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军事高科技的发展有哪几个特点
1、高智力。
高技术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它的发展必须依靠创造性的智力劳动,依靠富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体现了高智力的特性。比如半导体集成电路,从成本上讲,原料及能源仅占其总成本的2%,而其余98%都是其智力含量。
2、高投资。高技术的研究开发需要昂贵的设备和较长的研制周期,因而研制过程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据统计,目前,一般高技术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占其产品销售额的比例高达10-30%,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投资又比研究开发投资高出5-20倍,形成高技术产业后的设备更新投资还会越来越大。
3、高竞争。
高技术的时效性决定了谁先掌握技术、谁先开发出产品并抢先投放市场或用于战场,谁就能获得优势,占据主动。为此,世界军事强国和大国都制定了高技术发展计划,试图在世界高技术发展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4、高风险。
高技术竞争的失败,对企业而言,就意味着投资的失败;对国家而言,意味着国家利益将要受到损害。此外,高技术研究本身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甚至要以生命作为代价。
5、高效益。
高技术产品是高附加值产品,其形态是知识的物化形式,所以其价值远远超过所消耗的原材料和能源的价值。实践证明,高技术成果一旦转化为市场化的产品,就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一旦得到实际应用,就能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比如航天技术,其投资效益比高达1:14,充分体现了高效益的特点。
6、高渗透。
高技术本身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技术辐射性或渗透性,隐含着巨大的技术潜力,不仅可以用于新兴产业的创立,而且可以用于传统产业的改造,成为经济、国防、科学、技术、政治、外交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发展变化的驱动力。
7、高速度。
高技术产业是目前发达国家经济中最活跃也是增长最快的经济部门。美国经济在“9.11”事件前已连续十多年呈现高增长、低通胀趋势,而且美国GNP占世界总值的比例也由90年代初的24.2%增加到2000年的30%。
(1)军事工业发展有什么特点扩展阅读
军事高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是将进一步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现阶段,单一技术已很难形成优势,只有将各种相关技术群运用系统集成方法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才能有效提高武器装备系统的作战效能。
二是发展领域将进一步拓宽。
现有的各种高技术将更趋成熟,技术末端领域将进一步拓展,所有这些使得各种武器装备的性能将更加优越和全面。纳米、生物计算机等技术将进一步发展。纳米技术的发展将会对武器装备的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三是效费比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目前,很多高技术武器装备因其自身造价昂贵、开发周期长、保障要求高而难以大量投入实战运用。随着军事高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不断提高,研制开发和保障费用将逐渐降低,将会有更多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大量投入实战运用。
四是将更加注重军民融合。
军民共用。信息化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更加需要强大的经济、科技和民间力量的支撑。军事高技术运用到民用技术领域,先进的民用技术运用到军事领域,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不仅对国民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而且反过来对军事高技术的发展也会产生促进作用。
⑵ 概括晚清军事工业发展的特点
1、洋务运动发展赶上有利国际时机;洋务派成军工主要推动力量,清流派则是军工的主要制约力量。
2、晚清时军工业已初具规模、武器对世界最新技术的紧密追逐(海军舰艇已能实现铁甲战舰的制造,陆军武器能仿造阿姆斯特朗快炮、马克沁机枪)
3、官外行管理内行:不懂现代管理;军工产品品质低下,废品率极高;军工原材料对外进口依赖性太强;全国工业基础太差使军工成无根之木;官商不分导致军工企业运行效益低下
⑶ 军事高科技六大特点
军事高技术的六个特点分别为:
1、高智力
高技术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它的发展必须依靠创造性的智力劳动,依靠富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体现了高智力的特性。
⑷ 简述军事高科技发展的特点
军事高技术具有以下十个主要特点:
一是综合性。
二是渗透性。
三是创新性。
四是增效性。
五是时效性。
六是智能型。
七是竞争性。
八是风险性;
九是知识性。
十是战略性。
⑸ 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有什么特点
军事 带有近代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工业企业
民用 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
军用工业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军火制造和轮船制造并举。在 60 年代建立的三个最大工厂里面,福州船政局固然是专门造船的工厂,江南制 造局和天津机器局也不是单纯的军火工厂。它们同时是造船工厂。曾国藩兴办江 南制造局, 对于制造轮船和军火同样重视。 ①这个厂从开办到中法战争期间(1865 —1885 年)造过大型兵舰 8 艘,小型轮船 7 艘。②天津机器局以制造枪炮弹药为 主,1880—1881 年间也造过“仙航”号小轮、“直隶” 3 第二,大中小型工厂结合。表中 15 个工厂里面,最早开办四厂和最后开办 的湖北枪炮厂是大厂,广州、山东、四川、吉林是中厂,其余 6 个是小厂。大厂 由清王朝中央户部拨款开办, 而中小厂则主要是地方督抚自筹经费,有的甚至是 用当地绅商捐款开办的厂。所以大中小结合,同时也是中央和地方分办。 这些特点反映了经过太平天国革命的沉重打击以后清王朝封建政权的初步 崩离状况, 但决定因素是当时兴办军用工业的技术条件。清政府的这些军用工业 只能、也完全是依靠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才兴办起来的。
民用企业的特点: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农业为本的相当自足的社会体系,生产主要靠人力。中国自古有较多的科技发明,并长期在世界占领先地位,但自 14 世纪后科学技术一直处于僵滞、停顿的状态,以致没有出现像西方那样的科学革命,科技也未能大量用到生产上。 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流的中心价值系统,重天人合一,重社会秩序与人伦规范。在大部分时 间里,中国面对的主要问题不是外部世界的挑战,而是源自内部的传统危机,但历史总是依 照自身逻辑消解和克服这些危机,进入又一轮王朝循环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机器生产更多地被采用。如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始建厂时,即 派人到美国选购机器, 其中包括轧花、 纺纱、 织布机械全套设备。 后来李鸿章决定扩充纺纱, 又向英国增订机器。当时,无论是纺织、钢铁工业还是其他制造业,都建立起了机器工业企 业。以后建立的诸厂均一开始就进口外国的机器设备,引进国外技术,以至聘用外国技术人 员。这些进口的机器设备在当时尚属先进。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 取 “ 官督商办 ” 和 “ 官商合办 ” 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这 “ 商股 ” 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 素。从 70 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 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就促进了资产阶级的 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
⑹ 洋务运动中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在管理方式,产品,性质,各自特点各自企业代表
军事工业发展的特点
1.以国防军事需要为动力,积极开拓军工生产。
2.注意利用国外技术设备,重视培养本国人才。
3.国家政权的支持。创办军事工业的洋务派代表人物在清政府中身居要职,他们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从财力、经济政策和组织制度等方面支持近代军事工业的发展。
4.缺乏资本的人格化。在一般资泳主义企业里.,资本家作为人格化的资本,是推动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资本化和资本增殖的重要力量。而在近代军事工业中,恰恰缺少这种力量。
军事企业性质 : 带有近代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工业企业
民用企业性质 : 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
民用企业
洋务派兴起办民用企业的热潮,从当时的客观条件来看,实际上是地主阶级企图改变某些封建生产方式的改良运动。这种改良运动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都有较大的影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是抵抗不住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吞和欺压的,它只有借助于政权的力量才能求得生存。民用企业就是从封建主义经济中脱胎出来的、借助于政权力量的资本主义,它在与外国资本的抗争中发挥了民族资本主义所不可能发挥的作用。许多民族资本企业就是在“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的招牌下幸存下来的,所以它对于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其一定的作用。
洋务运动为什么先发展军事工业,后发展民用工业?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表面上发展的军事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洋务运动的前期的口号是“自强”,这说明了当时的人们迫切想摆脱帝国主义压迫的愿望,但发展军事不能是没有资金支持的,当时的清政府经过《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不断地向外国列强赔款,财政已经是极度的紧张,而发展军事工业的初期又难以避免的要从西方的发达国家进口先进武器来增加国防实力,而这又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的,当时的清政府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才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便随即又打出“求富”的口号,兴办工业来支持军事的发展。
民用企业,军事企业
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任用中国工匠,仿制西式枪炮,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军事工业。从1862年起,用三年时间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艘轮船“黄鹄”号。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是清政府新设立的外交机构。
1862年,在北京设立专门培养翻译翻译人员的“同文馆”,这是清代最早的“洋务学堂”(1902年
并入京师大学堂)。
1863年,在上海设立“广方言馆”;第二年又在广州设立一个“广方言馆”。“广方言馆”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培养通晓外语的人才。
1865年,在上海建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内设翻译馆;同年,又在南京建立金陵机器制造局。
1866年,在福州建立马尾船政局。
1870年,在天津建立军火机器总局(后改名为北洋机器制造局)。
1872年,在上海建立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出洋,由容闳指导选派。
1875年,建议在各省设立洋学堂;创立科举考试中“洋务进取”一项。
1878年,在兰州建立兰州织呢局,这是中国最早的一家机器毛纺织厂。
1880年,在上海建立机器织布局,这是中国最早的机器棉纺织厂;同年,在天津设立京师学堂,购置军舰;设立南北电报局。
1881年,设立开平矿务局。
1882年,建立旅顺军港。
1885年,清政府新设立了海军衙门;在天津设陆军武备学堂。
1890年,在汉阳建立湖北枪炮厂;在湖北,江西设立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
⑺ 洋务运动的军事工业有何特点
一、洋务运动时期军事工业发展的特点 1.以国防军事需要为动力,积极开拓军工生产。近代军事工业,作为整个近代工业之先驱,立足于自然经济的荒原之上,必然要受到封建生产关系的掣肘。因此,要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就需要有一股强大的动力。 军事经济研究1”1·石任何现实动力的形成,都是外在压力和内在驱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两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吞下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苦果,长达14年之久的太平天国革命又极大地动摇了大清帝国的统治,使其认识到加强国防军事力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形成对近代军事工业的强烈需求。
⑻ 洋务运动兴办的军事工业有什么特点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或同光新政,是指1860年(咸丰10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英法联军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计划经济的手段发展工商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1.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通过引进大机器生产技术,在各省成立了新的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安徽安庆,曾国藩)、天津机器制造局(天津,崇厚)、江南制造总局(上海,李鸿章)、金陵制造局(江苏南京,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福州,左宗棠、沈葆桢)等,由于生产管理方式是封建主义旧式管理,加上产品仅供政府使用,不计成本,使得这些军事工业的产品大多没有利润,因而很少有再继续投资扩大生产的。
2.由于前期的军事工业耗费了大量银饷却没有明显成效,并且军事工业所需的原料也出现短缺,洋务派决定以“求富”为口号,再发展一批民用工业以筹集资金,这批民用工业的产品很多是以市场为导向,具有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开平煤矿(河北开平,李鸿章)、湖北织布局(湖北武昌,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汉阳,张之洞) 兰州制造局(亦称甘肃制造局,左宗棠)甘肃织呢总局(亦称兰州机器织呢局)等,这些民用工业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输出。
经过30馀年的洋务运动,在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被证明破产。李鸿章晚年总结自己的一生:“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时。”
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有很多,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指出,所谓“洋务”乃由于西方社会注重效率,与中国传统社会习惯大相迳庭。每一件兵器的使用,都受到传统文化、思想之约束,而这些都是在每一方面都受到影响。如开办各类实业工厂,社会上需要有各类商业组织作配合,如零件、银行、保险等等,但这些在十九世纪的中国都全付阙如;会计没有完善的管理概念,使会计帐目不能有效核实;人事管制漫无标准,盖因传统文化欠缺现代人事管理思维。
⑼ 军事技术的发展特点
军事技术进入了利用化学能的新时期。武器装备和军事工程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但是,由于这一时期世界各国基本处于封建社会,生产停留在手工业方式,科学技术发展较慢,因而军事技术发展也较慢。在火器出现后的700年间,冷兵器在战争中仍占重要地位。直到17世纪中叶发明刺刀后,其他冷兵器才被逐渐淘汰。
近代火器时期(产业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蒸汽机的发明,冶金、化学、机械制造等工业的发展,为近代军事技术的发展准备了物质条件,使它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19世纪40年代~19世纪末,美国发明家S.F.B.莫尔斯、A.G.贝尔和俄国物理学家A.C.波波夫、意大利物理学家G.马可尼相继发明了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递,引起了通信技术的革命。这些成就应用于军事,从根本上改变了军队指挥通信方式,从而有可能实现迅速有效地组织指挥广大地区的大规模作战。20世纪30年代,英国发明雷达后,无线电技术进一步应用于侦察、警戒、跟踪和导航等方面,大大提高了部队的作战效能。同时,利用电磁波进行侦察和反侦察、干扰和反干扰的斗争也迅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战斗领域──电子战,或称电子对抗。
近代火器时期军事技术的发展特点 近代火器时期,正是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速发展,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军事技术发展较快。主要武器装备逐步实现了机械化和标准化、系列化。作战范围从地面和水上扩展到空中和水下,还开辟了无形的电子对抗战场。作战方式发展成为诸军种、兵种合同作战。
⑽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性质和特点
在洋务运动初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通过引进大机器生产技术,在各省成立了新的军事工业,以加强军事力量。如安庆内军械所(安徽安庆,曾国藩)、天津机器制造局(天津,崇厚)、江南制造总局(上海,李鸿章)、汉阳兵工厂(湖北汉阳,张之洞)、金陵机器制造局(南京,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福州,左宗棠、沈葆桢)和西安机器局(西安,左宗棠)等。但由于生产管理方式是官僚主义旧式管理,加上产品仅供政府使用,不计成本,使得这些军事工业的产品大多没有利润,因而很少有再继续投资扩大生产的。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完全属于官办性质,其经费主要来源是海关关税,军饷和厘金。所生产的产品不经过市场流通领域而直接调拨给湘军,淮军与沿海各省军用。19世纪80年代后因为各局厂经费短缺,以往那种不计价格的调拨方式有所改变。例如南洋和广东先后向福州船政局订造兵船,均以协款名义先行预付船价半数左右。此后沿海各省中那一省需兵船就由何省筹款。并按照福州船政局为南洋代造快船成例办理。江南制造总局和天津机器局的每年岁入中都有各省解还的军火费用。同时,各军火工厂的生产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际军火市场价格的影响,如果所产某种武器成本和售价过多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就会停止生产。这说明虽然是官办的和不为交换而进行的军火生产,也无法完全规避价值规律的制约。因此,这些军事工业逐渐带有资本主义的性质。