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大后方”是湖南、江西,而不是广西
文/城市情报社原创出品,欢迎关注!
90年代中后期,随着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珠三角一些“三来一补”制造业陆续出现了向外迁移。
2008年,广东启动产业与劳动力的双转移战略,由此,珠三角开始出现了产业大规模转移的浪潮。
根据南方日报报道2008年—2015年,共有7万多家企业被淘汰出局,当然这个可能还只是非常保守的数字,实际可能不止这些。
从转移出去的产业类型上,陶瓷、电镀、纺织服装、皮革鞋业等出现了全产业链向外转移。
从转移的目的地上看,湖南、江西、湖北承接到珠三角产业转移数量最多,而与广东语言、文化相同的广西却“颗粒无收”。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很多人说,广西不愿意对接广东,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广西就开启了东融的步伐。
2004年广西主政者提出了“东靠西联、南向发展”的思路,与今天广西提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战略如出一辙。
当年广西率庞大的党政代表团访问广东,谋划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
在广东实施“腾笼换鸟”的前夜,广西在梧州召开全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会议,积极谋划承接珠三角产业。
2010年,覆盖玉林、贵港、梧州、贺州四市的第二个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
2012年,两广省级合作平台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启动建设。
可以说,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上,广西反应最快、与广东走的最近,但取得的成效却最不理想。
湖南湘南产业转移示范区于2011年设立,但在2013年承接到产业转移项目(1293个)和到位内资金(1528亿)上就超过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如今,湖南稳扎稳打,将湘南产业转移示范区升级为湘西湘南产业转移示范区,而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广西已经很少被提及, 很多人甚至已不知道它的存在 。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广西片区的发展也不理想,截止今年6月,累计注册企业515家,投产企业只有43家,注册和投产企业数量还不及湖南郴州经开区多。
更令人不解的是,广西东融的“桥头堡”梧州在过去十年常住人口出现了负增长,经济停滞不前。
同一时期,湘南的郴州、永州、衡阳三市经济总量、工业规模却在不断壮大。为什么广西东融成效不佳?
两个问题值得反思 ,一个是广西在发展战略摇摆不定,总是把握不住时机。
主要表现在广西既想做好“沿海”文章,又想做足“沿江”的文章。
这种矛盾心理让广西顾此失彼,东融的决心和力度打了折扣。以广西的财力也根本支撑不起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的战略。
此外,在东融上,广西也是多线作战,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没搞好。
如今又主推贺州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和玉林“两湾”产业融合发展先行试验区,这种“猴子捡西瓜”式的心态让广西无法专心做好一件事情。
第二、广西低估了公路和普铁的作用。 众所周知,高速公路、普铁的运量大,既能运人又能载货;而高铁只能载人,对拉动物流、工业发展作用有限。
十二五、十三五时期,广西交通投入的重点主要在西江航道扩能升级和高铁建设上,对陆路交通的发展缺少相应成体系的布局。
这一时期,兼顾货运功能的柳广铁路迟迟未能开建、对接广东的高速公路屈指可数,境内的国道、省道更是破烂不堪。
相比之下,广西高铁、内河航运却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018年广西高铁通车总里程一度高居全国第一,西江通航能力仅次于长江。
广西优先发展高铁和内河航运对于经济发展却起了反向作用。
广西工业基础薄弱,西江黄金水道通航能力提升以后,大宗原材料源源不断的向珠三角输送,为下游企业做配套。
此外,南广、贵广、南昆高铁通车后,桂西北、桂东南人口外流进一步加剧。
如果说两广合作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莫过于粤桂扶贫协作了。广东多年无私的支持和援助,为广西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贡献了力量。
单方面开建柳广铁路、南深高铁广西段,加大通往广东高速公路建设力度。
然而,广东段都还停留在“纸上规划”阶段,工程何时上马、何时通车仍是个问题。
产业合作上 ,两广共建省级合作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发展呈现出“冰火两重天”。广西片区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广东片区无论是征地、道路建设都非常滞后。
从《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五方面23条政策的落实情况来看,目前广西片区已落实16条,而广东片区只落实了11条。
从入驻企业数量来看,截止2018年11月(在公开资料能查到的最新数据)试验区入驻重点企业达到350家,其中广西片区291家;新注册企业219家,其中广西片区215家。
目前 ,东融似乎只是广西“一头热”,广东的热情并不高。并且,广东很可能不跟你广西玩了。广东当前的战略重心在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加快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
今年6月广东出台支持湛江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意见,加快湛江崛起,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贸港联动发展。从广东在湛江重点布局看广西沿海的发展困局
在此背景下 ,粤琼(徐闻)特别合作区已提上日程,随着广东战略方向的调整和海南加快建设自贸港,粤琼合作必定会进一步升温,届时粤桂合作又将何去何从?
二、凭什么融? 接前文所讲,为什么珠三角的产业更倾向于转向湖南、江西,而不是广西?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在珠三角经商的湘赣籍企业家众多。
他们对家乡有情怀,在外功成名就了,希望回家乡做点事情,荣归故里。
以大湾区龙头城市深圳为例,在深湘赣两省籍企业家群体不仅规模大,还创办了许多知名的企业。
相比之下,广西籍企业家群体要小很多,我在深圳,听到最多的商会是潮汕商会、湖南商会、江西商会,但极少听到广西商会。
另据第三方平台贝壳发布的数据,广西人在大湾区购房的比例也远低于湘赣两省,这一定程度折射出高收入人群也偏少。
对于非本地籍企业家,如果要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去投资,他们一点会考量营商环境、产业配套、物流、人力成本、市场潜力等各方面条件。
其中,营商环境是最大因素。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发布的《中国省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2020》显示,广西的营商环境在全国31省中处在最低等级。
我没对广西营商环境做过深度调研, 但我问过一些珠三角制造业企业的老板 ,为什么更愿意去湖南江西设厂,而不是广西?
很多人回答说对广西比较陌生,对湖南江西更为了解,在湖南江西设厂,既可以兼顾本地市场,还能北上打开全国市场。
偏技术类的企业,在湘赣两地设厂,也更容易招聘到相应的人才。
三、能融多久? 去年“湾企入桂”签约项目金额超万亿,乍一看,好像广西招商引资成果非常不错,但先别高兴的太早。
项目签约完后、还要经历资金到位、开工建设、建成投产等几大环节,每个环节都可能会黄掉一批项目。此外,这些项目投产后,能在广西停留多久?
有多少能够扎根,又有多少能真正当地创造出GDP、贡献税收?是非常值得考究的。
正所谓,当初的期望有多高,失望就有多深。2010年制造业代工巨头富士康与南宁签约,声称要助力南宁打造世界级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
10年过去了,南宁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还没突破800亿,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也不过1000亿出头。
与南宁同年签约富士康的郑州,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已超5000亿,全市形成了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
现在,南宁已经很少宣传富士康了,反而开始捧起了瑞声 科技 。
无独有偶,年初我到北海 旅游 调研 ,当地人告诉我某科进驻北海已经十余年了,当初说能为北海创造8000个就业岗位,但是我看这里面的工人可能还不到1千人。
随后,他旁边的一大片地,你看到的这些地都是某科的,占地非常大,号称北海史上最大的工业项目。
我回来查了一下资料得知,某科是深圳企业,在全国多个城市有投资,其中长沙项目总投资240亿,占地约1200亩;郑州项目总投资400亿,占地1000多亩。
然而,某科在北海投资为540亿,产业用地就达到1万亩。这究竟是在发展产业还是在圈地?
另外,我在梧州某县调研还看到 ,“猴子掰玉米”,捡一个掉一个的承接产业现象,正在这里上演。
梧州是广西的东大门,也是东融的最前沿,这些年承接了不少广东陶瓷厂、纺织厂过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这些被珠三角淘汰的落后产能,在梧州却被当成了“宝”。
走访中,当地人带我参观了一个工业区,说这里面有很多陶瓷厂都是从广东搬过来的,以前最热闹时,有几百家企业,现在冷冷清清,倒闭了不少。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在几公里外的地方,又看到当地正在兴建另一个转移产业的园区,挖掘机轰轰作响,热火朝天。
据我观察, 所谓广东转移过来的企业,很多只是把几条生产线或生产基地部分转移过来而已,研发、总部、销售市场仍然放在珠三角。
这些“外来和尚”对当地并没有归属感,不可能形成持续性投资,一旦土地、劳动力、环保等生产成本水涨船高时,人家说撤离就撤离。
那么,又是什么吸引他们过来广西投资?
一个是招工比较容易,用工成本相对低一些;最重要的是当地出台了诱惑力的优惠政策。
广西有着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区域自治税收政策,这几年又大力东融,邻近广东的几个城市都出台不少优惠政策。
诸如 ,标准厂房补贴、总部企业认定奖励、厂房包装修,头三年免租金,后三年减半;税前三年全免,后三年退60%等招商手段层出不穷。
这种血拼式的政策,让企业得到了“便宜”的同时,也无形中扭曲了市场信号,加剧了各县市之间的财力比拼。
如果东融引进来的这些产业不能及时投产,形成良性的贡献,对当地将会是个“灾难”。
广西对接大湾区,向粤港澳大湾区先进生产力靠拢是非常必要的。
但关键是学什么?对标大湾区的营商环境,学习大湾区先进的理念才是广西应该融入的精髓。
这几年,广西东融的成果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过来投资的上市公司、大企业较少。二是全产业链转移过来的并不多;三是转移过来的产业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居多。
招商引资思路仍然停留在 “捡到篮子都是菜”的阶段上,大湾区淘汰什么产业,广西就去接什么,其结果反而会拉大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对于本土优势产业发展广西的投入却不够,湖南、江西已形成极具规模的本土龙头产业集群。
云南、贵州也都在把传统优势产业发扬光大,而广西的优势产业却不断的走下坡路,这是非常值得深思。
此外,单纯依靠承接产业转移是很难实现长远发展的。早些年天津滨海新区依托央企投资,经济一时风光无限,如今潮水褪去,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知名企业,经济也开始走下坡路。
相比之下,广西立足自身,培育本土明星企业,强龙头,做大做强本地传统优势产业,培育适合本地特点新的经济增长点,辅以招商引资,补链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去年,我在《坐拥西部出海口,GDP却被云南 历史 性超越,广西到底落后在哪?》文中说过广西米业大有可为。
2020年柳州袋装螺蛳粉销售超110亿元,带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到电子商务、文化 旅游 ,无不涵盖其中。
像粉业这样的特色产业,广西还有很多,只是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罢了。
城市情报社:专注城市经济领域,欢迎点赞关注!
② 林海武的人物访谈
记广东省徐闻县人民政府县长林海武
近几年来,中共中央确立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层后,中国共产党大量起用共青团年轻干部,于是在中国政坛上就有人称之“团帮”崛起!而在粤西地区的湛江市也有一位共青团培养出来的年轻干部,他就是现任徐闻县委副书记、县长林海武。
在记者的印象中,林海武是一位比较务实、真抓、实干的领导干部,虽然来徐闻县当县长时间不长,但他这种亲民、爱民、为民的作风,已得到上级领导的赞赏与深得徐闻县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然而,我想很多人只是在电视上目睹林海武县长的风采,或是在网络、报纸等媒体上看到关于他的相关报道罢了。
林县长到底是一位怎么样的人呢?2007年记者多次近距离接触了林海武,从而发现他是一位…(1)
记者看看林海武的简历,林海武,男,1968年12月出生,广东省廉江市人,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2003年2月担任共青团湛江市委书记,2007年2月以后,任中共徐闻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代县长、县长。虽然在基层工作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在他任中共徐闻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代县长,提名为县长候选人时,就表示今后要加强学习,要把自己融入到徐闻68万人民群众中去,体民情,察民意,解民忧,严格自律,摆正位置,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推动徐闻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1987年林海武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团校)毕业后,就回到了湛江,并与共青团工作结了缘,一干就是十多年。在记者与许多人的印象里,林海武从共青团一般干部爬到湛江市这个地级市团委第一把手,在湛江市正处级领导干部当中,他是非常年轻有为的其中一位。
“我能做什么?我能和别人一起做什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这是林海武在担任共青团湛江市委书记时,在与团市委实践的大学生亲切座谈时的淳淳话语。当时,他提出三点箴言:一是多协作,少自我。对于这点应该做到四个一起:跟领导想在一起,跟同事合在一起,跟朋友谈在一起,跟青年“玩”在一起。培养自我以外的东西,在人际交往中把握个性和共性的平衡,学会协作的精要所在,即团结大家一起开展工作,最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多尊重,少排斥。他提出了朱光潜的一句话: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即站得高,望得远,才能做事果断,同时又应该脚踏实地,谦虚学习。实践的学生应该学会做成年人,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他人的身上。三是多大度,少小气。大局是在大度的过程中培养的,弄清楚无私奉献和勇于奉献的区别后,要学会勇于奉献。在工作的过程中,有技巧、有针对性地赞扬、鼓励别人,在沟通、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地进步。
在共青团湛江市委里工作,林海武正是以这种工作态度和作风,赢得上级领导、同事和广大青年团员的肯定和认可。2003年由湛江市各地区、各行业推荐的候选人,经全省团员代表大会差额选举产生,林海武当选团十五大代表,并代表湛江市33万多团员和180多万青年,参加在北京隆重召开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2005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
(2)
2007年2月9月,林海武被任命为中共徐闻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代县长,提名为县长候选人。3月16日,在徐闻县召开的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他又高票当选为徐闻县人民政府县长。
从团市委书记到一县代县长、县长,级别上看似一样都是正处级,职务上也都是平级调整,但这样的调整谁都感受到是组织上重用培养他。不过,这样的安排却让林海武感到肩上的担子重了。他非常清醒,也十分明白,从现在开始,他是一县之长,要为徐闻县68万人民群众负责。
记者从徐闻县很多干部群众口中得知,林海武刚到徐闻县时,经过与广大干部群众交谈接触,以及下乡调研,工作能力强的他,很快就掌握了徐闻县的基本情况,并把自己在团委里那种优良的工作态度与作风带到政府里来,这样使他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工作环境。同时,以身作则,与时俱进的他,也在短时间之内赢得了徐闻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
2007年2月27日上午,林海武和徐闻县委书记许顺在赴新寮岛调研途中,当车行驶到徐曲路某路段时,发现路中央倒着一辆摩托车及一棵树,一个男人用手捂着脸。许顺和林海武当即停车了解情况。原来该男子被路树砸中,导致脸部大出血。于是,他们当即指示一辆随行车辆送他往附近医院救治。书记、县长在赴农村调研途中救助一被砸伤的农民,这件事在南方日报《书记县长路上救人》(2007年2月28日)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映,也使徐闻县许多人对这位新县长有了一个新认识。
(3)
据悉,林海武到徐闻县担任县长一职后,徐闻县一连接二发生了许多棘手的事情,这些事情都直接涉及到徐闻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如果处理不妥当,会直接影响到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关系。因此,这也是考验林海武的工作能力,以及应急危机处理决策能力的时候。
2007年3月7日到9日,徐闻县西连镇大井村和黑土村连续发生多起因吃鱼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事件中因中毒入院救治的群众达13人,其中一名50多岁的中毒者经抢救无效死亡。而13名中毒者中有4名女性,年龄最大的67岁,最小的仅3岁。中毒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迅速派人抢救中毒者,并采取措施防范中毒事件的再次发生。接连发生的中毒事件也引起了徐闻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3月9日上午,林海武和许顺等领导都纷纷赶到医院看望中毒群众,并要求医院做好组织抢救工作,同时指示有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防范中毒事件的再次发生。当时,作为一县之长的林海武,心里更是着急,他一方面紧急召开县政府会议,向全县发出紧急通告:2个月内禁止全县市场、食肆酒楼销售食用疑似毒鱼和来自西部海域的海产品,防止类似事件继续发生。2个月内禁止在西连镇流沙湾海域捕鱼,责成海洋与渔业部门加强海域监控和海水取样检验工作。一方面县委县政府领导下,指示徐闻县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防疫站和卫生监督所等部门迅速赶到现场,调查事件真相,做好预防措施和善后工作,以致防止中毒事件的再次发生。
2007年6月,徐闻县龙塘镇福田管区赤岭村村民苏千小(男,42岁)持一把菜刀窜到赤岭小学二年级教室,将在校的学生黄光昊当场砍死,又将同教室的学生吴喜宁砍伤,接着窜到一年级教室,将学生刘丽明及陈锦玲砍伤,然后,犯罪嫌疑人苏千小畏罪跳楼自杀,未遂。徐闻县公安局接到报案后,有关领导带领刑技侦查员和巡警立即赶到现场,与龙塘镇派出所联合开展勘查。办案民警赶到现场后,一边将三名受伤学生送往徐闻县人民医院抢救,一边将犯罪嫌疑人控制起来,并组织民警轮流在医院进行监控。据反映,犯罪嫌疑人苏千小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接到命案情况报告后,林海武县长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看望伤者,了解病情,指示医院不惜一切代价救治受伤学生,同时看望和安慰死、伤者的家属。随后,他在现场召集有关部门召开紧急会议,并成立突发事件领导小组,自己担任组长亲自抓。同时,成立了徐闻县人民医院专门成立抢救工作小组,全力以赴救治伤者,救治费用由县财政负责;由一名副县长组织有关部门成立事件调查小组,深入到龙塘镇福田管区赤岭村进行全面调查,了解事情真相;成立善后工作小组,稳妥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公安部门成立案情调查小组,全面展开案情调查,并稳定好死者及伤者家属的情绪,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的四个小组,全面展开事件调查处理工作。由于措施得力,处理及时,当地群众情绪稳定,社会舆论与影响降至最低,使事件很快得到圆满解决。
(4)
林海武曾经在湛江师范学院作专题讲座时,指出高校团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结合当前的结业形势,要培养具有完整人格,富有社会责任心的准社会人。而他也是这样,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个富有社会责任心的人。
2003年8月,当林海武从湛江晚报一版看到《谁来帮小发明家一把》一文报道后,他非常感动也非常着急,当即派人前往一郎所在学校及家里了解情况,决定尽全力帮助这位小发明家。林海武曾对记者说:“作为一个小学生有这样的成果,很难得。一郎是湛江80万少先队员的优秀代表,他出了这样的成果,我们很高兴,作为团市委、少工委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
2007年6月1日,由徐闻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县妇联、民政局、残联、地方税务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等单位主办,县教育局、广播电视台、湛江公路管理局徐闻分局、国家税务局、地方公路局等单位协办,一场主题为“和谐徐闻·关爱儿童” 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暨“爱心志愿者”牵手孤儿的文艺表演活动在该县大会堂隆重举行,县委书记许顺、县长林海武和县四套班子成员等30个爱心志愿者当场牵手30个孤儿,结对帮扶,这也标志着该县爱心志愿者牵手孤儿活动正式启动。在庆祝活动上,林海武希望广大家长树立“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家教理念,努力争做合格父母,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和谐、温罄的家庭氛围;希望广大的儿童工作者、老师在加强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坚持贴近儿童、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原则,尊重儿童,发挥儿童的主动性,激励儿童的创造性,并积极策划、开展符合儿童特点,具有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统一的活动,使广大儿童在参与活动中得到教育和提高;希望各有关单位、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关爱儿童,特别关爱孤儿、残疾儿童、留守儿童等,扎扎实实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教育等方面的困难,努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有效教育网络,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同时希望广大儿童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热爱徐闻,克服困难,刻苦学习,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爱困境儿童是一项“政府主导、妇联牵头、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各条战线、各种力量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徐闻县妇联积极与有关部门联动,精心组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广泛动员热心人士担任“爱心志愿者”。该县妇联去年结对帮扶了121对困难儿童,今年,力争使全县690多名孤儿都得到结对帮扶。而徐闻县委、县政府发出《关于开展向孤儿献爱心挂钩帮扶活动的通知》后,从今年6月至今,县四套班子成员踊跃行动,积极下基层“攀亲”,演绎着曲曲感人至深的扶孤颂歌。林海武县长挂钩帮扶的孤儿是徐城街道办南门塘的吴健霞和城北乡迈报村的蔡玉权,他俩都失去双亲,一日三餐全靠亲属及好心邻居相助。林海武十分牵挂他们,多次委派青年志愿者前往看望,并详细了解孤儿的生活、学习情况,勉励他们坚定信心,自强自爱,发奋读书。
(5)
近段以来,徐闻县认真贯彻落实湛江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指示要求,把“城乡清洁工程”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扎实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全县卫生状况明显好转,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了湛江市委书记徐少华的肯定。据悉,自5月15日湛江市召开“城乡清洁工程”电视电话会议以来,徐闻县积极按照湛江市委市政府要求,及市有关领导到徐闻县检查清洁工作要求,迅速掀起整治环境卫生工作热潮。县委书记许顺、县长林海武多次主持召开城乡清洁工程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城乡清洁工程工作。徐闻县成立了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由林海武县长任组长,制定了《关于加强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意见》、《徐闻县城乡清洁工程工作实施方案》等工作方案,并利用电视、广播、标语、简报、宣传车、宣传栏、宣传资料等工具开展宣传活动,大造舆论声势,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7月3日,市委书记徐少华到徐闻县调研时提出“狠抓城乡清洁工程,营造生态文明环境”的要求,县长林海武多次亲临现场指挥整治工作,并在全县实行分工负片负责制,用铁手腕整治“六乱”。为了使“城乡清洁工程”顺利展开,徐闻县还建立了四项长效机制,一是问责制,二是责任制,三是门前“三包”制度,四是考核通报制度。同时,徐闻县还抓好道路硬底化,增强城区公厕及垃圾箱,并加大城区绿化。如今的徐闻城区变整洁了,变绿了,变亮了,变美了。
林海武多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徐闻县力争在实现跨越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上争当全市排头兵。一、加快工业发展,着重发展三大产业。通过大力发展农海产品加工业,积极推进菠萝、香蕉、对虾、珍珠等资源型加工业,努力打造粤西地区最大的农海产品加工基地;通过大力发展风电业,力争粤电风力项目今年底第一期工程实现并网发电,力争粤能风力发电项目明年启动,并用四年时间把我县打造成为广东省最大的风力发电基地;通过大力打造电子产业,全力以赴建设好湛江坤泰电子项目,带动1000亩台商高新科技工业园的开发,力争把徐闻建设成湛江最大的电子工业基地。二、加快港口建设,着重发展物流业。加快海安新港建设,力争今年11月份开港投产。三、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通过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打响“中国菠萝产业龙头县”、“中国冬季蔬菜龙头县”和“中国香蕉第一县”三大品牌效应,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下洋仔——那练——灵山宫——苞萝园——广安村”的片区规划建设。
据悉,截至9月31日止,徐闻县15个乡镇累计完成国税协征任务6617万元,完成年初协征任务10875万元的60.85%,比上年同期增长18.56%;累计完成地税协征任务4632万元,完成年初协征任务6450万元的71.81%,比上年同期增长23.43%。全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0876万元,为年度预算的72.46%,同比增长14.06%。1—9月全县一般预算支出为45331万元,是年度预算58089万元的78%,比上年同期增长27.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849万元,是年度预算8611万元的126%,同比增长50.3%;公共安全支出3404万元,同比增长10.6%;教育支出12965万元,同比增长62.8%;农林水事业支出4539万元,同比增长40.4%。增支的主要原因:一是2006年至现在的调资金全部兑现;二是个别科目省、市专项追加较大且已拨付。
10月22日,徐闻县委理论中心组召开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会上林海武指出,徐闻县在新农村建设中要结合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目标要求,继续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着重抓好整体农民素质的提高,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档次。同时,要充分发挥徐闻县特色,按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大力发展旅游业,做大做强旅游业,为徐闻县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林海武就是这种体民情,察民意,解民忧,严格自律,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人,他正在与徐闻县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努力推动徐闻各项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选自《求真务实,勤政为民——记广东省徐闻县人民政府县长林海武》(作者:周马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