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西安工业利润怎么样

西安工业利润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3-02-08 12:22:22

‘壹’ 兵器工业西安科技产业基地有那些企业入住

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位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泾渭工业园内,分为科技产业、产品制造两个区域,包括高新企业、科技创新、化工环保、综合保障、产品生产和产品总库6个园区,将采取“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进行开发,总投资150亿元。昨日,首批签约入区的醋酸纤维烟用丝束项目、二醋酸纤维素及醋酐项目、843厂技改项目、绿色能源及材料项目、智能调光材料项目、彩色液晶显示材料产业化项目等7个项目,总投资40亿元。其中,民品项目占85%以上。其中,二醋酸纤维素及醋酐生产线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实现年产二醋酸纤维素3万吨和商品醋酐3万吨的生产能力,实现年销售收入7.5亿元,利润总额8100万元,税收4100万元。绿色能源及其材料产业化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锰酸锂等锂电池正极材料3000吨,年销售收入8亿元。另外,作为产业配套,该项目还将在西安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园基地建设年产3900万只锂电池的西北最大的锂电池产业基地,预计可实现年产值6亿元。西安北方秦川集团有限公司整体搬迁项目建成后,装备能力将得到较大提高,产品规模和水平将得到提升。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15.7亿元,可实现利润1.525亿元。醋酸纤维烟用丝束生产线项目是采用日本大赛璐公司先进的工艺和专用设备,生产醋酸纤维烟用丝束。项目将建成3万吨/年的生产能力,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9.3亿元,利润总额1.07亿元,税金4200万元。彩色液晶显示材料产业化项目将建成年产30吨液晶显示材料的生产能力。预计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利润7000万元以上。

根据协议,西安市政府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共同成立兵器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协商和决策兵器产业工业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中的重大事项。同时,以西安经开区管委会为基础,西安市政府成立西安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派员参加。五年内使入区企业年产值达到300亿元,实现税收10亿元。西安市及经开区将为项目建设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

‘贰’ 西安的工业发展状况

高陵县在农业生产上曾创造过无数辉煌。粮食生产先后超“纲要”,过“黄河”,跨“长江”,二十世纪50年代,被国务院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80年代中期,曾以养鸡闻名全国;90年代初,又以吨粮县为誉堪称西北之首。90年代末期,高陵县立足本县实际,确立了开放带动战略,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求发展,大胆探索工业强县的路子。

高陵县
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县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建设繁荣文明经济强县,努力实现撤县设区的奋斗目标,积极实施和全力推进泾河工业园带动战略、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和城镇化战略三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高陵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2004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完成16.69亿元,同比增长17%;工业总产值完成19.16亿元,增长3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17.56亿元,增长91.9%;县级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009亿元,增长4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94亿元,增长15.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40元,增长11.1%。上述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市考核评比中居区县前列,特别是在全市重点工作抓落实考核评比中,高陵取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2005年,高陵县把建设诚信、高效、廉洁、务实政府作为强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三大战略”,实现撤县设区目标的动力和保障,使县域经济发展在前三季度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1—9月份,全县地方生产总值完成14.53亿元,同比增长1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4亿元,同比增长18.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03亿元,同比增长110.1%,。以上主要经济指标中,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总额的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其它指标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二。特别是财政收入再创佳绩,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预算任务,其它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高陵县始终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积极实施泾河工业园带动战略。位于高陵县境内泾、渭河两岸的泾河工业园发展势头强劲。该工业园自1996年启动开发以来,全县上下把它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民心工程和翻身工程真抓实干,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建设,泾河工业园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工业园南区6平方公里开发基本结束,北区25平方公里建设全面拉开,累计入区企业235家,合同投资额104亿元。其中过亿元的项目18个,过千万元的项目145个,共计投产企业133家,在建企业65家。同时,泾河工业园也成为高陵经济的重要支撑。全县国地税收入的80%以上在园区,工业总产值的75%以上在园区,固定资产投资的68%以上在园区。仅地方财政收入就由开发之初1995年的1821万元,增长到2004年的1.0009亿元,其增长速度为全市之首,其中工业园为县财政贡献6047万元,占县财政收入的61%。2005年,泾河工业园继续被作为高陵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和龙头,倍受全县上下方方面面的呵护和关注,工业园发展继续取得了显着成效。1—9月,实现工业总产值14.28亿元,同比增长60.86%,上缴税金1.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0.12%,上缴县级财政收入4718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57.83%,预计到2005年底,工业园为财政的贡献份额将占到全县财政的67%。泾河工业园已真正成为西安乃至陕西的一个新亮点。
希望采纳

‘叁’ 中国北方城市有哪些

北京、天津、石家庄、承德、张家口、唐山、秦皇岛、保定、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安阳、开封、洛阳、郑州、南阳、三门峡、登封、信阳、商丘、大同、太原、榆次、忻州、朔州、长治、大连、沈阳、锦州、凌源、鞍山、阜新、吉林、长春、伊春、白城、丹东、哈尔滨、齐齐哈尔、满洲里、漠河、黑河、七台河、牡丹江、鹤岗、旅顺、二连浩特、包头、呼和浩特、锡林浩特、乌兰浩特、集宁、德州、济南、泰安、聊城、泰州、徐州、青岛、烟台、潍坊、淄博、延安、西安、宝鸡、榆林、汉中、咸阳、离石、介休、银川、石嘴山、兰州、天水、酒泉、张掖、嘉峪关、玉门、西宁、格尔木、乌鲁木齐、喀什、善僐、伊犁、石河子、吐鲁番

‘肆’ 西安的经济状况概况 最好300字以上

西安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西安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

2008年3月5日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战略目标,按照“加快科学发展、实现率先发展”的总体要求,转变发展方式,挖掘增长潜力,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宏观经济在高平台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主要指标达到多年来最好水平。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737.10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4.6%,增速创11年来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17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762.51亿元,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891.42亿元,增长14.2%。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8%、43.9%和51.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1017元,增长13.0%。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7%,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5%,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4%。

表1:2007年西安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指 标
2006年
2007年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1.6
4.7

食品
2.2
12.6

其中:粮食
3.0
8.7

烟酒及用品
2.4
0.5

衣着
5.7
1.4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2
4.4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3
2.9

交通和通讯
-3.0
-4.8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0.2
-0.8

居住
3.2
3.6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134.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 9%。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22.69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86千公顷;油料播种面积5.68千公顷,减少0.46千公顷;蔬菜播种面积60.71千公顷,增加2.69千公顷;水果种植面积40.57千公顷,增加2.12千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213.87万吨,比上年增加1.02万吨,增长0.5%;蔬菜产量225.21万吨,增加16.82万吨,增长8.1%;水果产量60.51万吨,增加5.16万吨,增长9.3%;肉类产量20.68万吨,增长5.2%;奶类产量52.80万吨,增长12.0%;水产品产量1.04万吨,增加0.06万吨,增长6.6%。

表2:2007年西安市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213.87
0.5

油料
万吨
1.08
-6.8

蔬菜
万吨
225.21
8.1

水果
万吨
60.51
9.3

肉类
万吨
20.68
5.2

奶类
万吨
52.80
12.0

禽蛋
万吨
12.75
2.0

水产品
万吨
1.04
6.6

大牲畜年末存栏数
万头
33.72
4.4

猪年末存栏数
万头
152.00
1.3

羊年末存栏数
万只
51.98
2.0

家禽年末存栏数
万只
1470.00
4.7

全市农用机械总动力234.8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1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184.18千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76.24万吨,增长0.3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586.60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6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9.3%。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57.17亿元,增长26.7%。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90.64亿元,增长28.6%(按现价计算,下同)。工业产品销售率96.99%。

表3:2007年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情况

单位:亿元

指 标
总产值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1590.64
28.6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1013.43
27.1

其中:集体企业
25.76
26.6

股份制企业
888.00
34.3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235.17
23.3

其中:轻工业
337.44
21.5

重工业
1253.20
30.4

其中:新产品产值
360.42
23.1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6.83,比上年提高2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59.42亿元,增长33.9%;实现利润102.27亿元,增长36.7%;实现税金57.15亿元,增长29.2%。

表4:2007年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71.03
6.3

原油加工量
万吨
85.30
3.5

精制食用植物油
万吨
19.44
31.5

乳制品
万吨
3.69
8.9

软饮料
万吨
138.09
11.6

啤酒
万千升
34.93
11.4


万吨
6.99
5.4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42.65
32.5

缝纫机
万架
73.46
19.4

配混合饲料
万吨
27.40
23.9

合成洗涤剂
万吨
8.92
-19.2

中成药

3945.58
10.0

水泥
万吨
263.13
70.2

钢材
万吨
78.73
10.1

氢氧化纳(烧碱)
万吨
9.54
10.9

工业锅炉
蒸发量吨
723.00
-6.8

汽车
万辆
17.06
64.9

交流电动机
万千瓦
810.96
56.6

变压器
万千伏安
7029.87
25.4

电力电缆
千米
3714.11
129.9

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
对千米
3718.00
-17.2

彩色显象管
万只
1099.81
-1.8

程控交换机
万线
6.42
-80.4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75.9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实现总产值613.76亿元,增长47.4%(按现价计算)。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67.8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59.37万平方米,分别增长34.0% 和61.0%。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 17.2万元/人,施工工程竣工率40.0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35.33亿元,比上年增长37.1%。其中,城镇投资1340.59亿元,增长37.9%。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0.20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投资297.53亿元,增长39.4%。其中工业投资286.61亿元,增长38.8%;第三产业投资1032.86亿元,增长38.0%。

全年非公有制单位投资713.23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占城镇投资的53.2%;国有单位投资515.02亿元,增长28.4%。

全年房地产完成投资387.33亿元,增长35.6%;商品房销售面积832.53万平方米,增长34.0%;商品房销售额282.11亿元,增长36.9%。

全年“四区两基地”完成投资378.94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6.4%。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完成投资163.60亿元,增长19.5%;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投资102.60亿元,增长25.2%;曲江新区完成投资82.80亿元,增长60.4%;浐灞生态区完成投资18.29亿元,增长43%;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完成投资8.24亿元,增长34%;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完成投资3.41亿元。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661.02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49.5%。各类房屋竣工面积1672.16万平方米,竣工率29.0%。共有920个城镇建设项目建成投产,项目建成投产率50.5%。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 832.38亿元,增长18.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89.20 亿元,增长17.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815.68亿元,增长18.9%;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7.92亿元,增长18.9%;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17.98亿元,增长12.5%。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汽车类销售额比上年增长28.7%,金银珠宝类增长32.7%,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2.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5.9%,日用品类增长31.1%,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9.9%,服装类增长26.3%,通讯器材类下降39.4%。

六、对外贸易

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53.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1%。其中出口34.71亿美元,增长27.2%;进口18.90亿美元,增长32.6%。实现贸易顺差15.81亿美元。在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出口42.52亿美元,增长25.0%;加工贸易进出口9.21亿美元,增长65.8%。

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35个,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4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1.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16亿美元,增长35.3%。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完成客货运输周转量313.2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8%。其中,铁路189.06亿吨公里,增长8.9%;公路114.61亿吨公里,增长16.1%;民航9.62亿吨公里,下降7.8%。

全年铁路旅客发送量25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8%,货物发送量548万吨,增长10.4%;公路客运量8466万人次,增长4.2%,货运量11276万吨,增长42.1%;民航旅客吞吐量1137万人次,增长21.4%,货物吞吐量11.20万吨,增长12.7%。

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8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邮政业务收入6.43亿元,增长17.6%;电信业务收入73.58 亿元,增长 16.3%。

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118.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8%,其中海外游客100.01万人次,增长15.3%。在海外游客中,外国游客增长15.9%,台湾游客增长12.6%,香港游客增长11.2%,澳门游客增长11.3%。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37.20亿元,增长16.1%,其中外汇收入5.43亿美元,增长16.3%。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25.33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31.3 %。一般预算收入112.92亿元,增长31.5%,其中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31.5%、20.9%、69.7%、26.0%和27.8%。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74.16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0.40亿元,增长21.1%;教育支出25.73亿元,增长31.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04亿元,增长31.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9.01亿元,增长17.3%;农林水事务支出8.55亿元,增长36.2%;环境保护支出2.13亿元,增长69.6%。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560.3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684.58亿元,增长25.7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49.4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2%,其中,短期贷款881.07亿元,增长9.7%;中长期贷款1561.26亿元,增长18.9%。全年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789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4%;累计现金支出7654.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累计货币净回笼238.69亿元,比上年增长24.2%。

全年证券市场证券交易总量12100.10亿元,代理期货交易额2800.8亿元。年末全市有上市公司18家,上市总股本44.66亿元。

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27家,保险机构365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92家。全年保费收入72.33亿元,比上年增长37.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7.85亿元,增长34.0%;人身险保费收入54.48亿元,增长39.0%。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20.3亿元,比上年增长69.9%;其中财产险、人身险分别为8.55亿元和11.7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3%和112.3%。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市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1.77万人。全年共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424项,投入市级科研经费6400万元,其中实施重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项目64项,扶持科技发展平台12个,支持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10家,实施区县科技指导项目15个。组织申报并列入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各类科技计划和重大专项208项,争取国家、省资金1.97亿元。全年技术市场交易额14.8亿元。全市专利申请量6768件,专利授权量2529件。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95家,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 1440家。

全年招收研究生2.06万人,在学研究生6.41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5.1%、9.8%。普通高等学校48所,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16.96万人,在校学生56.03万人,毕业生14.33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1.9%、9.0%、22.0%。职业高中86所,招生2.44万人,在校学生5.60万人;普通中学453所,招生17.96万人,在校学生54.68万人;小学1872所,招生8.67万人,在校学生56.83万人;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为99.94%和99.42%。民办高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32所,民办普通中学64所、小学30 所,民办职业高中40所。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公共图书馆14个,文化馆14个,文化站182个;电视台、广播电台、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各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8.33%,广播人口覆盖率99.37%。

全市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533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61 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 4.3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 1.51万人;卫生机构床位3.36万张。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人数达349.21万人,实际参合率90.8%,覆盖面为100%。

全市拥有全国和全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27个,全国农村体育先进示范站45个。全市已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299 名,公共使用全民健身广场 380个。参加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夺得3枚金牌、3枚银牌、3枚铜牌,团体总分151分,位居西北五省第一。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24.37亿元,比上年增长23.3%。翻建改建道路60条、背街小巷65条,新建公交港湾100处、人行天桥10座,新建道路面积101万平方米,新增93个小型休闲绿地广场、60座公厕、63座小型垃圾压缩站。全年城市供水2.90亿立方米,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了99.9%。天然气总供气量6.74亿立方米。全年完成供热量1429 万吉焦,集中供热面积2747.25万平方米,新增面积381万平方米。全年城市污水二级处理量9938.1万立方米。出租汽车拥有量1.15万辆。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年好于国家二级标准(良好)以上的天数294天,占当年总天数的80.5%,创历史最好水平。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值较上年下降3.64%、二氧化氮年均值与上年持平。全市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为100%。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均值为55.5分贝,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均值为67.9分贝。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679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39人。全市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全面下降,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经济损失分别下降6.9%、8.6%、4.6%和22.8%。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常住人口830.54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29.32万人,占51.7%;女性人口401.22万人,占48.3%,性别比为107(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全年出生人口7.81万人,出生率为10‰;死亡人口3.50万人,死亡率为5.48‰;全年净增人口8.02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52‰。城镇人口548.99万人,占66.1%,乡村人口281.55万人,占33.9%。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764.25万人,比上年增长1.5%。

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5012元,比上年增长22.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62元,增加 1757元,增长16.1%;农民人均纯收入4399元,增加590元,增长15.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97.5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总建筑面积23.6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2.92平方米。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4.3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14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2.45万人,劳务输出50.34万人,其中有组织的输出27.88万人。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问题基本解决,零就业家庭现象基本消除。城镇登记失业率4.3%,与上年持平,低于4.5%的年度控制目标。

全市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7.57万人,医疗保险基金征缴率95.0%;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2.23万人,离退休人员42.94万人,养老保险社区管理服务率79.6%;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24.11万人,失业保险社会化发放率98.0%;工伤保险参保人数90.3万人,职工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6.12万人。

全市福利企业135家。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9.367亿元。

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增加值为现价,除注明外,增加值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格计算。

‘伍’ 为什么说西安留不住人才

不是西安留不住人才是因为西安的职位有限。

除了大学生过多,西安的关键问题还在于经济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太差,第三产业还可以。但是,旅游业比重过大,产业不强,产业链不完善,无法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因此,如果是机械,材料,化学,自动化,能源专业的专家,那么在西安找一份好工作非常困难,融资则更加困难。更好的工作是计算机,电子产品,软件和通信。西安的工业纯利润不及神木县的工业纯利润,这简直是个玩笑,这也是GDP较低的根本原因。

‘陆’ 秦都区的经济概况

经济总量不断扩张,发展速度依然较快。2012年,秦都区生产总值达到330.04亿元,生产总值增速13.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31亿元,比上年增长6.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3%;第二产业增加值218.54亿元,增长17.5%,占66.22%;第三产业增加值97.18亿元,增长8.4%,占29.45%。 建国前,私营及合股经营工厂均为自负盈亏,其中合股企业盈利后按股分红。建国后,合作社、组、街道工业仍实行自负盈亏,税后利润的30%上缴主管联社或主管部门,70%留企业。留企业部分按5∶3∶2比例分别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兴办集体福利事业和社员劳动分红。合作工厂由主管联社统负盈亏;地方国营企业由国家统负盈亏;公私合营企业的税后留利实行“四马分肥”:25%上缴财政部门,25%作为私方股金分红,25%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25%举办集体福利事业。转为地方国营后,由国家统负盈亏,每年仍付给资方定息。1958年,大量手工业合作厂、社,盲目升级,地方国营企业由14户增加到39户。1961年,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进行手工业归队,有21户恢复集体性质。
1958年至1978年,由于受到“左”的错误思想和旧的经济体制束缚,咸阳市工业生产只讲速度,不讲效益,几项主要经济指标一直很低,资金积累也不多。1978年后,改变了国营企业由财政包干、集体企业统负盈亏的旧体制,工业企业逐步由生产型转为生产经营型,全面提高经济效益成为工业企业的中心目标。特别是一整套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直接挂钩的措施实行后,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活力,调动了职工积极性。亏损户逐步减少,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76年,预算内地方国营工业企业有19家,盈利12家,利润总额120.1万元;亏损7家,亏损额160.5万元。盈亏相抵后,净亏40.4万元,税金仅94.7万元。 1986年,预算内地方国营工业企业16家,盈利14家,利润总额510.7万元;亏损2家,亏损额25.8万元。盈亏相抵后,实盈484.9万元,税金猛增到237.3万元。1987年分区后,秦都区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78家,总利润150.2万元,总亏损额72.1万元;盈亏相抵后,实盈72.1万元,税金175.9万元。1988年,区属全民企业亏损户减至1户,但盈亏相抵后亏损余额升到55万元;集体独立核算企业亏损户减至6户,盈亏相抵后利润余额升至1305万元。工业整体效益提高。1990年,区属全民企业无一亏损,实现利润318万元。集体企业亏损户由9%降至7.8%,利润余额上升为2544万元,比上年增长94.9%。其中,全区8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总利润394.8万元,总亏损108.6万元,盈亏相抵后,实盈286.2万元,税金531.6万元。
2001年,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0.7%。该区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产品多样,并且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占全区工业总产值1/3强。电子、医药、纺织工业规模位居全市前列。其它发展看好的业态有纺织针织业,年产值约6亿元,产品70%销往西北五省和西南各省并部分出口。
2012年,秦都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570.31亿元,同比增长38.7%。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企业累计完成5.4亿元,增长99.21%;集体企业累计完成5.3亿元,增长88.9%,股份合作企业累计完成10.11亿元,增长175.71%,股份制企业累计完成328.68亿元,增长54.9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累计完成13.89亿元,增长41.90%;其他经济类型企业累计完成32.25亿元,增长49.34%。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累计完成289.33亿元,增长54.78%;轻工业累计完成106.29亿元,增长61.79%。分行业看,七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534.6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94%。其中,装备制造工业产值149.8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6.28%,增长34.9%;电子工业产值40.4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09%,增长56.4%;医药工业产值66.8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72%,增长42.6%;食品工业产值24.9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36%,增长42.6%;纺织工业产值17.1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增长17.2%;能化工业产值186.8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2.76%,增长36.9%;建材工业产值48.4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48%,增长56.8%。
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全面完成。2012年,秦都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6.04亿元,同比增长28.04%。完成全年市计划的100.06%。在投资总量中:基本建设投资258.34亿元,增长30.74%;房地产开发投资124.46亿元,增长30.2%。全年新开工项目192个,比上年增加27个。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61个,比上年增加12个。投资项目共331个,包括续建项目139个和新建项目192个,截止12月底已完成166个项目。
消费拉动经济平稳增长。2012年,秦都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0亿元,同比增长18.9%,完成全年市计划的106.72%,总量居各县区之首,完成率和增速在全市均排第一位。按消费形态分,批发实现零售额7.65亿元,增长7%,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56%;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1.93亿元,同比增长22.2%,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7.41%;住宿实现零售额1.78亿元,增长38.5%,占秦都区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2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64亿元,增长22.9%,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8%。
“双收入”稳定增长。在经济形势趋稳的保障下,城市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渠道进一步拓展,收入结构呈现多元化,收入明显增加。数据显示:2012年,秦都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798元,完成市计划101.21%,同比增长17.4%。绝对值和增速均居全市第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55元,完成市计划的101.46%,同比增长17.7%。主要原因在于农民从非企业组织、本乡区域内及外出从业所得到的收入增加,另外来至于财产性收入也有较多增加。
财政收支增势强劲。据统计,2012年秦都区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1604万元,增加17758万元,增长33%,顺利突破7亿元大关。财政支出接近15亿元大关,达到149010万元,增长26%,比上年同期增加30825万元。 历史上秦都区一直是粮、棉产区。
1951年,基本结束了土地改革,原咸阳县委在群众基础较好的乡开展互助合作,帮助农民组织临时性的农忙换工互助组。至1953年,全县境内基本建起了临时、长年互助组,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987年以前,本区以粮食作物为主的种植业在农村经济中始终占主体。1952年种植业与牧业、副业的结构比例为87.1∶9.9∶3。1965年,种植业比重进一步增大,与林、牧、副、渔业的结构比例为91.81∶0.03∶5.71∶2.02∶0.13。70年代后期,农村工业比重逐渐增大,到1978年,种植业、牧、林、副、渔五业的比例为70.21∶27.81∶0.74∶0.91∶0.03。
1985年,农村经济结构开始发生显着变化,一是过去的副业变为农民家庭工业。二是乡镇工业逐步发展壮大,并形成了第三产业。当年在农村经济总收入中农、工、第三产业的比重为42.15∶25.98∶14.4;农业中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与渔业的比重为85.84∶0.61∶13.32∶0.02∶0.20。1987年,农、工、第三产业的比重中,第三产业与工业有较大提高,其比重为36.42∶28.30∶35.28;农业中五业结构比重为86.14∶0.68∶12.45∶0.45∶0.28。到1990年工业及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总体结构比重为33.25∶36.55∶30.2,呈“三足鼎立”之势,农业的结构比例为86.54∶0.68∶11.46∶0.06∶1.26。在种植业中,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比例逐步趋向合理。
1987年,播种面积比例为2∶1左右,总产值比例为8.5∶1,1987年为7.7∶1,1990年为4∶1,多种经营得到迅速发展。全区农村社会总产值4.4亿元,约占当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的10%。
农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该区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三大目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2001年全区农业总产值4.08亿元,增长7.7%,肉、蛋、奶产量稳步增长,全区肉、蛋、水产品总产量14500吨。特别是蔬菜生产发展迅猛,2001年总产量达到40.8万吨,品种发展到95种,产值达2.4亿元,产量产值居全省之首,除满足咸阳、西安市区居民消费外,还远销西北五省。

阅读全文

与西安工业利润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温州哪里买江铃汽车 浏览:304
为什么汽车会靠右 浏览:346
特斯拉如何成为新能源汽车 浏览:316
工业品价格是什么 浏览:124
汽车玻璃3c怎么去掉 浏览:95
奥迪五幅轮毂大概多少公斤 浏览:46
奔驰租车公司有哪些 浏览:539
越南宝马销量怎么样 浏览:483
双色奔驰s级最低多少钱 浏览:854
奔驰车为什么不过户了 浏览:734
奥迪副驾驶面板怎么拆卸 浏览:794
轻工业级焊机和家用焊机哪个更好 浏览:335
天元区汽车油漆哪里好 浏览:398
山东省有哪些大型工业园 浏览:293
美孚220号工业齿轮油多少钱 浏览:244
汽车扶手箱下面是什么 浏览:150
广西玉林机场到玉林汽车总站要多久 浏览:871
把奥迪撞了陪多少钱 浏览:663
汽车摇篮安在哪个位置 浏览:430
宝马x1是什么类型的车型 浏览: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