动持续一段时间后房子才出现的。从地层关系来说,相当于炉废弃之后房子才建起来。F3 屋内两房间地基上各有一堆破损严重的瓦片堆,以红瓦为主。西侧屋后墙边的地基上散落有 多块修整后的石块,以及大块的炉渣。出土的瓷器包括青瓷、青白瓷和白瓷,可辨认器型有碗、盏、 盘口壶、瓶等,年代大致为元代。此外,屋内出土瓷器类别多为生活类用品,无瓷器生产、祭祀等相关遗存,屋内南间东南角发现灶台 1 座,故判断 F3 为生活用宅的可能性大。

【冶炼炉1、2】

L1 与 L2 东西相邻,两炉属于露天作业炉,连线呈东北-西南向排列,L1 在东,L2 在西。两炉炉型结构相似,均为半地穴式、“葫芦”形小竖炉,炉体腹大颈小,炉上部填料口遭破坏,现存炉口顶端略高于炉旁操 作面。其中,L1 保存较好,炉膛未被破坏,膛内残留原生堆积的大体积冶炼产物;L2 北侧被全部破坏,炉膛被晚期填土填平,仅于膛底部残余碎炉壁残块。

【结语】

经过科学、系统的发掘工作,青阳下草埔遗址的年代与地理位置与历史文献所载宋代泉州“青阳铁场”相符,是宋代经济史、手工业技术史、海洋贸易史的重要发现。青阳下草埔遗址发现的冶炼遗迹、遗物具备技术上多样性和内涵上的丰富性,为宋元时期冶铁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青阳下草埔遗址发现的居址、公共设施具有结构上的完整性,展现了一个冶炼周期较长的宋元时期中国东南地区冶铁手工业遗址的独特面貌。青阳下草埔出土的陶瓷器,类型丰富,窑口明确,为研究遗址内社区结构、宋元时期泉州安溪地区的社会组织与人类流动提供了考古资料。青阳下草埔遗址的发掘与研究仍有广阔的后续工作的空间,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

G. 沉睡的工业遗迹,哈弗H9自驾探险阿城糖厂工业旧址

知道这么个地方,还是从抖音上看到的。因为中东铁路的修建,哈尔滨及沿线一直都分布有大量的历史遗迹。只是很多缺乏系统性保护和资源开发及宣传,能够像中央大街那种被完好保存并利用的建筑实数少数,更多的最后慢破败、消失。虽说这些建筑都是俄国人带进来的,在那个国力衰弱的年代,却也最终成了历史的见证。看到这些建筑慢慢落魄最终消失,对于我这个喜欢历史的人,深感可惜。

但是随着糖厂的衰败这里也成了糖厂工业遗迹的一部分

所谓以史为鉴,回顾历史,尤其是不能忘记曾经的黑暗岁月,才能倍加珍惜眼前的生活。闲暇之余,推掉酒局牌局,开着大九到处走走,看看风景,看看历史建筑,似乎这才更符合我这近不惑之年的“大叔”。东北32°的盛夏,除了没有南方的潮湿之外,酷热的威力丝毫不逊色于南方,幸好大九的空调相当的给力。作为一个柴油H9的车主,我一不用心疼开了空调的油耗,二不用担心空调开启之后的动力。总之,我只要保证油液正常,轮胎正常,车辆状态正常,带好我的水、食品、电话就OK了。继续,我们去寻找下一个历史的遗迹。

H. 《石家庄市城市更新重点项目总体实施方案》解读

凤凰网房产获悉,石家庄近日出台了《石家庄市城市更新重点项目总体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坚持“整体规划、有序实施,点线面统筹协调”,严格落实在二环内做“减法”、在二环外做“乘法”,还空间于城市、还绿地于人民、还公共配套服务于社会,彻底断开土地市场一二级联动的决策部署,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补齐城市功能短板。

按照计划,到今年年底,我市将完成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构建城市体检评估与城市更新有效联动模式,形成城市更新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工作机制,谋划一批、启动一批、建成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重点工程。到2024年6月底,基本完成综合更新片区、老旧厂区、老旧小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等城市更新重点任务,公共服务设施得到大幅改善,城市功能与品质实现明显提升,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面貌基本形成。

众志成城强力攻坚

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眼下,石煤机厂区地块城市更新、高铁片区、太平河拥河发展示范区、环中央绿色体育公园活力街区等一系列城市更新项目,正在加速推进中。为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我市将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坚持保护传承和风貌管控;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一是以人民为中心,充分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吸收民智,优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改善居住条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将群众更新愿望强烈的片区优先纳入更新范围,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是严格落实防止大拆大建要求,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大规模增建、大规模搬迁,不随意迁移、拆除历史建筑和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加强城市设计引领,坚持把城市作为整体艺术品打造,培育城市特色片区和标志性建筑,构建结构清晰、节点突出、特色鲜明的省会城市特色风貌,提升城市魅力。

三是依托区域业态本底,科学确定城市更新区域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推动城市空间与产业场景、消费场景、商业场景、生活场景的有机融合,系统提升城市品位、能级和首位度,创新城市发展模式、增强城市永续发展动力。同时,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充分引入海绵城市、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城市建设理念,补齐城市生态短板。

四是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积极探索投融资新模式,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投资活力,提升工作成效。

为持续推进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公共配套、提高城市颜值,根据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建设需要,《方案》针对第一轮城市体检发现的问题,以综合更新片区、老旧厂区、老旧小区、老旧街区、城中村“4区1村”以及基础设施为更新重点,以“点、线、面”结合的思路布局了一批城市更新重点项目。

优化布局完善配套

强力推进六大城市综合更新片区建设

综合更新片区的建设列在了《方案》的首位。我市将结合高铁片区、中央商务区、太平河拥河发展示范区建设和北站片区改造等重点工程,科学谋划城市商贸流通、居住、文化旅游、休闲等综合功能区,选定六大城市综合更新片区,通过优化规划布局、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景观风貌等方式,对片区内旧村、旧城、街道、商业、厂房、仓库、空地等进行统筹更新改造,以特色街道为纽带串联起片区内的重大节点设施和不同功能分区,推动片区有机更新、整体提升、活力发展。

(一)围绕高铁片区打造“城市客厅”,该项目北至塔北路,东至建设大街、南至塔丰路、西至滨河街,面积4.92平方公里。我市将加快建设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数字经济和枢纽经济平台,打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研发中心,建设汇聚优质文化、教育、医疗、体育运动资源的宜居社区。同时,在中央绿色体育公园北侧区域布局具备城市客厅功能的展厅和休闲空间,涵盖文化交流、新闻发布、科技成果展示、商务接洽、高端会展等功能。

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4月底前完成拆迁,10月底前完成中央绿色体育公园绿地、体育设施建设,12月底前全面启动建设,2024年6月底前基本建成。

(二)中央商务区核心区,位于和平路、解放大街、裕华路、站前街、公里街围合区域,面积1.08平方公里,定位为石家庄的“金融总部经济 文化示范性高地”,分为金融商务北区、文化旅游中区和金融商务南区。

其中,金融商务北区,加快建设已开工的地下空间项目、4栋商业楼宇和住宅楼宇,建设云朵体育馆、大厂公园、中车回迁楼、邮政回迁楼和4条规划道路,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在建项目今年年底建成;文化旅游中区,重点修缮正太饭店、改造提升老火车站、建设跨中山路平台、建设正太广场、改造提升解放广场、形成独具石家庄文化活力特色的文化旅游目的地,2023年6月底前基本建成;金融商务南区,加快高标准规划,今年年底前完成绿化提升。

(三)太平河拥河发展示范区,位于胜利大街以东、滹沱河以南、体育北大街以西、古城东路以北,面积5.53平方公里,以创新总部经济、滨水生态休闲、新型商业文化消费、绿色低碳示范社区四大功能为发展方向。

我市将对太平河城市片区,实施高标准建设,塑造城市亮点,营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环境,打造一流的城市滨水活力区,形成具有“国际范”的拥河发展起步区、示范区和引领区。按照计划,今年6月底前启动建设,2024年年底前完成。

(四)北站区域性片区,南至市庄路、东至中华大街、北至北城路、西至泰华街,面积约1.2平方公里。我市将统筹推进、加快实施区域内火车北站、老旧小区、市庄、高柱、碳素厂等更新工作,打造城市北部交通枢纽和区域性商务中心,改善北站及周边区域市容,完善区域城市功能。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2024年底前完成。

(五)留营特色商贸区,位于建东街(规划路)以东、和平路以南、西二环辅路以西、新华路以北区域,面积约1.27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桥西蔬菜批发市场、西环市场,留营城中村、东简良城中村。

我市将对桥西蔬菜批发市场和西环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整体改造,提升区域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提高业态定位,建设现代化食品及农产品交易中心。加快推进留营城中村开发进度,提升区域整体风貌和群众生活水平,打造西二环美丽风景线。尽快启动东简良城中村改造,适应特色商贸区环境风貌需求,提高人居生活质量,形成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商贸片区。

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今4月底前完成留营城中村改造拆除工作,全部工作将于202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

(六)自强路金融区(金世界—自强路—南花园区域),东至站前街、南至裕华路、西至中华大街、北至中山路,面积245亩。

我市将加快推进金世界、南花园区域旧城改造,尽快完成回迁,彻底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同时,延伸自强路金融街功能,广泛吸引金融、总部型企业入驻,建成集商务、酒店、公寓、办公于一体的高端商务金融区。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2024年年底前建成。

增强城市活力和竞争力

强力推进老旧厂区更新

在城市更新行动推进过程中,我市始终秉持以人为本,坚持保护传承和风貌管控,结合地域特点,全力推进老旧厂区建设。

老旧厂区分布于建设大街以东、东二环以西、和平东路两侧,主要为华药、石钢、焦化厂、棉一、棉二等地块,土地总面积约2916亩。在加快推进石煤机厂区城市更新项目的同时,启动实施和平东路沿线老旧工业区地块改造,按照公益性用地占比约60%的要求,全面降低住宅开发强度,注重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与历史文化传承,推进存量工业遗存创新发展,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和再生价值,兴办公共服务设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城市活力和竞争力。

(一)打造石煤机厂区城市更新示范项目,目前,该项目智慧体育公园建设已经完成,工业遗存保护利用区工业历史博物馆计划6月份达到开馆条件,整体更新项目将于2023年年底前基本完成。

(二)实施石钢、焦化厂老旧厂区更新改造。建设占地120亩的石钢工业遗址公园,保留石钢部分生产车间、设备和工业特色元素,形成工业遗存保护、文化教育、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工业遗址公园。在谈固大街与光华路交口周边区域打造城市东北部区域性商业中心,培育城市综合体、特色商街、文体康养等业态,全面提升城市东北区域公服配套水平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2024年9月底前基本完成。

(三)实施华药老旧厂区更新改造。保留华药厂区办公楼、储粮塔、干淀粉车间、储罐、铁轨等工业遗存,划定制药工业遗存保护街区,将华药办公楼改造为医药博物馆,展现石家庄药都形象。在工业遗存周边地块,培育科创研发、会展展销等业态,全面进行产业功能升级。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2024年9月底前基本完成。

(四)实施棉一棉二老旧厂区更新改造。对棉一办公楼、联产车间、棉库及原厂区幼儿园、图书馆、礼堂、大门等进行保留保护,划定纺织工业遗存保护街区。利用办公楼改造为纺织博物馆,展现石家庄纺织工业发展历程;针对联产车间内部空间大、建筑特征鲜明等特点,改造利用为集文化、创意、休闲为一体的时尚中心;结合棉库建筑构造独特、内部空间开阔完整的特点,改造利用为剧院、展厅等,建设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艺术会展空间。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2024年9月底前基本完成。

改善居住环境增加配套设施

旧改棚改齐头并进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曾经代表城市形象的一些老旧住宅小区由于建筑年代较早,长年缺乏管理,道路、绿地、路灯、排水及排污管道等配套设施年久失修、损坏严重,成了许多市民近年来反应最强烈和最多的问题之一。面对这一难题,我市将强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1975年以前危旧住房更新,以及棚户区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

为尽早实现老旧小区“住用安全、设施完善、功能齐备、出行方便、环境整洁”这一目标,今年我市将完成对956个老旧小区的改造,内容包括实施道路、房屋、环境、消防等公共设施改造等,在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同时,还将为具备条件的住宅积极推进加装电梯。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今年10月底前完工

同时,我市将加快推进11个1975年以前危旧住房更新试点建设,分类采取除险加固、拆除、重建开发等方式,对桥西区东平小区、支农路农药厂宿舍、电视机厂、工农路16号院,新华区和平路26号院、合作路省直宿舍,裕华区河北电机厂宿舍、裕华路富强大街东南角地块,长安区翟东小区、省体育局宿舍、河北医科大学筒子楼D级危房进行改造,全面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消除安全隐患。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2024年9月底前完成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将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按照计划,今年开工22399套,全市符合条件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部开工,将建成11157套棚改安置房。

充分释放城市发展活力

助推老旧街区华丽蝶变

为实现省会高质量发展,我市将以综合更新片区和老旧工业片区内街区为更新重点,按照系统谋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尽早见效的要求,对3条较为成熟街区进行提升,对4条正在谋划建设的街区,加快建设和打造。同时,完成100条精品街道创建,着力培育一批彰显地域特色、在全国叫得响的特色街区,充分释放城市发展活力。

(一)开展民族路国家级商业步行街提档升级同步推进建设、招商,加快完成主街、辅街基础设施、建筑立面及广场景观建设改造,加大商业回租、回购和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京东超级体验店等重点项目落地,打造集休闲、娱乐、购物、城市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街区。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前基本达到国家验收标准。

(二)提升自强路金融街形象品位。加强金融街区环境美化,对道路两侧外立面进行整饰,因地制宜进行垂直绿化、盆花造景,提高绿化覆盖率,亮化楼宇和路段灯饰,布局展现金融元素的建筑小品、主题雕塑、浮雕等,体现金融街文化特色和主题。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

(三)对塔谈国际休闲娱乐街区进行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改造塔谈国际及周边街区休闲娱乐功能,与高铁片区形成功能错位、有机衔接的整体。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

(四)建设环中央绿色体育公园活力街区。高铁片区环中央绿色体育公园道路全长约2.1公里,打造景观风貌与交通功能有机融合的高品质街区,未来,将在道路外围串联起城市展厅、地标建筑(五星级酒店)、企业总部、研发基地等板块。同时,道路内圈紧密融合体育公园风貌,使周边建筑群与中央绿色体育公园实现无障碍联动。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

(五)建设汇新路北国特色商业街区,加快汇新路沿街商业区复工复建,引进北人集团投资运营。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2023年6月底前实现开业。

(六)建设太平河滨水潮玩街区,对接国内高水平规划设计团队,引进知名业态、做优品牌项目,打造独具特色的北方亲水特色街区品牌。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2024年年底前完成。

(七)打造和平东路(棉一至华药段)工业记忆街区,该项目以工业记忆为街区特色主题,改造提升沿街景观,增加反映华药、纺织厂、钢厂、石药、煤机厂、焦化厂等工业历史文化的景观设施,串联若干老旧工业地块,促进“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前完成绿化及路旁景观等工程,全部工作结合老工业区更新工作,将于2024年9月底前完成。

(八)在全市范围内选取100条街道,开展市政设施、建筑立面、景观绿化、环境卫生等整治提升行动,挖掘历史文化,突出风貌特色,提升街巷品质,打造精品街道。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今年11月底前完成。

严守新的发展理念

高品质改造城中村项目

我市按照“二环以内做减法,还空间于城市,还绿地于人民,还公共配套服务于社会;二环以外做乘法,实施拥河发展战略,拉开城市框架”的理念,采取强有力举措,推动城中村改造工作,此举将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重要载体。

(一)加快实施9个高品质城中村改造试点项目。分别为新华区前太保、高柱,长安区店上(在建成区外)、西庄屯,裕华区东京北、方村,桥西区宫家庄、十里尹村、西简良。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今年5月中旬全部完成旧村拆除,一期回迁安置区2023年底前全部竣工,全部工程于2024年5月底前完成。

(二)全面启动尚未拆迁、进展较慢的13个村改造。在城市规划建成区外的长安区西塔口、南杨庄2个村,待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后加快实施。剩余11个村(长安区吴家营、白佛、柳辛庄,桥西区振三街、西王、西岗头、南郭、城角庄、北杜、西三教,高新区北庄),2024年9月底前回迁楼交付使用。

(三)启动实施彭村、东三教2个完成不彻底村改造。按照计划,项目将于年内完成拆除并开工,2024年9月底前完成。

全面提升城市承载力

实施九大基础设施工程

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既可使城市居民在生活上得到实惠,也可使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获得动力。《方案》进一步明确了9大基础设施工程,我市将通过重点实施道路交通建设、主街主路提升改造、完善水电路气讯等各类基础设施,提升园林绿化水平,将进一步加快公共配套服务更新,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市承载力。

(一)实施主街主路提升改造工程。继续推进四横五纵一环(四横:和平路、中山路、裕华路、槐安路,五纵:友谊大街、红旗大街、维明大街、平安大街、体育大街,一环:二环路)改造提升;新增实施新城大街、胜利大街(解放大街)、塔北路、汇明路(仓丰路)等4条主街主路改造提升。重点打造纵向串联高铁片区、自强路金融区、中央商务区、太平河拥河发展示范区,横向串联和平东路老旧工业区、北站区域性商务区、留营特色商贸区的胜利大街(解放大街)——和平路“十”字道路,有效加强各综合更新片区的有机联系,拉近空间距离,实现功能互动。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2023年年底前完成。

(二)实施一主四辅连接工程,拉开城市框架,完善一主四辅区域间路网布局。正定县方向:建设中华大街与北三环、体育大街与北三环互通立交工程;藁城区方向:建设南二环东延高架工程;栾城区方向:建设裕翔街南三环互通立交工程;鹿泉区方向:建设和平路与西三环互通立交工程,新华路(西二环到西三环)快速连通工程、中华大街南延工程。同时,实施学府路贯通拓宽工程,高标准建设拥河发展示范区东西向主干道路,完善鹿泉、藁城与中心城区连接道路。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2023年年底前完成。

(三)实施复兴大街、北三环市政化改造工程。坚持系统谋划、适度超前,分步实施、尽快见效,加快复兴大街市政化改造步伐,高标准建设省会的交通主干道、城市快捷路、靓丽风景线。按照计划,复兴大街市政化改造一期一阶段工程(南二环东延互通立交、新城大街复兴大街立交、正定段辅道),将于9月底前建成通车,全部工程于2024年年底前完成。积极谋划北三环市政化改造,高标准进行规划设计,确保尽快实施。

(四)打通36条规划路。打通方兴路、南新街、天同街等36条规划路,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建成公共停车位3.5万个,增加公共停车设施供给,方便市民出行。按照计划,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

(五)实施轨道交通建设。待国家发改委批复轨道交通1号线三期和4、5、6号线项目后,加快启动实施,按计划建成。

(六)实施城市管网提升工程。改造城市易积水区域雨水管网,对泰华街、红旗大街、翠屏路等路段雨水管网进行提标改造,有效解决汛期积水问题,计划2023年年底前完成。实施城区庭院排水改造,利用两年时间,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更新改造存量合流制庭院排水管网,计划今年11月底前完成改造220公里,2023年全部完成。

(七)加快城区公园绿地建设。实施80个2022年美丽省会城市绿化项目,新建塔南公园、裕东公园等5个公园和21个街旁游园,新建、提升绿地293公顷,计划今年年底前完成。

(八)建设运动场地。利用拆违腾退地、街头路旁空闲地、公园绿地、城市广场等,建设200个以篮球、足球为主的球类运动场地,满足市民就近、就便健身锻炼需求,计划今年年底前完成。

(九)建设东垣古城遗址公园。依托东垣古城遗址建设占地4180亩的遗址公园,打造高质量城市文化绿心、群众休闲好去处,呈现我市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增强群众文化自信、提升城市形象品质。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今年8月完成一期环境整治工作,二期建设工程于今年年底前开工,2023年6月底前整体竣工投用。

I. 如何开展工业遗产旅游

1、三个词语的关系

“工业遗迹”、“工业文化”和“工业旅游”

工业遗迹是载体;工业文化是灵魂;工业旅游是手段

2、工业旅游在整个“旅游产品”中的地位

工业旅游是传统旅游产品的有利补充。工业旅游是伴随着人们对于旅游资源的拓展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新概念和产品新形式。这种旅游方式主要包括对工业遗迹的参观、对工业场所的参观、对工业产品生产过程的参观、对工业文化和文明的体验和感悟等。通过开展工业旅游,能够促进传统工业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对工业遗产有效保护、对工业文化进一步发扬、对工业企业品牌进一步提升,工业被重新赋予旅游价值,实现绿色发展。

3、工业旅游开展的“最大问题”或者说难点

1),社会意识不强。从社会层面看,对工业遗迹的保护意识、工业旅游的开展意识都不强,导致在整个旅游行业中,工业旅游的价值凸显“微乎其微”。

2),企业不懂旅游。工业企业的决策层往往不重视旅游,因为与企业主流产品创造的价值相比,工业旅游直接创收甚微,也“不懂旅游”,对旅游市场的规律性把握、工业元素如何变身旅游产品、工业生产与旅游开发如何合理协作等,思路都不够清晰。

3),产品缺乏创新。不少设置工业旅游项目的企业,就是打开大门,开设一条参观线路,游客走马观花后走人。这样既不能挖掘工业文化内涵,也无法撬动游客消费和借助工业旅游开展为我们“打广告”。

4),渠道商兴趣不浓。旅游产品要推向市场,在前期阶段,很大程度依赖旅行社推动。然而,工业旅游点很少与旅行社合作。原因有多方面,比如工业旅游产品太分散,旅游产品建设尚未完善等。而最关键的是,工业旅游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只是“副业”或“兼职”,不管是门票收入还是购物消费,让利给旅行社的空间都不大,旅行社缺乏推介工业游产品的动力。

J. 南通大生纱厂的遗址在哪啊

新华网南京12月26日电(记者蒋芳)记者26日从江苏省文化厅获悉,一个旨在复原张謇近代民族工业遗迹的遗产保护工程已在南通市启动。

南通是江苏近代工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1895年,为实现“实业救国”的理想,清末状元张謇筹银50万两,在南通市唐闸镇创设了大生纱厂,之后又以大生纱厂为中心,创办了榨油、磨面、冶铁等民族工业实体。目前在唐闸镇,大生纱厂、面粉厂、榨油厂、碾米厂等一系列近代工业遗迹保存相对完好。其中,大生纱厂遗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最近的一次文物普查中,又有几处历史建筑相继被发现,包括大生纱厂南仓库、大储一栈等。

据介绍,这个被命名为“南通·1895”的工程将复原当年张謇大生资本集团遗留至今的厂房、工房、仓库、码头以及近代外国建筑群,并准备申报“世界工业遗产”。

阅读全文

与保留什么工业遗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将汽车钥匙改装成手机开锁 浏览:263
奔驰glb机油位置怎么测 浏览:931
奥迪a4l倒车镜片怎么调 浏览:655
2040万的新能源汽车买哪个 浏览:191
工业风毛坯棚怎么处理 浏览:795
西安马家湾工业园什么时候搬 浏览:111
奔驰前后刹车片多久换一次 浏览:893
宝马m5挡把怎么挂 浏览:729
沙沟工业大厦怎么走 浏览:526
明年汽车市场价格走向如何 浏览:167
汽车电瓶大线后开多久能充满 浏览:165
奥迪车载流量用没如何续费 浏览:584
为什么汽车改装轮毂好看 浏览:867
二手19奥迪a6l到底多少钱 浏览:415
奔驰怎么区分底盘 浏览:258
奥迪底板怎么装 浏览:915
汽车天窗是什么 浏览:678
卡塔尔工业有哪些 浏览:894
汽车谈判技巧有哪些 浏览:961
汽车的免审单多久可以申领 浏览: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