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工业化显着成就怎么来的

工业化显着成就怎么来的

发布时间:2023-01-16 15:33:52

❶ 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如何起步的取得了怎样的成效有何特点

在贫穷时期艰难起步,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开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成效: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积极探索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业化道路,工业化的战略重心逐步转向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市场作用、低成本出口导向、建设开放型经济、基于产业演进规律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中国无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后,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建立自己的物质技术基础,使机器大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取得优势地位,使社会主义国家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过程。
拓展资料:
在中国,无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后,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建立自己的物质技术基础,使机器大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取得优势地位,使社会主义国家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过程。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性质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工业化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后者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和雇佣劳动者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为基础,以榨取最大的利润为目的,依靠对国内外人民的残酷剥削来实现的。前者是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已成为国家主人的劳动者直接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为基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目的,它立足于自力更生,主要依靠社会主义的内部积累,同时也根据平等互利原则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来实现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意义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各国无产阶级尤其是原来经济落后的国家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所面临的共同任务。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用它提供的先进生产资料来装备、改造工业、农业、运输业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尽快提高劳动生产率,满足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加强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独立,履行工人阶级的国际义务,并逐步地为在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准备好物质条件。对于已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但原来工业基础比较落后的国家来说,只有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使社会主义国家拥有自己的强大的物质基础以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❷ 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取得哪些成就

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

3.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

4.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设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5.近代民用工业的创办。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设立的开平煤矿、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

6.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建国初,没收官僚资本,使官僚资本企业较完整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1953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中规定: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7.“一五”计划工业建设成就;建成了飞机、汽车、重型机器、精密仪器等近600个重要项目;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8.十年工业建设成就: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和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石油工业发展迅速,石油全部自给;电力工业增长很快,农村用电量十年增长70倍;建成兰新、包兰等铁路“文革”时期,工业生产遭受重大挫折。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有:南京长江大桥、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成昆铁路和湘黔铁路等。

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工业方面,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取得重大发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这批项目的代表有:宝山钢铁公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亚湾核电站和京九铁路等。

拓展资料:

中国近代工业是指在1840~1949年间在中国设立的使用机器和机械动力生产的制造工业,中国近代工业主要的特征是短暂、快速、发展迅猛。

近代工业的发展虽然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基本把中国推进了近代社会的大门,但由于这个进程不是中国近代因素不断积累的结果,而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冲击下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因此它一开始就呈现出了有违近代工业发展一般规律的畸形特征。

❸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在工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伴随着快速的工业化进程和工业化阶段的飞跃,中国的基本经济国情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转变为世界工业大国,当代人见证了一个千年文明古国是如何发展成为世界性工业大国的。

1、1949年—1978年是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这个时期工业化战略的特征是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国家指令性计划作为配置资源的手段、封闭型的重工业优先发展。

2、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积极探索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业化道路,工业化的战略重心逐步转向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市场作用、低成本出口导向、建设开放型经济、基于产业演进规律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工业化显着成就怎么来的扩展阅读: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70年工业化进程积累了宝贵经验。新中国70年的工业化进程,集曲折的过程和辉煌的成就于一身,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

从哲学层面看,新中国成功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基本经验在于遵循了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基本原理,具体来讲,就是遵循了一个大国工业化进程的基本共性规律,同时又尊重了自己的独特国情,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工业化道路,最终探索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❹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工业化成果有哪些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工业化成果如下:

1、工业方面取得的成就: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刚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2、交通方面取得的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同时修建了川臧、青藏、新藏公路。

3、工业基地的建设: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华北和西北也建成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沿海地区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

社会主义改造

1956完成三大改造: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模仿苏联),这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新中国的外交(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对外开放总的来说就是这几个方面的: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民生得到显着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

❺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点和当时取得重大成就是什么

是第一个五年计划。1、建成一大批现代化大型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建立了许多过去没有的新工业部门。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轧钢厂、无缝钢管厂、炼铁炉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新中国有了第一炉铁水、第一根无缝钢管。到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解放牌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6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在齐齐哈尔的富拉尔基建成了――富拉尔基重工业基地。其中重型机械厂和特种钢厂成为我国国防工业的重要基地。
2、建设了多条交通干线,改变了交通落后的局面。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打破了四川、福建两省不通火车的历史。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3、形成了以东北为中心的一批现代工业基地。
一五计划以苏联帮助援建的156个重大工程为依托,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❻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工业取得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工业取得的成就是第一制造大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创新驱动发展、两化深度融合、中小企业蓬勃发展。

一、第一制造大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美国,标志着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经过一个半世纪后我国重新取得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

二、完整的工业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工业体系的建设,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就把有限的资源重点投向了工业部门,为此后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7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三、创新驱动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企业作为我国创新的主体,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此推动下,我国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成为促进我国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四、两化深度融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快,智能制造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五、中小企业蓬勃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蓬勃发展,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增加就业、稳定增长、促进创新方面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作为国民经济生力军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❼ 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为和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首先,苏联工业化建设是一种高积累、低消费的发展模式,其工业高速增长是以民众生活水平不增长,甚至负增长为代价的。
其次,苏联工业化建设属于畸形发展,完全倒向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服务业。
第三,政府刻意提高工业产品价格,压低农产品价格,形成剪刀差,通过剥削农民来完成原始积累。
第四,俄罗斯通过剥削其他加盟共和国及非俄罗斯族完成原始积累(欧洲议会投资拍摄的《苏联往事》有详细介绍)。
第五,从政治制度上,苏联早期的确消灭了资产阶级,原先由资产阶级占有的,用于个人奢侈消费的部分剩余价值也同样被用于扩大再生产,而官僚阶级还未发展壮大,内部消耗较少。
第六,工业结构复杂程度较低,计划经济较能发挥作用,此外,工人积极性也较高。
第七,苏联本身国土资源非常丰富,依靠出口矿产和农产品(主要是美国)获取大量外汇。

❽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化取得的主要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化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工业生产综合能力显着提升
1.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经过70年的发展,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由短缺到丰富充裕的巨大转变,很多产品产量从小到大。主要经济指标迅速提升,工业增加值由1952年的11
9.8亿元上升至2018年的305160.2亿元,年均增长1
2.61%,高于同期国民收入增长率
1.1%;工业利润总额由1952年的2
8.3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74916亿元,增长2647倍;工业企业单位数由1952年的1
6.95万个上升至2017年的3
7.27万个,增长约
2.2倍;工业企业资产由1978年的4525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112288
1.5亿元,增长约248倍。
2.工业生产体系完备。目前,我国工业有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空调、冰箱、彩电、洗衣机、微型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一大批家电通信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原煤、发电量等能源产品产量2017年比1978年分别增长
4.7倍和2
4.3倍;乙烯、粗钢、水泥等原材料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
6.9倍、2
5.2倍和3
4.8倍;汽车产量已达2900多万辆,连续9年蝉联世界第一。
3.制造业连续多年稳居世界前列。199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为
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
6.0%,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达到1
3.2%,居世界第二;2010年占比进一步提高到1
9.8%,跃居世界第一,自此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世界经济论坛《2015—201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在140_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28位,比2012年提高1位,在发展中国家名列前茅。这其中,工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表现尤其突出。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业竞争力指数最新结果显示,中国与德国、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一并成为全球5个最具工业竞争力的国家。2016年,中国、美国和德国被列为世界最具制造业竞争力的前3个国家。
(二)工业生产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政策经历了改革开放前重工业优先发展,到改革开放后优先发展轻纺工业、重点加强基础产业、大力振兴支柱产业、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优化。
1.淘汰落后产能。不断加大钢铁、煤炭、石化、建材等传统行业的过剩产能减量调整,破除无效供给,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2013—2015年,全国共计淘汰落后炼铁产能4800万吨、炼钢5700万吨、电解铝110万吨、水泥(熟料和粉磨能力)
2.4亿吨、平板玻璃8000万重量箱。在此基础上,2016年、2017年两年又化解钢铁产能
1.2亿吨、煤炭产能5亿吨,全面取缔
1.4亿吨“地条钢”,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6500万千瓦以上。
2.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据测算,2015年至2017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较上年分别增长
10.0%、
10.5%和1
1.0%,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
3.
9、
4.5和
4.4个百分点。部分新兴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集聚效应。据统计,在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包含的七大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居于首位,2016年其增加值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超过1/4;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均在18%左右。
3.“两化”融合日益深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两化融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重点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了明显进展。据工信部统计,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生产设备数字化率、数字化设备联网率已分别达到6
3.3%、4
6.4%、4
4.8%和39%,培育了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业智能主导的特征日趋明显。
4.发展方式转变明显。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大力提升传统动能,工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技术改造投资成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力量。2013-2016年,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
4.3%,2017年技改投资依然保持较高增长水平,增长1
6.3%,增速比制造业投资高1
1.2个百分点,占全部制造业投资比重达4
8.5%,比上年提高
4.6个百分点。
5.单位产品能耗明显降低。2017年与2012年相比,在统计的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耗能工业企业中,吨钢综合能耗下降
5.3%、机制纸及纸板综合能耗下降1
1.0%、烧碱综合能耗下降1
2.6%、电石综合能耗下降
2.4%、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
5.7%、水泥综合能耗下降
4.5%、平板玻璃综合能耗下降
9.1%、电厂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
3.9%。按照统计的25个重点耗能产品、108项单耗指标测算,五年累计形成直接节能约
1.0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节能量的近10%。
(三)制造业竞争力逐步提升,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产品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工业产品生产与制造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工业产品进口金额由1999年的165699万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13563
7.29万美元,年均增长1
4.40%。其中初级产品进口金额由1999年的26846万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13563
7.29万美元,年均增长1
8.74%;初级产品进口占比由1999年的1
6.20%上升至2018年的3
2.85%。初级产品进口集中在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工业制成品进口额由1999年的138853万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143402
4.78万美元,年均增长1
3.07%;工业制成品进口占比由1999年的8
3.80%下降至2018年的6
7.15%。工业制成品进口集中在机械及运输设备。 工业产品出口金额由1999年的194931万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487400.74万美元,年均增长1
4.34%。其中初级产品出口金额由1999年的19941万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13508
5.83万美元,年均增长
10.59%,初级产品出口占比由1999年的
10.23%下降至2018年的
5.43%。初级产品出口集中在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由1999年的174990万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35202
1.25万美元,年均增长1
4.65%。
来源:中国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❾ 苏联的工业化进程如此迅速,顺利的原因

优先发展重工业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因此,苏联在资金分配上,侧重支持重工业。头两个五年计划用于重工业的投资占全部投资的84.2%和82.8%。重工业的发展速度大大高于轻工业和农业。重工业、轻工业、农业各自的年递增速度,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分别为:28.5%、11.7%、-2.9%;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分别为:19%、14.8%、4.6%。
高速度斯大林一直强调高速度发展工业,并以此作为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的标志之一。苏联在工业化期间工业发展的年平均速度为17~20%,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几乎达到30%。

资金积累靠国内斯大林提出,工业化的资金来源要“靠自己”,认为资本主义可以靠掠夺殖民地,收集“追加”的资本,靠战争向外国勒索赔款,靠奴役性的借外债。社会主义国家不能采取这些办法,而只能靠自己国内的积累,靠节约。苏联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了国内外资本家的剥削,扩大了资金积累的源泉。工业化的成就又增加了新的积累源泉。国家通过农产品义务交售、机器拖拉机站的实物报酬、农业税以及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等途径也为工业化积累了一部分资金。在苏联工业化时期,积累基金占国民收入的26~29%。
重视技术和人材斯大林先后提出"技术决定一切"、“干部决定一切”两个口号,强调必须使自己成为专家。当时苏联下大力量开办各种学校培训干部,派出大批人员到国外学习先进技术,到1940年工业已拥有93万名工程技术干部。同时用重金聘请外国的专家,1932年在苏联工作的约有 2万名各国的专家和技工,其中不少是担任过总工程师等职务的第一流技术专家。这对于改变技术落后的面貌,加快工业化进程起了重要的作用。
鼓励群众的首创精神苏联在工业化时期,开展了以掌握新技术为特点的、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的全国性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特别是1935年冬开展的斯达汉诺夫运动,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苏联以比较快的速度,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工业产值和农业产值的比例1913年为42:58,1926年为38:62,1929年工业比重第一次超过农业,比例为54.5:45.5,到1940年达到85.7:14.3。在工业中,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比例1913年为33:67,1925年为43.4:56.6,1932年为53.4:46.6,到1940年达到61.2:38.8。苏联在30年代末已成为世界上的工业强国之一。但在工业化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关系不协调,经济效益差,国家财政负担过重,人民生活特别是农民生活提高得不快,市场供应紧张,并形成了一套管理过分集中的经济体制。

阅读全文

与工业化显着成就怎么来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哪里有工业暖风机制造商 浏览:976
汽车雨刷片怎么安装 浏览:403
奥迪氙气灯怎么开启 浏览:504
工业会计交税应该怎么做账 浏览:363
工业污水如何提高溶解氧 浏览:406
奔驰车被撞坏怎么办 浏览:597
汽车遇洪水注意什么 浏览:299
奥迪a6夜视仪是什么 浏览:436
曲梁镇工业园区什么时候开工 浏览:954
汽车上有黑点代表什么 浏览:517
奔驰哪个店修车比较好 浏览:49
宝马驱动系统测试是怎么回事 浏览:580
一八年的奥迪q5是什么配置 浏览:903
宝马3系3d视角怎么开 浏览:386
河南工业屏有哪些 浏览:553
河北工业数字交换机多少钱 浏览:869
上海蔚来汽车怎么样 浏览:762
东南汽车待遇怎么样 浏览:592
宝马5系缸垫在哪个位置 浏览:636
汽车有哪些车牌 浏览: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