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李明: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重点产业布局研究
2014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长江经济带正式定位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即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如何深化长江经济带东中西区域板块、各省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是贯彻落实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促进各区域板块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重要任务。湖南作为长江流域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撑,立足自身资源与产业比较优势,优化湖南产业布局,促进湖南产业转型升级,既是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湖南融入国家战略发展目标并确保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湖南重点产业布局现状
1、湖南重点产业快速发展
国民经济统计年鉴显示,41个工业大类中39个大类在湖南均有分布,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工程机械、 汽车 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业、轨道交通等已成为湖南工业主导产业。2019年湖南粮食总产量2900万吨,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2万亿元,粮食、畜禽、竹木进入千亿产业行列,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过100亿元的龙头企业有6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8家。2019年全省石化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900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9%,资产总规模1252亿元,年均增长12%。2019年湖南10种主要有色金属270万吨,完成工业增加值96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800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11%、15%。2019年湖南工程机械产业实现总产值2994亿元,约占全国市场的1/3,拥有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知名品牌,长沙市被称为“世界工程机械之都”。2019年,全省 汽车 产销量106万辆,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64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775亿元,“十三五”期间 汽车 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约为17.4%,已经稳居千亿产业行列。服务业领域不断拓展,服务业中两大传统产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占服务业比重不断提升; 旅游 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19年湖南省 旅游 业接待游客总人数4.73亿人,实现 旅游 总收入3900亿元,占GDP比例约13%。
2、区域发展呈现新格局
湖南逐步形成了长株潭、洞庭湖地区、湘南、大湘西4大发展区域,全省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升。2019年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1.75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43%,该区域正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高技术产业基地和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中心,其核心增长极作用显着增强。2019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9200亿元,占全省比重23.8%,重点打造石油化工、船舶、农副食品加工、轻纺等4大产业集群,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全面铺开,水域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2019年湘南地区生产总值7800亿元,占全省比重19.5%,该区域积极融入珠三角,加快建设为中部地区产业承接的重要平台、湘粤开放合作试验区、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基地,目前,湘南地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示范效应加速显现。2019年大湘西地区生产总值6790亿元,占全省比重18.2%,在生态环境得到全面保护的同时基础设施全面改善,特色经济发展迅速,扶贫开发成效显着。
3、产业集聚初步形成
湖南省已经把培育产业集群作为提升湖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汽车 产业集群、石化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等37个产业集群已经初具规模,规模企业达0.88万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4662亿元。从产业集群的区域分布来看,湖南产业集群主要集聚于长株潭地区,并辐射周边环洞庭湖区、湘中南地区、大湘西地区。产业园区成为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有产业园区179家,其中国家级产业园区19个,全省产业园区技工贸总收入达到5.5万亿元,产业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约60%,产业园区逐步成为经济发展带动区、城市综合功能新区、对外开放先导区和现代产业发展集聚区。
“黄金水道”在岳阳。图/网友“一路行摄”
二、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
1、产业空间布局不协调
湖南各区域综合实力差距明显。首先,无论是经济总量、经济密度、综合实力,长沙市远超其他地市,可作为湖南的核心城市,带动整个区域发展;其次,岳阳市、株洲市、湘潭市、常德市、衡阳市、邵阳市、怀化市作为湖南省区域中心城市,产业布局与资源禀赋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相匹配问题,城市对周边地区产业辐射能力不强。岳阳市作为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桥头堡,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产业辐射面有限、承接长株潭产业转移能力不强、外向型经济发展不畅、沿江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
2、产业链条不完整
湖南已初步形成高端装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与压延业、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链,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及新材料等产业链较为完整,而 汽车 及零配件、有色金属产业链、电子信息、3D打印及机器人、新能源装备等产业存在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配套企业分布不合理、关键技术缺乏、产业链条不完整等问题。在石油化工产业链中,基础化工丙烯、碳四、芳烃产品领先,缺乏乙烯产品,合成化工产品缺乏有机氧原料、医用化学品、化妆品、工程塑料等产品;在电子信息产业链中,全省过百亿龙头企业只有蓝思 科技 、衡阳富士康集团、接口光电、中光通信、基伍手机等企业,产品以电子元器件为主,缺失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应用电子、太阳能光伏、软件制造与服务、数字视听产品、通信设备等下游终端产品;有色金属冶炼与压延产业链存在着资源开采集中度不高,铅锌钨主要产品省内仅能供应20-30%,除硬质合金精深加工技术比较领先外,铅锌锑铋等产品加工技术薄弱。
三、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优化湖南产业布局的思路
按照国家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特点和湖南的资源禀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突出江湖联动,水陆协同,依靠创新开放汇聚生产要素,优化“一核、一区、一带、四线”产业布局,培育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打造产业发展新增长点,努力形成通道支撑、产业聚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把湖南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产业聚集基地。
1、优化“一核、一区、一带、四线”产业空间布局
长株潭核心增长极。依托长株潭“两型”试验区、国家级湘江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平台,强化长株潭绿心保护和湘江综合治理,推进基础设施、产业体系、环境保护、合作机制一体化,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区域中心,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增长极。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全面治理洞庭湖水环境,强化湿地、水生动植物和长江岸线资源保护,促进岳阳、常德、益阳三市产业合作,充分发挥岳阳通江达海的门户功能,加快临港经济发展,全面构建全国生态经济发展示范区。
长岳产业联动发展承接带。长沙、岳阳地理空间相连,经济联系紧密,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主要区域和全省经济、科教、文化中心,具备加快发展和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基础。加快推进长沙岳阳产业协同发展,规划建设长岳经济带,是新形势下我省深入实施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策应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举措。
京广、沪昆、张吉怀和长益常高铁经济带。在筑牢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屏障的同时,以京广高铁沿线重要节点城市为节点,建设高广高铁经济带;以娄-邵为支点,以湘中经济走廊为腹地,建设沪昆高铁经济带;以打造张家界国际 旅游 目的地为重点,建设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 旅游 经济带;以贯通丝绸之路为目的建设长益常高铁经济带。
2、延伸长株潭产业链
长株潭城市群是引领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重点支持长株潭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电子信息、智能制造、钢铁有色、文化 旅游 等湖南省主导产业优化布局,延伸扩大产业链条,培育和引导企业聚集配套发展,实施创新开放战略,抢占新一轮产业革命制高点,打造一批标志性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围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现有优势产业“强链”,加强产业核心技术联合研发,大力发展配套产业,拓展株洲、湘潭、浏阳、宁乡、湘阴、汨罗配套件生产基地,实现配套企业与主机企业协同发展,建设湖南标志性的产业集群。
围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高端服务业和生物医药等产业“建链”,在长沙、衡阳、湘潭、浏阳、湘阴等产业园区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和关键企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产业链条。
围绕钢铁有色、 汽车 及零配件制造、新能源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补链”,寻找产业链条中缺失的高附加值和关键环节,株洲、湘潭、岳阳、衡阳、浏阳、宁乡、湘阴、汨罗等产业园通过产业链招商或现有产业转型升级,引领相关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从价值链的角度来补充相关产业链。
3、规划建设长岳经济带
长株潭核心区主要布局机械、电子、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物联网经济、文化产业与服务业,采用总部+生产基地分置模式,长沙市作为行政、科教、金融、服务、商住、人口与企业总部的集中区,将部分企业生产基地和一般制造业北向岳阳迁移。
岳阳市是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龙头,是国家发改委明确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岳阳“1+4+2”城市组团融合,全面建设200万人口的岳阳大都市区。根据长沙-武汉城市圈的产业布局,按照错位、补位、承接原则,明确岳阳传统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定位。整合和引导全省石油化工、电力能源、造纸、农副食品加工、航运物流、钢铁 汽车 等大耗水产业及其配套产业在沿江开发带聚集,依靠 科技 创新转型升级石油化工、电力能源、造纸、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提升岳阳传统产业竞争力;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对长沙武汉城市圈人才、资金、物质等要素资源的吸引力。
岳阳市湘阴、汨罗和长沙县部分乡镇是岳长联动发展承接带,是串联岳阳市区与长株潭地区的承接带。重点考虑在岳阳-长沙结合部划定跨市区域(或长沙岳阳经济协同发展先行先导区),拓展湘阴、汨罗产业承接功能,布局和承接长沙先进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轻工纺织、生物医药、非金属矿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劳动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转移,把岳长联动发展承接带建设成为长沙-岳阳产业开放合作的新基地,与岳阳市沿长江产业开发带形成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T型产业布局。
4、打通湖南经济北向发展新通道
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争取国家政策与资金支持,打通湖南经济北向发展的新通道。
一是全面加快航运扩容提质。加强航道整治,提高航道等级,构建以长江为依托,以洞庭湖为中心,构建以“一纵五横”航道为骨干的干支通畅、江海直达的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同时,考虑打开常德通过长江北上的水陆通道,提高湖南洞庭湖平原与湖北江汉平原的互联互通程度,推动湖南与长江经济带的紧密融合。
二是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将综合运输的理念和要求贯穿到长沙市、岳阳市等运输节点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各个环节,加快建设S201改造提质工程和岳阳三荷机场,构建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城际交通和城市交通相互融合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实现“零换乘、无缝衔接”。
三是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以城陵矶港和湘江长沙综合枢纽为重点,加快铁路、高等级公路与港区的连接线建设,强化集疏运服务功能,提升货物中转能力和效率,推进港口与沿江开发区、物流园区的通道建设,拓展港口运输服务的辐射范围。
四是优化整合港口资源配置。依托湖南城陵矶国际港务集团,整合长沙、岳阳、常德、益阳和沅江等港口,实现沿湖沿江码头和港口联合经营、集群管理。
5、建设湖南通江达海开放新高地
坚持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并重、对内和对外开放并重,进一步加强湖南与沿江及周边地区的合作。利用资本纽带,加强霞凝港-城陵矶港-上海港分工和协作,促进湖南与东南沿海省市更紧密合作。打破行政壁垒,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长沙与武汉共建“创意产业园”,湘鄂赣共同开发具有特色的 旅游 精品线路、打造长江经济带 旅游 “金腰带”。
对接“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推进“湘品出境”,提升开放发展水平。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矿产品加工、水电桥梁、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和精细化工产业,积极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东欧、巴西、尼日尔爾利亚、东南亚、中亚、南美等国或地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探索 境外产业园区共建模式;纺织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中小企业利用国家、省级政府重点支持的跨境电商平台或贸促会,以商会、联盟、行业协会的形式抱团“走出去”,稳健实施严控风险。
提升口岸、综保区平台开放功能。复制推广自贸区和海关监管区成熟经验,推进长沙、岳阳、衡阳、湘潭和郴州口岸提质升级,放大进口粮食、水果、肉类等指定口岸功能,支持5个城市设立出口加工区和来料加工区,加快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努力营造开放发展的新环境,把口岸、综保区平台建设成为开放崛起的主战场。
四、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优化重点产业布局的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和规划引领
成立湖南长江经济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湖南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领导小组可在省发改委下设办公室,由办公室承担日常事务性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和不定期主持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的落实情况,商讨地区之间的协作配套,并做出相应的工作部署。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沿江、沿湖各地加强联系,重点做好项目策划等前期工作,抓好项目库建设,搞好日常协调工作。
湖南省政府按照《湖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工作要点》尽快制订出台湖南长江经济带建设规划、长沙-岳阳协同发展规划和湖南长江经济带产业指导目录,引导优势企业向沿江、沿湖地区集中,促进全省重点产业差异化布局,错位发展。做好两个规划与湖南主体功能区规划、港口布局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功能区划、重点区域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充分发挥其约束与指导作用。
2、完善财政税收支持制度
出台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优惠政策。建立全省招商引资的重点产业项目统筹协调机制,对各地政府招商而在当地不宜布局的重大项目,引导到符合产业布局的区域落地建设,可由引入地政府予以一次性资金补偿,鼓励和吸引沿海产业和国际产业成体系、成规模转移。
完善财政税收政策支持体系。整合省市两级财政投资资金,引导和整合 汽车 、钢铁、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农副产品等产业在长岳经济带、节点城市产业园区布局,聚集、整合、延伸湖南长江经济带的重点产业;根据国家税收调控政策,加大长江经济带重点产业的税收支持力度;运用财政与税收政策扶持自主创新产业基地,促进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节能环保7大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
3、设立湖南长江产业投资基金
由省财政牵头并引进全国性金融机构、知名的投资管理机构、上市公司和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等战略合作伙伴,组建股份制产业投资基金公司,扩大湖南产业发展的朋友圈,为湖南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注入资金、技术、人才、品牌等优势资源。产业投资基金公司按照引导基金、产业基金群、项目群运营方式进行对外投资,根据湖南产业发展需要设立湖南港航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新兴产业产业链、传统产业技术转型升级和重组兼并3个产业基金群。
湖南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群重点支持霞凝港、城陵矶港、益阳港、沅江港、常德港扩容提质工程、洞庭湖及湘江航道整治工程,建设以长江、洞庭湖为骨干,连通湘江和洞庭湖平原,干支相通、通江达海的航道网络。战略新兴产业产业链建设基金群重点支持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引进、优势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湖南省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传统产业技术转型升级和重组兼并基金群重点支持石化、农副产品加工、钢铁、有色等湖南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整合产业布局和新产品研发。
4、建立集约用地约束激励机制
土地部门统筹规划“一核、一区、一带、四线”重点区域产业园区用地规划和布局,加强用地调控,加快重点产业园区集聚发展,在加强服务和监管的同时,力争把相关区域的产业园区建成全省依法依规、节约集约用地的典范。
强化土地约束机制,提升产业园区产业集聚水平。凡新建工业项目一律进入产业园布局,严格按照批准的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和功能布局安排项目,凡不符合园区主导产业布局的项目一律不准入驻产业集聚区;对各产业园内固定资产投资金额低于一定数额的项目不予单独供地,全部入驻标准化厂房。产业园原则上除安排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配套设施外,严禁进行商品住宅房地产开发。完善激励政策,引导产业园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产业园区依托土地储备机构,完成征地工作后,统一纳入储备,通过“招、拍、挂”方式确定用地单位后,足额收取土地出让金并全额上缴财政,土地出让收入清算后净收益全部返还园区,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政府引导、业主开发、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高标准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可以利用新增、存量国有建设用地。
5、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与补偿机制
在重点生态保护区实施水、土、大气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坚持抓好湘江重金属污染、洞庭湖水环境质量、有色金属污染等环境问题综合治理;突出环境污染落实环境保护督查制度,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全面推行落实河长制;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积极争取国家洞庭湖湿地保护区、武陵山生态屏障区、长江流域中下游财政转移支付、税收调节等生态补偿政策,并逐步加大省财政对重点生态地区的补偿力度。
(作者系湖南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湖南省洞庭湖区域经济 社会 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㈡ 湖南长沙工业怎么样呢
长沙环境其实不怎么样,很多地方都很脏,我一个在云南参军的表哥是这么评价的,我在火车上明显可以感觉到山么时候到了湖南到了长沙,因为这里明显黑些,可能这样说有点夸张,但不难看出长沙环境明显不太如意。不过即使这样,我还是要说长沙挺漂亮的,像岳麓山、橘子洲头,都挺好看的。至于湖南工业在中部地区还算比较发达,经济发展区内有很多知名企业,像三一重工之类的龙头企业也比较多的
㈢ 在湖南省耒阳市投资3000万以上电镀工业区,是否有发展前途!
有前途,不过似乎开在衡南更好,尤其在云集。衡阳市政府大力支持云集发展哦。耒阳的官僚主义太严重。
㈣ 湖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成效显着体现在哪些方面
在“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指引下,湖南立足“一带一部”区位优势,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本土企业国际化发展比例明显上升,湖南产品和产能正大步“走出去”。
近年来,湖南开放型经济发展成效显着:外贸增幅全国第四、中部第一;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湖南的达193家;“走出去”步伐加快,1440家湘企投资全球92个国家与地区,累计境外合同投资额稳居中西部省份第一;口岸平台效益大幅提升,海关特殊监管区数量中西部省份第一;2018年以来,湖南省新开通国际全货机航线3条、中欧班列2条,成立丝路运营联盟、丝路研究院,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让金融助力、带动“湖南造”产品走出去,加快出口产品结构升级、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大有可为。
——提升本土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程度,优化金融服务体系。
当前,随着区域主义和双边主义在全球贸易领域兴起, WTO的多边体制逐渐被边缘化,尤其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中美贸易摩擦对湖南工业发展存在不可预期的负面影响。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湖南不能止住对外开放的步伐,应在风险中寻找机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强合作。应 积极借助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平台推动湖南金融机构走国际化路线,加快建设金融基础设施,加大对开发性金融的支持力度,增强金融参与主体的活力,完善面向“一带一路”的开放型投融资服务和产品体系,从而提升本土金融市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多边、双边合作的能力,为湖南引进和培育外贸龙头企业和新型金融业态,特别是优势企业有计划、有组织主动“走出去”创造更加有利的营商环境。
——补齐金融人才短板,打通“产业+金融”融合通道。
㈤ 湖南经济怎么样
湖南经济国内生产总值(GDP) 2009年GDP达到12930.4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湖南在新的世纪再次进入全国前十,排名第十。(2009)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5510.31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0.9%,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增长14.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07.4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4933.08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4216.16亿元,增长13.3%。(2008) 外贸状况 2008年,全省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达125.66亿美元,增长29.7%,比全国平均增速高11.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4.10亿美元,增长29.1%,比全国平均增速高11.8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 2008年,全省财政总收入1308.55亿元,增长16.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17.02亿元,增长18.2%。实现税收收入486.27亿元,增长18.4%。上划中央“两税”470.79亿元,上划中央所得税120.73亿元,分别增长13.4%和18.9%。 湖南2009年财政收入1498.06亿 增长13.98%,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840.22亿元,增加117.5亿元,增长16.26%,上划中央“两税”536.48亿元,增长13.95%,上划中央所得税121.36亿元,增长0.49%。省本级完成财政收入449.05亿元,为预算的100.19%,增长7.2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9.6亿元,增长2.66%。 外资利用状况 2007年,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2.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1%。世界500强已有40家在湘投资设立企业。 农业 2007年,全省农业总产值2603.87亿元,比2006年增长4.6%。 工业 2007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3360.59亿元,比上年增长2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55.97亿元,增长24.3%。其中,轻工业增加值862.88亿元,增长20.5%;重工业增加值1793.09亿元,增长26.4%,增幅继续高于轻工业。优势产业增长加快,实现增加值2004.60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加快4.7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2007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4294.52亿元,比上年增长32.4%。 国内贸易 2007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6.49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5%。 旅游业 2007年,全省旅游总收入732.71亿元,比上年增长24.5%。接待入境旅游者120.57万人次,增长24.2%;旅游外汇收入6.42亿美元,增长27.5%。接待国内旅游者10766.9万人次,增长18.3%;国内旅游收入681.54亿元,增长24.7%。 劳动就业 2005年末,全省从业人员3801.8万人,同比增加54.7万人,增长1.5%。其中,农村从业人员2789.88万人,基本稳定在上年的水平;城镇从业人员1011.92万人,增长6%。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7.5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 贫困人口和扶贫计划 2004年,全年共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2.3亿元,共有21.2万贫困人口解决温饱或越过低收入线。全省建设饮水解困工程2171个,帮助24.67万人解决了饮水困难;新建农村沼气池30.45万个;完成141所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建设;帮助1.18万贫困户解决了住房问题。 支柱产业 湖南的工业门类齐全,已初步形成以冶金、机械、电子、食品、能源、建材等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体系。 [编辑本段]农业资源 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自古以来就享有“九州粮仓”、“鱼米之乡”的美誉。全省国土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874万亩,丘岗山地2.56亿亩,河湖水面2043万亩。全省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岳阳是着名的淡水鱼类产地,产量全省第一。 特种动植物种类较多,森林资源充裕,开发利用潜力很大。宜农荒地总量在全国居第11位,种子植物资源约占全国1/7,人均水资源是全国人均的1.5倍。 湖南无论是从气候、生物、土壤、水等自然资源来说,还是从农村劳动力等社会经济资源来说,都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农业大省。2007年,全省农业总产值2603.87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种植业产值1193.61亿元,增长4.1%;畜牧业产值1045.24亿元,增长3.8%;渔业产值178.51亿元,增长8.0%;林业产值144.10亿元,增长9.1%。农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粮食播种面积5295.85千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棉花种植面积155.74千公顷,增长14.8%;甘蔗种植面积 21.73千公顷,增长8.8%;油料种植面积926.55千公顷,增长0.9%;蔬菜种植面积1085.42千公顷,增长3.8%。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粮食总产量2910.1万吨,比上年增长0.3%;烟叶19.58万吨,减少9.0%;出栏肉猪7955.60万头,增长3.3%;出栏牛227.35万头,增长3.2%;出栏羊873.52万头,增长1.2%;出笼家禽6.41亿羽,增长6.1%;水产品产量199.65万吨,增长5.5%。 湖南的主要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粮食产量居全国第7位,稻谷产量居全国第1位,苎麻产量居全国第1位,茶叶产量居全国第2位,柑桔产量居全国第3位。着名土特产有黄花、湘莲、生姜、冬菇、苡米、辣椒等。畜牧业和养殖业产量也位居全国前列。在家畜家禽中,以宁乡猪、宾湖水牛、湘西黄牛、湘东黑山羊、武冈铜鹅、临武鸭、浏阳三黄鸡、桃源凤凰鸡等,最为着名。湖南水产品生产的天然条件较好,鱼类资源共160种,其中青鱼、草鱼、鲤鱼、鳙鱼、鲢鱼、鲫鱼、鳊鱼等4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不仅产量高,而且味道美。还有名贵的鲥鱼、银鱼、鳗鲡、黄鳝、甲鱼等,尤富有营养价值。经济价值较大的水生植物有莲、菱、席草、蒲草和芦苇等。 总之,湖南在只占全国3.2%的耕地上产出了占全国6%的粮食、8%的棉花、13%的柑桔、6%的油茶籽、11%的猪肉、8%的淡水产品,不仅为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而且为确保全国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出口创汇作出了巨大贡献。湖南具有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的环境,它的跨世纪发展,已经有了一个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现在正是湖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重要时期。
㈥ 2022湖南工业经济能过5万亿吗
有望。发展再提速!2022年湖南工业GDP有望突破5万亿元,常益长高铁将在年底通车。湖南省,简称“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长沙。
㈦ 湖南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品工业的演变情况
工业化一般经历三阶段:
第一阶段是消费品工业居主导的阶段;
第二阶段是资本品工业加速发展并逐步赶上消费品工业的阶段;
第三阶段是资本品工业居主导的阶段。一工业品
工业品(Instrialgoods)是指各种组织,如企业机关、学校、医院为生产或维持组织运作需要购买的商品和服务。对工业品,可以根据它们参与生产过程的程度和价值大小划分为材料和部件、资本项目以及供应品和服务三大类。(1)材料和部件(Materialandparts)。材料和部件指完全参与生产过程,其价值全部转移到最终产品的那些物品,又可以分为原材料以及半制成品和部件两大类。(2)资本项目(Capitalitems)。资本项目指辅助生产进行,其实体不形成最终产品,价值通过折旧、摊销的方式部分转移到最终产品之中的那些物品,包括装备和附属设备。(3)供应品和服务(Suppliesandservices)。供应品和服务指不行成最终产品,价值较低、消耗较快的那类物品。
二资本品是对银行正常经营和业务发展具有特殊用途的经济资源。这种资源在金融外部性问题作用下被赋予特别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国有银行特有的公有金融产权形式,这种经济资源的重要性异化为对资本品的过度需求,并呈现以资本品重复、分散与低效为特征的超常增长,给银行可持续发展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资本品主要涉及钢铁、石化、有色金属等行业,该类行业受消费、投资需求以及宏观经济调控影响较大,并往往呈现出较强的周期性。
㈧ 湖南目前的发展状态如何
高速公路投资已达2505亿元·今年又新开工建设高速公路14条·全省各市州高速公路全部直达对接·全省高速公路发展形成“一纵四横”网络骨架·使全省13个市州中心城市和60%以上的县交通对接·真正成为湖南省以省城长沙为中心的“四小时经济圈”
国家重点工程——武广客运专线三大站之一的长沙火车新站·
湖南目前大力发展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大力发展工业·装备制造业·比亚迪投产长沙·奇瑞投产湘潭·长沙准备投资200亿·发展自己的汽车产业·拥有自己的汽车品牌·好比·北京的现代·上海的大众·海南的马自达·
德国一起也斥资700多亿在长沙买下一块地搞工业园·等等等··
湖南有着敢为天下先的优秀传统·长株潭一体化提出不到才一两年·就率先实现了通信一体化·合并区号·市话收费 ·公交·
中部崛起·还是要看湖南·我相信长株潭的未来·能超越北边的武汉·南边的广州·走出之前的尴尬地位·
㈨ 湖南主要的支柱产业是哪些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7个行业的增加值占湖南省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5% 以上,为湖南省工业的支柱行业。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逐步由传统重化工业向高端制造、初级产品工业向高附加值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演变。
70年来,湖南省钢铁、有色、石油化工、机械、建材、食品等传统工业行业由小到大,汽车、电子通信、轨道交通等新兴工业行业从无到有,逐步建立起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湖南省工业企业已涵盖39个工业大类行业、193个中类行业、584个小类行业。
(9)湖南工业投资形势如何扩展阅读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湖南历届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上凝心聚力,在坚韧前行的改革进程中攻坚克难、薪火相传。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湖南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为湖南的主要支柱产业,经过70年的努力,全省产业结构由典型的农业经济逐步发展为以农业为基础,第二、三产业共同带动经济发展格局。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1952年的67.3:12.3:20.4调整优化为2018年的8.5:39.7:51.8。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动能加快孕育发展,产业高端化持续推进,高加工度工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占比提升,成为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㈩ 湖南的工业发展规划
(一)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稳增长、稳物价、稳大局的同时,力争转方式、惠民生、促改革取得新的进展;紧紧围绕省十次党代会“两个加快”目标要求,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抢抓危中之机,迎难而上,实现做大经济总量、提高人均均量、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三量”齐升。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财政总收入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进出口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11%,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7‰,完成国家节能减排目标。主要任务是:
1、加强重大项目建设,有效扩大投资规模。一是保在建、促开工、抓前期。全力推进1.5万个在建项目,特别是520个“三个一”结转续建项目,确保尽快建成投产。有序启动一批“十二五”规划项目,确保按期实施。抓紧一批前期项目的规划论证,完善相关条件,促使尽快落地。二是破瓶颈、拓融资、保用地。全力争取中央资金,加大内联引资和利用外资工作力度,积极争取银行信贷支持。特别是大力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积极培育扩大企业债,吸引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两金入湘”,创新公共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盘活地方政府优质存量资产。认真落实国家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发展的“新36条”,进一步激活社会投资。优化用地结构,加快闲置地清理,加快土地周转使用,力争“三个一”项目应保尽保。三是抓重点、打基础、促民生。围绕新型工业化,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技改和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计划投资5900亿元;围绕基础设施,重点支持交通干线、水运枢纽、能源通道、信息网络、市政工程等建设,计划投资2600亿元;围绕民生改善,重点支持保障性住房、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等建设,计划投资1300亿元,确保保障性住房新开工38.77万套,竣工15.15万套。
在保持投资较快增长的同时,积极扩大消费。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鼓励旅游、健身、文化、家政和养老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完善城乡流通体系,落实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切实优化消费环境。进一步稳定外需,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大先进设备、高新技术引进。
2、加快新型工业化提质升级,稳步增强整体竞争力。一是加快构建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继续实施重点产业振兴投资专项,抓住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两个重要环节,改造提升“两符三有”传统产业,推动向价值链高端集聚。高度重视汽车、消费类电子、食品工业发展,全面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规划和政策措施,启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二是着力扶持企业发展。对大企业大集团,继续实施一企一策,鼓励做大做强主业。对中小企业,完善信用担保、风险补偿等机制,拓展创投基金、集合债、企业债等融资渠道,推动建立一批公共服务平台。三是加强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提升78个省级以上园区产业层次,加快工业集中区整合提质,构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分工协作的产业园区体系。四是着力加强技术创新。集中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实施一批科技专项,推动组建创新联盟,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3、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一是加强大宗农产品供给保障。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施新增46亿斤粮食工程,积极扶持蔬菜、生猪、水产品等“菜篮子”产品生产,努力保障市场供应。二是扶持农业园区发展。重点围绕粮食、畜禽、果蔬等8大主导产业,推进集中连片、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推动形成区域性专业生产带。集中打造知名品牌,培植龙头企业,发展合作组织,提升产业化水平。三是突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抓住国家大兴水利机遇,做好“一湖四水”堤防加固和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全面启动新一轮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推动衡邵干旱走廊治理。加强农村电网、乡村道路、饮水安全、清洁能源、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4、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扩大服务业总量。一是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全面落实鼓励类服务业用水、用电、用气与工业同价政策,深入推进各项改革试点工作。落实国家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二是重视培育新业态。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鼓励制造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会计咨询、研发设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升商贸集聚区、社区服务连锁等生活性服务业。突出强化衍生制造,壮大文化、旅游特色产业。三是加强服务业平台建设。组织实施好高技术服务产业化专项,建设一批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构建物联网、信息网等信息平台。
5、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一是要高度重视县城和中心镇的发展。尽快研究出台加快县城发展的指导意见,在集中抓好重点示范镇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一批特色名城、商贸重镇。二是提高城镇产业聚集能力。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每个县城建好一个园区,立足资源禀赋,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与区域中心城市的产业配套,形成县域经济和园区发展的良性互动。三是着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强公共交通、水电气热、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污染防治等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探索建立转户的常态机制,推动城镇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
6、统筹推进区域发展,强化板块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是环长株潭城市群。强力推动第二阶段改革建设,突出由制度层面带动实践层面,确保专项方案和专项规划落地;突出由生产层面转向生活层面,加快两型理念由产业领域延伸到建筑、交通、消费、民生等领域;突出由城市群扩至全省,加快既有试点经验推行。
二是湘南地区。以获批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契机,加快综合交通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区域合作。
三是大湘西地区。把新一轮湘西开发和新十年国家扶贫攻坚试点工作结合起来,突出旅游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重点抓好武陵山和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把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具体项目、落实到每个户头。抓紧研究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发展规划,提升湖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7、强化能源保障供给,下大力气抓好节能减排。
一是加强煤电油气运保障能力建设。对接大型中央能源企业,加快气化湖南、农网改造等工程建设;推进电源点、输送通道、储备基地等项目进度,有序发展生物质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完善建立调煤保电的长效机制,着力拓宽煤源市场和运输渠道。
二是突出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启动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体系建设试点。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建筑,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加快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农村面源和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加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积极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示范,加强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餐厨废弃物利用试点、再制造示范基地建设。
三是建立健全节能减排长效机制。抓紧出台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实施方案,严格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建立能效领跑者制度,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分解落实碳减排指标。
8、加快推进重点民生工程,进一步提升全民幸福感。
一是多渠道扩大就业。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扶持,加强农民工就业培训,支持自主创业。
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力争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逐步提升社会保险统筹层次,稳步提高参保人员待遇水平。继续实施与物价上涨挂钩的社保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
三是促进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完善特殊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职业教育骨干体系,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创新水平。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快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步伐,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四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引导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农村倾斜。
五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以社区为核心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妥善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贯彻湖南经济发展规划的措施、办法,以及取得的成就
洞庭波涌,长岛人歌动地诗。党的十七大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的要求,带领全省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自觉把中央精神与湖南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到各项工作中,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逐步探索和形成了一系列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湖南实际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开创了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新局面。
细细品读湖南省委书记周强发表在《求是》杂志上的这篇题为《科学发展谱写富民强省新篇章》的署名文章,不仅能够直观感受到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成功实践所带来的可喜变化,同时,一个顺应时代发展、彰显现代理念的地方执政者形象也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笔者认为,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成功蕴涵的执政理念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求进创新的执政意识。湖南处于中国内陆,论交通不及港澳台般发达,谈工业不及东三省般雄厚,涉省域不及新青藏般广阔,在湖南这一中部省份,如何实现率先崛起,湖南省委、省政府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提出“位居中部不能甘居中游,地处内陆不能为内陆意识所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积极实施“弯道超车”,在实现中部崛起中奋勇争先。同时,把改革创新融入到科学发展之中,使之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深化改革,不断推进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方式创新,使科学发展在新的起点上进入更广领域、达到更深层次。
正是这种求进创新的意识,使5年间湖南的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两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跨越,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十七大以来的5年,成为湖南综合实力增长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求真务实的执政品质。坚持尊重规律,弘扬实事求是精神,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湖南省委、省政府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弘扬实事求是精神,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求湖南省情之真,谋科学发展之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尊重客观规律,从湖南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发展阶段性特征,注重根据世界经济发展大势和国内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趋势,正确认识和把握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注重坚持统筹兼顾,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立足省情制定和实施符合湖南实际的目标任务。
特别是立足湖南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新阶段的实际,作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部署,在推“一化三基”战略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四化两型”战略,坚持把“两个加快”作为科学发展的总任务,把建设“四个湖南”作为科学发展的总目标,通过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人本发展,走一条有中国特色、湖南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可以说,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成功实践,正是湖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带来的成功实践。
以人为本的执政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根本价值取向,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湖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
正是这种执政理念的坚守,使湖南自觉把富民优先的原则贯穿于科学发展的全过程,体现在制定目标、收入分配、项目建设、政绩考核等各方面,从而实现了全省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仅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4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567元,比2007年分别提高6550元、2663元。
而且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县以上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特困群体救助和扶贫解困工程以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扎实推进。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科学发展观在三湘大地的开花结果,其形成的宝贵经验必将成为湖南未来发展的内生动力,湖南未来的科学发展之路必将越来越宽、越来越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