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销25亿美元,曾只有2人的小工厂,现竟占据全球近6成拉链市场
如今的各行各业似乎都有着自己的传奇故事。
先是马云辞去教师工作,靠着“坑蒙拐骗”凑齐了自己的18罗汉成立阿里巴巴,就此奠定电商巨头的宝座。
再是温氏集团靠养猪年营收高达556亿,公司员工的待遇和福利堪比腾讯和华为。
最后就连王佳荥捡纸箱也捡出了10亿身家,在淘宝京东火爆之年被誉为“电商纸箱哥”。
小小拉链竟也能年销百亿 绕地球50圈
类似上述的传奇故事在日本也有不少,而其中最传奇的莫过于靠卖拉链年销2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68亿元)的“世界拉链大王”:吉田忠雄。
如今的YKK已经是一家拥有大约百年 历史 的老牌拉链制造企业了,是最能体现日本工业发达的巨头企业之一。据其官方给出的资料数据统计,YKK的年度营收额早已超过了25亿美元奔向30亿美元的大关,而年产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近百亿条。
以前看广告总会听到“香飘飘年产量XXX,能绕地球X圈!”
这要是在日本,估计也会拍一条一模一样的广告,毕竟早在2016年YKK所生产的拉链,其长度加在一起就已经快达到惊人的200万公里,能够绕地球近50圈。
一个小小的拉链竟然能够创造出如此的辉煌,这不可谓不是一个传奇。
小小拉链竟然暗藏千亿市场?
其实早在1893年,来自美国的工程师贾德森就想出了拉链的雏形,他把滑动装置应用在衣服上,借此让衣服两边的纽扣不断地分开和咬合,他给这个装置取名为“钩子锁扣”,并在这之后申请了专利。
在这之后一位法国飞行员运气不好,在飞行过程中不慎将一枚纽扣掉进飞机的控制装置里,当时的飞机并不像现在如此精密,这样一个小小的疏忽却导致了坠机事件。此后美国汲取教训,开始大量购买拉链,推动了拉链的生产。
1993年的某一天,也是拉链发明的百周年纪念日,拉链不但被BBC评为“世界奇迹”,更是被各界评论家誉为“全球百年来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然而早在这之前,拉链中的千亿市场就被吉田忠雄轻易捕获。
依靠70日元“征战”东京的吉田忠雄
吉田忠雄出生于1908年,父亲依靠养鸡和卖宠物的微薄收入根本无法支撑六口之家(吉田忠雄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因此,吉田在小的时候就开始做一些小生意来贴补家用。
虽然吉田从小就成绩优异,但是家境拮据的他根本无法负担越来越昂贵的学费,只好开始打工养家。在打工的过程中,吉田也没有放弃学业,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功课方面竟然没有被落下太多。到1928,吉田的兄长足足凑齐了70日元(约等于4.25人民币)的“巨资”,带着这笔钱,吉田就开始了自己的东京之旅。
也许正是这样的童年经历带给吉田无比强烈的从商兴趣,在1930年前后,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吉田便只身来到我国上海学习经商。由于当时的年代动荡,吉田因故只得返回家乡。当他回到家乡时发现朋友的店铺虽然倒闭了,但是却留下了一大批因做工太差而滞销的拉链。吉田敏锐的商业意识告诉自己,一定要买下这批“垃圾”。
吉田忠雄的心血因战争一日之间化为乌有
1934年,25岁的吉田在东京靠着省吃俭用留下来的350日元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当时公司因为租店和员工薪资,在一开始便负债2070日元。
由于彼时拉链产品的做工不被人在意,加上负债,亲朋好友都开始反对他的创业。但是吉田很是顽固,认准了“品质第一”的路子便一头扎进了拉链产业。由于吉田的严格把控,公司所生产出的拉链有近66%的产品都被他所淘汰,在市面上销售的仅有当时购入原料的33%。
正是因为如此,吉田拉链的价格要比市面上高出数倍,公司曾一度濒临破产。但是由于对质量的坚持,吉田拉链慢慢在业界有了不小的名声,甚至被誉为“金锤拉链”。
随着时代前进,服装行业开始快速兴起,一时之间拉链可谓是供不应求。凭借此前打出的“质量第一”的名声,吉田拉链开始陆陆续续收到不少订单,员工也从开始的2人变成了50人左右,并且开始有了出口项目,公司状况也随之好转。
在1938年,已有不小发展的吉田拉链也变成了一座占地近300平方米的大工厂,改名为吉田工业。可是由于战乱的影响,数年光景,吉田苦心经营的一切都变成了灰烬。带着不死的信念,吉田向银行借了一笔巨款用以东山再起,可是就在交付了款项之后,一场暴动彻底浇灭了吉田的拉链梦。
吉田忠雄终成“世界拉链大王”
当动荡平息时,吉田已经38岁了。他用了2年时间也没有说服任何一个人为他投资款项,迫不得已,他只得再次从银行贷款1200万购买机器。敏锐的目光和坚定的信念,终于让吉田苦尽甘来。
1957年,吉田工业迅速发展,开始涉足建材行业。
1958年,吉田工业的拉链产量创造记录,其拉链长度加在一起能够绕地球一周。
1959年,吉田工业进军欧美,在新西兰开办工厂。
1969年,美国宇航员成功登月,而那件衣服的拉链就是吉田工业制作的。
1980年,吉田工业已经占据了日本近90%的市场,在世界上也占据了35%左右的份额。
1990年,吉田工业进军中国市场,带动了我国拉链制造业的发展。
2000年前后,吉田工业在世界市场上占据的份额已高达65%。
一路走来,曾经2个员工的吉田工业,如今已拥有万名员工,平均日生产拉链多达千万条,旗下132家工厂遍布世界各地,稳坐业界龙头之座。
而其创始人也被称为“世界拉链大王”。
吉田曾说:“即使遭受100亿元的损失,我们也要维护客户对我们的信赖”。也许正是这份对品质和诚信的坚持,才让吉田拉链至今仍然占据着全球近6成的市场。
拉链虽小却也能改变世界,他的经商信念值得每一个相关从业者去钻研和学习。
2. 什么是做拉链的最好材料
牛仔裤拉链一般都是金属拉链,金属拉链属于拉链一种,是指拉链的咪齿由铜,白铜或铝材质制作的拉链,相比尼龙拉链和树脂拉链而言,较为坚固,成本也较高,多用于牛仔裤、外套和背包上。
咪齿:市面上的金属拉链多为铝合金、黄铜、白铜、锌合金等材质制作而成,由于金属拉链上咪齿的颜色都是电镀上去的,如果保存不当,其咪齿会变黑并且会对衣料造成污染。对于铜合金的咪齿则容易发生氧化作用,故在保存时要保证一定的通风性,不要密封保存,也不要保存在充满湿气的环境下,有必要时得使用防湿纸或除湿剂。
拉头:金属拉头颜色分别有青古铜、红古铜、镀白、镀黄、黑镍、黑白镍、亚光银色,通常情况下,金属拉头的颜色都要求与金属拉链的咪齿颜色相同。根据规定,常用的拉头参数有:
3#金属拉头的口高为2.1-2.2mm,
口宽为4.55-4.65
5#金属拉头的口高为2.7-2.8mm,
口宽为6.0-6.05
拉链里面金属重量根据不同品牌、型号的牛仔裤均有差别,所以无法给予具体重量数据。
3. 最早拉链的发明是为了什么
拉链(zipper) 是依靠连续排列的链牙,使物品并合或分离的连接件,现大量用于服装、包袋 、帐篷等 。 1、由两条带上各有一排金属齿或塑料齿组成的扣件,用于连接开口的边缘(如衣服或袋口),有一滑动件可将两排齿拉入联锁位置使开口封闭; 2、连结于某物(作为被吊起或放落的物体)上以拉紧、稳定或引导该物的链。
发展史
综述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拉链由最初的金属材料向非金属材料,单一品种单一功能向多品种多规格综合功能发展,由简单构造到今天的精巧美观,五颜六色,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其性能、结构、材料日新月异,用途广泛,深入到了航天、航空、军事、医疗、民用等各个领域,小小拉链在人们生活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生命力。拉链,作为本世纪对人类最为实用的十大发明之一,已被载入了历史的史册。
发明史
拉链又称拉锁。它是近代方便人们生活的十大发明之一。
拉链的出现是一个世纪之前的事。当时,在欧洲中部的一些地方,人们企图通过带、钩和环的办法取代纽扣和蝴蝶结,于是开始进行研制拉链的试验。拉链最先用于军装。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首次订购了大批的拉链给士兵做服装。但拉链在民间的推广则比较晚,直到1930年才被妇女们接受,用来代替服装的纽扣。
拉链是在1926年获得的名称。据报道,一位叫弗朗科的小说家,在推广一种拉链样品的一次工商界的午餐会上说:“一拉,它就开了!再一拉,它就关了!”十分简明地说明了拉链的特点。拉链这个词是这样来的。
拉链的发明雏形,最初来自于人们穿的长统靴。十九世纪中期,长统靴很流行,特别适合走泥泞或有马匹排泄物的道路,但缺点就是长统靴的铁钩式纽扣多达20余个,穿脱极为费时。这个缺点让发明家伤透脑筋,也耗费了赞助商许多的金钱和耐性。为了免去穿脱长统靴的麻烦,人们甚至忍受着穿靴整日不脱下来。终于在1851年,美国人爱丽斯·豪(Elias Howe)申请了一个类似拉链设计的专利,但并未商品化,甚至被遗忘达半个世纪之久。
1893年(一说1883年),一个叫贾德森的美国工程师(科威特人),研制了一个“滑动氏没紧装置”,并获得了专利,这是拉链最初的雏形。这项装置的出现,曾对在高统靴上使用的扣纽扣钩造成了影响。但这一发明并没有很快流行起来,主要原因是这种早期的锁紧装置质量不过关,容易在不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松开,使人难堪。
1902年,一家原来生产纽扣和花边的企业对贾德森的发明产生兴趣,他们买下了专利,注册了“扣必妥”商标,开始生产装在鞋上的拉链。但这家“吃螃蟹”的公司很快就走上了毁灭之路,其生产的“扣必妥”不是拉不上,就是打不开,有时又突然绷开,使消费者尴尬万分。名誉扫地的“扣必妥”成了滞销产品,这个第一家生产拉链的公司也因亏本而关门。
1912年,贾德森公司的雇员森德巴克对这种“自动纽扣”进行了改进,把链上的每个齿牙改成了上凸下凹的形状,这样齿牙能完全一一对应咬合,既不易卡住,也不易脱节裂开,并且有了一个新名字——拉链(zipper)。
1913年,瑞典人桑巴克改进了这种粗糙的锁紧装置,使其变成了一种可靠的商品。他采用的办法是把金属锁齿附在一个灵活的轴上。这种拉链的工作原理是:每一个齿都是一个小型的钩,能与挨着而相对的另一条带子上的一个小齿下面的孔眼匹配。这种拉链很牢固,只有滑动器滑动使齿张开时才能拉开。
至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才出现转机,一位来自芝加哥市的机械工程师威特康·L·朱迪森(Whitcomb·L·Judson),想出用一个滑动装置(slider–device)来嵌合和分开两排扣子(此原理与拉链很近似,不过拉链[ zipper]这个名词约过了30年后才出现)。朱迪森的发明,很幸运地获得宾州律师路易斯·沃克(Lewis Walker)的财力支援。沃克对朱迪森的新设计有高度兴趣。
历史往往会因一些偶发因素而被改写,拉链的发明史也证实了这一点。一场震惊世界的空难事件“拯救”了奄奄一息的拉链。
巴黎的协和广场风和日丽,经过严格挑选的飞行员信心十足地登上当时最先进的飞机,为大批政客和贵宾做飞行表演。但当飞机做了几个漂亮的滑行动作后却一个跟头栽了下来,机毁人亡!
经过事故调查小组仔细分析、取证,发现原来是飞行员上衣掉了一个纽扣,而这粒纽扣正好滚进飞机发动机,因此引起事故。惨痛的代价使法国国防部下达了不准在飞行服装上钉纽扣的命令。欧洲各国纷纷仿效,一直波及太平洋彼岸的美利坚合众国。
“我们有希望了!”森贝克得知此事后判定这是使拉链起死回生的机会,他立即与国防部联系,提出以最优惠的价格缝制新的飞行员军装。飞行员穿上有拉链的新军装,无疑产生了巨大的广告效应。陆军海军也纷纷仿效。森贝克不失时机地与美国乃至欧洲的服装制造商联系,大规模批量生产没有扣子而有拉链的上衣,拉链绝处逢生,日益走俏。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军方人士意识到,军服装上拉链可以提高军人的穿衣速度,于是他们在衣服的口袋和裤子的前口处试装拉链,此举大受前线将士欢迎。1917年生产的2.4万件拉链军服立即销售一空。1918年,美国又在1万套飞行服上安上了拉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经济很不景气,钢每磅五美分,工人一星期的工资为六个美元,公司精减裁员,只剩下森贝克和另外一名人员,森贝克身兼经理和工程师。公司经济遇到空前的困难,为偿还拖欠提供钢丝的若伯林公司数千美金货款,森贝克只好修复一台机器生产回形针来赚钱。所幸,赞助者总是不断出现,剧作家之父詹姆斯·奥尼尔(James O’ Neill)当时巡回上演《基督山伯爵》(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一剧,他对森贝克的普拉扣拉链极感兴趣。
事业上虽有了转机,但森贝克个人却遭受到空前的打击,其妻子难产而死。森贝克伤心之余,更加专心致志改良拉链。1913年他再度申请专利,专利许可于1917年核准(专利号1219881)。沃克称此专利为“隐藏式钩子”(hidden hook),对前景持乐观态度。沃克将公司改名为“无钩式纽扣公司”(Hookless Fastener Company),工厂迁移梅得维尔(Meadville)。
森贝克进一步改良无钩式纽扣,齿部形状改做成汤匙状,顶端呈凸状,末端凹状,滑动装置一滑就可使左右“齿状部分”嵌合,再滑回则分开,称为“无钩式二号”,并且设计出制造齿状部分的机器。1913年他正式宣布这一技术被突破。《美国科学》曾以森贝克的专利为封面故事。
六个月后,森贝克准备大批量生产这种纽扣,无钩式二号预备上市。
沃克的二儿子也花了八年的时间从事无钩式纽扣的改良工作。佛罗里达州的约瑟芬·卡洪(Josephine Calhoun)在1907年也申请类似安全拉链的专利。同年,科罗拉多州的弗兰克·凯费尔特(Frank Canfielt)也申请了专利。致力这方面研究的发明家不只出现在美国,其中和森贝克最后成品最接近的有苏黎世的昆木思(Katharina Kuhn-Moos)及福斯特(Henri Forster)在1912年的专利品,不过,都没有像无钩式二号成为商品。
市场的需求决定产品的成败。无钩式二号一开始订单并不多。匹兹堡的麦克瑞(Mcreery)百货公司认为无钩式二号很适合用在裙子及套装上,要求制造商一律采用无钩式二号,但仿效者不多,不敢冒险使用新产品。森贝克为争取客户,不断地改良拉链的性能以适应需要。
梅得维尔的工厂制造技术日渐精湛,每天制造1630条无钩式二号,且没有次品,结果订单日渐增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也给新产品带来了新的机会,军人的置钱腰带使无钩式二号的需求增加;空军飞行装采用无钩式二号不但可节约材料,而且防风效果更好;海军的救生衣也采用无钩式二号。政府于是特别拨给金属材料以供生产。
无钩式二号虽被证明好用,但价格偏高仍无法普及,森贝克明白这一点,又致力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制造效率。他发明了S-L 机器,降低生产过程中材料的不必要浪费,只要原先原料的41℅即可。降低生产成本以后,应用的第一个产品是拉克泰(Locktite)烟草袋,结果销售相当成功,1921年底,烟草公司每周需要的无钩式二号数量达到空前的数目。为适应高需求量,无钩式纽扣公司又加盖一座新工厂。
1921年俄亥俄州豪富公司(B.F.Goodrich Company)向无钩式纽扣公司订购少量的产品,用在他们生产的橡胶套鞋上。试用后发现效果良好,又大批订购,并将发现的缺点告知无钩式纽扣公司。公司经改良后推出奇妙靴(Mystery Boot),其特点是只要拉一下就能穿或脱。
营销人员对奇妙靴的称呼不甚满意,想找个更能显示其特色的名字,经理一时灵感,想到“Zip”这个拟声字——物体快速移动的声音,便将奇妙靴更名为拉链(Zipper)靴(见图二示)并设计出ZIPPER的拉链商标,使该产品受到了法律保护,此年是1923年,后来“Zipper”——“拉链”就成为所有类似无钩式纽扣产品的总称。很遗憾,朱迪森于 1909年辞世,身前从未听到“拉链”这个术语,也未看到他的发明在世界上成功的流行。
那年冬天,豪富公司售出将近五十万双拉链靴,二十年代中期每年至少向无钩式纽扣公司买进百万条拉链,无钩式纽扣公司有感于“无钩式”一词带有负面联想,而“拉链”一词又为豪富公司所创,因此,又想出“鹰爪”(Talon)这个名词,1937年公司更名为鹰爪。
1930年之前,无钩式纽扣公司每年可售出2000万条“鹰爪”,应用范围从钢笔盒到摩托艇的引擎盖。但成衣业依旧观望不使用。到三十年代中期,服装设计师伊萨·斯卡帕瑞里(Elsa Schiaparelli)首度大量采用“鹰爪”,《纽约客》(New Yorker)形容1935年春季服装展,“垂满拉链”。此后,成衣业才渐渐采用拉链。
拉链的制造技术随着产品的流传而逐渐在世界各地传开,瑞士、德国等欧洲国家,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先后开始建立拉链生产工场。
1917年,拉链传入日本,当时的拉链由于稀少,只能作为达官贵人炫耀自己身份的饰品。1927年日本昭和初期,广岛县尾道人开始制造拉链,以 “夹具牌”商标开始销出。当时,拉链以坚固耐用而着称,所以,“夹具”成为拉链的代名词。至今,日本人仍称“拉链”为“夹具”。
1932年日本开始手工大量制作拉链。由于偏心手动冲床等在当时很先进的机器不断地被开发出来,使得拉链能够批量生产,价格逐渐下降,服装和箱包业开始使用拉链,使业界展望很活跃。
1934年上海、香港、美国的拉链制品开始批量向外出口。日本吉田工业株式会社的前身“三S商会”在这年1月1日创立。
1937年以后,北美和中南美拉链大量销出。拉链终于以新兴产业的形式出现,同样,拉链也成为日本产业界的重要角色。但是,1941年爆发了太平洋战争,日本最终成为战败国,战争给日该国内工业,包括拉链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当时,除了一部分军用拉链业者留下来以外,其他工场差不多都被迫转业或废业。
1946年战后,由于当时进驻日本美军的影响,拉链的需求量急速增加。但是,战争带来的巨大创伤,使日本拉链业界在短期内无法应付需求。“日本式制造法”,手工业制造的缺点暴露无遗。当时,造成了日本制造“拉链容易坏”的不良形象。
1950年日本“吉田工业株式会社”进口了自动链牙机,步入机械化生产的第一步。继之,公司发明的拉头自动冲压机,开发成功。不但解决了过去制造上的缺点,也将制造过程到生产过程改革一新,从而带动了日本整个拉链业的进步。1951年日本自己制造的30台链牙制造机投入使用,终于完成了使业界举无匹敌的现代化工厂设备。
几乎在日本拉链业发展的同时,欧洲的一些国家,象瑞士、德国等拉链也在发展。三十年代,瑞士奥普特朗(Optilon)公司成立,总部设在瑞士的祖格市。几十年来该公司以“舒适”和“质量”为第一要素,不断地改进设计,经过与国外三十多家公司进行技术合作,拉链新品种不断出现,其在世界各地都有设立企业和工厂,成为与美国的泰隆拉链公司、日本的吉田株式会社同样着名的世界级拉链企业。
1953年德国首次推出了以塑料为原料制作的拉链,开创了非金属拉链的先河。
中国拉链生产是在1930年由日本传到上海的。当时,在上海城内侯家路,王和兴办起了中国第一家拉链厂,后来,吴祥鑫又开办了一家拉链厂,1933年创办上海三星(即华光)拉链厂。
1949年,中国有中小型拉链企业20余家,约有1000余人从业。主要靠手工操作,设备简陋。
1958年上海三星拉链厂引进了德国生产的自动排米机,并进行了技术改革,将自动排米机速度从每分钟1440转提高到3000转,相当于手工的 230倍;拉头生产由单头冲制改革成十二道一次成型,提高生产效率50多倍;后道工序平光、刷光、洗带、上腊、并带、无梭织机等高效专用设备改革成功;推广采用铝镁合金液体抽丝,硬质合金烧结成整体模等新工艺、新技术,实现了中国拉链行业的第一次技术革命。
1958年隐形拉链(CONCEAL)开始销售。
1959年The Grand(L型)开始销售。
1961年Delrin树脂拉链注塑机面世,Delrin树脂拉链开始销售。
1963年EFJON双骨拉链开始销售。
1971年针织布带BEULON拉链开始销售。
1974年北京引进了瑞士的尼龙拉链(卧式)生产设备;随着天津又引进了法国生产的八台涤纶拉链生产设备;不久国内如上海、浙江、湖北、广东、等地又陆续引进德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非金属拉链设备,非金属拉在中国开始发展。
1978年渔网用拉链开始销售。
1979年附翅膀的树脂拉链VISLON开始销售。
1985年水密、气密拉链开始销售。
1988年JOYLONR轨道拉链开始销售。
1989年离子电镀拉链开始销售。
1991年注射成型QUICKLON拉链开始销售。
1992年EVER BRIGHT、VISLON热转印拉链、注射成型(模铸型拉链)开始销售。
1993年Q meshe(QUICKLON)、Q mate(成对QUICKLON)、Q touch(窗帘轨道QUICKLON)开始销售。
1994年宽幅模铸QUICKLON(连续注射成型)、大理开始销售。开始销售。从8月1日起“日本吉田株式会社”改名为“YKK”公司。
自1980年开始,特别是1995年以后,中国拉链生产以空前的速度发展,一大批新兴的民营拉链企业脱颖而出,规模不断扩大。拉链产品不断增加,当今,世界上的三大类拉链,各个品种、各个规格基本上都能生产。1999年中国拉链的产量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产量超过了100亿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拉链生产国,诞生了AAK、SBS、SAB、YCC等一批民族拉链品牌。
4. 最早拉链的发明是为了啥
当时,在欧洲中部的一些地方,人们企图通过带、钩和环的办法取代纽扣和蝴蝶结,于是开始进行研制拉链的试验。拉链最先用于军装。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首次订购了大批的拉链给士兵做服装。但拉链在民间的推广则比较晚,直到1930年才被妇女们接受,用来代替服装的纽扣。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拉链由最初的金属材料向非金属材料,单一品种单一功能向多品种多规格综合功能发展,由简单构造到今天的精巧美观,五颜六色,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4)为什么造拉链工业好做扩展阅读
拉链的保养方法:
1、平时使用时,要注意拉锁上有无“破肚”、“脱齿”、歪斜等毛病,有这些毛病要及时修理,不要再硬拉。
2、铝合金的拉锁比较容易受到腐蚀,因此应保持干燥,切勿受潮,以防铝齿生成白色的氧化物,日久还会导致拉锁生锈,影响使用,同时也要注意不与碱性和酸性的物质接触。
3、拉动拉锁时,应先将两边的齿靠拢对齐,捏住拉锁头顺着轨道轻轻向前拉动,不要用力猛拉,以免造成“牙齿歪斜”、“破肚”和“脱齿”。
4、带拉锁的各种箱包、口袋或皮夹,不要装得过满,不然容易使拉锁造成“破肚’、“脱齿”、歪斜和布软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