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大改造是如何改造的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个体手工业是以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从事商品生产的一种个体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1952年手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1%,农村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很大部分来自手工业。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决定逐步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步骤,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底参加手工业合作组织的人数已占全国手工业从业人数的91.7%,基本上完成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过渡时期的一项基本任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中具有两面性,既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又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相应也具有两面性。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政策。在经过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等一系列从初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后,至1956年底,实行公私合营的工业企业已占原有资本主义工业总户数和职工人数的99%,占生产总值的99.6%。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用定息方式,即按照公私合营企业的私股股额(共23亿余元)每年发给资本家5%的股息,共发10年。这就使得私股与生产资料的使用权相分离,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管理和运用。定息停付后,企业就完全成为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包括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使剥削者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了。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土地改革后的中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中农化”。在老解放区,由于种种原因又出现了土地买卖和两级分化的现象。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农民得到土地后,下一步该怎么办?根据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必须进一步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农民引到互助合作的道路上来。
土地改革后的农村都建立了互助合作组,由于土地买卖和两级分化,有的地区不少互助组瘫痪了。1950年7月,山西省委组织考察组到武乡县进行考察后写出了《山西武乡农村考察报告》,同年山西省长治地委也写出了《关于组织起来的情况与问题的报告》。两个报告持相同的观点,认为要解决互助组消沉涣散的问题,必须使互助组增加新的内容,才能够有效的增加生产。那么山西所说的新内容是什么呢?那就是要把互助组转变成以土地入股为特点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山西省委在写给华北局的《把老区互助组提高一步》的报告中还主张用增加公共积累、扩大初级社按劳分配部分的比重这些新因素,限制富农发展,逐步战胜农民的自发趋势,逐步动摇、削弱直至否定私有基础。
2. 正定县鼓励城区工业企业退城搬迁改造 补偿方案出台
凤凰网房产获悉,近日,正定县政府网站发布了《正定县城区工业企业退城搬迁改造实施意见》,《意见》提出,鼓励科技工业园企业退城搬迁、改造升级。符合退城条件的企业进行退城搬迁改造,尽快向工业园区聚集,优化产业布局,对于原址土地可出让的退城企业,按照县工业企业退城搬迁改造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批准的退城计划完成退城,并按约定腾退交付土地的企业,按照土地出让总价款的60%对企业进行补偿。
正定县城区工业企业退城搬迁改造实施意见
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城市工业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与居民生活相适应,参照《石家庄主城区污染工业企业退城搬迁改造的实施意见》(石政规〔2018〕15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政策支持、协调联动,加快城区工业企业退城搬迁改造步伐,特制定本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城区工业企业退城搬迁改造须符合正定县国土空间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遵守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按照产业关联、协同发展的要求,向县域内园区布局转移。
(二)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强化财税、土地、金融政策支持,积极引导企业退城搬迁改造。企业作为退城改造主体,在资金筹集、项目实施、债务处置、职工安置等方面主动发力,积极而为,按计划完成退城搬迁改造。
(三)统筹协调,稳妥实施。处理好城市环境与经济发展、布局调整与企业意愿的关系,解决好职工安置、债务处置等问题,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做到企业有序退城,产业有序转移,职工妥善安置,社会和谐稳定。
(四)严格标准,综合施策。强化环保、能耗、水耗、技术、质量、安全等标准约束,引导约束性资源向绿色、低碳、高端产业合理化流动,鼓励探索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治办法,促进工业企业退城。
(五)转型升级,多元发展。鼓励企业通过退城改造实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带动装备升级、产品上档、节能环保上水平,延伸产业链、发展上下游产业,实现集约集聚发展。
(六)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退城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多元化,创新企业体制机制,增强加快发展内生动力,谋求企业更大发展。
二、主要任务
支持城区范围内(含科技工业园)符合退城条件的企业进行退城搬迁改造,尽快向工业园区聚集,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消减城区工业排放,促进城市环境改善。
三、政策措施
(一)对于原址土地可出让的退城企业,按照县工业企业退城搬迁改造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批准的退城计划完成退城,并按约定腾退交付土地的企业,按照土地出让总价款的60%对企业进行补偿。补偿费用包含土地及地上建(构)筑物等,不再另行计提基金(如遇极特殊情况,基金总额超过总价款40%,超过部分从企业补偿中扣除)。
退城企业使用国有建设用地,同时又涉及租占集体建设用地的,对2009年以前租占的集体建设用地,符合出让条件的,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依法征收后挂牌出让,按照土地出让总价款的50%对企业进行补偿。
不涉及土地出让的退城企业,按照领导小组批准的退城计划完成退城的,只对其地上建(构)筑物及机器设备进行评估,按评估价格上浮30%予以补偿。
(二)鼓励科技工业园企业退城搬迁、改造升级。正常生产经营企业实施退城改造,按照批准的退城计划完成退城,并按约定腾退交付土地的,由领导小组根据其近三年总体社会贡献大小,分级分档、一企一策,分别按照土地出让总价款的60%、55%、50%、45%对企业进行补偿(补偿费用包括土地及地上建(构)筑物等补偿费用,不再另行计提基金)。
社会贡献极低及未投产企业实施退城改造,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按现基准地价标准上浮20%予以补偿,对其地上建(构)筑物及机器设备进行评估,按评估价格上浮30%予以补偿。
科技工业园区道路、绿地等公益用地,企业在建厂征地时已出资代征,企业退城进行土地招拍挂时不包含园区道路、绿地等公益用地,其征地补偿款由县财政从土地出让收益中列支。
企业应在按计划完成退城之前上报退城改造方案,申请退城政策,在领导小组批准改造方案后,及时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签订土地收储协议并按约定的时间交付土地,延期一年以上交付土地的,减少企业补偿总额的10%;延期两年以上交付土地的,减少企业补偿总额的20%;延期三年以上交付土地的,不再享受本意见确定的退城改造补偿政策。
(三)落实企业搬迁税收优惠政策和国务院及省、市政府关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相关政策,积极争取省、市财政设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转型升级、中小企业发展等相关专项资金,支持企业退城改造。
(四)优先保障用地需求。企业退城搬迁改造项目优先申报列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用足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年度土地指标向退城改造项目倾斜,优先安排土地指标。
(五)盘活土地资源。退城企业场地在开发利用前,相关责任主体应当进行场地环境调查、风险评估,经调查评估属于污染地块的,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进行治理修复。
(六)妥善安置退城企业职工。切实做好搬迁、转型和关闭企业的职工稳定和分流安置工作,全面落实企业人员分流安置和再就业各项政策。
(七)资金拨付方式。退城企业按照领导小组批准的退城改造计划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签订土地收储协议,土地出让后,结合企业土地腾退交付情况,拨付企业补偿资金。
(八)退城企业抵押不动产的注销抵押方式。1、企业能够以其他不动产置换原银行抵押贷款的,应积极进行置换,注销原不动产的抵押登记。2、企业不能以其他不动产置换原抵押贷款的,在征得债权银行同意后,可用其他抵押物替换或将抵押贷款转为信用担保贷款,注销不动产抵押登记。3、既不能处置抵押贷款又没有新抵押物或担保人的,在征得债权银行同意后,注销不动产抵押登记。已抵押的不动产可先行出让,用出让价款优先偿还债务。企业取得新址不动产证后,重新办理抵押贷款手续。
(九)建立协调机制。领导小组对企业退城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召开协调会议,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主动服务,促进企业退城。退城企业要落实退城方案,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利用退城改造实现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按时、合法、平稳退城。
(十)加强督导监督。县纪委监委对有关单位服务企业情况进行督办问效;县审计局、县财政局要加强对退城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补偿资金专款专用。
四、方案报批及搬迁补偿程序
1、拟退城企业自行或委托有关单位编制退城改造方案。
2、退城企业的退城改造方案按照公司法和企业章程规定履行程序。
3、企业退城改造方案由县退城办提请领导小组审定。
4、企业退城改造方案审定后,县退城办按企业退城进度编制年度退城计划,并按期组织实施。
5、土地出让后,由财政局和退城办核算退城企业补偿资金数额,报领导小组批准后,按程序拨付退城企业。
五、组织领导
成立正定县城区工业企业退城搬迁改造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担任,副组长由相关县领导担任,科工局、发改局、行政审批局、财政局、人社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分局、住建局、交通局、审计局、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管局、水利局、税务局、供电公司、正定镇等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工局,退城办主任由科工局局长兼任。县财政按年度安排县退城办专项工作经费。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审定年度退城计划,确定退城企业名单;审定企业退城方案,研究决定企业退城政策;协调解决企业退城重大问题。
县退城办主要职责:编制年度退城计划,提出退城企业建议名单;研究退城扶持政策,提出支持企业意见;组织评审企业退城方案,向领导小组提交评审报告;落实领导小组议定事项,协调解决企业退城具体问题。
六、保障机制
建立协调机制,领导小组对企业退城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召开协调会议,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协调配合,主动服务,促进企业按要求退城。
(一)应急管理局负责指导退城企业退城期间安全生产工作。
(二)生态环境分局负责督导退城企业环境监管和污染治理工作。
(三)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做好企业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监管,指导企业安全关停、拆除工作。
(四)财政局负责对退城办提交的相关企业关停后资产评估情况进行审核,组织拍卖变现,及时拨付退城补偿资金。
(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退城企业职工安置政策指导等工作。
(六)相关乡(镇)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负责做好退城企业的信访稳定等工作,配合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搞好退城企业土地收储。
七、其它
(一)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三年。本意见印发前已按照正政办〔2018〕110号文件批准退城方案和退城政策的企业,继续按原政策执行。
(二)经县政府批准,其他符合退城搬迁改造条件的工业企业,参照本意见执行。
(三)本意见由县退城办负责解释。执行过程中根据国家政策和市场变化,适时出台补充意见。
3. 如何引导企业主动转型升级
从政府层面:
转型升级的本质内涵就是在成本大幅上升情况下寻找一条既能在宏观上应对通胀,又能在微观上保证企业盈利水平的破茧突围出路。
(一)建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持体系
1、制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建立促进创新的激励机制,强化产学研平台和区域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创建产业园区建设,推进科技孵化器建设,努力发挥这些平台在相关产业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
2、加强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利用财政资金、金融利率、税率倾斜等手段,引导企业加大科研开发的资金投入,直接或间接扶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
3、加大闲置用地清理力度,由于企业自身原因造成工业用地闲置的,按国有土地出让合同约定和有关法律法规处置,依法收回连续两年未使用的土地,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做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统筹规划
政府及主管部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发展培育一批、改造提升一批、限制淘汰一批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排出一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逐个制订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定位、总体布局、发展导向以及相应配套措施,避免急功近利、盲目扩张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三)加大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扶持力度
在温州市委市政府的统筹下,建立统一的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企业技术改造贴息,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和引进培育人才等。同时,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主动向金融机构推荐优秀中小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项目,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力度。
(四)创新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服务机制
1、推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自主研发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发挥产业集群的综合优势,创新共性技术服务机制,整合分散于各企业的研发资源,建立共性技术服务中心,帮助解决一家一户企业难以解决的问题。
2、推动产学研更加紧密结合,建立各类社会科技支持机构广泛参与、协同配合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支持体系,促进技术向企业转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创新成果产业化水平。
3、加快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深入开展 “中小企业信息化”活动,围绕“引导、示范、推广、扶持”来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
(五)落实转型升级的税费减免优惠政策
随着各项优惠政策的陆续出台,更为重要的是将这些政策落实到实处,用足用好用活一系列推进中小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税费减免政策。有关部门在落实各项政策中要做到公开透明、及时兑现。
(六)强化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服务职能
1、确立服务行政理念,完善政府的经济协调、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进一步优化服务,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办事效率。
2、提供人才培训服务。组建温州本土企业家俱乐部,通过联合高校,着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建立健全非农产业劳动技能提升培训体系,通过劳务引进,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加强企业管理、职业技能、职业资格、特种岗位、学历教育等培训,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能力。
3、提供信息交流服务。建立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健全外贸信息收集与预警机制,开展政府部门合作,联合收集国际贸易壁垒和国家加工贸易政策动向等信息,定期为工业企业发布产业政策、市场需求等相关信息,让企业尽早了解,从而扶持外贸出口持续增长。落实国家关于进口产品贴息的规定,鼓励和扶持企业有条件的扩大进口,平衡进出口贸易。
4、开展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活动,带动和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凡被评选为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示范企业的,在银行贷款、推荐名牌产品和商品、项目立项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在财政扶持资金中给予一定的补助。继续清理和整治“乱收费”等行为,规范涉企收费和行政执法,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七)加强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指导
中小型工业企业主管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同有关部门及大专院校的协作,建立健全指导联系和会商制度,参与推动中小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工作,如开展科技帮扶活动,组织科技人员为转型升级企业提供技术培训、专利申报、新产品开发等指导和服务。另一方面按照统筹规划的要求,指导企业实施转型升级方案,帮助企业解决转型升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八)注重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中的风险防范意识
受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小型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因此,中小型工业企业一方面要加快创业创新和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积极采取措施,注重化解各种风险。一是注重防范企业资金链的风险。二是注重防范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三是注重防范市场涨跌多变的风险。四是注重防范合作或重组的风险。五是注重防范跨国发展的风险。
4. 如何利用新技术,尤其是工业技术改造我国传统的制造业
第一,引导地方政府不要片面追求GDP的增长。若干年来我们主要以GDP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长作为考核各级政府政绩的主要标志,客观上鼓励了地方政府不顾能源消耗、资源消耗、环境恶化,单纯追求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同时,财政收入又主要来源于税收,这又鼓励了地方政府盲目发展增值税源丰富的传统制造业(传统制造业链条长,可以多环节征税)。这就使得各级地方政府高度关注传统制造业的产值增长。为促使地方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转变传统制造业的增长方式,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就需要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考核指标体系。
第二,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一大重要的理论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既相区别、又有联系。“转变发展方式”包括“三个转变”:一个转变是需求结构的调整,即将经济增长由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变为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以实现经济长期、均衡、持续的增长。一个转变是供给结构的调整,即将经济增长由最近几年主要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一个转变是将经济增长由过分依靠物资资源消耗,转变到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方向上来。这实际上就是过去讲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它是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通过集约化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可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更为丰富,既包含了九五计划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思想,又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思想进行了新的拓展。
客观地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本意是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而如果仅仅是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劳动者素质提高,显然还不能更为实质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因为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主要着力点在微观层面(企业)。事实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还需要找到宏观层面的着力点,而“十七大”找到了,这就是整个经济的需求结构的调整和供给结构的调整。只有将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与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传统制造业更是这样。因为我国传统制造业的粗放增长,除了前文提到的几个原因之外,还有需求和供给方面的结构性障碍。
在需求方面,与其他行业相似,传统制造业过去也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增长,如果转变为消费、投资、出口三者协调拉动,并借助合理的政策将社会对传统制造业产品的消费引导到适当的品种和技术含量,才会从需求的角度拉动传统制造企业注重技术创新与进步。在供给方面,过去传统制造业所占市场份额较大,将经济增长由最近几年主要靠第二产业(含传统制造业)带动向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传统制造业的市场空间相对变小了,那它就得依靠创新谋生存、谋增长。可见,从转变发展方式的广泛内涵去思考传统制造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更有助于“推、拉”传统制造业转变增长方式。因此,未来我们更多地应在“转变发展方式”中“转变传统制造业的增长方式”。
第三,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转变增长方式”。传统制造业属于工业,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谓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二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三是节能降耗与环保;四是同时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我国传统制造业的粗放增长根深蒂固,也必须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转变增长方式。
一是要用高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在企业层面,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的产品设计、材料性能、工艺过程、技术装备、生产控制、质量监测、企业管理等等,以提升企业的制造能力和整体竞争力。在产业层面,政府应对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进行系统规划,引导改造进程。特别是,一些传统制造业内部各亚类之间存在紧密的价值链、供应链关系,如果改造进程安排不协调,就可能影响改造的整体进程、效果和效率。
二是要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传统制造企业的管理水平。本文研究的14个传统制造业总体管理水平偏低,这既表现在企业制度上,又表现在现代管理方法和计算机手段的采用上。因此,如能加快使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的管理工作,一方面,这将有助于提升传统制造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企业要实施信息化管理之前必须对业务流程、企业制度、管理流程、管理方法等进行规范与提升,这更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是传统制造业要在节能降耗与环保方面做大文章、做好文章。在中国当今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的能耗物耗与环境污染总量中,传统制造业的“贡献”占了主要部分。在传统制造业中,仅钢铁工业,2004年耗能即占全国能耗总量的15%,耗新水占工业耗新水总量的14%,占用运力占全社会货运量的6%,工业粉尘年排放量占工业粉尘排放量的14%。2005年,石化工业排放的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分别占全国工业“三废”排放总量的16%、7%和5%。如将整个传统制造业这些方面的情况加总,则其在中国能耗物耗与环境污染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更大。因此,应将节能降耗减污视为传统制造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和要求。
四是要结合传统制造业的高新技术改造,调整传统制造业的产业结构,结合发展现代服务业,改善相关基础设施。我国传统制造业长期粗放增长,内在结构缺陷也是一个原因。例如,亚类产业之间价值链、供应链缺少优化设计,很少引入环境无害和清洁生产方式,同类企业的产业组织落后,产业集中度不高等等。故在对传统制造业进行高新技术改造时,也应结合改造而调整亚类行业内部结构。另外,传统制造企业的生产性服务普遍内化、效率不高,而现在国际上的企业生产性服务普遍专业化、外部化,甚至采取外包方式,故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改造,也应关注对企业服务性业务的剥离、专业化和整合提升。还有,多数传统制造企业建厂时间较长,基础设施陈旧落后,要整体提升传统制造业的效率与效益,也应关注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的基础设施。
5. 如何对陶瓷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陶瓷工业技术改造的根本目的和其他行业一样,在于推动生产的不断发展。因此,一切技术改造项目,应当是既先进可靠,又切合生产实际需要。同其他技术密集型产业相比,陶瓷工业,不是不需要技术改造,而是改造的内容和重点有其特定意义。根据陶瓷工业生产特点和技术现状,陶瓷工业技术改造的重点应放在以下三个方面:
1.提高产品质量,更新产品结构。生产社会所需要的适销对路的产品,这是社会主义企业的生产目的,而工艺技术和设备则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陶瓷工业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抢占位置,并不需要也不可能全部脱胎换骨,从厂房、设备、生产流程到工艺操作全部更新.我国陶瓷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原因,除了战略方针不明确、企业经营机制不适应等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技术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低,成品合格率不高,产品适销能力差所造成的,也就是说,能否提高产品生产技术已成为发展我国陶瓷工业的关键所在。
就陶瓷工业来说,只有在产品确定之后,才能考虑采用什么工艺来实现,而也只有在工艺确定后,才能考虑用什么设备来加工。工艺改造,设备和技术的更新,原材料改善,技术进步等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陶瓷产品上.从这个意义上说,技术改造就是产品改造,目的是要生产出适应性强、经济效益高的顺应世界需要潮流的优质产品,使陶瓷工业企业具有不断创新和形成规模生产的能力,在陶瓷产品质量、产品结构上实行一个大改变。也就是说,以陶瓷产品质量和产品结构的改革为目标,从陶瓷产品与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着手,分析对照哪些设备技术、工艺、原材料等与当代产品技术不相适应,然后就这些生产要素中最关键的环节逐项进行技术改造,从而提高陶瓷综合生产能力。以日用陶瓷为例,同国外八九十年代先进技术水平相比,影响我国陶瓷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原料精制技术、成型干燥设备和耐火材料等。因此,我们以产品质量为中心的技术改造的重点应放在这方面。
我们的产品改造应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淘汰或限产中低档瓷种,增加出口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扶持—批陶瓷样板厂的改造,开发和发展国内外市场畅销的骨灰瓷、高档强化瓷、微波瓷等生产技术设备,并尽快实现大批量生产,转化为新的生产能力。目前,正在实施的景德镇瓷器工业“八五”期间第一期技术改造专项贷款2.5亿元将包括高温釉中彩瓷、高档青花玲珑瓷、釉中彩强化瓷三个高档瓷技改工程;原料标准化、煤气净化、优质窑具、优质模具、消化翻版陶机设备五项基础工业改造;还将完成12条燃煤隧道窑和5条燃油辊道窑的煤气技改工程。这一期技改完成后,景德镇出口瓷比例可由1990年的28.1%提高到52%,其中高档瓷比例由3.8%提高到25.8%;平均每件换汇由往年的31美分增至50美分,其中高档瓷每件2美元。
2.解决能源消耗大、利用率低的问题。陶瓷工业是高耗能产业,美国以51家耗能最大的企业作为调查重点,其中32家系硅酸盐企业;英国也将陶瓷工业列为重点调查节能的对象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在陶瓷工业生产成本中,能源消耗要占30%左右,在我国,用于能源的平均成本费用更高达40%,为各项成本费用的首位。陶瓷工业的热能主要是消耗在烧成和干燥两个工序上,其消耗比例大致为:烧成占61%,干燥占25%,取暖占8%,动力和照明占6%,如机械化水平低,企业环境差,则前两项合计所占的比重当更大,我国目前即属于这一情况。据统计,我国陶瓷工业热利用率极低(热效率为20%一30%),仅为发达国家的1/2(陶瓷工业发达国家热效率为50%一60%)。大部分热能消耗在排烟、排热损失,窑车、窑具蓄热损失,窑体散热损失,辐射热损失,化学不完全燃烧的燃料损失以及其他人为的浪费中。目前我国陶瓷工业的能源消耗,平均每万元产值消耗标准煤15吨,吨瓷耗标准煤1.2吨,比国际上平均能耗高一倍以上,与先进制瓷国的日本、德国等相比则更为落后。
造成中国陶瓷工业能源消耗大的重要原因,是耗能设备装置的落后。因为耗能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窑炉的先进性,我国八大产瓷区拥有竖式的倒焰窑126座,占全部烧成窑炉的一半,耗煤比国内一般隧道窑还要高出30%一40%。而以国内隧道窑来说,其结构和材料也还是处于国外四五十年代的水平,凭人工操作,烧成温度也很不稳定,烧成1公斤瓷耗能达18000千卡左右,比国外普通隧道窑高出50%左右。国外在烧成工艺上,目前已普遍采用气体燃料,采用明焰快速烧成制度,窑炉结构设计已由传统的隧道窑发展到装配式隧道窑。目前出现的意大利推板窑、针式窑,每公斤瓷耗能只有1100—3000千卡。捷克和斯洛伐克、德国采用快烧推窑,能耗为4200千卡。就是一般的窑炉,每公斤瓷烧成能耗也仅在6000—9000千卡之问,压力、温度都是自动控制,燃烧稳定,热效率高,温差小,产品合格率高。另外,耐火材料的落后,也影响到能耗的增大,国外瓷器与匣体重量之比一般为1:2—4,而我国平均为1:6—7,高的达1:8,也就是说我国烧1公斤的瓷器就要烧6—8公斤的匣钵,仅这一项,能耗就比国外高得多。
综上所述,在提高烧成质量的前提下,应力求在窑炉、耐火材料等主要耗能设备装置上加以改进和革新,提高现有设备的热利用率,管理上合理地组织生产;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克服人为的浪费,以求得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3.提高原料质量,减少原料消耗.原料是陶瓷工业生产的重要物质条件,陶瓷工业的生产过程也就是原料的消费过程,陶瓷原料的质量和节约使用,对提高陶瓷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加积累起着重要作用。从物质形态来说,陶瓷原料构成产品的主要实体,它们的质量决定着陶瓷产品的质量;从价值形态来说,在产品成本中,陶瓷原料费用占相当大的比重,随着陶瓷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个比重还有继续提高的趋势。但目前我国陶瓷原料加工工业比较落后,大部分产瓷区还没有专业化的陶瓷原料生产厂,瓷厂基本上是将天然状态或粗加工的原料直接进厂,致使原料质量波动很大,严重影响陶瓷产品质量,适应不了工业化大生产的要求。
6. 工业企业的综合能源改造后期维护需要注意什么
针对工业企业综合能源开展的内容,后期维护需要注意:
加强对改造或更换的工业锅炉和电动机各种机械设备和仪表的观察,确保其安全附件灵敏可靠,防止事故发生。
如果是刚准备做的话,浙江有一家公司叫南德电气,现在就是做绿色降碳,算是综合能源领域的比较优质的企业。公司在浙江、山东都有设分公司,特别是在浙江的杭州、温州、宁波名气比较 大。有需要可以找他们合作
7. 工业技改项目 是什么
工业技改项目是指工业企业在原有生产装置的基础上,通过设备改造,设备更新扩大产能,增加产品品种、改善产品性能,提高产品附加值所实施的工程项目,这不同于新上项目。不过现在在统计技改投入时,为了指标的需要,把工业企业新上的项目也都统计在技改范围之内。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各县(市、区)认真执行国家、省有关产业政策,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发挥已有的产业基础优势,突出新旧动能转换主线,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切实围绕做强做大实体经济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筛选储备优质项目。
经过企业申报,县(市、区)、市两级把关,2018年度共筛选确定工业重点技改项目150个,总投资62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6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6个,总投资602.14亿元;新开工项目63个,总投资250.99亿元。
150个工业重点技改项目符合上级相关产业政策,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好,带动示范作用强,全部建成达产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1433亿元,利税272亿元,对推动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明显的支撑作用。
8. 中国近代工业的工业改造
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人民政府的没收官僚资本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9世纪末以来,赣闽粤边区各县相继降生的近代工业绝大部分转变为国营企业。例如,1949年,瑞金县人民政府接管民国政府员工印刷所的设备开办瑞金新华印刷所,1956年,昌明、福兴私营印刷所并入,新华印刷所更名为江西瑞金印刷厂1950年,长汀县人民政府接管旧政府田赋处的碾米设备,筹建了县办第一家国营工厂--第一碾米厂;兴宁县第一染织厂则是1951年由西庄、睦仁、霖兴、大同、福利、农业、勤信、合众、集泰等9家全县较大的私营布厂合营的,1955年被批准为公私合营,定名为地方国营兴宁第一染织厂。1924年创办的妙培炉铁厂,1950年为平远县人民政府接管,易名为妙培炉人民钢铁厂,后来发展成为平远县国营钢铁厂。1955年,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梅州共有海源、复兴卷烟厂、光明电灯公司等13家私营工厂先后参加了公私合营;1956年,增加到18家;1958年至文革初期,上述工厂全部转变为国营工厂;其中由海源烟厂、复兴烟厂合并的公私合营企业--梅州卷烟厂就是1960年过渡到地方国营企业的。于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赣闽粤边区各县建立的地方国营工业企业中,清末民国以来边区降生的近代工业很快实现了所有权的转制,成为人民政府所有的经济实体和新中国公有经济的主体。这些公有制纯度高的工业经济,在后来的城乡分割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弱化了其对农村经济发展应有的影响力。在80年代中期以后,它成为三边地经济改革主要对象,并在实现转制转轨中逐步融入世纪末三边地区工业化与市场化的历史进程中。对于这一部分工业企业,本书后面将不再另外给予更多的关注。
发展曲线
9. 新建工业企业和现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应当采用什么样的设备和工艺,以及采用经济
环境保护法
第二十五条
新建工业企业和现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应当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设备和工艺,采用经济合理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处理技术。
10. 党在过渡时期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采取了什么样的改造道路
对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在整个过渡时期要实现“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是要发展生产力。“三改”就是要改变生产关系:即对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1952年下半年至1956年,新中国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
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理论和实践。1953年春,中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获得土地的农民有着极大的生产积极性。
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原因),只有组织起来互助合作,才能发展生产,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