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如何快速发展重工业

如何快速发展重工业

发布时间:2023-02-08 05:58:11

Ⅰ 我国当前重工业发展的主要促进因素有哪些

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①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②中国政府的政策: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晚清政权、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都曾鼓励兴办实业。 ③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Ⅱ 重工业如何个性化发展

发展重工业有很多种方法,这个主要是政策环境和资源的问题。重工业的发展,首先,遵循着遵循的原则是资源供销运输,如山西东北重工业基地,铁矿石煤炭比较丰富,很适合炼钢这个些都是重工业有丰富丰富的工业底蕴的加工行业,造成行业额那个冶金行业都和环境和资源有很大的关系的。

Ⅲ 为什么我国一五计划也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一个国家重工业的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是体现其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如下:

1、当时内战过后,经济遭到重创,为恢复国民经济

2、朝鲜战争引发的中共领导人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的忧虑担心

当时刚建立新中国,西方国家一直对是社会主义充满敌视,重工业有助于加强国防建设,从而保家卫国,保障国家政治独立。发展重工业可以尽快改变我国工业十分落后的面貌,

3、苏联工业化道路成功的示范效应

对于刚建立的新中国,中国领导人还未找到很好的办法去建设社会主义,所以照搬苏联模式,着重发展重工业。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如何快速发展重工业扩展阅读

抗美援朝战争,断绝了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可能发生的联系,毛泽东等领导人痛切地感到,短期内打开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已变得不可能。要使国家真正实现独立、富强,必须迅速地建立起比较完整的、自成体系的工业结构,必须把重工业摆在突出的位置上。

1952年7月中央书记处连续召开多次会议。认真研究了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方针,确定以建设重工业基础为五年计划的中心环节。同时,决定周恩来、陈云、李富春等组成中国政府代表团前往苏联,就“一五”计划中需要苏联援助的141个工业项目问题进行商谈,中心环节是重工业。

Ⅳ 要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问题,毛泽东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有

重工业和轻工业 农业的关系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作得好些。像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像一些东欧国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他们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我们对于农业、轻工业是比较注重的。我们一直抓了农业,发展了农业,相当地保证了发展工业所需要的粮食和原料。我们的民生日用商品比较丰富,物价和货币是稳定的。 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这样,重工业是不是不为主了?它还是为主,还是投资的重点。但是,农业、轻工业投资的比例要加重一点。 加重的结果怎么样?加重的结果,一可以更好地供给人民生活的需要,二可以更快地增加资金的积累,因而可以更多更好地发展重工业。重工业也可以积累,但是,在我们现有的经济条件下,轻工业、农业积累得更多更快些。 这里就发生一个问题,你对发展重工业究竟是真想还是假想,想得厉害一点,还是差一点?你如果是假想,或者想得差一点,那就打击农业、轻工业,对它们少投点资。你如果是真想,或者想得厉害,那你就要注重农业、轻工业,使粮食和轻工业原料更多些,积累更多些,投到重工业方面的资金将来也会更多些。 我们现在发展重工业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从长远观点来看,前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少些和慢些,至少基础不那么稳固,几十年后算总账是划不来的。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使它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Ⅳ 重工业的发展方向

从轻工业到重工业是工业化进程的一般性规律。而工业化的完成则以工业重型化为标志。一个国家进入到重工业化阶段,既是生产要素积累的结果,也是需求扩张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的运行表明,同以轻工业为主的早期工业化相比较,重工业化在培育和创造内需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首先,重工业产品大多与较高层次社会需求的满足相关,能够促使内需规模不断地扩张。产业结构是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动而变化的。当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到一定水平后,社会消费需求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加工程度高的商品如耐用消费品等,社会消费需求与重工业的联系日益密切。重工业产品既能为轻工业的结构升级创造条件,本身也能创造市场上的消费需求。
其次,重工业本身的产业关联十分广泛,其发展对内需总量增大的拉动效应是持续性的。相对于轻工业而言,重工业的产业关联链明显要长得多。一方面,重工业的发展能为许多产业的发展提供投入品,另一方面,重工业的消耗大,能为本国其他产业创造出巨大的市场需求。
最后,重工业对提高国际竞争力非常有利,从而能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来扩大国内的需求。一个国家的重工业发展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直接制约其出口贸易和海外投资的竞争力。而国际竞争力的模式不同,不仅影响一国利用外部市场和外部资源的能力,还直接影响到一国在开展国际经济交流时对内部需求的拉动效应。以重工业为基础形成的国际竞争力在这两个方面都有明显的优越性。
从社会消费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的轻工业消费品等明显过剩,而以重工业为基础的消费需求,比如家用轿车等则还刚处于起步的阶段上。从投资需求的角度来看,众多的轻工业部门显然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只有启动大型的重工业项目投资,才能对投资总需求起到有效的刺激作用。迅速增长的机电产品出口仍是偏向于劳动密集度高产品,也可能会较快地出现市场饱和的局面。中国的经济发展要突破有效需求不足的瓶颈,加快重工业化的步伐势在必行。

Ⅵ 怎么发展“特大城市2011”重工业啊!!

土办法,打开资源交易面板,
把所有负的资源都调到1后,城市就可以发展了,然后再把进口的调回去

Ⅶ 优先发展重工业对中国经济有什么积极作用

积极作用:

一、重工业产品大多与较高层次社会需求的满足相关,能够促使内需规模不断地扩张。产业结构是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动而变化的。

二、当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到一定水平后,社会消费需求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加工程度高的商品如耐用消费品等,社会消费需求与重工业的联系日益密切。

三、重工业产品既能为轻工业的结构升级创造条件,本身也能创造市场上的消费需求。

(7)如何快速发展重工业扩展阅读

发展重工业必要性

选择正确道路,是快速推进工业化的前提。由于资源禀赋、历史传统不同,各国工业化道路也不尽相同。能否选择适合自身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是对各国执政党的重大考验。

新中国成立后,党提出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党认真总结吸取我国工业化的经验与教训,充分发挥我国在劳动力和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在实践探索中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工业化之路,开启了我国快速工业化进程。

Ⅷ 关于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问题

是这样,一战结束后国际局势并不乐观,很多人,包括法国的福煦元帅和苏俄总书记列宁都对当时的局势表示担忧,尤其是福煦更是做出了二战将于20年后爆发的精确预言!斯大林明白优先发展农业轻工业可以较为有效地改善民生,可是只有大力发展重工业才能有足够的军工实力和战争潜力。事实证明,斯大林是对的。二战期间,苏联一共生产了数万辆坦克,数千万支步枪,在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中,没有强大的重工业是做不到这点的。假如像很多不了解当时国际背景而反对斯大林的人所希望的那样,由托洛茨基当政,那么苏联的经济格局可能就会更合理,但是在与德国的战争中也必然会缺少武器装备,因而使战争更艰苦,甚至会失败。二战中德国会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武器华而不实,性价比太低,环境适应力差,没有结合当时的客观需要。应当说,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模式的确不合理,让农民的权益受到损害,但斯大林模式在全局上又是符合当时的需要的,因此获得了成功。理解斯大林模式不能纯粹从经济学和人道主义上思考,必须结合当时世界战争时刻可能爆发的国际大背景。或许,对于当时的苏联,斯大林模式还真是唯一最好的选择。
看来楼下这个就是根本没有结合当时国际形势的。军事工业和武器研发还有基础设施建设都不是在开战后一天两天可以完成的,需要很多年的准备。在开战后的战时制度,无非是调整产业结构,把更多劳动力向军工方向集中,增加一些军事化管制,顶多能短暂的增加已经定型的武器装备暂时提高,但是绝对无法提高工业产能。苏联当时的工业需求量有多大你知道么?在诺曼底登陆前基本可以认为是苏联在独自抵抗德国的进攻。像楼下说的等战争开始再进入战时体制,无异于我们家乡话说的“屎憋到屁眼才挖茅坑”,根本来不及。如果没有之前打下的重工业基础,你拿什么去生产武器,这是多加几个工人就能解决的问题吗?这是需要增加很多家炼钢厂,铸造厂,炼油厂,化工厂,发电厂才能达到的产量。苏联建国时的工业基础并不雄厚,如果苏联建立时就有美德英那样的工业实力,或许他可以按照托洛茨基的路线走下去,然后等战争爆发后能实施战时体制。但是按照当时苏联如此贫穷落后的背景,只有先把重工业发展起来,其它的经济成分才可能得到足够的发展。农业需要收割机,拖拉机,纺织需要纺织机,这些机器不还是要重工业来制造么?你以为发展轻工业就是空中楼阁那样直接有机器了?
没错,卫国战争的胜利,美国的《租借法案》功不可没。但是美国援助的最有意义的不是武器装备,而是粮食,战争物资和日用品。美国援助的坦克简直是笑话。在苏德战场上,没有一款美国坦克能拿上台面。德国3型(后期)以上坦克可以击毁任何美制坦克,美制坦克却无法对德国4型以上坦克造成有效杀伤。二战结束后,世界首辆主战坦克就是苏联制造的,美国直到M1A1定型时才有了超过苏联的坦克。
还有你说的:“1941-1942年,苏联坦克产量2.8万辆,1942全年苏联损失2.4万辆坦克。这一年西方援助的坦克是6000辆。没有这些援助,他还能打个鬼啊。”这就是典型的断章取义了,击毁了2.4万辆又怎么了,还有以前生产的呢?更何况这2.4万辆多数还是旧式的诸如T26,T28之流,新生产的多数是T34,能比吗?
斯大林搞大迁移?这是后来赫鲁晓夫干的蠢事,西伯利亚到处是冻土,怎么种地?不管你怎么说,斯大林接手苏联时,苏联还是个贫弱的农业国,斯大林死时,苏联已经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工业大国,这是你怎样抹黑苏联也改变不了的现实。

朝鲜战争也被你拿来说事了?且不说你已经跑题很远了,就是说,也没有问题。先看看交战双方兵力投入和人员伤亡:
双方投入兵力对比
联合国军:
韩国 590,911
美国 480,000
英国 63,000
加拿大 26,791
澳大利亚 17,000
菲律宾 7,000
土耳其 5,455
荷兰 3,972
法国 3,421
新西兰 1,389
泰国 1,294
埃塞俄比亚 1,271
希腊 1,263
哥伦比亚 1,068
比利时 900
南非 826
卢森堡 44
总共:1,205,605
中国人民志愿军
朝鲜 260,000
中国大陆 780,000
苏联 26,000(主要为飞行员)
总共:1,066,000
战争伤亡
美军和联合国军被俘人数
美军: 7,140
联合国军: 92,970
联合国军共计伤亡人数
死亡:683,079
受伤:1,167,737
伤亡合计:1,850,816
中国人民志愿军
自1950年10月25日参战至1953年7月27日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共阵亡183108余人,医院救治战斗和非战斗负伤的伤员383,000余人次,其中救治无效致死者21,600余人,去掉伤员因第二、第三次负伤而造成统计上的重复数位和救治无效死亡以及非战斗负伤者,故最后确定的战斗伤亡减员总数为366,000余人。
除伤亡减员外,志愿军还有29,000余人失踪,失踪者中除在美方战俘营中的21,400余人外,尚有8,000余人下落不明,估计多已在战地或在被俘后死亡。
如此可以确定,加上失踪,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共计战斗损失390,000余人。
除战斗损失外,医院还收治过患病住院的军民450,000余人次,其中病亡者13,000余人,加上阵亡、因伤救治无效死亡等明确死亡者和失踪后估计已死亡者,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军民因各种原因死亡的人数在18、3万余人左右。加上朝鲜人民军的伤、亡、失踪数位,中朝军队共损失628 000余人的兵员代价。

由此可见,朝鲜战争根本不是全面战争,且不说美国,就是我国在解放战争中,就投入了数百万部队。对于苏联,这个数字更是九牛一毛。武器不说别的,朝鲜战争中,苏制的米格15战斗机,T34/85,IS2坦克等,足以对抗美国同类技术兵器。美国也没有压上他的全部实力。苏联的武器粗糙,但是苏联的武器全都质优价廉。尤其是坦克,更是引领着世界坦克发展。除非美国真的决定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否则,当他的行动超过苏联的底线时,苏联就会正面干预了,当然,这样一来,杜鲁门离下台也不远了。美国人是不会愿意刚刚经历万二战就再打一场全面战争的。
你那是哪找的资料?“从1917到1922年间,契卡的绞死和枪决的人数可能达到数十万至数百万人”。可能?这是可以随便可能的? 在1954年2月苏联总检察长鲁坚科等人给苏共中央主席团关于镇反人数的统计报告中指出,从1921年到1941年1月,因“反革命罪”被判死刑的有642980人。这是赫鲁晓夫时代的数据,人数只可能多不可能少。算上肃反扩大化(也就是“大清洗”),才处决6多万,列宁时期才可能杀多少人?你说话负责不?人家国家不存在了,没法反驳你了,你就可以随便诬陷了是不是?你知道当时的国际局势是什么吗?国联单纯靠压迫战败国来维持和平,但帝国主义国家的争霸没有停止。在资本主义世界内部矛盾解决之前,肯定会再次开战。共产主义有什么恐慌的?当时的共产主义是很受欢迎的,在27年经济危机时期,如果不是罗斯福总统力挽狂澜,拯救了美国经济,那么美国都会变成社会主义国家!感到恐慌的,绝对是剥削阶级!
你那个集体农庄化饿死人的说法更可笑。就是为了提高效率才建立的集体农庄,怎么就成了效率低下了?大量的农机使用难道会让产量下降?不集体使用,你让农民自己买去?

以下是旁证:
在英国的洛伦.格雷厄姆着,叶式辉黄一勤译的《俄罗斯和苏联科学简史》一书中有这样的话:“我们对沙皇时代的平均寿命及婴儿死亡率,并没有多少可靠的统计资料,但是在贫穷酗酒与污秽猖獗的条件下,实际情况肯定是可悲的。”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布对他的全体公民实行免费医疗制度的国家。在十月革命前的1913年,俄罗斯帝国拥有大约20万7千张医院病床与两万3千名医生;到1940年苏联几乎有80万张医院病床及大约十五万个医生。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苏联人均医生数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多―也许以色列除外。在基本健康指标上也有类似的重大进展。总的死亡率从1913年的每千人30.2,下降到1940年的每千人18.3人。

另外根据雷巴科夫斯基编的<苏联人口七十年〉(这本书很显然是在戈尔巴乔夫时代出版的),苏联“1926年――1927年的平均寿命比1896年―1897年高出十二岁”,“各种年龄的妇女的死亡率比男子的死亡率下降得更大”,“1938――1939年同1926年―1927年相比只增加2.5岁”,“40年代的下半期和五十年代的上半期,是平均寿命如此大幅度增加的决定性年代。在这一时期中,寿命的增长超过了时间的流逝,每过一年,平均寿命就增加了两岁。”

根据法国的埃莱娜.卡.唐科斯所写的《分崩离析的帝国》,俄国(苏联)在1913年的死亡率为每一千人中有29.1人死亡,这相当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将近100年前的水平(而这里还有必要提一下1913年是俄国在沙皇统治下,经济状况最好的一年);到1926年,死亡率降为20.3人,1928年又上升到23.3人,而到了1937年则降为18.9(这已经基本上同西方国家同期的死亡率水平相当了),1938年为17.5人,1939年为17.3人,1940年为18.0人。
而1926年苏联人口总数是167,676,000,而到了1939年的人口是193,077,000,到1950年则为181,700,000。也就是说1926到1939年,苏联人口增长了二千五百多万,而1950年比1939年下降了一千一百多万。(需要注意的是,卫国战争期间,苏联有2700人因战乱死亡)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苏联在20年不到的时间里就使人口死亡率降低到了西方国家用了100多年才实现的水平,而这不能不说是斯大林的功绩。

Ⅸ 如何走一条新型的工业化发展道路

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个“新”,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来讲的。要全面把握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意义,必须了解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及其弊端。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当时的国际环境,从“一五”时期到改革开放前夕,我国的工业化没有突破苏联计划经济的模式。其特点是:一、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单一的公有制。20世纪50年代初,私有经济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到197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80.8%,集体所有制工业占19.2%,二者相加,占到工业总产值的100%,个体、私人工业企业已不复存在。二、在资源配置上,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体制集中过多、统得过死的弊端虽早已显露,国家也进行了几次诸如“大权独揽,小权分散”、“下放权力,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等改革的尝试,但都没有突破高度集中计划体制的总体框架。三、在发展战略上,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战略,使我国工业化走上一条资本密集型的发展道路,造成劳动力转移滞后。1978年我国工业吸收的劳动力仅为5009万,比1952年增长302%,而同期固定资产却增长了2046%,相当于工业劳力增长的6.8倍,这给我国以后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压力。四、在发展方式上,追求高速度和粗放式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客观上表现为片面强调经济增长速度,忽视经济效益。工业生产获得的快速发展,是靠高积累、高投入、高消耗来支撑的。五、在工农与城乡关系上,工业依靠工农产品剪刀差积累资金。我国的工业化是在一个经济落后、底子薄弱的基础上起步的,进行工业化建设所需资金主要依靠农业和农民提供。尽管工农业产值的比例1978年已由1952年的3:7变成7:3,但城乡人口比例则仍为2:8。在近30年里,农业劳动生产率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六、在国际关系上,因特殊的历史背景而片面强调自力更生。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贸易虽然有时发展较快,但总体水平不高。1952年,我国外贸依存度是9.4%,以后历年都没有超过10%。不重视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看出,传统工业化道路虽然使我国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却付出了超常的代价。在新的历史时期,传统工业化道路很难再培养出新的竞争优势。如果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们原有的竞争优势可能会逐步丧失,所以必须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十六大报告中曾作了概括的描述。这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路子。这条新路与传统工业化相比,它的“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进信息化的。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信息化发展很快。我们完全可以在工业化进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第二,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特别是在快速发展时期,大多数是以消耗能源、牺牲环境为代价,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我们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三,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机械化和自动化是主要着力点,从而导致失业问题的出现。我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劳动力成本比较低。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业化进程中,处理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有意识地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扩大就业。很明显,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总结世界各国工业化经验教训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信息化时代实现工业化的要求和有利条件提出的,对于加快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何才能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根据十六大的部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央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针对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安排,以期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处于工业中心地位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装备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中,设备投资2/3依赖进口。这种状况,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尽快使它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新的成长链。二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一味依赖引进,不仅利润的大部分要被外商分割,而且也会严重地影响我国的技术安全。以信息产业为例,外国生产商往往对许多技术设备,事先就安装了隐藏的“暗通道”和“后门”。关键时候,国外“专家”只要“微调”计算机的某个软件,或在某个硬件中稍作一点手脚,轻则会影响我国计算机的正常运行,重则将给我国的信息安全、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带来灭顶之灾。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力争在关键领域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以打破西方国家对我们的技术封锁。三要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改革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强大动力。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真正做到两个“毫不动摇”。要坚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只有健全市场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才能形成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宏观环境。同时,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宽工业化、现代化和优化资源配置的空间,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展望未来,我们更充满信心。只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就一定能够在新的发展时期,基本实现工业化。

阅读全文

与如何快速发展重工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奔驰c地盘虑震怎么样 浏览:323
奥迪车怎么找到钥匙 浏览:437
奥迪强行变道怎么样 浏览:128
买新能源汽车跑网约车有哪些费用 浏览:695
男老板开什么奔驰 浏览:853
13年奔驰a防冻液什么颜色 浏览:480
东升工业相机公司在哪里 浏览:691
工业级液碱费用多少 浏览:473
惠州三新工业区都有什么公司 浏览:895
奥迪4个圈怎么装饰 浏览:283
汽车上的松油怎么清洗 浏览:828
工业三电改造什么意思 浏览:239
宝马4s店保养一面漆多少钱 浏览:190
奔驰汽车轮毂价格大约在多少 浏览:310
奥迪汽车销量什么时候出来 浏览:875
汽车抽纸盒一般放哪里 浏览:50
奔驰车主如何评价奥迪 浏览:890
苏州工业园区哪里有卖雅马哈钢琴的 浏览:278
奔驰gls最低买多少保险 浏览:737
无锡工业清洗服务要多少钱 浏览: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