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么促进产业发展
10 加快推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适应生态建设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推动产业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带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鼓励以集约经营方式,发展原料林、用材林摹地。积极发展木材加工业尤其是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突出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生态旅游、竹藤花卉、森林食品、珍贵树种和药材培植以及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新兴产品产业,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我国地域辽阔、生物资源和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出口林产品。
11 加强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引导和调控。根据市场需要、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抓紧编制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培育名牌产品和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形式,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扶持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规范林产品和林业生产要素市场,对农民生产的木材允许产销直接见面,拓宽农民进入市场的渠道,增强林业产业发展活力。
12 进一步扩大林业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林业发展。针对我国林业基础薄弱、建设任务繁重的情况,要加大引进力度,着力引进资金、资源、良种、技术和管理经验。努力扩大林业利用外资规模,鼓励外商投资造林和发展林产品加工业。制定有利于扩大林产品出口的政策,完善林产品出口促进机制,提高我国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海外林业开发。积极开展森林认证工作,尽快与国际接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我国种质资源的保护和输出管理,防止境外有害生物传入。认真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加强生态保护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❷ 如何进行企业创新来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企业如何进行创新
一、提高人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有一批掌握先进科学技术而又德才兼备的人才。企业要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和造就具有敏锐的创新意识,懂技术、会管理、敬业精神强的科技管理专家人才队伍;要造就一支有较强的市场开发能力的营销人才。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首要任务是对人才能力的培养和建立起科学的人才创新激励机制。
二、要提高研究开发能力。企业的研究开发条件进行改善,并创造条件吸收科研力量以多种形式投入到企业创新中来,以抓好前沿性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带动创新性的研究应用技术开发。对引进技术应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以提高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技术和有较高附加价值的名牌产品、新产品,成为进入市场的有力武器。因此,企业既要舍得资金购买他人成果,更要在此基础上的自我创新。
三、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把创新成果批量化,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科技成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创造名牌产品必须利用人类文明成果,以科技进步为基础,不断加强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力度,在总体上提高传统工艺的技术水平.
当今的市场竞争已不再是单纯地拼价格和单靠品牌效应来支撑。而是依靠品牌的技术含量、个性特征、质量的优劣、消费者的满意程度和诚信程度等综合因素的较量
企业如何进行创新
创新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寻找创新机会、管理创新过程,是每一位有成就的企业家和管理者的核心工作。
创新的战略
与所有的企业战略一样,创新的战略也是从下述问题开始的??我们的企业是什么?我们的企业应该是什么?
一般企业的首要目标,是使已存在的或正在建立中的事物最优化。而创新型组织的基本战略则要求创造“新的和不同的”事物,其关注的焦点是目前的产品线和服务、市场和销售渠道、技术和生产程序能否继续下去。
创新战略的基础,是有计划和有系统地淘汰陈旧、正在死亡的事物。只有系统地抛弃过去,才能解放新工作上所需的各种资源,特别是最稀缺的资源??能干的人员。现有大企业在创新上的最大障碍,可能就是不愿抛弃过去。新事物,特别是尚未诞生的新事物,即未来的创新,同正在经营中业务的巨大规模、收入相比,总是显得无足轻重。因此,现有企业如果要创造未来的话,有系统地抛弃过去就更为重要了。
创新战略的第二要点,就是要树立高目标。对现有工作的改进,例如增加一种新产品、扩大市场份额等,成功率约为50%。而创新型工作必须假设大部分不可能取得成功,90%的“卓越想法”都将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创新战略的目标必须是创建一项新事业,而不是在已有产品线中增加一种新产品;是创造出一种新的取得成就的能力,而不是改进现有能力;是创造出有关价值的新概念,而不是使现有价值得到少许改进。
伯纳德?巴鲁克曾经作为新兴事业的投资者而积聚了大量钱财。他投资的原则是,80%的项目将是失败的,但只要有20%是成功的,他的收获就会大于对已有企业进行投资的最精明的投资者。
一项创新工作并不是按直线发展的。在很长时间内,有时甚至是在多年内,只是付出劳动而没有成果;即使最初获得成果,往往也很微小;甚至对其社会价值的估计也是错误的。例如,1950年前后,市场上的领先厂商就错误地估计了计算机的发展前景。
更为困难的,是对创新工作成功速度的预计。但是,在经过长期、充满挫折的等待以后,成功的创新项目就会像流星般升起来,并在很短的几年内,成为一种重要的工业,从而带来重要的产品线和市场。
衡量和预算
创新战略要求企业有自己独特的衡量方法、预算和预算控制手段。目前,有一套独立的衡量系统,主要指标是决定创新战略的三项因素:最终机会、失败风险、所需要的努力和费用。
就创新工作来讲,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这是恰当的机会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应该问一下,“在这一阶段,我们最大限度能投入多少优秀人员和关键资源来进行生产性工作?”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一些制药厂以很高的科学独创性来生产多种广谱抗生素。但在当时,合成一种较市场上已有抗生素要好得多的新抗生素,失败的风险很大,因为前者已为医师所熟悉,并知道如何使用。即使是一种科学上的突破,也很可能只是生产出一种“差不多”的产品。可是,在一个已被人作过彻底研究的领域进行这种创新,需要的费用和努力却急剧增加了。那种传统的市场观点,即仅凭市场的大小就推断如果推出一种“更好”的新产品就会取得很大成功的想法,非常容易将企业导入歧途。
对成功的创新最有害的,莫过于树立一个每年“利润增长5%”的目标。在创新的头3年或头5年(甚至更长时间),利润根本没有增长;而在以后的5~10年期间,利润的增长率可能接近于每年40%。在这方面,创新企业的杰出代表??美国杜邦??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做法。在上世纪20年代,杜邦要求各个事业单位以投资回报率为中心,但并不包括创新工作。只要有一个事业单位、一条产品线或一种生产程序尚处于创新阶段,它在创新上的投资就不包含在该事业单位必须提供增益的资本基数之内,其费用也不包含在该事业单位的预算之内。只有等到新产品线投入市场两年或两年以上,才归并到该创新事业部的预算中进行衡量和控制。
杜邦的这项措施,避免了某些事业部总经理因为担心创新威胁到收益记录和绩效而加以抵制的可能性,也保证了创新工作所需的费用和投资能够得到严格的控制。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经营的预算和创新工作的预算不但应该分开,而且应该予以不同的处理。
同时,创新战略要求创新者有很高程度的自我控制。他必须在没有通常的预算和会计手段的情况下来经营,把工作进展和投资的当前成果反馈回来。创新中经常存在的误区是,没有任何成果,却不断地投入人员和资金。杜邦公司在尼龙发明应用上的研究花费了10年时间,但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只是支持科学家卡罗瑟斯及其少量助手的费用。其中的奥秘是,研究工作负责人??科学家卡罗瑟斯博士从一开始就系统地画出了一张进程图,标明期望得到的发现和成果以及进程。随着成果的陆续获得,这张进程图每隔2到3年就加以修改,但始终重新画出以后各阶段的进程。在获得聚合纤维后,杜邦才开始大量投资,从事大规模的发展。
失败的风险
项创新的战略必须明确地建立在接受失败风险的基础之上。而更为危险的是“近于成功”的风险。在适当的时候决定放弃一项创新,与知道应开始哪一项创新一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成功的实验室主任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放弃一项未能获得预期成果的研究项目。而实际上,研究人员很容易受“科学挑战”、“明年会有突破”等语言和诺言的迷惑而不能适时取舍。
但是,相当数量创新工作的结果,却是一种“近于成功”,而不是成功或失败。这种情形可能比失败更为危险。有很多例子:原来期望创新出来的产品或生产程序,会使该行业“革命化”,结果却只不过是在现有产品线中作了一些小改动。有些创新项目,开始时看起来很“激动人心”,结果却在酝酿期间被其他更具有创新性的生产程序、产品或服务所超过。还有些创新项目,原来想要成为“人人都买”的产品,结果仍只是“专门”的产品:有些顾客愿意买,但不愿出大价钱。
因此,在对创新进行管理时,特别重要的是仔细考虑并写下自己的期望。然后,在进展过程中把自己的期望同实际情况相比较。如果实际情况大大低于期望,就不要再投入更多的人力和金钱。或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撤退呢?以及如何撤退?”
70年前就有人问伯纳特?巴鲁克,是不是有些创新项目的投资既不是大的成功,又不是大的失败?他回答说:“当然有。但是,我尽早地把这种项目卖给我所能找到的任何一个人。”然后他又补充说:“我在早年把我全部的时间都花在这类事业上了。我总认为可以把它变得像原来预期的那样成功,但我从来都没有成功过。而且,我发现失去了真正的机会,误把金钱投入‘健全的投资事业’,而没有投入未来的大好机会。”
❸ 促进工业企业发展有借鉴意义的创新做法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生物技术等新技术应用,工业加快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迈进。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建设智能社会,为我们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指明了方向。“十四五”期间是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大发展、大跃升时期,新技术的溢出效应、乘数效应与我国超大规模制造优势、网络优势与市场优势叠加,将为我们创造换道超车、后来居上的历史性机遇。
当前, 我国工业正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战略性调整阶段, 既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和供应链网络, 也遇到了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周期性问题, 土地、人力成本不断上升,资源环境要素日益趋紧,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任务非常紧迫。
❹ 工业企业如何发展
工业企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需要企业本身自力更生,不断的提高自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从而赢得市场,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❺ 如何运用新理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为推动产业发展提供原动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决定行动,思想引领行动,思想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几乎都是先有思想革新,后有重大的变革行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定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特别对于大理州而言,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深刻理解和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着力培育大理州的产业竞争力,走出比较优势陷阱,树立创新发展的理念,培育竞争优势谋求新的发展;要树立开放发展的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加强国际国内的联合与协作,拓展新的发展空间;要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走出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做到优势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战略性产业培育并重、资源利用与绿色发展并重,科技进步与人才支撑并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二、实施创新发展,着力培育产业竞争力
在技术创新上,政府与企业要共同发力。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围绕支柱产业和重点领域,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以推进大理州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政府要努力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在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市场公平、改善金融支持、深化激励机制等方面积极作为,构建具有区域产业特色自主创新体系。在产品创新上,要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树立“生产一代、试制一代、研发一代和构思一代”的产品生产理念,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在营销创新上,引导企业进一步强化互联网思维和品牌运作思维,以品牌建设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管理创新上,要激发企业家精神,引导企业家更加重视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最大限度向管理要效益。在人才创新上,要加强企业家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技术工人队伍建设。
三、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效益
顺应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鼓励引导工业企业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模式,推动工业上下游服务环节外包,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比重。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远程技术支持等服务业新兴业态。着力推动大理州高原特色农业与二、三产的融合发展。与二产融合,重点是延伸农业生产的产业链,促进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与三产融合,重点是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形成“批发市场+农户”“互联网+农产品营销”“定制农业”等新型产业化组织方式。特别要与旅游业相结合,拓展休闲旅游业的发展空间,提升消费对大理州经济的拉动。
四、加大开放力度,促进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立足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加强与周边国家高层次、宽领域的经济技术合作,建立边境贸易经济合作机制,以实现优势互补、优势共享。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打开通道、完善网络、提升功能、构建重要枢纽。着力产业培植发展,加大特色产业加工基地建设,加大培育开放型经济。加快与沿海发达地区及中部地区经济对接,在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承接产业转移。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大理州各类企业到境外开拓周边国家参与市场竞争。着力打造大理滇西中心城市的实力。促进人文交流,广泛开展科技、教育、卫生、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发展道路
着力构建科学、集约、高效的国土空间开发和区域生态建设新格局,着力打造绿色、循环、低碳的产业经济体系,致力推广理性、节俭、文明的大众消费模式,倾力建设山青、水秀、天蓝的生态环境系统。以环境竞争力创造产业竞争力,以生态文明率先突破带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努力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要以洱海流域的保护与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多措并举、综合施策,让苍山洱海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同时要推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以争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试点为抓手,全面推进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建设,深入推进“森林大理”建设。让“绿色化”成为一种理念、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生产生活方式,一种行为指南。
六、切实推进改革,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保障
推动经济在稳定增长中优化结构,只能也必须依靠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说,优化结构本身就是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才能真正收到成效。要把简政放权、财税金融、科技体制、投融资等改革推向纵深,给市场和社会留足空间,为公平竞争搭好舞台,真正做到不该操心的不操心、该操心的操好心,才能充分激发创新的活力和潜力。
❻ 行业整体发展下滑,企业如何发展提升业绩
1、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培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创新性、战略性和环境污染少等优势,有利于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资源消耗,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竞争力,整合创新资源,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2、扶持支柱产业,发挥行业优势:工业经济利润的主体,通过扶持几大支柱产业,提升其区场竞争力和集聚度,才能在大规模经济生产的基础上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1)利用好地区特色和优势,提升产业、优化结构、延伸产业链上做好文章。
(2)加大技改和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产品档次和产品附加值,强化品牌意识,使更多的企业在区场中找到自身的定位,提高整个行业的效能。
3、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盈利能力: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1)企业应积极寻求办法,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加强管理,降低负债比重,以提高经济效益。
(2)企业本身的素质不高,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企业必须提高本身素质,增强应付区场变化的能力,采取措施,提高盈利水平。
4、抓好新项目建设,打造经济增长亮点
努力培育特色经济产业,着力培植一批骨干建设项目,通过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增长,通过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❼ 我国工业在未来该如何发展
工业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建设制造业强国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目前,高质量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新旧动能转换还没有完成,企业创新能力有待大幅提升,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任务艰巨。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加剧,贸易摩擦风险加大,国际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多。尽管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并没有改变。
另一方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积极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上述努力,我国工业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高质量发展将稳步推进。综合上述因素,二季度工业经济发展有望继续保持平稳。来源:经济日报
❽ 政府如何激发企业活力
在激发市场活力、引导企业实现创新发展方面,政府最重要的角色是当好“服务员”。一方面,通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将“最多跑一次”“只进一扇门”落到实处,为企业发展提供“生态化”“保姆式”服务。另一方面,在培育壮大企业主体上,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为民营企业插上科技和资本的“翅膀”,助力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近年来,定州市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启用2万平方米行政服务中心,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一门、一网、一次”目标,打造“投资定州、事事无忧”环境品牌;设立定州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建设健康体育休闲小镇,实施工业技改项目,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为推动定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❾ 如何做好产业促进工作
一、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中、高端发展,加快推进服务型制造,深化产业融合,细化专业分工,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支撑能力。发展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围绕外观造型、功能创新、结构优化、包装展示以及节材节能、新材料使用等重点环节,创新设计理念,提升设计手段,壮大设计队伍,大力发展以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形态及包装设计等为主要内容的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制造业物流服务。引导工业企业加快物流业务整合、分离和外包,释放物流需求。推进重点行业电子商务平台与物流信息化集成发展。加快物联网等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和推广,鼓励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健全各类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推广条码等自动识别技术。发展信息服务及外包。大力发展网络化、全链条的信息传输、信息技术、信息内容等服务业。鼓励发展信息技术外包服务(ITO)、业务流程外包服务(BPO)和知识流程外包服务(KPO),扩大服务对象和业务规模。发展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服务。加快发展合同能源管理,推动节能服务公司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等“一条龙”服务。加快发展安全生产技术咨询、合同安全管理、工程建设、产品推广和安全风险评估、装备租赁、人才培训等专业服务。发展技术服务。培育知识产权服务市场,大力发展研发服务外包、合同研发组织、检测等服务,加快发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发展制造服务化。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从提供设备,向提供设计、承接项目、实施工程、项目控制、设施维护和管理运营等一体化服务转变。
二、加快重点战略性产业发展
要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开展区域集聚试点,在集成电路、新一代移动通讯、大数据、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实施高性能集成电路工程。围绕重点整机系统应用需求,突破高端通用芯片核心技术,大力支持移动互联、模数混合、信息安全、数字电视、射频识别、传感器等芯片的设计,形成系统方案解决能力。实施宽带中国工程。加快推进宽带光纤接入网络建设,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全面、深度覆盖,加快TD—LTE规模商用;实施下一代互联网商用推广,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实施物联网和云计算工程。构建物联网基础和共性标准体系,突破低成本、低功耗、高可靠性传感器技术,组织新型RFID、智能仪表、微纳器件、核心芯片、软件和智能信息处理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建设。在典型领域开展基于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物联网示范应用,培育和壮大物联网新兴服务业,加强物联网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智能制造装备工程。突破新型传感、高精度运动控制、故障智能诊断等关键技术,大力推进泛在感知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等装置的开发和产业化,开展基于机器人的自动化成形与加工装备生产线、自动化仓储与分拣系统以及数字化车间等典型智能装备与系统的集成创新,推进智能制造技术和装备在石油加工、煤炭开采、发电、环保、纺织、冶金、建材、机械加工、食品加工等典型领域中的示范应用。实施新能源集成应用工程。在风电、太阳能、海洋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集中区域,示范建设以智能电网为载体、发输用一体化、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实施关键材料升级换代工程。加快突破气相沉积、等静压、先进熔炼、高效合成等材料先进技术和装备,支持高强铝合金等轻型合金材料、稀有金属材料、装备制造和重大工程需要的高品质特殊钢开发;推进功能性膜材料、医用材料、先进电池材料、高纯硅等新型半导体材料、纳米绿色印刷材料和技术的产业化。实施新能源汽车工程。重点研发动力电池、电机及控制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和新产品,加速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系列产品产业化。
三、着力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
要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按照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总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着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配套政策,“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过剩产能;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长效机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基本原则:(1)坚持尊重市场规律与改善宏观调控相结合。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强化企业责任意识;加强市场供需趋势研判和信息引导,综合运用法律、经济以及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加强政策协调,形成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合力。(2)坚持开拓市场需求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巩固拓展国际市场,消化国内过剩产能。强化需求升级导向,培育高端产品市场,促进产能结构优化,带动产业转型升级。(3)坚持严格控制增量与调整优化存量相结合。严格要素供给和投资管理,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压缩过剩产能;实施境外投资和产业重组,转移国内过剩产能;强化资源能源和环境硬约束,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优化产业布局。(4)坚持完善政策措施与深化改革创新相结合。完善和细化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配套政策措施,建立中央和地方联动机制,加强协调服务,发挥部门合力,落实地方责任;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有利于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作用、有效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体制机制环境。
下一步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严格执行国家投资管理规定和产业政策,加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管理,各地方、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核准、备案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各相关部门和机构不得办理土地(海域)供应、能评、环评审批和新增授信支持等相关业务。(2)清理整顿建成违规产能。各省级人民政府依法依规,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建成违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提出整顿方案并向社会公示后,报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备案。(3)淘汰和退出落后产能。今年要淘汰钢铁2700万吨、水泥4200万吨、平板玻璃3500万标准箱等落后产能,确保“十二五”淘汰任务提前一年完成,真正做到压下来,决不再反弹。(4)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完善和落实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措施。协调解决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重大问题,理顺地区间分配关系,促进行业内优势企业跨地区整合过剩产能。科学制定产业布局规划,在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和严控总量的前提下,有序推进产业布局调整和优化。(5)努力开拓国内市场需求。适应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的需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消化部分过剩产能。(6)积极拓展对外发展空间。积极承揽重大基础设施和大型工业、能源、通信、矿产资源开发等项目,带动国内技术、装备、产品、标准和服务等出口。(7)增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动力。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集中精力突破、掌握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8)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强化监督管理,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坚决清理废除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损害公平竞争的优惠政策,理顺资源、要素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提高产业准入的能耗、物耗、水耗和生态环保标准,建立生态环保补偿责任制。
❿ 怎样结合工业与经济发展
要注重工业技术的现代化改造,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原材料与燃料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全国工业就会上水平、上档次,如此,也就会导致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