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拉美什么模式实现工业化

拉美什么模式实现工业化

发布时间:2023-01-19 09:31:23

⑴ 二战后.拉美国家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推行了哪些政策

拉丁美洲独立后.经济命脉仍控制在外国资本家手中.拉美形成了以少数几种农矿产品出口为特征的单一经济结构.经济发展十分缓慢.二战后.拉美地区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启动了拉美经济一体化.统一对外税率.制定共同的工业化发展计划等.有力地促进了拉美经济的发展.
其一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其二各国政府追求经济自主.致力于发展民族经济,其三普遍采用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后又发展外向型经济,其四大力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

⑵ 南美洲独立早为什么发展较差

拉美经济在发展主义理论指导下,取得了稳定持久的增长, 但这种高速增长和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欧洲和日本经济的复兴、世界经济的繁荣、国际贸易的增长、外资增加以及跨国公司作用的日益突出不无关系。1973年发生石油危机后,西方国家经济停滞,通胀并发,大量资金涌入拉美,为拉美国家举借外债提供了外部条件。为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拉美一些国家提出“债务发展”模式,即通过外债来实现国家工业的现代化。“债务发展”模式的主要内容是借钱用以扩大再生产,增加出口,增加收入,还债并进行资本输出。70年代,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拉美主要国家都走上了这一模式。
通过外债实现工业化的模式历史上有先例。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俄国等在实现其工业化的进程中都曾举债和利用外部资金以加速工业化的步伐,韩国在70年代也采用了这一模式。但负债发展应该有一定的条件,即借来的钱应该用于经济建设、推动工业化、保证本国货币的稳定等。如果举债用于提高国内消费、弥补中央财政的赤字、或从事没有把握赢利的投资等,那么举债的风险就会很大。拉美国家借债发展模式的特点是:借的钱大大超过外国直接投资,后者仅占借债数额的4%~20%;官方贷款少,商业贷款的比例超过一半,一般来说,商业贷款期限短而利率高;在经济发展中,出口贸易居重要或战略地位的国家,如墨西哥、巴西等国的借贷多, 这是因为这类国家外汇短缺,而又需要进口大量的资本货、中间产品和工业原料;有较强经济干预能力的国家借贷多,实际上拉美很多国家的债务中,公共债务的比例占很大比例,等等。
借债发展的结果各国有所不同,巴西和墨西哥产业结构层次有所提高,主要表现是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下降,工业和服务业上升;工业中基础工业和原材料工业比重加大,而传统轻工业部门比重下降。拉美有不少国家对债务管理较差,负债发展的经济效益很差,有的国家直接借债用于扩大政府的非投资性开支,或弥补财政赤字,还有的国家甚至用借来的钱购买军火,造成严重问题。
借债发展战略造成拉美的外债迅速膨胀。据拉美经委会统计,1975年拉美外债总额为780多亿美圆,到1982年迅速增至3080多亿美圆。
大量举债造成拉美国家外债失控,外债负担急剧上升,外债的偿还能力发生问题,1980年至1982年,拉美地区的偿债率(即当年的还本付息额占商品和劳务出口的比例)分别达到37%河7.6%,远高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20%)。
拉美国家偿债能力低,一是因为债务结构不合理,其中短期和商业债务比重大,二是由于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下跌,拉美以初级产品为主体的商品出口结构,不利于增加外贸收入,其中特别是80年代初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连续下跌,原来以石油出口为主要外汇收入的墨西哥大受其害。

⑶ 东亚模式和拉美模式各自什么特点

从东亚经济模式的特点看,主要有:1、较早地实行了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外向型经济战略和政策。由于东亚国家资源和市埸均有限,都采取了“两 头在外大进大出”方式。2、政府较强的干预。建立了行政引导市埸调节相结合的市埸经济体制。(香港除外)3、东亚地区经济呈互补性梯级发展,联系紧密,即“雁行模式”。地区内部贸易比重较大。

拉美发展模式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启示

--------------------------------------------------------------------------------

2000年以来,中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同期,伴随着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涌入中国,一些重点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开始被跨国公司所控制,这种情形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拉美国家情况类似。由此,理论界和工商界有人认为中国可能陷入“技术依赖”困境。有关专家分析了拉美发展模式不同阶段的增长驱动及其“技术依赖”形成原因,提出了若干针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启示。

一、拉美发展模式的演化

拉美发展模式演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但其资源驱动型增长的本质始终没有改变。

1. 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19世纪初的独立战争结束后,拉美国家普遍接受了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该模式是典型的资源驱动型增长方式。拉美地大物博,以出口初级产品来换取外汇收入是天经地义的。就内部因素而言,以下措施无疑是促使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加速运转的主要因素。第一,来自欧洲等地的大量移民为初级产品生产提供了大量劳动力;第二,除了新开垦的土地以外,教会和印地安人拥有的大片土地也被用来种植农产品;第三,政府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第四,大量外国资本进入了拉美的初级产品生产部门;第五,科技的进步使初级产品部门受益匪浅。

2. 进口替代型发展模式。二战爆发后,由于欧洲国家忙于战事而减少了工业制成品的生产,且战争影响了洲际运输线,拉美国家难以用充足的硬通货进口工业制成品。这一状况使得拉美国家发展本国工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显得更为突出。因此,如果说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促使拉美国家认识到了采纳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的必要性,那么二战的爆发则强化了拉美国家追求这一模式的决心。在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过程中,拉美国家采取了以下措施:(1)对“幼稚工业”加以高度保护。(2)向“幼稚工业”提供刺激性优惠。(3)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利用国家资本,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并在一些“战略性”部门和私人投资者无力进入的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部门中直接兴建国有企业,或在对自然资源领域中的外资企业实施国有化后,将其改造为国有企业。(4)大力吸引外资。(5)开展区域经济一体化。(6)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发展制造业需要大量的资本货和先进技术。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拉美国家只能从发达国家进口资本货和技术。

3. 后进口替代(新自由)发展模式。20世纪90年代,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拉美广泛传播,东亚选择市场经济之路并成功起飞的示范效应使拉美开始实施“后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其实质就是自由化市场经济。这一发展模式的主要内容有:贸易自由化;放松对外资的限制;私有化;税制改革;金融改革;劳工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拉美经济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其中突出的一个就是跨国公司对拉美经济的控制不断加强。而且,在进口替代时期拉美引进技术尚有国家对经济生活的有利干预和对国内市场的高度保护,但实施一系列自由化政策后,这些干预和保护不复存在,拉美的科技发展对外依赖越发严重。自由化市场经济以及对外资的严重依赖的一个结果就是与大多数国家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演进的路径不同。在拉美,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占制造业产值的比重在1980年以后的20年间一直都在下降,而农业以及矿业、能源等资源密集型工业的产值则明显增加。

二、拉美“技术依赖”的特征与成因

尽管经历了上述三个发展阶段,拉美国家始终没有改变其“技术依赖”的局面。19世纪初,拉美国家依靠外国先进技术发展本国的初级产品部门。20世纪30至50年代后,伴随着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的实施,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先进技术进入拉美制造业,拉美几乎所有部门的先进技术均依赖进口。90年代实施的新自由改革开放使该地区成为FDI青睐的投资场所,但东道国并没有获得跨国公司的关键技术。这意味着拉美国家期望的“以资源换技术”和“以市场换技术”都没有成为现实。

20世纪90年代,主要拉美国家曾经对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两次摸底调查。结果显示,拉美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深度与广度均十分有限。整个90年代,拉美的专利自足率都呈下降趋势,专利授权量上升主要靠非居民专利授权数量的增长拉动的。同期,从发明系数指标来看,除墨西哥该指标有所上升外,其他拉美国家基本上没有变化。这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多数拉美国家的自主创新处于毫无活力的停滞状态。拉美“技术依赖”形成的原因在于:

1. 本土研发努力不足。第一,研发投入总量不足。2001年,拉美的研发投入是115亿美元,占全球投入的1.6%,仅多于大洋洲。北美的总支出是拉美地区的20倍;欧洲和亚洲是拉美地区的18倍。同年,拉美国家的研发支出约占GDP的0.61%,其研发支出占GDP的比例远低于经合组织国家(2.2%)、北美自由贸易区国家(2.5%)、欧共体(1.9%)。

第二,研发结构不合理。拉美的R&D集中在初级产品生产和出口部门。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巴西的研发总支出的55%用于自然资源部门和农业部门,33%用于服务业部门,只有12%用于制造业部门。80年代末,阿根廷用于制造业部门的研发开支仅占4%,而用于自然资源部门和农业部门的支出占64%,用于服务业部门的支出占33%。这一特征无疑与拉美国家的产业结构有关。

第三,拉美研发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公共部门。拉美国家的公共部门是研发的主要投资者和承担者,私人部门在研发中的投资占总支出的比重较小。拉美研发总开支的约70-80%来自政府,其中大多数资金流入大学,私人的研发支出在25-30%左右。拉美国家追求的创新模式基本上遵循“自上而下”模式,即:创新是由政府各部或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进行,不是由企业自发进行。企业并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第四,导致拉美国家研发不足的原因还有拉美国家毕竟是发展中国家,欠发达状态难以使其将大量资源投入周期长、见效慢的研发活动。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前长期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率以及80年代的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拉美国家的政府首先考虑的是如何稳定宏观经济形势和实现经济的良性增长,忽视了科技进步的重要性。此外,受伊比利亚天主教传统文化的影响,拉美国家普遍重文轻理,重消费轻投资。

2. FDI(跨国公司)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FDI大量涌入拉美,到90年代末,FDI净流入量达到创纪录的800多亿美元。跨国公司成为FDI的主角。跨国公司在拉美的战略目标主要有四类:(1)开采自然资源。(2)占领东道国市场。(3)寻求高效益。跨国公司利用东道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培训当地的劳动力,增加东道国的制成品出口,并向民族企业转移一定量的简单技术。然而,由于寻求效益的跨国公司主要分布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因此其产品的附加值很低,而且还容易使东道国严重依赖进口,因为许多产品的原料和中间产品必须由跨国公司从国外进口。(4)获取技术资产。为利用拉美在某些领域所具有的技术领先优势,跨国公司常与拉美民族企业建立合资企业,由跨国公司提供资金和部分技术,东道国企业则提供关键技术或辅助技术。

应该说,跨国公司对拉美经济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但跨国公司对拉美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跨国公司的利润汇出加剧了拉美国家的资金短缺,一些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更重要的是,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并不显着。跨国公司进入拉美后有时也会转让一些技术,在与此相关的基础设施中进行一些投资,并能协助东道国将一些技术实现“商业化”或“产业化”。但总的说来,以获取技术资产为目标的跨国公司并不多,因此对提升拉美科技水平的积极影响较为有限。

三、拉美发展模式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若干启示

1. 必须处理好引进技术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任何一个开放型经济都能从各种不同的途径获得创新。这些途径包括进口机械设备和投入、购买许可证或专利、以及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等。在国内,企业和公共部门开展的研发活动也能带来创新。但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创新不能相互取代。换言之,仅仅依靠进口技术是不够的。为了有效地使用国外技术,必须在国内企业的层面上增强消化能力。只有使国外技术与国内创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两者相得益彰。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外商直接投资会继续大量进入中国,同时,中国有巨大的市场。因此,必须在扩大引进外资的基础上,努力开发本国市场,实现创新。

2. 充分发挥国家战略和技术政策的作用,有效利用技术杠杆(OEM/ODM)和学习,大力提高中国产业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一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不能完全通过市场机制完成,尤其是重要的基础性、长期性和前瞻性战略领域,需要充分发挥国家战略和政策的作用。在宏观层面,政府应当具有长期规划和稳定的发展战略与思路,设计有效、协调的制度安排和运作框架,并进行持续投入,引导本国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微观层面,政府通过政策运用鼓励企业成为研发投入、创新活动以及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从而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促进本国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形成产业竞争力。

3. 可以总结的一国或地区的发展模式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并在长期可以转变。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表明,“技术依赖”可能是在某一发展阶段形成的局面。拉美的经验则表明,“技术依赖”可能成为长期困扰一国经济增长的困境。这意味导致社会文化、政治体制、金融市场等许多因素将共同影响一国科技发展的轨迹。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稳定开放资本市场、实施汇率控制对于中国当前和未来科技发展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⑷ 拉丁美洲在二十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发展模式是

拉丁美洲在二十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进口代替工业化。

阅读全文

与拉美什么模式实现工业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维修汽车电子用哪些编程器 浏览:96
华晨宝马x3灭火器放在什么地方 浏览:87
商务奔驰怎么倒车 浏览:631
奔驰c轮毂多少钱合适 浏览:724
长乐汽车年检站在哪里 浏览:426
我的世界工业时代橡胶在哪里 浏览:982
电动汽车刹车系统如何降温 浏览:34
奔驰c260l车蜂鸣声怎么消除 浏览:759
汽车尾气能量在哪里 浏览:787
买汽车金融有哪些平台 浏览:917
洛阳哪里有卖汽车玻璃 浏览:611
汽车路上刮蹭别人车处理要多久 浏览:820
工业吸尘器内网如何安装 浏览:881
斯柯达牌汽车哪个国家生产 浏览:219
济南工业南路哪里有卖家具的 浏览:453
奥迪a3灯怎么关闭 浏览:840
奥迪q7如何激活千斤顶 浏览:200
汽车右上角贴哪个牌子 浏览:88
汽车大线坏了怎么修 浏览:634
奔驰内饰哪里有卖的 浏览: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