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香港的工业实力如何

香港的工业实力如何

发布时间:2023-01-30 09:32:23

1. 上海和香港哪个发达

上海的GDP已经超过4000亿美元了,在中国排名第一,亚洲排名第二,仅次于日本东京,香港的GDP为3200亿美元,在中国排在上海,北京之后,预计今年会被广州和深圳超过,上海常住人口2400万左右,香港人口750万左右,所以上海的人均GDP为1.6万美元,香港的人均GDP为4.2万美元。

如果把香港和上海都比成一个国家的话,香港的人均收入可以称得上一个发达国家,在亚洲排名第三,位于卡塔尔和新加坡之后,那上海也可以称之为低收入的发达国家,因为在亚洲,除了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卡塔尔,沙特,文莱等国家的人均GDP也排在香港的前面。

两个城市都是以金融业为支柱产业,香港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世界市值排名前十的唯一一家公司就是在港交所上市的,那就是腾讯。上海有中国二大证券交易所之一的上海交易所,在中国,几乎所有的银行和证券公司都在上海交易所上市。

香港的工业很少,大多或者迁移。但这样的危机就是产业太过于单一,导致香港本地人就业面太窄。而上海具备完整的工业体系,具有非常庞大的工业实力。具备生产飞机、航天军工、高精密仪器等非常多的行业。

2. 香港在六,七十年代主要的工业

制造业。

在香港经济发展的历史中,经历了两次经济转型。1950年以前香港经济主要以转口贸易为主。从50年代起香港开始工业化,到1970年,工业出口占总出口的81%,标志着香港已从单纯的转口港转变为工业化城市,实现了香港经济的第一次转型。

20世纪70年代初,香港推行经济多元化方针,香港金融、房地产、贸易、旅游业迅速发展,特别是从80年代始,内地因素成为推动香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香港的制造业大部分转移到内地,各类服务业得到全面高速发展,实现了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第二次经济转型。

随着香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制造业黄金时期过去,工业北移,原先企业留下的大批工厦空置无人认领。自2000年开始,不少在港定居发展的文化创意工作者纷纷进驻工厂大厦设立工作室,以文化产业“活化”老去的工厦。

(2)香港的工业实力如何扩展阅读

1951年韩战爆发,由于中国派遣人民志愿愿军支援北朝鲜,联合国宣布向中国实施禁运,使香港不能再依赖作为转口港支持经济,很多物资也需要自给自足。

适逢当时不少逃离中国大陆的人士都是具有一定资本的工业家,加上其他难民可以作为廉价的劳动力,使香港工业的发展开始迅速发展。

1953年的两个填海工程为香港增加300万平方呎的土地。第一个填海工程是为了建设启德机场的跑道。额外的土地使观塘及荃湾变成工业中心。早期工业中心在狭窄地方制造了不少按钮、人造花、雨具、成衣、鞋子等等。

3. 香港和澳门的重工业发达对吗

不对,即香港、澳门的重工业不发达。比如香港的制药业比较发达。

4. 香港产业为什么出现了严重的下滑

1、制造产业外移。

自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就把60年代以来发展成功的轻型制造业向中国内地,主要是珠三角地区进行了大规模转移,韩国、台湾和新加坡自80年代以来虽然也有产业外移趋势,但显然不如香港转移的如此彻底,所以自1997年以来,香港本地的制造业仍在继续萎缩,但其他“三小”的制造业却还保持了一定的发展速度。根据新世纪初期对香港经济的有关研究,说明香港本地出口产品的附加值率是40%,转口的附加值率是20%,离岸贸易只有不足8%。

2、自90年代中期以来,内地的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与香港的优势相分离。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济增长轨迹,前十年具有显着的“轻型化”倾向,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开始从计划经济的传统模式中走出来,转向了低积累、重消费的增长轨道,同时由于在80年代还是国有企业为主体,而国企在获得经营自主权后,有明显的收入分配倾向于消费的倾向,因此在整个80年代,中国经济的增长始终是个人收入与轻工业的增长显着超过了储蓄与重工业的增长,而这种增长模式与香港向内地大规模转移轻型制造业的过程是高度配合的。

3、新全球化改变了东亚地区原有的产业与贸易格局,香港经济则由于朝向服务业而难以适应这个变化。

冷战结束于90年代初,接着开始出现了新全球化过程,到新世纪初新全球化出现了“奔腾”化的发展。巨大的外部需求不仅是拉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又一巨大动力,也由于美欧发达经济体的产业资本向中国转移,使中国的贸易结构得到提升。

4、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又带来了区域结构的变化,而这个变化对香港的服务产业也有着明显的负面影响。

改革前30年,中国经济的空间结构特征一直都是“东轻西重、南轻北重”,即工业结构越往南往东就越“轻”,相反北部和西部的重工业比重更高。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前半期,由于经济结构的“轻型化”倾向,就使得国内需求集中指向了珠三角这个轻工业比重高的地区,加之香港对珠三角地区的轻型产业转移,使珠三角的轻工产业优势更加明显,因此使广东省的经济增长得以在长期内领先全国。

但是进入到9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国产业结构朝向重化工业,需求重心就开始向珠三角以北地区转移,这种“经济增长极北移”的现象,使工业、贸易与投资活动都不断向珠三角以北的中国东部沿海地带,尤其是向长三角地区转移,由于香港在地域上远离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香港的服务产业优势就更加难以发挥。

5、香港服务业难于和内地的实体经济发展相结合,也直接受到珠三角地区的基础设施日趋发达,服务业发展日趋成熟,服务业逐渐本地化的巨大影响。

珠三角地区正在兴建高铁网络,建成后在半径300公里范围内将形成“一小时”都市圈,将整合进珠三角范围内的所有主要城市,由于基础设施更发达,产业联系也更紧密,估计服务业脱离香港而更加本地化的倾向也会更加明显。

5. 香港六大优势产业分别是什么

香港经济有多严峻?单凭一组数据已见端倪。港府最新预测,2020年香港全年GDP收缩6.1%,相比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5.9%)、2003年非典(+3.1%)、 2009年次贷危机(-2.5%)更加恶劣,如无意外将成为有纪录以来最差的一年。
有纪录以来最大幅度经济衰退使香港经济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再度显性化。香港是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拥有亚洲顶尖大学、亚洲最大的法律服务体系,以及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但香港服务业占比近99%,几乎没有工业。香港占比18.9%的金融行业,仅创造6.8%的职位,专业服务领域创造14%的就业岗位。2003年非典期间香港失业率高居8%,其后内地开放“自由行”,创造出大量新增就业,但它们大多集中在零售、酒店、餐饮等行业的低端岗位。

内地开放“自由行”所创造出的新增就业大多集中在零售、酒店、餐饮等行业的低端岗位。
香港在发展制造业上并不是没有机会。上世纪后半叶,香港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轻工业,工业产值一度占据GDP的近三成。
但内地改革开放后,资本开始自然选择,香港轻工业逐渐北移到营商成本更低的珠三角区域。不过香港并未立刻放弃制造业,而是试图对其进行产业升级。1999年,从台积电离职的张汝京和汉鼎亚太风投徐大麟希望在香港推行“硅港”计划,但被舆论质疑实为“炒地皮”,港府最终没有拨地。与此同时,上海以近乎免地租和五年免税的优惠措施,吸引这一计划落地,建立“中芯国际”,目前已发展成总市值4000多亿的芯片生产商。错失工业升级的香港,在港府“新自由主义经济”的指导下,尽量不干预经济。新增利润溢出到地产行业,地价不断高企,发展工业的成本变得更加高不可及。产业结构单一还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脆弱性,香港整体失业率自2019年中的2.8%快速上升至2020年9月至11月的6.3%,创16年以来的高位。若2021年受疫情等困扰而未能复苏的话,失业率有可能进一步挑战2003年非典时期8.5%的纪录高位。港府也曾思考产业单一化的弊病。2008年金融危机后,时任行政长官曾荫权提出发展六大优势产业的计划,包括文化及创意、教育、医疗、环保、检测认证,以及创新科技,但发展并不顺利,十年过去,它们在GDP中占比依然处在个位数。

香港地价不断高企,发展工业的成本变得更加高不可及。
高端制造业香港没有,金融行业又可能被替代,香港的经济前景在哪里
林郑月娥的2020年《施政报告》足足提及45次粤港澳大湾区,对香港经济开出的“药方”大致概括为两个方向——对内继续融入内地经济循环,对外努力参加RCEP等国际贸易协定合作。
长期观察香港经济发展的香港大学教授蔡洪滨却直指,大湾区确实创造了另一种可能,但不应成为港府另一个不作为的借口,香港最关键还是先解决自身结构性痼疾,“区内的东莞、佛山等城市也可以依靠大湾区,香港优势在哪里?”
早于疫情来袭前,蔡洪滨就已警告香港经济步入“技术性衰退”,主要症结是产业结构太单一,建议尽快推动经济转型。一年多后,他坦言未见特区着手改革,“《施政报告》没有什么新东西,缺乏积极的计划”。
蔡洪滨表示,香港支柱的金融服务和贸易物流在数字革命的去中介化下,难以为继,而在科技创新方面数据、市场和人才方面香港都没有优势,因此,香港未来应转型发展以医疗、教育、文创为主的高端服务业。而要释放这些产业的供给能力,导入国际需求,需要政府大力进行制度创新。
香港大学的另一位教授邓希炜也认为,港府应该更积极,继续抱守“大市场、小政府”态度,只会令政策零碎,各自为政。
邓希炜进一步解释称,在没有市场失效的情况下,积极不干预政策是恰当的,但当市场严重失效,政府就有必要改弦易辙。港府过去强调四大产业,但近年其实只有金融和地产推动经济增长,导致收入和财富严重不均,最佳办法莫过于第三次经济转型。这方面,港府是摸对了方向,但过度不干预造成政策散乱,措施重叠,加上欠长远规划,导致推动转型未能捉到重点,流于片面。

近些年,香港的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金融和地产。

除了香港自身的结构转型外,中美博弈也将是影响香港发展的重要因素。最近美国多名新内阁官员在发言时,仍然将中国视为最主要的挑战。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中美之间的关系仍然充满不容易解决的分歧。
对此,《香港01》创办人于品海在“2020经济高峰论坛”演讲时则称,如果香港应对得宜,其实也有很好的条件转危为机,乘势推动香港经济结构进一步升级转型。
首先是金融方面。美国早前针对打压在当地上市的中资企业是一个转危为机的例子。过去大半年,不少中企回流香港上市,带动香港证券市场去年继续蓬勃发展。香港亦是离岸人民币业务的枢纽,处理全球七成以上的人民币贸易结算,在人民币投资及风险管理产品业务方面,香港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第二是创新科技。香港拥有顶尖的基础科研力量,五所大学位列世界100强,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方面具备优势。香港在大湾区发展成为国际创科中心的进程中,可以扮演独特和重要的角色。
最后是贸易。过去一年多,虽然美国在贸易方面对香港多番针对,但事实上,东盟早已取代美国成为香港更重要的贸易伙伴。港府至今已与20个经济体签订了8份自贸协议,还正在积极争取加入RCEP,港商及投资者可以好好把握协议的优惠待遇,在这些新兴市场开拓商机,并抓住内地“双循环”机遇,积极参与内地的内需市场。

6. 香港为什么没有工厂,但得有钱

香港有工厂,但比较少,因为80-90年代,内地工资,土地各方面的成本都较低,所以厂房都搬到广东去,所以现在香港的工业很少,但说没有那是一定错的,只是你不知道在那里而已虽然香港没有工业,但本身的商业,金螎,运输,服务,旅游等行业都发展比较好,而且发现的比国内早,所以较有钱但近年全球的经济不好,所以香港的经济也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虽然有些人不愿承认,但实际上中国也给香港带来了不少支持,而且香港作为一个特别行政区,亚洲的一个运输及金螎经济中心,本身也可以给国家带来不少利益,所以这可以说是对各方都有利的
阅读全文

与香港的工业实力如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汽车雨刷片怎么安装 浏览:399
奥迪氙气灯怎么开启 浏览:500
工业会计交税应该怎么做账 浏览:361
工业污水如何提高溶解氧 浏览:404
奔驰车被撞坏怎么办 浏览:595
汽车遇洪水注意什么 浏览:299
奥迪a6夜视仪是什么 浏览:436
曲梁镇工业园区什么时候开工 浏览:953
汽车上有黑点代表什么 浏览:517
奔驰哪个店修车比较好 浏览:49
宝马驱动系统测试是怎么回事 浏览:580
一八年的奥迪q5是什么配置 浏览:903
宝马3系3d视角怎么开 浏览:386
河南工业屏有哪些 浏览:553
河北工业数字交换机多少钱 浏览:867
上海蔚来汽车怎么样 浏览:762
东南汽车待遇怎么样 浏览:592
宝马5系缸垫在哪个位置 浏览:636
汽车有哪些车牌 浏览:757
汽车后备箱遮物帘怎么改成放重物的 浏览: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