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德国工业怎么来的

德国工业怎么来的

发布时间:2023-01-06 08:42:30

㈠ 德国工业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LZ您好.

德国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1. 德国城镇化晚于地中海地区,由于气候相对寒冷和森林分布,工业革命时代周边国家尤其是西和南已经形成了诸多市场,这使得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德国工业会稍微偏向西和南

  2. 工业革命时代,早期的工业依赖煤炭等原始资源,因此以大鲁尔工业区(西北)为代表的煤炭资源丰富地区最先被开发,(当然当地河流水资源,水运资源,铁矿资源也很不错),还有很重要的是当地靠近西欧,大航海时代的比利时,荷兰出海口.

  3. 境内河流较多,多平原,全国地理条件相似,并没有特别不适宜人居住的地方,因此城镇化(劳动力市场)在全国是均匀的,后期如德国最发达的汽车工业,奔驰,宝马和大众的总部在德国不同的地方.这也有政府或者人为干预的结果.

  4. 微电子,宇航等新兴产业分布于南部,而海洋工业为代表的不莱梅,汉堡,柏林因地制宜位于波罗的海沿岸发展,但整体看,中小企业还是均匀遍布全国,

  5. 近年来大鲁尔工业区又有老树焕新芽的趋势,主要在于当地拥有最为悠久的历史,工业基础好,靠近比利时荷兰港口,交通更为便捷

大致上是这样的情况.

㈡ 为什么德国工业会这么强大

德国工业之所以这么强大,取决于他们的“德国制造”精神。“德国制造”对精准的追求是苛刻的,这源自德意志民族的严谨个性,他们坚信说世界上语法最复杂和严格的语言就要最严谨地做事情。“德国制造”的成功归根于以下几大因素。


  1. 严格的管理制度,成为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

奔驰、宝马、博世、西门子……这一系列的德国品牌,不仅世界知名,而且无一不是品质的保证。德国制造为何质量那么好,原因有很多。然而归根结底还是依靠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使“德国制造”长盛不衰,享誉世界。


2.完善的管理体系

当然,德国产品质量信誉的背后,依靠的绝不仅仅是发现质量问题后的召回制度,更重要的是德国在加强出口产品安全管理方面所依赖的一整套管理机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质量认证等制度体系。


德国行业标准化组织,在产品质量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标准化组织工作的依据正是国家颁布的各项行业法规,将本已数十万条的行业法规转化为具体的业内标准,这些标准又成为认证机构质量认证和企业生产的依据。


3.功不可没的认证机构


德国标准化学会和德国电器工程师协会,是德国两个主要的产品认证机构,分别从事电工、电子产品符合DIN标志的认证。这两个机构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联合组成德国电工委员会,参加国际电工委员会。DIN代表德国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此外,于1971年12月成立的联邦德国商品标志协会有限公司是专门负责符合DIN标准的产品认证工作的机构,它隶属于德意志标准化学会。


在该流程中,质量认证机构有着相当关键的位置,严格的质量认证制度在创造“德国制造”声誉的过程中也功不可没。比如德国着名的GS认证,其含义是德语“GeprufteSicherheit”(安全性已认证),也有“GermanySafety”(德国安全)的意思。


它以德国产品安全法为依据,按照德国工业标准DIN及欧盟统一标准EN进行检测。虽然这是一种非强制的自愿性认证,但在普通消费者心目中,一个有GS标志的产品设备在市场更有竞争力,因此几乎所有的德国设备制造商都积极进行此项认证。


4.严谨的召回制度

据德中经济资讯协会主席王学军介绍,“我在德国生活多年,一直都很少听到德国出口产品在国外遇到质量问题的消息。偶尔出现,也主要是由企业主动来解决,比如产品召回等。”他解释道,这主要得益于德国一整套完善的出口质量事前管理、事中监控、事后处理程序,即使在发现质量问题后,通过主动召回等程序不仅能妥善解决,相反往往还会增加海外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㈢ 你知道德国制造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吗

德国制造发展起来是因为德国人的特性,因为德国人普遍不愿意相信人,他们认为机器生产的准确性要高于人类自己动手生产,而且德国人为人细致,把每一件事做到精准。他们勇于创新,不甘于现状。

㈣ 为什么德国的工业如此强大

现在,提起德国的工业实力,在地球上绝对是响当当的,“德国制造”更是顶级的技术和质量的代名词。德国工业并非天生牛逼,“德国制造”也并非天生高贵。德国开展工业革命的时间比英、法两国晚了30多年。由于长期分裂,德工业化进程充满坎坷。1871年统一后,德国内百废待兴,世界市场也基本被瓜分完毕。

在这样的环境下,德国工业是如何成长到今天这个样子的?今天,小编就邀请了几位网友各抒己见,分析分析德国工业强大的原因,大家若有其他观点,欢迎在文章底部留言讨论。

1

网友幸福地带2:

德国的工业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因为德国的管理就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世界新工业的起源在英国,法国紧随之。当德国发展自己落后于英法时,心理十分着急,于是发展本国新工业。由于新工业需要技术与技术研发,而德国一无所有。他们为了走捷径,派出了许多人出去偷取英法技术,这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科技间谍。

在同时也开始学习科技研究开发,重视人才陪养,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很快就有了快速发展,并在许多管理等方面领先于世界。所以在一二次世界大战前都已经有很先进的工业了,这样的工业大国发展了上百年的,其许多方面都是世界性的,强国就再自然不过了!

2

网友YF永恒: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作为战败国,首先被赶出了资本主义市场。根据“四化”方针,即非军事化,非纳粹化,非中央集权化和非工业化方针,德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被削弱甚至被消灭的计划。根据1946年3月制定的“限制工业计划”,即所谓摩根索计划,德国工业生产能力要降低到1938年的50—55%,钢产量为1938年的1/4,即从2200万吨降到580万吨,化学工业和重型机器降到1938年的1/3,水泥降到1/2,车床降到1/10,汽车降到1/5,纺织工业降到l/2,只有家具、玻璃、自行车等民用工业不受限制。但是从1948年下半年开始,联邦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到1949年11日已接近1936年的水平,1950年就超过了1936年的水平。所有的工业生产都受到了限制。但是,西德能够在短短十几年间一跃而起,却是有着别的国家不可比拟的优势。原因何在?

一、西德虽经过战争的破坏,但是强大的工业基础保留下来,这是战后西德工业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基础。

首先,在二战时期,盟军对于西德的轰炸目标主要集中在了军事工业上,对于盟军来说这是对他们的一次更新技术的机遇。削弱军事力量远比削弱工业力量对他们来得有利。而英美空军,尤其是美军为了能够拥有对抗苏军的力量,因此有意识的保护了一些企业。因此,鲁尔萨尔两大工业区虽然遭到了破坏,但是经过几个月的修复还是可以恢复生产。亨利·摩根索在《德国是我们的问题》一书中指出,科伦的福特工厂和科伦大教堂一样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鲁塞海姆汽车厂、霍斯特联合化工厂、下萨克森州萨尔茨吉克冶金联合工厂都没有遭到破坏。鲁尔和萨尔两地的化学工业虽遭到破坏,但经过几个月的修复都可以恢复生产。据美军轰炸司令部的估计,轰炸的结果全德国钢铁生产能力遭到破坏的只有6%,西德达12%。煤矿减产2%,焦炭4%,机器制造15%。金属加工机床被破坏达6.5%。1945年12月12日伯思斯坦上校在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一个小组上报告说:“德国工业75%安然无惹,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很容易恢复的。”

第二点在于英美法将西德分成了三个占领区,在各自的管制区内推行了不同的政策。法国需要萨尔地区生产的成品充当赔款运回法国。英国需要通过德国来扩张海外的市场,尤其是鲁尔区和大西洋的海港。而美国,更是需要得到西德的支持来对抗苏联在欧洲的势力扩张。东德西德就像是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斗争的各自领地。根据“非工业化”方针,盟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定1067号政策指令,规定要拆除德国所有军工厂以及用于赔偿的重工业工厂,规定拆除的清单涉及1600家企业及其设备。但是这项政策指令并没有认真执行。1946年6月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在斯图加特演说中公开表示:“美国不再奉行一个强大的欧洲、一个虚弱的德国的政策。”他声明,“德国是欧洲的一部分,如果有着巨大的工业的德国变成贫民窟,欧洲的重建,特别是德国邻国的重建将会是十分缓慢的。”1947年7月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定1779号政策指令,代替1067号政策指令,提出“一个有秩序的、繁荣的欧洲需要一个稳定的生产效率高的德国在经济上作出贡献。”1947年8月英美双占区修改了对西德工业的限制政策。1948年6月1日,英、美、法三国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签订六国协定,宣市国际管制鲁尔区。德国参加欧洲重建计划。

西方国家推行扶植恢复西德工业方针的结果,使西德保留了可以很快恢复工业生产的基础。据哈姆森教授的估计,高妒、平炉、轧钢设备被拆除的占整个设条的及10—25%,精密机器和光学仪器生产能力减少20%,合成燃料生产能力减少20%,化学工业因拆迁而丧失的生产能力为6%,运输机器被拆走8%,其他工业部门损失不大。战前德国三大工业区,鲁尔和萨尔都在西德,只有西里西亚在民主德国。据1946年估计,西德占1944年全德工业产量的63%,基本材料的67%,生产资料的62%,消费资料的60%。因此,战后西德保留了强大的工业基础。

二、马歇尔计划对西德的影响

战后初期,西德经济复兴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缺乏。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启动资金,所有的一切都是空谈。而当时,人民的生计也是一大问题。吃不饱饭,干活就不会有劲。这种情况下,想要复兴更是难上加难。而马歇尔计划对于西德来说,就是雪中送炭。当时马歇尔认为消除共产主义在欧洲的扩展只有尽快的回复欧洲的经济。因此在他的努力下,130亿美元的资金以贷款和直接援助的形式流入了西德用于重建。这些资金帮助恢复了工农业的生产,稳定了金融,扩大了贸易,同时也促进了化工、工程、钢铁工业设备的更新。该计划还从美国引进了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造血重生。到了1956年,西德利用这笔基金投资大100亿马克,大大缓解了资金缺乏的状况。据估计,联邦德国由于从1949年参加马歇尔计划,人均获得了140马克的补助。据1952年华盛顿出版的《美国政府的对外援助》一书的估计,到1948年美国共花掉214亿美元,英国支出9亿美元。这笔钱主要用于购买食品,很少用于生产。这些食品出售后所得款项大部分用于军事当局的支出;一部分贷给德国工业家用于恢复生产的资金。

据统计,到1954年10月,西方盟国给西德的援助为44亿美元,其中美国17亿,英国8亿,马歇尔计划提出的援助9亿。另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字,1945年7月到1955年9月30日,美国给西德的败府补助金和信用贷款为38.68亿美元。1945—1947年英国给予的政府补助金和信用贷款为9亿美元。这些钱主要用于恢复工业生产。我们看到的另个统计数字是,1948—1954的年西德从军事占领当局和马歇尔计划得到的资金共72.98亿美元,其中38.52亿用于投资。这些钱以物资形式运到西德,所得钱款存入联邦银行,称为“等值基金”,再作为资金投入工矿企业。

在西德经济恢复的最初年代外援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当然这种作用随着西德本身经济的恢复而逐渐减少。1948和1949年外援占西德国民收入的5%。1948一1950年西德进口货物的57%是靠美国的援助。外国货款在西德长期投资中所占比例1949年为2.8%,1950华为10.3%;1951年为5%,以后逐年减少。

三、“软实力”:人力资源的使用

在二战后,西德保留下了一大批熟练的工人队伍,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没有因为战争而耗尽,这对于西德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智力支持。这是战后西德保留的最珍贵的财富。

而有研究表明,1950年,西德拥有在校大学生10万人,也就是说每1万居民中就有21个大学生。到1970年大学生达到了41万人,也就是每1万居民中有68名大学生。这同样是西德复兴的“非物质资本”。为迅速恢复经济,西德政府极为重视科技投资和发展教育。而且教育为本一直都是德国的传统,没有良好的教育,就没有一个繁荣的德国。

当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从东德大量涌入的难民,数量达到了100万左右。在最初可能给西德造成了一定的不安定因素。但是,很快他们就成为西德恢复经济的劳动力。其一,这些难民都是廉价的劳动力。他们工资低。因而企业的生产成本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其二,依靠他们的知识和技术恢复生产。不久他们之中有些人重建工厂,主要生产出口产品,有利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其三,他们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有利于经济的恢复。

四、地理环境上的先天优势

西德在地理上占了相当大的优势,全德78%的矿山、84%的冶金制造产品都出产自西德。二战前德国的重工业、原材料工业大多数集中在西部。1936年西德在全国整个工业产值中占61%,原料和基础材料生产占66%,基础设施生产占61%。而东部相对寥寥无几。同时,西德拥有鲁尔和萨尔两大工业区。而他们对于西德工业来说就是左臂右膀。相对的,西德拥有的原有工业基础雄厚,是经济的重建至于高水平起点上。

五、“自由市场经济”及币制改革

在这个问题上,首先要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当时担任西占区经济管理局长的路德维希-艾哈德。他是国民经济学的新自由派代表,极力推崇自由的市场经济。他认为,真正的货币只有在真正的市场上才能发挥作用,而真正的市场不应该有价格控制和配给制。取消物价规定,取消产品配给制,实行真正的市场经济。相对于整个德国的经济史而言,这是一次成功的战役。尽管在推行自由市场经济的初始阶段,面临了物价上涨、失业率增加、通货膨胀等等的问题,但是很快市场经济的优势就显现出来。物价日趋稳定,甚至其增长的幅度远小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而生产力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有力的发展。

在推行自由市场经济的同时,在美国的支持下,西德还实行了币制改革。在二战前,旧帝国马克约为170亿,二战之后却变为了700亿。因此在二战的后期,旧帝国马克一文不值,在德国市场上充当货币作用的是美国的幸福牌香烟。1948年6月20日,美国占领军当局对西德进行了货币改革。用10个旧帝国马克换一个1个新德国马克。在短短的几周之内,旧帝国马克的所有有价证券,储蓄金,银行存款,抵押金等等全部兑换完毕。这是一次非常苛刻的剥削行为,但是却挽救了德国。德国马克相对美元的兑换率逐渐上升。原本空空如也的商店中再一次充满了各种商品,人们的生活也开始走上了正轨。

由于推行自由市场经济,西德面临许多的问题。贫富差距逐渐增大,底层劳动人民怨声载道。但是,艾哈德引进了竞争的机制,谁工作的时间长,谁工作的效率高,谁就有工作,否则就是能面临下岗。这样的竞争机制就是依靠剥削广大劳动人民来积累最原始的资本。由于竞争机制,资本家们一味的压低工资,从中得到了更高的利润。然而尽管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西德的整体社会环境还是处于稳定的状态。由于战争的破坏,人民拥有最迫切的愿望去修复自己的家园,去重建一个有生机的新的德国,因此,西德人民勤勤恳恳的工作着,付出自己最大限度的力量。

当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西德为了适应世界市场的需要,发展外向型的经济。西德利用自身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出价格远低于其他国家的产品。这使得西德的外贸市场发展很快,进出口贸易增长迅速。1950年时还是贸易逆差7.21亿美元,到了1960年时已经变成了顺差。

六、朝鲜战争

此外,还需提到的就是朝鲜战争。这是对西德非常重要的一次机遇。尽管艾哈德竭力否认,但朝鲜战争确实挽救了西德经济。(艾哈德:《来自竞争的繁荣》商务1983年,第41页)。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及其盟国需要西德供应武器和弹药,也需要西德参加所谓的“欧洲防务”。因而美国不得不修改对西德工业和技术的“裁减政策”。1950年5月纽约外长会议决定,把禁止生产射击、砍杀和刺杀武器改为限制生产,取消对造船业的限制。钢产量不再受限制。1950年钢产量为1210万吨,1953年达1350万吨。1954年制定“有关监督工业的决议”,进一步放宽了限制西德工业生产的条件。以前禁止生产合成橡胶和合成燃料,限制生产轴承,现在只管制其生产能力。取消了限制重型机床、铝、合成氨、氯生产的规定,不再对化学科研进行限制。

朝鲜战争爆发后,大批船舶定货单飞往西德,要求建造的新油轮和新货轮达200万吨。汉堡港是德国最大的港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汉堡港遭到严重破坏,到1953年已有70%修复使用。到本世纪60年代,德国商胎队已有货轮2700艘,总吨数达65万吨。朝鲜战争改变了西德的贸易逆差。1950年外贸逆差为30亿美元,1951年为1亿美元,1952年则为顺差7亿美元。观察家西奥多·H.怀特说:“朝鲜战争仅仅给德国人迅速地无条件地带来了好处。”《经济学家》杂志指出;“1950年6月,朝鲜战争结整个贸易界带来了繁荣。”

综上所述,是战后西德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如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等。

最后还应指出,50年代西德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是由于西德起点低,这是战争破坏和战后盟国推行“非工业化”政策的结果。大体到本世纪60年代中期,西德“经济奇迹”已经结束,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定向同步发展,发展速度降到5%的欧洲平均发展水平。

3

网友袁飞2:

工业化的国家很多,而德国特别强大,原因有二,一是国家层面的科技水平发达;二是国民特性自觉到刻版的程度。德国不准随意砍伐树木,二战末,德国战败,无人管理,人们仍然只会捡拾掉地的枯枝;而萨达姆死后的伊拉克,博物馆都被抢劫,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4

网友佛缘之Y佛缘:

国家如果发展的强大是和国民的道德素养有很大的关系的,并不是说你有钱了国家就强大了,德国就非常注重这些在道德修养教育的同时发展经济,让德国的整体发展进入到一个良性的循环,在这个国家你干的任何工作都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尤其是工业发展,并不是说你能设计几个数据工业就强大了,这里面包括的技术人员的工作成绩甚至是比设计者的成绩都要大,这是一个国家整体性的东西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明白,大家把德国和我们的国家在各个方面对比一下尤其是在尊重人这一个问题上看看两个国家的态度就能的到一个比较。

5

网友真诚地看着你:

赶上了三次工业革命,拥有雄厚的技术积累,当年的列强工业都很强,不仅仅是德国。要说强,殖民地比德国多很多的英法依靠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资本比德国雄厚,工业也比德国强一些,而没有受到两次世界大战破坏的美国才是最强。

6

网友缥缈孤鸿影45:

问题太多,简略回答,德国是个专注力很强的民族,有很强的纪律性,这两样结合起来正适合兴办工厂,法国散,英国懒,俄罗斯比较落后,在办工业方面皆不及德国,无论技术之精,管理,钻研创新皆冠于欧洲,又是欧洲最认真做事的民族,故工业强大,缺点是过于专注于点,而失于研究面,因而缺少战略观,故才连续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导致失败。

7

网友汉阳老王:

这是相对而言的。二战前德国被制裁,?怨?宋?松?嫒?Ψ⒄埂6?战期间德国人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二战后德国人迅速取得了欧美的谅解,接助战后经济发展期发展状大了自己。当前世界范围内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十分强大。门类齐全,体系完整,这是十分难得的。德国再强,他只是一个中等国家。

8

网友赵晓路1:

一、德国的科技发达,从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德国的工业迅速崛起,超过英法,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二工业强国(19世纪末~一战前)。

二、资本雄厚,负债少。

三、德国的教育发达,重视人才培养,国民素质高(这一点是关键)。

四、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运输高度发达(重工业发展的基础)。

五、欧盟整体的促进。

六、出口导向的经济政策。

9

小编:

听完以上各位网友的观点,您心目中德国工业强大的原因是什么呢?欢迎留言讨论!

尊重原创,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小编,立即处理。感谢原作者的辛勤创作与分享!

(资料来源:今日头条,知乎,机床商务网小编整理)

㈤ 德国工业兴起的原因衰落的原因再次兴起的原因

工业革命后带动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希特勒的对外扩张消耗了德国大量的经济,但是对外扩张所得到的殖民地以及财物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德国的经济。

㈥ 二战的时候德国的科技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一,德国虽然面积小,人口少,资源有限,也作为一战的战败国,科技能够在二战期间迅速的发展起来,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1,工业化完成早,工业基础雄厚,科研技术领先,制造业和生产能力强大(但不是最强大,生产制造最强的是希望国)

2,独裁统治,国力恢复迅速。元首个人能力强大,狠抓经济,秘密发展军事全国的战斗意志空前强大和信仰一致,军民一心

3,战前准备充分,战术理念先进

4,英法和苏联等国的前期绥靖政策,导致德国的做大,整合了欧洲的大部分资源,以战养战。

科技上:二战期间德国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并不影响到自身科技的发展,德国和中国不同,当年中国是个极度传统封闭的国家,无无法快速接收到新外来新科技,但是德国就不同了,处在欧洲,与各国科技同步并不难做到,毕竟这些科技在一战时德国就已经拥有,进化它并不困难。军事上的科技,做得最出色的莫过于坦克的设计,各国的对坦克并不是十分重视,只知道大量造,但是德国却考虑到了坦克的安全性。于是将坦克垂直的前沿装甲,改装成45%斜角,这样做的意义就在于,正面打来的炮弹很容易被45%斜角的装甲弹走,而同强度的垂直装甲,则会被炮弹很干脆的穿透。 原理是一个力作用于于力平行的平面上时,威力最大,而作用于斜面上时,则会产生折射。

二,二战期间德国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

1,政治上:法西斯专政,结束了的一战后混乱的局面,加强了对国家的控制,平息了各界的动乱,让德国经过稳定的发展环境里,为国家经济军事的发展做足了保障。

利用了英国传统的大陆政策(保持各方势力均匀,不允许霸主),已经英美的同情,逐渐将德国的国际地位恢复到战前水平,并且借机收回洛林,已经莱茵地区,甚至占领捷克。

2,经济上:战后得到美国大量的贷款,用于国家的恢复;当然遇到了经济危机,所以德国的经济恢复,并没有恢复到哪里去。所以德国的经济相对于其他欧洲强国来说,是落后的,但是德国的工人为国家贡献很大,他们当时每天在工厂里工作10多个小时,到最后只拿点保障生活的钱,几是这么急追快赶,使得德国的工业慢慢和各国平起平坐,甚至赶超。

3,军事上:凡尔赛条约虽然规定了德国不允许拥有空军,不允许建造战舰,陆军规模不能超过10万,但是希特勒巧妙的运用了外交手段:英国仍希望德国起到牵制法国的作用,所以一定程度的默许了德国加强军备,并且最终同意了德国驻军莱茵地区。法国在战后渐渐被英国牵着鼻子走,并且在战后资本经济飞快的发展,法国(也包括英国等)不愿意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也不愿意放弃追逐利益去抵制德国),于是被迫接受英国对德国暧昧的态度。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苏联的成立,各国的共产势力十分强大,英法希望德国也能站到他们的反苏阵线上,加之法西斯上台的政策也是反苏联,所以猪狗是一家。

德国的军事最经典,二战前,虽然德国的陆军规模不能超过10万,但是德国暗中训练有60万“黑军”。他们平时是围观群众,战时就变成正规军。几年反复,规模达到二百万

以上。 德国的战术是当时最先进的,可以说是第5代战争的鼻祖,美国现在依然在沿用。战事初期,飞机先对敌人的通讯战,飞机场,道路,屯兵点等重要军事目标发起定点轰炸,将敌人各部通讯打断,再集结坦克群,分兵几路冲锋撕开对方防线,步兵跟在后面搞破坏,当这几路坦克群在敌后方集结时,集结点内就是一大批被保包围的败军,任由德军屠杀,而至于被坦克甩在后面的敌军,由于战线崩溃,首尾不能相顾,又不能互相联系获取敌情,打得十分被动,最终难逃被德国二线部队剿灭的厄运。 而欧洲各国还在陶醉一战时的阵地战,机动性不强,应变能力自然也不强,所以纷纷被德国打得丢盔弃甲。


㈦ 德国制造业强大的原因

德国的制造业在全世界都非常有知名度,归根结底还是人家发展的比较早,在二战时期,德国的制造技术就非常超前。

时至今日一直都没有丢弃,我曾经看过一篇报道,在青岛的地下自来水枢纽工程当中出现了一些故障,这个枢纽工程是由当年的德国参与建造的。

只能说德国人他们比较精细,比较看重于口碑和质量,所以德国的制造业才会这么强,这么受世界欢迎。其实我也很理解这些生产商的想法,如果说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那么精细,自己就将面临退市。只能说市场就造就了这样的事实,都是身不由己的行为。

㈧ 德国近代化工业发展史

德国充分利用了它的重工业发展的优势,在其他产业部门迅速地赶上并超过了英国和法国等最早起步的工业国家。其具体的一些指标为:1,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建立了它的十分完整的铁路系统,其铁路长度从1870年的18887公里增至1912年的60521公里;2,建立了一支世界上最庞大的商业贸易舰队,其蒸汽动力的船只从1871年的81994万吨增至1913年的4380348万吨,3,迅速地扩大了自己的机械制造工业,使德国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器输出国之一,而军事工业在机械工业中所占的重要性也在日益增加。1912年,克鲁伯公司在埃森就雇佣了68300工人。在同一时期,德国的电气工业和化学工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雇佣的人口看,这两个行业的工人总数并不是很多,但由于其拥有的先进技术和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使其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它们在工业中所占的比例。

事实上,早在德意志帝国建立以前,德国的一些重要企业就已经开始发展起来了。1816年,德国最早的铸钢厂之一的克鲁伯工厂因为负债而停产,1818年其创始人弗里德里希·克鲁伯使它恢复生产后,在1826年被迫将工厂转交给他的儿子,但情况仍然没有起色。所幸的是在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后,德意志的经济开始起步,1834年,由于铁路的修建,克鲁伯接受第一批铸钢车轮的订货,于是,工厂的转机出现并开始了真正的发展。1831年,其工厂的工人才11人,1849年已经增加到683人,至19世纪中叶已经超过了1700人。而这时克鲁伯已经不但供应车轮,而且还生产火炮,并且有半数以上是供应外国的。

电气工业的发展是与威纳尔·冯·西门子和埃米尔·拉特瑙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西门子是一个灵巧的发明家,他在1867年设计并制造了发电机并将其用于电气化铁路上。在与西门子的合作下,拉特瑙在1883年成立了德国爱迪生电气公司,后来逐渐脱离了西门子而成为独立的德国通用电气公司。这两个公司推动了德国电气工业的发展,并具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

化学工业的起步不同于电气工业,这是因为德国早已形成了化学实验的传统。不过,化学工业的决定性发展是在德意志帝国时期内完成的,很多化学工业后来合并为德意志中央染料公司并一直保持到现在。这个染料公司在德国的化学工业中一直处于十分领先的地位,德国的染料、化学制药以及其他的化工产品在此期间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加上德国在基础科研方面的实力,使德国的化工产品享有了国际性的声誉。
正是由于这些大公司的规模性发展,使德国的工业能够后来居上,迅速地赶上并超过了先起步的英法等国

㈨ 德国世界工厂什么时候确立的

“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后,机器大工业才逐步地确立起来。德国的工业化过程: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迟于英国约半个多世纪。由于封建割据和农奴制(见普鲁士农奴制改革)的长期统治,直到19世纪30~40年代,德国还是一个农业国,产业工人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98%。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后,机器大工业才逐步地确立起来。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以后,依靠对国内廉价劳动力的剥削和对国外的军事侵略及战争赔款,实现了大工业的迅速发展,经过很短的时间,在70年代末,就基本上完成了产业革命,工业化程度达到了足以与英、法匹敌的地位。

阅读全文

与德国工业怎么来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奥迪一共要出多少系列 浏览:100
工业机器人和兽医哪个好 浏览:370
宝马迷你插电混动价格多少 浏览:568
8月26号宝马下线多久能到店 浏览:18
无烟工业污染怎么回事 浏览:154
汽车空调信号线如何测量 浏览:391
宝马b48怎么改进散热性能 浏览:311
小汽车如何接线出来充电 浏览:433
不熄火汽车究竟可以持续跑多久 浏览:444
宝马什么车是尖耳的 浏览:442
奔驰e级多久更新款式 浏览:38
奥迪p挡和空挡哪个好 浏览:792
工业园招工有哪些 浏览:564
下角到漱旧东部工业园怎么搭车 浏览:554
集体用地怎么改工业用地 浏览:78
工业化国家发展靠什么能源 浏览:714
怎么启动奔驰e 浏览:697
如何辨别奔驰车系 浏览:37
江淮汽车口碑怎么样 浏览:364
什么牌子汽车轮胎 浏览: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